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天下>> 言情>> 亦舒 Yi Sh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6年)
忽尔今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一章
  丹青有种感觉,这也许是她一生中最可怕的夏天。
  天气热得发昏,早上起来,梳洗完毕,换好衣服,一出门,站在电梯大堂,已经汗出如浆。
  这还不算,最主要的是,虽然还没有放榜,丹青已知道她考得不怎么样。
  这次成绩断定她余生的出路,成绩好,她可以直接到外国去升有名气的私立大学,分数不理想,前程转折得多,恐怕要在不见经传的小学堂念两年预科,十分蹉跎。
  可是说实在,这仍不是使丹青颓丧的主要原因。
  最最难受的是,父亲同母亲吵完一整个冬天之后,终于搬了出去。
  往往几个礼拜不通音讯。
  离开的时候,丹青送他到门口,默默看着他的面孔。
  他同丹青说:“将来你大了,才会明白事情始末。”
  丹青送父亲到楼下停车场。
  一辆黑得邪恶的跑车里探出一张浓妆的面孔,看一看丹青,诧异地说:“已经这么大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明年都可以上大学了。”
  丹青当然知道这是谁。
  这是她父亲阮志东的女朋友,叫周南南,城里的名媛之一,很出风头的一个女子。
  在他们嘴里,丹青忽尔小,忽尔大,十分暧昧。
  有一件事可以肯定:今夏既苦又长。
  她闷得说不出话来,脸上长了一串小疱,象是无声抗议。
  母亲早出晚归,忙她的广告生意,母女住在同一间公寓里,但极难得见面。
  留字条留成习惯。
  象“丹青星期六有没有兴趣跟我去坐船”或是“知道后天是你生日但客户自纽约来只逗留一天需要招待不过娟子阿姨会与你安排节目”等。
  写的是英文,没有标点,字迹潦草,写新闻稿写惯了,完全是那种口气。
  丹青记得第一次读这种字条,才七岁,难怪她英文程度比同学要好得多,因为在家受到强迫教育。
  拿着一本袖珍字典,逐个字查一查,居然也看懂大半,字条多数是充满歉意,因不能陪她出席家长会开放日运动会之类。
  娟子阿姨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开头,小小丹青以为她是保姆,后来才知道,她是母亲同学,在外国生活多年,独身去,独身返,身边有点节蓄,喜欢孩子,一点也不介意照顾丹青。
  丹青与她也谈得来。
  谁知道,也许丹青与母亲也谈得来,如果有多点机会同她谈的话。
  开头的时候,阮氏夫妇也带丹青出去度假,去三天吵足三天,去十天吵十天。
  真是悲哀,女方无论做什么,男方总觉可以挑剔,相反地,男方无论作什么尝试,女方也必然诸多讽喻。
  结果冷笑连连,不欢而散,留下丹青独个人守在酒店看电视。
  后来阮志东就不再有空同她们母女出去旅行。
  而丹青与母亲也无话可说,共处一室,十分尴尬。
  这个象征式一家团聚的仪式也宣告取消。
  考完第七科那一日,丹青回到家中,看到留字。
  “娟子阿姨有事找你。”
  丹青年轻的面孔上略见笑意。
  连忙拨电话过去,“麻烦你找季娟子小姐。”
  阿姨来听,一开口就笑道:“可怕的夏天是不是。”
  丹青笑,她的意见硬是同年轻人没有什么分别,难得。
  “暑假开始啦。”
  “是。”丹青应得无精打采。
  “闲得慌是不是?”
  “是。”
  “无聊透顶是不是?”
  “是。”
  “没有人了解你是不是?”
  丹青跳起来,“是。”
  “看遍所有演唱会电影及笑说都无法消磨时间是不是?”
  “是!”
  “到我店来帮着招呼客人吧,付你薪水,与我作伴。”
  “娟子阿姨你救我一命。”丹青吁出一口气。
  “真的,你真的那么想?”她很高兴。
  “可以发誓。”
  “葛晓佳在哪里?”她习惯连名带姓称呼丹青母亲。
  “纽约,今晚回来。”
  “三日两头坐长途飞机,也不怕累,真好精力。”
  丹青不语。
  累的时候不让人知道而已。丹青见过母亲深夜自飞机场回来的样子,不欲置评,第二天一早还不是得穿戴整齐了回写字楼。
  “你的好友沛沛呢?”
