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天下>> 心理学小说>> 托马斯·哈里斯 Thomas Harris   美国 United States   现代美国   (1940年4月11日)
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克拉丽斯是联邦调查局的见习特工。她所在的城市发生了一系列的命案,凶手是一名专剥女性的皮的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迄今为止,受害的女性已达5人。克拉丽斯的任务是去一所戒备森严的监狱访问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同他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此获取罪犯的心理行为资料来帮助破案。
  
  汉尼拔被关在地牢里,他是一位智商极高、思维敏捷但有些精神变态的中年男子,并且是个食人狂,他要求克拉丽斯说出个人经历供自己分析以换取他的协助。克拉丽斯的思维能力完全不是博士的对手,她临阵败逃了。不久,警方又发现了一具女尸。根据验尸分析:凶手使受害人活了3天,死前没有强暴或虐待的迹象,凶手喜欢身材较胖的女子,常常把她们饿得皮肤松弛之后才杀死。克拉丽斯又发现了两个新的线索:其一,死者背部被剥去了两块菱形的皮;其二,死者喉咙里有个小手指大的虫茧。据昆虫专家分析,这是源于亚洲的一种蛾,被称为“地狱昆虫”。
  
  又有一位女子被绑架了,这一次是参议员的女儿。克拉丽斯向博士求助,博士仍对她进行心理分析,克拉丽斯说出童年的最痛苦的回忆是父亲去世后的一段日子,她寄住在办牧场的姨母家里,可是两个月后就逃走了,但从此常常听到羔羊的惨叫。
  
  博士提示克拉丽斯,蛾的特征是变,由虫变成蛹,又由蛹变成蛾,“野牛”比尔也想变,由于童年时遭到过继母的虐待,比尔产生了一种变态心理,他去过变性手术中心,但是遭到了拒绝……他们的谈话被主治医生齐顿窃听去,他想抢头功,于是对汉尼拔进行严酷的审讯,然而一无所获。克拉丽斯闻讯赶来,经过一番心理分析,汉尼拔了解了克拉丽斯为什么总会听到羔羊的惨叫,可正当博士要说出凶手的名字时,齐顿带卫兵赶来把克拉丽斯架走了。不久,博士利用齐顿丢下的圆珠笔做成钥匙打开了手镣,杀死了卫兵,逃之夭夭。克拉丽斯一个人继续寻找线索,逐渐把对象锁定在一个叫詹米·冈的人身上,因为他曾在海关提过一箱来自苏里南的活毛毛虫,还去过变性中心。
  
  克拉丽斯找到了“野牛”比尔的住处,她和凶手在阴森的地下室里发生了激烈较量,最后克拉丽斯击中了比尔,救出了参议员的女儿。“野牛”比尔被击毙了,然而更危险的人物却又出现了。在庆功会上,克拉丽斯接到了汉尼拔博士的电话,电话挂断后,汉尼拔戴着墨镜,无声地进入人流,寻找他的猎物——齐顿去了。
  《沉默的羔羊》-角色介绍及心理分析
  
  克拉丽斯 :羊羔——见习特工
  见习女特工克拉丽斯和变态的精神病专家汉尼巴尔博士的交往,是克拉丽斯老师给的任务,而且之前获得小心的提示,因此她在交往中的预防之心是比较重的,预防的人不管如何假装,其实总是无法从实际上掩蔽其情绪的。
  
  克拉丽斯在和汉尼巴尔交往之初,反击汉尼巴尔的一些刺激性的挑衅。暴露出其防御中的激烈的特性。她不想给人给予轻视。这当然和她童年经历相关。汉尼巴尔博士在交往之初给予克拉丽斯一些有益的指导。这里面存在一些交换条件。而这一交换条件是汉尼巴尔在治疗克拉丽斯。他们的这一互动是非正常的。因为在实际咨询中是遇不到这类情况的。这说明汉尼巴尔的内心可能存在某些没有释放的情结,当然电影没有给我们更多的线索。
  
  至少是克拉丽斯的坦诚相待给了汉尼巴尔一些刺激。这当然也和一个精神病大夫在监狱里没有获得病人治疗可能有关。分析心理学指出,许多心理治疗者本身都有某些原型和情结。这代表他们的个性使他们接近他们的职业。不过这不是说他们都是病态的。但能理解他们喜欢这一职业本身是可以被分析的,因为这涉及一个心理治疗师的反移情的可能。
  
  克拉丽斯在和汉尼巴尔交往后来产生了移情,缺陷的东西总需要被满足。不过这需要大家仔细在回味那电影才可能感受得到。在某种意义上,克拉丽斯在和汉尼巴尔之间出现了亲密的关系,这一潜在的亲密性被作为心理治疗专家的汉尼巴尔所感受到,这一女孩需要帮助的情感。于是,在这里,克拉丽斯这里的内心问题开始浮现了。那是和她童年作为警察的父亲被杀有关。当我们在童年丧失我们的亲密感时,我们和所亲密的客体的过早分离会产生力比多的未完全释放。不过似乎这里这力量被升华成另一种具有建设性的事情。这可能和克拉丽斯的心理和特工职业有关。一个人关心自己的内心有可能反映出她内心有问题需要被关注。
  
  汉尼巴尔于是询问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克拉丽斯的父亲被枪杀后的经历,这一情况被作为精神分析家的汉尼巴尔所把握。然后他没有立即指出,而是给予克拉丽斯的潜意识浮出的机会。当然在最后几次交往中,问题被指出,回忆起了作用。就是在农场曾经想拯救的那只羔羊的失败。这直接构成了她没有完成的事件。所以有时候睡觉时候会有类似恶梦的情况。这一问题的被指出似乎克拉丽斯已经痊愈,因为她的意识接受了她本来所错误压抑的东西。这是一种来自潜意识的冲动。
  
  但问题其实还远不是在这里,克拉丽斯对于那件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案件的执着其实投射了她内心那没有完成的情结。那只羔羊其实象征那些被“野牛比尔”所威胁生命的女孩子。因为这正是沉默的羔羊的象征。许多年前,克拉丽斯在农场曾经想拯救的那只羔羊的失败直接导致她现在要解救现在的羔羊——那一个可能被害的女孩。这一冲动直接出现在她的行动中,这完全是无意识的冲动。当然她最后完成了这一事件,而从心理和感受两方面成功地释放了自己力比多的固着。从而使被害人获救以及自己获得痊愈。  
  
  不过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我们可以看见另一种象征意义,她可能和《圣经》亚伯拉罕为了感谢上帝而试图将自己的儿子杀死以供献给上帝有关。那个孩子据说最后由于上帝的慈爱而获得没有被杀死的幸运结果。
  
  “野牛比尔” :变态杀人犯
  从精神分析的客体心理学分析,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的杀人和剥取女性人皮以完成女性服装的事件最大的可能来自其幼年时的冲动,就是“野牛比尔”的母亲多数在养育上存在很大问题,甚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野牛比尔”在被关怀和性别分化上存在严重的问题,这导致他的心理发育根本还是存在在幼稚期,而试图通过一种幼稚的行为来导致其内心的冲动的满足。
  
  他在被害者嘴里所放的蛹充分说明说明了他希望自己变成女性的一种希望。其实变成女性是他自己希望获得母亲之爱的象征,他通过自己变成女性来满足其自体意象的需要。这假设自己是女性的自体意象则来自更早期的心理发育为成熟。
  
  他的冲动以一种非正常方式出现。如果童年能给予一种罗杰斯式的非条件关怀,他就不可能出现那种病态后果。
  
  在他的意象中,他和被害人是一体的或者至少是无法清楚区分的。所以当他杀害那些被害人时他的主观中可能是觉得在处理他自己的问题。
  他的反社会的出现一定导致他的变形只是死亡,而不是死后的复生。
  
