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天下>> 演义说部>> 鸳湖渔叟 Yuan Huyusou   中国 China   清代   , 陈汝衡 Chen Ruhe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00年1989年)
说唐
  鸳湖渔叟校订、近人陈汝衡改写
  
  说唐全传包括三部书:《说唐前传》《说唐后传》《说唐三传》;清代长篇小说,作者不详。这三部书,虽然不是出自一人这手,内容也基本各自独立,但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上,也还是有脉络相连。一般读者读这类书,多半是为了看看故事,消遗解闷,都希望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其来龙去脉有最完整的交待。
  ① 《说唐前传》(清)佚名,鸳湖渔叟校订。俗称《说唐》,以瓦岗寨群雄风云际会为中心,铺叙自秦彝托孤、隋文帝平陈,到唐李渊削平群雄、李世民登基称帝为止的故事,着力描绘了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罗成、尉迟恭等传奇人物。其中不少故事情节很吸引人,如秦琼卖马、程咬金劫王杠等,可说是妇孺皆知。人物描写虽说线条粗犷,却也形象鲜明、生动。因此,这部书在民间流伟很广,影响很大。
  ② 《说唐后传》(清)佚名。即《罗通扫北》与《薛仁贵征东》合集。《罗通扫北》写的是唐太宗御驾征北番,被围困在木杨城。程咬金杀出番营到长安求救,罗成之子罗通挂帅扫平北番的故事。《薛仁贵征东》写薛仁贵一生的经历。薛仁贵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征辽时战功卓著却被奸臣张士贵冒认,长期不受重用,尉迟恭鞭打张士贵审出真情,才得重用,征东救驾平辽,被唐太宗封为平辽王。 ③ 《说唐三传》(清)佚名。俗称《薛丁山征西》,又称《异说后唐三集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传》。
  
  说唐札记之《说唐》印象
  邱文权
  
  以“灭隋兴唐”为主题的作品,名目不可谓不多,如《隋史遗文》,如《大唐秦王词话》,如《隋唐两朝志传》,如《隋唐演义》,如《说唐全传》者云云,余所看者,恰为“影响最大、于民间流传最广”的《说唐全传》。
  
  《说唐》诞生于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由“鸳湖渔叟”校订,鸳湖渔叟何许人也?想必是一位经常在浙江嘉兴南湖一带从事钓鱼活动的老人,估计跟1921年在南湖一艘游船上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没关系吧。不过又据说“本书与《隋史遗文》、《隋唐演义》等文人撰写不同,语言不脱说书人声口,文字、回目及叙述布置都绝少文人润色的痕迹……本书实为说书脚本的书面记录,民间艺人才是它的真正作者。”(傅成、吴蒙《说唐全传·前言》)
  
  总之,想看便看,何必据来说去哉。
  
  一部《说唐》(以下简称《说唐》),洋洋四十来万字,读起来却不似《红楼梦》般的繁琐、缠绵,其既有《三国演义》那种国家干部形的“忠义”,又有《水浒传》的草寇式的“侠义”,更有《西游记》中祸福相生、命理相合的因素。其详述了隋朝末年,“炀帝无道,欺娘奸妹,图嫂鸩兄,弑父害忠,专权乱政,天下大乱”,乃至“十八路反王”及“三十六处烟尘”纷纷自立为王、与中央政府对干起来,而反王势力中又重点记叙了瓦冈寨集团的兴代,且成功塑造了一个个典型英雄形象,如义勇当头的秦叔宝、蛮横滑头的程咬金、先知先觉的徐茂公、顽烈不屈的单雄信、宽宏大度的李世民,等等。
  
  若说《三国演义》由头到尾本着“尊刘抑曹”思想,《说唐》则从始至终贯彻着“兴唐灭隋”方针,不同的是:前者思想有误,导致牵强附会,而后者方针正确,终获成功。盖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论同样适用于人类历史发展,罗贯中先生明知刘蜀政权到后来弄成“阿斗” 鸟样,而曹魏政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却偏要对刘蜀实行锦上添花制度、对曹魏执行落井下石措施,岂非吃力不讨好?岂不造就“强扭的瓜”?更甚者,有民国幕僚周大荒先生,兴许不满魏强蜀弱的史实,乃奋笔疾书,写就一部《反三国演义》,内中将三国故事全盘翻案,刘、关、张、马、赵等蜀汉英雄无往不利、战无不胜,将曹操、孙权等“逆劣之徒”通通打倒……末了,蜀汉胜利之旗高高飘扬在中华大地上——想必这回“正统派”、“亲汉派”笑得睁不开眼了吧!然而笑之余,是否有一股酸溜溜的口水下肚呢?