  “家长陪她到英国找大学。”
  “贪大不列颠天气亮丽乎。”
  “他们家长是英籍。”
  “呵,学费低廉。”
  “沛沛念文科,适合在那地方。”
  “换件衣服过来吧。”
  “遵命。”
  丹青喜欢娟子咖啡店。
  小小六个座位,是的,你没听错,六个座位,分开三组,只卖咖啡与红茶。
  铺位在近郊一幢小小洋房,楼上住人,楼下做生意。
  其实是一间扩大了的厨房,平时一个客人也没有。
  假期偶尔有人撞进来,一看饮品售价比大酒店附设咖啡厅还贵,即时咋舌打退堂鼓。
  但一旦坐下,觉得舒服,就会常来。
  客人都是邻居。
  一列同类型洋房本来都设铺位,统统做不住关门,但娟子咖啡从头到尾没想过要赚钱,悠哉悠哉地维持下去。
  它的主人说:“蚀光了自然会结束。”
  可是四五年了,还开着大门做生意。
  附近热闹起来,一连盖好几个住宅区,对面开了快餐店,但娟子咖啡从不满座。
  稍早些时丹青还替阿姨惋惜:“兼卖冰淇淋或许会好些”、“三文治也受欢迎”、“减两块钱还差不多”。
  不久发觉阿姨根本没打算赚钱,她只想消磨时间。
  上午起来,写一会儿画,吃完中饭,才开店门,黄昏过后,天色一暗,立即打烊。
  客人中有一双老夫妇,姓艾,每星期总来一两趟。
  阿姨与他们说说话,很容易一天,咖啡添了又添,只取一杯价钱。
  丹青开头决不相信娟子阿姨会是一个寂寞的人。
  后来她渐渐懂事,也就不再提咖啡店盈亏的事。
  当天她去报到,说好以后每日下午三至七时工作。
  阿姨还特地替她做了两套制服,雪白衬衫长裤,陪红白格子围裙,同台布一式,一看就知道是店堂一份子。
  葛晓佳有时同女儿说起:“真是个怪人,外头不晓得有多少工作与异性等着她,她却在乡下卖咖啡。”
  这里头当然有个原因。
  当事人不说,没人知。
  一星期下来,总收入二百八十元。
  收银机整个晚上才叮一下。
  付电费都不够。
  简直不象话。
  对面街快餐厅整天座无虚席,少男少女提着手提录音机聚集在门口谈笑喧哗,有时还交换最新舞步心得。
  很多时间丹青静静自窗口看过去,微笑着欣赏。
  她记得自己从来不曾那样笑过。
  不不,她并非不快乐,但要象那些年轻人,仰起头,眯起眼,甩着头,弯着腰,尽情尽力,恣意由衷地哈哈哈哈哈,她从来没试过。
  个性使然。
  有时阿姨问:“要不要过对面看看?”
  丹青摇摇头,知道合不来。
  她不觉世上有什么事值得如此踌躇志满,欢笑庆祝。
  但她佩服羡慕可以笑会得笑的人。
  阿姨呷一口自制咖啡,“年轻真正好。”
  丹青微笑。
  “丹青,倘若我离开这个地方,你会记得我吗?”
  丹青抬起头,“当然我会想念你。”
  阿姨又问:“假如我过了身呢?”
  丹青回答得在自然不过:“我会带着花到你墓上,并且把你的故事告诉我的孩子。”
  娟子阿姨非常感动满足。
  丹青说:“但是,那是很遥远的事,我们不谈那个。”
  她隐隐觉得不妥,记得父亲曾经说过:有三件事,最好勿要在成年人跟前提起,该三大忌讳是死亡,税务,及移民。
  虽然娟子阿姨仿佛不大放在心上,丹青还是急急顾左右言他。
  母亲最怕老,有空的时候,端坐镜前,看不到几分钟,便长长叹息。
  常常发些令丹青忍俊不住的牢骚,象“不知恁地,浑身皮肤上都长出颜色的痣与雀斑来,各型各类,象开展览会”,或是“一过四十岁,还分什么鹅蛋脸与尖脸,面颊上的肉受地心吸力呼召,统统往下坠,面孔越拉越长”。
  丹青十分欣赏这种无奈的幽默,转述娟子阿姨,两人笑得前仰后合。
  年轻是否真的这么好呢,年轻的人都不知道。
  丹青自觉有许多烦恼。
  从脸上的小疱到升学问题,都使她不能尽情享受这段流金岁月。
  趁着这没有月亮,没有进帐的晚上,丹青把握机会,同娟子阿姨把难题一一讨论。
  “到底考得怎么样嘛,考生本人心中一定有数。”
  丹青默认,世上有什么奇迹,不外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约一两个甲,其余则乙丙不等。”
  “太差了。”
  丹青低头,“我也知道。”
  “从小你对功课是吊儿郎当的。”
  丹青不语。
  阿姨取笑她,“眼看史密夫、华沙、威斯理、布朗统,退而求其次,牛津剑桥、耶鲁哈佛,普林斯顿史丹福也全部无望,尴尬了。”
  “阿姨我原以为你会安慰我。”
  她摇摇头,“我才不骗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丹青不服气,“你同妈妈也不是名校出身。”
  阿姨按熄香烟,“我们那时自学出身都还行得通,社会要求不一样。”
  “讨厌。”
  “你打算念什么?”
  “我不知道。”
  “阮志东不是在替你找学校?”
  “爸说我不文不武,不知考什么科目。”丹青颓然。
  娟子阿姨笑,“熟客人来了。”
  是艾老与他夫人。
  丹青很少接触老年人,心中不住诧异,到了七八十岁,还有兴致喝咖啡,真了不起。
  阿姨亲自迎出招呼。
  艾先生抬起头来,向丹青招手,“是阮小姐吗?长这么高了,从孩子变少女了。”
  丹青自柜台后走出来,笑着站在他面前。
  艾老伸手与她一握,丹青注意到他手背上布满斑点,且宽宽松松的,同手掌尺寸不大合衬,象是随时可以叫高明的裁缝才修窄一点,那么,多余的皮肤就不会在腕间打转了。
  丹青当然知道,只要够长寿,每个人的肌肤迟早都会退化到那种状况。
  她转身端出咖啡。
  甚难想象,若干年前,艾老他们也是粉团似手抱婴儿。
  不可思议。
  值得庆幸的时他俩十分健康,衣着整洁光鲜。
  丹青当他们是活的古董。
  艾老腕上的手表约有五十年历史,偏偏此刻古老当时兴,正流行古董表,丹青十分艳羡。
  丹青也有一只差不多款式手表,可惜是仿古假冒,用石英发动,味道大大不同。
  她尝试向父亲要,但不够古旧,父亲本人也正托朋友在找只价廉物美的瓷面三针弹簧带的玫瑰金表,最好是四十年代的百爵牌。
  当下丹青与阿姨退开,好让两老低低细语。
  阿姨轻轻说:“这样恩爱,千金难求。”
  丹青想到父母,十分共鸣,“可不是千真万确。”
  “而且他们是盲婚的。”
  “哗。”
  连阿姨都困惑起来,“怎么可能,七岁订婚,十五岁便一顶轿子抬到夫家,在陌生的环境内渡其余生。”
  丹青惊骇的问:“彼时是否清朝?”
