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手抄艳情>> 吴趼人 Wu Jianren   中国 China   近代中国   (1867年1910年)
恨海
  章回小說。清末吳沃堯 所作。為作者早期作品。全書以庚子事變為背景,寫兩對青年男女的婚姻悲劇。書中具有濃厚的封建意識,對義和團采取否定態度。
第一回訂婚姻掌判代通詞 遭離亂荒村攖小極
  我提起筆來,要敘一段故事。未下筆之先,先把這件事從頭至尾想了一遍。這段故事,敘將出來,可以叫得做寫情小說。我素常立過一個議論,說人之有情,係與生俱生,未解人事以前便有了情。大抵嬰兒一啼一笑都是情,並不是那俗人說的“情竇初開”那個“情”字。要知俗人說的情,單知道兒女私情是情;我說那與生俱來的情,是說先天種在心裏,將來長大,沒有一處用不着這個“情”字,但看他如何施展罷了。對於君國施展起來便是忠,對於父母施展起來便是孝,對於子女施展起來便是慈,對於朋友施展起來便是義。
  可見忠孝大節,無不是從情字生出來的。至於那兒女之情,衹可叫做癡。更有那不必用情,不應用情,他卻浪用其情的,那個衹可叫做魔。還有一說,前人說的那守節之婦,心如槁木死灰,如枯井之無瀾,絶不動情的了。我說並不然。他那絶不動情之處,正是第一情長之處。俗人但知兒女之情是情,未免把這個情字看的太輕了。①並且有許多寫情小說,竟然不是寫情,是在那裏寫魔,寫了魔還要說是寫情,真是筆端罪過。②
  我今敘這一段故事,雖未便先敘明是那一種情,卻是斷不犯這寫魔的罪過。要知端詳,且觀正傳。
  ①眉批:解情字透澈。
  ②《紅樓》、《西廂》一齊抹盡。
  卻說光緒庚子那年,拳匪擾亂北方,後來鬧到聯軍入京,兩宮西狩,大小官員被辱的,也不知凡幾。內中單表一個人,姓陳。名棨,表字戟臨,廣東南海人,兩榜出身,用了主事,分在工部學習,接了傢眷來京居住。夫人李氏,所生二子:大的名祥,表字伯和;小的名瑞,表字仲藹。在南橫街租了一所住宅安頓。恰好他一位中表親戚,從蘇州原籍接了傢眷來京,一時尋不着房子。戟臨本來嫌房子太大,便分租兩間與他,大傢同院居住。他那親戚姓王,名道,表字樂天。妻子蔣氏,所生衹有一女,小名娟娟。王樂天是個內閣中書,與陳戟臨一般的都未曾補缺。京官清苦,長安居不易,戟臨住了北院的五間房子,西院三間,王樂天住了,還有東院三間空着,一般的要出房錢,未免犯不着,因把召賃的條子貼了出去。過了幾時,便有一個人來問,要賃房子。戟臨便招呼他看過,問起姓名。那人道:“姓張,名臯,字鶴亭,廣東香山人。”戟臨見是同鄉,更是喜歡。議定了租金,鶴亭便擇日搬了進來。他也衹得一妻一女:妻子白氏,女名棣華。
  這是辛卯、壬辰年間的事,說出來真是無巧不成書。這一個院子,三傢人傢,四個小兒女,那時都在六、七歲上。王傢本是陳傢老親,張傢又是陳傢同鄉,同在一院裏居住,內眷們來往,甚是親密。四個小孩子,也是天天在一處頑。戟臨請了一個蒙師,在傢裏教兩個孩子讀書;王、張兩傢也把女兒送來附學。小孩子傢,愈加親密,大傢相愛相讓,甚是和氣。張鶴亭每過一、兩年,便要到上海去一次。原來鶴亭是一個商傢,在上海開設了一傢洋貨字號,很賺了幾個錢,因此又分一傢在北京前門大街,每年要往來照應。凡是到上海去時,便托戟臨照應內眷,因此更成了知己。
  光陰迅速,不覺已過了五、六年,戟臨已經補了營繕司實缺,滿、漢堂官又都十分器重,派了個木廠監督的差使,光景較前略為好了。一日,李氏對戟臨說道:“祥兒今年已是十三歲,瑞兒也十二歲了。他弟兄兩個,近來很用心讀書,我看將來也不輸與老子。”戟臨笑道:“奇了,怎麽夫人平白地誇奬起兒子來?”李氏道:“不是我平白地誇奬他們。可知做父母的看見兒子好,心中便格外歡喜,歡喜了,便多方要代他們打算。”戟臨道:“打算甚麽呢?”李氏道:“打算同他們說定了親事。”戟臨道:“這個忙甚麽,他們年紀小得很呢!”