  汉尼巴尔博士 :变态的精神病专家
  
  这是个象征阴影的角色,他具有救世的情结。至少在最后他逃离时将一个警察象耶酥一样扎在那里可以反映出某些。
  
  所说他的吃人可能和一种原始的力量感有关,在南太平洋上以前所流传的曼纳信仰象征一类意思。当一个人试图去获得力量时,那些原始人就去杀另一个强壮的人。这样他可以获得那个强壮的人身上的力量和智慧,这种力量在宗教学上就称为曼纳。
  
  这位精神病专家汉尼巴尔以前或许是有很强烈治疗病人冲动的人。作为一个太有愿望希望治疗别人的心理医生,可能是需要反省的。因为这是具有两面性的。治疗者的背面可能正站着一个魔鬼。
  《沉默的羔羊》-影片背景
  
  恐怖片是好莱坞最令人激动的类型片,然而长久以来,它却难登大雅之堂,与奥斯卡等电影大奖一直无缘,不过好莱坞的电影大师从未放弃过对理想恐怖片的追求和对奥斯卡的冲击。终于,在第6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好莱坞电影导演乔纳森·戴米以恐怖片《沉默的羔羊》当之无愧地赢得了5项奥斯卡大奖,使好莱坞的恐怖片在奥斯卡角逐中扬眉吐气,争得了应有的地位。
  
  《沉默的羔羊》根据著名小说家哈里斯·托马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刻反映美国社会犯罪问题的经典之作。影片故事继承了好莱坞恐怖片的传统,然而影片的叙事方式却突破了恐怖片的模式,它颇具匠心地将恐怖片与侦探片巧妙地结合成一体。虽然影片的场景设置以封闭的室内环境为主,缺乏激烈火爆的动作性,但由于采用了希区柯克式的悬念手法和现代恐怖片的心理分析方法,使得整部影片的情节扑朔迷离,将观众引入了一个象征性的人类潜意识的世界。影片通过探索人物心理疾患,试图探寻当代美国社会恐怖的根源,这使得影片的主题得以深化,寓示了好莱坞文以载道的策略。
  
  为什么是羔羊
  “沉默的羔羊”实际上应当译做“羔羊的沉默”,也许从女主人公克拉丽斯的身世来分析“羔羊”更为妥帖。克拉丽斯的父亲是家乡小镇上的一名巡警,后以身殉职。于是,克拉丽斯被送往姨母家中寄养,当时她只有10岁。姨母和姨父是牧场主,主要饲养羊和马,可这些牲口大多有些毛病,不是腿瘸就是眼瞎,它们宰杀后被做成胶或肥料,活着拉走的则将成为狗的食品。克拉丽斯发现这一切后,一颗童心受到强烈的刺激,羔羊凄厉的叫声从此便长久地萦绕在她的耳边和心里。这一情节在全书所占的篇幅并不多,但它却是克拉丽斯童年生活的一个创伤。
  
  在同博士汉尼拔接触的过程中,博士要她“投桃报李”,即要她提供经历给自己分析,以此作为追捕“野牛”比尔的条件,于是克拉丽斯深埋在心底的那段往事就这样被博士一点一点地挖出来。汉尼拔是心理分析的高手,他知道克拉丽斯现在心中时不时听到的羔羊的尖叫声更多的是具有了象征的意义,它代表了弱者、受害者,象征了这些人在孤苦无援中所发出的呼号。尤其当克拉丽斯看到被凶手杀害的女性后,所有的一切便凝聚到一个声音上:羔羊在尖叫,尖叫,尖叫!只要这声音一天不止,克拉丽斯就不得安宁,就会做噩梦。自然,克拉丽斯最终成功了,她逮住并击毙了“野牛”比尔,所以她终于可以“睡得很沉,很甜,因为羔羊已经安静了”。
  《沉默的羔羊》-主演简介
  
  朱迪·福斯特朱迪·福斯特
  
  朱迪·福斯特 Jodie Foster
  
  女, 生于1962年 11月19日 ,美国加州洛杉矶 星座: 天蝎座
  
  《暴劫梨花》最终成为茱迪赢得了她电影生涯中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来的《沉默的羔羊》使她得了第二个奥斯卡影后奖座。由于经济浪潮,《赤面煞星》便成了她第一部商业动作大片。
  
  《沉默的羔羊》的成功,这让她有机会执导自己的导演处女作《锦绣童年》,影片讲述的是一个高智商的男孩与单身母亲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是她童年经历的写照。而她本人从小也是个天才。
  
  为了以后的成功,她成立了自己的“蛋”制片公司,全心实践当导演、制片人的梦。由她自己制作并主演、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的《大地的女儿》,以及第二部导演作品《冤家一族》都是这颗“蛋”孵出来的代表作。
  安东尼·霍普金斯安东尼·霍普金斯
  
  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男, 生于1937年 12月31日 ,英国威尔士
  星座: 摩羯座
  
  英国演员,早年在卡第福音乐戏剧学院就读,退役后又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继而在劳伦斯·奥立弗领导的国家剧院中逐渐崭露头角,也开始在影视方面发展。1992年他以《沉默的羔羊》夺得奥斯卡影帝,创事业巅峰。其后主演了一连串优秀文艺片。为了表彰他对电影的杰出贡献,英国女王授予他爵士头衔。2000年3月加入美国国籍。
  
  
  《沉默的羔羊》-导演简介
  
  
  乔纳森·戴米 Jonathan Demme
  乔纳森·戴米乔纳森·戴米
  
  男, 生于1944年 2月22日 ,美国纽约
  星座: 双鱼座
  1974年起当导演,先为罗杰·考曼拍B级片。他真正全心创作的第一部电影是一出描写民用电台生活的讽刺剧《Citizens' Band,1977》。1980年乔纳森·德米因《梅尔文与霍尔华》(Melvin and Howard,1980)而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编剧奖。影片也被认为是八十年代最好的影片之一。接连拍的《散弹露露》(Something Wild,1986)、《嫁入黑帮》(Married to The Mob,1988)、《玩转迈阿密》(Miami Blues,1990)都有不错的反响。
  
  让乔纳森·德米名震江湖的是由安东尼·霍普金斯和朱迪·福斯特联袂主演的恐怖片《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虽然乔纳森·德米拒绝执导续集,但其续集《Hannial》对影迷依然是万众期待。
  
  接下来乔纳森·德米又有另一部重要的作品《费城故事》(Philadelphia,1993),这部首度探及敏感话题——爱滋病的作品,由汤姆·汉克斯主演,描写一位爱滋病患者为他所受到的歧视而诉求公正的故事。影片极具人道关怀,也使汤姆·汉克斯凭此片而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等众多奖项。
  《沉默的羔羊》-原声音乐
  
  沉默的羔羊沉默的羔羊
  因《指环王三部曲》而获得格莱美和奥斯卡奖的电影配乐大师Howard Shore之前似乎更加偏好于为心理惊悚风格的电影配乐,像他的代表作——获得英国影艺学院最佳电影音乐奖提名作《沉默的羔羊》,(以及《入侵脑细胞》(the Cell)、《赤裸午餐》(Naked Lunch)、《颤栗空间》(Panic Room)、《游戏》(the Game)等等),其中的配乐对于戏剧的张力和心理描写极具表现力,压抑的氛围往往通过音乐中凝重的情感传递出来,特别是关于女主角 Starling(Jodie Foster)的部分(也是电影配乐的中心),非常的感人。
  
  专辑曲目:
  
  1. Main Title (5:04)
  2. The Asylum (3:53)
  3. Clarice (3:03)
  4. Return to the Asylum (2:35)
  5. The Abduction (3:01)
  6. Quid Pro Quo (4:41)
  7. Lecter in Memphis (5:41)
  8. Lambs Screaming (5:34)
  9. Lecter Escapes (5:06)
  10. Belvedere, Ohio (3:32)
  11. The Moth (2:20)
  12. The Cellar (7:02)
  13. Finale (4:50)
  
  《沉默的羔羊》-影片视点
  
  这是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心理悬念片,两位主角的斗智戏扣人心弦,一个想利用后者越狱,另一个想利用对方的心理分析去搜寻另一名杀手。男女主角有精彩绝伦的表演。本片派生出2001年的续集《汉尼拔》和2002年的前传《红龙》。
  
