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励志感悟>> Lin Yutang   China   现代中国   (October 10, 1895 ADMarch 26, 1976 AD)
人生的盛宴
  林語堂說:人生的盛宴無非這麽幾場。第一場是當你呱呱落地來到人間滿一個月的滿月喜宴,民間俗稱“添丁”;這是嚮世人宣告新生命誕生的儀式。意味着從此這個家庭香火後繼有人了!第二場是當你年滿十六周歲的舉行成人儀式時喜宴。父母給剛步入成年的你主持儀式,宣佈你已長大成人,同時,也藉此儀式嚮世人宣佈你已經是成年人了。第三場是當你步入婚姻殿堂的婚禮喜宴。婚宴乃人生喜宴中最隆重的盛宴,它對人的一生起到承前啓後的作用,也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儀式,通過了這個儀式,你將從一個過去為人子女,在父母的保護下的單身青年到你現在為人妻為人夫的角色轉變,乃至不久的將來為人母為人父。同時也將意味着你要為人類繁衍的生生不息組建新的家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第四場是人到四十歲開始的壽宴;傳統的壽宴十年一次,逢十必過。第五場是喪宴,也是人生唯一的一場不是喜宴。擺完了喪宴,人生終了!人隨風去,在一片嗚呼嚎啕聲中化作生者對死者的無限的哀思和緬懷。
    人生衹是過程。在這過程中經歷的任何榮辱興衰,痛苦與歡樂,都是整個生命歷程的一個小小標點符號,它無法改變你的直綫人生趨勢。人隨萬物,生死乃茫茫宇宙中的自然現象。人生的悲喜同樣不可或缺,它是豐富你的生命歷程的精神內容。名利實為人生一空場,如果你過分的看重名利,在名利場上與他人拼個你死我活,那樣,於你本是脆弱的生命無益,衹會加速你跑完人生終程。
    那麽我們何不置身其外呢?那樣,你就可看到,那些自詡所謂人生多麽輝煌多麽有價值的人其實是在Q自己。至於輝煌或價值的大小與否,衹因社會的分工不同而有所不同,而已。這就好比公司要生産一個産品,其中要涉及到從原材料的採購到成品出倉等等各環節,而工作在各個環節的工人所做的工作就是社會分工,並不能一概論為誰或誰的貢獻大小。說白了那都是為了生存而工作。人生衹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兩點一綫——直綫人生。除此以外,其他任何對人生的解釋都是對直綫人生內容的解釋。
   人生的盛宴一場場,串成你人生歷程的一長串。每一場的人生盛宴都是長長人生路上的必須標註的標點符號,它改變不了你邁嚮人生終點的大趨勢。每一場盛宴就象整點敲響的時鐘不時地提醒你已到了人生的哪個驛站點。 就人生的意義而言,那場場的人生盛宴不管它的場面多麽豪華或清淡,它終究衹是個儀式,與場面的豪華與冷清無關。除此之外,便無其他意義。任何苛求豪華人生盛宴的人們,也與其要實現的人生價值無關,它更多的跟隨世俗隨波逐流,跟隨追逐時尚的人流浩浩蕩蕩沒入茫茫人海,沒入塵俗 林語堂說:人生的盛宴已經擺在我們的面前,現在唯一的問題是我們的胃口怎樣。原來問題是胃口而不是盛宴。關於我們,都工作着,因為我們必須工作,因為在文化日益進步的時候,生活也變得更加復雜,到處是義務、責任、阻礙和野心,這些東西不是由大自然生産出來的,而是由我們這群工作着的人産生出來的。我知道我的午餐比一隻鴿子復雜得多,於是在獲取食物的工作中,失掉了吃東西的胃口。 我覺得苦樂全憑自已判斷,這和客觀環境並不一定有直接關係,正如一個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極其重視虛榮的環境,也無傷她的自尊。擁有萬卷書的窮書生,並不想去和百萬富翁交換鑽石或股票。滿足於田園生活的人也並不豔羨任何學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這樣我們纔不至於在盛宴面前卻失掉了胃口。