  
  反观《说唐》,隋炀帝杨广这厮不讲仁道,趁他老爸杨坚病危卧榻之机,性骚扰他老爸的老婆陈夫人(美其名曰“情之所钟,何名份之有?”);在御花园要强奸他妹妹琼花公主(是否同胞生,不祥),逼得琼花公主跳下山崖自杀,过后只在大隋的新闻发布会上宣称:“俺 don’t know,我妹妹她大概是得了前列腺驾崩的吧。”他指使下属员工张衡暗自干掉他老爸杨坚,之后用绳子勒死自家哥哥杨勇、霸占漂亮嫂子萧妃,又将他的反对党通通革职查办,擅自将屁股放到龙椅上,弄得天下大乱,各地方干部及老百姓怨声载道——试问隋能不灭么?与此同时,以李渊同志为首的李唐政权揭竿而起,广施仁政,其子李世民更善于招贤纳士、化敌为友,从而赢得各方尊重——唐焉能不兴哉。以指导小说创作的思想方针看来,罗贯中、周大荒的“尊刘抑曹”要比鸳湖渔叟的“灭隋兴唐”逊色许多。
  
  难能可贵的是,《说唐》还贯串着“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皇帝人人可以当之”的思想,这较起《水浒传》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又不知要高级几百倍!你是我的皇帝,倘你干不好,弄得大家伙生灵涂炭、日子过得猪狗不如,则我没必要再受你的窝囊气,你也怪不得我自立门户,跟你对着干,因为我亦有追幸福的权利,而无视民生的政权终将被人民摧毁——该人本主义精神跟当代人权思想殊途同归矣。
  
  然而,以瓦岗寨政权为代表的“十八路反王”不具备项羽、刘邦那种彻底推翻统治者的大气魄,他们大都安于现状、各自称雄;他们在反皇帝老儿的同时,亦反其他的反王,他们光凭“刺血为盟”便轻易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并未制订出一套明确的政治斗争纲领,也就难保他们不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乌合之众了——后来,走军阀路线的李唐政权出,众反王或被兼并或遭歼灭,可为名证。
  
  诚然,小说的重点并不在向读者展示“隋灭唐兴”的结果,而重在刻画朝代兴衰替换过程中一桩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秦琼卖马、陈咬金三斧取瓦岗、王伯当两盗呼雷豹、罗成夺魁、尉迟恭演功,等等,无不惊心动魄——也多亏这一颗颗耀眼的英雄星,才照亮了《说唐》的夜空。
第一回 战济南秦彝托孤 破陈国李渊杀美
  诗曰:
  繁华消长似浮云,不朽还须建大勋;
  壮略欲扶天日坠,雄心岂入驾骀群;
  时危俊杰姑埋迹,运起英雄早致君;
  怪是史书收不尽,故将彩笔补奇文。
  上古历史,传说有三皇五帝,历夏、商、周、秦、汉、两晋,又分为南北两朝。南朝刘裕代晋,称宋;萧道成代宋,号齐;萧衍代齐,称梁;陈霸先代梁,号陈。那北朝拓跋称魏,后又分东西两魏,高洋代东魏,号北齐;宇文泰代西魏,称周。其时周主国富兵强,起兵吞并北齐。封护卫大将军杨忠为元帅,其弟杨林为行军都总管,发大兵六十万,侵伐北齐。
