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经书评论>> 易中天 Yi Zhongtia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47年)
先秦諸子百傢爭鳴
  本書是央視10頻道百傢講壇播出的易中天的《先秦諸子百傢爭鳴》節目的原稿,書稿比講壇節目內容更豐富,有許多電視節目裏是沒有的精彩論述。
  和以往不同的是,對正在“百傢講壇”熱播的《先秦諸子百傢爭鳴》來說,“是先有書,後有電視節目。因為講諸子百傢不容易,學理性太強,所以要寫完了再有信心去講。”易中天說。易中天以儒傢為綫索貫穿《先秦諸子百傢爭鳴》一書,“我這裏並沒有尊孔之意,更沒想過要獨尊儒術,這本書最後的結論反而是要反對‘獨尊一傢’。”無論是書還是電視節目,易中天坦率地表示:“《先秦諸子百傢爭鳴》更學院一點,與《品三國》相比,趣味性上有距離。”不過,易中天認為在“百傢講壇”熱播的《先秦諸子百傢爭鳴》收視率還是非常穩定的,和《品三國》不相上下。
捲首語
  許多民族都有獨特的智慧,許多民族都有曾經的輝煌,他們也都會有自己引以為榮的黃金時代。因此,當他們打開國門,放眼天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時,不會因精彩紛呈而眼花繚亂,不會因變化萬千而張皇失措,也不會因日新月異而妄自菲薄。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根,有自己源遠流長和不可替代的文化,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我們民族也不例外。春秋戰國,就是我們輝煌的時代;諸子百傢,就是我們智慧的結晶;而先秦諸子的百傢爭鳴,則是我們民族歷史上的華彩樂章。
  這是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這是一些必須銘記的姓名,這是一些仍在閃光的思想,這是一些難以忘卻的情懷。這也是一場歷時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紀大辯論,儒墨爭雄,儒道爭鋒,儒法爭用,可謂縱橫捭闔,機鋒迭起,智慧紛呈,展現出無窮的魅力。何況這場大辯論,還留下了那麽多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産,留下了建設傢園的美好理想,應對變革的思想資源,凝聚民心的價值體係,指導人生的智慧結晶,讓我們受益至今。諸子爭鳴,豈能淡忘?
  但,我們該說些什麽,又從哪裏說起呢?
  也許,我們要先說到一個人。他是諸子百傢第一人,也是影響最大的人。百傢爭鳴因他而起,由他而終。他,承前啓後,繼往開來;是風氣之先,也是衆矢之的;不可超越又必須超越,難以盡說又不能不說,是一個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話題。
  這個人,就是孔子。
一 夫子何人(1)
  要說孔子,得先知道他是什麽人。
  孔子是什麽人?拿這問題問中國人,十有八九會說是“聖人”。孔聖人嘛,誰不知道?孟子就說得更明確,孔子是“聖之時者”(《孟子·萬章下》)。這話什麽意思?魯迅先生說除了翻譯為“摩登聖人”,沒有別的法子(魯迅《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但照我看來,如果擱到現在,大約也可以叫“文化超男”。
  當然“摩登聖人”也好,“文化超男”也罷,都不是孟子的原意。孟子的原意,是“聖人當中最識時務的”。孟子說,聖人,有四種。伯夷,是“聖之清者”,也就是“聖人中最清高的”。伊尹,是“聖之任者”,也就是“聖人中最負責的”。柳下惠,是“聖之和者”,也就是“聖人中最隨和的”。孔子,是“聖之時者”,也就是“聖人中最識時務的”。為什麽這樣說?因為孔子善於處世。孟子說,孔夫子的處世之道,是“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孟子·萬章下》)。什麽意思呢?就是該離開就離開,走得快快的;該呆着就呆着,呆得長長的;該隱居就隱居,决不貪圖名利;該做官就做官,也不自命清高。總而言之,該怎麽着就怎麽着,很知道因時製宜,所以是“聖之時者”。
  孟子這話可以討論。孔子的選擇,恐怕沒那麽自如,很多時候是不得已。這一點,讀完本章就會明白。同樣,聖人這個頭銜,孔子也十有八九不會認同。孔子自己說得很清楚,“若聖與仁,則吾豈敢”(《論語·述而》)!衹不過去世以後,管不着了,衹能由着別人說。但倘若知道孟子稱他“聖之時者”,則多半會懷疑是不是諷刺。
  孔子不是聖人,是什麽人?他老人傢自己的說法,是普通人。《論語》一書中,孔子兩次說到“吾猶人也”,一次在《述而》,一次在《顔淵》。就是說,我和別人差不多。或者說,我也是個人,與別人沒什麽兩樣。
  那麽,孔子是普通人嗎?
  是,至少原本是。孔子,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活了七十三歲或者七十四歲(算法不同)。根據衆多學者的研究,孔子的祖上本是宋國的貴族。而且追根溯源,還是商湯的後代。後來,孔氏傢道中落,又受到權貴威脅,便遷到了魯國,其實是移民。孔子本人,則生於魯國,長於魯國。就是說,他祖籍是宋,國籍是魯。宋為商之後,魯為周之後。孔子身上,有兩種文化的交融。
  移民到魯國的孔傢,已經沒有了在宋國的風光。孔子的父親叔梁紇(音核),衹當過“縣級幹部”(邑宰),而且在孔子三歲那年就去世了。所以,孔子的童年,很苦;他的一生,也不順。不過這種苦,這種不順,反倒成全了孔子,使他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也就是說,孔子即便是聖人,那也是苦出來、逼出來的聖人。
  這樣說,有證據嗎?有。據《論語·子罕》,有一個高官(太宰)曾驚異於孔子的學問,就去問他的一個學生:你們老師衹怕是聖人吧(夫子聖者與),怎麽會有這樣多的才能(何其多能也)?這個學生馬上就回應說,當然啦,老天爺原本就要我們先生當聖人,又讓他多才多藝嘛(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
  孔子的這個學生,就是子貢。子貢,姓端沐,名賜,子貢是他的字。端沐,也有寫成“端木”的;子貢,也有寫成“子贛”的。這些寫法都對,不算硬傷。子貢是衛國人,生於公元前520年,比孔子小三十一歲。此人的特點,是頭腦靈光,能說會道。無論辦外交,還是做生意,都得心應手。他和顔回、子路一樣,是孔子最重要的學生。子貢在《論語》中出現的次數也很多(28次),僅次於子路(42次),排第二(並列第三的,是顔回和子夏,21次)。孔子的許多名言,比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就是對子貢說的;孔子學說的一些重要特徵,比如“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論語·公冶長》),也是子貢總結出來的。如果他不是孔子的得意門生,這話就沒資格說。
首頁>> >> 经书评论>> 易中天 Yi Zhongtia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