   “醒覺•對人生的態度”一文中說:“中國的民族思想在種族上和西方文化那麽不同,在歷史上又與西方文化隔離着;因此,我們在這種地方,自然會找到一些對人生問題的新的答案,或者,更好些,找到一些對人生問題的新的探討方法,或者,還要好些,找到一些對人生問題的新的論據。”
   “在西方,狂人太多了,衹好把他們關在瘋人院裏,而在中國,狂人太稀罕了,所以我們崇拜他們;每一個具有關於中國文學的知識的人,都會證實這句話。” 這些話的現實意義為:為了適應全球化發展趨勢和新技術革命的需要,我們應該着重學習美歐等發達國傢人們的瘋狂進取、瘋狂創造精神,改變那些過分依附於時尚、過分循規蹈矩的、有礙發揮創造力的習慣。
   “基督徒 希臘人 中國人”一文說:“基督教傳教士在勸人信教的時候,第一步總是使人意識到罪惡的存在,及人類天性的不良(這當然是傳教士藏在袖子裏的現成藥方所需的必要條件)。總而言之,如果你不先使一個人相信他是罪人,你便不能勸導他做基督徒。” “希臘的人並不神聖,可是希臘的神卻是有人性的。這些神跟基督教那個十全十美的上帝多麽不同!所以希臘的神不過是另一種族的人,一族能夠永生的巨人,而地上的人卻不能永生。由這個背景裏産生一些關於丹蜜特(Demeter——司農業的女神),普洛捨賓娜(Proserpina——地獄的女王),和奧非亞士(Orpheus——音樂的鼻祖)的妙不可言的美麗故事。”“希臘人酷愛這人生和這宇宙,而且除了全神貫註地由科學方面去理解物質世界之外,他們也註意於理解人生的真美善。” 依儒傢的觀念“我們如果和這種天賦的人類本性過着和諧的生活,便可以和天地平等同列。然而,佛教對於人類肉體情欲的觀念,則根本和中世紀的基督教相同—— 這些情欲是必須棄掉的討厭的東西。” “人和天地同等,並列為‘三靈’。這是以靈魂說為背景的:世間萬物都有生命,或都有神靈依附着——山川河流,以及一切達到高齡的東西。”
   林語堂在這裏告訴人們:應該允許世界文化的多極性。大多基督徒按上帝的要求做人,中國人在儒教的感染下處世;這都有其可取之處;希臘異教是奧林匹剋精神的主要根源,對於人類的進步有其不可替代的貢獻。基督教、佛教等所宣傳多半是過時的、應該揚棄的觀點。
   “靈與肉”一文說:“我有時覺得,鬼魂或天使沒有肉體,真是一種多麽可怕的刑罰:看見一條清冽的流水,而沒有腳可以伸下去享受一種愉快的冷感,看見一碟北平或琅島(Long Island——美國地名)的鴨而沒有舌頭可以嘗它的味道,看見烤餅而沒有牙齒可以咀嚼它,看見我們親愛的人們的可愛的臉孔,而對他們沒有情感可以表現出來。如果我們的鬼魂有一天回到這世間來,靜悄悄地溜進我們的孩子的臥室,看見一個孩子躺在床上,而我們沒有手可以撫捫他,沒有臂膀可以擁抱他,沒有胸部可以感覺他的身體的溫暖,面頰和肩膀之間沒有一個圓圓的彎凹處,使他可以緊挨着,沒有耳朵可以聽他的聲音,我們是會覺得多麽悲哀啊。”
   林語堂在這裏以平易近人的生活情理批駁了將精神(即“靈”)與物質肉體完全割裂的唯心觀,倡導了精神不能離開物質而存在的唯物觀(林語堂在青少年時期浸染於基督教文化環境內,後來改變自己從信仰基督教躍遷至信仰唯物主義)。
醒覺·對人生的態度
  在下面的文章裏,我要表現中國人的觀點,因為我沒有辦法不這樣做。我衹想表現一種為中國最優越最睿智的哲人們所知道,並且在他們的民間智慧和文學裏表現出來的人生觀和事物觀。我知道這是一種在與現代不同的時代裏發展出來的,從閑適的生活中産生出來的閑適哲學。可是,我終究覺得這種人生觀根本是真實的;我們的心性既然是相同的,那麽在一個國傢裏感動人心的東西,自然也會感動一切的人類。我得表現中國詩人和學者用他們的常識,他們的現實主義,與他們的詩的情緒所估定的一種人生觀。我打算顯示一些異教徒的世界之美,一個民族所看到的人生的悲哀、美麗、恐怖和喜劇;這一個民族對於我們生命的有限發生強烈的感覺,然而不知何故卻保持着一點人生莊嚴之感。
