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天下>> 杂史>> 臧荣绪 Cang Rongxu   中国 China   南朝齐   (415年488年)
晋书
  所著的臧版《晋书》成为后来唐朝房玄龄、诸遂良等人修史《晋书》的最重要蓝本。少耽书吏,有志节,与吴康之长期隐居京口(今江苏镇江),自号披褐先生。朝廷屡征不仕(朝廷几次征调他为官他都看不上)。潜心著述,成《晋书》一百一十卷,记两晋史事详尽。
臧荣绪晋书卷一
  臧荣绪晋书辑说臧荣绪括西东晋为一书。成纪录志传百一十?。可谓集晋书之大成矣。故后人引其书。虽标名者固多。而未标名者亦不少。前辑臧书数卷。又另辑无名氏旧晋书数卷。盖其慎也。今均亡矣。然究而审之。如言诸帝之事。不称某帝而某祖。某宗。列传诸人。祇称某郡人。不称某郡某县人之类。其体例多同。则不标名者之为臧书可知。故今合而辑之。而注其明标未标。以便后人检阅。但唐以前书所引。无论与唐修书同不同。自可一一录出。而唐以后书所引。未标名者。率多为唐修之书。然亦有贩唐以前之类书而来者。故必其与唐修之书。或字句不同。或叙次不同。及有烦琐特详者。自系未经唐修之原本。故亦为之录出。以俟考。或曰。未标名者。不闲有王隐书乎。然考臧书多本于王。则谓此为臧书。亦无不可。今且合而辑之。以俟后人裁定云。
  高祖宣帝魏武辟高祖。高祖以汉祚将终。不欲屈节于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遣亲信令史、微服于高祖门下树荫下息。时七月七日。高祖方曝书。令史窃知。还具以告。此七句新书无。上下文亦稍异。乃重遣辟之。敕行者曰。若复不动。便可收之。高祖惧而应命。御览三十一虽引晋书。与新不同。
  魏太和四年、宣帝镇关中。御览五十七。
  青龙二年、诸葛亮率众出斜谷。初学记六。
  诸葛亮攻郿。御览五十七。
  高祖拒亮。遂济渭水。背水为垒。初学记六。
  亮据渭水南五丈原。帝御之。对垒相持百余日。俄而亮卒。御览五十七。
  辽东太守、公孙文懿反。诏宣帝讨之。初学记九。
  景初二年、发自京东都过魏温。诏郡守已下。皆会幕次。父老故旧。燕饮累日。初学记六。
  辽东以诸将献捷交至。乃申授前命曰。躬擐甲胄。龚行天罚。扫平区域。申灭当作威。吴会。裨赞皇灵。被于南国。初学记九。
  嘉平元年。曹爽兄弟从谒高平陵。宣王举兵诛爽。大司农、桓范出赴爽。宣王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智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事类赋注二十一。
  武帝受禅。宣帝追号曰高祖。文选关中诗注。
  太祖文帝文帝讳昭。文选王明君辞注。
  景元四年。伐蜀。天子二字原引作辽东。以诸将献捷交至。乃申授前命曰。朕以寡德。获承天序。嗣我祖宗之洪烈。遭家多难。不明于训。曩者、奸逆屡兴。方寇内侮。大惧沦丧四海。以堕三祖之弘业。惟公经德履哲。明允广深。迪宣武文。世作保傅。以辅乂皇家。栉风沐雨。周旋征伐。劬劳王室。二十有余载。毗翼前人。仍断大政。克厌不端。维安社稷。暨俭、钦之乱。公绥援有众。分命兴师。统纪有方。用缉宁淮浦。其后、巴蜀屡侵。西土不靖。公奇画指授。制胜千里。是以段谷之战。乘衅大捷。斩将搴旗。效首万计。孙峻猾夏。致寇徐方。戎车首路。威灵先迈。黄钺未启。鲸鲵窜迹。孙壹构隙。自相疑阻。幽鉴远照。奇策洞微。远人归命。作藩南夏。爰授锐卒。毕力戎行。暨诸葛诞滔天作逆。称兵扬楚。钦咨逋罪。同恶相济。