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神魔志怪>> 郭小亭 Guo Xiaoting   中國 China   清代  
濟公全傳
  濟公是一個婦孺皆知的傳奇人物,他的傳奇經歷被多次搬上熒幕。本書是濟公傳說的最早藍本之一,本書和《鏡花緣》,《封神演義》,《聊齋志異》是中國流傳最廣的四部神鬼仙怪之書。聚天地神靈鬼魅於一書,演人間悲歡離合於一世。原本衹在宦富商傢裏出現的古典小說,在那時衹屬於“有錢人”的讀物,時至今日,他將走出經閣、走出歷史,飛進前傢萬戶。
  
  寧稼雨:古代濟公小說敘錄
  濟顛俗稱“濟公”,法名道濟。其事跡最早見於宋釋居簡《湖隱方圓叟捨利塔銘》(《北澗文集》十)。自明代開始,社會上就廣泛流傳與濟顛相關的各種講唱文學故事。作為濟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濟公為主人公的古代小說在古代小說中占有重要位置。各種古代小說工具書中對有關濟公小說的著錄也數量可觀。然各傢記錄或有模棱,或有疑竇,或有異同。現將有關材料對比梳理,力爭澄清疑惑,辨析異同。
  【紅倩難濟顛】
   明代晁瑮《寶文堂書目》捲中“子雜”類著錄。題《紅倩難濟顛》。今未見傳本。晁瑮嘉靖間人,該書作者和成書當在晁瑮之前。紅倩其人未詳。
  【濟顛禪師語錄】
  《大藏經總目錄》Z1210001號著錄《濟顛道濟禪師語錄》不分捲,附《湖隱方圓叟捨利銘》。明楊士奇《文淵閣書目》捲十七佛書類著錄《濟顛語錄》一部一册,當即是書。此書現存四種版本,最早為日本東京內閣文庫所藏明隆慶三年(1569)四香高齋刊本,全稱為《錢塘湖隱濟顛禪師語錄》,不分捲。其次是明天啓間馮夢竜所編《三教偶拈》中含有《濟顛羅漢淨慈顯聖記》,即據隆慶本改編,文字小有改動,書前無競齋贊語被移至捲末。此本現藏於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第三是路工藏本,該本原書捲首缺一頁,不知題名和作者。五十年代北京古典文學出版社曾將此本收入路工所編《明清平話小說選》中,書名沿用隆慶本。 198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路工、譚天合編《古本平話小說集》收入此書時據清乾隆刻本補足了首頁,書名改為《濟顛語錄》。路工《訪書見聞錄》又稱尚有明崇禎間杭州寫刻本,未知與其所藏並編印本是否同書。第四是清乾隆杭州雲林寺(靈隱寺)刻本,題《濟顛語錄》。中國國傢圖書館和黃永年收藏。
  該本略敘紫腳羅漢後身李修元南宋光宗間投胎浙江天台李贊善傢,十八歲至杭州靈隱寺出傢為僧,法名道濟。後行為放浪不羈,如同瘋癲,世人遂義“濟顛”稱之。後投淨慈寺長老,化緣修葺佛殿,病重圓寂。本書為現存較早濟公題材小說,後世濟公小說多受本書影響。
  【醉菩提】
   該書有兩個版本係統,第一個係統題署“天花藏主人編次”,有康熙六十年(1721)刊本,中國國傢圖書館收藏;乾隆四十二年(1777)金閶書業堂刊本,前有桃花庵主人《醉菩提序》,捲首題“新鎸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圖書館收藏;乾隆四十三年(1778)金閶書業堂刊本,內蒙古師範大學圖書館、日本大阪府立圖書館收藏;乾隆五十三年(1788)金閶古耕堂刊本,中國國傢圖書館、天津圖書館收藏;寶仁堂刊本,內封題“濟顛大師玩世奇跡”,前有桃花庵主人《醉菩提序》,中國國傢圖書館、大連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日本東洋文庫、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倉石文庫、日本東北大學圖書館收藏;道光二十七年(1847)大文堂刊本,四捲二十回,署天花藏主人編次,倫敦英國博物院收藏;同文堂刊本,中國國傢圖書館收藏;同治十年(1871)務本堂刊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此外,尚有光緒二十年(1894)石印本,題《皆大歡喜》;光緒二十四年(1898)金陵城北科巷蔭餘善堂重刻本,目錄和版心題“繪圖度世金繩”。