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杂史>> 柏杨 Bai Ya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20年3月7日2008年4月29日)
三國歷史政治運作與權力遊戲:柏楊品三國
  由中信出版社推出的《柏楊品三國》,全面解讀了三國歷史政治運作與權力遊戲。全書配以75幅三國歷史事件地圖,幾乎概括了三國期間大部分的重大歷史事件,讓讀者立體解讀三國史。
  全書以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為藍本,全部用白話文重寫歷史,解除現代人瞭解歷史的閱讀障礙。讓最普通的大衆能夠無障礙閱讀、瞭解中國歷史,也是柏楊先生一生的心願。該書選取了《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中三國時代的《第一個宦官時代》、《三國周郎赤壁》、《諸葛亮北伐挫敗》等三部,加上《中國人史綱》、《柏楊曰》中的部分章節,輯選為《柏楊品三國》。
出版說明
  中國歷史文化日益吸引人們的註意,進入人們的閱讀視野。從歷史典籍中吸取精神營養哲學智慧,享受閱讀快樂尋覓審美情趣,已經成為一種高雅的時尚,在浩如煙海的歷史學著作中,我們選取了《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中的三國時代的《第一個宦官時代》、《三國周郎赤壁》、《諸葛亮北伐挫敗》三本,加上《中國人史綱》、《柏楊曰》中的部分章節,輯選為這部《柏楊品三國》,以饗讀者。
  柏楊先生是生活在我國臺灣省的一位著名學者,他淵博而精準的知識,犀利而老到的文筆,深刻而博大的思想,特別是那種獨立不羈的學術風範,贏得了廣泛的尊重和贊譽。作為歷史學家,他以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為藍本寫成的《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這項幾十捲的巨大的工程(首批推出二十一捲),名之為編譯,其實是一種極具創造性的闡釋、提煉、發展和延伸。經過他的去粗存精、剪除枝蔓、廓清迷霧、提綱挈領的艱苦而富有才情的編輯剪彩,他讓比較沉悶的歷史敘述一下子變得生動鮮活起來,變得極富可讀性了。在認知軸心移動之後,有了嶄新的觀點與視角,也就産生了新的閱讀啓示與趣味。在他筆下,那種有些枯燥的歷史敘述變成情節麯折、故事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的歷史連續劇。但作為一位謹嚴的學者,不但遵循了袁樞原作的實事求是、沉穩堅實的格調,對原著中少數不夠嚴謹之處都給予糾正,所以,此連續劇非彼連續劇,和那些鬍編亂造、生拉硬扯的東西相差遠矣。這位走在時代前列的歷史學家所具有一種現代的眼光,他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人文主義關懷,對專製獨裁的鄙棄,對堅貞的愛國者和公僕的敬意,對寬容和仁慈的統治者的贊許,對普通百姓的溫暖和關切,閃耀在字裏行間,使高尚者更高尚、低下者更低下。
  尤為值得贊許的是,柏楊對中國古代官署和官職進行了有創意的翻譯,使人覺得既貼切準確又風趣幽默;他對歷史年代、歷史地名等都進行了現代化、科學化的處理和準確註解,更使讀者一目瞭然,也使讀者在得到歷史文化娛悅的同時,得到豐富可靠的歷史知識,這些都增加了閱讀的趣味和方便。
  我們在出版這部書時,充分尊重柏楊原作,除了極個別的筆誤,沒有做任何修改,衹對那些重複出現過的括弧內的註解略加刪節。
說三國
  文/柏楊
  如果說紀元前的春秋戰國,是中國史上一個思想傢輩出,百傢爭鳴、百花齊放的時代,那麽漢朝江山底定,以接受儒傢“朝儀”為始而訂定規範,中國的政治格局大開,規模完善、結構嚴密,歷史走上政治運作更趨成熟的時代。不過,政治上的權力鬥爭,是人性永遠無法全面約束的。所以,二、三世紀之交,中國再次陷於割據局面。權力鬥爭固然給社會帶來
  動亂,也突顯了人才角力,精英崢嶸,鋒芒四射的景觀。因為,每個人都在創造新局。在長達三百年之久的大分裂時代中,象樣的人物,雖不盡都有,但,即使是啄啄傢雞、猥猥群鼠,卻更能顯現出周郎英姿煥發、赤壁雄壯挺拔。
  三國時代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最詭譎的時代,權力的爭霸,給我們思考上無限激蕩與智能。歷史的分合變化,像三國這樣一個韜略四起、變化跌宕、情節麯折的時代,實在是一出絶妙的精彩好戲,所以,一部《三國演義》幾乎是人人從小必讀的課外讀物,戲劇上取材自三國的人與事,更多不勝數。但,歷史必竟不能全然被“演義”或“戲麯”取代,而必須有一種恰當的史學表達方式,才能夠彰顯它的史實與光芒。陳壽的《三國志》,是一種紀傳體的歷史,一事往往分見各傳,必須前後對比,纔看得出前因後果。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是以編年的方式,來說歷史的;但因為是編年史,所以一件經過了好幾年纔發展完成的事情,在書中常常被打散了,從開始到結束,往往跨越數捲,首尾難以尋索。
  南宋的袁樞編輯的《通鑒紀事本末》,別無取材,全部都是照抄《資治通鑒》而成的。但他卻是一位善於抄書的人。他依據事件發展的因果演變,把在《資治通鑒》上散見各處的事件,搜羅起來,依序排比。讀來最能看出事件的來竜去脈。清朝的史學家章學誠,說袁樞的纔份本來不高,但由於善抄書,卻做了這件“化臭腐為神奇”的事。現代史學以事件為綱領,以表明因果演變的痕跡。而袁樞創造出來的“紀事本末”體,最合於現代史學的體例。我們要理解三國時代,除了小說傢言的《三國演義》外,在古代的歷史著作中,最適合閱讀的,就是袁樞《通鑒紀事本末》中的三國部份了。
  問題是:這部書畢竟是以宋代的文言文寫成的。與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有相當的距離。除非賦與它現代的註解,把其中的典故解釋清楚,否則一般人要理解這部書,並不那麽容易。我現在就做了這樣的工作。
  三國時代在歷史上既然是一個這麽豐富的時代,賜給我們無限智能。但在現代,古代的無限智能,必須有個適當的“舌人”翻譯出來。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夠達成這樣的目的。
  2006年5月4日
  於臺北新店花園新城寓所
  三世紀二○年代後,中國分裂為三個國傢:曹魏帝國、蜀漢帝國、東吳帝國。被稱為“三國時代”,自二二○年至二八○年,凡六十一年。三國時代以及三十年混戰期間,産生了中國戲劇將近十分之一的故事材料,成為中國人最熟悉的時代之一。一部著名的歷史小說——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它發行的數量遠超過司馬遷的《史記》,更把這個時代的大小事件,傳播的連兒童們都知道。我們要想瞭解這個時代,與其閱讀正式史籍,不如去看那部小說。不過要特別小心的是,在作者筆下,曹操被歪麯為姦惡人物,諸葛亮被誇張為會呼風喚雨,能夠占卜算卦的神人。
  三國時代於三世紀初開始,而於三世紀末葉結束,新興的晉王朝重新把中國統一。
首頁>> >> 杂史>> 柏杨 Bai Ya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20年3月7日2008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