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军事类>> 司馬穰苴 Sima Rangju   中國 China   春秋   (?前531年), 袁閭琨 Yuan Lvku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司馬法簡註
  根據袁閭琨、張文才主編,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的《中國兵書十大名典·司馬法》掃校。
前言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著名兵書。據《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齊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司馬穰苴,春秋末期齊國人。本姓田,名穰苴,曾領兵戰勝晉、燕,被齊景公封為掌管軍事的大司馬,後人尊稱為司馬穰苴。《司馬法》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禮類,稱《軍禮司馬法》,計155篇。在長期流傳過程中,該書多有散佚,至唐代編《隋書?經籍志》時錄為35篇,列入子部兵傢類,稱為《司馬法》,即今本《司馬法》35篇的原型。該書自問世以來,受到歷代統治者及兵傢、學者的高度重視。漢武帝曾“置尚武之官,以《司馬兵法》選任秩比博士。”司馬遷稱該書“閎廓深遠,雖三代徵伐,未能竟其義,如其文也。”北宋元豐年間,《司馬法》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作為考試武臣,選拔將領,鑽研軍事的必讀之書。由於《司馬法》年代久遠,亡佚嚴重,對於該書的真偽、成書年代、作者等問題,歷代學者均有各種不同的看法,特別是明清以來,辯偽成風,《司馬法》成了一部大有爭議之書。有的學者認為《司馬法》是一部偽書;有的學者認為史書中的《司馬兵法》、《司馬穰苴兵法》、《司馬法》、《軍禮司馬法》是幾種不同的書;有的學者認為今本《司馬法》可分為兩部分,前兩篇為古《司馬法》,後三篇為《司馬穰苴兵法》。目前,國內學者一般認為今本《司馬法》非偽書,歷史上的《司馬兵法》、《司馬穰苴兵法》、《軍禮司馬法》均包含於《司馬法》之中。作者為司馬穰苴及其追論者。儘管由於該書亡佚嚴重,155篇僅存5篇,內容不全,但它所揭示的軍事思想和存在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根據袁閭琨、張文才主編,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的《中國兵書十大名典·司馬法》掃校。
仁本第一
  古者,以仁為本,以義治之之謂正,正不獲意則權。權出於戰,不出於中人。是故,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止戰,雖戰可也。故仁見親,義見說,智見恃,勇見方,信見信。內得愛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以戰也。
  戰道:不違時,不歷民病,所以愛吾民也;不加喪,不因兇,所以愛夫其民也;鼕夏不興師,所以兼愛其民也。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天下既平,天下大愷。春嵬秋獼①,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戰也。
  古者,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捨②,是以明其理也;不窮不能而哀憐傷病,是以明其仁也;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爭義不爭利,是以明其義也;又能捨服,是以明其勇也;知終知始,是以明其智也。六德以時合教,以為民紀之道也,自古之政也。
  先王之治,順天之道,設地之宜,官民之德,而正名治物。立國辨職,以爵分祿,諸侯悅懷,海外來服,獄弭而兵寢,聖德之治也。
  其次,賢王製禮樂法度,乃作五刑,興甲兵以討不義。巡守省方,會諸侯,考不同。其有失命、亂常、背德、逆天之時,而危有功之君,遍告於諸侯,彰明有罪。乃告於皇天上帝日月星辰,禱於後土四海神祗山川塚社,乃造於先王。然後塚宰③徵師於諸侯曰:“某為國不道,徵之。以某年月師於某國,會天子正刑。”塚宰與百官布令於軍曰:“入罪人之地,天暴神祗,無行田獵,無毀土功,無燔墻屋,無伐林木,無取六畜禾黍器械;見其老幼,奉歸無傷;雖遇壯者,不校勿敵;敵若傷之,醫藥歸之。”既誅有罪,王及諸侯修正其國,舉賢立明,正複厥職。
  王霸之所以治諸候者六:以土地形諸侯,以政令平諸侯,以禮信親諸侯,以材力悅諸侯,以謀人維諸侯,以兵革服諸侯。同患同利以合諸候,比小事大④以和諸侯。
  會之以發禁者九:憑弱犯寡者眚之,賊賢害民則伐之,暴內凌外則壇之,野荒民散則削之,負固不服則侵之,賊殺其親則正之,放弒其君則殘之,犯令陵政則杜之⑤,外內亂,禽獸行則滅之。
  【註釋】
  ①春嵬秋獼:春秋以前的軍事練習和演習,統常在農閑時以田獵的方式進行。其中春季田獵練兵為“嵬”,秋季季田獵演習為“獼”。
  ②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捨:追擊敗逃的敵人不超過一百步,跟蹤追擊主動退卻的敵人不超國90裏。奔,逃走。綏,不戰而退。三捨,90裏,古代行軍30裏為一捨。
  ③塚宰:周代官名,相當於宰相。
  ④比小事大:親近小國,事奉大國。比,親近。
  ⑤杜之:封鎖,孤立。
首頁>> >> 军事类>> 司馬穰苴 Sima Rangju   中國 China   春秋   (?前531年), 袁閭琨 Yuan Lvku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