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天下>> 军事类>> 孙星衍 Sun Xingyan   中国 China   清代   (1753年1818年)
六韬逸文
  作者不详,暂定
  
  〈太公兵法逸文序〉
  
  
  兵法,古无书轩皇七十二战,而得天下,所传用兵要旨,惟丹书三十九字。太公述之,今在礼家书传之言太公曰:翼戴文、武,身有殊勋,世祚太公,以表东海,史记谓西伯受命称王,伐崇、密须、犬夷,大作匚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故 后世兵机奇计者,咸宗太公。
  
  其书藏柱下,孔子适周问礼始得之,而着录焉。冉子于军旅,尝受学,用之有效。仲子亦躬闻'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之训词,政事伟才必兼知兵。兵为五,礼为一。圣人所不删,故班〈志〉列《六韬》入礼家。卫灵公问陈不答,权词以拒,孔圉以问所?亦然,由卫之君臣,非可语用武之人。而文事武备,术本兼该,〈少仪〉记礼节而曰:军旅思险,隐情以虞,兵凶战危机事贵密,岂可以阴谋为诟病!执仁义为借口哉!是以,老聃典司而有得,黄石授受而名家,皆本太公以为圭皋。考周秦间人称引《太公兵法》,或曰《周书》;苏秦祖之,作《阴符》,或曰《黄帝铭》;《皇览》引之,作《金匮》。或以俪史佚前志而目为《军志》,或以对武王用兵而据为'兵书',然皆残篇断句,首尾?完,聿在汉兴之初,张留侯叙次所得于圮上者,藏之内府,诸吕用事,盗取出外,遂多散佚。孝武帝时,杨仆校兵书,鱼有甄录。刘子政〈说苑.指武篇〉尚多引《太公兵法》。建武中兴,答词引《黄石公记》已不云出《太公》。袁宏《汉纪》始言《太公六韬》有天子将兵事。《三国志》丞相诸葛亮写《六韬》以教后主,由季汉时人通称'兵法'为《六韬》,或尔时之《六韬》已合兵法逸文入其中,故〈艺文志〉之《六韬》称周史,撰入儒家。而梁阮孝绪《七略》之《六韬》称周文王师吕望,撰入兵家。隋〈志〉兵家取太公书,有《兵法》,有《阴谋》,有《金匮》。杜牧孙子注引《阴谋》、王伯厚《玉海》引《金匮》皆称《太公兵法》,马总《意林》引《金匮》、《六韬》,而《六韬》文多不纯,疑庾仲容为子钞时,《六韬》已非原本。唐之《通典》、宋之《御览》所引《太公兵法》,不尽称《六韬》,亦不尽出《六韬》。颜师古以今《六韬》言取天下及用兵之事。
  
  夫隋唐〈志〉所存《六韬》既非复汉〈志〉之旧,而郑樵《通志略》有改正《六韬》名目,则知北宋刊本又与隋唐不同。孙渊如序《六韬》,信其用韵合古书,岂知唐以前之伪书恒多杂原文,正伪判别,黑白乃分,偏信则愚,概斥不录。兹之所辑,先区条例,曰:《说苑》引《太公兵法》,曰:《大戴礼》引《周书》,曰:《皇览》、《意林》引《金匮》、《阴谋》,曰:《左》、《国》、《史》、《汉》、《通典》、《御览》引《周书》及〈周书.武称〉,曰:周汉隋唐人引《兵书》、《军志》、《兵法》,曰:唐人书引《六?》,曰:今本《六?》之近古者,曰:《黄石公记》逸文,以类相从,别为篇第,合之为《太公兵法》。虽未必径复留侯之旧,然审择矜慎,观其大略,中多可法,亦异乎世之孤据,称引书名而辑为一书之易易也。此外尚有《武侯八阵兵法辑略》一卷、《卫公兵法》三卷、附录一卷,总弁之曰:《三家兵法通辑》,以与向时所为《武经三书校补 》并行于世云。 光绪五年季春闰月歙浦汪宗沂冲伊述于从容而任斋
  ***********************************************************
  《六韬逸文》一卷。(孙星衍辑。)
  《六韬逸文》一卷。(孙同元辑。)
  《六韬》一卷。(孙奭辑。)
  《太公兵法逸文》一卷,《武侯八阵心法辑略》一卷。(汪宗沂辑。)
  ***********************************************************
  《六韬》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隋书.经籍志》注云“周文王师姜望撰”﹐实际为后人所著﹐成书约在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间。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的西汉初期墓葬曾有《六韬》残简出土。该书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共60篇。其中部分内容已逸失﹐清人孙同元﹑王仁俊等均辑有《六韬逸文》。其版本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武经七书》本等。
  
  《六韬》重视政治上胜敌。认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续古逸丛书》影宋本﹐下同)﹐唯有道者才可君临天下﹐施政唯有“爱民而已”。并认为用兵目的在于“除民之害”﹐战胜而使“百姓欢悦”。它继承了《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观点﹐提出“ 上战无与战”。在作战指导上﹐它力主引兵深入诸侯国的进攻战﹐指挥专一﹐因情用兵。认为将领要熟知敌情﹑友情﹑我情﹐“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对于不同的作战(如奇袭﹑围城﹑突围﹑遭遇)﹑不同的敌人(如强敌﹑弱敌﹑众敌)﹑不同的地形(如深草蓊蘙﹑深谷险阻﹑隘塞山林﹑清明无隐之地)﹐都要根据具体情况部署相应的阵势和采取不同的战法。在使用兵力上﹐主张“必有分合之变”﹔围城攻邑则要集结三军。在军队建设上﹐要求将领具备勇﹑智 ﹑仁﹑信﹑忠等德行和“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的风范﹔要求执行严格的战场纪律﹐“无燔人积聚﹐无坏人宫室﹐冢树社丛勿伐﹐降者勿杀﹐得而勿戮”。在训练方面﹐主张从单兵训练开始﹐一人教成十人﹐十人教成百人﹐乃至百而千﹐千而万﹐万而合成三军之众进行大操练﹑大演习。对于作为后备兵员的农民﹐则要求通过农事活动进行训练﹐培养战斗意识﹐以寓兵于农。
  
