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傍晚,有一傢將,在羅生門下避雨。
寬廣的門下,除他以外,沒有別人,衹在朱漆斑駁的大圓柱上,蹲着一隻蟋蟀。羅生門正當朱雀大路,本該有不少戴女笠和烏軟帽的男女行人,到這兒來避雨,可是現在卻衹有他一個。
這是為什麽呢,因為這數年來,接連遭了地震、臺風、大火、饑懂等幾次災難,京城已格外荒涼了。照那時留下來的記載,還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將帶有朱漆和飛金的木頭堆在路邊當柴賣的。京城裏的情況如此,像修理羅生門那樣的事,當然也無人來管了。在這種荒涼景象中,便有狐狸和強盜來乘機作窩。甚至最後變成了一種習慣,把無主的屍體,扔到門裏來了。所以一到夕陽西下,氣象陰森,誰也不上這裏來了。
倒是不知從哪裏,飛來了許多烏鴉。白晝,這些烏鴉成群地在高高的門樓頂空飛翔啼叫,特別到夕陽通紅時,黑魆魆的好似在天空撒了黑芝麻,看得分外清楚。當然,它們是到門樓上來啄死人肉的——今天因為時間已晚,一隻也見不到,但在倒塌了磚石縫裏長着長草的臺階上,還可以看到點點白色的鳥糞。這傢將穿着洗舊了的寶藍襖,一屁股坐在共有七級的最高一層的臺階上,手護着右頰上一個大腫瘡,茫然地等雨停下來。
說是這傢將在避雨,可是雨停之後,他也想不出要上哪裏去。照說應當回主人傢去,可是主人在四五天前已把他辭退了。上邊提到,當時京城市面正是一片蕭條,現在這傢將被多年老主人辭退出來,也不外是這蕭條的一個小小的餘波。所以傢將的避雨,說正確一點,便是“被雨淋濕的傢將,正在無路可走”。而且今天的天氣也影響了這位平安朝 ① 傢將的憂鬱的心情。從申末下起的雨,到西時還沒停下來。傢將一邊不斷地在想明天的日子怎樣過——也就是從無辦法中求辦法,一邊耳朵裏似聽非聽的聽着朱雀大路上的雨聲。
①平安朝,公元七九四年—一九二年。
而包圍着羅生門從遠處颯颯地打過來,黃昏漸漸壓到頭頂,擡頭望望門樓頂上斜出的飛檐上正挑起一朵沉重的暗雲。
要從無辦法中找辦法,便衹好不擇手段。要擇手段便衹有餓死在街頭的垃圾堆裏,然後像狗一樣,被人拖到這門上扔掉。倘若不擇手段哩——傢將反復想了多次,最後便跑到這兒來了。可是這“倘若”,想來想去結果還是一個“倘若”。原來傢將既决定不擇手段,又加上了一個“倘若”,對於以後要去幹的“走當強盜的路”,當然是提不起積極肯定的勇氣了。
傢將打了一個大噴嚏,又大模大樣地站起來,夜間的京城已冷得需要烤火了,風同夜暗毫不客氣地吹進門柱間。蹲在朱漆圓柱上的蟋蟀已經不見了。
傢將縮着脖子,聳起裏面襯黃小衫的寶藍襖子的肩頭,嚮門內四處張望,如有一個地方,既可以避風雨,又可以不給人看到能安安靜靜睡覺,就想在這兒過夜了。這時候,他發現了通門樓的寬大的、也漆朱漆的樓梯。樓上即使有人,也不過是些死人。他便留意着腰間的刀,別讓脫出鞘來,舉起穿草鞋的腳,跨上樓梯最下面的一級。
過了一會,在羅生門門樓寬廣的樓梯中段,便有一個人,像貓兒似的縮着身體,憋着呼吸在窺探上面的光景。樓上漏下火光,隱約照見這人的右臉,短鬍子中長着一個紅腫化膿的面疤。當初,他估量這上頭衹有死人,可是上了幾級樓梯,看見還有人點着火。這火光又這兒那兒地在移動,模糊的黃色的火光,在屋頂挂滿蛛網的天花板下搖晃。他心裏明白,在這兒點着火的,决不是一個尋常的人。
傢將壁虎似的忍着腳聲,好不容易纔爬到這險陡的樓梯上最高的一級,盡量伏倒身體,伸長脖子,小心翼翼地嚮樓房望去。
果然,正如傳聞所說,樓裏胡亂扔着幾具屍體。火光照到的地方挺小,看不出到底有多少具。能見到的,有光腚的,也有穿着衣服的,當然,有男也有女。這些屍體全不像曾經活過的人,而像泥塑的,張着嘴,攤開胳臂,橫七竪八躺在樓板上。衹有肩膀胸口略高的部分,照在朦朧的火光裏;低的部分,黑漆漆地看不分明,衹是啞巴似的沉默着。
一股腐爛的屍臭,傢將連忙掩住鼻子,可是一剎間,他忘記掩鼻子了,有一種強烈的感情,奪去了他的嗅覺。
這時傢將發現屍首堆裏蹲着一個人,是穿棕色衣服、又矮又瘦像衹猴子似的老婆子。這老婆子右手擎着一片點燃的鬆明,正在窺探一具屍體的臉,那屍體頭髮秀長,量情是一個女人。
傢將帶着六分恐怖四分好奇的心理,一陣激動,連呼吸也忘了。照舊記的作者的說法,就是“毛骨悚然”了。老婆子把鬆明插在樓板上,兩手在那屍體的腦袋上,跟母猴替小猴捉虱子一般,一根一根地拔着頭髮,頭髮似乎也隨手拔下來了。
看着頭髮一根根拔下來,傢將的恐怖也一點點消失了,同時對這老婆子的怒氣,卻一點點升上來了——不,對這老婆子,也許有語病,應該說是對一切罪惡引起的反感,愈來愈強烈了。此時如有人嚮這傢將重提剛纔他在門下想的是餓死還是當強盜的那個問題,大概他將毫不猶豫地選擇餓死。他的惡惡之心,正如老婆子插在樓板上的鬆明,烘烘地冒出火來。
他當然還不明白老婆子為什麽要拔死人頭髮,不能公平判斷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不過他覺得在雨夜羅生門上拔死人頭髮,單單這一點,已是不可饒恕的罪惡。當然他已忘記剛纔自己還打算當強盜呢。
於是,傢將兩腿一蹬,一個箭步跳上了樓板,一手抓住刀柄,大步走到老婆子跟前。不消說,老婆子大吃一驚,並像彈弓似的跳了起來。
“吠,哪裏走!”