   中國哲學家是一個睜着一隻眼睛做夢的人,是一個用愛及溫和的嘲諷來觀察人生的人,是一個把他的玩世主義和慈和的寬容心混合起來的人,是一個有時由夢中醒來,有時又睡了過去的,在夢中比在醒時更覺得生氣蓬勃,因而在他清醒的生活中放進了夢意的人。他睜着一隻眼,閉着一隻眼,看穿了他周遭所發生的事情和他自己的努力的徒然,可是還保留着充分的現實感去走完人生的道路。他很少幻滅,因為他沒有虛幻的憧憬,很少失望,因為他從來沒有懷着過度的希望。他的精神就是這樣解放了的。
   因為在研究了中國的文學和哲學以後,我得到了這樣的結論:中國文化的最高理想始終是一個對人生有一種建築在的悟性上的達觀的人。這種達觀産生了寬懷,使人能夠帶着寬容的嘲諷度其一生,逃開功名利祿的,而且終於使他接受命運給他的一切東西。這種達觀也使他産生了自由的意識,放浪的愛好,與他的傲骨和淡漠的態度。一個人衹有具着這種自由的意識和淡漠的態度,結果才能深切地熱烈地享受人生的樂趣。
   我不必說我的哲學在西洋人的眼中是否正確。我們要瞭解西洋人的生活,就得用西洋人的眼光,用他自己的氣質,他的物質觀念,和他自己的腦筋去觀察它。美國人能忍受許多中國人所不能忍受的事物,而中國人也能忍受許多美國人所不能忍受的事物:這一點我並不懷疑。我們大傢生下來就不一樣,這也是好的。然而這也不過是比較的說法。我很相信在美國生活的匆忙中,人們有一種願望,有一種神聖的欲望,想躺在一片草地上,在美麗的高樹下什麽事也不做地享受一個悠閑自適的下午。象“醒轉來生活吧”(Wake up and live)這種普遍的呼聲的存在,在我看來很足證明美國有一部分的人寧願在夢中虛度光陰,可是美國人終究還不至於那樣糟糕。問題衹在他想多享受或少享受這種閑適的生活,以及他要怎樣安排使這種生活實現而已。也許美國人衹是在這個人人都在做事的世界上,對於“閑蕩”一詞感到慚愧;可是不知何故,正如我確切地知道他也是動物一樣,我確切地知道他有時也喜歡鬆一下筋肉,在沙灘上伸伸懶腰,或者靜靜地躺着,把一條腿舒舒服服地踡起來,一條手臂墊在頭下做枕頭。他如果這樣,便跟顔回相差無幾了;顔回有的正是這種美德,孔子在衆中,最佩服的也就是他。我衹希望看到的,就是他對這件事能夠誠實;他喜歡這件事的時候,便嚮全世界宣稱他喜歡這件事;當他閑適地躺在沙灘上,而不是在辦公室裏工作時,他的靈魂纔會喊道:“人生真美麗啊!”
   所以,我們現在要看一整個民族的思想所理解的一種哲學和生活藝術。我以為不論在好的或壞的意義上,世界沒有一樣和它相象的東西。因為我們在這裏遇到一種完全不同的思想典型所産生的一種完全新的人生看法。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是它的思想的産物,這句話是毫無疑義的。中國的民族思想在種族上和西方文化那麽不同,在歷史上又與西方文化隔離着;因此,我們在這種地方,自然會找到一些對人生問題的新的答案,或者,更好些,找到一些對人生問題的新的探討方法,或者,還要好些,找到一些對人生問題的新的論據。我們知道那種思想的一些美德和缺點,這至少可以由過去的歷史看出來。它有光榮燦爛的藝術,和卑不足道的科學,有偉大的常識和幼稚的邏輯,有精緻的,女性的,關於人生的閑談,而沒有學者風味的哲學。一般人都知道中國人的思想是一種非常實用而精明的思想,一些愛好中國藝術的人也知道,中國人的思想是一種極靈敏的思想;更少數的人則承認中國人的思想也是一種極有詩意和哲理的思想。至少大傢都知道中國人是善於用哲理的眼光去觀察事物的,這句話是比中國有一種偉大的哲學或有幾個大哲學家的說法更有意義的。一個民族有幾個哲學家沒有什麽稀奇,但一個民族能以哲理的眼光去觀察事物,那就真是非常的事了。無論如何,中國這個民族顯然是比較有哲理眼光,而比較沒有效率的,如果不是這樣,沒有一個民族能經過四千年有效率的生活的高血壓而繼續生存的。四千年有效率的生活是會毀滅任何民族的。一個重要的結果是:在西方,狂人太多了,衹好把他們關在瘋人院裏,而在中國,狂人太稀罕了,所以我們崇拜他們;每一個具有關於中國文學的知識的人,都會證實這句話。我所要說明的便是這一點。是的,中國人有一種輕逸的,一種幾乎是愉快的哲學,他們的哲學氣質的最好證據,是可以在這種智慧而快樂的生活哲學裏找到的。
