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最近市面上幾個描寫江湖混混生活的小說,一概被稱為黑社會題材。
拋開小說內容不說,我認為中國內地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黑社會,衹有所謂的江湖。
對中國內地公衆來說,江湖多是對武俠電影中那種以武功高下來分配資本與權力的想象;而在國外及港臺,江湖多已交給現代,改稱黑社會。但在中國內地還不具備這種想象力,衹能稱為黑幫或黑惡勢力。從瀋陽的“黑道霸主”劉涌,到唐山街頭開着裝甲車搞巡邏的“黑幫頭目”楊樹寬,那些“帶有黑社會性質的有組織犯罪”,都曾給公衆帶來過極度的驚悸與恐慌。這一切,就是現實中的江湖。
我坦言,本人曾經混過江湖,籠統地說,大概有二十年的時間。但我不是什麽“大哥”,衹是曾經深入此道。
1983年我因為尋釁滋事,第一次入獄,這段經歷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
那些身處江湖的日子,我由最初的奮起抗爭到後來的主動出擊,欲罷不能,貌似酣暢淋漓,實則危險驚懼。
如今,我幡然悔悟,那些曾經讓我瘋狂追逐的“名利”和收穫後的欣喜已成為後怕中的冷汗。
2002年,我開始上網,目的是看點書,讓自己的心態平靜一下。突然有一天看到一個描寫混混生活的小說,看了幾章,幾乎笑死,此本極度YY的“黑道小說”,一看就是沒“下過基層”的兄弟在手淫。我懷疑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看了這樣的書,會不會跟着“跑偏”?書中描寫的那種輕鬆就能獲得名利與美女的生活確實夠味,他們會嘗試着去模仿那些子虛烏有的生活,而根本就不瞭解其中的恐怖與兇險。
說白了,在“道兒”上混的,就是一腳棺材一腳監獄,沒有小說中描述的那麽輕巧。
走在那條路上是很苦的,不值得羨慕,知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句話的含義嗎?
說遠了,開始正文,我要詳細而完整地還原一個曾經真實存在的黑幫之起伏興衰。
儘管我崇尚真實,但您千萬不要把主角當成我,我不過是在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講述一個別人的故事。
成和敗努力嘗試
人若有志應該不怕遲
成就靠真本事
承擔起苦痛跟失意
全力幹要幹的事
做個真的漢子
人終歸總要死一次
豪傑也許本瘋子……
——《真的漢子》
拋開小說內容不說,我認為中國內地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黑社會,衹有所謂的江湖。
對中國內地公衆來說,江湖多是對武俠電影中那種以武功高下來分配資本與權力的想象;而在國外及港臺,江湖多已交給現代,改稱黑社會。但在中國內地還不具備這種想象力,衹能稱為黑幫或黑惡勢力。從瀋陽的“黑道霸主”劉涌,到唐山街頭開着裝甲車搞巡邏的“黑幫頭目”楊樹寬,那些“帶有黑社會性質的有組織犯罪”,都曾給公衆帶來過極度的驚悸與恐慌。這一切,就是現實中的江湖。
我坦言,本人曾經混過江湖,籠統地說,大概有二十年的時間。但我不是什麽“大哥”,衹是曾經深入此道。
1983年我因為尋釁滋事,第一次入獄,這段經歷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
那些身處江湖的日子,我由最初的奮起抗爭到後來的主動出擊,欲罷不能,貌似酣暢淋漓,實則危險驚懼。
如今,我幡然悔悟,那些曾經讓我瘋狂追逐的“名利”和收穫後的欣喜已成為後怕中的冷汗。
2002年,我開始上網,目的是看點書,讓自己的心態平靜一下。突然有一天看到一個描寫混混生活的小說,看了幾章,幾乎笑死,此本極度YY的“黑道小說”,一看就是沒“下過基層”的兄弟在手淫。我懷疑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看了這樣的書,會不會跟着“跑偏”?書中描寫的那種輕鬆就能獲得名利與美女的生活確實夠味,他們會嘗試着去模仿那些子虛烏有的生活,而根本就不瞭解其中的恐怖與兇險。
說白了,在“道兒”上混的,就是一腳棺材一腳監獄,沒有小說中描述的那麽輕巧。
走在那條路上是很苦的,不值得羨慕,知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句話的含義嗎?
說遠了,開始正文,我要詳細而完整地還原一個曾經真實存在的黑幫之起伏興衰。
儘管我崇尚真實,但您千萬不要把主角當成我,我不過是在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講述一個別人的故事。
成和敗努力嘗試
人若有志應該不怕遲
成就靠真本事
承擔起苦痛跟失意
全力幹要幹的事
做個真的漢子
人終歸總要死一次
豪傑也許本瘋子……
——《真的漢子》
元慶跟小滿第一次見面是在1978年,那年元慶13歲,小滿12歲。那一年的秋天,街上已經很少看到遊行的隊伍,標語也不再是直接刷在墻上了,而是寫在花花緑緑的紙上,元慶記得最清楚的有兩條,“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治理整頓,撥亂反正”。
元慶在中鐵子弟中學上初一。他是班裏最調皮的孩子,經常被老師罰到黑板前站着聽課。
那年秋天的一個早晨,上課鈴剛剛響完,班主任就推着一個跟熊貓一樣圓的孩子進來了。
班主任說,這位同學是從江蘇轉學過來的,叫嚮春滿。後面又羅嗦了一大通,大意是希望同學們不要欺負他,他年齡小,又靦腆。
元慶尖着嗓子喊:“我年齡大,不靦腆,交給我吧,讓他跟我一起在黑板前聽課!”
