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诗经类>> 韓嬰 Han Ying   中國 China   西汉   (?前150年)
韓詩外傳
  一、內容
  
  《韓詩外傳》是一部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範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的雜編,一般每條都以一句恰當的《詩經》引文作結論,以支持政事或論辯中的觀點,就其書與《詩經》聯繫的程度而論,它對《詩經》既不是註釋,也不是闡發。《漢書·藝文志》第1708頁還著錄了其他幾部韓派《詩經》方面的著作,現在都已失傳,估計其性質與《韓詩外傳》類似。《韓詩外傳》是實際運用《詩經》的示範性著作。
  
  《韓詩外傳》儘管名義上依附於《詩經》,但它使用的材料卻來自幾個哲學學派的著述並加以折衷。《荀子》是最常用的來源,不過《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以及《晏子春秋》、《老子》、《孟子》也都被使用過。道德說教為其主要基調,但也有一些趣聞軼事,缺乏明顯的道德意義。由於有24段缺乏引自《詩經》的起結論作用的詩句,這說明文本有缺損。考慮到尚存的先秦典籍提供的資料占全書的三分之一還多,而且其中有些材料自身已經用《詩經》引文作結束,根此可知,《韓詩外傳》與其說是一部創作,還不如說是一部編作。《韓詩外傳》作為一個源頭,可能啓發了為了不同目的而編纂成的其他摘錄性的選集,如其他漢代著作《說苑》、《新序》、《列女傳》等。
  
  二、成書年代和真偽
  
  這部書被認為是韓嬰寫的,他為文帝(公元前180—157年在位)時的博士,武帝(公元前141椙—87在位)時他與董仲舒(約公元前179椙—104)辯論過。他的傳記(《史記》捲一百一二十一,第3124頁及《漢書》捲八十八,第3613頁)對他的生活年代提供的綫索僅是這些,他肯定生活於公元前 200年到公元前120年之間,因此《韓詩外傳》的日期應定在約公元前150年左右。
  
  該書為韓嬰所寫,這從未受到懷疑,很難想象偽造之人會有什麽動機采編纂這樣的一部著作。然而關於這部書的完整性卻有些疑點,因為《漢書·藝文志》第 1708頁列舉了名為《韓外傳》的書6捲及名為《韓內傳》的書4捲,《漢書》中的韓嬰傳也提到了這兩部書。但到了《隋書·經籍志》(第915—916頁)時《內傳》已經消失,儘管唐代的註傢引用了屬於《韓詩內傳》的幾條語錄。《外傳》在《隋書》的(經籍志》、兩唐史書(《舊唐書·經籍志》,第1970頁;《新唐書·藝文志》,第1429頁)、《宋史·藝文志》(第5045頁)中都列為十捲。凡是現代的版本都含有十捲。
  
  楊樹達(《漢書補註補證》,上海:商務印書館,1925年版,第28頁)認為《外傳》與《內傳》兩書被結合於《韓詩外傳》一名之下,因為它們所含的資料其性質沒有任何差異,兩者也都不是闡發性的著作。實際情況可能比起楊所提出的簡單並置更為復雜。在唐代各種類書以及唐代對經書和史書的註解者所引大批屬於《韓詩外傳》的文字不見於傳世的通行本中。在《太平御覽》引自該書的157條文句中,其中有23條為今本所無。
  
  三、版本
  
  1.已知最早的刊本是宋本,洪邁(1123-1202)說它屬於慶歷年間(1041—1048),毛晉(1599-1659)認為他擁有這個本子的抄本,他翻刻在《津逮秘書》之中。在明代的幾個版本中,《四部叢刊》所翻印的瀋辨的本子淵源於元本(由錢惟善於1355年作序)。
  
  2.帶有註解的校本被趙懷玉(1747—1823)單獨刊入他的《亦有生齋》中(序作於1790年,《竜溪精捨叢書》予以重印),又被周廷萊作為《韓詩外傳校註》(重印於《安徽叢書》)而加以刊印,其序文標定為1791年。上述版本中的第二種用本是一更保守的版本,它被拿來作為兩種版本合併版的底本,由吳棠於1875年出版(《望三益齋》,由《畿輔叢書》予以重刊,《叢書集成》也作了重刊,並加了標點,又見上海商務印書館於1917年的排印本)。一種未知出處而含有大多相應段落的版本由陳士珂於1818年以《韓詩外傳疏證》名字刊印(見《文淵樓叢書》中)。
  