  “我不知道,我不敢问,也许是民初。”
  丹青说:“哎呀呀,啼笑姻缘。”
  娟子阿姨白她一眼,“对你来讲,六十年代已属陈年历史。”
  丹青理直气壮,“我生下来才十七年。”
  阿姨叹口气,“真是的,空白一片,不能怪你。”
  丹青向往:“真想访问艾老同他夫人。”
  “你要知道什么?”
  “象当时是否重男轻女。”
  “丹青,你太天真,这种风气在落后地区永远存在。”
  “艾太太是否上过学堂?”
  “婚后艾先生教她识字,她最爱读言情小说。”
  “你看,这里边又是一个故事。”
  “所以要多出来走走,接触不同层面的人物,增广见识。”
  但是阿姨发觉丹青好象没有听到她说些什么。
  小丹的目光落在门口,那一对少男少女正推开玻璃门进来。
  两个人都是长挑身裁,神情亲昵,一看就知道是对情侣,都穿白色,男的长裤笔挺,女的裙子只齐大腿,一式的球鞋,看上去真舒服。
  丹青笑,“今夜客似云来,忙坏人。”她出去招呼。
  少男诧异的问:“只有咖啡?”
  “还有红茶。”
  少女说:“我想吃一客冰淇淋。”
  “我们不做其他。”
  “呵,冰冻柠檬茶有没有?”
  “我替你做好了。”丹青不想他们失望。
  “谢谢。”
  少女仰头一笑,雪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好不明媚。
  大那么几岁,就是成年人了,非要熬过这段日子不可。
  她同阿姨说:“一对璧人。”
  娟子答:“言之过早。”
  丹青不以为然,大人总是要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
  “并且,我们不卖冰冻柠檬茶。”
  丹青陪笑。
  艾先生叫他结帐。
  艾太太说:“今天人比较多。”
  丹青微笑,“可不是,七成满。”
  “我们改天再来。”艾先生说。
  “好走,不送。”
  丹青替他们拉开玻璃门,让两老出去。
  那位少女问:“有没有蛋糕?”
  丹青摇摇头:“对不起。”
  她笑,“你们这家店真怪。”
  男孩子问:“你做暑假工?”
  “可以这样说。”
  少女指指鼻子:“我叫顾自由,”又指指男朋友,“他是林健康,住对面一百三十号。”
  丹青连忙自我介绍,并说:“有空请多来坐坐。”
  顾自由有点困惑,“可是,在家也一样可以做咖啡喝。”
  丹青笑:“你们可以来聊天。”
  林健康侧一侧头,“或是欣赏音乐,这一套音响非同小可,你且仔细听听。”
  丹青转过头去,看到娟子阿姨脸上有一丝微笑。
  那夜打烊,丹青咕哝着把垃圾桶取到门外。
  阿姨说:“与我一起晚饭吧。”
  “到市区吃越南菜如何?”
  “也好。”
  “阿姨,十七岁真是最难熬的年纪。”丹青有感而发。
  娟子忍不住笑,
  “愿闻其详。”
  “唉,”丹青说:“不上不下,不大不小,难以分类。”
  “顺其自然,来,我们去吃辣味炒蚬。”
  丹青又高兴起来,脱下制服,换上牛仔裤白衬衫。
  娟子开一辆小小日本房车,才转弯,就听见一阵喇叭声。丹青转头看,是那一对年轻情侣,开着红色开蓬小跑车追上来,向她挥手。
  小丹笑问:“那辆古董车从什么地方寻来?”
  阿姨惆怅的说:“当时我们约会男孩子的时候,就是坐这种跑车,没想到此刻成为古董。”
  丹青转过头来,“那时你多大呢。”
  “十七岁。”
  她的眼睛看向前方,嘴边有一丝微笑,丹青知道她想起了旧事。
  丹青说:“六十年代最具代表性,从书本看来,生活好象十分刺激:反战、大麻、希僻士、披头四、喇叭裤、校园战争,流行同居。”
  娟子啼笑皆非,“我不知道你对历史文物有兴趣。”
  “在六十年代成长,感觉如何?”
  “你也想访问我?”
  丹青笑。
  “为什么不去问令堂令尊?”
  “他们哪有空同我说话。”声音里有真实的悲哀。
  倒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的。
  娟子不忍,“问我吧,问我吧。”
  丹青的情绪又恢复过来,“那时候你生活放不放荡?”
  “去你的!”
  “不是已经发明了避孕药吗?”
  娟子狠狠瞪了小女孩一眼。
  她们停好车子,走进越南饭店,丹青仍然喋喋不休。
  叫了一壶香片,一大碟炒蚬,两姨甥热热闹闹吃将起来。
  丹青又问:“当时你们做些什么?”
  “蹲在山洞里茹毛饮血。”
  “阿姨,说真的。”
  娟子呷一口茶,回忆说:“看新浪潮电影,读存在主意小说,替小孩子补习,投稿到中国学生周报。”
  丹青疑惑,“听上去不十分刺激。”
  “而且,我们都比较笨,现在这一代才精灵通透呢。”
  “笨?”