班主任走過來,提溜着元慶的衣領,一把將他搡出了教室。
那節課,元慶是在教室外聽的。他不想跑的原因是,心裏惦記着這位新來的同學。元慶的好奇心一嚮很重。
下課了,元慶竄進教室,直奔被一群同學圍着的小滿:“哥們兒,你住哪裏?”
小滿的普通話很蹩腳,聲音卻不小:“以前住徐州,現在住中鐵大院……我爸爸是工程師,我媽死了,我還有個妹妹。”
同學們“嘩”的一聲笑了。元慶拍了一下小滿刺蝟一樣的腦袋:“沒問你那麽多,彪子(傻瓜)。你住幾號院?”
小滿依舊不擡頭,衹是聲音小了許多:“三號。昨天搬去的……我爸爸說,三號院住的都是工人階級子弟,不會學壞。”
元慶矜持地點了點頭:“嗯,你爹是個明白人。咱倆住一個院兒,以後上學放學我喊上你。來,叫一聲哥。”
小滿叫了一聲哥,聲音小得像蚊子。元慶兩手叉腰,大喊:“我聽不見——”
小滿扯起嗓子,一聲唱戲般的“哥”字剛喊出來,班主任又進來了,擰着耳朵將他拽出了教室。
從那以後,元慶上學和放學的路上就多了一個夥伴。
元慶顯得不太合群,倒不是他不願意跟大傢一起走,是因為那些孩子的父母不喜歡讓自己的孩子跟元慶一起走。大人們說,元傢老二是個造孽的祖宗,將來肯定會挨槍子兒。唯一一個願意跟元慶一起走的孩子叫肖衛國,他媽跟元慶的媽是同一個車間的。因為肖衛國的下巴長得很長,還往外撅着,看上去像一把木匠用的扁鏟,元慶就一直叫他扁鏟。小滿加入進來,走在路上的就是三個人了。
元慶在中鐵子弟中學上初一。他是班裏最調皮的孩子,經常被老師罰到黑板前站着聽課。
那年秋天的一個早晨,上課鈴剛剛響完,班主任就推着一個跟熊貓一樣圓的孩子進來了。
班主任說,這位同學是從江蘇轉學過來的,叫嚮春滿。後面又羅嗦了一大通,大意是希望同學們不要欺負他,他年齡小,又靦腆。
元慶尖着嗓子喊:“我年齡大,不靦腆,交給我吧,讓他跟我一起在黑板前聽課!”
班主任走過來,提溜着元慶的衣領,一把將他搡出了教室。
那節課,元慶是在教室外聽的。他不想跑的原因是,心裏惦記着這位新來的同學。元慶的好奇心一嚮很重。
下課了,元慶竄進教室,直奔被一群同學圍着的小滿:“哥們兒,你住哪裏?”
小滿的普通話很蹩腳,聲音卻不小:“以前住徐州,現在住中鐵大院……我爸爸是工程師,我媽死了,我還有個妹妹。”
同學們“嘩”的一聲笑了。元慶拍了一下小滿刺蝟一樣的腦袋:“沒問你那麽多,彪子(傻瓜)。你住幾號院?”
小滿依舊不擡頭,衹是聲音小了許多:“三號。昨天搬去的……我爸爸說,三號院住的都是工人階級子弟,不會學壞。”
元慶矜持地點了點頭:“嗯,你爹是個明白人。咱倆住一個院兒,以後上學放學我喊上你。來,叫一聲哥。”
小滿叫了一聲哥,聲音小得像蚊子。元慶兩手叉腰,大喊:“我聽不見——”
小滿扯起嗓子,一聲唱戲般的“哥”字剛喊出來,班主任又進來了,擰着耳朵將他拽出了教室。
從那以後,元慶上學和放學的路上就多了一個夥伴。
元慶顯得不太合群,倒不是他不願意跟大傢一起走,是因為那些孩子的父母不喜歡讓自己的孩子跟元慶一起走。大人們說,元傢老二是個造孽的祖宗,將來肯定會挨槍子兒。唯一一個願意跟元慶一起走的孩子叫肖衛國,他媽跟元慶的媽是同一個車間的。因為肖衛國的下巴長得很長,還往外撅着,看上去像一把木匠用的扁鏟,元慶就一直叫他扁鏟。小滿加入進來,走在路上的就是三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