帅其蝥贼。以入寿春。凭阻淮山。敢距王命。公躬擐甲胄。龚行天罚。玄诛庙算。遵养时晦。奇兵震击。而朱异摧破。神变应机。而全琮稽服。取乱攻昧。而高墉不守。兼九伐之弘略。究五兵之正度。用能战不穷武。而大敌歼溃。旗不再麾。而元憝授首。收勍吴之隽臣。系亡命之逋虏。交臂屈膝。委命下吏。俘馘十万。积尸成京。雪宗庙之滞耻。拯兆庶之艰难。扫平区域。申灭当作威。吴会。裨赞皇灵。被于南此二句新晋书无。国。遂戢干戈。靖我疆土。天地鬼神。罔不获乂。乃者王室之难。变起萧墙。赖公之灵。弘济艰险。宗庙危而获安。社稷坠而复宁。忠格皇天。功济六合。是用畴咨古训。稽诸典籍。命公崇位相国。加于群后。启土参墟。封以晋域。所以方轨齐鲁。翰屏帝室。而公远蹈谦损。深履冲让。固辞策命。至于八九。朕重违让德。抑礼亏制。以彰公志。于今四载。上阙在昔建侯之典。下违兆庶具瞻之望。惟公严虔王度。阐济大猷。敦尚纯朴。省繇节用。务穑劝分。九野康乂。耆叟荷崇养之德。鳏寡蒙矜恤之施。仁风兴于中夏。流泽布于遐荒。是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狂狡贪悍。世为寇雠者。皆感义怀惠。款塞内附。或委命纳贡。或求置官司。九服之外。绝域之氓。旷世所希至者。咸浮海来享。鼓舞王德。前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口。海隅幽裔。无思不服。虽西旅远贡。越裳九译。义无以逾。维翼朕躬。下匡万国。思靖殊方。宁济八极。以庸蜀未宾。蛮荆作猾。潜谋独断。整军经武。简练将帅。授以成策。始践贼境。应时摧陷。狂狡奔北。首尾震溃。禽其戎帅。屠其城邑。巴汉震迭。江源云彻。地平天成。诚在斯举。公有济六合之勋。加以茂德。实总百揆。允厘庶政。敦五品以崇仁。恢六典以敷训。而靖恭夙夜。劳谦昧旦。虽尚父之左右文武。周公之勤劳王家。罔以加焉。昔先王选建明德。光启诸侯。体国经野。方制五等。所以藩翼王畿。垂祚百世也。故齐鲁之封。于周为弘。山川土田。邦畿七百。官司典策。制殊群后。惠襄之难。桓文以翼戴之劳。犹受锡命之礼。咸用光畴大德。作范于后。惟公功迈于前烈。而赏阙于旧式。百辟于邑。人神同恨焉。岂可以公谦冲而久淹弘典哉。今以并州之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之河东、平阳、弘农、雍州之冯翊。凡十郡。南至于华。北至于陉。东至于壶口。西逾于河。提封之数方七百里。皆晋之故壤。唐叔受之。世作盟主。实纪纲诸夏。用率旧职。爰胙兹土。封公为晋公。命使持节兼司徒、司隶校尉陔。即授印绶、策书、金兽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锡兹玄土。苴以白茅。建尔国家。以永藩魏室。昔在周召。并以公侯入作保傅。其在近代。酇侯萧何实以相国光尹汉朝。随时之制。礼亦宜之。今进公位为相国。加绿綟绶。又加公九锡。其敬听后命。以公思弘大猷。崇正典礼。仪刑作范。旁训四方。是用锡公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公道和阴阳。敬授人时。啬夫反本。农植维丰。是用锡公衮冕之服。赤舄副焉。公光敷显德。惠下以和。敬信思顺。庶尹允谐。是用锡公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公镇靖宇宙。翼播声教。海外怀服。荒裔款附。殊方驰义。诸夏顺轨。是用锡公朱户以居。公简贤料材。营求俊逸。爰升多士。寘彼周行。是用锡公纳陛以登。公严恭寅畏。底平四国。式遏寇虐。苛厉不作。是用锡公虎贲之士三百人。公明慎用刑。简恤大中。章厥天威。以纠不虔。是用锡公鈇钺各一。公爰整六军。典司征伐。犯命凌正。乃维诛殛。是用锡公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公飨祀蒸蒸。孝思维则。笃诚之至。通于神明。是用锡公秬鬯一卣。珪瓒副焉。晋国置官司以下。率由旧式。往钦哉。祗服朕命。弘敷训典。光泽庶方。永终尔明德。丕显余一人之休命。此段因略见初学记九。故用新晋书补足。