  李氏道:“老爺有所不知,我看見同院的兩個女孩子,和我們祥兒、瑞兒,真是天生的兩對,便想說定了。”戟臨道:“同住在一個院裏,怕他們跑了不成!過兩年再說不遲。”李氏道:
  “不是怕他們跑了。我看得這一對女孩子實在好;恐怕被人傢先說了去,豈不是當面錯過?”戟臨沉吟道:“王傢娟娟,人倒甚聰明。①近來我見他還學着作兩句小詩,雖不見得便好,也還算虧他的了。說話舉止,也甚靈動。②張傢棣華,似乎太呆笨了些,終日不言不笑的。③並且鶴亭是買賣人,一點也不脫略,那一副板板的習氣,還不肯脫,他未見得便肯和我們官場中結親。”李氏道:“我們且央媒人去求親,肯不肯再說,此刻提也不曾提起,怎麽便先料定人傢不肯呢?”當下商議已定。
  ①倒甚聰明,記着。
  ②說話舉止是靈動的,記着。
  ③呆笨不言笑的,記着。
  次日,戟臨便央了兩位媒人分頭去說合。王樂天一口便答應了,把女兒娟娟許與仲藹。張鶴亭聽了,卻與妻子白氏商量。白氏道:“這是兒女大事,官人做主便是,何必和我婦道人傢商量?”鶴亭道:“不是這等說。我天天在外頭,回傢的時候少。娘子天天在傢見着,他們祥兒到底人品資質如何?
  雖然說是小孩子傢看不出甚麽,然而一舉一動與及平日脾氣,總可以看得出點來。他們現在一處讀書,可還和氣?這也是要緊的。”白氏道:“祥兒的舉動,倒比他兄弟活潑得多。①常聽說讀書也是他聰明。至於和氣不和氣,這句話更可以不必說。此刻都是小孩子見識,懂得甚麽?”鶴亭道:“這倒不然。
  彼此嚮來不相識的倒也罷了,此刻他們天天在一處的,倘使他們嚮來有點不睦,強他們做了夫妻,知道這一生一世怎樣呢?”白氏道:“他們天天多是哥哥、弟弟、姊姊、妹妹的一處頑笑,有甚麽不睦?”鶴亭便不言語,到書房裏看看衆孩子的情形,見他們都伏在案上寫字,和那教讀先生談了幾句,便踱了出來,那裏看得出個甚麽道理。可有一層,陳戟臨是個仕宦世傢,教出來的孩子,規矩卻是甚好。所以祥、瑞兩個,雖然十一、二、三歲的孩子,那揖讓應對,②已同成人一般。
  這一着,鶴亭早就看在眼裏,記在心上。這回同白氏商量,一則是看白氏心意如何,二則自己衹有一個女兒,也是慎重他的終身大事之意。其實,他心中早有七分應允的了。當下回到東院,再與白氏商量,不如允了親事。但是允了之後,必要另賃房子搬開,方纔便當。不然,小孩子一天天的大了,不成個話。夫妻們商量妥了,到了明日,便對媒人說知。媒人回了戟臨的話,自是歡喜。張鶴亭便在西河沿另外尋了一所房子,搬了過去。戟臨便把東院收拾起來,做個書房。王樂天仗着是老親,李氏又苦苦留住,便沒有搬開。③一面擇吉行文定禮,從此交換了八字婚帖。娟娟仍舊上學,同着讀書。他生得眉清目秀,齒白唇紅,放了學時,常到李氏這邊來頑。孜孜憨笑。李氏十分歡喜他,撫摩頑弄,猶如自己女兒一般。鶴亭自從搬開之後,棣華便不讀書,衹跟着白氏學做女紅,慢慢便把讀過的《女誡》、《女孝經》都丟荒了,衹記得個大意,把詞句都忘了。④
  ①舉動是活潑的,記着。
