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志軍,祖籍廣東,1953年生於上海,長在北京。十五歲到工廠做工,十六歲做農民,十九歲當兵,二十五歲成為新華社記者。三十歲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三年後獲得法學碩士學位。現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 凌志軍是當今中國時政作傢的代表性人物,被譽為“中國的威廉?曼徹斯特”、當代中國記者的“標桿”。2003年《南風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書都引起巨大反響。他擁有廣泛的讀者。他在過去十多年間連續出版九部著作,全部進入暢銷書排行榜。他的著作還以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前言
本書的寫作始於1989年夏,用了7年纔算完成,初版和二版的印行也都是10多年前的事了。當時引起一些爭論,有人持有尖銳的批評態度,結果被當作“問題圖書”暫停發行。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的幾位專傢受邀審讀,給予正面評價,所以纔有二版的重印和發行。經過一番周折之後,竟又獲得新聞出版署頒發的優秀圖書奬項。這一過程也許反映了那時候社會思想的莫衷一是和蹣跚前行。
在關於這本書的種種褒貶中,萬裏說過的幾句話叫我難忘。他是我們國傢改革開放的先驅者,也是本書所敘述的諸多事件的親歷者。1978年他是安徽省省委書記,後來進入中南海,成為國務院副總理。他的最後職務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1997年2月,他聽到了關於這本書的爭論。他說他已經看過這本書,接着又說:“這本書寫得好。寫的是歷史,材料真實充實,從中可以看到農村一係列‘左’的政策及其嚴重惡果。‘左’的危害對社會主義革命、對共産黨太嚴重了。這樣的‘社會主義’、這樣的‘共産黨’,人民怎能真正擁護?照此下去不亡黨亡國纔怪呢!”他還說:“人民公社的書,好像過去還沒有看到誰寫。這本書實際上寫的就是人民公社的興起與失敗。有人說‘失敗’二字不好,不贊成用‘失敗’。我看‘失敗’這兩個字用得好,這是事實,而且是歷史的結論。”本書初版、二版書名為:“歷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國的興起和失敗”。
現在時過境遷,很多人不太知道這本書了。但總有些朋友對我提起它。有人說它是我寫得最好的一本。我不敢說“最好”,但它的確是我寫得最痛快的一本書。我特別懷念寫這本書的那些日日夜夜。不僅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一件自己想要做的事,更因為當時心境特別純粹,一心一意秉筆直書,沒有保留,不像後來寫作時總要瞻前顧後。2008年是我們國傢改革開放30周年。可以說,今天我們周圍正在發生的所有故事,都是從1978年開始的。若要瞭解更多的來竜去脈,則須追尋到 70年代、60年代和50年代。所以1978年在我看來是承前啓後的一年,也可以說是當代中國歷史上的最重要的一年。也許正因此,人民出版社的編輯對於重新出版這本書表示濃厚興趣,這當然也是我很樂意的事。
就讓我把這本書獻給那些改革開放的先驅者們,作為我的一點敬意吧。
作 者
2008年3月30日
本書的寫作始於1989年夏,用了7年纔算完成,初版和二版的印行也都是10多年前的事了。當時引起一些爭論,有人持有尖銳的批評態度,結果被當作“問題圖書”暫停發行。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的幾位專傢受邀審讀,給予正面評價,所以纔有二版的重印和發行。經過一番周折之後,竟又獲得新聞出版署頒發的優秀圖書奬項。這一過程也許反映了那時候社會思想的莫衷一是和蹣跚前行。
在關於這本書的種種褒貶中,萬裏說過的幾句話叫我難忘。他是我們國傢改革開放的先驅者,也是本書所敘述的諸多事件的親歷者。1978年他是安徽省省委書記,後來進入中南海,成為國務院副總理。他的最後職務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1997年2月,他聽到了關於這本書的爭論。他說他已經看過這本書,接着又說:“這本書寫得好。寫的是歷史,材料真實充實,從中可以看到農村一係列‘左’的政策及其嚴重惡果。‘左’的危害對社會主義革命、對共産黨太嚴重了。這樣的‘社會主義’、這樣的‘共産黨’,人民怎能真正擁護?照此下去不亡黨亡國纔怪呢!”他還說:“人民公社的書,好像過去還沒有看到誰寫。這本書實際上寫的就是人民公社的興起與失敗。有人說‘失敗’二字不好,不贊成用‘失敗’。我看‘失敗’這兩個字用得好,這是事實,而且是歷史的結論。”本書初版、二版書名為:“歷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國的興起和失敗”。
現在時過境遷,很多人不太知道這本書了。但總有些朋友對我提起它。有人說它是我寫得最好的一本。我不敢說“最好”,但它的確是我寫得最痛快的一本書。我特別懷念寫這本書的那些日日夜夜。不僅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一件自己想要做的事,更因為當時心境特別純粹,一心一意秉筆直書,沒有保留,不像後來寫作時總要瞻前顧後。2008年是我們國傢改革開放30周年。可以說,今天我們周圍正在發生的所有故事,都是從1978年開始的。若要瞭解更多的來竜去脈,則須追尋到 70年代、60年代和50年代。所以1978年在我看來是承前啓後的一年,也可以說是當代中國歷史上的最重要的一年。也許正因此,人民出版社的編輯對於重新出版這本書表示濃厚興趣,這當然也是我很樂意的事。
就讓我把這本書獻給那些改革開放的先驅者們,作為我的一點敬意吧。
作 者
2008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