第二個係統題署“西湖墨浪子偶拈”,日本《舶載書目》著錄,有光緒四年(1878)京都聚珍堂刊本,題《濟公傳》,天津圖書館收藏;光緒六年(1880)京都二酉堂刊本,中國國傢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至於兩個係統的關係,今人鬍勝認為題署“ 天花藏主人編次”者為簡本,題署“西湖墨浪子偶拈”者為繁本。二者之間的關係是繁本在前,簡本在後(參見鬍勝《濟公小說的版本演變》,載《明清小說研究》 1999年第3期)。書中故事係連綴各種濟公故事而成,相互之間多無情節關聯。除主人公道濟貫穿始終外,其他人物均隨事興滅。唯濟顛人物形象嘻笑怒駡,活靈活現,堪稱人物形象精品。
  【濟顛大師全傳】
   該書三十六則,不分捲,全稱“新鎸綉像濟顛大師全傳”。現存兩種版本,一為康熙刊本,封面題“西墅道人參定”、“麴頭陀新本”,前有康熙七年(1668)香嬰居士小引,題“西湖香嬰居士重編”、“鴛水紫髯道人評閱”,有圖十二葉,前圖後贊。每則後有總評。中國國傢圖書館、大連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收藏。二為清初刊本,無封面,目錄葉題“新鎸綉像麴頭陀濟顛全傳”,亦有圖十二葉,前圖後贊,贊語後均有署名。值得註意者為贊語署名中有《豆棚閑話》作者艾衲居士。與大連圖書館藏本相比,此本沒有香嬰居士小引,卻有心發主人清獨山莫棠的跋語。
   關於本書內容,孫楷第《日本東京所見小說書目》謂其內容全同《濟顛禪師語錄》。譚正璧則雲“所不同者,此書分則,且有標題,又於書前著高宗、孝宗事,後加禪師圓寂後軼聞數則。高宗、孝宗事采自《西湖二集》第二捲,文字亦完全相同”(《古本稀見小說匯考》)。但今人經過考察,發現該書與《錢塘濟顛禪師語錄》、《西湖二集》僅有少數文字接近,故不能構成承襲關係。有人認為該書藍本係二十回本《醉菩提》(鬍勝《濟公小說的版本演變》,載《明清小說研究》 1999年第3期)。據書中所署,香嬰居士即王夢吉,字長齡,杭州人。
  【西湖佳話•南屏醉跡】
   金陵王衙精刊本、乾隆會敬堂藏杭州文翰樓發兌本《西湖佳話》中,收有《南屏醉跡》一篇。略敘道濟自靈隱寺至淨慈寺為書記,以醉酒而顯靈救世,人稱“濟顛 ”。其他滑稽倜儻、嘻笑怒駡之事,均為民間傳說。今人鬍勝認為該篇亦采自二十回本《醉菩提》(鬍勝《濟公小說的版本演變》,載《明清小說研究》1999年第3期),可備一說。
  【濟公傳】
  有乾隆九年(1744)吳門仁壽堂小型刊本,日本內省圖書寮收藏。書前有序,署“乾隆九年季春金陵旅寓楓亭王宣撰”,首頁題“西湖漁樵主人編”。學者多謂其人事跡未詳。考楊廷福、楊同甫《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倪稻孫號“西湖漁隱”。據《清畫傢詩史》,倪稻孫字𠔌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少喜填詞,畫藝亦有逸趣。或即其人。孫楷第《日本東京所見小說書目》認為該書內容與隆慶本《錢塘濟顛禪師語錄》內容全同,衹有分捲不分捲之別。今人鬍勝則以為本書為二十回本《醉菩提》的壓縮改編本(《濟公小說的版本演變》,載《明清小說研究》1999年第3期)。可備一說。
