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天下>>游记选萃>> 园林建筑>> Yi Ming   China   现代中国  
北京地理之王谢门庭
  北京的历史文化与北京的地理环境是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北京的历史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更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植根于北京这片土地上
“四大名旦”光彩夺目
  “四大名旦”之首历600余年光彩夺目
  景泰蓝与玉器、牙雕、漆器合称中国工艺美术“四大名旦”,它出身高贵,气质典雅,工艺精美,原是专供皇宫贵族享用、作为权力与地位象征的珍贵艺术品,后经过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的传承,日益显现动人光彩。但现在仍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
  旧时专供皇宫贵族享用,如今艺术魅力仍无可比拟
  1793年,载着庞大英国使节团的船舰驶入中国港口。为首的马戛尔尼代表大英帝国将代表先进科技的天文地理音乐钟献给乾隆帝。作为回赠,乾隆将景泰蓝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赏赐”给他们(法兰西院士阿兰·佩雷菲特著《停滞的帝国》)。这是清政府外交史上的一个细节,却是景泰蓝以中国传统手工艺代表的身份出现在各种外交场合的开始。
一出生就为达官贵人服务
  掐丝是景泰蓝制造工艺中最精细的工序,工人将掐好形状的丝蘸上白芨,贴在绘好图案的铜胎上。
  据史料记载,13世纪下半叶,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俘虏大批有专业技能的西亚工匠,专为蒙古贵族制造奢华的日用品。阿拉伯地区流行的金属胎珐琅制品也在那时由阿拉伯工匠带入中国,这种器物是在铜器表面以各色釉料涂成花纹,四周嵌以铜丝或金银丝,再用高火镀烧而成。史料称其传入之初有“大食窑器”(我国宋元时期称阿拉伯为“大食”)、“发郎”、“佛郎嵌”等叫法,但很快与中国传统风格融合。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明景泰年间,宫廷设有制作景泰蓝的作坊御用监,出品在质料上取得空前发展,炼出许多新的釉料色。工匠经实验烧出一种极透亮的蓝色釉彩,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说那是一种完全来自天然矿物质的松石绿,现已很少见,但铜胎掐丝珐琅的另一名称景泰蓝从此广为流传。
  从元末开始,宫内无论祭祀用品还是玩赏摆设中都开始出现景泰蓝。如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兽耳三环樽、勾莲鼎式炉等便是元晚期作品。到了清代尤其是康乾年间,小到皇室成员手上的扳指,大到桌椅、床榻、屏风甚至佛塔,景泰蓝制品无所不在。如今从故宫珍宝馆和承德外八庙小布达拉宫大殿的陈设中仍可看到那个时期对景泰蓝“铺天盖地”的使用。
  康乾时期正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又一高峰期,张同禄说那时在皇宫养心殿设有御用工厂“造办处”。至康熙三十年(1691年),造办处的工匠已多至几百人。至乾隆四年(1739年),造办处还专门招来广州的梁绍文和扬州的王世雄制作珐琅器。张同禄说,由于是制作御用品,造办处用料极尽奢华,镀金之厚重也远远超出明代,甚至常在釉料中直接加入金银使色彩更玉润。清代还研制出粉红、银黄和黑等颜色,并开始使用手摇压丝机,丝工技艺达到空前水准。
  工艺美术大师米振雄告诉记者,从故宫现存不多的景泰蓝器物中仍可看出,清代景泰蓝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鲜艳,并且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在器物的顶、盖、耳、足等边线部位都有细致入微的錾活装饰,有的需用放大镜才能看清。
首页>> 旅游天下>>游记选萃>> 园林建筑>> Yi Ming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