  ②揖讓應對,自是官傢專門學。
  ③景況好了,便不分租與人了,一笑。
  ④衹要如此。
  
   光陰荏苒,到了庚子那年,兩對小兒女都長成了。棣華與伯和同庚,都是十八歲,棣華大了月分;仲藹十七歲,娟娟最小,也十五歲了。這年,陳戟臨升了本司員外郎。這一年,正是拳匪鬧事的時候。自上年,便有了風聲,到了正、二月裏,便風聲一天緊似一天。蘇州人嚮來膽小,①王樂天又是身體孱弱的,到了三月裏,外面謠言四起,樂天便告了個假,帶了妻女,先行出京,回蘇州原籍去了。與戟臨說定,等過兩、三個月,沒事,仍然帶眷來京,萬一有了事,這裏總是容身不得,便在上海相會。戟臨一一答應,送了一程,便自回去。此時仲藹、娟娟都已知識漸開,大傢都有戀戀不捨之意。近來張鶴亭到上海去了,衹丟下傢眷在京。
  ①奚落殺蘇州人。
  自從樂天行後,那京官紛紛告假回籍的,絡繹不絶,惱了政府,下了一個號令,不許告假。於是一衆京官,稍有知識的,都知道是要等死的了。白氏慌得幾次到戟臨處,商量出京南下,爭奈此時已不能告假,白氏又衹母女兩個,不便遠行,總想不出一個辦法來。直挨到四月底邊,忽接了鶴亭電報,說“此間消息不佳,倘料得亂事將起,即祈南下,並請挈帶捨眷”雲雲。戟臨此時也沒了主意。外面謠言,一日數起,忽然說各國公使已經電調洋兵入京,準備開仗;忽然又說榮中堂已經調董福祥入京護衛;有人又說董福祥的兵淨是拳匪;有個又說端王已經嚮公使館下了戰書,明天就要開戰。此時京裏的人,那一個不慌做一團。
  到了五月初一,更是人心惶惶,那拳匪在街上橫衝直撞。
  戟臨慌了,便請了白氏來,叫他收拾細軟,帶了女兒出來,自己派了傢人,和兩個兒子,一同起身。白氏依言,即日收拾了行李,帶了女兒棣華同來,當此亂離之際,也不及講那未婚回避的儀文了。戟臨吩咐兩個兒子起行。仲藹道:“父母都在這裏,當此亂離之時,豈有兩個兒子都走了之理?衹等哥哥陪了張伯母出京,孩兒留在這裏,侍奉父母。萬一亂事起了,也同父母在一處避亂。”①戟臨道:“我是做官的人,不得不遵守命令,不能告假,你們何苦身處危地!莫若我在這裏,你兩個奉了母親,和親傢母一同去罷。”李氏道:“老爺在這裏,我們豈可以都走了?還是孩兒們同去的好。”仲藹道:
  “母親和哥哥同去罷,孩兒在這裏侍奉父親。”戟臨道:“小孩懂得甚麽,還不和你哥哥一同快走!”仲藹道:“別的事不敢令父親動怒,這件事任憑大人責罰,孩兒也不敢行。”戟臨無奈,衹得叫伯和一個,帶了傢人李富,同了白氏母女,雇了兩輛騾車動身,到了火車站上,要附坐火車到塘沽去。誰知到了車站時,站上的人一個也沒有了,說是今天不開車了,因為怕洋兵進京,已經把鐵路拆斷了。伯和沒法,衹得和白氏商量,且坐了騾車過去,僥幸趕到豐臺,可望有車。又和車夫商量,加了他車價,一路嚮豐臺而去。那騾車又不敢在鐵軌旁邊行走,恐怕遇了火車,不及回避,衹得繞着道兒走,走到太陽下山,將就在一傢村店裏住了。這傢店,統共衹有一間客房,房裏又衹有一張土炕。