  【濟公活佛傳】
  光緒二十四年(1898)前,上海石英書局石印《呂純陽三戲白牡丹三集》說部所登《新出小說》廣告中,已經列有《濟公活佛》一書。現有光緒二十四年、三十二年及宣統元年(1909)中原書局、煮字山房、章福記書局、江左書林、有益齋、校經山房等石印本,均以《評演濟公傳》之名刊行,十二捲,一百二十回。民國初年、十二年、十五年,上海掃葉山房、廣益書局、啓新書局、大成書局、錦章書局等石印《濟公傳初集》或《濟公前傳》,往往改成四捲,分回基本相同。民國二十年後,上海大達書局、春明書局、世界書局、中央書局、文昌書局、大文書局、廣益書局等出版鉛印本,或作為《濟公活佛初二三集》、《濟公活佛全傳》之《初集》,或作《初集濟公活佛傳》,均改為兩捲,回目不變。中原書局、煮字山房本前分別有題署“得古歡室主人”和“芹陽姚聘侯”的同文序一,內稱“郭小亭先生所著是書”,知作者為郭小亭,其人事跡未詳。書中七十五回稱“哈哈腔”、“二簧”為“時調小麯”,似應寫於乾嘉時期。書中略敘濟公出世,大鬧秦相府,火燒張妙興,捉拿華雲竜,鬥法鐵佛寺,雷擊華清風等豪舉。該書能融《水滸傳》、《平妖傳》、《封神演義》、《西遊記》各傢之長,匯神魔、武俠、公案、世情小說為一爐。並塑造出濟公詼諧幽默性格,在古代小說中別樹一幟。該書原本後書有《後部濟公活佛傳》、《再續濟公活佛傳》。續書有《四續濟公傳》至《四十續濟公傳》。改作有楊鐘鈺《濟公活佛真傳》、趙狂苕《小濟公傳》。另如《升仙傳》仿濟公寫濟小塘,《三俠五義》、《施公案》中展昭、花衝、謝虎係仿此書陳亮、華雲竜。以及京劇《大悲樓》、《趙傢樓》、《馬傢湖》、《古天山》、《雙頭案》、《濟公活佛》等,均藉鑒吸收本書。(參見張穎、陳速《通俗小說書目補遺及其他》)
  【後部濟公活佛傳】
   光緒二十四年(1898)前,上海石英書局石印《呂純陽三戲白牡丹三集》說部所登《新出小說》廣告中所列《濟公活佛》後部原本未見,現存光緒二十六年、三十二年及宣統元年(1909)中原書局、煮字山房、章福記書局、江左書林、有益齋、校經山房等石印本,別以《評演後部濟公傳》之名刊行,凡十二捲,一百二十回。民國初年、十二年、十五年,上海掃葉山房、廣益書局、啓新書局、大成書局、錦章書局等石印《濟公傳二集》或《濟公後傳》,亦多改成四捲,分回基本相同。民國二十年後,上海大達書局、春明書局、世界書局、中央書局、文昌書局、大文書局、廣益書局等出版鉛印本,或作為《濟公活佛初二三集》、《濟公活佛全傳》之《二集》,或作《二集濟公活佛傳》,均改為兩捲,回目不變。中原書局、煮字山房本前分別有題署“長白翰臣氏”和“芹陽姚聘侯”的同文序一,內稱“郭小亭先生所著續本”,知作者仍為郭小亭。小說略敘濟公度世,收小濟公,度蓮花羅漢,鬥東方太悅,破邵華風,偕伏虎羅漢會八魔等豪舉,堪與前部初集媲美。二者合璧,堪稱濟公小說故事的集大成者。原本後書有《再續濟公活佛傳》。續書有《續濟公傳》四至四十集。改作有楊鐘鈺《濟公活佛真傳》、趙狂苕《小濟公傳》。另如《蜀山劍俠傳》所寫緑袍老祖係仿此書緑袍和尚,《雲遊記》、《洞冥寶記》、《三會竜華普度收圓演義》等所寫濟公濟顛或以濟公命筆,以及京劇《白水湖》、《慈雲觀》、《八卦爐》、《八魔煉濟顛》、《濟公活佛》等,皆與本書有關。(參見張穎、陳速《通俗小說書目補遺及其他》)
第一回 李節度拜佛求子 真羅漢降世投胎
  話說南宋自南渡以來,遷都臨安,高宗皇帝建炎天於四年,改為紹興元年。在朝有一位京營節度使,姓李名茂春,原籍浙江臺州府天台縣人,娶妻王氏,夫妻好善。李大人為人最慈,帶兵軍令不嚴,因此罷官回籍,在傢中樂善好施,修橋補路,扶危濟睏,鼕施棉衣,夏施湯藥。這李大人在街市閑遊,人都呼之為李善人。內中就有人說:“李善人不是真善人,要是真善人,怎麽會沒兒子?”