傢將擋住了在屍體中跌跌撞撞地跑着、慌忙逃走的老婆子,大聲吆喝。老婆子還想把他推開,趕快逃跑,傢將不讓她逃,一把拉了回來,倆人便在屍堆裏扭結起來。勝敗當然早已註定,傢將終於揪住老婆子的胳臂,把她按倒在地。那胳臂瘦嶙嶙地皮包骨頭,同雞腳骨一樣。
“你在幹麽,老實說,不說就宰了你!”
傢將摔開老婆子,拔刀出鞘,舉起來晃了一晃。可是老婆子不做聲,兩手發着抖,氣喘籲籲地聳動着雙肩,睜圓大眼,眼珠子幾乎從眼眶裏蹦出來,像啞巴似的頑固地沉默着。傢將意識到老婆子的死活已全操在自己手上,剛纔火似的怒氣,便漸漸冷卻了,衹想搞明白究竟是怎麽一回事,便低頭看着老婆子放緩了口氣說:
“我不是巡捕廳的差人,是經過這門下的行路人,不會拿繩子捆你的。衹消告訴我,你為什麽在這個時候在門樓上,到底幹什麽?”
於是,老婆子眼睛睜得更大,用眼眶紅爛的肉食鳥一般矍鑠的眼光盯住傢將的臉,然後把發皺的同鼻子擠在一起的嘴,像吃食似的動着,牽動了細脖子的喉尖,從喉頭髮出烏鴉似的嗓音,一邊喘氣,一邊傳到傢將的耳朵裏。
“拔了這頭髮,拔了這頭髮,是做假發的。”
一聽老婆子的回答,竟是意外的平凡,一陣失望,剛纔那怒氣又同冷酷的輕衊一起兜上了心頭。老婆子看出他的神氣,一手還捏着一把剛拔下的死人頭髮,又像蛤螟似的動着嘴巴,作了這樣的說明。
“拔死人頭髮,是不對,不過這兒這些死人,活着時也都是幹這類營生的。這位我拔了她頭髮的女人,活着時就是把蛇肉切成一段段,曬幹了當幹魚到兵營去賣的。要不是害瘟病死了,這會還在賣呢。她賣的幹魚味道很鮮,兵營的人買去做菜還缺少不得呢。她幹那營生也不壞,要不幹就得餓死,反正是沒有法幹嘛。你當我幹這壞事,我不幹就得餓死,也是沒有法子呀!我跟她一樣都沒法子,大概她也會原諒我的。”
老婆子大致講了這些話。
傢將把刀插進鞘裏,左手按着刀柄,冷淡地聽着,右手又去摸摸臉上的腫瘡,聽着聽着,他的勇氣就鼓起來了。這是他剛在門下所缺乏的勇氣,而且同剛上樓來逮老婆子的是另外的一種勇氣。他不但不再為着餓死還是當強盜的問題煩惱,現在他已把餓死的念頭完全逐到意識之外去了。
“確實是這樣嗎?”
老婆子的話剛說完,他譏笑地說了一聲,便下定了决心,立刻跨前一步,右手離開腫皰,抓住老婆子的大襟,狠狠地說:
“那末,我剝你的衣服,你也不要怪我,我不這樣,我也得餓死嘛。”
傢將一下子把老婆子剝光,把纏住他大腿的老婆子一腳踢到屍體上,衹跨了五大步便到了樓梯口,腋下夾着剝下的棕色衣服,一溜煙走下樓梯,消失在夜暗中了。
沒多一會兒,死去似的老婆子從屍堆裏爬起光赤的身子,嘴裏哼哼哈哈地、藉着還在燃燒的鬆明的光,爬到樓梯口,然後披散着短短的白發,嚮門下張望。外邊是一片沉沉的黑夜。
誰也不知這傢將到哪裏去了。
(一九一五年九月)
樓適夷 譯
寬廣的門下,除他以外,沒有別人,衹在朱漆斑駁的大圓柱上,蹲着一隻蟋蟀。羅生門正當朱雀大路,本該有不少戴女笠和烏軟帽的男女行人,到這兒來避雨,可是現在卻衹有他一個。
這是為什麽呢,因為這數年來,接連遭了地震、臺風、大火、饑懂等幾次災難,京城已格外荒涼了。照那時留下來的記載,還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將帶有朱漆和飛金的木頭堆在路邊當柴賣的。京城裏的情況如此,像修理羅生門那樣的事,當然也無人來管了。在這種荒涼景象中,便有狐狸和強盜來乘機作窩。甚至最後變成了一種習慣,把無主的屍體,扔到門裏來了。所以一到夕陽西下,氣象陰森,誰也不上這裏來了。
倒是不知從哪裏,飛來了許多烏鴉。白晝,這些烏鴉成群地在高高的門樓頂空飛翔啼叫,特別到夕陽通紅時,黑魆魆的好似在天空撒了黑芝麻,看得分外清楚。當然,它們是到門樓上來啄死人肉的——今天因為時間已晚,一隻也見不到,但在倒塌了磚石縫裏長着長草的臺階上,還可以看到點點白色的鳥糞。這傢將穿着洗舊了的寶藍襖,一屁股坐在共有七級的最高一層的臺階上,手護着右頰上一個大腫瘡,茫然地等雨停下來。