  该书除继承发展前人有关军事思想外﹐还具备许多自身的特点。诸如﹕《王翼》篇描述了当时军队指挥机构的情况﹐说“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并阐明其各自职责。如此完整系统地论述参谋机构及参谋人员的称谓职务﹐这在中国古代兵书中是罕见的。《军用》篇关于“三军器用攻守之具﹐科品众寡”﹐都有较详记载﹐可从中得知当时部队攻防﹑渡水﹑扎营﹑运输所需战具﹑器具情况。《阴符》﹑《阴书》篇记述了当时秘密通讯联络手段。《均兵》以下诸篇对于战车兵﹑骑兵﹑步兵三者关系和各自功能都作了具体论述﹐等等。
  
  《六韬》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张良﹑刘备﹑诸葛亮﹑孙权都重视《六韬》﹐《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它﹐继《通典》后﹐唐人著书论兵也多引用它。宋﹑明﹑清对《六韬》注释﹑集释﹑汇解者﹐也不乏其人。可见该书在中国军事学术史上具有较高地位。
《六韬》逸文
  器满则倾,志满则覆。〔〈礼记.曲礼上〉正义〕
  
  军处山之高者,则曰栖。〔《史记》索隐〈越世家〉注〕
  
  武王伐纣,雪深丈余。五车二马,行无辙迹,诣营求谒。武王怪而问焉,太公对曰:「此必五方之神来受事耳。」遂以其名召入,各以其职命焉。既而克殷,风调雨顺。〔〈旧唐书.礼仪志〉〕
  
  圣人,恭天、静地、和人、敬鬼。〔《意林》〕
  
  文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 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害民者,有罪;进贤者,有赏。后宫不荒,女谒不听,上无淫匿,下无阴害。不供宫室以费财,不多游观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 目。官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也。」文王曰:「善哉!」〔《群书治要》〕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治国之所贵。」太公曰:「贵法令之必行,必行则治道通,通则民太利,太利则君德彰矣。君不法天地,而随世俗之所善以为法,故令出必乱,乱则复更为法。是以,法令数变,则群邪成俗而君沈于世。是以,国不免危亡矣。〔同上〕
  
  文王问太公曰:「人主动作,举事善恶,有福殃之应,免神之福无?」太公曰:「有之。主动作举事,恶则天应之以刑,善则地应之以德;逆则人备之以力,顺 则神授之以职。故人主好重赋敛(〈后汉书.五行志〉注「敛」作「役」,又《御览》八百七十九引「人主好聚敛人,则多疫死。),大宫室,多游台,则民多病温 (《志》作「瘟」),霜露杀,五谷丝麻不成。人主好田猎罼弋,不避时禁,则岁多大风,禾谷不实(《御览》八百七十六引无「不避时禁,禾谷不实」八字,下有 「飘牛马,发屋拔木,民人非扬数十里」又九及二百六十六,「风」下并有「禾谷不实,纣时如此」八字。又八百三十九,引有「禾谷不实」四字。)人主好破坏名 山,壅塞大川,决通名水,则岁多大水,伤民,五谷不滋(《志》作「不成」)。人主号武事,兵革不息(《志》无「不息」二字),则日月薄
  
  蚀(《志》作「薄食」),太白失行。故人主动作举事,善则天应之以德,恶则人备之以力,神夺之以职,如响之应声,如影之随形。」文王曰:「善哉!」〔同上〕
  
  武王问太公曰:「桀纣之时,独无忠臣良士乎?」太公曰:「忠臣良士,天地之所生,何为无有?」武王曰:「为人臣而令其主残虐,为后世笑,可谓忠臣良士乎?」太公曰:「是谏者不必听,贤者不必用。」武王曰:「谏不听,是不忠;贤不用,是不贤也。」
  
  太公曰:「不然。谏有六不听,强谏有四必亡,贤者有七不用。」武王曰:「愿闻六不听、四必亡、七不用。」太公曰:「主好作宫室台池,谏者不听。主好忿 怒,妄诛杀人,谏者不听。主好所爱,无功德而富贵者,谏者不听。主好财利,巧夺万民,谏者不听。主好珠玉、奇怪异物,谏者不听。是谓六不听。四必亡:一 曰:强谏不可止,必亡。二曰:强谏知而不肯用,必亡。三曰:以寡正强,正众邪,必亡。四曰:以寡直强,正众曲,必亡。七不用:一曰:主弱亲强,贤者不用。 二曰:主不明,正者少,邪者众,贤者不用。三曰:贼臣在外,奸臣在内,贤者不用。四曰:法政阿宗族,贤者不用。五曰:以欺为忠,贤者不用。六曰:忠谏者 死,贤者不用。七曰:货财上流,贤者不用。」〔同上。以上引〈文韬〉〕
  