  這話李大人正聽見,自己回至傢中,悶悶不樂。夫人王氏見大人回來,悶悶不樂。可就問大人因何不樂?大人說:“我在街市閑遊,人都稱我為李善人,內中就有人暗中說,被我聽見。他說我懲惡揚善,又說善人不是真心,要是真心為善,不能沒兒子。我想上天有眼,神佛有靈,當教你我有兒子纔是。”夫人勸大人納寵,買兩侍妾,也可以生兒養女。大人說:“夫人此言差矣,吾豈肯作那不纔之事?夫人年近四旬,尚可以生養兒女。你我齋戒沐浴三天,同到永寧村北天台山國清寺拜佛求子。倘使上天有眼,你我夫妻也可生子。”王氏夫人說:“甚好。”李茂春擇了日期,帶着僮僕人等,夫人坐轎,員外乘馬,到了天台山下。衹見此山高聳天際,山峰直立,樹木森森,國清寺在半山之上。到了山門以外,衹見山門高大,裏面鐘鼓二樓,前至後五層大殿,後有齋堂客捨,經堂戒堂,二十五間藏經樓。員外下馬,裏面僧人出來迎接,到客堂奉茶。老方丈性空長老,知道是李員外降香,親身出來接見,帶着往各處拈香。夫妻先至大雄寶殿拈香,叩求神佛保佑:“千萬教我得子,接續香煙。如佛祖顯靈,我等重修古廟,再塑金身。”禱告已畢,又至各處拈香。到了羅漢堂拈香,方燒至四尊羅漢,忽見神像由蓮臺墜地。性空長老說:“善哉善哉,員外定生貴子,過日我給員外道喜。”李員外回到傢中,不知不覺夫人有喜。過了數個月,生了一個公子。臨生之時,紅光罩院,異香撲鼻,員外甚喜。這孩自生落之後,就哭聲不止,直至三朝。這日正有親友鄰里來慶賀,外面傢人來回話,說有國清寺方丈性空,給員外送來一份厚禮,親來賀喜。員外迎接進來。性空說:“員外大喜。令郎公可平安?”員外說:“自從生落之後,直哭到今朝不止。吾正憂慮此事。老和尚有何妙法能治?”性空說:“好辦。
  員外先到裏面把令公子抱出我看看,就知道是何緣故了。”員外說:“此子未過滿月,就抱出來,恐有不便。”性空說:“無妨。員外可用袍袱蓋上,可以不衝三光。”員外一聽有理,連忙把孩兒從裏面抱出來,給大衆一看。孩兒生得五官清秀,品貌清奇,啼哭不止。性空和尚過來一看,那孩兒一見和尚,立止啼哭。一咧嘴笑了。老和尚就用手摸那孩兒頭頂說:莫要笑,莫要笑,你的來歷我知道。
  你來我去兩拋開,省的大傢鬍倚靠。
  那孩兒立時不哭了。性空說:“員外,我收一個記名徒弟,給他取個名字,叫李修緣罷。”員外應了,把孩兒抱進去,出來給和尚備齋。吃罷,衆親友都散去,性空長老也去了。員外另雇奶娘扶養孩兒。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過了幾年。李修緣長至七歲,懶說懶笑,永不與同村兒童聚耍。入學讀書,請了一位老秀纔杜群英先生在傢教他,還有兩個同伴,一個是永寧村武孝廉韓成之子韓文美,年九歲。還有李夫人內侄,永寧村住,姓王名全,乃是兵部司馬王安士之子,年八歲,三子共讀書,甚是和美。就是李修緣年幼,過目不忘,目讀十行,才學出衆。杜先生甚奇之,常與人言:“久後成大器者,李修緣也。”至十四歲,五經四書諸子百傢,背誦極熟,合王韓二人,在學房,時常作詩,口氣遠大。這年想要入縣考取文童,李茂春臥床不起,人事不知,病勢垂危。派人把內弟王安士請來,到床前。李員外說:“賢弟,我不久於人世。你外甥與你姐姐,全要你照應。修緣不可縱性廢讀,吾已給他定下親了,是劉傢莊劉千戶之女。傢中內外無人,全仗賢弟分心。”