  魏帝封太祖为晋公。太原等十郡为邑。进位相国。备礼九锡。太祖让不受。公卿将校皆诣府劝进。阮籍为其辞。曰。冲等死罪。伏见嘉命显至。窃闻明公固让。冲等眷眷。实有愚心。以为圣王作制。百代同风。褒德赏功。有自来矣。昔伊尹、有莘氏之媵臣耳。一佐成汤。遂荷阿 号。周公藉已成之势。据既安之业。光宅曲阜。奄有龟蒙。吕尚、磻溪之渔者也。也字依新晋书加。一朝指麾。乃封营丘。自是以来。功薄而赏厚者。不可胜数。然贤哲之士。犹以为美谈。况自先相国以来。世有明德。翼辅魏室。以绥天下。朝无阙政。新作秕政。民无谤言。前者、明公西征灵州。北临沙漠。榆中以西。望风震服。羌戎东驰。新作来驰。回首内向。东诛叛逆。全军独克。禽阖闾之将。斩新作虏。轻锐之卒。以万万计。威加南海。名慑三越。宇内康宁。苛慝不作。是以殊俗新作时俗。畏威。新作畏怀。东夷献舞。故圣上览乃昔以来礼典旧章。开国光宅。显兹太原。明公宜承奉奉字依新晋书加。圣旨。受兹介福。允当天人。元功盛勋。光光如彼。国土嘉祚。巍巍如此。内外协同。靡?靡违。由斯征伐。则可朝服济江。扫除吴会。西塞江源。望祀岷山。回戈弭节。以麾天下。远无不服。迩无不肃。令大魏之德。光于唐虞。明公盛勋。超于桓文。然后临沧海而谢支支或作交。伯。登箕山而揖许由。岂不盛乎。至公至平。谁与为邻。何必勤勤小让也哉。冲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见文选并注卷四十。
  武帝受禅。文帝号曰太祖。文选关中诗注。
  世祖武帝武帝讳炎、字安世。文选西征赋注。
  武帝诏曰。刘毅博学多闻。其以毅为散骑常侍、国子祭酒。书钞。
  泰始四年正月。丁亥。世祖初藉于千亩。司空掾、潘岳作藉田颂也。文选藉田赋注。
  泰始原作咸熙误。五年。诏曰。华表字伟容。清贤履道。内贞外顺。历位忠恪。言行不玷。其以表为太常卿。御览二百二十八。
  泰始七年。皇太子冠。世祖以皇太子富于春秋。初命讲孝经于崇正殿。文选为贾谧作赠陆机注。
  泰始十年。诏、程咸历职左右。劬劳内侍。乃心在公。夙夜不懈。以咸为散骑常侍左通直郎。书钞。
  咸宁三年。诏曰。议郎庾纯、笃志好古。敦说诗书。儒行也。宜训导国子。书钞。
  咸宁原作咸亨。四年。诏曰。南阳王师刘智、学行优着。其以智为国子祭酒。书钞。
  太康元年。吴平。五月。引孙皓升殿。武帝问孙皓曰。闻南人好汝语。颇为不。皓因举觞奉帝、而言曰。昔为汝国邻。今为汝国臣。劝汝一杯酒。愿汝寿万春。帝悔之。御览三百九十引晋书。
  太康八年。王浚园生嘉瓜。二茎一实。类聚引晋书。
  太康八年。改营太庙。南致荆山之木。西采华山之石。书钞石引臧书。
  帝崩。曰武。文选西征赋注。
  武帝上号曰世祖。文选闲居赋注。又关中诗注。
  孝惠帝惠帝讳衷、字正度。武帝崩。太子即皇帝位。文选潘岳西征赋注。
  惠帝永康二年。禅位于赵王伦。伦以兵留守卫上。号曰太上皇。改金墉曰永安宫。中书令缪播云。太史按星变事。当有免官天子。文选晋纪总论注。
  光熙元年五月。惠帝自邺还洛阳。中官属备云母辇及云母车以奉迎。书钞引晋书。