  这杨林生得面如傅粉,两道黄眉,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善使两根囚龙棒,每根重一百五十斤,有万夫不当之勇,在大隋称第八条好汉。逢州取州,逢府夺府,兵到济南,离城扎泰。当时镇守济南的是武卫大将军秦彝,父名秦旭,在齐授亲军护卫。夫人宁氏,妹名胜珠,远嫁勋爵燕公罗艺为妻。宁夫人只生一子,名唤太平郎,是隋唐第十六条好汉。其时年方五岁。
  齐主差秦彝领兵镇守济南,父旭在晋阳护驾。因周兵大至,齐主出奔檀州。只留秦旭和高延宗把守。与周兵相持月余,延宗被擒,杨林奋勇打破城池,秦旭孤军力战而死。周兵得了晋阳,起兵复犯济南,探子飞报入城,秦彝闻报,放声大哭,欲报父仇,点兵出战。有齐主差丞相高阿古,协助守城,他惧杨林威武,急止道:“将军勿忙,晋阳已破,孤城难守,为今之计,速速开城投降。”秦彝道:“主公恐我兵单力弱,故令丞相协助,奈何偷生无志?”阿古道:“将军好不见机,周兵势大,守此孤城,亦徒劳耳!”秦彝道:“我父子誓死国家,各尽臣节。”遂传令紧守城门,自己回私衙,见夫人道:“我父在晋阳,被难尽节,今周兵已至城下,高丞相决意投降。我想我家世受国恩,岂可偷生?若战败,我当以死报国,见先人于地下。儿子太平郎,我今托孤于汝,切勿轻生。可将家传金装鐧留下,以为日后存念,秦氏一脉,赖你保全,我死瞑目。”
  正在悲泣之际,忽听外面金鼓震天,军声鼎沸,原来高阿古已开城门投降了。秦彝连忙出厅上马,手提浑铁枪,正欲交战,只见周兵如潮水涌来。部下虽有数百兵,怎挡得杨林这员骁将,被他大杀一阵,秦彝部下十不存一。杀得血遗重袍,箭攒遍体,尚执短刀,连杀数人。被杨林抢入,把他刺死,杨林遂得了秦彝盔甲。
  此时城中鼎沸,宁夫人收拾细软,同秦安走出私衙。使婢家奴,俱各乱窜,单剩太平郎母子二人,东跑西走,无处安身,走到一条僻静小巷,已是黄昏时候,家家闭户,听得一家有小儿啼哭,遂连忙叩问。却走出个妇人,抱着三岁孩儿,把门一开,见夫人不是下人,连忙接进,关了门,问道:“这样兵荒马乱,娘子是那里来的?”夫人把被难实情,哭诉一回。妇人道:“原来是夫人,失敬了!我家丈夫程有德,不幸早丧,妾身莫氏,只有此子一郎,别无他人。夫人何不在此权住,候乱定再处?”宁夫人称谢,就在程家住下。
  不几日,杨忠收拾册籍,安民退兵。宁夫人将所带金珠变换,就在离城不远的斑鸠镇上觅了所房子,与莫氏一同居住。却喜两姓孩子,都是一对顽皮,甚是相合。太平郎长成十五岁,生得河目海口,燕项虎头。宁夫人将他送入馆中攻书,先生为他取名秦琼,字叔宝。程一郎名咬金,字知节。后因济南年荒,咬金母子别了夫人,自往历城去了。这是后话。
  且说杨忠获胜班师,周主大喜,封杨忠为隋公,自此江北已成一统。这杨忠所生一子,名杨坚,生得目如朗星,手有奇文,俨成“王”字。杨忠夫妇,知他是个异人,后杨忠死了,遂袭了隋公之职。周主见杨坚相貌瑰奇,十分忌他,杨坚知道,遂将一女,夤缘做了太子宠妃。然周主忌他之心,亦未尝忘。不幸周主宴驾,太子庸懦,他倚着杨林之力,将太子废了,竟夺了江山,改称国号大隋。正是:
  莽因后父移刘祚,操纳娇儿覆汉家;