說是這傢將在避雨,可是雨停之後,他也想不出要上哪裏去。照說應當回主人傢去,可是主人在四五天前已把他辭退了。上邊提到,當時京城市面正是一片蕭條,現在這傢將被多年老主人辭退出來,也不外是這蕭條的一個小小的餘波。所以傢將的避雨,說正確一點,便是“被雨淋濕的傢將,正在無路可走”。而且今天的天氣也影響了這位平安朝 ① 傢將的憂鬱的心情。從申末下起的雨,到西時還沒停下來。傢將一邊不斷地在想明天的日子怎樣過——也就是從無辦法中求辦法,一邊耳朵裏似聽非聽的聽着朱雀大路上的雨聲。
①平安朝,公元七九四年—一九二年。
而包圍着羅生門從遠處颯颯地打過來,黃昏漸漸壓到頭頂,擡頭望望門樓頂上斜出的飛檐上正挑起一朵沉重的暗雲。
要從無辦法中找辦法,便衹好不擇手段。要擇手段便衹有餓死在街頭的垃圾堆裏,然後像狗一樣,被人拖到這門上扔掉。倘若不擇手段哩——傢將反復想了多次,最後便跑到這兒來了。可是這“倘若”,想來想去結果還是一個“倘若”。原來傢將既决定不擇手段,又加上了一個“倘若”,對於以後要去幹的“走當強盜的路”,當然是提不起積極肯定的勇氣了。
傢將打了一個大噴嚏,又大模大樣地站起來,夜間的京城已冷得需要烤火了,風同夜暗毫不客氣地吹進門柱間。蹲在朱漆圓柱上的蟋蟀已經不見了。
傢將縮着脖子,聳起裏面襯黃小衫的寶藍襖子的肩頭,嚮門內四處張望,如有一個地方,既可以避風雨,又可以不給人看到能安安靜靜睡覺,就想在這兒過夜了。這時候,他發現了通門樓的寬大的、也漆朱漆的樓梯。樓上即使有人,也不過是些死人。他便留意着腰間的刀,別讓脫出鞘來,舉起穿草鞋的腳,跨上樓梯最下面的一級。
過了一會,在羅生門門樓寬廣的樓梯中段,便有一個人,像貓兒似的縮着身體,憋着呼吸在窺探上面的光景。樓上漏下火光,隱約照見這人的右臉,短鬍子中長着一個紅腫化膿的面疤。當初,他估量這上頭衹有死人,可是上了幾級樓梯,看見還有人點着火。這火光又這兒那兒地在移動,模糊的黃色的火光,在屋頂挂滿蛛網的天花板下搖晃。他心裏明白,在這兒點着火的,决不是一個尋常的人。
傢將壁虎似的忍着腳聲,好不容易纔爬到這險陡的樓梯上最高的一級,盡量伏倒身體,伸長脖子,小心翼翼地嚮樓房望去。
果然,正如傳聞所說,樓裏胡亂扔着幾具屍體。火光照到的地方挺小,看不出到底有多少具。能見到的,有光腚的,也有穿着衣服的,當然,有男也有女。這些屍體全不像曾經活過的人,而像泥塑的,張着嘴,攤開胳臂,橫七竪八躺在樓板上。衹有肩膀胸口略高的部分,照在朦朧的火光裏;低的部分,黑漆漆地看不分明,衹是啞巴似的沉默着。
一股腐爛的屍臭,傢將連忙掩住鼻子,可是一剎間,他忘記掩鼻子了,有一種強烈的感情,奪去了他的嗅覺。
這時傢將發現屍首堆裏蹲着一個人,是穿棕色衣服、又矮又瘦像衹猴子似的老婆子。這老婆子右手擎着一片點燃的鬆明,正在窺探一具屍體的臉,那屍體頭髮秀長,量情是一個女人。
傢將帶着六分恐怖四分好奇的心理,一陣激動,連呼吸也忘了。照舊記的作者的說法,就是“毛骨悚然”了。老婆子把鬆明插在樓板上,兩手在那屍體的腦袋上,跟母猴替小猴捉虱子一般,一根一根地拔着頭髮,頭髮似乎也隨手拔下來了。
看着頭髮一根根拔下來,傢將的恐怖也一點點消失了,同時對這老婆子的怒氣,卻一點點升上來了——不,對這老婆子,也許有語病,應該說是對一切罪惡引起的反感,愈來愈強烈了。此時如有人嚮這傢將重提剛纔他在門下想的是餓死還是當強盜的那個問題,大概他將毫不猶豫地選擇餓死。他的惡惡之心,正如老婆子插在樓板上的鬆明,烘烘地冒出火來。
他當然還不明白老婆子為什麽要拔死人頭髮,不能公平判斷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不過他覺得在雨夜羅生門上拔死人頭髮,單單這一點,已是不可饒恕的罪惡。當然他已忘記剛纔自己還打算當強盜呢。
於是,傢將兩腿一蹬,一個箭步跳上了樓板,一手抓住刀柄,大步走到老婆子跟前。不消說,老婆子大吃一驚,並像彈弓似的跳了起來。
“吠,哪裏走!”
傢將擋住了在屍體中跌跌撞撞地跑着、慌忙逃走的老婆子,大聲吆喝。老婆子還想把他推開,趕快逃跑,傢將不讓她逃,一把拉了回來,倆人便在屍堆裏扭結起來。勝敗當然早已註定,傢將終於揪住老婆子的胳臂,把她按倒在地。那胳臂瘦嶙嶙地皮包骨頭,同雞腳骨一樣。
“你在幹麽,老實說,不說就宰了你!”