  孝怀帝永嘉三年三月。淮濮水竭。初学记六。按与新书纪志皆不同。
  元帝帝为晋王。立宗庙社稷。元帝渡江草创。欲立石阙于宫门。未定。王导随驾出宣阳门。乃遥指牛头山两峰为天阙。中宗从之。事类赋注山。
  孙氏无阙。大晋南都亦不暇立。门阙遂废矣。文选石阙铭注引臧书。
  大兴四年。陈眕字国镇。过江为少府卿。时大旱经久。太兴四年四月。始雨。有司奏应报赛宗庙山川。中宗诏曰。祈庙云报赛。非奉尊上辞也。吾意有疑。眕以为旧山川有祈。故报雨应赛。非大事不应告庙。子无要君亲之道。读祭称赛。于义有违。从之。御览二百三十六引臧书。
  肃宗明帝明帝讳绍、字道畿。元帝太子也。文选让中书令表注。
  太宁元当作二。年。王敦谋逆。帝与王导、温峤、等决计征之。敦屯兵于湖阴。帝欲察其营垒。乃乘骏马、微行至湖阴。既而驰去。敦方昼寝。梦日环其营。惊起曰。必是鲜卑黄须奴来也。何以不缚之。使骑切遽而追之。帝之驰去。马有遗粪辄。以冷水沃之。时逆旅有卖饭媪。帝以七宝鞭与之。俄而追者至。讯媪。媪云。去已远矣。因以鞭示之。传示迟留。又见马粪冷。信已远矣。而止。帝遂得免。御览三百九十九。又四百四十九。虽未标名。而与新稍异。书钞亦引此段。而与唐修者同。恐为陈氏所改。故定从御览。
  孝宗穆帝永和元年。白鸢见。类聚引晋书。
  废帝海西公太和四原引误元。年。桓温表率方伯北伐。秋九月。温以王师败绩于枋头。御览九十九。
  太和六年。温自广陵屯于白石。集百官于朝堂。称崇德太后诏曰。王室艰难。穆、哀、短祚。国嗣不育。储宫靡立。琅琊王奕、亲则母弟。故以入纂大位。不图德之不建。乃至于斯。昏浊溃乱。动违礼度。有此三孽。莫知谁子。人伦道丧。丑声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庙。且昏孽并大。便欲建树储藩。诬罔祖宗。倾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怀。今废奕为东海王。以王还第。供卫之仪。皆如汉朝昌邑故事。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社稷大计。义不获已。临纸悲塞。如何可言。于是废帝为东海王。御览九十九。
  咸安二年。降为海西公。徙居吴县。十一月。妖贼卢悚遣弟子殿中监许龙晨到其门。诈称太后密诏。奉迎兴复。帝曰。我得罪到此。幸蒙宽宥。岂敢妄动。且太后有诏。便应官属来迎。何得如此。汝必狂乱。因叱左右缚之。龙惧逸走。由是朝廷以帝安于屈辱。无侥幸之望。不复怀疑。帝知天命不可再。而深虑人祸。乃闭聪塞明。无思无虑。终日酣畅。耽于内宠。有子不养。度新作庶。保天年。吴民怜之。为作歌谣。太元十一年。帝崩于吴宫。年三新作四。十五。因葬吴地。御览九十九。
  安帝元兴三年。宋武帝行镇军将军。文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注。
  安帝复位。改元曰义熙。以琅琊王德为大司马。谢灵运初为琅琊王大司马作军参军。文选初去郡注。原引作安帝即位改元曰元兴。按德文系义熙元年为大司马故知其误而改之。
  义熙十二年。左卫兵陈汤于东府前淮水中得玉玺一枚。初学记六。
  义熙十二年十月。洛阳平。刘裕命修晋五陵、置守备。文选谒五陵表注。
臧荣绪晋书卷二
  天文志天裂惠帝元康中。天西北裂。时人主昏暗。贾后专政。御览八百七十四。
  大安。天裂为二。声如雷。是时长沙王奉帝出拒成都王颖河间王颙迭威专命僭乱之象。同上。
  成帝咸和四年冬。天裂四。此时苏峻之子以万人入吴兴。天下有兵。关河转乱。明年石勒僭位。同上。