基督徒 希臘人 中國人
  世間有幾種關於人類的觀念:傳統的教的宗教觀念,希臘的異教徒的觀念,和中國人的道教和孔教的觀念。(我不把佛教的觀念包括進去,因為這種觀念太悲觀了)這些觀念,由它們較深的諷喻的意義上說來,終究沒有多少分別,尤其是在具有更精深的生物學和人類學的知識的現代人,給與它們以一種廣義的解釋的今日。可是在它們原來的形式上,這些分別是存在着的。
   依傳統的、正統的教觀念,人類是完美的,天真的,愚蠢的,快樂的,赤裸着身體在伊甸樂園裏生活的。後來,人類有知識和智慧了,終於墮落了,這就是人類痛苦的原由,所謂痛苦,主要的是指:(一)在男人方面是血汗的勞動工作,(二)在女人方面是臨盆生産的疼痛。為說明人類現在的缺點起見,徒提出一種新成分,和人類原來的天真與完美互相對照,這種新成分自然是魔鬼,它大抵是由肉體方面去活動,而人類較高尚的天性則由靈魂方面去活動。我不知道“靈魂”在教神學裏是什麽時候發明出來的,可是這“靈魂”變成一種東西,而不是一種機會,變成一種本質,而不是一種狀態;它把人類和沒有靈魂可以拯救的禽獸明確地分別了。在這裏,邏輯發生問題了,因為“魔鬼”的來源須得解釋一下,而當中世紀的神學家繼續用他們平常的學者的邏輯去研究這個問題時,他們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了。他們既不能完全承認“非上帝”的“魔鬼”是由上帝本身産生出來的,又不能十分同意在原來的宇宙裏,一個“非上帝”的“魔鬼”是和上帝同樣永生的。所以,在束手無策之中,他們便說“魔鬼”一定是一個墮落的天使,於是引起了罪惡來源的問題(因為此外還得有另一個“魔鬼”來引誘這個墮落的天使啊);這種理論因此不能使人滿意,可是他們衹好讓它去了。雖然如此,這理論卻産生了神靈和肉體這兩種奇怪的相對的東西;這個神秘的觀念今日還是十分流行,對我們的人生觀和幸福還有很重大的影響。①
   ①在現代思想進步的過程中,“魔鬼”是第一個被棄掉的東西,這是值得欣幸的事實。我相信在一百個今日還相信有上帝的進步的徒之中相信真魔鬼的(除了比喻的意義之外)恐怕不上五人。同時,相信真地獄的觀念也和相信真天堂的觀念日歸消滅。
   接着便是“贖罪”的理論,這理論依然是由流行的犧牲的觀念轉變而來的;依這個理論,上帝是一個喜歡炙肉的嗅味的神,不能毫無代價地赦免人類的罪過。教由這種贖罪的理論,一下子便尋到一個可以赦免一切罪惡的工具,而人類獲得完美的方法又找到了。教思想中最奇怪的一點就是完美的觀念。因為這是在上古世界的崩潰中所發生的,所以一種着重來世的傾嚮便也産生出來,拯救的問題便替代了人生幸福的問題或簡樸生活問題的本身。這觀念就是人類要怎樣離開這個顯然陷入,混亂,和滅亡中的世界,而到另外一個世界去生活。因此,永生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和《創世記》裏上帝不要人類永生的原來說法是互相矛盾的。據《創世記》的記載,亞當和夏娃之所以被逐出伊甸樂園,不是象一般人所相信的那樣因為偷嘗善惡樹的果子,而是因為怕他們再度違背命令,偷吃生命樹的果子,而永遠活着:
   耶和華上帝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着。
   耶和華上帝便打發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土。
