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经济商企>> 古古 Gu Gu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平民商業智慧:中國式商道
  本書着眼於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生意入手,以隨筆的方式,談企業管理和經商的智慧,既不同於時下很多華而不實的商務類雜書,又不同於艱深晦澀的經濟學巨著,能讓人輕鬆看懂又回味無窮,並能得到實在的啓示和收益。本書秉承作者一貫的風格,直面現實,一針見血,思想深刻,且不乏幽默,可讀性和耐讀性很強。
第1節:老闆的三要素
  一、為人之道
  老闆的三要素
  軍隊上有一句格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據說這是拿破侖說的。歷經過血雨腥風的拿破侖,肯定心裏很清楚,士兵能夠活着從戰場上回來的概率,是多少分之一,更不用說最終當上將軍的可能性,基本上就等於零了。但是他還是要這樣說,沒有夢想就沒有激情,沒有激情又怎麽能夠出生入死?哪怕是畫餅充饑,也必須要畫上那麽一個餅,在士兵的面前晃來晃去。從這一點來看,拿破侖是非常具有領導藝術的,他不愧為一個偉大的將軍。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套用到今天,可以表述成很多格式:"不想當老闆的職員不是好職員","不想當領導的群衆不是好群衆","不想當班長的學生不是好學生","不想當……"這顯然是荒謬的。
  好士兵要衝鋒陷陣,忠於職守,而將軍的作用在於用好這些士兵。老闆一樣,老闆的高明之處在於用好職員,職員的本分是好好幹活。
  老闆是一個配置資源的人,彙聚各種信息,疏通各種渠道,利用各種人才,完成各種項目,最後讓他的資本增值。
  老闆之道包含着三方面的內容,一是經營之道,二是用人之道,三是為人之道。
  經營之道也就是做什麽項目,以什麽方式做,這是每一個老闆的基本功。
  既然老闆並不是親自幹活的人,那麽誰來幫他幹,怎樣才能讓別人幹得最好,這就是用人之道了。用人有時比親自上陣還傷神,《三國演義》裏有個諸葛亮,最後幾乎是活活纍死,他一生都在調兵遣將,也就是在用人。而他自己,其實也是被人用的,那個做了皇帝的劉備,一生最大的成功,就在於用好了這個諸葛亮。
  在老闆的三要素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為人之道,因為從實用的角度看,每一個具體項目的成敗,似乎都由技術層面的因素所决定,衹有企業文化和宏觀戰略纔與老闆的人格密切相關,而這些决定企業發展方向的重大問題,恰恰不為一般人所註意,因為它們不直接産生利潤。
  經營之道和用人之道尚可以學習提高,為人之道卻幾乎是與生俱來,很難從技術層面改進,所以它又是三道中最本質的一道。
  生意是種生活方式
  生意是種生活方式,寫作也是一種生活方式,還有閱讀、旅行、賭博、吸毒、亂性等等,都是一種生活方式。一件事,如果成了生活方式,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了,你無法放棄。
  人活幾十年,總要以什麽方式度過。老闆每天做生意,他的人生也就是在生意中度過了。其實並不是每個老闆都能賺到很多錢,也不是永遠都能賺大錢,但不管結果如何,每天必須去做,這個"做"字就是生命的過程。既然選擇了它,結果反而退到次要,衹不過給你一個"做"的理由。
  人之所以要選擇一件事,除了迫不得已,最大的可能就是因為愛。選擇生意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就是建立在對生意的愛的基礎上,沒有一種強烈的愛,就沒有一種強勁的動力,生意就不可能成功。既然愛了,既然選擇了,不管怎樣,總要做下去,這與其說是一種理性,不如說是一種本能,自然而然就會體現出來。