  穆帝升平五年。天裂广数丈。声如雷。同上。
  袁帝初即位。天中裂。广三四丈。声如雷。野雉皆雊。时帝荒疾不识万机。太后临朝。桓温专政。同上。
  天光晋穆帝永和十年。前凉张祚之元年正月夜、天有光如车盖。明年祚被杀。同上。
  天鸣武帝末。天东有声如雷。同上。
  元帝太兴元年。天鸣。东西有声、如风水相薄。三年。又鸣。其后王敦入石头。王师败绩。元帝屈辱。制于强臣。同上。
  虹愍帝建兴五年正月。帝在平阳。虹霓弥天。其年帝为刘聪所杀。御览八百七十八。
  彗星彗星出西方。长可二三丈。名曰天枪。受之者其国方有土功。占经八十八。
  天狗惠帝永兴元年七月。流星有声。二年又有星陨有声。后二年、怀帝、愍帝、蒙尘。刘元海、石勒、攻掠。遂亡中夏。御览八百七十五。
  怀帝永嘉元年。有大流星日月自南流于东北。小者如斗相随。天尽赤。有声如雷。是年、汲桑杀东燕王腾。明年刘元海僭号。同上。
  穆帝永和十年。流星大如斗。色赤黄。出织女。没造父。有声如雷。其年、慕容俊据临漳。诸将奔散。同上。
  海西公太和四年十月。有大流星西下。有声如雷。明年、广汉妖贼李洪反。自称圣王。又慕容暐克邺。尽有其地。明年。桓温废帝。同上。
  孝武太元十三年。天狗东北下有声。占曰。此交战流血。是后慕容垂、翟辽、姚苌、符登、慕容永、并阻兵争强。同上。
  枉矢惠帝元康四年。枉矢北行竟天。次年夜。枉矢自北斗魁东南行。占曰。以乱伐乱。北斗主杀伐。是后赵王伦杀司空张华。废贾后。终自屠灭。御览八百七十五。
  光熙元年。有枉矢西南流。怀帝永嘉四年。刘聪嘉平三年。星起牵牛。委曲蛇形入紫宫。其光照地。其年帝为刘聪所害。后三年聪死国亡。
  愍帝建兴三年。枉矢自文昌北流至斗东。如一匹布。绛蛇行有手足。因变为云气。如人象二臂一足。至五年。北平人吴祚聚千人立沙门为天子。四年帝降刘曜。御览八百七十五。
  穆帝升平二年。枉矢自东南流于西北。其长半天。时所在拥兵。政非己出。同上。
  白气怀帝永嘉三年十二月。有白气如带。自地升天。南北各二。至五年。石勒、刘曜、王弥、皆寇洛阳。帝蒙尘于平阳。刘聪封帝为会稽公。御览八百七十七。
  成帝咸和元年。后蜀李雄玉 十四年。雄死、太子班立。有白气如带经天。太史占有阴谋。班不悟。为李奇所杀。御览八百七十七。
  赤气惠帝大安二年。赤气竟天。又永兴二年十二月夜。有赤气竟天。其年十二月。成都王颖攻洛阳。御览八百七十七。
  怀帝永嘉元年正月。天气昼赤气。有声如雷。明年刘元海僭位。同上。
  桓元使陶谦屯覆舟山。刘毅至蒋山。裕羸弱登山。多张旗帜。元不之测。裕与毅分为数队。进突谦阵。皆殊死战。无不一当百。谦等诸军一时奔散。御览三百九十九。
  又职官志曰。左卫将军、领熊渠武贲。右卫将军、领佽飞武贲。同上。
  又天文志。武贲一星。在太微西蕃北下台南静室旄头之骑官也。同上。
  地理志司州。
  晋仍魏都洛阳。初学记二十四引晋书。
  豫州。
  汝阴县有陶丘乡。初学记八。
  谯国、魏明帝分置也。初学记八。
  华阳、黑水惟梁州。部巴东郡。文选江赋注。
  益州、梁州之南地。部蜀郡。文选江赋注。
  海岱及淮惟徐州。部广陵郡。文选江赋注。
  荆州。
  建平郡有信或作江。陵县。文选江赋注。
  扬州。
  至永嘉南居建康。初学记二十四。
  江州、本荆州之东界。扬州之南境也。文选江赋注。
  礼志太尉荀顗先受太祖敕述新礼。太康初、尚书仆射朱整奏、付尚书郎挚虞讨论之。虞表所宜增损条目。改正礼。新昔异状。凡十五事。文选王文宪集序注。
  元会设白兽樽于殿上。樽盖上施白兽。若有能献直言者。则发此樽饮酒。案礼、白兽樽乃杜举之遗式也。为兽监后代所为。示不忌惮也。御览二十九。类聚事类赋注四。