   於是把他趕出去了;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
   善惡樹似乎是在樂園的中央,可是生命樹卻是在近東門的地方,在那邊,據我們所知道,基路伯還駐守着,以防人類的侵近。
   總而言之,現在還有一種信仰,以為人類是完全墮落的,以為今生的享樂是罪惡的,以為刻苦就是美德,以為在大體上說來,人類除了受一種外來的更偉大的力量所拯救之外,是不能自救的。罪惡的教義依然是今日通行的教的根本理論,教傳教士在勸人信教的時候,第一步總是使人意識到罪惡的存在,及人類天性的不良(這當然是傳教士藏在袖子裏的現成藥方所需的必要條件)。總而言之,如果你不先使一個人相信他是罪人,你便不能勸導他做徒。有人說過一句頗為苛刻的話:“我國的宗教已經變成罪惡的反省,弄得體面的人士不敢再在教堂裏露臉了。”
   希臘的異教世界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所以他們對於人類的觀念也是十分不同的。最引起我註意的就是希臘人使他們的神和人一樣,而徒卻要使人和神一樣。奧林匹剋那一群的確是一些快活的,好色的,會戀愛,會說慌,會吵架,也會背誓的性急易怒的傢夥;象希臘人那樣地喜打獵,駕馬車,擲鐵槍——他們也是一群喜歡結婚的傢夥,而且生了許許多多的私生子。講到神和人的分別,神不過有一些在天上起雷霆,在地上養植物的神力而已,他們能永生,喝花蜜造成的神酒,而不喝酒——其實所用的果實也不很兩樣。我們覺得可以親近這一群的傢夥,背了一個行囊和阿波羅(Apollo——司日輪、音樂、詩、醫療、豫言等之神)或雅典娜(Athene——司智慧、學術、技藝、戰爭之女神)一同去打獵,或在路上攔住了麥裘理(Mercury——商人、旅客、盜賊及狡猾者之保護神)和他閑談,正如和美國西方聯合電報局(Western Union)的信差閑談一樣,如果這陣談話談得太有趣的話,我們可以想象麥裘理說:“不錯,好的。對不起,我得把這封電報送到第七十二街去”。希臘的人並不神聖,可是希臘的神卻是有人性的。這些神跟教那個十全十美的上帝多麽不同!所以希臘的神不過是另一種族的人,一族能夠永生的巨人,而地上的人卻不能永生。由這個背景裏産生一些關於丹蜜特(Demeter——司農業的女神),普洛捨賓娜(Proserpina——地獄的女王),和奧非亞士(Orpheus——音樂的鼻祖)的妙不可言的美麗故事。希臘人對神的信仰是視為當然的,因為甚至當蘇格拉底在將飲毒酒的時候,也舉酒嚮神禱告,求神使他能快一點到另一世界裏去。這很象孔子的態度。在那時期,人們的態度必然是這樣的;至於希臘思想在現代世界對人類和上帝將取什麽態度,我們不幸沒有知道的機會。希臘的異教世界不是現代的,而現代的教世界也不是希臘的。這是一件值得可惜的事。
   在大體上說來,希臘人承認人類是免不了死亡的,而且有時還得受殘酷的命運所支配。人類一旦接受了這種命運,是覺得十分快樂的,因為希臘人酷愛這人生和這宇宙,而且除了全神貫註地由科學方面去理解物質世界之外,他們也註意於理解人生的真美善。希臘的思想裏沒有伊甸樂園之類的神話的“黃金時代”,也沒有人類墮落的諷喻;希臘人自己不過是杜卡裏翁(Deucalion)及其妻比拉(Pyrrha)在洪水後走下平原時拾起來嚮後拋的石子所變成的人類罷了。他們對疾病和愁慮是用詼諧滑稽的方法去解釋的;這些東西是因為一個青年女人有一種難於剋製的欲望,想打開一箱珍寶——“潘多拉箱子”(Pandora’s Box)——來看,纔在這世間出現的。希臘人的想象是美麗的。他們大抵把人性當人性看;教徒也許會說他們“聽天由命”,完全任“不免一死”的命運去支配吧。可是“不免一死”的命運是多麽美麗啊:人類在這裏可以理解人生,可以讓自由的,推究的精神去發展。有些詭辯學家以為人性本善,有些則以為人性本惡,可是他們的理論終究有象霍布斯(Hobbes——十五世紀英國哲學家)和盧騷(十六世紀法國哲學家)的理論那麽互相背馳。