  文王枉岐周(《意林》引无「周」字),召太公曰:「争权于天下者,何先?」太公曰:「先人。人与地称,则万物备矣。今君之位尊矣。待天下之贤士,勿臣 而友之,则君以得天下矣。」文王曰:「吾地小而民寡,将何以得之(《意林》引「吾地小奈何」)?」太公曰:「可。天下有地,贤者得之;天下有粟,贤者食 之;天下有民,贤者收(《意林》作「牧」)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莫常有之,唯贤者取之。夫以贤而为人下,何人不与?以贵从人曲直,何人不得?屈一 人之下,则申万人之上者,唯圣人而后能为之(《意林》引「屈一人下,伸万人上,唯圣人能行之」。《文选》三十六〈宣德皇后令〉注引「屈一人之下,伸万人之 上,唯圣人能焉」三句)。」文王曰:「善。请着之金版。」于是文王所就而见者,六人;所求而见者,七十人;所呼而友者,千人。〔同上引〈虎韬〉〕
  
  武王曰:「士高下,岂有差乎?」太公曰:「有九差。」武王曰:「愿闻之。」太公曰:「人才参差,大小犹斗,不以盛石,满则弃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 殆,多言多语,恶口恶舌,终日言恶,寢卧不绝,为众所憎,为人所疾,此可使要问闾里,察奸伺猾,权数好事,夜卧早起,虽遽不悔,此妻子将也。(《御览》引 「夜卧早起,虽剧不悔,妻子之将也。」)先语察事,实长希言,赋物平均,此十人之将也。(《御览》引「长宝希言,赋物均,十人之将也。」)切切截截,不用 谏言,数行刑戮,不避亲戚,此百人之将也。讼辨号胜,疾贼侵陵,斥人以刑,欲正一众,此千人之将也。外貌咋咋,言语切切,知人饥饱,习(《御览》「习」作 「念」)人剧易,此万人之将也。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近贤进谋,使人以节,言语不慢,忠心诚必,此十万之将也。温良实长,用心无两,见贤进之,行法不枉, 此百万之将也。动动纷纷,邻国皆闻,出入居处,百姓所亲,诚信缓
  
  大,明于领世,能教成事,又能救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内,皆如妻子,(《御览》引「知天文,悉地理,四海如妻子,此天师之主也。」)此英雄 之率,乃天下之主也。〔同上。《太平御览》二百七十三。《意林》引「武王问太公曰:『士高下有差乎?』太公曰:『人有九差,恶口舌,为众所憎,夜卧早起, 此妻子之将。知人饥渴,习人剧易,此万人之将。战战栗栗,日慎一日,此十万之将。知天文,悉地理,四海如妻子,此天下之将。』」〕
  
  夫杀一人而三军不闻,杀一人而万民不知,杀一人而千万人不恐,虽多杀之,其将不重。封一人而三军不悦,爵一人而万人不劝,赏一人而万人不欣,是为赏无功、贵无能也。若此,则三军不为使,是失众之纪也。〔同上〕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之极,天道、地利、人事,三者孰先?」太公曰:」「天道难见,地利、人事易得。天道在上,地道在下,人事以饥饱、劳逸、文武 也。故顺天道,不必有吉,违之不必有害。失地之利,则士卒迷惑。人事不和,则不可以战矣。故战不必任天道,饥饱、劳逸、文武最急。地利为实。」王曰:「天 道鬼神,顺之者存,逆之者亡,何以独不贵天道?」太公曰:「此圣人之所生也。欲以止后世,故作为谲书,而寄胜于天道,无益于兵胜,而众将所拘者九。」王 曰:「敢问九者奈何?」太公曰:「法令不行而任侵诛;无德厚而用日月之数;不顺敌之强弱,幸于天道,无智虑而候氛气;少勇力而望天福;不知地形而归过敌 人;怯弗敢击而待龟筮;士卒不募而法鬼神;设伏不巧而任背向之道。凡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索之不得,不可以治胜败,不能制死生,故明将不法 也。」〔同上〕
  
  太公曰:「天下有粟,圣人食之;天下有民,圣人收之;天下有物,圣人裁之。利天下者取天下,安天下者有天下,爱天下者久天下,仁天下者化天下。」〔同上。以上引〈龙韬〉〕
  
  武王胜殷,召太公问曰:「今殷民不安其处,奈何使天下安乎?」太公曰:「夫民之所利,譬之如冬日之阳,夏日之阴。冬日之从阳,夏日之从阴,不召自来。 故生民之道,先定其所利,而民自至。民有三几,不可数动,动之有凶。明赏则不足,不足则民怨生;明罚则民慑畏,民慑畏则变故出;明察则民扰,民扰则不安其 处,易以成变。故明王之民不知所好,不知所恶,不知所从,不知所去。使民各安其所生,而天下静矣。乐哉!圣人与天下之人皆安乐也。」武王曰:「为之奈 何?」太公曰:「圣人守无穷之府,用无穷之财,而天下仰之,天下仰之,而天下治矣。(《艺文类聚》二十引「圣人守无穷之府,用无穷之才,天下仰之,仰之而 治。」。《太平御览》四百一引作「而天下治」。)神农之禁,春夏之所生,不伤不害,谨修地利,以成万物。无夺民之所利,而农顺其时矣。任贤使能,而官有 材,而贤者归之矣。故赏在于成民之生,罚在于使人无罪,是以赏罚施民,而天下化矣。〔同上引〈虎韬〉〕
  
