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一個物種的傳奇
男人是什麽?這真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到今天為止,仍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可以涵蓋男人的本質特徵。因為男人既是性別的動物,又是社會的動物。他們從歷史的深處走來,走成一個物種的傳奇——社會政治、經濟、倫理背後的物種傳奇;他們是一群被擠壓的社會動物。同時他們又是女人的丈夫、孩子的父親,但最終他們都是孩子。他們真誠而虛偽,浪漫而木訥,寬容而狹隘,精明而糊塗。他們一言難盡。
堅硬的、柔軟的男人,有很多東西值得說道。
一
男人天生愛玩追逐者的遊戲——喜歡在遊戲中扮演獵人的角色並肆意掠奪他們中意的獵物。男人們愛在追逐的過程中體驗踐踏弱小的快感和刺激,衹是為了證明自己更強。
從兩性關係上來說,為什麽男人愛追求漂亮女人?那大概是因為所有的漂亮女人看起來都是別人的女人(身邊的那個你看到的總是醜陋的一面),把別人的女人搞定,這對於男人來說是多麽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多麽有面子。雖然這種虛榮的東西在很大的程度上看來是多麽的羸弱與不堪一擊,但是這些東西恰巧是這群充滿了睾丸激素的生物賴以生存的藤蔓支架。物競天擇是千年不倒的真理,能有幾個男人成了真正的強者?大多數努力拼搏的男人最終功虧一簣。
的確,愛情猶如博弈,男人進則勝,退就一定輸。就像著名的博弈案例——“約會的陷阱”:某個成功男人想從一群與他約會的女性中挑選一個作為妻子。他可以約會100個女性,但是遊戲規則是——他必須在約會某個女性後就立刻决定結婚還是放棄,並且一旦放棄就不能後悔。簡單地說,比如他約會第37個女性的時候,他可以决定是否與她結婚,但是不能决定再回頭去找第36個約會對象結婚。現在這個男人就面臨一個睏境——前面就决定擔心後面還有更好的,如果拖到後面又擔心一個比一個更差?他該怎麽辦?(生活中不常常有類似這樣的故事嗎?)這個博弈案例被經濟學家稱為“運次决策”。而男人的一生其實就在一係列患得患失的决策中度過了。
男女之道有時候就是禦人之道,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好似西風壓倒東風,掌握對方的命門和弱項,才能長久地占領製高點。女人在這一點上,做得多比男人出色,女人已經找到了男人們的命門或者死穴所在了,那就是:如果男人想靠近自己卻不想靠近他,不理;如果自己想靠近而男人卻不想靠近的,卻是不急,微笑着回過頭忙自己的去了;難得兩個人同時都想,取悅自己勝過取悅對方。越來越發現,現在的女人完全能夠輕鬆地控製自己的一切,包括女性最大的弱點——“情緒管理”,所以自以為能夠掌握一切的男人焉能不急?
二
似乎是一種性別宿命,男人的角色天生就是自我壓抑的角色,有的也是一種病態的角色。
英國人查理德說:“男人一生就在扮演男子漢的角色,這種角色幾乎成了女人的偶像。在我們文明的社會裏,處處有富有的商人,高薪的高爾夫運動員,叱風雲的花花公子,他們擁有了地位、金錢、房子以及漂亮的女人。他們真真實實地按照男人的模式,在認真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然而,事物在成功以後,常常有它的反面——男子漢拋棄了自己的真實感情,毀滅了他們的榮辱心,放縱了身體,萎縮了精神,留給自己的常常是懺悔和遺憾。男人自認為是生命的源泉,是繁衍的根本,是經濟生活的主宰,是無事不能的強者。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要合乎男人的模式,這種現象就叫“男人的自我壓抑情感”。當他們“夢醒”後,終於發現了小學生都懂的道理,他們什麽都是,什麽都不是,他們是生活過客,是自己的影子,是方舟不能到達的彼岸,是山那邊的太陽。這樣就像物理學的流體和自由落體運動一樣,旋轉的速度越大,下落的速度越大,這常常是成功者的悲哀。