最後,柏拉圖把人類當做欲望,情感,和思想的混合物,而理想的人生便是指在智慧或真正的理解的指導下,在這生存三方面的和諧中的一種生活;柏拉圖認為“思想”是不朽的,可是個人的靈魂則或賤或貴,依他們是否酷愛正義、學問、節制、和美而定。在蘇格拉底的心目中,靈魂也有一種獨立和不朽的存在;他在《法伊多》(Phaedo)裏告訴我們說:“當靈魂單獨存在着,由肉體解放出來,而肉體也由靈魂解放出來的時候,除死亡之外還有什麽呢?”相信人類靈魂的不朽顯然是教徒、希臘人、道教和孔教觀念上相同的地方。相信靈魂不朽的現代人當然不能抓住這一點而振振有詞。蘇格拉底對靈魂不朽的信仰在現代人的心目中也許毫無意義,因為他在這方面的許多理論根據,如化身轉世之類,是現代人所不能接受的。
   依中國人對人類的觀念,人類是造物之主(“萬物之靈”),而在儒傢的觀念中,人和天地同等,並列為“三靈”。這是以靈魂說為背景的:世間萬物都有生命,或都有神靈依附着——山川河流,以及一切達到高齡的東西。風和雷就是神靈本身;每一座大山和每一條河流都由一個神靈統治着,而且簡直是屬於這個神靈的;每一種花都有一個花神,在天上管理它的節季,看顧它的福利,還有一個“百花仙子”,她的生辰是在二月十二日;每一株柳樹、松樹、柏樹,或每一隻狐狸和龜,達到了高齡的時候,譬如上幾百歲,就會得到永生,變成了“精”。
   在這種靈魂說的背景之下,人類自然也被視為神靈的具體表現了。這神靈和全宇宙的一切生物一樣,是由男性的,主動的,正的,或陽的成分,和女性的,被動的,負的,或陰的成分,兩者結合而産生出來的——這事實上不過是對陰陽電的原理的一種巧妙而僥幸的猜測吧了。這種神靈附在人身上時便叫做“魄”;脫離人身而四處飄蕩時便叫做“魂”。(一個人有堅強的個性或精神奮發時,便說是有很大的“魄力”)人死了之後,“魂”依然隨處飄蕩。魂平常是不騷擾人的,但如果沒有人埋葬死者或祭祀死者,那神靈便會變成“飄泊的鬼魂”,為了這個原因,中國人便擇定七月十五日為“祭亡日”,以祭祀那些溺死的及客死異鄉而尚未收埋的人。不但如此,如果死者是被殺的或枉死的,那鬼魂的冤枉的感覺便會使它到處飄蕩騷擾,直到伸冤之後,神靈纔會感到滿足。到這時候,它便不再騷擾人傢了。
   人是神靈的具體表現,所以在活着的時候,當然有一些熱情,欲望,和“精神”(Vital energy or nervous energy)之流。這些東西本身沒有所謂好壞,衹是一些和典型的人類生活不能分離的天賦的東西而已。一切男女都有熱情、自然的欲望,高尚的志嚮和良知;他們有性欲、饑餓、恐懼、憤怒,同時受疾病、疼痛、痛苦和死亡所支配。所謂文化,便是怎樣使這些熱情和欲望有着和諧的表現。這就是儒傢的觀念,依這種觀念,我們如果和這種天賦的人類本性過着和諧的生活,便可以和天地平等同列。然而,佛教對於人類肉體情欲的觀念,則根本和中世紀的教相同——這些情欲是必須棄掉的討厭的東西。太慧聰,或思想太多的男女有時會接受這個觀念,因而變成和尚與尼姑;可是在大體上說來,儒傢的健全的意識是反對這種行為的。同時,佛教的觀念也有點道教的意味,認為美貌多才而命運乖舛的女郎是“被謫下凡的仙女”,她們是因為有了塵世的思念,或在天上失職,纔被罰入塵世來受命運註定的人類痛苦的。
   人類的智能是被視為一種儲力之流的。這種智能便是我們所謂“精神”,“精”這個字的意義和我們講到狐狸精、石精、鬆精時的那個“精”字相同。我在上頭已經說過,英語中和“精神”意義最近似的詞字是“vitality”或“nervous ener-gy”,這種東西在一天中不同的時候,在人生不同的時候,是象潮水那樣地漲落不定的。每個人生下來便具有一些熱情,欲望,和這種精神,這些東西在幼年、少年、壯年、老年、死亡各時期中,依着不同的路綫而流轉。孔子曰:“少,戒之在鬥;及其壯,戒之在色;及其老,戒之在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少年好鬥爭,壯年愛女人,老年嗜金錢。