  1992年3月30日在第64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揭晓中,经过一番激烈地角逐,《沉默的羔羊》获得最佳影片奖,乔纳森.德默获最佳导演奖,男主角安东尼.霍普金斯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女主角朱迪.福斯特获最佳女主角奖,特德.塔利获最佳编剧奖。
  
  《沉默的羔羊》一片影响持久不衰,引起了公众对社会犯罪、恐怖以及邪恶势力的憎恶和谴责。该片中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以及罪犯多数取自生活原型。拍摄前,主要创作人员全部到联邦调查局实地体验生活,女主角克拉丽斯的扮演者朱迪.福斯特在那里会见了她的原型,联邦特工玛丽.克劳斯;而朱迪.福斯特本人是曾刺杀里根的凶手欣克利追逐的目标。由于对犯罪的痛恨以及杰出的演技,朱迪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勇敢而不失温柔经得住考验的女特工形象。
  
  在《沉默的羔羊》这部影片里,最使人惊心动魄的场面是汉尼巴尔的扮演者安东尼.霍甫金斯的表演,他不愧是一位杰出的演员,其表演才能让人惊叹不已。在谈到《沉默的羔羊》时霍甫金斯说:"我的方法十分简单,我记住对白,然后分析、思考角色,当我找准了角色的基调时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当朱迪.福斯特扮演的联邦局特工克拉丽斯第二次去精神病院见汉尼巴尔时,只见汉尼巴尔沉静地坐在铁栏后面,目光呆滞而深远地久久凝视着前方。突然他伸出舌头,口头发出"嘶噜嘶噜"的声音,仿佛在舔食着什么美味。这段表演既无对白也几乎没有动作,却产生了令人毛骨耸然的强烈效果。在《沉默的羔羊》中,霍甫金斯凭藉只有三十分钟却令人着迷的表演,把汉尼巴尔这个智商极高、思维敏捷、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食人魔的形象刻画得非常出色。这是个颇具挑战性的角色,非一般演员所能驾驭。霍甫金斯之所以如此成功,完全得益于他与生俱来的一个伟大演员所必需具有的艺术禀赋和几十年的舞台经验。
  
  该片上映后连续5周居票房第一,仅第一周的票房收入就达1500万美元。即便这样,也无法扭转奥利安(Orion)公司破产的厄运。《沉默的羔羊》是该公司正式宣告破产前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以后再也不会看到奥利安 (Orion)的名字了。
  
  心理学看点
  
  夸张的心理学,潜意识,人格分析。变态心理学,异性癖、食人狂。《沉默的羔羊》被认为是经典心理学电影。
  
  《沉默的羔羊》-幕后制作与花絮
  
  
  花絮
  沉默的羔羊沉默的羔羊
  
  吉恩·哈克曼曾买下本片拍摄权,不但打算亲自执导,还准备扮演杰克·克劳福德的角色,但看到第61届奥斯卡颁奖晚会上放映的《密西西比在燃烧》中有关他的片花之后,他开始对自己再扮演暴力角色深感担忧,于是放弃拍摄。
  
  迈克尔·基顿曾是扮演杰克·克劳福德的人选。
  
  约翰·赫特、小路易斯·格赛特(Louis Gossett Jr。)、罗伯特·杜瓦尔、杰克·尼科尔森和罗伯特·德尼罗都曾有望扮演汉尼拔。
  
  片中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办公室于当年伊丽莎白·多尔(Elizabeth Dole)在劳工局的办公室中拍摄。
  
  片中出现的烟草天蛾备受优待。它们被放在航班的头等舱中来到片场,居住的房间可调节温度和湿度,身着的戏装也异常精美。
  
  影片大部分在匹兹堡拍摄。
  
  虽然《沉默的羔羊》是《孽欲杀人夜》的后续之作,而且两个故事中出现了很多相同人物,但只有两位演员在两部影片中都曾出现,即便如此,两人的角色也发生了更改。弗兰奇·费森(Frankie Faison)在《孽欲杀人夜》中扮演了菲斯克少尉,而在本片中扮演的是巴尼;丹·巴特勒(Dan Butler)在《孽欲杀人夜》中扮演了联邦调查局的指纹专家,而在本片中扮演的是昆虫学家。
  
  片中杰克·克劳福德的原型是探员约翰·道格拉斯,道格拉斯还曾亲自训练扮演克劳福德的斯科特·格林。
  
  影片海报中的蝴蝶身上出现了一只骷髅,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骷髅头其实是3名赤裸的女子(在另外版本中是7名),与菲利普·哈尔斯曼 (Philippe Halsman)受达利绘画作品启发、拍摄于1951年的摄影作品非常相似。
  
  片中水牛比尔源自现实中的三位连环杀手,分别是嗜好剥人皮的艾德·盖恩、将被害女性引诱进货车的特德·邦迪、以及将被绑架的女性囚禁在地窖中的加里·海德尼克。
  
  小说《沉默的羔羊》的作者托马斯·哈里斯(Thomas Harris)从未看过本片,因为惟恐影响自己的写作。
  
  至少有6位导演出现在片中,分别是朱迪·福斯特、安东尼·霍普金斯、卡西·莱蒙斯(Kasi Lemmons)、罗杰·考曼(Roger Corman)、丹·巴特勒(Dan Butler)和乔治A·罗梅罗。
  
  米基·洛克和肯尼斯·布拉纳都曾是扮演杰克·克劳福德的人选。
  
  布鲁克·史密斯为扮演凯瑟琳增重25磅。
  
  汉尼拔的角色是从连环杀手艾伯特·菲什的犯罪经历中获得灵感。
  
  朱迪·福斯特、乔纳森·戴米(Jonathan Demme)和斯科特·格林与一些其他的剧组人员考察了位于弗吉尼亚州Quantico的联邦调查局特工训练中心,并学习了很多武器及特工课程。
  
  影片原定于1990年秋天上映,但发行商为了力挺《与狼共舞》角逐奥斯卡,决定将本片的上映日期推迟到1991年1月。
  
  为了扮演好片中的角色,安东尼·霍普金斯研读了很多连环杀手案例,造访了监狱中的服刑犯,并到法院旁听审判。
  
  安东尼·霍普金斯在片中只出现了16分钟,成为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的最简短的表演。
  
  特德·塔利(Ted Tally)在编写本片剧本时希望由朱迪·福斯特扮演克拉丽斯,但乔纳森·戴米接手执导本片时,认为朱迪·福斯特不适合这个角色,希望由米歇尔·菲佛扮演,但米歇尔·菲佛因本片过于血腥而拒绝。乔纳森·戴米随即又重新启用了朱迪·福斯特。
  
  艾玛·汤普森也曾是扮演克拉丽斯的人选。
  
  影片故事的灵感源于华盛顿大学刑事学专家罗伯特·凯珀尔与连环杀手特德·邦迪的真实经历,邦迪当时帮助凯珀尔教授调查绿河连环杀手。邦迪1989年 1月被处死,而真正的绿河杀手在2001年才被抓获,谋害的女性多达48人。
  
  在筹拍期间,朱迪·福斯特和斯科特·格林可以亲耳听到现实中连环杀手在折磨和谋杀被害者时录制的磁带,朱迪·福斯特拒绝收听这些磁带,而听过磁带的斯科特·格林后悔自己这么做,因为那些令人揪心的声音让他无法遗忘。
  
  尽管当时负责发行本片的Orion公司已经宣告破产,但仍斥资20万美元将本片送选奥斯卡。
  
  在本片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时,本片的家庭录影带已经普及,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A census taker once tried to test me。 I ate his liver with some fava beans and a nice Chianti。”汉尼拔的这句话在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百佳台词”榜单中名列第21位。
  
  本片荣获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编剧本5项奥斯卡奖,在影史上只有3部影片享此殊荣,除本片之外,还有1934年的《一夜风流》和1975年的《飞跃疯人院》。
  