  武王至殷,将战。纣之卒握炭流汤者,十八人;以牛为礼以朝者,三千人;举百石重沙者,二十四人;移行五百里,而矫矛杀百步之外者,五千人。(《北堂书 钞》一百二十三引「纣之卒握炭流汤者,十八人;绾矛杀百步之外者,千人。」。《太平御览》三百五十三「千人」作「十人」,又三百八十六「十八人」下引「崇 侯虎等举五百石重沙,二十四人」。)介士亿有八万。」武王惧曰:「夫天下以纣为大,以周为细;以纣为众,以周为寡;以周为弱,以纣为强;以周为危,以纣为 安;以周为诸侯,以纣为天下。今日之事,以诸侯击天子,以细击大,以小击多,以弱击强,以危击安,此五短击此五长,其可以济功成事乎?」太公曰:「审天子 不可击,审大不可击,审众不可击,审强不可击,审安不可击。」王大恐以惧,太公曰:「王无恐且惧,所谓大者,尽得天下之民;所谓众者,尽得天下之众;所谓 强者,尽用天下之力;所谓安者,能得天下之所欲;所谓天子者,天下相爱如父子,此之谓天子。今日之事,为天下除残去贼也,周虽细,曾残贼一人之不当乎?」 王大喜曰:「何谓残贼?」太公曰:「所谓残者,收天下珠玉、美女、金钱、彩帛、狗马、谷粟,藏之不休,此谓残也。所谓贼者,收暴虐之吏,杀天下之民,无贵 无贱,非以法度,此谓贼也。」〔同上〕
  
  武王问太公曰:「欲兴兵深谋,进必斩敌,退必克全,其略云何?」太公曰:「主以礼使将,将以忠受命!国有难,君召将而诏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 避。勿以三军为贵而轻敌,勿以授命为重而苟进,勿以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士为必然,勿以谋简于人,勿以谋后于人。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 食;寒暑必同,敌可胜也。』」〔以上引〈犬韬〉〕
  
  文王问散宜生,卜伐殷(《御览》作「纣」)。吉乎?曰:不吉。钻龟,龟不兆!数蓍,蓍不交而如折。(《御览》作「数蓍交加而折」)将行之日,雨辎重 (《御览》无重字),车至轸行之日,帜折为三。散宜生曰:「此凶(《御览》作「卜」),四不祥,不可举事。」太公进曰:「是。非子之所知也。祖行之日雨辎 重(《御览》无「雨」字、「重」字),车至轸是洗濯甲兵也。〔《艺文类聚》二。《北堂书钞》一百十四引「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濯甲 兵,行之象。」帜为折首,太公曰:「此斩纣首之象。」。《太平御览》十。〈事类赋.雨赋〉注〕
  
  武王入殷,散鹿台之金钱,以与殷民。〔《艺文类聚》六十六又八十五引「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金钱,以与殷民。」〕
  
  武王伐殷,先(《文选》注无「先」字)出于河,吕尚为后将,(《文选》注作「右将」,《御览》作「为将」)以四十七艘船济(《文选》注作「舫逾」)于河。〔《艺文类聚》七十一。《文选》二十七〈王仲宣从军诗〉注。《太平御览》七百六十八〕
  
  商王拘西(《御览》「西」上有「周」字)伯昌于羑里,太公谓散宜生(《御览》作「与散宜生金千镒」)求珍物以免君之罪,九江得大贝,百冯注云诗作百朋。〔《艺文类聚》八十四。《太平御览》八百七作「九江得大贝石焉」,又九百四十一作「九江之浦有大贝者焉」。〕
  
  夏殷桀纣之时,妇人锦绣文绮之坐席,衣以绫纨常三百人。〔《艺文类聚》八十五又六十九作「坐以文绮之席,衣以绫纨之衣。」。《文选》五十六〈石阙铭〉 注作「纣时妇人,以文绮为席,依以绫纨者三千人。」。《北堂书钞》二十作「坐文绮之席,衣绫纨之衣。」。《太平御览》三百九十三作「纣之时,妇女坐绮之 席」又七百九作「坐文绮之席,衣以纨绮之衣」又八百十五。〕
  
  冬冰可折,夏条可结。〔《艺文类聚》八十八。《太平御览》二十一。案此二语亦见《文子》。〕
  
  武王登夏台,以临殷民,周公旦(《事类赋》注无「旦」字)曰:「臣闻之(《事类赋》注无「之」字):爱其人者,爱其屋上乌;憎其人者,憎其余胥。〔《艺文类聚》九十二。《太平御览》九百二十作「除胥」。〈事类赋.乌赋〉注作「储胥」〕
  
  商王拘周伯昌于羑里,太公与散宜生以金千镒求天下珍物,以免君之罪。于是得犬戎氏文马,毫毛朱[发葛],目如黄金,名鸡斯之乘,以献商王。〔《艺文类聚》九十三。〈事类赋.马赋〉注多「遂免西伯」一句。〕
  
  文王囚羑里,散宜生得黄熊而献之于纣。〔《艺文类聚》九十五。《文选》四〈南都赋〉注。《太平御览》九百八引「文王囚羑里,散宜生受命而行,宛怀条涂之山,有熊得而献于纣。〕
  
  杀一夫而利天下。〔《北堂书钞》十三〕
  
  世子为政。〔《北堂书钞》二十一〕
  
  廿七大夫者,为筋脉之臣。〔《北堂书钞》五十六〕
  
  昔烦厚氏用兵无已,诛战不休,至于涿鹿之野,诸侯叛之,烦厚氏之亡也。〔《北堂书钞》一百十三〕
  
  太公曰:「夫纣无道,流毒诸侯,欺侮群臣,失百姓之心,秉明德以诛之,谁曰弗克?」。〔《北堂书钞》一百十四〕
  
  夫圣人者,与天下之人,皆安乐。〔《初学记》十七。《艺文类聚》二十无「夫」字、「者」字。〕
  
  太公对文王曰:「礼者,天理之粉泽。」〔《初学记》二十一。《太平御览》五百二十三作「治之粉泽也」又六百十引无「天」字。〕
  
  周初,太公曰:「教战之法,必明告吏士,申三伍之令,教其操兵、起居进止、旌旗指麾,陈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列而合之,绝(《御 览》作「绳」)而解之。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宜,无绝人马之力。令吏士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 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之众。」〔《通典》一百四十九。《太平御览》二百九十七。案此段与〈教战篇〉文相似而字句较多,故全录之,又《通典》引《六 韬》,俱标「太公曰」。〕(雪寒按:此疑误引〈吴子.治兵〉之语,而误为太公也。)
  