  “譬如说,相信有真爱这回事。”
  丹青含着一口茶,闻言忍不住嗤一声笑出来,差些没呛死,剧烈咳嗽。
  娟子也笑了。
  丹青掩住嘴,半晌作不了声,待回过气来,才频频道歉。
  “后来呢?”
  “后来,后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老了。”
  丹青不解,“但是,一定有值得纪念的事情发生过。”
  “不值一晒。”
  丹青遗憾的说:“妈妈也是这样,不肯透露,坚守秘密。”
  “小丹,许多事,过去就让它过去,多说无益。”
  “是因为苦涩吗?”
  “要什么甜品?”娟子如此结束这次谈话。
  “不如叫多客炒饭。”丹青从善如流。
  那天回到家中,已经九点半。
  丹青看见面前坐在客厅抽烟,电视机开着,犹自喧哗。
  她抬起头,“陪娟子阿姨?”
  小丹点点头。
  “你俩倒成了忘年之交。”
  “母亲你可否戒烟,政府忠告市民,吸烟危害健康。”
  葛晓佳看女儿一眼,见她一副认真担心的样子,不禁奇道:“看来政府宣传还真有效,同事告诉我,她三岁的孩儿看到她拿起香烟便痛哭失声。”
  小丹没奈何,“一天两包是太多了。”
  “这也许是我生活中唯一的享受。”
  小丹在母亲身边坐下,“妈妈,我要你活到九十岁。”
  葛晓佳诧异的说:“什么,别开玩笑了,你服侍我?”
  “我愿意。”
  “千万不要胡乱许下无法兑现之谎言,想清楚再说。”
  “我会照顾你。”小丹似乎很肯定。
  做母亲的笑了,拍拍她手背,“暑假工愉快吗?”
  “假期总会结束,妈妈,我何去何从?”
  “有与你爹谈过吗?”
  “每个星期六他都有事。”
  “或者你应该呼喝他,要不要我替你做一次丑人?”
  丹青连忙说:“我自己可以胜任。”他俩一碰头例必火拼。
  “几时放榜?”
  “还有一个多月。”
  葛晓佳又点起一支烟,站起来,“我累了,明天见。”
  丹青看着母亲进睡房,没有外人的时候,她并不掩饰倦态。
  丹青相信,要是遇到喜事,母亲仍然会得振作,容光焕发,闪烁魅力,但,多年沉闷而苦恼的日常生活及琐事实在拖垮了她,使她整个人看上去有点颓颓的。
  感情上的不如意……
  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吧。
  但是,事实摆在那里,再遇到良伴知己的机会极微。
  丹青真觉心痛。
  她跟进房去,“妈妈——”还想聊几句。
  葛晓佳连忙把床头几上那杯威士忌加冰收进抽屉。
  她不想小丹看到她喝酒。
  小丹眼尖,早就注意到,只得说句“晚安”,便微笑着替母亲熄灯,关门,退出。
  葛晓佳见她这么懂事,也不是没有感喟的,在黑暗里,取出杯子,喝干了酒,千头万绪,恨事那么多,不知道挑哪一宗来咬牙切齿才好,索性全抛在脑后,安静睡觉。
  小丹回到房间,扭开私家小小电视机,静静吃花生看午夜节目,声量较得极低。
  那是一套非常破的旧片,无论主角与配角都咬牙切齿地进进出出控诉着社会的不公平,脸上没有一点欢容,个个捶胸擂肺,结果,在一个大雷雨夜,所有的人,在一番哭哭啼啼之后,纷纷意外身亡。
  小丹看得十分投入。
  这是最佳心理治疗,看得累了,啪一声关掉电视,安然入睡,只觉得幸福。
  丹青记得她年幼的时候,电视机关掉后,荧幕当中会剩一颗小白点,逗留在那里,历久不散。
  现在的电视机构造完全不同了,熄灭后漆黑一片。
  电视机怎么样不要紧,丹青怀念的是当年的父母亲。
  那个时候母亲职位低,工作比较轻松,下了班很多时候还会亲自下厨,吃完饭,让丹青坐中央,夫妻俩一人一边一起看电视。
  那真是他们家的全盛时期。
  这样怀念陈年往事是不健康的。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第二章
  第二天她一起来就往娟子咖啡室跑。
  用锁匙启开大门,收拾打扫完毕,煎两个荷包蛋,烤了面包,把早午两餐并作一顿吃。
  娟子下楼来,倒一杯咖啡,坐着看报纸,一边点枝香烟,悠然自得。
  丹青说:“阿姨你的悠闲与母亲的忙碌刚刚相反。”
  “各人兴趣不一样。”
  “但都是烟枪。”
  “还不是怪我们家长所赐。”
  “有推卸责任。”
  “真的,开头不过吸来玩玩,大人紧张得以为是堕落象征,当贼一般捕禁,这样子耗上了,吸到如今。”
  丹青失笑,“若他们任由你恣意发展呢?”
  “也许有更明智的选择,也许不可收拾,但没有抱怨。”
  邮差敲玻璃门,送来一叠信件。
  生活似北美洲小镇模式。
  丹青看着对街,见三数辆车子聚集,车身上贴着缎花。
  “咦,有人结婚。”
  “新娘漂亮吗?”
  “看不真确,大抵是美的,她不能令自己失望。”
  “丹青,你说话越来越沧桑。”
  小丹闻言转过头来,“是好还是不好?”