  自古奸雄同一辙,莫将邦国易如花。
  杨坚即了帝位,称为隋文帝,立长子杨勇为太子,次子杨广为晋王,封杨林为靠山王,独孤氏为皇后,勤理国政,文有李德?、高颎、苏威等,武有杨素、李国贤、贺苦弼、韩擒虎等,一班君臣,并胆同心,渐有吞并南陈之意。
  且说陈后主是个聪明之人,因宠了两个美人张丽华、孔贵妃,每日锦帐风流,管弦沸耳。又有两个宠臣孔范、江总,他二人百般迎顺,每日引主上不是杯中快乐,定是被底欢娱,何曾把江山为念?隋主闻之,即与杨素等商议,起兵吞陈。忽次子杨广奏道:“陈后主荒淫无度,自取灭亡,臣请领一旅之师,前往平陈,混一天下。”你道晋王如何要亲身统兵伐陈?盖因哥哥杨勇慈懦,日后不愿向他北面称臣,已有夺嫡之念,故要统兵伐陈,可以立动。又且总握兵权,还好结交英雄,以作羽翼。
  那隋主未决,忽报罗艺兵犯冀州,隋主着杨林领兵平定冀州。又差晋王为都元帅,杨素为副元帅,高颎、李渊为长史司马,韩擒虎、贺若弼为先锋,领兵二十万,前往伐陈。晋王等领命,一路进发,金鼓喧天,干戈耀日,所到之处,望风而降。
  陈国边将,雪片告急,俱被江总,孔范二人不奏。不想隋兵已到广陵,直犯彩石。守将徐子建,见隋兵强盛,不敢交战,弃了彩石,逃至石头城。又值后主醉倒,自早候至晚,始得相见,细奏隋兵形势强盛。后主道:“卿且退,明日会议出兵。”过了数日,方议得二将出兵拒战,一个贲武将军萧摩诃,一个英武将军任忠。二人领兵到钟山,与贺若弼会战,两下排成队伍,萧摩诃出马当先,贺若弼挺枪迎敌,两人战不十余合,贺若弼大喊一声,把萧摩诃挑于马下,陈兵大败。任忠逃回见后主,后主并不责他,说道:“王气在此,隋兵其奈我何哉!”反与任忠黄金二柜,叫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意思。这任忠只得再整兵马出城,到石子岗,却撞着韩擒虎的人马前来,任忠一见,不敢交兵,倒戈投降,反引隋兵入城,以作初见首功。
  这时城中百姓,乱窜逃生,可笑后主还呆呆坐在殿上,等诸将报捷;及至隋兵进城,连忙跳下御殿便走。仆射袁宪上前扯住道:“陛下衣冠御殿,料他不敢加害。”后主不从,走入后宫,谓张、孔二妃道:“北兵已来,我们一处去躲,不可失落!”左手挽了孔贵妃,右手挽了张丽华,慌忙走到景阳井边。忽听一派军声吶喊,后主道:“去不得了,同死在一处吧!”一齐跳下井去。喜是冬尽春初,井中水只打在膝下,不能淹死。隋兵抢入宫中,获了太子与正宫,单不见后主,隋兵擒一宫女,吓逼她说,宫人道:“适见跑至井边,想是投井死了。”众人听说,都到井边探望,见井中黑洞洞,大呼不应,军士遂把大石打下。后主见飞石下来,急喊道:“不要打,快把绳子放下,扯起我来便了。”众军急取绳子放下井去,一霎时众军把绳子拖起,怪其太重。及拖起来,却是三个人束在一堆,故此沉重。众人簇拥去见韩、贺二人,后主见二人作了一揖,贺若弼笑道:“不必恐惧,不失作一归命候耳!”着他领了宫眷,暂住德教殴,外面添军把守。