  又覆军诫法曰:诸军出行,将令百官士卒曰:某日出,某门吏士,不得刈稼穑,伐树木,杀六畜,掠取财物,奸犯人妇女,违令者斩。〔同上〕
  
  又曰:凡行军吏士有死亡者,给其丧,具使归而葬,此坚军全国之道也。军人被疮,即给医药,使谨视之;医不即治,视鞭之。军夜惊,吏士坚坐,陈将持兵,无歡哗动摇,有起离陈者,斩。军门当交战,谨出入者,若近敌当讥呵出入者。〔同上〕
  
  周初,武王问太公曰:「敌人先至,已据便地,形势又强,则如之何?」对曰:「当示怯弱,设伏佯走,自投死地。敌见之,必疾速而赴,扰乱失次,必离故 所。入我伏兵,齐起急击,前后冲其两旁。〔《通典》一百五十三。《太平御览》二百九十四引「伏」下有「兵」字,「齐起」作「齐赴」,「冲其两旁」作「冲其 旁而走」。〕
  
  周武王将伐纣,问太公曰:「今引兵深入其地,与敌行阵相守,被敌绝我粮道,又越我前后,吾欲与战则不敢,以守则不固,而为之奈何?」太公曰:「夫入敌 地,必案地形势便处之,必依山陵、险阻、水草为固,谨守关梁隘塞,敌若卒去不远,未定而复反,彼用其士卒若太疾,则后不至,后不至则行乱而未及阵,急击 之,以少克众。」〔《通典》一百五十七。案此段与〈绝道篇〉文相似。〕
  
  太公曰:「夫出军征战,安营阵,以六为法,亦可方六百步,亦可六十步,量人地之宜,表十二辰,将军字居九天之上,竟一旬复徙开牙门,常背建而(疑 「向」字之伪)破太岁、太阴、太阳、大将军。凡三军不欲饮死水,不欲居死地,不居地柱,不居地狱。」注云:死水者,不流之水;死地者,丘墓之闲;地柱者, 四下中高;地狱者,四高中下是也。〔同上〕
  
  太公曰:「以步步与车马战者,必依丘墓、险阻,强弩长兵处前,短兵弱弩居后,更发更止。敌人车马虽众而至,坚阵疾斗,材士强弩以备前后。」武王曰: 「吾无丘陵,又无险阻。敌人之至既众,以车骑翼我两旁,猎我前后。吾三军恐怖,乱败而走。为之奈何?」太公曰:「令我士卒十行,布铁蒺藜,遥见敌车骑将 来,均置蒺藜,掘地迎广以深五尺,名曰命笼。人持行马进退,阑车以为垒,推而前后,直而为屯;以强弩备我左右。然则命我三军,皆疾战而必胜也。」〔同上。 案此段与〈战步篇〉文相似。〕
  
  《周书》、《阴符》太公曰:「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可往而无以还者,车之死地。越险绝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 地。前易后险,车之困地。容车贯阻,出而无返者,车之患地。左险右易,上陵仰阪者,车之逆地。深堑粘土,车之劳地。隐带横亩,犯历深泽者,车之坏地。日夜 霖雨,旬月不止,泥淖难前,车之陷地。凡骑以陷敌,而不能破敌。敌人走,以步骑反击我后,此骑之败地也。追背逾限,长驱不止;敌伏我两旁,又绝我后,此骑 之困地也。往无以返,入无以出,陷于天井,填于地牢,此骑之死地也。所由入者隘,所从去者远;彼弱可以击我强,少可以击我众,此骑之没地。大涧深谷,蓊秽 林艹,此骑之竭地。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战于雨水之间,乘敌过邑,是谓表里相合,左有深沟,右有峭坑,高下与地平,睹之广易,进退相敌,此并骑 之陷地。污下沮泽,进退渐洳者,骑之患地。拙将之所以见擒,明将之所以务避也。」〔《通典》一百五十九。案此段与〈战车篇〉及〈战骑篇〉文相似。〕
  
  昔武王将伐纣,问太公曰:「若今敌人围我,断后绝粮,吾欲徐以为陈,以败为胜,奈何?」太公曰:「不可。此天下之困兵也。暴用之则胜,徐用之则败。为 四冲阵,以骁骑惊其君亲,左军疾,右军迭前迭后,往敌之空,吾军疾击,鼓呼而当。」〔同上。案此段与〈疾战篇〉文相似而字句较多,故全录之。〕
  
  又问曰:「敌疏其陈,又远其后,挑我流矢,以弱我弓弩,劳我士卒。为之奈何?」太公曰:「发我锐士,先击其前车骑,猎(《御览》作「列」)其左右,而 分队以随其后,三军疾战。凡以少击众,避之于易,要之于险;避之于昼,取之于夜。故曰:以一击十,莫善于厄;以十击百,莫善于险;以千击万,莫善于阻。用 众者务易,用少者务厄也。」〔同上。《太平御览》三百十一。案「故曰」以下又见〈吴子.应变篇〉疑相传《古兵法》语。〕
  