  “很难置评。”
  “新娘子出来了,噫,她穿象牙白礼服,没有披纱。”
  “不是第一次婚姻。”
  丹青一怔,在心中默默为这位勇敢的女性祝祷。
  车子陆续散去,丹青心中恢复平静。
  娟子知道她想什么,小女孩心思缜密,半句话一点事,旁人转瞬即忘,她却慢慢咀嚼,放在心里翻覆思量千回百遍。
  丹青这点脾气既不象父亲,又不象母亲,不知得自谁的遗传。
  也许他们家祖上有过这样多愁善感的女性,无从稽查。
  娟子于是说:“即使那是你母亲,你也应该为她高兴。”
  丹青不语,说时容易做时难,她不知道届时反应如何。
  娟子查阅手上的信件,拣到一封长型浅蓝色的信壳,脸色一变。
  她站起来,“我上楼去拆信,丹青,你招呼店面。”
  丹青看着她上楼去。
  谁的信,极少这样郑重,到底是什么?
  丹青刚在思量,有人推门进来,坐下便说:“啤酒。”
  丹青连忙说:“我们只有咖啡或茶。”
  客人喃喃道:“对,听说附近是有这么一家怪店。”
  他是个年轻人,此刻用手捧住头,似有无限烦恼。
  丹青看不清他的五官,但他却穿着全套西服。
  天气奇热,他倒是不怕。
  终于他长叹一声,放下手,脱掉外套,解松领带,卷起袖子。
  他问:“冰水总有吧?”
  丹青倒了一大杯给他,看着他仰起脖子灌下喉咙。
  这人受了什么刺激?
  丹青充满好奇地看着他。
  年轻人不算英俊,却有一副讨人喜欢的憨态。
  他又长叹一声,象是要把心中怨忿之气全部吁出来。
  丹青忍不住问:“你没有事吧?”
  他用手搓搓脸,“我很好,谢谢你。”
  “不是身体不舒服?”
  “没事。”他苦笑。
  丹青再给他一杯冰水。
  到这个时候,他才抬起头来把丹青看清楚。
  “咖啡好象很香。”
  “天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喝杯再说。”丹青笑。
  年轻人说:“我叫张海明。”
  “很高兴认识你。”
  “刚才你有没有看见迎娶的花车?”他问丹青。
  丹青即刻扬起一道眉毛。“有。”
  “新娘是我母亲。”他苦笑说。
  丹青耸然动容。
  她不再讲什么,丹青太了解他的心情了,一方面庆幸母亲得到归宿,另一方面,耽心不能适应新的身份与新家庭成员。
  “你不会明白我的处境,此刻我有两对父母亲。”
  丹青缓缓说:“那不正确,一个人只可能有一对父母,其余那两位,不过是你爸妈此刻的配偶。”
  听丹青这么一说,年轻人似有顿悟,喝口咖啡,不出声。
  丹青说:“我的父母也经已离异。”
  “啊。”
  “此事在今日也很普遍。”
  “我猜是。”
  “你有无祝福母亲。”
  他摇摇头。
  “现在去,还来得及,肯定她会得高兴。”
  “你认为我应该去观礼?”
  “如果我母亲再婚,我会在场陪她,不骗你。”
  年轻人有点犹疑,轻轻取起外套,彷徨地沉吟。
  “迟了就来不及了。”
  他问:“一杯咖啡两杯冰水是多少钱?”
  丹青慷慨的说:“我请你。”
  “那不行。”
  “下次再算帐吧,再不出门就赶不及热闹了。”
  年轻人到此刻才展开一个笑脸,“一会儿我再来。”
  他推开门去了。
  丹青收拾桌子。
  忽尔想起,娟子阿姨上楼这么些时间,一直没有下来。
  她拨电话到她房间,电话铃响了十来下,她才来接。
  “阿姨,可需要什么?”丹青问。
  “我休息一下就好。”声音重浊激动,象是哭过似的。
  只是象而已,不会是真的,丹青从没见过她淌眼抹泪。
  但只是象,也已经是新闻,为什么激动?
  那个下午,她一直没有下楼。
  丹青明白那个感觉,不是不近人情,不是性格孤僻,一个人,总有一段时间,什么人都不想见,什么话都不想说。
  丹青看着父亲离家出走,便有这种感觉,所以不去骚扰娟子阿姨。
  柜台下面,有一叠丁丁漫画,她边看边听音乐,也同在家里一样。
  电话响,丹青说:“娟子咖啡室。”
  那边传来她父亲笑声:“外卖,咖啡红茶各三十杯,送到银行区中央大厦十五楼。”
  丹青大乐,“爸爸,是你。”
  “今天六点钟有没有空,出来谈谈正经事。”
  “我还没有打烊。”
  “小姐,告一小时假总可以吧。”
  “今日娟子阿姨神情有异。”
  “我来同她说。”
  “不不不,我不敢抬你来压她。”
  阮志东听见女儿这句话,十分诧异,“真没想到你已经深懂办公室政治,佩服佩服。”
  年轻的父母同子女一向没有隔膜,恍如朋友。
  丹青笑了。
  “我们在什么地方谈话?”她问父亲。
  “到我家来可好?”
  丹青沉哦,他女友周南南如果也在的话,不甚方便。
  知女莫若父,“南南有应酬。”
  “那么我六点半到。”
  “对,你母亲最近如何?”
  “爸爸,你为什么不亲自问候她?”
  “她会接受吗,算了,我是她天字第一号敌人。”
  “我肯定你俩曾经深爱过。”
  阮志东沉默一会儿,“是,但,真不可思议,那是怎么发生的?”