傢將摔開老婆子,拔刀出鞘,舉起來晃了一晃。可是老婆子不做聲,兩手發着抖,氣喘籲籲地聳動着雙肩,睜圓大眼,眼珠子幾乎從眼眶裏蹦出來,像啞巴似的頑固地沉默着。傢將意識到老婆子的死活已全操在自己手上,剛纔火似的怒氣,便漸漸冷卻了,衹想搞明白究竟是怎麽一回事,便低頭看着老婆子放緩了口氣說:
“我不是巡捕廳的差人,是經過這門下的行路人,不會拿繩子捆你的。衹消告訴我,你為什麽在這個時候在門樓上,到底幹什麽?”
於是,老婆子眼睛睜得更大,用眼眶紅爛的肉食鳥一般矍鑠的眼光盯住傢將的臉,然後把發皺的同鼻子擠在一起的嘴,像吃食似的動着,牽動了細脖子的喉尖,從喉頭髮出烏鴉似的嗓音,一邊喘氣,一邊傳到傢將的耳朵裏。
“拔了這頭髮,拔了這頭髮,是做假發的。”
一聽老婆子的回答,竟是意外的平凡,一陣失望,剛纔那怒氣又同冷酷的輕衊一起兜上了心頭。老婆子看出他的神氣,一手還捏着一把剛拔下的死人頭髮,又像蛤螟似的動着嘴巴,作了這樣的說明。
“拔死人頭髮,是不對,不過這兒這些死人,活着時也都是幹這類營生的。這位我拔了她頭髮的女人,活着時就是把蛇肉切成一段段,曬幹了當幹魚到兵營去賣的。要不是害瘟病死了,這會還在賣呢。她賣的幹魚味道很鮮,兵營的人買去做菜還缺少不得呢。她幹那營生也不壞,要不幹就得餓死,反正是沒有法幹嘛。你當我幹這壞事,我不幹就得餓死,也是沒有法子呀!我跟她一樣都沒法子,大概她也會原諒我的。”
老婆子大致講了這些話。
傢將把刀插進鞘裏,左手按着刀柄,冷淡地聽着,右手又去摸摸臉上的腫瘡,聽着聽着,他的勇氣就鼓起來了。這是他剛在門下所缺乏的勇氣,而且同剛上樓來逮老婆子的是另外的一種勇氣。他不但不再為着餓死還是當強盜的問題煩惱,現在他已把餓死的念頭完全逐到意識之外去了。
“確實是這樣嗎?”
老婆子的話剛說完,他譏笑地說了一聲,便下定了决心,立刻跨前一步,右手離開腫皰,抓住老婆子的大襟,狠狠地說:
“那末,我剝你的衣服,你也不要怪我,我不這樣,我也得餓死嘛。”
傢將一下子把老婆子剝光,把纏住他大腿的老婆子一腳踢到屍體上,衹跨了五大步便到了樓梯口,腋下夾着剝下的棕色衣服,一溜煙走下樓梯,消失在夜暗中了。
沒多一會兒,死去似的老婆子從屍堆裏爬起光赤的身子,嘴裏哼哼哈哈地、藉着還在燃燒的鬆明的光,爬到樓梯口,然後披散着短短的白發,嚮門下張望。外邊是一片沉沉的黑夜。
誰也不知這傢將到哪裏去了。
(一九一五年九月)
樓適夷 譯
談起禪智內供 ① 的鼻子,池尾地方無人不曉。它足有五六寸長,從上唇上邊一直垂到顎下。形狀是上下一般粗細,酷似香腸那樣一條細長的玩藝兒從臉中央茸拉下來。
①內供是內供奉的簡稱,也叫內供奉僧,侍奉主佛的僧侶。
內供已年過半百,打原先當沙彌子的時候起,直到升作內道場供奉的現在為止,他心坎上始終為這鼻子的事苦惱着。當然,表面上他也裝出一副毫不介意的樣子。不僅是因為他覺得作為一個應該專心往生淨土的和尚,不宜惦念鼻子,更重要的還是他不願意讓人傢知道他把鼻子的事放在心上。平素言談之中,他最怕提“鼻子”這個詞兒。
內供膩煩鼻子的原因有二:一個是因為鼻子長確實不便當。首先,連飯都不能自己吃。不然,鼻尖就杵到碗裏的飯上去了。內供就吩咐一個徒弟坐在對面,吃飯的時候,讓他用一寸寬兩尺長的木條替自己掀着鼻子。可是像這麽吃法,不論是掀鼻子的徒弟,還是被掀的內供,都頗不容易。一回,有個中童子 ① 來替換這位徒弟,中童子打了個噴嚏,手一顫,那鼻子就紮到粥裏去了。這件事當時連京都都傳遍了。然而這决不是內供為鼻子而苦悶的主要原因。說實在的,內供是由於鼻子使他傷害了自尊心纔苦惱的。
