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天下>> 群星荟萃>> 陈鲁豫 Chen Luy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70年)
东方奥普拉的辉煌感言:陈鲁豫·新版心相约
  新版《心相约》是鲁豫成功转型的真情告白,更为众多女主持人指出了一条拓展前行的明道--40岁后该如何发展?该书较老版增加了一半新内容和鲁豫的数十张精选照片。
一、奥普拉走进梦想(1)
  连载导语:柔弱文静的鲁豫,竟一肩挑起主持人、管理两副担子,却举重若轻、行走如飞,一年干出别人五年的活。她的感悟深切而有趣。
  从听到奥普拉名字的那天起,我就成了她的观众。
  1994年的奥普拉比现在还要胖,我猜总有一百七八十斤吧?妆化得很浓,齐肩的短发,烫过,总是硬硬地戳在那里。着装风格好像还停留在八十年代,以大垫肩式居多。她,一点儿都不漂亮,却有一种让你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遥控器的力量。我的眼睛似乎很势力。一个人一旦走红,我看他(她)的样子就怎么看怎么顺眼。这些年,奥普拉在我的眼里就一点点在变化,如今我已觉得她是美女一名了。前年她穿晚装登上《VOGUE》杂志的封面,我甚至有惊艳的感觉。
  第一次看她的节目,话题是什么我已记不清了,好像是家庭伦理方面的选题。奥普拉大半时间都面色凝重,两个极胖的女嘉宾则一直哭哭啼啼的。那时的美国talk show都流行诸如“我的妈妈其实是我的姐姐,我的妹妹抢了我的老公”之类的匪夷所思的家庭悲喜剧,观众、嘉宾在现场对骂乃至大打出手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1995年还发生过节目播出后,一个感觉被羞辱的男嘉宾开枪打死另一男嘉宾的极端事例。那时的奥普拉也得随随大溜。可再低俗不堪的话题,在她的节目里就显得不那么龌龊了。她的力量究竟在哪里呢?
  有一个月的时间吧,我不再逛商店了,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电视。我看奥普拉,看Larry King,看David Letterman,看Jay Leno,看Barbara Waters,看 Diane Sawyer,还看Dan Rather, Peter Jennings, Tom Browkow,Katie Couric,和Connie Chung报新闻。越看,我的内心越是像长了草一样地不安分起来。在美国呆着干什么?我的英文已经够好了,还留的哪门子学啊?回北京去呀,去做电视,那才是我该干的。
  我知道回去是早晚的事情,问题是回去后做什么。“做一个像Oprah一样的节目,现场要坐满观众,他们不一定发言,但他们的掌声、笑声、惊叹声或者只是静静地聆听就是最好的参与。我也要做成一档日播的节目,就用自己的名字,叫《The LUYU Show》。场中摆一张舒服的大沙发,要黄色的,我坐在左边,因为我始终认为我的左半边脸较为上镜,每天换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物坐在我的旁边。我的身后还要竖一块大大的电视屏幕,在我谈话的过程中穿插播放一些事先编辑好的短片。至于选题嘛,只要是有经历的人,好听的故事,都可以是我的素材,这样,一周五期,一个月20期,一年260期,我不愁题材枯竭。做这样一档节目,我需要一笔不小的投资,再搭建一个庞大的团队,还要一个能收回成本并有盈利的播出平台”这是我在1995年初做的关于《鲁豫有约》的第一个白日梦。当然,那时我还没上过长江商学院的EMBA课程,还无法这么有条理地说明我的想法,更不可能高屋建瓴地思考关于投资与回报的问题。这只是我在2006年因为写书而回顾这段往事时,以今天的语言和高度来重述我当年的单纯的梦想。当时我不过对着电视嘟哝了一句:“我也要做一档Oprah式的节目,也带好多观众,也每天都播。”
一、奥普拉走进梦想(2)
  简单的近乎孩子气的一句话,却成为我延续了十年的梦想。我从来都坚信一点,只要你真心地想做一件事、想念一个人,无论何时地决不放弃这份坚持,所谓心想事成,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当然,我所说的坚持是聪明的坚持,在一步步靠近梦想的道路上,有时要退让,有时要迂回,有时甚至要暂时地忍痛放弃。这颇像打仗的道理。(原本想举恋爱的例子,再一想不妥。恋爱中人的大半是白痴,用的是心,而不是大脑。有谁在恋爱中还能采取那么复杂的战略战术,那不爱也罢了,多变态啊!)
首页>> 旅游天下>> 群星荟萃>> 陈鲁豫 Chen Luy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