  这时晋王领兵在后,闻得后主作俘,建康已破,先着李渊、高颎进城安民。不数日,晋王遣高颎之子记室高德弘,来取美人张丽华,营后听用。高颎道:“晋王为元帅,伐暴救民,岂可以女色为事?”不肯发遣。李渊道:“张丽华、孔贵妃,狐媚迷君,窃权乱政,陈国灭亡,本于二人。岂可留下祸根,再秽隋主?不如杀了,以正晋王邪念。”高颎点头道:“是。”德弘道:“晋王兵权在手,若抗不与,恐触其怒。”李渊不听,叫军士带出张丽华、孔贵妃双双斩了。
  这一来弄的高德弘有兴而来,没兴而去。回至行官,参见晋王,竟把斩张丽华、孔贵妃之事,独推在李渊身上,对晋王说了。晋王大惊道:“你父亲怎不作主?”高德弘道:“臣与父亲三番五次阻挡他,只是不依,反说我们父子备美人局,愚媚大王。”晋王闻言大怒道:“这厮可恶,他是个酒色之徒,定是看上这两个美人,怪我去取他,故此捻酸吃醋,把两个美人杀了,我必杀此贼子,方遂吾愿!”遂立意要害李渊不题。
  旦说李渊乃成纪人,后来起兵太原,称号唐主。他系李虎之孙,李炳之子。李虎为两魏陇西公,李炳为北周唐公。李渊夫人窦氏,乃周主之甥女。曾在龙门镇破贼,发七十二箭,杀七十二人,其威名远近皆知。当下灭陈,杀了张、孔二妃,与晋王结下深仇。那晋王兵到,勉强做个好人,把孔范等尽行斩首,以息建康民怨。收了图籍,封好府库,将宫内之物,给赏三军,班师同朝,献浮太庙。隋主大言,封晋王为太尉,封杨素为越国公,其子杨元感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贺若弼封宋公,韩擒虎纵放士卒,淫污陈宫,不与爵禄,封上柱国。高颎为齐公,李渊为唐公。随征将士,俱各重赏。
  自是晋王威权日盛,名望日增,奇谋秘策之土,多入幂府。重用一个宇文述,叫做小陈平,晋王曾荐他为州刺史,因欲谋议密事,故留在府。又有左庶子张衡,一同谋议。这宇文述有一子,名叫化及,后篡位灭隋于扬州,称许王。当时晋王与一班心腹,谋夺东宫之事。宇文述道:“大王要谋此事,还少三件大事。”晋王忙问道:“是那三件大事?”未知宇文述说出甚么事来,且听下因分解。
第二回 谋东宫晋王纳贿 反燕山罗艺兴兵
  宇文述道:“大王,那第一件:皇后虽不深喜东宫,然还在两便,必须大王做个苦肉计,动皇后之怜,激皇后之怒,以坚其心。第二件:须要一位亲信大臣,言语足以取信于上,平日间进些谗言,临期一力撺掇。这便是中外夹攻,万无一失。第三件:废斥东宫,是件大事,若没罪恶,怎好废斥?须是买他一个亲信,要他首发。无事认有事,小事认大事,有了此证见,他自分辩不得。大王行了这三件事,即不怕他不废。”晋王道:“我自准备,只要足下为我谋之,他日功成,富贵共享。”自此晋王不惜资财,从朝中宰相起,下至僚属,皆有厚赠,宫中宦官世侍,皆赏重赐,只有唐公说人臣不敢私交,不受晋王礼物。
  时有大理寺卿杨约,乃越公杨素之弟,与宇文述是厚交好友。一日,宇文述往拜杨约,将奇珍异宝,许多礼物送上。杨约把礼物看了,问道:“仁兄这礼物从何处得来?小弟从未尝见这等异宝。”宇文述道:“弟乃武夫,如何有这些宝贝?此是晋王有求于兄,故托弟送上。”杨约道:“晋王之物,弟如何敢领?”宇文述道:“仁兄且收入,还有一场大富贵送与令兄,肯容纳否?”杨约道:“请教。”宇文述道:“仁兄知东宫不欲令兄久矣!他日得登大位,自有所用的臣,岂肯使令兄专权乎?况权高招谮,今之低首于昆玉之下者,安知他日不危及贤昆玉乎?今幸东宫失德。主上有废立之心,若贤昆玉在主上面前肯进言语,废东宫而立晋王,则晋王当铭于肺腑,才算得永远悠久的富贵,仁兄以为何如?”杨约道:“兄言固是,容弟与家兄图之。”言讫,宇文述辞去。