王安士說:“姐丈放心養病,不必多囑,弟自當照應。”員外又對王氏夫人說:“賢妻,我今五十五歲,也不算夭壽。我死之後,千萬要扶養孩兒,教訓他成名。我雖在九泉之下也甘心。”又囑了修緣幾句話,自己心中一亂,口眼一閉,嗚呼哀哉。李員外一死,閤家慟哭,員外幫辦喪事已畢,修緣守孝不能入常是年王全、韓文美都中了秀纔,兩傢賀喜。王氏夫人傢中有一座問心樓,一年所做之事,寫在帳上。每到歲底,寫好表章,連同帳一並交天,一年並無一件事隱瞞的。李修緣好道學,每見經捲必喜愛,讀之不捨。過了二年,王氏夫人一病而亡,李修緣自己慟哭一場,王員外幫辦喪事完畢。李修緣喜看道書,到了十八歲,這年孝滿脫眼。他立志出傢、看破紅塵,所有傢中之事,都是王員外辦理。李修緣自己到了墳上,燒了些紙錢,給王員外留下一紙書字,竟自去了。
  王員外兩日不見外甥,派人各處尋找,不見外甥。自己拆開字來一看。上寫的是:修緣去了,不必尋找。他年相見:便知分曉。
  王員外知道外甥素近釋道,在臨近庵觀寺院,各處派人尋找,並不見下落。
  派傢人貼白帖,在各處尋找:“如有人把李修緣送來,謝白銀百兩。如有人知道實信,人在何處,送信來。謝銀五十兩。”一連三個月並無下落。書中交代,且說李修緣自從傢中分手之後,信步遊行,到了杭城,把銀錢用盡,到了廟中要出傢,人傢也不敢留他。他自己到西湖飛來峰上靈隱寺廟中見老方丈,要出傢。當傢和尚方丈,乃是九世比邱僧,名元空長老,號遠瞎堂。一見李修緣,知道他是西天金身降竜羅漢降世,奉佛法旨為度世而來,因他執迷不醒,用手擊了他三掌,把天門打開。他纔知道自己根本源流,拜元空長老為師,起名道濟。他坐祥坐顛,還有些瘋。廟裏獨叫他顛和尚,外面又叫他瘋和尚,訛言傳說濟顛僧。
  他本是奉佛法旨,所為度世而來,自己在外面濟睏扶危,勸化衆生,在廟內不論哪個和尚有錢就偷,有衣服偷出去就當了,吃酒,最愛吃肉。常有人說和尚例應吃齋,為什麽吃酒?濟顛說:“佛祖留下詩一首,我人修心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為我修心不修口。”自己就是與廟中的監寺僧廣亮不對。廟中除去了方丈,就屬監寺僧為尊。廣亮新作了一件僧衣,值錢四十吊。他偷了去當在當鋪中,把當票貼在山門上,監寺廣亮一見僧袍沒有了,派人各處一找,把當票找着。和尚挂失票不行,把山門摘下來,四人擡着去贖。廣亮回稟老方丈,說:“廟中瘋和尚不守清規,常偷衆僧的銀錢衣物等物,理應按清規治罪於他。”元空長老說道:“道濟無贓,不能治他。你等去暗中訪察,如要有贓證,把他帶來見我就是。”廣亮派兩個徒弟在暗中訪拿濟顛。濟顛在大雄寶殿供桌頭睡覺。兩個小和尚志清、志明,每日留神。這天見濟顛在大殿裏探頭出來,往各處偷瞧了多時,後又進去一看,躡足潛蹤出來,懷中古棚棚的。方至雨道當中,衹見志清、志明由屋中出來,說:“好濟顛,你又偷什麽物件?休想逃走!”過去一伸手,把那濟顛和尚抓住,一直竟到方丈房中回話。監寺的先見長老說:“稟方丈知道,咱們廟中濟顛不守清規,偷盜廟中物件,按清規戒律之例治罪。”元空長老一聽,心中說:“道濟,你偷廟中物件,不該叫他等拿祝我雖然護庇你,也無話可說。”吩咐人:“把他帶上來就是。”濟公來至方丈前屋內說:“老和尚你在哪裏?我在這裏間心。