棣華此時,真是無可奈何,衹得低垂粉頸,在一旁坐下。這傢村店,卻又不備飯的,伯和衹得叫李富往外而胡亂買幾個燒餅充饑。幸得沒有第二夥人投宿。伯和同傢人、車夫在堂屋裏打盹。過了一夜,次日那車夫便不肯行。無奈又衹得加他車價。伯和許了他,每天每輛給他七兩銀子,不問一天走多少路,走一天算一天。說明白了,方纔套車起行。走到豐臺車站,衹見站上燒的七零八落,車夫又不肯行,拌了多少嘴舌,方纔前進。是日又趕不到黃村,仍在村店中歇了一宿。
  ①此情之施於父母者,謂之孝也。
  伯和因為與棣華未曾結親,處處回避,一連兩夜,在外間打盹。北邊村落房屋,外間是沒有門的,因此着了涼,發起燒熱來。這天就不能行動,衹得在那村店裏歇住。白氏甚為心疼,便叫到房裏炕上睡下憩息。棣華衹得在炕下一張破椅上背着身子坐下。幸得帶着有廣東的午時茶,白氏親身和他熱了一碗吃下去,到了下午纔好些。那車夫又羅唆着說:
  “縱不起行,也要七兩銀子一天。”那李富又和他爭論。伯和便道:“不要爭了,依了他們罷。”那車夫聽了,方纔無話。是夜伯和就在房內歇了。好得北邊土炕甚寬,衹要房子有多大,那炕便有半個房子大,動輒可以睡得十多人。白氏把一張矮腳炕幾擺在當中,讓伯和睡在幾那邊,自己和女兒就睡了幾這邊。若在北方人,這等便是分別得很嚴的了。棣華何曾經過這種光景?又是對了一個未曾成婚的丈夫,那裏肯睡?衹是背燈低首,默默坐下。伯和白天裏吃藥取汗,睡了一大覺,此時反睡不着,躺在炕上。但見一燈熒然,棣華獨坐,白氏在那邊已睡着了。對此光景,未免有情,便輕輕的說道:“姊姊睡下罷!”看官,須知棣華比伯和大了兩個月,從小在書房裏便是姊弟相稱的,所以此時伯和也照前稱呼,叫一聲:“姊姊。”切莫動了疑心,說廣東人的夫妻是以姊弟相稱的。閑話少提,且說棣華聽了伯和這句話,低頭不語。伯和又道:“有炕幾隔開了,伯母又在那邊,你看那紙窗都破了,雖是夏天,夜深了不免要有風的,不要受了涼!”棣華低着頭,半晌,慢吞吞的低聲說道:“賢弟請將息罷,病纔好呢!”①伯和聽說,一骨碌坐起來。不知為着何事,且聽下回分解。
  ①情景如見。
第二回情脈脈芳心增忐忑 亂烘烘驀地散東西
  卻說伯和一骨碌坐了起來,棣華暗吃一驚:他起來做甚麽?他叫我睡雖是好意,卻不要因我不睡,強來相幹,那就不成話了。衹聽得他說道:“姊姊睡罷!不要熬壞了身子。明天還要動身呢。”棣華低聲道:“賢弟請睡罷,病纔好了,不要又着了涼。我睏了,自然要睡的。”伯和也不答話,把夾被窩推過一邊,俯身取鞋子穿上,走下地來,方纔說道:“我仍舊到外面打盹去,姊姊請安睡罷。”說罷,出去了。
  棣華暗想:我們還是小時候同過頑笑,這會隔別五、六年不見了,難得他這等憐惜我,自己病還沒有大好,倒說怕我熬壞,避了出去。他這個病,是為回避我在外面打盹熬出來的,今夜豈可再去纍他?欲待叫時,又羞於出口,欲待不叫,於心又不忍,①便站起來,輕輕把白氏推了一推,②叫道:
  “母親醒醒!”白氏驚醒,問是甚麽事。棣華低頭不語。白氏笑道:“甚麽事?叫醒我,又沒有話說。”一面坐了起來,又問甚麽事。棣華衹是低着頭,一言不發。白氏甚是疑心,一回頭,看見伯和不在炕上,便問那裏去了。棣華嚮外間一指,眼邊不覺一紅。③白氏正要下地,衹見伯和走了進來,說道:
  “我在這裏,姊姊總不肯睡,所以我仍回避出去。”白氏搶着道:“這又何必?現在我們逃難的時候,那裏還論得許多規矩。賢侄快睡了;女兒快過來,靠我這邊躺下。誰病了都不好呀!”
  ①此時互相憐愛之情何其濃也。
  ②想得好主意。
  ③寫女兒情態如畫。
  
  伯和拿眼望着棣華,棣華衹是低着頭。白氏道:“賢侄先睡下罷。我會叫他睡的。”伯和便上炕去睡了。白氏伸手把棣華拉到炕沿上道:“睡罷,不要纍得人傢不安。”棣華還衹低着頭坐在炕沿上,白氏催了幾次,方纔盤起腿到炕上和衣躺下,心中暗想:我若是不睡,便連母親也纍得不能睡了。衹是這嫌疑之際,令人十分難過。倘是先成了親再同走倒也罷了,此刻被禮法所限,連他的病體如何也不能親口問一聲,倒纍他體貼我起來。我若是不睡,豈不是辜負了他一番好意?①又想到尚未成婚的夫妻,怎能同在一個炕上睡起來?想到這裏,未免如芒在背,幾次要坐起來,又怕纍得伯和不安,衹得勉強躺着。
  一夜想這個,想那個,何嘗睡得着。天才亮了,就坐起來,微舒俏眼,往伯和那邊一望。衹見他側着身子睡了,把一床夾被窩翻在半邊。暗想此刻天將黎明的時候,曉風最易侵入的,況且正對了那破紙窗,萬一再病起來,這身子怎生禁得?要待代他蓋好了,又不好意思,待要叫醒母親,又恐怕老人傢醒了不能再睡。今日諒情要動身的了,不多睡一會,怎禁得在車上勞頓?②待要叫醒伯和時,又出口不得。思來想去,沒有法子,衹得輕輕下了地,悄悄的走過來,輕抒玉手,把夾被窩一拉,代他蓋了。誰知白氏早已醒了,不過閉着眼睛養神,棣華代伯和蓋被窩,恰遇了白氏雙眼一睜,早看見了,便道:“你再代他掖好點呀!”這一句話不打緊,卻羞的棣華滿面通紅,直透到耳根都熱了,連忙退了幾步,坐到椅子上。暗想若是成了禮的夫妻,任憑我怎樣都不要緊,偏又是這樣不上不下的,有許多嫌疑,真是令人難煞。索性各人自己投奔,兩不相見,不過多一分惦記,倒也罷了。偏又現在對面,叫人處處要照應又不能照應,弄得人不知怎樣纔好。①想到這裏,不知怎樣一陣傷心,淌下淚來。
  ①心中忽有如許他字,試想是何心腸。
  ②又是孝。
  白氏坐起來,一眼瞥見,問道:“哭甚麽?”棣華拭了眼淚,勉強應道:“沒有哭”。白氏嘆道:“我也知道你為難。但是你們非平常的可比,從小兒在一處的,姊姊弟弟相處慣了。
  今日在這亂離之際,是迫不得已的事,又有我在旁邊。其實嫌疑兩個字,也可以從權免了。我見王傢娟娟和他們小瑞兒,是終日有說有笑的,雖然他們是老親,究竟也是個未曾成禮的夫妻。娟娟何嘗像你?我們早是搬開了,倘使當年不搬開,你便怎麽過呢?”②棣華聽了,猛然想起,倘使當年不搬開了,一嚮不知是何景象。那時候年紀小,自然不懂得甚麽嫌疑,直到今日,倒也相處慣了,猶如養媳婦一般,倒也罷了。偏是我處的這個地位難。