  周武王伐纣,师至泛(《御览》作「泥」)水牛头山,风甚雷疾(《御览》作「风雨甚疾」),鼓旗毁折,王之骖乘惶震而死。太公曰:「用兵者,顺天之 (《御览》无「之」字)道,未必吉;逆之,不(《御览》作「未」,宋本仍作「不」)必凶。若失人事,则三军败亡,且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智将不 怯(《御览》作「发」),而愚将拘之。吾(《御览》作「若」)乃好贤而能用,举事而得时,则不看时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不祷祀而福从。」遂命驱之前 进。周公曰:「今时迎太岁(《御览》作「令时宜太岁」,宋本作「今时逆太岁」),龟灼言凶,卜筮不吉,星变为灾,请还师。」太公怒曰:「今纣刳比干,囚箕 子,以飞廉为政,伐之有何不可!枯草朽骨,安可知乎?」(〈书.泰誓中〉正义引《六韬》曰「卜战,龟兆焦,筮又不吉。太公曰:『枯骨朽蓍不踰人矣。』」) 乃焚龟折蓍,援枹而鼓,率众先涉河。武王从之,遂灭纣。〔《通典》一百六十二。《太平御览》三百二十八。〕
  
  纣作琼室、鹿台,饰以美玉。〔《文选》二〈西京赋〉注〕
  
  太公曰:「桀、纣王天下之时,积糟为阜,以酒为池,脯肉为山林。〔《文选》十〈西征赋〉注。《北堂书钞》一百四十七引「古之乱君夏桀殷纣,积糟为上,以酒为池,饮者常三千人」,又二十引「糟为丘」)
  
  为将者,受命忘家,当敌忘身。〔同上〕
  
  尧与有苗(《御览》作「尧伐有扈氏」,宋本无「氏」字),战于丹水之浦。〔《文选》二十〈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注。《北堂书钞》十三。《太平御览》六十三。〕
  
  太公谓武王曰:「夫人皆有性,趋舍不同,喜怒不等。」〔《文选》二十五〈卢子谅赠刘琨诗〉注,又四十一〈报任少卿书〉注。〕
  
  赏如高山,罚如深溪。〔《文选》二十七〈王仲宣从军诗〉注〕
  
  武王伐纣,得二大夫而问之曰:「殷国将有妖乎?」对曰:「有殷君陈玉杯象箸,不盛菽藿之羹,必将熊蹯豹胎。」〔《文选》三十四〈七发〉注,又三十五〈七命〉注。〕
  
  太公谓武王曰:「圣人兴兵,为天下除患去贼,非利之也。故役不再籍,一举而得。〔《文选》四十三〈孙子荆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注。〕
  
  先涂民耳目。〔《文选》四十八〈剧秦美新〉注〕
  
  利害相臻,犹循环之无端。〔《文选》四十九〈晋纪总论〉注〕
  
  纣患刑轻,乃更为铜柱,以膏涂之,加于然炭之上,使有罪者缘焉,滑跌堕火中。纣与妲己笑,以为乐,名曰炮烙之刑。〔《文选》五十六〈石阙铭〉注〕
  
  武王伐纣(《御览》重「纣」字),蒙宝衣投火而死。〔同上。《太平御览》八百八十九。〕
  
  天之为天,远矣!地之为地,久矣!万物在其闲,各自利,何世莫之有乎?(宋本此下有「夫使世俗,皆能顺其有是」十字。)乃若(宋本无「若」字)溟涬鸿 蒙之时,(宋本「时」下有「为王」二字)故莫之能有,七十六圣发其趣,(宋本「发」下有「起」字)使世俗皆能顺其有,(宋本无「趣」至「有」九字)所系天 下,(宋本下下有「而有之」三字)岂一日哉!〔《太平御览》一〕
  
  武王伐纣,雨甚雷疾。武王之乘,雷震而死,周公曰:「天不佑周矣。」太公曰:「君秉德而受之,不可如何也!」〔《太平御览》十三〕
  
  昔柏皇氏、栗陆氏、骊连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此古之王者也。未使民,民化;未赏民,民劝(《北堂书钞》十五引此二句,两「民」字不 重。);此皆古之善为政者也。至于伏羲氏、神农氏,教化(宋本「化」作「民」)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四句又见《意林》,无二「氏」字及「化」 字))。古之不变者,有苗之有(宋本作「有之」),尧化而取之;尧德衰,舜化而受之;舜德衰,禹化而取之。〔《太平御览》七十六。〕
  
  桀时,有瞿山之地,桀凿山陵通之于河,民有谏。故曰:「冬凿地穿山,是发天之阴,泄山之气,天子后必败。」桀以妖言杀之。〔《太平御览》八十二〕
  
  友之友谓之朋,朋之朋谓之党,党之党谓之群。〔《太平御览》一百五十七〕
  
  大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雨如风,如雷如电,天下尽惊,然后乃成。〔《太平御览》二百七十一又十一引《杂兵书》云:「大人之兵,如虎如狼,如风如雨,如 雷如震,振振瞑瞑,天下尽惊。」又〈尉缭子.武议篇〉云:「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皆与此同。〕
  
  兵入殷郊,见太公曰:「是吾新君也。」而商容曰:「非也。其人虎据而鹰峙,威怒自副,见利欲发,进不顾前后。见武王曰:『是新君也。』见敌不怒。」〔《太平御览》二百七十六〕
  
  武王问曰:「引兵入诸侯之地,高山盘石,其避无草木,四面受敌,士卒惑迷,为之奈何?」太公曰:「当为云象之阵。」〔《太平御览》三百一〕
  
  武王平殷,还,问太公曰:「今民吏未安,贤者未定,何以安之?」太公曰:「无如天如地。」〔《太平御览》三百二十七〕
  
  从孤击虚高,人无徐(宋本作「余)一,女子当百夫。风鸣气者,贼存在十里;鸣条,百里;摇枝,四百里。雨沾衣裳者,谓润兵;不沾者,谓泣兵。金器自鸣及焦气(宋本「气」下有「者」字),军疲也。〔《太平御览》三百二十八〕
  