,,見了方丈永遠是這樣,元空也不教他磕頭,說道:“道濟不守清規,偷盜廟中物件,應得何罪?”廣亮說:“砸毀衣鉢戒碟,逐出廟外,不準為憎。”老方丈說:“我重責他就是。”就問道:“道濟,把偷之物獻出。”濟公說:“師傅,他們真欺負我。我在大雄寶殿睡覺,因掃地沒有盛土之物,我放在懷中。你等來看罷。”說着,把絲縧一解,嘩啦落下土片。老方丈大怒,說:“廣亮誤害好人為盜,應得重責!”吩咐看響板要打監寺。衆僧都來瞧熱鬧。濟公自己出來,到了西湖,見樹林內有人上吊。濟公連忙過去要救此人。正是:行善之人得聖僧救,落難女子父女相會。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回 董士宏葬親賣女 活羅漢解救好人
  話說濟公長老在西湖見一個人方要上吊,自己按靈光一算,早已知道。書中交代,那人姓董名士宏,原籍浙江錢塘縣人,為人事母至孝。父早喪,母秦氏。
  娶妻杜氏早死,留下一女名玉姐,甚伶俐。董士宏錘金匠手藝,他女兒八歲時,秦氏老太太染病不起,董士宏小心進湯醫。傢貧無力贍養老母,把女兒玉姐典在顧進士傢作使女,十年回贖,典銀五十兩,給老太太養玻老母因看不見孫女,問:“我孫女哪裏去了?”董士宏說:“上他外祖那裏去了。”老太太病重,一連七日不起,竟自嗚呼哀哉。他就把傢中些銀兩盡力葬母之後,自己到鎮江府那裏忍耐時光。十載光景,好容易積湊了六十兩紋銀,想把女兒贖出來,另找婆傢。在路上無話,這一日到了臨安,住在錢塘門外悅來客店中。帶了銀兩,明日到了百傢巷。一問顧宅進士,左右鄰居都說:“顧老爺升了外任,不知在哪兒做官。”董士宏一聽,如站萬丈高樓失腳,揚子江斷纜崩舟,自己各處訪問,並不知顧大人住在哪裏,也不知女兒下落。到了錢塘門外,在天竺街酒店吃了幾杯悶酒,不知不覺,醉入夢鄉。出了酒店想要回寓,不覺自己走錯道路,把銀子也丟了。及至酒醒,身邊一摸,銀子丟了!這一驚非同小可,無奈走至樹林,越想越無滋味,想:“女兒也不能見面了,自己不如一死,以了此生之孽冤。”想罷,來至樹林,把腰中絲縧解下來,拴上一個套兒,想要自縊身死。忽然對面來了一個和尚,口中說:“死了死了,已死就了。死了倒比活的好!我要上吊。”解下絲縧,就要往樹上拴。董士宏一聽,猛吃一驚,擡頭一看,衹見那僧人長的甚為不堪。怎見得?有詩為證:臉不洗,頭不剃,醉眼乜斜睜又閉。若癡若傻若顛狂,到處詼諧好耍戲。破憎衣,不趁體,上下窟窿錢串記,絲縧七斷與八結,大小咯噠接又續。破憎鞋,衹剩底,精光兩腿雙脛赤,涉水登山如平地,乾坤四海任逍遙。經不談,禪不理,吃酒開葷好詼戲,警愚功善度群迷,專管人間不平氣。
  董士宏看罷,衹聽和尚說:“我要上吊了!”就要把繩子往頸裏套。董士宏連忙過去,說:“和尚,你為什麽去尋短見?”濟公說:“我師父同我化了三年之久善緣,日積月纍,好容易湊了五兩銀子。我奉了師傅之命,派我買兩身憎衣僧帽,我最好喝酒,在酒館之中,因為多貪了兩杯酒,不知不覺,酩酊大醉,把五兩銀子丟了!我有心回廟見我師父,又怕老和尚生氣。我自己越思越氣,無路生活世上,故來此上吊。”董士宏一聽這話,說:“和尚,你為了五兩銀子,也不至於死。