  片中的克拉丽斯入围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50位最伟大的电影英雄”,在榜单中名列第六,也是名次最高的女性角色。汉尼拔则在“50位最佳电影恶人”中荣登榜首。
  
  安东尼·霍普金斯在片中嘲笑朱迪·福斯特的南方口音是现场发挥的。
  
  在《娱乐周刊》评选的“影史最恐怖影片”的榜单中,本片高居第四位。
  
  穿帮镜头
  
  片中称克拉丽斯在弗吉尼亚大学主修犯罪学和心理学,但在真正的弗吉尼亚大学里从未有犯罪学的主修课。
  影片在尸检情节中出现了多处纰漏,其中包括收集被害者指纹时没有提取被害者指甲内的残留物,而且墨水应该已经销毁了证据。
  片中克拉丽斯使用的自动千斤顶并非是福特斑马车的配件,福特斑马车的配件应该是剪式千斤顶。
  《沉默的羔羊》-影评
  
  沉默的羔羊沉默的羔羊
  
  《沉默的羔羊》是一部具有复杂的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的影片,也是一部相当出色的娱乐片。它的艺术性也很为人称道,那种精神上的对抗、那种“天使和魔鬼”的鲜明对比、那种建立在较缓慢节奏上的内在哲理性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所以它能在电影史上留下一笔。——第64届奥斯卡奖评委会
  
  除了恐怖气氛的营造,影片的社会命题也很有嚼头。警察为了捉一名杀人狂魔而不得不求助于另一名杀人狂魔,这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荒诞与讽刺意味。影片一直在寻找人类社会的恐怖之源,最后得出了一个“由于秩序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反过来危及秩序的犯罪病例”的结论,这使得影片从另一层面上讲又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华盛顿邮报》
  
  说《沉默的羔羊》是一部“恐怖小说”并不为过,在100多天的翻译中,我就历经了噩梦的折磨,几度在半夜醒来而感觉着恐惧的缠绕。人是奇怪的动物,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偏要去闻去见,这也就是大家明知其为恐怖小说却依然要来阅读的原因吧,其情形大致与小孩子既怕又渴望听鬼怪故事相仿佛,都是感觉着一种异样的刺激或颤栗。—— 《沉默的羔羊》小说翻译者 杨昊成
  《沉默的羔羊》-获奖经历
  
  本片获第六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五项大奖。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2 最佳电影 / Best Picture 获奖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2 最佳男演员 /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获奖 安东尼·霍普金斯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2 最佳女演员 /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获奖 茱蒂福斯特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2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获奖 乔纳森·德梅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2 最佳编剧 /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获奖 特德·塔利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2 最佳剪辑 / Best Film Editing 提名 Craig McKay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2 最佳音效 / Best Sound 提名 Tom Fleischman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92 最佳音效 / Best Sound 提名 Christopher Newman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92 最佳电影(剧情类) / Best Motion Picture - Drama 提名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92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 Motion Picture 提名 乔纳森·德梅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92 最佳编剧 / Best Screenplay - Motion Picture 提名 特德·塔利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92 最佳女演员(剧情类)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Drama 获奖 茱蒂福斯特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92 最佳男演员(剧情类)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Motion Picture - Drama 提名 安东尼·霍普金斯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电影 / Best Film 提名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男演员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获奖 安东尼·霍普金斯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女演员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获奖 茱蒂福斯特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ion 提名 乔纳森·德梅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编剧 / Best Screenplay 提名 特德·塔利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摄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提名 Tak Fujimoto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剪辑 / Best Editing 提名 Craig McKay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音响 / Best Sound 提名 Skip Lievsay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音响 / Best Sound 提名 Christopher Newman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音响 / Best Sound 提名 Tom Fleischman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92 最佳音乐 / Best Music 提名 霍华 萧
  法国恺撒奖/César Awards, France 1992 最佳外语片 / Best Foreign Film 提名 乔纳森·德梅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1991 最佳影片 / Best Film 获奖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1991 最佳男演员 / Best Actor 获奖 安东尼·霍普金斯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1991 最佳女演员 / Best Actress 获奖 茱蒂福斯特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1991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获奖 乔纳森·德梅
  国家评论协会奖(美)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 1991 最佳影片 / Best Picture 获奖
  国家评论协会奖(美)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 1991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获奖 乔纳森·德梅
  国家评论协会奖(美)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 1991 最佳男配角 / Best Supporting Actor 获奖 安东尼·霍普金斯
  柏林国际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91 金柏林熊 / Golden Berlin Bear 提名 乔纳森·德梅
  柏林国际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91 银柏林熊--最佳导演奖 / Best Director 获奖 乔纳森·德梅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is a novel by Thomas Harris. First published in 1988, it is a sequel to Harris' 1981 novel Red Dragon. Both novels feature the cannibalistic serial killer Dr. Hannibal Lecter, this time pitted against FBI Special Agent Clarice Starling. The novel became a bestseller, and its Oscar-winning 1991 film adaptation is still widely ranked among the best films ever made.
  
  Plot summary
  
  The novel opens with Clarice Starling, a young FBI trainee, being asked to carry out an errand by Jack Crawford, the head of the FBI division that draws up psychological profiles of serial killers. Starling is asked to present a questionnaire to brilliant forensic psychiatrist and cannibalistic sociopath, Hannibal Lecter. Lecter is serving nine consecutive life sentences in a Maryland mental institution for his murders.
  
  We also learn of Jack Crawford's hunt for a serial killer dubbed "Buffalo Bill", whose modus operandi involves kidnapping overweight women, starving them for about a week initially then killing and skinning them, before dumping the bodies in nearby rivers. The nickname was started by Kansas City Police Homicide Division, as a joke that "he likes to skin his humps."
  
  When Bill's sixth victim is found in West Virginia, Starling helps Crawford perform the autopsy. Starling finds a moth pupa in the throat of the victim, and just as Lecter predicted, she has been scalped. Diamond-shaped patches of skin have also been taken from her shoulders. Furthermore, autopsy reports indicate that Bill killed her within four days of her capture, much faster than his earlier victims. On the basis of Lecter's prediction, Starling believes that he knows who Buffalo Bill really is. She also asks why she was sent to fish for information on Buffalo Bill without being told she was doing so; Crawford explains that if she had had an agenda, Lecter would never have spoken up.
  
  Starling takes the pupa to the Smithsonian, where it is eventually identified as the Death's-head Hawkmoth, which would not naturally occur where the victim was found.
  
  In Tennessee, Catherine Baker Martin, the daughter of Senator Ruth Martin, is kidnapped. Within six hours, her blouse is found on the roadside, slit up the back: Buffalo Bill's calling card. Crawford is advised that no less than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expressed "intense interest" in the case, and that a successful rescue is preferable. Crawford estimates they have three days before Catherine is killed.
  
  After Starling leaves, Lecter reminisces on the past, recalling a conversation with Benjamin Raspail. Raspail, during that therapy session, explained Klaus's death at the hands of Raspail's jealous former lover, Jame Gumb, who then used Klaus's skin to make an apron. Raspail also revealed that Gumb had an epiphany upon watching a moth hatch. Lecter's pleasant ruminations are interrupted when Chilton steps in. A listening device allowed him to record Starling's conversation, and Chilton has found out that Crawford's deal is a lie. He offers one of his own: If Lecter reveals Buffalo Bill's identity, he will indeed get a transfer to another asylum, but only if Chilton gets credit for getting the information from him. Lecter insists that he'll only give the information to Senator Martin in person, in Tennessee. Chilton agrees. Unknown to Chilton, Lecter has previously hidden under his tongue a paperclip and some parts of a pen, both of which were mistakenly given to him by untrained orderlies during his stay at the asylum. He fashions the pen pieces and paperclip into an improvised lockpick, which he later uses to pick his handcuff locks.
  
