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自汉以下失读。德,直也。正也,政也。道,导也。“道德经”,即“导政经”,由天道而导言政术之经也(详说见下文)。
我以此书提供对老子《道德经》文本的贯通性诠释。本书初版于2002年。此次新版,内容有所修订,改正了旧版中一些错字。
已经见到对拙著的一些观念及内容的剽袭之作。当代学界无耻,风尚如此,一笑而已。
何 新
2006年11月10日
记于京华九龙居
我以此书提供对老子《道德经》文本的贯通性诠释。本书初版于2002年。此次新版,内容有所修订,改正了旧版中一些错字。
已经见到对拙著的一些观念及内容的剽袭之作。当代学界无耻,风尚如此,一笑而已。
何 新
2006年11月10日
记于京华九龙居
“道德经”一名,古无达诂。
道字从首从走。首,甲金文字象人张口叙说,即今语“说”也,首、说一音之转。首古音与道近通。道,端、颠也,头也。道从寸(手、肘){1},滋乳为导。导字象人之初生,首逆出即以手引产之形(《说文》记道之古文为“導”。道、導同源字)。因知“道”之本义,动词也,即導/导,导产之术曰“導”。引产之路曰“道”。又,導之省体即道。导而顺行之,“道”也。
古希腊大哲苏格拉底称自己的哲学方法为“引产术”。老子称自己的哲学为“道/导”。老子经中多见“玄牝”、“婴儿”、“玄牝之门”及“天下母”之文{2}。老子认为,顺天而行,犹如引产之术,乃顺势引导之术,故曰导,曰道。战国文字道异体或从行、人作“”,象人行于四达之衢。然而天道或反出,或逆行。故在“道”这一词语的运用中,也综合着矛盾的语义。
德,其字根为“直”。金文作“惪”、“徝”、“”。从直,从行(省体作彳)。或从直从心。直者,治也。又,直,正也。直、正二字在上古汉语及文字中音义相通。正直、正视、正行、正心曰德{3}。又徝即循字,德、循乃同源字。循者,顺也。顺行即正行,即直行。逆行则为悖行,为“不徝”。德之字根为“直”,即“正”。“政者,正也”(孔子),正者,纠正也。“正直”乃叠韵双声联绵词。德的本义就是正直。正借为政,直借为治,即政治,治理。老子之德经,即政治之经,治国之经也。
综上:从中国上古语言及文字之初义析论之,所谓道即导引,顺天道而行乃曰道,曰有道。正行、正心、正直、直行、中正不倚曰德。道是普遍性无所不贯通的天道,德是人主行事之道,亦是君子自我内在的正直之性德。“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老子书之甲篇“道经”言天道,兼言治心修身之术;乙篇“德经”言政事及施政之术,即治人之道。这是《道德经》一名的正诂。
近人江泉《读子卮言》中有《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上古三代之世,学在官而不在民,草野之民莫由登大雅之堂。唯老子世为史官,得以掌数千年学库之管钥,而司其启闭。故老子一出,遂尽泄天地之秘藏,集古今之大成。学者宗之,天下风靡。道家之学遂普及于民间。道家之徒既众,遂分途而趋。各得其师之一遄,演而为九家之学,而九流之名以兴焉”。
司马谈论六家旨归:“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常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道字从首从走。首,甲金文字象人张口叙说,即今语“说”也,首、说一音之转。首古音与道近通。道,端、颠也,头也。道从寸(手、肘){1},滋乳为导。导字象人之初生,首逆出即以手引产之形(《说文》记道之古文为“導”。道、導同源字)。因知“道”之本义,动词也,即導/导,导产之术曰“導”。引产之路曰“道”。又,導之省体即道。导而顺行之,“道”也。
古希腊大哲苏格拉底称自己的哲学方法为“引产术”。老子称自己的哲学为“道/导”。老子经中多见“玄牝”、“婴儿”、“玄牝之门”及“天下母”之文{2}。老子认为,顺天而行,犹如引产之术,乃顺势引导之术,故曰导,曰道。战国文字道异体或从行、人作“”,象人行于四达之衢。然而天道或反出,或逆行。故在“道”这一词语的运用中,也综合着矛盾的语义。
德,其字根为“直”。金文作“惪”、“徝”、“”。从直,从行(省体作彳)。或从直从心。直者,治也。又,直,正也。直、正二字在上古汉语及文字中音义相通。正直、正视、正行、正心曰德{3}。又徝即循字,德、循乃同源字。循者,顺也。顺行即正行,即直行。逆行则为悖行,为“不徝”。德之字根为“直”,即“正”。“政者,正也”(孔子),正者,纠正也。“正直”乃叠韵双声联绵词。德的本义就是正直。正借为政,直借为治,即政治,治理。老子之德经,即政治之经,治国之经也。
综上:从中国上古语言及文字之初义析论之,所谓道即导引,顺天道而行乃曰道,曰有道。正行、正心、正直、直行、中正不倚曰德。道是普遍性无所不贯通的天道,德是人主行事之道,亦是君子自我内在的正直之性德。“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老子书之甲篇“道经”言天道,兼言治心修身之术;乙篇“德经”言政事及施政之术,即治人之道。这是《道德经》一名的正诂。
近人江泉《读子卮言》中有《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上古三代之世,学在官而不在民,草野之民莫由登大雅之堂。唯老子世为史官,得以掌数千年学库之管钥,而司其启闭。故老子一出,遂尽泄天地之秘藏,集古今之大成。学者宗之,天下风靡。道家之学遂普及于民间。道家之徒既众,遂分途而趋。各得其师之一遄,演而为九家之学,而九流之名以兴焉”。
司马谈论六家旨归:“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常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