  我囊內尚有散碎銀子五六兩,我亦是遇難之人,留了也無用。來罷,我周濟你五六兩銀子罷。”伸手掏出一包遞給和尚。和尚接在手中哈哈大笑,說:“你這銀子,可不如我銀子那樣好。又碎又有成色潮點。”董士宏一聽,心中不悅。暗想:“我白施捨給你銀子,你還嫌不好。”自己說:“和尚,你對付着使用去吧。”和尚答應一聲,說:“我走了。”董士宏說:“這個和尚真真不知人情世務。我白送給他銀子,他還說不好。臨走連我姓沒問,也不知謝我,真正是無知之輩。唉,反正是死。”正在氣惱,衹見和尚從那邊又回來,說:“我和尚一見了銀子全忘了,也沒問恩公貴姓?因何在此?”董士宏把自己丟銀子之故,說了一遍,和尚說:“你也是丟了銀子啦,父女不能見面。你死罷!我走啦。”董士宏一聽,說:“這個和尚太不知世務,連話都不會說。”見和尚走了五六步又回來說:“董士宏,你是真死假死呢?”董士宏說:“我是真死。怎麽樣?”和尚說:“你要是真死,我想你作一個整人情吧。你身上穿了這身衣服,也值五六兩銀子。你死了,也是叫狼吃狗咬,白白的槽踏。你脫下來送給我吧。落一個淨光來淨光去,豈不甚好?”董士宏一聽此言,氣得渾身發抖,說:“好個和尚,你真懂交情!我同你萍水之交,送你幾兩銀子,我反燒紙引了鬼來。”和尚拍手大笑說:“善哉善哉,你不要着急。我且問你,你銀子丟失,你就尋死。五六十兩銀子也算不了什麽。我代你去把女兒找着,叫你父女相會,骨肉團圓好不好?”董士宏說:“和尚,我把贖女兒的銀子已丟了,就是把女兒找着,無銀贖身,也不行。”和尚說:“好,我自有道理,你同我走吧。”董士宏說:“和尚,寶剎在哪裏參修?貴上下怎麽稱呼?”濟公說:“我西湖飛來峰靈隱寺。我名道濟,人皆叫我濟顛僧。”董士宏見和尚說話不俗,自己把絲縧解下,說:“師傅你說上哪兒去?”濟公說:“走。”轉身帶了董士宏往前走。和尚口唱山歌:走走走,遊遊遊,無是無非度春秋。今日方知出傢好,始悔當年作馬牛。想恩愛,俱是夢幻。說妻子,均是魔頭。怎如我赤手單瓢,怎如我過府穿州,怎如我瀟瀟灑灑,怎如我蕩蕩悠悠,終日快活無人管,也沒煩惱也沒憂,爛麻鞋踏平川,破衲頭賽緞綢。我也會唱也會歌,我也會剛也會柔。身外別有天合地,何妨世上要髑髏。天不管,地不休,快快活活做王候。有朝睏倦打一盹,醒來世事一筆勾。
  話說和尚同了董士宏往前走。進了錢塘門。到了一條巷內。告訴董士宏說:“你在這裏站着。少時有人問你生辰年歲,你可就說。你可別走,我今日定叫你父女見面,骨肉相逢。”董士宏答應說:“聖僧慈悲慈悲。”和尚擡首一看,見路北有一座大門,門內站着幾十個傢人,門上懸牌挂匾,知道是個仕宦人傢。自己邁步上了臺階,說:“辛苦衆位。貴宅趙姓麽?”那些傢人一瞧,是個窮和尚,說:“不錯,我們這主人姓趙。你作什麽?”和尚說:“我聽人說,貴宅老太太病體沉重,恐怕要死。我特意前來見見你傢主人,給老大大治玻”那些傢人一聽和尚之言,說:“和尚,你來得不巧。不錯,我傢老太太因我傢小主人病重,心疼孫子,急上病來,請了多少先生皆沒見好。我傢主趙文會,最孝母,見老太太病重,立時托人請精明醫傢。有一蘇員外,字北山。他傢也是老太太病了,請一位先生綽號賽叔和,姓李名懷春。此人精通歧黃之術,我傢主人方纔上蘇宅請先生未回來。”正說着,從那面來了一群騎馬之人。為首三個人,頭一匹白馬上人,五官清秀,年約三旬,頭戴四楞中,上安片玉,綉帶雙飄,身披寶藍緞逍遙員外氅,上綉百幅百蝶,足登青緞官靴。面皮微白,海下無須。此人就是賽叔和李懷春。第二位是雙葉寶藍緞逍遙員外中,三藍綉花,迎面嵌美玉,安明珠。身穿藍緞逍遙氅,足下青緞宮靴。面如古月,慈眉善目,三絡長髯,飄灑胸前。這就是蘇北山。