  如果問一個沒有做過生意的人,老闆做生意是為了什麽?他可能回答是為了賺錢,風光,為了前呼後擁,三妻四妾。
  而對真正的老闆而言,生意是種生活方式,伴隨他一生。
  很多老闆雖然資財萬貫,卻過着簡單樸素甚至枯燥乏味的生活,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工作就是最大的享受,在外人看來太傻太苦,但他們自己卻樂此不疲。
  當你把生意當作一種生活方式時,生意就不僅僅是賺錢的手段,而是人生的一部分,是生命的舞臺,是激情的宣泄口,每一次成功或失敗,都是浩浩大江中的自然起伏,生命的價值就在這一次次的跌宕中實現。
  所以生意人很少問自己為什麽活着,因為生意本身就是答案,衹要每天還在做,生命就存在,就有意義,就有結果。
  把賺錢當成享受
  實行計劃生育有一個最根本的難點,就是男女之間始終要頻繁地勞作,播了種不讓他收穫,自然費神。假如有誰發明一個絶招,讓男女之事變得痛苦,那豈止是計劃生育,連整個人類的面貌都將徹底改觀。
  快樂原則是人類行為的最高準則,所有生物都是因為這個纔得以存在,得以延續。
  生意人之所以選擇做生意,必定因為賺錢是快樂的。
  想想周剝皮,從來沒有睡過囫圇覺,每天半夜就得起床,天寒地凍,擔驚受怕,他容易嗎他?說穿了,還不是為了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如果賺錢沒有強烈的快感,周剝皮,他怎麽可能有如此強烈的自覺性!
  以現在的眼光看,周剝皮之類衹能算個土財主,還不能算是生意人,和巴爾紮剋筆下的葛朗臺老頭差不多,他們賺錢的快感,在於錢本身給他們帶來的滿足,在於對錢的擁有。
  擁有就是一切,活着就是不斷地擁有。人都有擁有的欲望,就像舊時的太監,雖然已是廢人,還是要結婚,而且不止結一個,深刻說明了太監也是人,是人就有共同點,割是割不掉的。
  其實,錢再多,一天衹能吃三頓飯,睡覺衹需要一張床,金銀財寶又不能帶進棺材,從需要的角度講,很多錢財都是多餘。所以周剝皮們的財富觀,在現代人看來,可笑且可憐。
第2節:輸贏是暫時的
  有錢的感覺,並不在於錢本身。且不說周剝皮並沒有享受多少,就算是他捨得吃,捨得花,但口腹之欲太容易滿足,山珍海味吃不了多久,也就膩了,最終百吃不厭的,還是粗茶淡飯。
  有錢的感覺之所以美好,很多時候在於它能給人精神的滿足,有錢就是成功,有錢就有尊嚴,有錢就是上等人,有錢就少受白眼。
  賺錢的快樂,不在於錢本身,而在於他通過賺錢,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世界上最優秀的人物,必定是將自己的生命開採得最充分的人。一位偉人說,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得到了什麽,而在於他奉獻了什麽。這並不是唱高調,挖掘自身能量的過程,也就是對社會作出貢獻的過程,衹要社會的機製是健全的,他的貢獻必然會得到回報,一個成功人士,他得到的是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滿足。
  何況,很多時候生意本身就是樂趣,就像有些人喜歡下棋,有些人喜歡跑步,下棋下得眉頭緊鎖,跑步跑得汗流浹背,旁人看着辛苦,他卻其樂無窮。生意人的苦樂,衹有生意人自已知道。對他來說,工作本身就是幸福,智力和體力的付出,都是一種享受。
  輸贏是暫時的
  生意人很多有賭徒的性格,這並不是壞事。
  賭是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的。面對最直接的利害得失,必須作出自己的選擇,哪怕你不選擇,"不選擇"本身也是一種態度,也要承受後果,你既然入了局,就必須賭下去。