  武王伐纣:「诸侯已至,未知士民何如?」太公曰:「天道无亲。今海内时沈于殷久矣。(五十六引「天下之人,陆沈于殷久矣。」)百姓可与乐成,难与虑 始。」伯夷叔齐曰:「杀一人而有天下,圣人不为。」太公曰:「师渡孟津,六马仰流,赤乌白鱼外入。此岂非天命也。师到[土每](元注音「牧」)野,天暴风 电,前后不相见,车益发越辕冲摧折,旌旄三折,旗帜飞扬者,精锐盛天也。雨以洗兵,雷电应天也。」〔《太平御览》三百二十九〕
  
  纣为无道,武王于是东伐纣,至于河上。雨甚雷疾,正之(疑「正」乃「震」之讹,「之」上脱「武王」二字。)乘,横振而死,旗旌折,扬侯波。周公进曰: 「天不佑周矣。意者:君德行未尽,而百姓疾恶。故天降吾祸。」于是太公援罪人,而戮之于河,三鼓之,率众而先以造于殷。天下从,甲子之日,至于牧野,举师 而讨之,纣城备设而不守,亲擒纣,悬其首于白旗。〔同上。又十三所引与此相似,又三百四十及《北堂书钞》一百二十俱引「武王伐纣,悬纣之首于白旗」。〕
  
  春以长矛在前,夏以大戟在前,秋以弓弩在前,冬以刀楯在前,此四时应天之法也。〔《太平御览》三百三十五又三百三十九〕
  
  武王寝疾十日,太公负王乃驾骛冥之车,(此句又见《北堂书钞》十三)周且为御,至于孟津,大黄参连弩,大才扶咡车(并战具也),飞凫(赤茎白羽,以铁 为首),电影(青茎赤羽,以铜为首副也。昼则为光,夜则为星。),方头铁槌(重八斤,亦军备也),大斧柯(重八斤亦名铁越,军备也。宋本作「一名铁 钺」。),行马(广二丈,二十具),渡沟飞桥(广五丈,转关鹿卢八具),天船(一名「天横」以济大水也。宋本作「一名天潢」),鹰爪方凶铁杷(柄长七 尺)。天阵(日月斗柄杓一,此为左右,一仰一背,天阵。),地阵(丘陵水泉,有左右前后之利),人阵(车马、文武)。积楹临冲(攻城国邑),云梯飞楼(视 城中也),武冲大橹(三军所须),云火万炬(以防火也),吹鸣菇。〔作振万里也。宋本「振」作「威」,《太平御览》三百三十六。案此段疑〈军用篇
  
  〉逸文。〕
  
  车骑之将,军马不具,鞍勒不备者,诛。〕〔《太平御览》三百五十八〕
  
  纣囚文王于羑里,散宜生受命而行,宛怀条涂之山,有玉女三人,宜生得之,因费仲而献之于纣,以免文王。〔《太平御览》三百八十一〕
  
  文王祖父,寿百二十而没;王季,百年而没;文王,寿九十七而没。〔《太评御览》三百八十三〕
  
  文王闻杀崇侯虎,归至酆,令具汤僄。〔《太平御览》三百九十五。宋本「僄」作「沐」。〕
  
  以死取人,谓之勇。〔《太平御览》四百三十〕
  
  文王拘羑里。求天下珍怪而献之,纣大喜,杀牛而赐之。〔《太平御览》四百六十七〕
  
  文王问:「守土奈何?」对曰:「人君必从事于富。弗富不足为仁,弗与以合亲疏,其亲则因,失其众则散矣。」〔《太平御览》四百七十二〕
  
  武王伐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所过津梁皆悉烧之。」〔《太平御览》四百八十二〕
  
  武王问太公曰:「贫富岂有命乎?」(《艺文》引「成王问太公:贫富岂有命乎?将理不得其意。」)太公曰:「为之不密,密而不富者,盗在其室。」武王 曰:「何谓盗也?」公曰:「计之不熟,一盗也。收种不时,二盗也。取妇(《艺文》作「得」)无能,三盗也。养女太多,四盗也。弃(《艺文》作「其」)事就 酒,五盗也。衣服过度,六盗也。封藏不谨,七盗也。取之安得富哉。」武王曰:「善。」〔《太平御览》四百八十五,《艺文类聚》三十五节引。〕
  
  天下攮攮,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太平御览》四百九十六〕
  
  文王既出羑里,召周公旦筑为灵台。〔《太平御览》五百三十四〕
  
  文王问太公曰(《群书治要》有此句):「愿闻为国之大失?」太公曰:「为国之大失者,为上(《群书治要》无「为上」二字)作事不法(《群书治要》 「事」作「而重法」字),君不觉悟,是大失也。(《群书治要》作「国君不悟,是为大失」)」文王曰:「愿闻不法。(《群书治要》作「愿闻不法,法国君不 悟」。)」公曰(《群书治要》作「太公曰」):「不法(《群书治要》作「不法」,「法」下俱作「法法」。)则令不行,令不行则主威伤。不法则邪不正, (《群书治要》「正」作「止」下同)邪不正则祸乱起。(《群书治要》「起」下有「矣」字)不法则刑妄行,刑妄行则赏无功。不法则国昏乱,国昏乱则臣为 变。(《群书治要》此下有「不法法则水旱发,水旱发则万民病」十四字。)君不悟则兵革起,兵革起则失天下。」文王曰:「诫(宋本作「诚」)哉!」〔《太平 御览》六百三十八,《群书治要》引〈文韬〉。〕
  