  到次日,杨约来见杨素,假作愁容,杨素忙问为了何故,杨约道:“前日东宫护卫苏孝慈道:‘兄长过做太子,太子道,必杀老贼。’我愁兄长者,恐遭危耳!”杨素道:“他怎奈何我?”杨约道:“太子乃将来人主,若有不测,身命所系,岂可不作深虑?”杨素道:“据你意思,还是谢位避他?还是改心顺他?”杨约道:“谢位失势,顺他不能释怨。只有废他,更立一人,不惟免祸,还有大功。”杨素抚掌道:“不料你有此奇谋,出我意外。”杨约道:“这事宜这不宜迟,若太子一旦用事,祸无日矣!”杨素点头会意。
  于是杨素在隋主面前,说晋王好,东宫歹,一齐搬出。隋主十分听信,皇后亦为晋王所惑,她认晋王为孝顺,时时进些谗言,使太子如坐针毡。宇文述又打听东宫有个幸臣,唤作姬戚,与段达相厚。宇文述符金宝托段达买嘱姬戚,要何太子动静。自此积毁成山,按下不表。
  且说靠山王杨林,统兵五万,直抵冀州。那领兵前来攻打冀州的大将罗艺,字廉庵,父名允刚。北齐因他功高,远封在燕山,世袭燕公。罗允刚中年早亡,罗艺年少,就袭了燕公之职。他为人刚勇,能使一杆滚银枪。夫人秦氏,乃亲军护卫秦旭之女,结发二十年,尚未生子,甚是忧闷。当时罗艺夫妇,闻秦旭父子被杨林所困,尽忠死节,夫人一哭几绝。后闻杨坚篡位,灭了周主,罗艺得了此报,正欲复仇,遂起兵十万,进犯河北冀州等处。忽报隋主着杨林领兵五万前来,罗艺遂领兵前来迎敌。
  那杨林的先锋是四太保张开,七大保纪曾,二人正行,忽报罗艺兵马挡住去路。张开闻报,飞马向前,见阵前一员大将,面如满月,髯须甚美,张开知是罗艺,便举蛇矛,分心就刺,罗艺挺枪来迎,战不数合,罗艺逼开蛇矛,扯起银花鐧打来,正中后心,张开吐血伏鞍而走。纪曾大怒,举斧劈来,罗艺回马便走,纪曾在后追赶,罗艺看得亲切,将坐骑一磕,那马忽失前蹄,纪曾舞斧砍下,罗艺举枪一晃,向纪曾咽喉一枪,挑于马下。这是罗家“回马杀手独门枪”,罗艺挥兵杀来,有数里之遥。杨林大军已到,闻得鐧打张开,枪挑纪曾,登时大怒。催兵前进,到了九龙山,扎下营寨。次日摆齐队伍,亲出营前对阵。
  罗艺见杨林白面黄眉,髭须三绺,勒马横枪,立于旗门之下,遂叫道:“杨林,你如何贪心不足,灭北齐,废周主?今必欲灭你邦家,吾之愿也。”杨林道:“罗将军,你之所论,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古云:‘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而今天时在隋,故一战而定北,再战而平陈,四海咸平,边疆敬服。将军虽有旧仇,亦只好待时而动,料不能再兴齐室,何不归我大隋,老夫自当保奏将军,永镇燕山,世守此职:不知将军意下如何?”罗艺闻言,想了一想,就说道:“你要俺顺隋,必依俺三件事,俺就顺隋;如若不依,俺誓死不降。”杨林道:“将军,是那三件事?”罗艺道:“我虽降隋,第一件:是俺部下兵马,须听俺调度,永镇燕山;第二件:俺名虽降隋,却不上朝见驾,听调不听宣;第三件:凡有诛戮,得以生杀自专。”杨林笑道:“将军,此三件乃易事耳,都在老夫身上。”遂令三军退回十里。罗艺见杨林退兵,亦令三军退十里。杨林道:“将军不放心,老夫同将军到燕山府,动表奏闻圣上,候旨下然后回去。”