  ①絶無苟且事而畏羞如此,寫小兒女如繪。
  ②好個現成比例。
  正在鬍思亂想,伯和也翻身起來了,揉眼問道:“伯母姊姊好早,怎都起來了?”白氏道:“賢侄今日可痊愈了?”伯和道:“好了,今天可以動身了,但不知外面情形如何?”白氏道:“不知這裏可打聽得出來?”伯和道:“這裏的人糊塗得很,昨天我問他們,他們都是所問非所答,但知道大師兄殺毛子,又是甚麽天兵天將的亂說一遍,沒有一句聽得的話。我們衹索早點動身,到前面去再打聽。”說罷出去,叫起李富,燉水洗臉。白氏母女也梳洗過了。伯和叫套車。忽然兩個車夫之中,有一個說:“不去了!我不做這買賣了!我昨天晚上聽得人說:‘毛子兵已經到了衛裏,正和大師兄在那裏開仗。’毛子用的是槍炮,大師兄用的是神兵神火。大師兄便不怕槍炮,咱們可不行,我不能為了嫌幾兩銀子,去陪你們做炮灰。”那一個車夫還勸他說:“咱們都是大清朝人,大師兄‘扶清滅洋’,自然保護咱們,去走走怕甚麽呢?”李富便說:“咱們不一定到天津,隨便到了黃村也罷,安定也罷,郎坊也罷,衹要遇了火車,我們便上火車去了,怎見得一定要到天津做炮灰呢?”那車夫道:“你還做夢呢!還有火車?你這一輩子莫想了!所有鐵路,都被大師兄一把神火燒的化了水了。”①伯和聽得,便出來問:“怎麽樣了?”那車夫道:“不必問怎麽樣。
  總而言之,這買賣我不幹了,算還了我車價,我回去了。”伯和問這一個車夫道:“你呢?”車夫道:“他不幹由他不幹去。
  衹是你們四個人同坐了我的車,衹有一個牲口,②那裏拉得動!早知道要長行,應該弄一輛雙套車纔是。”伯和道:“在這裏再雇一輛車來,不知可有?”車夫道:“這小鄉莊地方,那裏去雇車?雇兩匹牲口,倒或者可以有的。”伯和道:“那麽你代我們去雇來!”車夫答應去了。那一個便嚷着要車價,伯和衹得給了他,他便趕着空車去了。
  ①奇談。
  ②北方統稱騾馬之屬曰牲口。
  不一會,那雇牲口的車夫回來了,說:“這裏連個牲口都沒有,有的都是人傢自己養的,不肯受雇。”伯和道:“這就沒法了,衹好同坐了一個車的了。”車夫道:“不是我不肯,無奈牲口拉不動。”伯和道:“拉不動,走慢點就是了。並且我們跨車檐的,未嘗不可以下來走走。”車夫道:“那麽,要加我點價。”伯和道:“加你二兩銀子一天就是。”車夫笑道:
  “你老爺也太會打算了。兩輛車都是七兩銀子一天,此刻那一輛辭了,衹加我二兩,老爺倒省下五兩來。”①伯和道:“你要多少呢?”車夫道:“把他辭了的都給了我,不公道麽?”李富道:“豈有此理!咱們出了七兩銀子一天,衹跨個車檐?”②伯和道:“算了吧,就照給他罷了。這個離亂的時候,還講甚麽呢?”車夫答應了,便走了出去。要叫他搬行李時,卻不知他那裏去了。
  ①真算得到孳孳,為利者往往如是。
  ②又算得到。