  In Tennessee, Lecter toys with Senator Martin briefly, enjoying the woman's anguish, but eventually gives her some information about Buffalo Bill: his name is William "Billy" Rubin, and he has suffered from elephant ivory anthrax, a knifemaker's disease. He also provides an accurate physical description. The information is a red herring: bilirubin is a pigment in human bile and a chief coloring agent in human excrement, which the forensic lab compares to the color of Chilton's hair.
  
  Shortly after this, Lecter manages to escape by killing off his captors and eviscerating them, using the face of one as a mask to fool paramedics. Starling continues her search for Buffalo Bill, eventually tracking him down.
  Characters
  
   * Clarice Starling
   * Dr. Hannibal Lecter
   * Jack Crawford
   * Jame Gumb/Buffalo Bill
   * Barney Matthews
   * Ardelia Mapp
   * Dr. Frederick Chilton
   * Catherine Baker Martin
   * Senator Ruth Martin
   * Paul Krendler
   * Noble Pilcher
   * Albert Roden
   * I. J. Miggs
  
  Influences
  
  Jame Gumb was based on five real-life serial killers:
  
   * Ed Gein, a Wisconsin man who robbed graves and murdered women in order to flay their bodies and make clothing out of them. Gein was also the inspiration for Norman Bates in the Alfred Hitchcock film Psycho and Leatherface in The Texas Chain Saw Massacre.
   * Gary Ridgway, who like Gumb only murdered women and dumped his victims bodies' in rivers, often with objects inserted inside their bodies.
   * Ted Bundy, who killed dozens of women in the 1970s, often luring victims by pretending he was injured with a cast on his arm, a technique Gumb used to lure Catherine Martin into his van. Similar to Lecter, Bundy also offered to help investigators find other serial murderers by "giving insights" into their psychology while he was in death row, specifically about the Green River Killer.
   * Gary M. Heidnik, who held women captive in a deep hole in his basement.
   * Edmund Kemper, a man who murdered women and had sex with his victims.
  
  Film adaptation
  Main article: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film)
  
  Following the 1986 adaptation of Red Dragon (filmed as Manhunter),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was adapted by Jonathan Demme in 1991.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became the third film in Oscar history to win the five most prestigious Academy Awards -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Director, Motion Picture and Screenplay. It stars Anthony Hopkins as Hannibal Lecter, Jodie Foster as Clarice Starling and Ted Levine as the serial killer Buffalo Bill. It continues to be listed among the best movies ever made to this day.
  Literary significance
  
  The novel was a great success and Craig Brown of the Mail on Sunday wrote, "No thriller writer is better attuned than Thomas Harris to the rhythms of suspense. No horror writer is more adept at making the stomach churn", The Independent wrote "Utterly gripping" and Amazon wrote "...driving suspense, compelling characters,...a well-executed thriller..." Children's novelist Roald Dahl also greatly enjoyed the novel, describing it as "subtle, horrific and splendid, the best book I have read in a long time."
  Awards and nominations
  