  有的人喜歡豪賭,大把下註;有的人比較謹慎,步步為營。前者風險大,機會也大,輸起來很慘,贏起來也痛快。後者來得慢,收穫未必小,慢慢積纍,或許終有所成。
  最怕有種人,他看見局中熱鬧,忍不住心慌,也想搏它一把,無奈患得患失,瞻前顧後,在一旁看得手心都冒了汗。如果始終不參加倒也罷了,可他冒汗以後,自以為看出了門道,忽地長出一顆豹子膽,一頭紮下水,連頭髮都不露一撮出來。其結果多半不好,如果輸了,旁人想救他也無處下手;如果贏了,以這種狀態,不像范進中舉,鬧個半瘋纔怪。
  沒有一份真瀟灑,輸贏都是難以承受的。
  賭搏看起來是靠運氣,其實得憑綜合素質,幾盤下來,從智商到為人,一目瞭然。真正的高手絶對要憑智慧和膽識,才能在這個場子裏混下去。
  人生能有幾回搏,入局不是什麽睏難的事,出局卻往往事關生死。
  不管你手氣再壞,假如允許透支,衹要牌局不結束,就沒有輸贏。
  很多時候,時間是决定結果的最大因素。一般情況下,牌友的水平不會相差太大,就像生意場中的人,絶頂聰明和愚蠢透頂的人都不多,大傢在相同的背景下競爭,互有輸贏,如果你在自己收益頗豐時離場,那贏傢肯定是你,如果在輸得最慘的時候出局,那就輸定了。正因為如此,輸傢總是不甘心,纔有了"輸傢不開口,贏傢不能走"的規矩。
  但牌局總是要結束的,總要有結賬的時候,要麽是輸傢實在輸不起了,要麽是大傢約定了鐵的時間,或者有意外的情況,使牌局戛然而止,輸贏衹有到最後時刻才能决定。
  想想股市上那些失敗的莊傢,不是操盤的技術不行,往往是資金鏈出了問題,說到底還是出局的時機沒有把握好。
  誰都不是沒賺過錢的,不然沒有理由留在局中。但衹要還在場子上,賺來的錢就會投進去,結果又成了未知數。所謂落袋為安,也是階段性的,今天落了袋,明天還得掏出來,不到最後結賬的時候,誰也不能輕言輸贏。
  人生一場賭,衹要你還在做,衹要你還活着,可以說你就還在局中,結果就沒有出來。
  人生的輸贏,不是一時的榮辱所能决定的,今天贏了,不等於永遠贏了;今天輸了,衹是暫時還沒贏。任何時候,耐心都是最重要的品質,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要做就做一輩子
  歌星復出,沒有幾個是有好下場的,不管當年曾是多大的腕。人走茶涼,涼都涼了,就算你回來把它捂熱,味道也不行了。
  一是觀衆冷了。現在新人多的是,誰會永遠惦記你!
  二是你自己也冷了。沒有了上臺的壓力,就算每天還能在陽臺上吊吊嗓子,那也是票友的感覺了,可有可無,可唱可不唱,哪來的激情可言。不僅是技藝生疏,激情喪失,圈內的格局也隨時在變,你沒有同步地變,等你回來,已經落伍,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當年可能令人瘋狂,現在再做,恐怕就惡心了。
  無論如何,衹有挺住,撤了你就別想回來!
  鞏俐成了國際巨星,你以為她是靠哪一部電影成巨星的嗎?媒體無話找話,探討誰將成為鞏俐第二。就單個鏡頭單部作品而論,比鞏俐漂亮且演技高超的人多得很,但時至今日,仍然沒有找到那個鞏俐第二。
  巨星就是巨星,她的地位不是哪一部電影締造的,也不是哪一個人可以捧出來,她是由時刻不斷的創作,時刻不斷的新聞,時刻不斷的影響力造就出來的。巨星的産生其實不是核爆炸,而是水滴石穿。藝壇天天爆炸,衹能産生許多新人,而要邁上巨星的寶座,確實得日積月纍。
  靠轟動靠包裝衹能産生小明星,真正的巨星必須在很長時間內,持續不斷地工作,持續不斷地發射魅力。毛澤東早就說過,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一個企業也是如此,做一件大事並不難,難的是持之以恆,做一輩子。
首頁>> >> 经济商企>> 古古 Gu Gu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