男人們這種壓抑來源於“強權自我”的意識,一方面男人們總是互相審視,就像兩頭狹路相逢的雄獅,都要擺出雄性的威嚴。男人們又常常成為女人品頭論足的對象,成為女人們理想的“白馬王子”。男人們寧可去戰死沙場,也不願意尋找一片緑洲,讓疲憊的靈魂得到喘息的機會。
成功者在心理學上與失敗者沒有什麽兩樣,西方心理學把這種現象叫做“鬍同效應”。鬍同越深出路越窄,他們有時想改變,然而改變不了這個自我建造的“人生鬍同”。西蒙塔爾說過,“男人就像走鋼絲的演員,希望自己能停下來,然而永遠停不下來。”停下就意味着失去平衡;停下就意味着從鋼絲上摔下來。男人常常不屬於自己,他常常屬於身外的世界,屬於女人。
所以男人常常失去的就是生活的真正樂趣和身心的健康。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這就是做男人的代價。
三
毫無疑問,男人是哲學,但在一般情況下,男人的哲學是功利的。男人以事業為生命,直接表現為事業狂,他們為了事業可以捨棄一切。在事業上他們傾註了全力,並因此顧不上家庭、遊樂、生活甚至交際等。男人重視力量、能力、效率和成就。他們的自我價值是通過所獲得的事業成就來定義的。能否實現預定的目標或獨立完成要做的事情是他們能力的表現。完成目標對男人而言很重要,因為那是他證明能力與自我滿足的方法。男人以自己獨立做事為榮。自主是效率、力量和能力的象徵。
男人是什麽?這真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到今天為止,仍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可以涵蓋男人的本質特徵。因為男人既是性別的動物,又是社會的動物。他們從歷史的深處走來,走成一個物種的傳奇——社會政治、經濟、倫理背後的物種傳奇;他們是一群被擠壓的社會動物。同時他們又是女人的丈夫、孩子的父親,但最終他們都是孩子。他們真誠而虛偽,浪漫而木訥,寬容而狹隘,精明而糊塗。他們一言難盡。
堅硬的、柔軟的男人,有很多東西值得說道。
一
男人天生愛玩追逐者的遊戲——喜歡在遊戲中扮演獵人的角色並肆意掠奪他們中意的獵物。男人們愛在追逐的過程中體驗踐踏弱小的快感和刺激,衹是為了證明自己更強。
從兩性關係上來說,為什麽男人愛追求漂亮女人?那大概是因為所有的漂亮女人看起來都是別人的女人(身邊的那個你看到的總是醜陋的一面),把別人的女人搞定,這對於男人來說是多麽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多麽有面子。雖然這種虛榮的東西在很大的程度上看來是多麽的羸弱與不堪一擊,但是這些東西恰巧是這群充滿了睾丸激素的生物賴以生存的藤蔓支架。物競天擇是千年不倒的真理,能有幾個男人成了真正的強者?大多數努力拼搏的男人最終功虧一簣。
的確,愛情猶如博弈,男人進則勝,退就一定輸。就像著名的博弈案例——“約會的陷阱”:某個成功男人想從一群與他約會的女性中挑選一個作為妻子。他可以約會100個女性,但是遊戲規則是——他必須在約會某個女性後就立刻决定結婚還是放棄,並且一旦放棄就不能後悔。簡單地說,比如他約會第37個女性的時候,他可以决定是否與她結婚,但是不能决定再回頭去找第36個約會對象結婚。現在這個男人就面臨一個睏境——前面就决定擔心後面還有更好的,如果拖到後面又擔心一個比一個更差?他該怎麽辦?(生活中不常常有類似這樣的故事嗎?)這個博弈案例被經濟學家稱為“運次决策”。而男人的一生其實就在一係列患得患失的决策中度過了。
男女之道有時候就是禦人之道,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好似西風壓倒東風,掌握對方的命門和弱項,才能長久地占領製高點。女人在這一點上,做得多比男人出色,女人已經找到了男人們的命門或者死穴所在了,那就是:如果男人想靠近自己卻不想靠近他,不理;如果自己想靠近而男人卻不想靠近的,卻是不急,微笑着回過頭忙自己的去了;難得兩個人同時都想,取悅自己勝過取悅對方。越來越發現,現在的女人完全能夠輕鬆地控製自己的一切,包括女性最大的弱點——“情緒管理”,所以自以為能夠掌握一切的男人焉能不急?