   * The novel won the 1988 Bram Stoker Award for Best Novel.
   * It was nominated for the 1989 World Fantasy Award.
序言
  《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看之前并不知道它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只是从“”中获悉这是部奥斯卡获奖片;既然是获奖片,似乎总要刮目相看。于是乎看了。想不到竟是这么一个叫人从头至尾头皮发麻手心捏汗的故事!尤其是男主人公那双怪异的褐紫红色的眼睛,久久地留在我的脑海中,让人感觉着异样的不安与激动,怕想到它,又忍不住要去想,仿佛儿时在黑暗中坐在小凳上听大人讲红眉毛绿眼睛的鬼怪故事。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恐怖的故事,为什么竟取了《沉默的羔羊》为名呢?影片虽然在男女主人公的对话中几次提到“羔羊”一词,可自始至终“羔羊”的影子一次也没有出现。当初看片子时因为一直处在头皮发麻手心捏汗的紧张状态,倒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所以直到今年夏天翻译此书之前,对此一直不甚了了。
   暑假开始前不久拿到小说,花了两天时间通读一遍。结果发现,“沉默的羔羊”是译错了!从字面看,至少也该译作“羔羊的沉默”(The Silence of the Lambs)。但即使“羔羊的沉默”也不对,不符合全书的主题。女主人公美国联邦调查局实习特工克拉丽丝·史达琳出身寒微,父亲是家乡小镇上一名巡警,一次夜间巡逻时碰上两名窃贼兼瘾君子,以身殉职。母亲白天在汽车旅馆做帮佣,夜晚到咖啡馆当厨子,以此艰难地维持着一家的生活。两年后,史达琳被送往蒙大拿她母亲的表姐家中寄养,年幼的弟弟妹妹仍留在母亲身边。当时史达琳只有十岁。母亲的表姐及其丈夫是牧场主,牧场上放养的主要是羊和马,可这些牲口大多有些毛病,不是腿瘸就是眼瞎。它们宰杀后被做成胶或肥料,活着拉走的则将成为狗的食品。史达琳发现这一切后,一颗童心受到强烈的刺激,她想救这些可怜的牲口,可是年仅十岁的一个小女孩儿又能做些什么?她决意逃离这个牧场,心想至少可以带走一头牲口——她到牧场后成了她好伴侣的一匹有眼病的母马“汉娜”。一天夜里,史达琳从黑暗中惊醒,她听到了凄厉的尖叫声。是春天的羔羊,它们正在牲口棚里遭宰杀。史达琳终于下定了出逃的决心,否则她的“汉娜”也性命难保了。她就这样离开了牧场,来到了实际是孤儿院一类的慈善机构,“路德会教友之家”。
   这一情节在全书所占的篇幅不多,但它却是史达琳的一大心病,在她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创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她以后的人生路径和理想抉择。家贫,父死,孤儿一样漂泊的童年,唯一的出路是读书,在读书中竞争,在竞争中取胜,由此出人头地,为父母争光,为史达琳家族争光。蒙大拿牧场七个月的寄养生活使史达琳明白了什么叫任人宰割,什么是弱者的呼号。孤苦无援的史达琳自己就是个弱者,从羔羊遭宰杀时发出的尖叫声中,她或者依稀联想到了自己的命运。她不能接受这样的命运。她跑了。以后她靠着岁月风霜锻炼出来的坚毅与刻苦,靠着她的“武器”——在竞争中战胜所有对手,一步步与命运抗争,逐渐向自己的理想靠近。她读完了弗吉尼亚大学,获得了心理学与犯罪学的双专业证书,然后进了联邦调查局的行为科学研究部当实习特工。至此,应该说史达琳是成功了,在史达琳家族的历史上还没有一名成员曾经走到这一步,只有她的一位叔叔将其大学专科的学位刻到了自己的墓碑上作为荣誉的象征。可是,史达琳似乎并不满足,虽然她在行为科学研究部的实习成绩都很不错。所以,当研究部的头儿杰克·克劳福德召见她并指示她去接触被关在精神病院的“食人魔王”莱克特医生时,史达琳感到机会来了。所谓“行为科学研究部”只是委婉的说法,实际是指联邦调查局内专门处理系列凶杀案的部门,面对的都是些地狱一般的罪孽与残暴,所以不用说是一位年纪轻轻的女实习生,就是久经风雨的老手,对此也不太敢问津。事实上,克劳福德从前的一员虎将威尔就被莱克特用裁油地毡的刀划破了肚子,脸上则跟“被毕加索画过似的”。精神病院的一名护士被他撕裂了。以前一名也曾想接触他的调查人员,最终是连自己的肝也没有保住,叫莱克特给拌着豆子吃了。然而所有这一切并没有妨碍史达琳毅然接受克劳福德交给的任务。克劳福德问她是不是“容易受惊吓”?她巧妙地回答说:“现在还没有。”如果她只答一个“不”,显然就太虚假,太英勇,不能叫人相信;如果给一个肯定的回答,那到手的机会眼睁睁地就要失去。史达琳接着问克劳福德为什么选中了她去干这份工作,克劳福德回答说:“主要因为你是手头可以找得到的人。”很干脆,直截了当。克劳福德开始其实没抱多大的希望,他找到史达琳只是因为他的手下实在派不出别的人来了,“老一套——人手不够”。可史达琳一听这话心里就明白了:这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她要好好把握并利用这机遇,接受这挑战,出色地完成克劳福德交给的任务。
   本来,事情往下发展也就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了,因为克劳福德派史达琳去接触莱克特的目的,主要也就是想从这位超凡的精神病专家那里得到一点精神病学方面的帮助,希望他的回答多少能有助于行为科学的研究。史达琳则可以利用她特有的魅力,让沉默了多年的莱克特开口,然后顺利交卷。莱克特确实开口了,可他不愿接受调查问卷上的那些心理咨询,他根本就对那一套不屑一顾。他最感兴趣的是津津有味地鉴赏别人的痛苦以及细致入微地攫取他人的隐私。他又好炫耀,炫耀其学问和精明。他认为他有非凡的洞察力,能看透一切。他认为至少在他的领域自己是超一流的。所以当史达琳第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一眼就看出了她卑微的出身和争强好胜的性格。他开始猫玩老鼠似的逗玩这位实习生。他开始吊史达琳的胃口,主动提及行为科学部一直在设法缉拿却始终没有成功的杀人凶犯,剥了五张人皮的性者“野牛比尔”。他这一提,倒还真把史达琳的胃口给吊了起来,从而也就引出了全书那惊心动魄的主线:追捕“野牛比尔”。
   线索是莱克特首先提供的,然而他又不直接告诉你;更甚于此的是,每到关键时刻或每当你差不多摸清了头脑时,他就不再往下说,他要你把你的隐私告诉他作为继续往下谈的条件,就是要“投桃报李”,史达琳深埋在心底的邻段童年的故事就是这样被莱克特一点一点地挖出来的。他知道史达琳在“野牛比尔”的案子上会坚持到底的,因为从她在蒙大拿牧场的那段经历莱克特已经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史达琳的心中其实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尖叫,那便是可怜的任人宰杀的羔羊。在他俩最后一次见面时,莱克特问史达琳,“是不是现在仍然会半夜里醒来,在铁一般的黑暗中醒来,听到羔羊在尖叫?”史达琳没有否认。莱克特接着又问,“要是你亲自抓住了野牛比尔……你是否认为就可以让那羔羊不再尖叫?”史达琳说是的。如果说史达琳童年时在牧场听到的羔羊的尖叫声是真实的话,那么她长大后心中时不时听到的羔羊的尖叫声更多的是具有了象征的意义,它代表了弱者、受害者,象征了这些人在孤苦无援中所发出的呼号。在本书中,这些弱者、受害者又全为年轻女性,这就使史达琳似乎更多了几分切肤之痛。她想象着她们生前的处境,回忆着她们受害后的惨状,最后一切便凝聚到一个声音上:羔羊在尖叫,尖叫,尖叫!那是一种召唤,一种不可抗拒的动力,只要这声音一天不止,史达琳就不得安宁,她会做噩梦,会半夜里醒来,会不顾一切地闯入一处处令大胆的男人都闻而生畏望而却步的罪恶的场所。自然,史达琳最终成功了,她逮住并击毙了“野牛比尔”,所以她终于可以“睡得很沉,很甜,因为羔羊已经安静”。
   这大致就是这个令人发怵的故事与“羔羊”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沉默的羔羊”的译法是明显不妥的,不知当初是谁最先赐了它这么个译名。我曾想另起译名,但终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原因是“沉默的羔羊”似乎已为我国广大观众或读者认可,而且,真正研读过原小说,了解其中这些细节的来龙去脉的人恐怕并不多,大家关注的多半还是这个故事的本身。我也曾征求过出版社的意见,他们也认为改名不妥。这样便将错就错,读者现在看到的就依然是一部所谓(沉默的羔羊)。
   说实在话《沉默的羔羊》算不上一部怎样出色的文学作品。要说“思想性”呢,也不是没有,或者就是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吧,但这样的说法实在是一种陈词滥调,也显得过于肤浅,因此我更倾向于不来谈它的思想性,它不过一部小说,讲了一个故事,无所谓思想不思想。“艺术性”呢,也不见得多么高明,这,大家一读它的文字就可以大致感受到了。然而,这又终究是一部畅销小说,读者踊跃地购买与阅读总不能是无缘无故的。畅销的原因何在?到底是什么紧紧抓住了读者使他们能手不释卷地一口气将书读完?