  丹青啼笑皆非。
  本来再过一段日子,老夫妻可以乘豪华游轮环游世界,三四个月都不上一次岸,活在人间仙境之中。
  但不,一定要拆开,理由?不可协调与无可谅解之分歧。
  丹青完全不接受这荒谬的理由,但是法庭相信,奈何。
  别的夫妻离婚,丹青还可以了解,因为其中一方的性格明显的有公认不可弥补的缺憾,但偏偏她父母都是极可爱的人物。
  教育程度高,外形俊美,出身也好,不赌不懒不拖不欠,工作勤力,对人负责,怎么会分的手,统共没有理由。
  而且并无第三者。
  这才叫丹青纳闷。
  她再次打电话上楼,“阿姨,要不要吃点水果。”
  娟子的声音平静得多,“我这就下来,有没有爱尔兰咖啡?”
  “有。”
  娟子下得楼来,丹青注意到她的神情是喜不是悲。
  小丹并不想知道阿姨为什么喜或是为什么悲,但绝对不希望看到所爱的阿姨心中不快。
  她问:“没有生意?”
  丹青摇摇头。
  “早点休息也罢。”
  丹青笑:“也许艾老两夫妻会出现。”
  “我来招呼他们好了。”
  这时有人推开咖啡室玻璃门,扬声问:“阮小姐在吗?”
  丹青转过头去,是他。
  是母亲今天做新娘的那位小生,他叫张海明。
  他掏出手帕擦擦汗,一叠声说:“阮丹青,谢谢谢谢。”
  娟子扬起一道眉毛,完全部知道这笔帐怎么算法。
  丹青有点不好意思。
  娟子笑笑避开。
  丹青问:“婚礼如何?”
  他答:“假使我不到,气氛差得多,母亲一直等我。”
  丹青很高兴,“我换件衣服就出来。”
  “你下班了?”他意外。
  “今天家有事。”
  张海明有点失望,过一会儿他说:“我送你出去。”
  “不用了,海明,你刚回来。”
  “一定要。”他坚持。
  丹青点点头,拿起手袋。
  丹青长得修长,张海明比她还要矮三两个公分,她不觉什么,张海明却有点尴尬。
  坐在车子里,他向她述说婚礼的细节,他的表达能力很强,形容得很动人。
  最后说:“我已经廿一岁了,硬是不肯原谅父母,未免幼稚,况且,有什么是要原谅的呢?”
  丹青在心底低嚷:有,有,他们应当为家庭牺牲。
  后来觉得理由太过薄弱,心中即时升起无限荒凉。
  他俩迅速交换了学历背景年龄爱恶,已经将来的展望。
  年轻人一次见面就可以熟得如老朋友,没有忌讳,也绝不多心,想什么就说什么。
  “你渴望什么?”张海明问。
  “快乐。”
  “具体一点,”他笑,“别贪婪。”
  “快点渡过这个暑假。”
  “为什么?”
  “我到了,下次再说你听。”
  “明天见。”
  丹青朝他挥手。
  为什么希望这个暑假快点过去?因为它是她的转折点。
  丹青有个预感,这个黑色夏日不容易打发。
  刚在这个时候,头顶打了一个响雷,丹青抬头一看,只见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似随时要撒将下来。
  丹青叹口气,到阮宅前掀门铃。
  来启门的是父亲的女友周南南。
  丹青不敢露出意外的神色来。
  谁知对方已经说:“你早来了十五分钟,我很快就出门。”
  丹青十分不好意思,完全不晓得说什么话才对。
  她口齿不算伶俐,在陌生人前,可称涩滞,尤其对着这位身份特殊的女士。
  阮志东在里头高声问:“小丹来了吗?”
  他女友转头答:“我正招呼她。”好象有点赌气的样子。
  敏感的丹青即使在心中压上大石,只作听不到。
  阮志东迎出来,“外头在下雨?”
  又一阵响雷,接着电光霍霍。
  天已接近全黑,周女士顺手啪亮灯,开门外出。
  她的确有点赌气,赌气注意到她穿着双白皮鞋,关门的手也略为重了一点点。
  阮志东坐下来,开门见山:“关于你升学问题——”
  小丹挑个阴暗角落坐下。
  父亲象是很远很远,连人带声,在山的另外一头,迷朦烟雨,重重阻隔,看不清庐山真面目。
  “嘎?”她没听清楚他说什么。
  “——送你到温哥华。”已经是结论了。
  丹青奇道:“我以为我到纽约去。”
  “太危险了,你会喜欢加拿大的,小叔小婶会照顾你。”
  “但是——”
  “念完学士,你大可转到大都会工作。”
  丹青维持缄默。应当满足了,她相信父亲已经做得最好。
  这一笔费用亦非同小可。
  “高兴吗?”
  丹青点点头,这是真的。
  阮志东说:“年轻人能到外国生活最好,天外有天,自由自在。到了中年,走都走不动。”
  小丹笑,“太夸张了。”
  “不是双脚走不动,而是千丝万缕的俗务缠身,寸步难移。”他照例加一句:“小丹,你长大后自然会明白。”
  小丹只是笑。
  “哪一间学校?”
  “小叔已替你报考多间,届时揭晓便知。”
  “哪一科?”
  “是呀,问得好。”阮志东看着女儿笑。
  丹青不禁脸红,她自觉没有一项擅长的科目,不知读什么才好,筒统的念经济、文学、地理、管理,都还可以。但认真想一想,都还不是喜欢的科目。
  她父亲说:“替你报了英国文学,希望买大开大,是次联考英文两科你能拿乙等。”
  “我并不喜欢英国文学。”
  “丹青,有多少时候,我们做的事,都是我们喜欢的?”
  丹青沉默一会儿。
  开始了,做大人的压力已经开始了,已经要运用意旨力,把不喜欢做的事,都尽责地做得极其漂亮。
  来得太快了,丹青觉得不甘心,怎么搅的,好时光一去不复回,明明在去年夏日,她还可以躺在露台的绳床上看叮当漫画,今年已经要面对现实之洪流。
  “用英国文学打底,可以念法律。”
  丹青即时反对,“人就是这样生癌的。”
  “妖言惑众,大律师统统患绝症?”