①中童子是寺院裏供使喚的十二三歲的童子。
池尾的老百姓替禪智內供着想,說幸虧他沒有留在塵世間,因為照他們看來憑他那個鼻子,沒有一個女人肯嫁給他。有人甚至議論道,他正是由於有那麽個鼻子纔出傢的。內供卻並不認為自己當了和尚鼻子所帶來的煩惱就減少了幾分。內供的自尊心是那麽容易受到傷害,他是不會為娶得上娶不上妻子這樣一個具體事實所左右的。於是,內供試圖從積極的和消極的兩方面來恢復自尊心。
他最初想到的辦法是讓這鼻子比實際上顯得短一些。他就找沒人在場的時候,從不同的角度照鏡子,專心緻志地揣摩。他時而覺得光改變臉的位置心裏還不夠踏實,於是就一會兒手托腮幫子,一會兒用手指扶着下巴額,一個勁兒地照鏡子。可是怎麽擺弄鼻子也從不曾顯得短到使他心滿意足。有時候他越是挖空心思,反而越覺得鼻子顯得長了。於是,內供就嘆口氣,把鏡子收在匣子裏,勉勉強強又對着經幾誦他的《觀音經》去了。
內供還不斷地留心察看別人的鼻子。僧供經常在汕尾寺講道。寺院裏,禪房櫛比鱗次,僧徒每天在浴室裏燒澡水。這裏出出進進的僧侶之輩,絡繹不絶。內供不厭其煩地端詳這些人的臉。因為哪怕一個也好,他總想找個鼻子跟自己一般長的人,聊以。所以他既看不見深藍色綢衣,也看不見白單衫。至於橙黃色帽子和暗褐色僧袍,正因為平素看慣了,更不會映入他的眼簾。內供不看人,單看鼻子:鷹勾鼻子是有的,像他這號兒鼻子,卻連一隻也找不到。總找又總也找不到,內供逐漸地就懊惱起來。他一邊跟人講話,一邊情不自禁地捏捏那尊拉着的鼻尖,不顧自己的歲數絆紅了臉,這都怪他那惆悵的情緒。
最後,內供竟想在內典外典裏尋出一個鼻子跟自己一模一樣的人,好排遣一下心頭的愁悶。可是什麽經典上也沒記載着目鍵連和捨利弗的鼻子是長的。竜樹和馬鳴這兩尊菩薩,他們的鼻子當然也跟常人沒什麽兩樣。內供聽人傢講到震旦 ① 的事情,提及蜀漢的劉玄德耳朵是長的,他想,那要是鼻子的話,該多麽能寬解自己的心啊。
①震旦是古代印度對中國的稱呼。
內供一方面這麽消極地苦心,另一方面又積極地想方設法要把鼻子弄短,在這裏就無須贅述了。他幾乎什麽辦法都想盡了。他喝過老鴰爪子湯,往鼻頭上塗過老鼠尿。可是不管怎麽着,五六寸長的鼻子不是依然耷拉到嘴上嗎?
一年秋天,內供的徒弟進京去辦事,從一個熟捻的醫生那裏學到了把長鼻子縮短的絶技。那位醫生原是從震旦渡海來的,當時在長樂寺作佛堂裏的供奉僧。
內供跟平日一樣裝出對鼻子滿不在乎,偏不說馬上就試試這個辦法。可同時他又用輕鬆的口吻念叨着每頓飯都麻煩徒弟,未免於心不安。其實,他心裏是巴望徒弟勸說他來嘗試這一辦法。徒弟也未必不明白內供這番苦心。這倒也並沒有引起徒弟的反感,毋寧說內供用這套心計的隱衷似乎贏得了徒弟的同情。於是,他苦口婆心地勸說起內供來。內供如願以償,終於依了這番熱心的勸告。
辦法極其簡單,僅僅是先用熱水燙燙鼻子,然後再讓人用腳在鼻子上面踩。
寺院的浴室照例每天都燒水。徒弟馬上就用提桶從浴室打來了熱得伸不進指頭的滾水。要是徑直把鼻子伸進提桶,又怕蒸氣會把臉(火通)壞。於是,就在木紙托盤上鑽了個窟窿,蓋在提桶上,從窟窿裏把鼻子伸進熱水。惟獨這衹鼻子浸在滾水裏也絲毫不覺得熱。過一會兒,徒弟說:“燙夠了吧。”
內供苦笑了一下。因為他想,光聽這句話,誰也想不到指的會是鼻子。鼻子給滾水(火通)得發癢,像是讓屹蚤咬了似的。
內供把鼻子從木紙托盤的窟窿裏抽出來之後,徒弟就兩腳用力踩起那衹還熱氣騰騰的鼻子來了。內供側身躺在那裏,把鼻子伸到地板上,看着徒弟的腳在自己眼前一上一下地動。徒弟臉上不時露出歉意,俯視着內供那禿腦袋瓜兒,問道:“疼嗎?醫生說得使勁踩,可是,疼嗎?”
