賜我甘露
德蘭修女嘉言品讀
華姿 著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
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3:16
不要去想恨和報仇,因為最終魔鬼也會被自己吞噬。
但若失去愛,魔鬼就會以其他形式捲土重來。
--約翰·保羅二世
黑暗不能驅走黑暗,衹有光明可以做到;
仇恨不能趕逐仇恨,唯有愛心可以成功。
--馬丁路德·金
真理的精神遍布各地,處處皆有。
但若想面對它,必須像愛護自己那樣愛護地位最低微的人。
--甘地
她用一生來回應的呼求
耶穌知道一切事都成就了,為要應驗經上的話,就說:"我渴。"
--約翰福音19:28
我們若要真正瞭解德蘭姆姆,那麽,我們必須先安靜下來、謙卑下來,聆聽她在每日清晨的默禱中,所聽見的那一聲永恆呼求,以及,她用整整一生來回應的那一個偉大召喚。否則,我們恐怕很難真正瞭解她--她的信仰、意志與智慧,她的性格、力量與使命,也很難真正瞭解她在基督愛的推動下,所成就的那個Agape:完全的、無條件的、直到成傷的愛。
這個永恆的呼求和召喚便是:我渴。
德蘭姆姆把這個呼聲深藏在心,然後走嚮加爾各答和全世界所有荒僻貧窮的角落,用一生的時光,熱切地,在苦難者身上尋找耶穌。
她認為,我渴--是耶穌代表古往今來所有苦難者嚮人類發出的一聲呼喊。所謂渴,既是身體的需求,也是靈魂的需求,意味着人在受苦時,最需要的,是來自人類的愛與關懷。
在仁愛傳教修女會的修會憲章裏,有一句話是我們一定不能忽略的。這句話便是:"我們的目標是使耶穌在十字架上對靈魂之愛的無盡渴望得到滿足。"
而在分佈於世界各地的、每一個為窮人服務的處所裏,都有一張耶穌的受難像,在像的上方,同樣醒目地寫着這兩個大字:我渴。它時刻提醒着德蘭姆姆和所有的修女、修士,她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端給基督的一杯解渴的水。
在德蘭姆姆看來,一個信奉上主的人,必須時刻傾聽這個世界高喊"我渴"的聲音,而且要在每一個苦難者身上,看見上主。
因為上帝的饑渴,其實就是人類的饑渴。
如果我們不能體恤人類的饑渴,那麽,我們也一定不能體恤上帝的饑渴。如此,我們也不可能來到上帝面前,像一個單純的孩子那樣,去領取那一杯生命活水,來滿足我們靈魂深處永不止息的幹渴。而這種幹渴,是人類依靠自己的力量永遠無法解除的。
她用一生來遵行的教導
德蘭修女嘉言品讀
華姿 著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
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3:16
不要去想恨和報仇,因為最終魔鬼也會被自己吞噬。
但若失去愛,魔鬼就會以其他形式捲土重來。
--約翰·保羅二世
黑暗不能驅走黑暗,衹有光明可以做到;
仇恨不能趕逐仇恨,唯有愛心可以成功。
--馬丁路德·金
真理的精神遍布各地,處處皆有。
但若想面對它,必須像愛護自己那樣愛護地位最低微的人。
--甘地
她用一生來回應的呼求
耶穌知道一切事都成就了,為要應驗經上的話,就說:"我渴。"
--約翰福音19:28
我們若要真正瞭解德蘭姆姆,那麽,我們必須先安靜下來、謙卑下來,聆聽她在每日清晨的默禱中,所聽見的那一聲永恆呼求,以及,她用整整一生來回應的那一個偉大召喚。否則,我們恐怕很難真正瞭解她--她的信仰、意志與智慧,她的性格、力量與使命,也很難真正瞭解她在基督愛的推動下,所成就的那個Agape:完全的、無條件的、直到成傷的愛。
這個永恆的呼求和召喚便是:我渴。
德蘭姆姆把這個呼聲深藏在心,然後走嚮加爾各答和全世界所有荒僻貧窮的角落,用一生的時光,熱切地,在苦難者身上尋找耶穌。
她認為,我渴--是耶穌代表古往今來所有苦難者嚮人類發出的一聲呼喊。所謂渴,既是身體的需求,也是靈魂的需求,意味着人在受苦時,最需要的,是來自人類的愛與關懷。
在仁愛傳教修女會的修會憲章裏,有一句話是我們一定不能忽略的。這句話便是:"我們的目標是使耶穌在十字架上對靈魂之愛的無盡渴望得到滿足。"
而在分佈於世界各地的、每一個為窮人服務的處所裏,都有一張耶穌的受難像,在像的上方,同樣醒目地寫着這兩個大字:我渴。它時刻提醒着德蘭姆姆和所有的修女、修士,她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端給基督的一杯解渴的水。
在德蘭姆姆看來,一個信奉上主的人,必須時刻傾聽這個世界高喊"我渴"的聲音,而且要在每一個苦難者身上,看見上主。
因為上帝的饑渴,其實就是人類的饑渴。
如果我們不能體恤人類的饑渴,那麽,我們也一定不能體恤上帝的饑渴。如此,我們也不可能來到上帝面前,像一個單純的孩子那樣,去領取那一杯生命活水,來滿足我們靈魂深處永不止息的幹渴。而這種幹渴,是人類依靠自己的力量永遠無法解除的。
她用一生來遵行的教導
你們既做在我弟兄中最小的一個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馬太福音25:40
其次,我們必須要知曉德蘭姆姆用整整一生來恆心遵行的那一則教導。
倘若我們不先瞭解這一點,那麽,我們恐怕也難以完全地認識她--不僅難以認識她用一生的服侍所傳播的愛與和平,更難以超越一般觀感,看見她以福音為準則的虔敬生活:祈禱、愛、寬恕、謙卑、不評斷人、完全順服;以及這樣一個事實:她遵從了上主的吩咐,她的一生是一個邀請,更是上主放在人世的一個見證。
這一則教導出自《馬太福音》第25章。在這一章裏,耶穌用了一個最生動的比喻來告訴我們,當最後的審判臨到時,上帝將用怎樣的標準來審斷我們。
我忍不住要把其中的34節至44節摘錄在這裏,與你分享。