二
似乎是一種性別宿命,男人的角色天生就是自我壓抑的角色,有的也是一種病態的角色。
英國人查理德說:“男人一生就在扮演男子漢的角色,這種角色幾乎成了女人的偶像。在我們文明的社會裏,處處有富有的商人,高薪的高爾夫運動員,叱風雲的花花公子,他們擁有了地位、金錢、房子以及漂亮的女人。他們真真實實地按照男人的模式,在認真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然而,事物在成功以後,常常有它的反面——男子漢拋棄了自己的真實感情,毀滅了他們的榮辱心,放縱了身體,萎縮了精神,留給自己的常常是懺悔和遺憾。男人自認為是生命的源泉,是繁衍的根本,是經濟生活的主宰,是無事不能的強者。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要合乎男人的模式,這種現象就叫“男人的自我壓抑情感”。當他們“夢醒”後,終於發現了小學生都懂的道理,他們什麽都是,什麽都不是,他們是生活過客,是自己的影子,是方舟不能到達的彼岸,是山那邊的太陽。這樣就像物理學的流體和自由落體運動一樣,旋轉的速度越大,下落的速度越大,這常常是成功者的悲哀。
男人們這種壓抑來源於“強權自我”的意識,一方面男人們總是互相審視,就像兩頭狹路相逢的雄獅,都要擺出雄性的威嚴。男人們又常常成為女人品頭論足的對象,成為女人們理想的“白馬王子”。男人們寧可去戰死沙場,也不願意尋找一片緑洲,讓疲憊的靈魂得到喘息的機會。
成功者在心理學上與失敗者沒有什麽兩樣,西方心理學把這種現象叫做“鬍同效應”。鬍同越深出路越窄,他們有時想改變,然而改變不了這個自我建造的“人生鬍同”。西蒙塔爾說過,“男人就像走鋼絲的演員,希望自己能停下來,然而永遠停不下來。”停下就意味着失去平衡;停下就意味着從鋼絲上摔下來。男人常常不屬於自己,他常常屬於身外的世界,屬於女人。
所以男人常常失去的就是生活的真正樂趣和身心的健康。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這就是做男人的代價。
三
毫無疑問,男人是哲學,但在一般情況下,男人的哲學是功利的。男人以事業為生命,直接表現為事業狂,他們為了事業可以捨棄一切。在事業上他們傾註了全力,並因此顧不上家庭、遊樂、生活甚至交際等。男人重視力量、能力、效率和成就。他們的自我價值是通過所獲得的事業成就來定義的。能否實現預定的目標或獨立完成要做的事情是他們能力的表現。完成目標對男人而言很重要,因為那是他證明能力與自我滿足的方法。男人以自己獨立做事為榮。自主是效率、力量和能力的象徵。
男人的事業哲學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既要做人又要做事。做人和做事是相輔相成的。學會了做人,其實也就學會了做事。在社會上做人就像在棋盤上下棋一樣,就整體局勢而言,不論朝什麽方向行動都應該是有“步”的。把某一“步”走差了,或因目光短淺,看不出“三步”之外,就很有可能形成敗局。但象棋出現敗局可以悔棋,而人生卻是不便悔棋的。
四
男人,喜歡控製局面,因為他希望自己是強大的、有力的。從青春期對自己肌肉的興趣和關註到成年後對工作、事業和社會地位的追求,控製局面的欲望愈發強烈。可以說,男人都是偏執狂,是一種十分自信的性別動物。
在城市的鋼鐵森林中,男人是好戰動物,從沒有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
如果粗略地來分,這鋼鐵森林中衹有三種男人——第一種男人:泥和水做的男人;第二種男人:血和肉做的男人;第三種:鋼和鐵做的男人。三種角色是不能輕易能夠轉換的。僅僅一點小事就可以讓一個男人感到絶望甚至於死亡,當然這就是第一種男人了;每天為那繁瑣的小事忙得不可開交的男人,衹能紙上談兵說道說道,當然就是第二種男人了。