內供想搖搖頭表示不疼。可是鼻子給踩着,頭搖不成。他就翻起眼睛,打量着徒弟那腳都皴了,用慢怒般的聲音說:“不疼。”
說實在的,鼻子正癢癢,與其說疼,毋寧說倒挺舒服的呢。
踩着踩着,鼻子上開始冒出小米粒兒那樣的東西。看那形狀活像一隻拔光了毛囫圇個兒烤的小鳥。徒弟一看,就停下腳來,似乎自言自語地說:“說是要用鑷子拔掉這個呢。”
內供不滿意般地鼓起腮幫子,一聲不響地聽任徒弟去辦。當然,他不是不知道徒弟是出於一番好意的。但自傢的鼻子給當做一件東西那樣來擺弄,畢竟覺得不愉快。內供那神情活像是一個由自己所不信任的醫生來開刀的病人似的,遲遲疑疑地瞥着徒弟用鑷子從鼻子的毛孔裏鉗出脂肪來。脂肪的形狀猶如鳥羽的根,一拔就是四分來長。
錯了一通之後,徒弟纔舒了一口氣,說:“再燙一回就成啦。”
內供依然雙眉緊蹙,面呈溫色,任憑徒弟做去。
把燙過兩次的鼻子伸出來一看,果然比原先短多了,跟一般的鷹勾鼻子差不離。內供邊撫摸着變短了的鼻子,邊靦腆地悄悄照着徒弟替他拿出來的鏡子。
鼻子——那衹耷拉到顎下的鼻子,已經令人難以置信地萎縮了,如今衹窩窩囊囊地殘留在上唇上邊。上面滿是紅斑,興許是踩過的痕跡吧。這樣一來,管保再也沒有人嘲笑他了。——鏡子裏面的內供的臉,對着鏡子外面的內供的臉,滿意地腴了腴眼睛。
可是那一整天內供都擔心鼻子又會長了起來。不論誦經還是吃飯的當兒,一有空他就伸出手去輕輕地摸摸鼻尖。鼻子規規矩矩地呆在嘴唇上邊,並沒有垂下來的跡象。睡了一宿,第二天清早一醒來,內供首先摸了摸自己的鼻子。鼻子依然是短的。內供恰似積了抄寫《法華經》的功行,心情已經多年不曾感到這麽舒暢了。
然而過5”兩三天,內供發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有個武士到池尾寺來辦事兒,他臉上擺出一副比以前更覺得好笑的神色,連話都不正經說,衹是死死地盯着內供的鼻子。豈但如此,過去曾失手讓內供的鼻子杵到粥裏去的那個中童子,在講經堂外面和內供擦身而過的時候,起先還低着頭憋着笑;後來大概是終於憋不住了,就噗哧一聲笑了起來。他派活兒給雜役僧徒的時候,他們當着面還畢恭畢敬地聽着,但衹要他一掉過身去,就偷偷笑起來,這樣已不止一兩回了。
內供最初認為這是因為自己的相貌變了。然而光這麽解釋,似乎還不夠透徹。——當然,中童子和雜役僧徒發笑的原因必然在於此。同樣是笑,跟過去他的鼻子還長的時候相比,笑得可不大一樣。倘若說,沒有見慣的短鼻子比見慣了的長鼻子更可笑,倒也罷了。但是似乎還有別的原因。
內供誦經的時候,經常停下來,歪着禿腦袋喃喃地說:“以前怎麽還沒笑得這麽露骨呢?”
這當兒,和藹可親的內供準定茫然若失地瞅着挂在旁邊的普賢像,憶起四五天前鼻子還長的時候來,心情鬱悶,頗有“嘆今朝落魄,憶往昔榮華”之感。可惜內供不夠明智,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人們的心裏有兩種互相矛盾的感情。當然,沒有人對旁人的不幸不寄予同情的。但是當那個人設法擺脫了不幸之後,這方面卻又不知怎地覺得若有所失了。說得誇大一些,甚至想讓那個人再度陷入以往的不幸。於是,雖說態度是消極的,卻在不知不覺之間對那個人懷起敵意來了。——內供儘管不曉得個中奧妙,然而感到不快,這無非是因為他從池尾的僧俗的態度中覺察到了旁觀者的利己主義。
內供的脾氣日益乖張起來了。不管對什麽人,沒說上兩句話就惡狠狠地責駡。最後,連替他治鼻子的那個徒弟,也背地裏說:“內供會由於犯了暴戾罪而受懲罰的。”那個淘氣的中童子尤其意他生氣。有一天,內供聽見狗在狂吠不止,就漫不經心地踱出屋門一望,中童子正掄起一根兩尺來長的木條,在追趕一隻瘦骨嶙嶙的長毛獅子狗。光是追着玩倒也罷了,他還邊追邊嚷着:“別打着鼻子,喂,可別打着鼻子!”內供從中童子手裏一把奪過那根木條,痛打他的臉。原來那就是早先用來托鼻子的木條。
鼻子短了反倒叫內供後悔不迭。
一天晚上,大概是日暮之後驟然起了風,塔上風鈴的嘈音傳到枕邊來。再加上天氣一下子也冷下來了,年邁的內供睡也睡不着。他在被窩裏翻騰,忽然覺得鼻子異乎尋常地癢,用手一摸,有些浮腫,那兒甚至似乎還發熱呢。
內供以在佛前供花那種虔誠的姿勢按着鼻子,嘟囔道:“也許是因為硬把它弄短,出了什麽毛病吧。”
第二天,內供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醒了。睜眼一看,寺院裏的銀杏和七葉樹一夜之間掉光了葉子,庭園明亮得猶如鋪滿了黃金。恐怕是由於塔頂上降了霜的緣故吧,九輪在晨曦中閃閃發光。護屏已經打開了,禪智內供站在廊子裏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就在這當兒,內供又恢復了某種幾乎忘卻了的感覺。