   书一出来,同样也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评论中,有一个词出现得最多,那就是“悬念”。确实,托马斯·哈里斯是位制造悬念的高手。一如莱克特向史达琳提供有关“野牛比尔”的线索那样,哈里斯也很“吝啬”地跟我们讲他的故事。他讲一点停一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将我们的胃口吊起来,然后漫不经心地走开了,重新制造一种紧张、一个兴趣点,让读者气喘吁吁地跟着他,去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意外。制造悬念是侦探小说由来己久的传统,也是其生命之所在,能否将一个原本平常的故事演绎得曲折多姿,遂成为决定侦探小说成败的第一因素。哈里斯以前也曾写过相同或类似题材的小说,如《黑色星期天》、《红色龙》等,但显然,悬念的制造都不如在《沉默的羔羊》中这么成功。
   另外一点不少评论家也提到了:恐怖。侦探小说大多要涉及到凶杀,凶杀本身已够恐怖的了,一般人眼中,血淋淋的场面总是惨不忍睹的。哈里斯在凶杀性质的选择上似乎为读者考虑得很少,他不由商量地给你带来一个强刺激:剥人皮!并细致入微地、甚而津津有味地跟你描述剥人皮做衣服的具体构思:哪儿开衩,哪儿贴边,哪儿做缝褶……许多看过电影的朋友都说不少场面太恐怖,甚至我的一些美国朋友也说看过片子后常常做噩梦。然而,跟小说比,影片不过小巫见大巫了,许多细节性的描写在影片中都被略去了。所以,说《沉默的羔羊》是一部“恐怖小说”是并不为过的。在一百多天的翻译中,我就历经噩梦的折磨,几度在夜半醒来而感觉着恐惧的缠绕。人是奇怪的动物,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偏要去闻去见,这也就是大家明知其为恐怖小说却依然要来阅读的原因吧,其情形大致与我开头提到的小孩子听鬼怪故事相仿佛,都是感觉着一种异样的刺激或颤栗。
   小说的主要人物并不多,除史达琳外,就是莱克特、克劳福德和“野牛比尔”。我以为塑造得最成功的是莱克特。他几乎一直被囚在精神病院里,后来虽然挪到了孟菲斯,但依然是被困兽一样地囚着。他的活动空间不过一间小小的囚室,他也无法接触看守以外的别的什么人。描述这么一个人物是颇有难度的。哈里斯深知这一点,所以只要他一出场,立即就是整段整段的对话,其间很少加入作者的议论和评说。对话中,莱克特的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位造诣很深的精神病专家,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自己就是一名精神病人,更确切他说是一名心理者,“明知自己在犯罪却毫不在乎的精神者,纯粹同社会作对”。作为精神病医生,他接受有心理障碍的人的咨询,就在与病人的交谈中,他了解到人们的各种隐私,而且事情无论巨细,他似乎都极感兴趣。当他把一个人的故事挖尽掏空再没有什么值得他费心去探询时,他就把这个人杀了。他一次又一次重复着这种游戏,满肚子装的是各式人等的秘密,加上他博及群书,使他对人性有极其深刻的了解,具有非凡的洞察力,无论是谁,一言一行都逃不过他那双怪异的“褐紫红色的”眼睛。所以,当史达琳初次出现在他面前时,他一眼就将这个实习生看穿了。
   他也好炫耀。发高论时引经据典,回答问题时拐弯抹角。他乐于展示自己的口才与学问,十分在乎他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史达琳承认他是他那个领域里的专家,他因此愿意同她说话,同时却也越要去维护自己那个精明的、超一流的形象。
   但莱克特又终究是个的魔鬼。他更感兴趣的还是给别人制造痛苦,当别人在痛苦中时,他却很有成就感似地在一旁欣赏。史达琳为了得到侦破“野牛比尔”一案的线索一次次地找他,贵为美国参议员的马丁在女儿凯瑟琳被“野牛比尔”绑架后也不得不求助于他。身为囚徒,莱克特对此颇感满意。他清楚,手上有那么多条人命的他是休想活着出囚室了,所以剩下的唯——条路就是“玩儿”。他于是玩了。他跟史达琳玩儿,不急不慢真真假假地提供他所掌握的线索,还要她“投桃报李”,将自己的隐私告诉他。他跟精神病院院长奇尔顿玩儿;多少年前当他刚进精神病院时,奇尔顿试图从他这里得到一些心理方面的答案,结果他给的全是错的答案而奇尔顿浑然不知,莱克特事后在有关刊物上撰文,对奇尔顿大加嘲讽。他还跟马丁参议员玩儿,在参议员答应了他一系列优惠的交换条件后,他终于说出了“野牛比尔”的真名“比利·鲁宾”,而调查人员经过艰苦努力最终证实,“比利·鲁宾”只是莱克特玩的一个文字游戏,一个“精神病院里的幽默”连起来它的意思是“胆红素”,是粪便里的一种主要色素,前胆红色又恰好是奇尔顿院长头发的颜色。……莱克特在囚室呆的时间实在太长了,他的心仿佛漆黑的地狱,照不进一丝阳光。他立志以一切可能的手段,调侃捉弄所有既定的秩序与规范。
   小说的惊人之处在于;正是这么一个魔鬼,最后竟逃脱了——他利用一位拜访他的精神病研究者一时疏忽忘在他囚室的一支圆珠笔的笔管,暗中花几个月的时间磨出了一把打开手铐的钥匙!书写到结尾,“野牛比尔”是叫史达琳给打死了,但莱克特却重新逍遥法外。他整了容,化了装,准备前往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史达琳最后终于能够“睡得很沉,很甜”,因为“羔羊已经安静了”。然而,既然茫茫人海中还潜隐着莱克特这样的魔鬼,就难保“沉默的羔羊”不会再次叫起来。这,也许就是这部小说有别于一般以收束的侦探小说而自有其沉甸甸的分量的重要因素吧。
   值得注意的是,哈里斯安排了一位美国参议员的女儿作为“野牛比尔”的最后一名受害者,这应该说从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批判力度。正如书中通过史达琳的内心活动间接提到的那样,要是换了一名普通的女孩儿,还会有喷气式飞机在空中飞来飞去、发了狂一样的男人在为她四处奔波吗?答案不言自喻。
   作为小说中的主要凶犯和追捕对象,“野牛比尔”是读者关注的一个焦点。他迟迟出场,出场后又时现时隐,因而增加了笼罩在他身上的神秘及恐怖色彩。“野牛比尔”是他的绰号,真名为詹姆·伽姆,与那个最先得此绰号的美国陆军侦察兵科迪无关;科迪善捕野牛,将牛肉供修筑太平洋大铁路的工人食用,詹姆·伽姆则专捕年轻女子并剥取她们的皮以做成他理想中的各式女装。这是一个彻底沉浸于自己世界的易性癖者。伽姆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他的母亲是个美女(他的父亲不知道是谁),但在“萨克拉门托小姐”的选美比赛中未能如愿,嗣后酗酒而一发不能自拔。伽姆两岁即被送到别人家寄养。寄养人家的条件不能令人满意,所以十岁时伽姆被他的祖父母接了回去,两年后,他将祖父母杀了。他被送进职业少教所,在那里学习并爱上了缝纫。后来少教所关门,伽姆也就自动浪迹到了社会上,先后在餐馆、古玩店、皮装公司干过,最后到一位名叫李普曼太太的裁缝师手下干活。老太太一死,伽姆便继承了她的一切——巨大的房产及一大笔钱。他从此不再为别人干活,一心一意四处物色他理想中的女子,弄回家,投入土牢像牲口一样养着,几天后宰杀,不理想就抛掉,再捉一个回来。他起先也吃药打针穿女装,可除了嗓音变得有几分怪异外,效果很不理想。他看到自己那对只是稍稍隆起的就丧气。他申请做变性手术,但因为其少年时的犯罪记录遭到医疗中心的拒绝。他因此只好自己动手来圆他的梦,用真人真皮做一件“带奶子的女式背心”。前面的几个胖女孩儿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凯瑟琳“这件货”是最理想的材料。他每次都是以异样的兴奋与激动投入到他的“工作”中去的,而拿凯瑟琳开刀之前,他更是有一种不可名状的难以遏制的创作冲动。读到这儿,我们的心几乎被提到了嗓子眼上。当然,伽姆并没有成功,这个专“靠他人眼泪活着的东西”最终倒在了史达琳的枪下,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小说的语言颇口语化,说不上精彩,但十分生动。由此看来,一部并不以思想性、艺术性见长的文学作品,其可读性就是其能否流传的决定因素了,而能否塑造出几个有独特个性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又决定了该作品能否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而久远的记忆。在这一点上,(沉默的羔羊)倒是给流行小说的创作家们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杨昊成
   一九九七年岁末于南京师范大学
第01节
  行为科学部是联邦调查局处理系列凶杀案的部门,位于昆迪可学院大楼的底层,有一半埋在地下。克拉丽丝·史达琳从射击训练场沿荷根小径一路快步走来,到这儿时已是满脸通红。她的头发里有草,那件联邦调查局学员的防风衣上也都沾着草,那是在射击场一场抓捕训练中她冒着火力猛扑到地上时沾上的。
   外面的办公室空无一人,所以她就对着玻璃门,就着自己的影子,将头发简单地拂弄了一下。她知道自己不用过分打扮看上去也是可以的。她的手上有火药味,可已经来不及洗了,该部的头儿克劳福德说,现在就要召见她。