  七祀曰、司命、中溜、国门、行、太厉、户、灶。
  行、旧说黄帝子累祖。好远游。道死。故祭以为道神也。事类赋注十六引晋书。
  乐志子夜歌者。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孝武太元中。琅琊王轲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为章郡侨人。庾僧度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为章郡。亦是太元年。则子夜是此时以前人也。御览五百七十一引晋书。按新无殷允以下数句。
  职官志御览二百九十九。又二百三十四。二百四十四。
  丞相、秦官。赵高为丞相。指鹿为马。持蒲作肉。初学记二十六。御览八百六十三。
  光禄大夫、驺六人。文选北山移文注。
  大司农、哀帝兴宁二年。省司农之职。至孝武宁康中复置。类聚。
  舆服志张曜日之灵旄。书钞旄。
  中朝大驾卤簿。下四字见选注。先象车鼓吹一部十三人。中道。次静室令驾一。中道。式道候二人驾。一分左右也。次洛阳尉。二人骑分左右。次洛阳亭长。九人赤车驾一。分三道。各吹正二人引。次洛阳令。皂车驾一。中道。次河南中部掾。中道。河桥掾在左。功曹吏在右。并驾一。次河南尹。驾四戟。吏六人。次河南主簿。驾一。中道。次河南主记。驾一。中道。次司隶部、河南从事。中道。都部从事居左。别驾从事居右。并。驾一。次司隶校尉。驾三。戟吏八人。次司隶主簿。驾一。中道。次司隶主记。驾一中道。次廷尉明法掾。中道。五官掾居左。功曹史居右。并驾一。次廷尉卿。驾驷。戟吏六人。次廷尉主簿、主记、并驾一在左。太仆引从如廷尉在中。宗正引从如廷尉在右。次太常、驾驷中道。戟吏六人。太常外部掾居左。五官掾功曹吏居右。并驾一。次光禄引从。中道。太常主簿主记居左。卫尉引从居右。并驾一。次太尉外督令使。驾一。中道。次西东贼仓户等曹属。并驾一引从。次太尉驾驷。中道。太尉、主簿、舍人、各一人。祭酒二人。并驾一在左。次司徒引从驾驷中道。次司空引从驾驷。中道。三公骑令史戟各八人。鼓吹各一部七人。次中护军中道。驾驷卤簿。左右各二行。戟楯在外。弓矢在内、鼓吹一部七人。次步兵校尉在左。长水校尉在右。并驾一。各卤簿左右二行。戟楯在外。刀楯在内。鼓吹各一部七人。次射声校尉在左。翊军校尉在右。并驾一。各卤簿左右各二行。戟楯在外。刀楯在内。鼓吹各一部七人。次骁骑将军在左。游击将军在右。并驾一。皆卤簿在右。引各二行。戟楯在外。刀楯在内。鼓吹各一部七人。骑队、五在左。五在右。队各五十四。命中督二人分领左右。各有戟吏二人麾幢。独揭鼓在队前。次左将军在左。前将军在右。并驾一。皆卤簿左右各二行。戟楯在外。刀楯在内。鼓吹各一部七人。次黄门麾骑中道。次黄门。前部鼓吹左右各一部十三人。驾驷八。校尉佐杖左右各四行。外大戟楯。次九尺楯。次弓矢。次弩。并熊渠佽飞督领之。次司南车驾驷中道。护驾御史骑夹左右。次谒者仆射驾驷中道。次御史中丞驾一中道。次武贲中郎将骑中道。次九游车中道。武刚车夹左右。并驾驷。次云罕车驾驷。五字见选注。中道。次戟车载闟。选注如此。唐修晋书作阘。戟车闟阘同钑也。驾驷中道。长戟邪偃向后。次皮轩车。驾驷中道。次鸾旗车中道。建华车分左右并驾驷。次护驾尚书郎三人。都官郎中道。驾部在左。中兵在右。并骑。又有护驾尚书一人。骑、督摄前后无常。次相风中道。次司马督在前。中道左右各司马史三人引仗。左右各六行。外大戟楯二行。次九尺楯。次刀楯。次弓矢。次弩。次五时车。左右有遮列骑。次典兵中郎中道。督摄前却无常。左殿中御史右殿中监并骑。