他趕緊伸手去摸鼻子。摸到的不是昨天晚上的短鼻子了,而是以前那衹長鼻子,從上唇一直垂到顎下,足有五六寸長。內供知道自己的鼻子一夜之間又跟過去一樣長了。同時他感到,正如鼻子縮短了的時候那樣,不知怎地心情又爽朗起來。
內供在黎明的秋風中晃蕩着長鼻子,心裏前南自語道:“這樣一來,準沒有人再笑我了。”
(一九一六年一月)
文浩若 譯
①內供是內供奉的簡稱,也叫內供奉僧,侍奉主佛的僧侶。
內供已年過半百,打原先當沙彌子的時候起,直到升作內道場供奉的現在為止,他心坎上始終為這鼻子的事苦惱着。當然,表面上他也裝出一副毫不介意的樣子。不僅是因為他覺得作為一個應該專心往生淨土的和尚,不宜惦念鼻子,更重要的還是他不願意讓人傢知道他把鼻子的事放在心上。平素言談之中,他最怕提“鼻子”這個詞兒。
內供膩煩鼻子的原因有二:一個是因為鼻子長確實不便當。首先,連飯都不能自己吃。不然,鼻尖就杵到碗裏的飯上去了。內供就吩咐一個徒弟坐在對面,吃飯的時候,讓他用一寸寬兩尺長的木條替自己掀着鼻子。可是像這麽吃法,不論是掀鼻子的徒弟,還是被掀的內供,都頗不容易。一回,有個中童子 ① 來替換這位徒弟,中童子打了個噴嚏,手一顫,那鼻子就紮到粥裏去了。這件事當時連京都都傳遍了。然而這决不是內供為鼻子而苦悶的主要原因。說實在的,內供是由於鼻子使他傷害了自尊心纔苦惱的。
①中童子是寺院裏供使喚的十二三歲的童子。
池尾的老百姓替禪智內供着想,說幸虧他沒有留在塵世間,因為照他們看來憑他那個鼻子,沒有一個女人肯嫁給他。有人甚至議論道,他正是由於有那麽個鼻子纔出傢的。內供卻並不認為自己當了和尚鼻子所帶來的煩惱就減少了幾分。內供的自尊心是那麽容易受到傷害,他是不會為娶得上娶不上妻子這樣一個具體事實所左右的。於是,內供試圖從積極的和消極的兩方面來恢復自尊心。
他最初想到的辦法是讓這鼻子比實際上顯得短一些。他就找沒人在場的時候,從不同的角度照鏡子,專心緻志地揣摩。他時而覺得光改變臉的位置心裏還不夠踏實,於是就一會兒手托腮幫子,一會兒用手指扶着下巴額,一個勁兒地照鏡子。可是怎麽擺弄鼻子也從不曾顯得短到使他心滿意足。有時候他越是挖空心思,反而越覺得鼻子顯得長了。於是,內供就嘆口氣,把鏡子收在匣子裏,勉勉強強又對着經幾誦他的《觀音經》去了。
內供還不斷地留心察看別人的鼻子。僧供經常在汕尾寺講道。寺院裏,禪房櫛比鱗次,僧徒每天在浴室裏燒澡水。這裏出出進進的僧侶之輩,絡繹不絶。內供不厭其煩地端詳這些人的臉。因為哪怕一個也好,他總想找個鼻子跟自己一般長的人,聊以。所以他既看不見深藍色綢衣,也看不見白單衫。至於橙黃色帽子和暗褐色僧袍,正因為平素看慣了,更不會映入他的眼簾。內供不看人,單看鼻子:鷹勾鼻子是有的,像他這號兒鼻子,卻連一隻也找不到。總找又總也找不到,內供逐漸地就懊惱起來。他一邊跟人講話,一邊情不自禁地捏捏那尊拉着的鼻尖,不顧自己的歲數絆紅了臉,這都怪他那惆悵的情緒。
最後,內供竟想在內典外典裏尋出一個鼻子跟自己一模一樣的人,好排遣一下心頭的愁悶。可是什麽經典上也沒記載着目鍵連和捨利弗的鼻子是長的。竜樹和馬鳴這兩尊菩薩,他們的鼻子當然也跟常人沒什麽兩樣。內供聽人傢講到震旦 ① 的事情,提及蜀漢的劉玄德耳朵是長的,他想,那要是鼻子的話,該多麽能寬解自己的心啊。
①震旦是古代印度對中國的稱呼。
內供一方面這麽消極地苦心,另一方面又積極地想方設法要把鼻子弄短,在這裏就無須贅述了。他幾乎什麽辦法都想盡了。他喝過老鴰爪子湯,往鼻頭上塗過老鼠尿。可是不管怎麽着,五六寸長的鼻子不是依然耷拉到嘴上嗎?
一年秋天,內供的徒弟進京去辦事,從一個熟捻的醫生那裏學到了把長鼻子縮短的絶技。那位醫生原是從震旦渡海來的,當時在長樂寺作佛堂裏的供奉僧。
內供跟平日一樣裝出對鼻子滿不在乎,偏不說馬上就試試這個辦法。可同時他又用輕鬆的口吻念叨着每頓飯都麻煩徒弟,未免於心不安。其實,他心裏是巴望徒弟勸說他來嘗試這一辦法。徒弟也未必不明白內供這番苦心。這倒也並沒有引起徒弟的反感,毋寧說內供用這套心計的隱衷似乎贏得了徒弟的同情。於是,他苦口婆心地勸說起內供來。內供如願以償,終於依了這番熱心的勸告。
辦法極其簡單,僅僅是先用熱水燙燙鼻子,然後再讓人用腳在鼻子上面踩。
寺院的浴室照例每天都燒水。徒弟馬上就用提桶從浴室打來了熱得伸不進指頭的滾水。要是徑直把鼻子伸進提桶,又怕蒸氣會把臉(火通)壞。於是,就在木紙托盤上鑽了個窟窿,蓋在提桶上,從窟窿裏把鼻子伸進熱水。惟獨這衹鼻子浸在滾水裏也絲毫不覺得熱。過一會兒,徒弟說:“燙夠了吧。”
內供苦笑了一下。因為他想,光聽這句話,誰也想不到指的會是鼻子。鼻子給滾水(火通)得發癢,像是讓屹蚤咬了似的。
內供把鼻子從木紙托盤的窟窿裏抽出來之後,徒弟就兩腳用力踩起那衹還熱氣騰騰的鼻子來了。內供側身躺在那裏,把鼻子伸到地板上,看着徒弟的腳在自己眼前一上一下地動。徒弟臉上不時露出歉意,俯視着內供那禿腦袋瓜兒,問道:“疼嗎?醫生說得使勁踩,可是,疼嗎?”