面對着這個身體的,智能的,和道德的資産的混合物,中國人對於人類本身的態度,和對於其他一切問題的態度一樣,可以歸納於“讓我們做合理近情的人”這句話裏。這就是一種不希望太多,也不希望太少的態度。人類好象是介於天地之間,介於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之間,介於崇高的思想和卑劣的情欲之間。這樣被夾在中間便是人類天性的本質;渴求知識和渴求清水,喜愛一個良好的思想和喜愛一盤精美的筍炒肉,嚮慕一句美麗的詞語和嚮慕一個漂亮的女人:這些都是人之常情。因此,我們的世間免不了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把人類的社會改良一番,這種機會當然也是有的,可是中國人不希望得到完全的和平,也不希望得到完全的快樂。這裏有一個故事可以證明這種觀念。有一個人將由地獄投生到人間去,他對閻王說:“如果你要我回到塵世去做人,你須答應我的條件,我才情願去。”“什麽條件呢?”閻王問道。那個人回答道:“我要做宰相的兒子,狀元的父親。我要我的傢宅的四周有一萬畝田地,有魚池,有各種的果實;我要一個美麗的妻,和一些妖豔的妾,我要她們待我都很好;我要滿屋金珠,滿倉五穀,滿箱銀錢,而我自己則要做公卿,一生榮華富貴,活到一百歲。”閻王說:“如果世間有這種人可做,我便自己去投生,不讓你去了!”
   所謂合理近情的態度就是:我們既然得到了這種人類的天性,那麽,讓我們就這樣開始做人吧。況且,要逃避這個命運反正是辦不到的。不管熱情和本能原本是好是壞,空口討論這些事情是沒有什麽好處的,對麽?在另一方面,我們還有受它們束縛的危險。就停留在道路的中間吧。這種合理近情的態度造成了一種寬恕的哲學,覺得人類的任何錯誤和謬行,無論是法律的,道德的,或的,都可以認為是“一般的人類天性”(或“人之常情”),而獲得寬恕,至少有教養的,心胸曠達的,依合理近情的精神而生活的學者是抱這種態度的。中國人甚至認為天或上帝本身也是一個頗為合理近情的傢夥,認為如果你過着合理近情的生活,依照你的良知而行動,你就不必懼怕什麽東西,認為良心的平安是最大的天恩,認為一個心地光明的人連鬼怪也不必懼怕。有一個合理近情的上帝來管理一些合理近情者和一些不合理近情者的事務時,世界便沒有什麽不妥當不順利的事情了。者死亡了;者自殺了;唯利是圖者出賣他的財産了;有權勢,擁巨資的古董收藏傢(他們是利欲熏心,靠權勢來剝削人傢的)的兒子們,把他們父親費盡心機搜羅得來的珍物變賣了,這些古董現在是散藏在其他的傢族裏了;殺人的兇犯被捕伏法了,被侮辱的女人得到報仇的機會了。有時(可是這種時候不很多),一個被壓迫的人會喊着說:“老天爺沒有眼睛!”(正義不伸)最後,在道傢和儒傢兩方面,這種哲學的結論和最高的理想是對自然的完全理解,及與自然的和諧;如果我們需要一個名詞以便分類的話,我們可以稱這種哲學做“合理的自然主義”(reason-able naturalism)。一個合理的自然主義者於是便帶着一種獸性的滿足,在世界上生活下去了。目不識丁的中國婦人說:“人傢生我們,我們生人傢。我們另外還能做什麽呢?”
   “人傢生我們,我們生人傢”,這句話裏包含着一種可怕的哲學。人生變成一種生物學的程序,而永生的問題是被擱置在一邊了。因為這正是一個牽着孫兒的手到店裏去買糖果,一面在想五十年後便要回到墳墓裏或祖先那裏去的中國祖父的感情。我們在這世間,最大的希望便是不至於養下一些貽羞傢門的子孫來。中國人的人生的整個類型是依照這一個觀念組織起來的。
首頁>> >> 励志感悟>> Lin Yutang   China   现代中国   (October 10, 1895 ADMarch 26, 1976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