  伯和回到房內,悄悄對白氏道:“我方纔站在院子裏,和車夫說話,看見門外逃難的車,比前兩天更多了,外面的光景益發亂了。我們把緊要的東西,悄悄的分纏在身上罷!”白氏聽了此言,不覺慌了道:“外面怎樣了?”棣華道:“母親且莫問,這個是好主意,纏在身上,總比放在箱子裏穩當些。白氏連忙取出鑰匙,開了小皮箱,取出首飾匣,把兩對珠花拆散了,與幾件金首飾,母女兩個,分纏在身上。棣華看匣裏還有十兩金葉,取了出來,對白氏道:“這件怎樣?”白氏道:
  “這個交給賢侄罷!”伯和正在那裏開了自己箱子取銀子,多了不好帶,少了又怕失了箱子不夠用,十分躊躇,聽得白氏此言,回頭一看,棣華便把金葉遞給伯和。伯和接在手裏,把二、三十兩散碎銀子纏在身上,又在身上解下一件東西來,遞給白氏道:“這是傢傳的一件頑意兒,傢母給了我,此刻身上有了纍贅東西,帶他不便,請伯母代我收了罷。”白氏接過來。
  棣華俏眼看去,是一個白玉雙喜牌。白氏便要放在箱子裏。棣華道:“這東西放在箱子裏不穩當,還是帶在身上罷!”白氏便遞給棣華。①棣華重新把身上東西解下,把雙喜牌放在一起,再纏上去。伯和又取了幾十兩銀子交給李富,叫他纏上。
  又取出這幾天的車價來,鎖了箱子。把十兩金葉,分做兩處,解開腿帶,把他束在腿上,然後叫車夫,誰知那車夫還沒有回來,衹得等他。
  ①明明是交換紀念。
  等了好一會,方纔來了。李富幫着搬行李上車。白氏母女,互相輓扶,出了店門上車。伯和給了店錢,又叫車夫進來,交給他車價,說明:“連今天的十四兩也在內了。你且帶在身邊,我恐怕路上有失,丟了箱子,沒得給你,纍你白忙了幾天。”車夫歡喜,接在手裏道:“果然今天逃難的人更多了!我問問他們,也有前天出京的,也有昨天才出京的。他們都逃到這兒了,可見得事情是急了。”一面說着,放下馬鞭子,把銀子放在肚兜子裏,一同出了店門。伯和同李富一邊一個,跨上了車檐。車夫說道:“好!碰咱個運氣去!運氣壞的,做了炮灰;運氣來了,多掙幾兩銀子。”說着,把馬鞭一揮,滴溜滴溜的滾着舌頭,那騾子便發腳行動去了。①伯和在車檐上看時,卻多了一匹騾子,便問車夫道:“你那牲口往那裏弄來的?”車夫道:“是我設法去賃來的,也化了五錢銀子一天的賃價呢。不然,一匹牲口,究竟怕他纍慌了。”②伯和道:“那麽你頭一次說去賃來騎的,怎麽又說沒有?”車夫道:
  “賃來拉車,我是仍要回來的,可以還他。若是騎了去,他們那邊又沒有下站接應,你們不還他,他嚮誰要呢?”傢人道:
  “咱們賃來騎了,總是和你在一起的,難道你到了天津,不能帶他們帶回來麽?”車夫道:“頭回可是沒想到這一着。”李富冷笑道:“怎麽叫沒想着,不過咱們騎了牲口,你不能要咱們雙倍車價罷了。”車夫不做理會,衹是趕着車走。③
  ①讀之,令人回想有北方看車夫趕車,尚欲失笑。
  ②此出去許久之故也。
  ③說破他了,自然衹好不做理會。