  文王闻(疑「问」字之伪)太公曰:「愿闻治国之所贵。」太公曰:「贵法令必行,法令必行,则治道通,(此下疑脱「治道通」三字)则民大利,民大利则君 德彰矣。」文王曰:「法令必行,大利人民。奈何?」太公曰:「法令之必行,则民利天下。是法令利之,必行大利人民也。」〔同上〕
  
  崇侯虎曰:「今周伯昌怀仁而善谋,冠虽弊,礼加于首;履虽新,法以践地。可及其未成而图之。」〔《太平御览》六百九十七。又六百八十四作「冠虽弊,礼 加之于首;履虽新,法践之于地。」。〈汉书.儒林传〉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贯于足。」师古曰:「语见太公《六韬》。」。《意林》作「冠 虽弊,加于首;屦虽新,履于地。」〕
  
  武王伐殷,丁侯不朝。太公乃画丁侯于策,三箭射之。丁侯病困,卜者占云:「祟在周。」恐惧,乃请举国为臣。太公使人甲乙日拔丁侯着头箭,丙丁日拔着口箭,戊巳日拔着腹箭。丁侯病稍愈,四夷闻,各以来贡。〔《太平御览》七百三十七〕
  
  欲伐大国,行且有期。王寝疾千(宋本作十)日,不行,太公负之而起之,曰:「行已有期,君不发。天子闻之,国亡身死。胡不勉之。」王允言(宋本作「焉」),如有(宋本作「无」,疑宋本是)病者。〔《太平御览》七百三十九〕
  
  武王伐殷,得二大夫而问之曰:「殷国之(五十一及八十三俱无「之」字,《群书治要》引〈文韬〉无「国」字。)将亡,亦有妖灾(五十一及八十三俱无 「灾」字,宋本「灾」下有「乎」字,《群书治要》有「乎」字,无「灾」字。)。」其一人对曰:「有。殷国尝有两石,大者如瓮,小者如箕。(二十一及五十 一、八十三俱引「殷国尝雨血、雨灰、雨石,小者如鸡子,大者如箕。」。《群书治要》引「殷国常雨血、雨灰、雨石,小者如椎,大者如箕。」)常六月而(《群 书治要》「而」作「雨」),雪深尺余(二十一作「常六月雨雪,深丈余。」)。」其一人对(《群书治要》无「对」字)曰(二十一引「其」字上有「武王曰大哉 妖也」七字。):「是非殷国之(五十一引无「殷国之」三字,《群书治要》无「殷」字。)大妖也。殷国之大妖,四(二十一及八十三俱作「三」)十七(八十三 作「六」)章(二十一引此下有「雨血、雨灰、雨石,盛夏雨雪,臣不为妖
  
  灾。武王踧然而问。三十七章之妖对曰」二十九字。)。殷君喜杀(八十三作「射」)人,喜(宋本无「喜」字)以人(八十三「人」下有「食」字)饴虎(二 十一作「好射人以喂虎」,《群书治要》亦作「喂」。)喜割(八十三作「剖」)人心,喜杀孕妇(八十三此下即引「以信者为不信,以诬者为真,以忠者为不忠。 忠谏者死,阿谀者赏」),喜杀人父(二十一作「喜寡人之妇」)、孤人之子(二十一此下引助云「上数事皆三十七章之事」。),喜刑祸,喜(《群书治要》作 「喜夺,喜诬」)以信为欺(《北堂书钞》二十一引「信者为欺」。)、欺者为忠(《群书治要》作「欺者为真,以忠为不忠」。)、忠谏者不实(《群书治要》作 「忠谏者死,阿谀者赏」),以君子为下、小人为上(《北堂书钞》亦引此二句),以便佞为相,政(八十三引「以佞辩为相,以女子为政」)苛令暴(八十三及 《群书治要》并引「急令暴政」),万民愁苦,好(八十三作「喜」)田猎罼弋走狗(八十三此下引「试为,出入不时,不避大风甚雨,不避寒暑,喜修治池台,日 夜无已。」。《群书治要》亦引「出入不时」句。)饰为,喜修池台,七十有三所,大宫百里(一百七十三引「殷君喜治宫室,七十三所,大宫百里,宫中九 市。」。《北堂书钞》二十引「大宫百里」又引「宫内有九市」,又见二十一。《初学记》二十四引「殷君喜修宫室,修台池,日夜无已」。),喜为酒池糟(八十 三引作「肉」)丘(《群书治要》引「喜为酒池肉林续丘」。),而牛饮者三千人(七百六十八引「殷君喜为酒池,可游船」,又八十三此下引「饮之以金鼓,坐起 无长幼之序、贵贱之礼。」。《群书治要》亦引「无长幼之序、贵贱之礼」二句。《艺文类聚》九引「殷君喜为酒池,回传糟丘」。又七十一引「殷君喜为酒池,回 船牛饮者三千人。」。《北堂书钞》二十一引「酒池牛饮」又引「糟为丘」。),喜听谗、用誉无功者赏(八十三此下尚有「无德者富,所爱身制礼令无礼仪,无圣 人,无贤士,无衡概,无升斛」数句。《北堂书钞》二十一引「无功者赏」一句。),无尺丈(八十三「丈」作「寸」),无锱铢,无秤衡,无功赏(八十三作「有 罪放」),无罪诛,此殷国之大妖也。」〔《太平御览》八百七十四。又二十一又五十一俱节引,又八十三此下尚有「其余不可胜数。臣言不能尽。」二句。〕
  
  武王问周公曰:「诸侯攻天子,胜之有道乎?」公曰:「攻礼为贼,攻义为残,失民为匹夫。王攻失民者也,何天子乎?」〔宋戴埴《鼠璞》引〕
首页>> 旅游天下>> 军事类>> 孙星衍 Sun Xingyan   中国 China   清代   (1753年18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