  丹青犹自嘴硬,“机会一定多一点。”
  她父亲笑得前仰后合,过一会儿叹口气,“你真象你母亲当年,一颦一笑,同个印子刻出。”
  “你爱我?”
  “当然。”
  “为什么不能再爱她?”
  阮志东流利的说:“她变了,我也变了,葛晓佳与阮志东已经是陌生人,话不投机,不同的目标,无论如何没有可能同步走路。”
  丹青完全部接受场面话,她把事情简化,赤裸裸的说:“不如说,你不再爱她,所以离弃她。”
  阮志东大吃一惊,他似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不由得发起呆来。
  “我走了。”丹青说。
  “小丹,与我们一起吃饭吧。”
  “不了,我不想造成周小姐不愉快,正如你说,我长得同我母亲一模一样,她看到我的脸,一定不自然。”
  “你太多心了。”
  丹青想,多心好过无心。
  “你打算同周小姐结婚?”她问父亲。
  “暂时不会。”
  “爸,现在是八十年代,时兴结婚及养育孩子呢。”
  “我可从来没说过我是八十年代的时髦人物。”
  丹青倒不怕周南南吃亏,损失最惨重的,是她母亲。
  “爸,谢谢你。”
  阮志东看着女儿的小面孔,认为值得,本来想换辆大车,现在为着丹青的留学费用,恐怕计划要押后三年。
  回到街上,雨大得不得了。
  丹青手上并没有伞。
  她不想折回借任何事物,犹疑几秒钟,便朝车站走去。
  回到家,一双皮鞋叽咕叽咕冒水,名副其实泡了汤。
  母亲还没有回来。
  冰箱面用磁铁吸着一张字条:今晚约十二时返家你可做咸牛肉三文治或外出吃晚餐。
  丹青叹口气,她的岁寒三友是罐头汤、即食面及咸牛肉,没有它们,日子不知怎么过。
  做好三文治,扭开电视,制造杂声。
  电话整个晚上都没有响。
  公寓里所有家具用品都线条简洁,颜色素净,独独电话是粉红色的,据丹青所知,她母亲在青春期一直向往拥有一只公主型私人电话,这个愿望,在二十五年后,终于达到。
  成年人也有他们天真的一面,每次用电话的时候丹青都这么想。
  她又特别喜欢为女儿置衣服,一堆一堆抱回来,全是最新款式的泡泡短裙,套在紧身裤外穿,配着水彩色调的大蝴蝶结……
  丹青一直不好意思说,除出校服,只喜欢白衬衫牛仔裤,顶多是水手领外套,这些新衣,全塞在衣柜里,原封不动。
  直到一日,丹青偶然翻旧相片薄,看到母亲少年时的照片,忽然明白了。
  十多岁的她正穿着短裙子,小白靴,原来,她一直不自觉地买衣服给少女时期的葛晓佳。
  丹青马上掩起照片薄,鼻梁正中酸酸的。
  母亲原来这样眷恋少女时期。
  假如有时光隧道就好了,丹青可以陪她回去,一偿相思之苦,母女俩照老地址逐家逐户寻过去:葛晓佳小姐在吗……
  人生说苦也真苦。
  葛晓佳回来的时候,看见女儿拿着吃了一半的三文治在车上睡着了,毛巾裹着半湿的头发,电视在举行演唱会。
  小丹面孔向上对正一百火的灯泡,照样有本事梦会周公。
  年轻人无所不能。
  铁皮似的牛仔裤,紧紧包在腿上似第二层肌肤,一样舒服。
  一上飞机,扣好安全带,宾至如归,即时入睡,身体柔软,不觉辛苦。
  这都是二十岁以下的天赋。
  “丹青丹青。”
  小丹睁开眼,“天亮了吗?”
  “还早呢。”
  “妈妈我梦见我与你结伴回到许多年前去寻找理想。”
  “有没有找到?”
  “途上荆棘甚多,你已经把握推醒,或许今夜可以继续。”
  葛晓佳笑,少女即是少女。
  小丹问:“今天如何?”
  “还不是一样。”
  “我倒是见过父亲。”
  “啊。”
  “他都替我安排好了。”
  “看,你还是幸运的。”
  “是。”丹青承认。
  “这个暑假一过,你就不必对牢愁眉苦脸的老妈了。”
  “妈妈你知道这不是真的。”
  葛晓佳对镜卸妆。
  “真讨厌,一层一层揩掉洗净,明早又一只一只颜色画上去,早就该发明面具。”
  丹青转过头去笑。
  “你走了我少个伴,更加自言自语,自说自话。”
  “我会回来看你。”
  “有什么好看?聪明一点,三年后文凭护照连同结婚证书一起带回来。”
  丹青真正怔住,没想到前头有这么多大事等着她去做。
  “自己要懂得打算,知道吗,蹉跎过这几年,事倍功半,以后就麻烦。”
  丹青喊:“救救孩子。”
  那一夜,倒没有谁享受到辗转反侧这种奢侈。
  葛晓佳更加绝无做梦习惯,感觉是一瞌上眼天已即亮,闹钟哗然,她蓬着头下床,深觉死亡在该刹那并不可怕,长期休息是她盼望。
  一边洗脸,一边长叹,连邻房的小丹都听得一清二楚。
  她起身为母亲做早餐。
  葛晓佳说:“我要到菲律宾去三五天,你照顾自己。”
  “玩的高兴点。”小丹说。
  “我会的。”
  有人追求母亲就好了,小丹想,打开门,只见一大束鲜花,大约百余朵,当中那朵玫瑰蕊中系着一枚钻戒,一张字条说:“让我永远照顾你”……
  “替我问候娟子。”
  “妈妈,”小丹想起来,“你有没有见过娟子阿姨哭?”