   她发现杰克、克劳福德独自一人在二个杂乱无序的办公套间里。他正站在别人的桌子边打电话。一年来,她这倒还是第一次有机会好好地打量他。她所见到的他的样子,叫她觉得不安。
   平日里,克劳福德看上去像一位健康的中年工程师。他读大学时的费用很可能是靠打棒球支付的——像是个机灵的接手,由他来挡投手板,对方可就头疼了。而如今,他瘦了,衬衫的领子那么大,红肿的双眼下是黑黑的一圈。每个能看报纸的人都知道,行为科学这个部眼下正大遭骂名。史达琳希望克劳福德不要开足马力拼老命,可在这儿,那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
   克劳福德突然结束了他的电话谈话。他从腋下取出她的档案,打了开来。
   “克拉丽丝·M·史达琳,早上好!”他说。
   “你好。”她只是礼貌地微微一笑。
   “也没出什么事,但愿叫你来并没有把你吓着。”
   “没有。”史达琳想,这么说并不完全是真的。
   “你的老师告诉我你学得不错,班上排前十五名。”
   “希望如此。成绩他们还没有张榜公布呢。”
   “我时不时地会问他们。”
   这使史达琳有些吃惊;她原以为克劳福德是个招募新手的小队长,两面派的耍滑头角色,成不了什么大器。
   克劳福德曾以特工人员的身份应邀在弗吉尼亚大学讲过课,史达琳是在那儿遇见他的。他开的犯罪学课程质量高,她之所以来联邦调查局,其中就有这个因素。她获得进入学院的资格后曾给他写过一个条子,可他一直没有回音;在昆迪可当实习生三个月了,也没有引起他的注意。
   史达琳是那种不求人施恩、不强求他人友谊的人,但克劳福德这种做法还是叫她感到困惑和后悔。可此刻,她很遗憾地注意到,当他的面,自己竟又喜欢上他了。
   显然,他是出什么事了。克劳福德身上除了他那才智之外,还有一种特别的机敏,史达琳注意到这一点首先是在他的色感及其衣服的质地上,这即使在联邦调查局工作人员一式统一的标准着装上也能看得出来。此刻的他整洁却了无生气,仿佛人正在蜕皮换骨似的。
   “来了件活儿,我就想到了你。”他说,“其实也不是什么活儿,更确切他说是一份有趣的差使。你把那椅子上贝利的东西推开坐下。这儿你写着,学院的实习一结束,你就想直接来行为科学部。”
   “是的。”
   “你的法医学知识很丰富,但没有执法方面的经历、我们需要有六年执法经历的人,至少六年。”
   “我爸曾是个司法官,那生活什么样我知道。”
   克劳福德微微笑了笑。“你真正具备的是心理学和犯罪学这一双专业,还有就是在一个心理健康中心干过,几个夏天?是两个吗?”
   “两个。”
   “你那心理咨询员证书现在还能用吗?”
   “还可以管两年,我是在你到弗吉尼亚大学开讲习班之前得到这证书的,那时我还没有决定要干这个。”
   “雇用单位冻结不招人,你就被困住了。
   史达琳点了点头。“不过我还算运气——及时发现结果是获得了法医会会员的资格。接下来我可以到实验室干干,直到学院有空缺的职位。”
   “你曾写信给我说要上这儿来是吧?我想我没有回信——我知道我没有回。应该回的。”
   “你有许多别的事要忙。”
   “你知不知道有关VI-CAP的情况?”
   “我知道部是指‘暴力犯罪分手拘捕计划’。《执法公报》上说你们正在处理数据、尚未进入实施阶段。”
   克劳福德点点头。“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它适用于当今所有已知的系列凶犯。”他将装在薄封皮里的厚厚一叠文件递给了她。“其中有一部分是为调查人员准备的,还有一部分是为幸存的受害者准备的,如果有幸存者的话。那蓝色部分是要凶手回答的,假如他肯回答的话。粉红色那部分是提问者要问凶手的一组问题,他以此获得凶手的反应及回答。案头活儿不少呢!”
   案头活儿。克拉丽丝·史达琳出于自身利益,像一头嗅觉灵敏的小猎犬一样往前闻着什么。她闻到有一份工作正向她降临——那工作很可能单调乏味,只是往一个什么新的电脑系统中输入原始数据。竭尽全力进行为科学部对她说来是诱人的,可她知道,女人一旦被拴住做秘书,结果会是什么样一——辈子就在这位置上呆着吧。选择的机会来了,她要好好地选择。
   克劳福德在等着什么——他刚才肯定问过她一个什么问题。史达琳不得不匆匆搜索自己的记忆。
   “你做过哪些测试。明尼苏达多相人格类型测验,做过吗?还是罗夏测验?”
   “做过,是明尼苏达多相人格类型测验,罗夏测验从未做过。”她说,“还做过主题理解测验民给儿童做过本德一格式塔测验民”
   “你容易受惊吓吗,史达琳?”
   “现在还没有。”
   “你瞧是这样的,我们对在押的三十二名已知系列凶犯都试着进行了询问和调查,目的是为一些悬而未决的案子建立一个心理总结的数据库。其中大部分人都能配合——我想他们的动机是想露露脸吧,不少人是这样的。二十六人愿意合作,四名死囚的上诉尚未裁决,故而死不开口,也可以理解就是。但是我们最想要的一个人的合作还没能获得,我要你明天就去精神病院找他。”
   克拉丽丝,史达琳胸中咯瞪一下感到一阵喜悦,同时又有几分害怕。
   “那人是谁?”
   “精神病专家,汉尼巴尔·莱克特医生。”克劳福德说。
   在任何文明场所,一提起这名字,总是紧跟着上阵短暂的沉默。
   史达琳定定地看着克劳福德,可是她非常平静。“汉尼巴尔,食人魔王。”她说。
   “是的。”
   “好的,呃——行,可以。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不过你得知道,我在想——为什么选我去呢?”
   “主要因为你是现成的人选,”克劳福德说,“我不指望他会合作。他已经拒绝过了,但以前是通过精神病院院长这个中间人来谈的。我得能对人说,我们已有合格的调查人员前去找过他并亲自提问过他。有些原因与你无关。我这个部里再派不出别的人去干这事了。”
   “你们被野牛比尔困死了,还有内华达那些事儿。”史达琳说。
   “你说对了。还是刚才说的——大活人没几个了。”
   “你刚才说明天去——这么急!手头的案子有收获的没有?”
   “没有。有倒好了。”
   “要是他不肯和我合作,你是否还要我对他作心理评估?”
   “不要了。莱克特医生是个难以接近的病人,有关他的评估我这儿多得都齐腰深了,全都不一样。”
   克劳福德摇出两片维生素C倒入手心,在凉水器那儿调了一杯沃尔卡赛尔脱兹饮料,将药片冲服了下去。“你知道,这事很荒唐;莱克特是位精神病专家,自己还为有关精神病的一些刊物撰稿——东西写得很不一般呢——可他从不提及自己那点点异常。有一次在几个测试中,他假装配合精神病院的院长奇尔顿——坐着无聊将血压计的袖带套到了自己的上,再有就是看一些破烂照片——接着他就将了解到的关于奇尔顿的情况首先发表了出来,把人家愚弄了一番。研究精神病的学生,虽然研究领域和他这
   案子没有关系,他们的信件,他倒都认真答复,他干的全是这么一套。如果他不愿和你谈,我只要你直截了当地报来,他样子如何,他的囚室什么样,他在做些什么。自然色吧,不妨这样说。注意那些进进出出的记者。也不是什么真正的记者,是办衔头小报的新闻人。他们喜爱莱克特甚至胜过安德鲁王于。”
   “是不是有家色情杂志曾经出五万美金要来买他的几张处方?我好像有那印象。”史达琳说。
   克劳福德点了点头。“我敢肯定,《国民秘闻》已经买通了医院里什么人,我—安排你去,他们可能就知道了。”
   克劳福德将身子往前倾、直到与她面对面相距只有两英尺。她盯着他的半片状阅读用眼镜看,那双眼下的眼袋变得模糊不清起来。他最近都在用利斯特灵漱口水漱口。
   “现在我要你全神贯注听我说,史达琳。你在听吗?”
   “是,长官。”
   “对汉尼巴尔·莱克特要十分留心。你用来和他打交道的实际手续,精神病院的院长奇尔顿医生会过一遍目的。不要偏离这手续。无论如何,一丝一毫也不要偏离这手续。就算莱克特和你谈,他也只不过想了解你这个人。那是一种好奇心,就像蛇出于好奇要往鸟窝里探头探脑一样。你我都明白,谈话中你得来来回回有几个回合,但你不要告诉他有关你自己的任何细节。你个人的情况一丝一毫也不要进入他的脑子。你知道他对威尔·格雷厄姆是怎么做的。”
   “出事后我看到了报道。”
   “威尔逮他时,他用一把裁油地毡的刀将威尔的内脏切断了。威尔没死也真是奇迹!还记得《红色龙》吗?菜克特让弗朗西斯·多勒赖德对威尔及其家人下了毒手。威尔的脸看上去他妈的像被毕加索画过似的,这都是莱克特的功劳。在精神病院他还将一名护士撕成了碎片。的工作,只是千万别忘了他是个什么人。”
   “什么人?你知道吗?”
   “我知道他是个恶魔。除此之外,谁也说不准。也许你最终能找到答案;我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挑你来的,史达琳。我在弗吉尼亚大学时你就问过我几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局长要看的是底下有你签名的自己的报告——要是报告写得清楚、简洁、有条理的话。那由我定了。星期天九点我一定要拿到报告。好了,史达琳,按指定的方案行动吧。”
   克劳福德朝她微微笑了笑,可他的眼睛却了无生气。
首页>> 旅游天下>> 心理学小说>> 托马斯·哈里斯 Thomas Harris   美国 United States   现代美国   (1940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