衹有一種男人活在每一個有夢想的男人心中:即使他死去很久,歷史依然在反復地記述着他不朽的功績,這就是鋼鐵鑄成的男人。他們如同人類歷史中的閃電,瞬間就照亮整個世界。這種男人的生命,不屬於任何一個女人。他衹屬於這個世界,屬於他自己為之付出的一種使命。
三種男人的角色可以轉換嗎?或許可以吧。男人,當他註定成為男人的時候,本身就是一種相當繁重的雕琢工作,而不幸就是最好的刻刀。懦夫,是會被淘汰的;平凡者,是會落隊的;最後真正稱之為宏偉建築的男人才是優秀的。
本書接下來要談的基本上就是以上這些內容,它們大概可以勾勒出男人的輪廓了。
第一章
兩性視野裏的男人側影
男人看不到世界,
是因為他們以為自己就是整個世界
儒傢文化、基督教文明等世界文明的價值取嚮大有不同,有些甚至相互衝突,但在男人與女人的問題上卻高度一致、異口同聲,為什麽呢?因為男人與女人確實存在着非常大的差異。
男人是什麽
從字義上分析:男字分開,上田下力。意思就是在田裏勞作,做苦力的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最苦最纍的人。男人要養傢糊口,就得外出工作、做事,不管你是白領、藍領還是工人、打工仔,你都得東奔西忙,努力工作,你得沒日沒夜地想方設法掙錢。
男人比較關心戶外活動,譬如打獵、釣魚、賽車。男人的興趣在新聞、天氣、運動,不註意愛情小說和自我成長類的書。
男人對“物體”和“事情”比較有興趣,對人與感覺比較沒興趣。在今日地球上,當女人幻想愛情時,男人幻想跑車、電腦、電器産品、新玩意兒和更新更強的科技。男人已經先被那些可以幫助他們創造結果和完成目標,並藉此表現力量的“事情”占住了。
哲學家叔本華說:“男人看到的東西少,因為他們想的多。”而女作傢維-沃爾夫的說法則是:“男人看不到世界,是因為他們以為自己就是整個世界。”實事求是地說,後者的說法更接近情理。巴黎大學的一份調查報告證實,男人的視野的確有限。心理學家瑪麗-薩利尼亞剋在她的調查報告中做了這樣的闡述:“男人的目光總是集中在一個目標上,與此無關的東西仿佛都被罩在一層面紗下。”
男人看東西時總是集中在一點,而女人的目光則會環顧左右,兼收並蓄,因此她們看到的的確多一些。瑪麗進一步指出:男人的視力對準目標,是同他們負責弄到食物這一原始特點分不開的,而女人的視力範圍較寬廣是因為她們的任務是守衛家庭。
我們經常看到,佈置房子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女人的想象力較豐富,可以想象出屋子裏放上新傢具後的情景。而男人處理這樣一些小的事情則要睏難些。自己傢裏買了一塊新臺布或一束鮮花,時常被他們忽略。
男人也愛打扮,但他們總是忽略一些細小的地方:颳鬍子時留在耳垂上的肥皂泡、露在鼻孔外的鼻毛、與衣服不搭配的領帶。男人往往衹註意到自己的整體形象,註意一下自己是否有男子漢的氣派,其餘的就完全看不見了。
女人的感覺很敏銳,他們能看得出旁人的不適。男人則很少如此。一方面,他們對人與人之間小小的緊張缺乏敏感度。另一方面,相對於愛爭論的女人,大多數男人喜歡回避問題。遇到麻煩時,男人往往不聞不問。
在一般情況下,男人和女人的最大差異體現在事業與家庭的擺位上。男人以事業為生命,女人以家庭為生命。在具體表現形式上,也往往大相徑庭。
男人直接表現為事業狂,他們為了事業可以捨棄一切。因為衹有事業才能激發起他們全部的體能和技能。在奮鬥中他們勇敢、堅韌、頑強、執著,在奮鬥中他們充滿了男性的魅力。
那麽女人呢?從事業的角度來說,女人並不遜色於男人。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女人往往並不直接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事業中,而是躲在所愛的男人背後,通過對男人的全力支持與輔佐,來表現自己對事業的熱愛與鐘情。