  “从不。”停一停,“为什么问?”
  “没什么。”
  “把她整哭,对你无益。”葛晓佳笑。
  “我不是坏女孩。”
  “我去了。”
  小丹看见她拎起行李袋。
  “从公司直接往飞机场。”
  “当然,”她无奈,“老板不批准我先休养三五天才出发。”
  “请欢度好时光,一路顺风。”
  葛晓佳似还想转过头来说些什么,但终于没有张嘴。
  小丹在她身后掩门。
  电话铃在该刹那响起来。
  “小丹?宋文沛。”
  “谢天谢地,沛沛,你回来了。”小丹吁出一口气。
  “小丹,我没有回来,我现在伦敦。”对方苦笑连连。
  “什么?”
  “我回不来了,找到学校,九月十号开学,要待圣诞才回。”
  “唉呀,可是那时我已到温哥华去了。”
  “我有种感觉,小丹,我们也许就如此永别,不能再见。”
  “不要悲观,暑假呢,我们可以约在欧洲见面。”
  对方停一停,“丹青,我不再说了,我们写信吧。”
  “宋文沛,”丹青急起来,“记得把地址给我。”
  “一定。”她已经挂上电话。
  丹青十分感慨,搜索枯肠,忽然想起中三上学期,读过一首词,其中一句,叫故人万里关山隔,是它了,形容得淋漓尽致。
  这是丹青第一次觉得古文有点意思。
  乏味之至。
  五年中学,宋文沛同她形影不离,无话不说,男同学时常笑伊俩亲昵过度,一看见她们出现,便唱“我们是暹逻人,我们孪生”来取笑嘲弄。
  两人也的确有点心灵相通,抄笔记遇到生字,她替她填上去,她为她改正。
  从没有妒忌过对方,即使不满,也即时说出来,肯宣之于口,也就没事了。
  五年对中年人来说不算一回事,但对丹青来说,简直是一辈子。
  宋文沛走的时候很匆忙,通过十分钟电话,便急促道别。
  没想到不回来了。
  所以说这个夏天真够黑。
  倘若没有娟子咖啡室,丹青也会出外着暑假工。
  忙忙忙,累累累,做得贼死,也就没有工夫悲秋。
  这是她母亲的心得。
  丹青锁上门,去娟子咖啡室上班。
  女主人在楼上,唤道:“小丹,你上来一下。”
  丹青看到她在收拾行李,不禁倒抽一口冷气,“你也要走,你也离开我?”
  娟子笑,“窝三五天就回来。”
  丹青跌坐在楼梯间,“难怪航空公司生意好到笑,客机统统满座,一到暑假,全球一半人口就在天上飞。”
  “我一年最多出去一次。”
  “到什么地方去?”
  “巴黎。”阿姨笑吟吟的。
  那封信。
  那封浅蓝色长条型的信,上面贴着一张梵高向日葵邮票,正寄自法兰西。
  这一切,都看在丹青眼中。
  小女孩略感失望,她一向崇拜娟子阿姨,欣赏她那种孤芳自赏,不动声色的气质。
  没想到一封薄薄的信也能打动她,可见凡人即是凡人,阿姨也不例外。
  丹青问:“这就出发?”
  “傍晚的飞机。”
  阿姨也是人,对她苛求,甚为不公平。
  “那么,”丹青说:“娟子咖啡室要修业数天了。”
  “不用。”
  丹青看着她。
  娟子笑道:“一个晚上做四杯咖啡,你还可以胜任吧。”
  丹青意外,“但是责任重大,要开门关门,你信任我?”
  “当然,你又不是小孩。”
  丹青有点踌躇。
  “你有谨慎的态度,可见绝对负责。”
  丹青毅然说:“好,我接下这个担子。”
  迟早要升级做成人,担起责任,索性就选今天这机会吧。
  娟子把一大串锁匙交给她,“这回看你的了。”
  丹青吞下一口涎沫,“会不会有流氓前来捣乱?”
  娟子笑,“就算我在,可以做的也不过是拨三条九,我也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士。”
  丹青咬一咬牙,不再言语。
  将来一个人去到异乡为异客,岂非比较守咖啡店更加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早受锻炼也有好处。
  “十五号我就回来,”娟子说:“要不要我替你带什么?”
  “要一条最时髦的粗布裤。”
  “廿四腰?”
  “是。”
  “没问题。”
  不晓得此刻巴黎流行窄脚宽脚还是直脚,褪色绣花抑或印花,别看这小小一条牛仔裤,变化无穷,一点错不得,年轻人极其讲究他的去向潮流。
  “还有,”丹青贪婪,“外加白衬衫一件。”
  娟子知道白衬衫也有无数学问,便笑着答应。
  丹青又说:“不要到拉法叶去买,小时装店的货色时髦得多。”
  “我有分数。”
  “祝你顺风。”一天说了两次,你说巧不巧。
  “还有,”娟子想一想,“祝我称心如意。”
  丹青心觉事态严重,只得跟着说:“祝你心想事成。”
  那一日,没有客人上门,整个下午阴云密布。
  丹青喃喃自语:“悟空借来了大铁扇,朝火焰山扇了两扇,天上顿时落下雨来……”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首页>> 旅游天下>> 言情>> 亦舒 Yi Sh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