  伯和在車上,留心看那往來的車馬,十分擁擠,暗想此時由京出來的,自是避亂,還有望這條路上來的,難道反投到亂地裏去麽?怎得一個熟人問問便好?怎奈來來往往的,留心看了半天,總沒有一個熟人,因問車夫道:“他們那個往這條道上來的,是甚麽意思?”車夫道:“誰知道呢?此刻四起都是謠言,城裏往衛裏跑,衛裏又往城裏跑;①其實那裏都不得太平。有一天認真的大師兄和毛子開了仗,他們的輸贏咱們不管,衹別糟蹋咱們旁邊人就好了。”一面說着話,到了中①京都人稱京都曰城裏,稱天津曰天津衛,省言則曰衛裏。
  午時候,便在一傢村店門首停住打尖。那店裏黑壓壓的人已坐滿了,白氏母女便不下車。伯和到店裏胡亂吃些東西,買了兩張烙餅,一盤子攤黃菜,泡了一壺開水,叫李富送到車上去,給白氏母女充饑。車夫先解下牲口去喂了,自己卻要了一壺酒,拿烙餅①捲了攤黃菜,吃着過酒。伯和先吃完了,站在店門口等車夫。
  ①北方打尖品物,如此烙字,讀如勞字去聲。
  此時門外停的車益發多了。本來是一條官道,很闊大的,鬧了個肩摩轂擊,擠擁不開。伯和正望着時,一輛車子到了門首停下,車上下來了三個老者,也來打尖。店裏面坐不下了,就在門外的一張破桌子上坐下。伯和看那三個人,像是個做買賣的樣子,因走近一步,問道:“請問三位,可是從衛裏來?可是往城裏去?”內中一個老者道:“我們雖是從衛裏來,卻不往城裏去,是往保安州避亂的。”伯和道:“衛裏此刻不知可還太平?”老者道:“不必提起,已經鬧的不成樣子了!昨天洋人撥了幾百名洋兵,到京裏保護使館。火車已停班不開了。洋人要藉火車進京,鐵路會辦唐觀察不肯藉,同他爭了幾句,洋人便拿起洋槍來要打,唐觀察沒了法,衹得藉給他。聞得沿路鐵軌,多有損壞的,不知他們也可曾到京?”
  伯和道:“我們出京多日了,車子不能按站走,老盼不到衛裏。”
  老者道:“閣下想是要到南邊的,到了衛裏,趕着要走,我看不到幾天,那裏就要大亂的了。最好是望天津到塘沽的鐵路未斷,先到了塘沽去,更放心些。”伯和道:“那一班大師兄,究竟是甚麽意思?”老者搖頭道:“這是一班小孩子瞎鬧,怕不鬧個大亂子出來?可憐天津衛裏從明朝至今,未曾遭個兵劫,這一回衹怕不免的了!”①說話間,車夫吃過了酒,套了車,要起身。伯和別過老者,跨上車檐,動身而行。這一天趕的快,已經過了郎坊。伯和因為吃了東西,飽了,跨在車檐上顛的不舒服,便下來同傢人兩個徒步而行。
  ①北方百姓何嘗無明白人。
  行不到三裏路,忽然一堆人捲地而來,也不知為數多少,沒命狂奔,口中亂嚷:“不好了!毛子來了!”伯和被衆人推的非但不能前進,而且要返身跟着他們嚮來路返走了,急的沒了主意,那腳步又不能做主。後面來的人過於洶涌,任憑怎樣支持,總是立腳不住,隨着衆人返走了十多裏路,又不是原路。那車子也不見了,李富也失散了。不知失散後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首頁>> >> 手抄艳情>> 吴趼人 Wu Jianren   中国 China   近代中国   (1867年19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