次高盖中道。左罼右罕。次御史中道左右节郎各四人次华盖中道四字见选注。次殿中司马中道。殿中都尉在左。殿中校尉在右。左右各四行。细楯一行在弩内。又殿中司马一行。殿中都尉一行。殿中校尉一行。次●鼓中道。次金根车驾六马中道。太仆卿大将军参乘左右。又各增三行为九行。司马史九人。引大戟楯二行。九尺楯一行。刀楯一行。由基一行。弩一行。迹禽一行。椎斧一行。力人刀楯一行。连细楯。殿中司马、殿中都尉、殿中校尉、为左右。各十二行。金根车、建青旗十二。左将军骑在左。右将军骑在右。殿中将军持凿?斧夹车。车后衣书主职步从。六行。合左右三十二行。次曲华盖。中道。侍中、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并骑分左右。次黄钺车、驾一在左。御麾骑在右。次相风中道。次中书监骑左。秘书监骑右。次殿中御史骑左。殿中监骑右。次五牛旗。赤青在左。黄在中。白黑在右。次大辇中道。此亦见选注。太官令丞在左。太医令丞在右。次金根车驾驷不建旗。次青立车。次青安车。次赤立车。次赤安车。次黄立车。次黄安车。次白立车。次白安车。次黑立车。次黑安车。合十乘。并驾驷。建旗十二如车色。立安十乘。共十四句同。见选注。立车正竖旗。安车邪拖之。次蹋猪车。驾驷中道无旗。次耕根车。驾驷中道赤旗十二。熊渠督左。佽飞督右。次御轺车。次御四望车。次御衣车。次御书车。次御药车。并驾牛中道。次尚书令在左。尚书仆射在右。又尚书郎六人分次左右并驾。又治书侍御史二人分左右。又侍御史二人分次左右。又兰台令史分次左右。并骑。次豹尾车。驾一。自豹尾车后而卤簿尽矣。但以神弩二十张夹道。至后部鼓吹。其五张神弩。置一将。左右各二将。次轻车二十乘。左右分驾。次流苏马六十匹。次金钺车驾三。中道。左右护驾。尚书郎并令史并骑。各一人。次金钲车。驾三。中道。左右护驾。侍御史并令史等并骑各一人。次黄门后部鼓吹。左右各十三人。次戟鼓车。驾牛二乘。分左右。次左大鸿胪外部掾。右五官掾功曹史。并驾。次大鸿胪驾驷钺吏六人。次大司农引从中道。左大鸿胪主簿主记。右少府引从。次三卿并骑。吏四人。铃下二人。执马鞭辟车六人。执方扇羽林郎十人。朱衣。次领军将军、中道卤簿左右各二行。九尺楯在外。弓矢在内。鼓吹如护军。次后军将军在左。右将军在右。各卤簿鼓吹如左军前军。次越骑校尉在左。屯骑校尉在右。各卤簿鼓吹如步兵射声。次领护骁骑游军校尉皆骑。吏四人。乘马夹道。都督兵曹各一人。乘马在中骑。将军四人。骑校、?角、金鼓、铃下信幡、军校并驾一。功曹吏主簿并骑从。?扇幢麾各一骑。鼓吹一部七骑。次领护军、加大车斧。五官掾骑从。次骑十队。队各五十匹。将一人持幢。一人?。一人并骑在前。督战伯长各一人。并骑在后。羽林骑督、幽州突骑督、分领之郎簿一队。队各五十人。绛袍将一人。骑?各一人。在前督战。伯长各一人步在后。骑皆持。次大戟一队。九尺楯一队。刀楯一队。弓一队。弩一队。队各五十人。黑葱褶将一人。骑校?角各一人。步在前。督战伯长各一人。步在后。金颜督将并领之。此段因略见文选藉田赋。注引臧荣绪晋书。或称大驾卤簿。或称卤簿。曰知臧书有中朝大驾卤簿之文。故依唐修晋书录出。盖唐时所修。原以臧书为蓝本也。
  轺车者。古之将军车也。一马曰轺。二马曰轺傅车。书钞轺车。
  帝之姑姊妹皆为长公主。加绿绶。初学记十。御览一百五十二。
  晋令。六品以下得服罗绡。初学记三十七。
首页>> 旅游天下>> 杂史>> 臧荣绪 Cang Rongxu   中国 China   南朝齐   (415年4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