王嚮那右邊的說:"蒙我父賜福的人哪,你們來吧!來承受從創世以來就為你們預備的國度。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落異鄉,你們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害病,你們照顧我;我坐牢,你們來探望我。"那時候,義人要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麽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麽時候見你流落異鄉而收留你?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什麽時候見你病了,或坐牢,而去探望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地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最小的一個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王又嚮那左邊的說:"你們這被詛咒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裏去!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流落異鄉,你們不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或坐牢,你們不來照顧我。"這時候,他們要說:"主啊,我們什麽時候見你餓了,或渴了,或流落異鄉,或赤身露體,或害病,或坐牢,而竟沒有幫助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地告訴你們,既然你們沒為最微小的那一人而做,就是沒為我做。"
原來,上帝並不看我們賺得了多少財富,擁有多大的權力,也不看我們獲得了怎樣的名聲,或是積纍了多少知識;上帝更不看我們是否擁有美貌?是否聰穎?而是看我們在短暫而漫長的一生中,在世界的"流淚𠔌"裏,是否力所能及地,幫助過那些有所欠缺和有所需要的人。
就如聖女小德蘭所說:"要知道我們的主並不怎麽看重我們的行為偉大不偉大,甚至於我們的行為艱辛不艱辛,他衹註意我們行為裏愛的熱情。"
美國牧師華理剋更說:"神以你服侍多少人,而非多少人服侍你,來决定你是否偉大。"
毫無疑問,耶穌的這個比喻,為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抵達那個光榮的頂點開闢了一條捷徑。因為上帝要我們做的,並不是超出我們能力的大付出:100萬的捐贈、200萬的捐贈?或者更多?不,它僅僅是:給饑餓者一碗飯,給口渴者一杯水,給衣不蔽體者一件普通的衣裳;或是,安慰一個患病的人,探訪一個坐牢的人。
--馬太福音25:40
其次,我們必須要知曉德蘭姆姆用整整一生來恆心遵行的那一則教導。
倘若我們不先瞭解這一點,那麽,我們恐怕也難以完全地認識她--不僅難以認識她用一生的服侍所傳播的愛與和平,更難以超越一般觀感,看見她以福音為準則的虔敬生活:祈禱、愛、寬恕、謙卑、不評斷人、完全順服;以及這樣一個事實:她遵從了上主的吩咐,她的一生是一個邀請,更是上主放在人世的一個見證。
這一則教導出自《馬太福音》第25章。在這一章裏,耶穌用了一個最生動的比喻來告訴我們,當最後的審判臨到時,上帝將用怎樣的標準來審斷我們。
我忍不住要把其中的34節至44節摘錄在這裏,與你分享。
王嚮那右邊的說:"蒙我父賜福的人哪,你們來吧!來承受從創世以來就為你們預備的國度。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落異鄉,你們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害病,你們照顧我;我坐牢,你們來探望我。"那時候,義人要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麽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麽時候見你流落異鄉而收留你?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什麽時候見你病了,或坐牢,而去探望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地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最小的一個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王又嚮那左邊的說:"你們這被詛咒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裏去!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流落異鄉,你們不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或坐牢,你們不來照顧我。"這時候,他們要說:"主啊,我們什麽時候見你餓了,或渴了,或流落異鄉,或赤身露體,或害病,或坐牢,而竟沒有幫助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地告訴你們,既然你們沒為最微小的那一人而做,就是沒為我做。"
原來,上帝並不看我們賺得了多少財富,擁有多大的權力,也不看我們獲得了怎樣的名聲,或是積纍了多少知識;上帝更不看我們是否擁有美貌?是否聰穎?而是看我們在短暫而漫長的一生中,在世界的"流淚𠔌"裏,是否力所能及地,幫助過那些有所欠缺和有所需要的人。
就如聖女小德蘭所說:"要知道我們的主並不怎麽看重我們的行為偉大不偉大,甚至於我們的行為艱辛不艱辛,他衹註意我們行為裏愛的熱情。"
美國牧師華理剋更說:"神以你服侍多少人,而非多少人服侍你,來决定你是否偉大。"
毫無疑問,耶穌的這個比喻,為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抵達那個光榮的頂點開闢了一條捷徑。因為上帝要我們做的,並不是超出我們能力的大付出:100萬的捐贈、200萬的捐贈?或者更多?不,它僅僅是:給饑餓者一碗飯,給口渴者一杯水,給衣不蔽體者一件普通的衣裳;或是,安慰一個患病的人,探訪一個坐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