  罗艺大喜,同杨林并辔而行,及到燕山府,请杨林入城,大排筵宴,款待杨林。杨林忙修表章,令差官至长安奏上,隋主闻奏,即差窦建德赍诏到燕山府来。罗艺闻之,出城迎接天使,窦建德入城,开读诏书:
  奉天承远皇帝诏曰:今据靠山王所奏,燕公罗艺,廉明刚勇,堪为冀北屏藩。今加封为靖边侯,统本部强兵,永守冀北,听调不听宣,生杀自专,世袭所职,无负朕意。钦哉!谢恩!
  罗艺接过圣旨,大排筵宴,厚待天使,又赠杨林、窦建德金银彩缎,次日排酒长亭,与杨林饯别,亲送十里而回。
  那杨林、窦建德二人回朝,尚在路中,忽报登州海寇作乱,上岸抢劫居民。杨林闻报,对窦建德道:“汝且先回复旨,老夫亲往登州,剿灭海寇。”遂领兵望登州而来。那海寇闻知杨林兵到,不敢交战,各各散去,杨林只扑个空。但见那里人烟稀少,城池倒坏,杨林十分叹息。就上表奏闻,自愿镇守登州。叫军士招集民工,整治府库,修筑城垣,不一年,把登州修得十分齐整,不在话下。
  再说李渊当日不受晋王礼物,晋王不喜道:“我已内外都谋成,不怕你怎的!若我如愿,必杀此老贼,方消我恨。”那杨素得了晋王厚礼,百般谤毁太子,又知文帝惧内,最听妇人谗言,每每乘内宴时,在皇后面前,称扬晋王贤孝,挑拨独孤皇后。妇人见识浅簿,认以为真,常在文帝面前,冷言冷语,弄得文帝十分猜疑,常常遣人打听太子消息。
  到开皇三年十月,有东宫幸臣姬戚出首太子,说:“东宫叫师姥卜吉凶,道圣上忌在十八年,此期速矣!又于厩中养马千匹,欲谋悖逆之事。”文帝闻言,料事已真,不觉大怒。即召太子,太子跪在殿下,宣读诏书,废太子为庶人,立晋王为太子,宇文述为护卫。东宫旧臣唐今臣、邹文胜等,皆被杨素诳奏斩首。朝廷侧目,无敢言者。大夫袁旻,与文林郎杨孝政同奏道:“父子乃天性至亲,今陛下反听谗言,有伤天性。况太子这事,又无实据,今依臣奏,将杨素、姬戚以诬罪太子之事反坐,伏乞陛下边斩杨素等,朝野肃清,臣等幸甚。”文帝闻奏大怒,将杨、袁二臣,并皆拿下,再无敢言者。
  只有李渊上疏道:“太子所谋事情,俱无实据,又无对证。今既废黜,不可加罪,还宜悯恤。”文帝览疏,虽不全听,却给太子五品俸禄,终养于内苑。晋王见李渊这疏,一时大怒,即召宇文述、张衡什仪道:“这李渊明明是为斩张丽华之故,恐我怀恨,怕我为君,故上这疏。必须杀此老贼,你我方得安稳!”张衡道:“杀李渊有何难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首页>> 旅游天下>> 演义说部>> 鸳湖渔叟 Yuan Huyusou   中国 China   清代   , 陈汝衡 Chen Ruhe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00年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