  3.收有《韓詩外傳》的其他叢書還有《漢魏叢書》。《廣漢魏叢書》、《三十三種叢書》等。
  
  4,許維遹(1905—1951)的《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該書是在他死後出版,繁體字,加了標點和註釋,其中有的為珍奇難得的資料及許自己的見解。
  
  5.賴炎元的《韓詩外傳今註今譯》,該書有註釋有標點,並有用現代漢語譯成的譯文,臺北: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
  
  四、校註
  
  1.孫詒讓《札迻》捲二,涉及有十個段落的內容。
  
  2.俞樾的《讀韓詩外傳》對22段疑難的段落進行了校勘;見《麯園雜纂》捲十七(《春在黨全書》)。
  
  3.趙善詒的《韓詩外傳補正》(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年),幾乎處理每篇經文中的疑難段落,用來自相應段落的引文來支持他的考評及校勘,而且總是指出前人對這同一段所作的校註。(見國學小叢書)。他的著作被收入賴炎元的《韓詩外傳考徵》中(見下文五第2條)。
  
  4.幀炎元:《韓詩外傳考徵》,2册,臺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63年版。第一册詳細研究了漢代的韓詩,《韓詩外傳》的版本,校勘記,韓詩異文與包括毛詩在內的其他諸傢詩註解和文字上的不同。第二册考察了早期和後來著作中所引的《韓詩外傳》之文,並詳盡地羅列了為現代版本中所無的《韓詩外傳》佚文。
  
  五、索引
  
  1.《韓詩外傳逐字索引》,劉殿爵、陳方正主編,收入《先秦兩漢古籍逐字索引叢刊》,香港:商務印書館,1992年。
韓嬰小傳
  《漢書?儒林傳》雲:韓嬰,燕人也,孝文時為博士,景帝時至常山太傅。嬰推詩人之意而作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間殊,然歸一也。淮南賁生受之。燕趙間言詩者由韓生。韓生亦以易授人,推易意而為之傳。燕趙間好詩,故其易微,惟韓氏自傳之。武帝時,嬰嘗與董仲舒論於上前,其人精悍,處事分明,仲舒不能難也。後其孫商為博士,孝宣時涿郡韓生其後也。
詩外傳提要
  臣等謹按:《韓詩外傳》十捲,漢韓嬰撰。嬰,燕人,文帝時為博士,景帝時至常山太傅。《漢書?藝文志》有《韓故》三十六捲、《韓內傳》四捲、《韓外傳》六捲、《韓說》四十一捲。傳世乆遠,多散佚不存。《隋志》、《唐志》惟載《外傳》十捲,即今夲是也。其書雜引古事古語,證以詩詞,與經義不相比附,故曰《外傳》。所采多與周秦諸子相出入,而《傢語》及《晏子春秋》為多。班固稱其"取春秋、采雜說,鹹非夲義與不得已",葢譏之也。中間如阿𠔌處女一事,洪邁《容齋隨筆》已議之。他如稱彭祖名並堯禹,稱長生乆視,稱天變不足畏,稱韶用幹戚、舜兼二女為非,稱荊蒯芮僕不恆其德,語皆有疵。謂柳下惠殺身以成信,謂孔子稱禦說恤民,謂舜生於鳴條一章為孔子語,謂輪扁對楚成王,謂冉有稱吳楚燕代伐秦王,皆非事實。顔淵子貢子路言志事,與申鳴死白公之難事,一條而先後重見,亦失簡汏。然其中繭絲卵雛之喻,董仲舒取之為《繁露》,君群王往之訓,班固取之為《白虎通義》,精理名言亦往往而有,不必盡以訓詁繩也。其書之例,每條必引詩詞,而未引詩者二十八條,又吾語汝一條起無所因,均疑有闕文。李善註《文選》引其漢臯二女事,今夲亦無之,葢並有脫簡矣。
  乾隆四十一年十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墀
  (據《韓詩外傳》《文淵閣四庫全書》影象版)
首頁>> >> 诗经类>> 韓嬰 Han Ying   中國 China   西汉   (?前1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