  第三位也是富翁員外打扮。白麵長髯,五官清秀。和尚看完,過去阻住馬說:“三位慢走,我和尚守候多時了。”趙文會在後面,一見瘋和尚截住去路,說:“和尚,我等有急事,請先生給老母治病,化緣改日來,今日不行。”和尚說:“不行。我並非化緣,我今日聽說府上老太太病勢沉重,我是許下心願。哪裏有人害病,我就去給調治。今日我是特意來給治玻”趙文會說:“我這裏請來先生,乃當代名醫。你去吧,不用你。”和尚一聽,回頭看了李懷春一眼,說:“先生,你既是名醫,我領教你一味藥材治什麽玻”李先生說:“和尚,你說什麽藥?”濟公說:“新出籠熱饅首,治什麽病呀?”李先生說:“本草上沒有,不知。”和尚哈哈大笑,說:“你連要緊的事均不知道,還敢自稱名醫。新出籠熱饅首治餓,對不對?你不行,我同你至趙宅幫個忙兒吧。”李懷春說:“好。和尚,你就跟我來。”趙文會、蘇北山也不好攔住,衹好同着和尚進了大門,來在老太太住的上房之內落坐。傢人獻上茶來。李先生先給老大太看看脈,道:“是痰瘀上行,非把這口痰治上來不能好。老太太上了年歲之人,氣血兩虧,不能用藥。趙員外另請高明罷。”趙文會說:“先生,我又不在醫道之內,我知道哪裏有高明之人?你可薦一人。”李先生說:“咱們這臨安,就是我和湯萬方二人。他治得了的病,我也能治;他治不了的病,我也不行。我二人都是一樣能為。”正說到這兒,濟公答說:“你等不要着急,我先給老太太看看如何?”趙文會本是孝子,一聽和尚之言,說:“好,你來看看。”李懷春也要看看和尚能力。濟公來至老太太近前,先用手嚮頭上拍了兩掌,說:“老太大死不了啦,腦袋還硬着呢。”李懷春說:“和尚,你說的什麽話?”
  濟公說:“好,我把這口痰叫出來就好了。”說着,走到了老太大跟前,說:“痰啦痰啦,你快出來吧!老太太要堵死了。”李先生暗笑說:“這不是外行嗎?”衹見老太太咳出一口痰來。濟公伸手掏出一塊藥說:“拿一碗陰陽水。”傢人把水取來。
  趙文會一看說:“和尚,你那藥叫何名?可能治我母親之病嗎?”濟公大笑,手托那塊藥說:“此藥隨身用不完,並非丸散與膏丹,人間雜癥他全治,八寶伸腿瞪眼丸。”濟公說罷,把藥放在碗內說:“老太太因急所得,一口瘀痰上涌,立刻昏迷不醒,你等給她好好扶養,吃了我這藥,立見功效。”趙文會一聽,知道和尚有些來歷,說的原因真對,忙忙說:“聖憎,你老人傢慈悲吧!我母因疼孫子,急的這場玻我有一小兒方六歲,得了一宗冤孽之癥,昏迷不醒。我母一急,把痰急上了。師父要治好我母親,再求給小兒治治。”和尚叫把藥灌下去,老太太立刻痊愈。趙丈會過來給老太大請安,復給和尚磕頭,求和尚給他兒子治玻濟公說:“要給你兒子治病也不難,須依我一件事,方能治好。”趙文會問哪一件事。
  濟公不慌不忙,說出這件事來,叫董士宏父女相會,趙文會全家病好。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首頁>> >> 神魔志怪>> 郭小亭 Guo Xiaoting   中國 China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