內供想搖搖頭表示不疼。可是鼻子給踩着,頭搖不成。他就翻起眼睛,打量着徒弟那腳都皴了,用慢怒般的聲音說:“不疼。”
說實在的,鼻子正癢癢,與其說疼,毋寧說倒挺舒服的呢。
踩着踩着,鼻子上開始冒出小米粒兒那樣的東西。看那形狀活像一隻拔光了毛囫圇個兒烤的小鳥。徒弟一看,就停下腳來,似乎自言自語地說:“說是要用鑷子拔掉這個呢。”
內供不滿意般地鼓起腮幫子,一聲不響地聽任徒弟去辦。當然,他不是不知道徒弟是出於一番好意的。但自傢的鼻子給當做一件東西那樣來擺弄,畢竟覺得不愉快。內供那神情活像是一個由自己所不信任的醫生來開刀的病人似的,遲遲疑疑地瞥着徒弟用鑷子從鼻子的毛孔裏鉗出脂肪來。脂肪的形狀猶如鳥羽的根,一拔就是四分來長。
錯了一通之後,徒弟纔舒了一口氣,說:“再燙一回就成啦。”
內供依然雙眉緊蹙,面呈溫色,任憑徒弟做去。
把燙過兩次的鼻子伸出來一看,果然比原先短多了,跟一般的鷹勾鼻子差不離。內供邊撫摸着變短了的鼻子,邊靦腆地悄悄照着徒弟替他拿出來的鏡子。
鼻子——那衹耷拉到顎下的鼻子,已經令人難以置信地萎縮了,如今衹窩窩囊囊地殘留在上唇上邊。上面滿是紅斑,興許是踩過的痕跡吧。這樣一來,管保再也沒有人嘲笑他了。——鏡子裏面的內供的臉,對着鏡子外面的內供的臉,滿意地腴了腴眼睛。
可是那一整天內供都擔心鼻子又會長了起來。不論誦經還是吃飯的當兒,一有空他就伸出手去輕輕地摸摸鼻尖。鼻子規規矩矩地呆在嘴唇上邊,並沒有垂下來的跡象。睡了一宿,第二天清早一醒來,內供首先摸了摸自己的鼻子。鼻子依然是短的。內供恰似積了抄寫《法華經》的功行,心情已經多年不曾感到這麽舒暢了。
然而過5”兩三天,內供發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有個武士到池尾寺來辦事兒,他臉上擺出一副比以前更覺得好笑的神色,連話都不正經說,衹是死死地盯着內供的鼻子。豈但如此,過去曾失手讓內供的鼻子杵到粥裏去的那個中童子,在講經堂外面和內供擦身而過的時候,起先還低着頭憋着笑;後來大概是終於憋不住了,就噗哧一聲笑了起來。他派活兒給雜役僧徒的時候,他們當着面還畢恭畢敬地聽着,但衹要他一掉過身去,就偷偷笑起來,這樣已不止一兩回了。
內供最初認為這是因為自己的相貌變了。然而光這麽解釋,似乎還不夠透徹。——當然,中童子和雜役僧徒發笑的原因必然在於此。同樣是笑,跟過去他的鼻子還長的時候相比,笑得可不大一樣。倘若說,沒有見慣的短鼻子比見慣了的長鼻子更可笑,倒也罷了。但是似乎還有別的原因。
內供誦經的時候,經常停下來,歪着禿腦袋喃喃地說:“以前怎麽還沒笑得這麽露骨呢?”
這當兒,和藹可親的內供準定茫然若失地瞅着挂在旁邊的普賢像,憶起四五天前鼻子還長的時候來,心情鬱悶,頗有“嘆今朝落魄,憶往昔榮華”之感。可惜內供不夠明智,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人們的心裏有兩種互相矛盾的感情。當然,沒有人對旁人的不幸不寄予同情的。但是當那個人設法擺脫了不幸之後,這方面卻又不知怎地覺得若有所失了。說得誇大一些,甚至想讓那個人再度陷入以往的不幸。於是,雖說態度是消極的,卻在不知不覺之間對那個人懷起敵意來了。——內供儘管不曉得個中奧妙,然而感到不快,這無非是因為他從池尾的僧俗的態度中覺察到了旁觀者的利己主義。
內供的脾氣日益乖張起來了。不管對什麽人,沒說上兩句話就惡狠狠地責駡。最後,連替他治鼻子的那個徒弟,也背地裏說:“內供會由於犯了暴戾罪而受懲罰的。”那個淘氣的中童子尤其意他生氣。有一天,內供聽見狗在狂吠不止,就漫不經心地踱出屋門一望,中童子正掄起一根兩尺來長的木條,在追趕一隻瘦骨嶙嶙的長毛獅子狗。光是追着玩倒也罷了,他還邊追邊嚷着:“別打着鼻子,喂,可別打着鼻子!”內供從中童子手裏一把奪過那根木條,痛打他的臉。原來那就是早先用來托鼻子的木條。
鼻子短了反倒叫內供後悔不迭。
一天晚上,大概是日暮之後驟然起了風,塔上風鈴的嘈音傳到枕邊來。再加上天氣一下子也冷下來了,年邁的內供睡也睡不着。他在被窩裏翻騰,忽然覺得鼻子異乎尋常地癢,用手一摸,有些浮腫,那兒甚至似乎還發熱呢。
內供以在佛前供花那種虔誠的姿勢按着鼻子,嘟囔道:“也許是因為硬把它弄短,出了什麽毛病吧。”
第二天,內供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醒了。睜眼一看,寺院裏的銀杏和七葉樹一夜之間掉光了葉子,庭園明亮得猶如鋪滿了黃金。恐怕是由於塔頂上降了霜的緣故吧,九輪在晨曦中閃閃發光。護屏已經打開了,禪智內供站在廊子裏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就在這當兒,內供又恢復了某種幾乎忘卻了的感覺。
他趕緊伸手去摸鼻子。摸到的不是昨天晚上的短鼻子了,而是以前那衹長鼻子,從上唇一直垂到顎下,足有五六寸長。內供知道自己的鼻子一夜之間又跟過去一樣長了。同時他感到,正如鼻子縮短了的時候那樣,不知怎地心情又爽朗起來。
內供在黎明的秋風中晃蕩着長鼻子,心裏前南自語道:“這樣一來,準沒有人再笑我了。”
(一九一六年一月)
文浩若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