總之,男人是社會的動物,而女人是愛情和家庭的動物。古往今來,男人是這個世界上“挑大梁”的概念在男人的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男人希望自己是“骨架”,是“結構”。兩性繁衍至此,比起女人來,男人應該更堅實,穩重,嚴謹,富於邏輯,說的還是“結構”的作用。
四
男人,喜歡控製局面,因為他希望自己是強大的、有力的。從青春期對自己肌肉的興趣和關註到成年後對工作、事業和社會地位的追求,控製局面的欲望愈發強烈。可以說,男人都是偏執狂,是一種十分自信的性別動物。
在城市的鋼鐵森林中,男人是好戰動物,從沒有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
如果粗略地來分,這鋼鐵森林中衹有三種男人——第一種男人:泥和水做的男人;第二種男人:血和肉做的男人;第三種:鋼和鐵做的男人。三種角色是不能輕易能夠轉換的。僅僅一點小事就可以讓一個男人感到絶望甚至於死亡,當然這就是第一種男人了;每天為那繁瑣的小事忙得不可開交的男人,衹能紙上談兵說道說道,當然就是第二種男人了。
衹有一種男人活在每一個有夢想的男人心中:即使他死去很久,歷史依然在反復地記述着他不朽的功績,這就是鋼鐵鑄成的男人。他們如同人類歷史中的閃電,瞬間就照亮整個世界。這種男人的生命,不屬於任何一個女人。他衹屬於這個世界,屬於他自己為之付出的一種使命。
三種男人的角色可以轉換嗎?或許可以吧。男人,當他註定成為男人的時候,本身就是一種相當繁重的雕琢工作,而不幸就是最好的刻刀。懦夫,是會被淘汰的;平凡者,是會落隊的;最後真正稱之為宏偉建築的男人才是優秀的。
本書接下來要談的基本上就是以上這些內容,它們大概可以勾勒出男人的輪廓了。
第一章
兩性視野裏的男人側影
男人看不到世界,
是因為他們以為自己就是整個世界
儒傢文化、基督教文明等世界文明的價值取嚮大有不同,有些甚至相互衝突,但在男人與女人的問題上卻高度一致、異口同聲,為什麽呢?因為男人與女人確實存在着非常大的差異。
男人是什麽
從字義上分析:男字分開,上田下力。意思就是在田裏勞作,做苦力的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最苦最纍的人。男人要養傢糊口,就得外出工作、做事,不管你是白領、藍領還是工人、打工仔,你都得東奔西忙,努力工作,你得沒日沒夜地想方設法掙錢。
男人比較關心戶外活動,譬如打獵、釣魚、賽車。男人的興趣在新聞、天氣、運動,不註意愛情小說和自我成長類的書。
男人對“物體”和“事情”比較有興趣,對人與感覺比較沒興趣。在今日地球上,當女人幻想愛情時,男人幻想跑車、電腦、電器産品、新玩意兒和更新更強的科技。男人已經先被那些可以幫助他們創造結果和完成目標,並藉此表現力量的“事情”占住了。
哲學家叔本華說:“男人看到的東西少,因為他們想的多。”而女作傢維-沃爾夫的說法則是:“男人看不到世界,是因為他們以為自己就是整個世界。”實事求是地說,後者的說法更接近情理。巴黎大學的一份調查報告證實,男人的視野的確有限。心理學家瑪麗-薩利尼亞剋在她的調查報告中做了這樣的闡述:“男人的目光總是集中在一個目標上,與此無關的東西仿佛都被罩在一層面紗下。”
男人看東西時總是集中在一點,而女人的目光則會環顧左右,兼收並蓄,因此她們看到的的確多一些。瑪麗進一步指出:男人的視力對準目標,是同他們負責弄到食物這一原始特點分不開的,而女人的視力範圍較寬廣是因為她們的任務是守衛家庭。
我們經常看到,佈置房子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女人的想象力較豐富,可以想象出屋子裏放上新傢具後的情景。而男人處理這樣一些小的事情則要睏難些。自己傢裏買了一塊新臺布或一束鮮花,時常被他們忽略。
男人也愛打扮,但他們總是忽略一些細小的地方:颳鬍子時留在耳垂上的肥皂泡、露在鼻孔外的鼻毛、與衣服不搭配的領帶。男人往往衹註意到自己的整體形象,註意一下自己是否有男子漢的氣派,其餘的就完全看不見了。
女人的感覺很敏銳,他們能看得出旁人的不適。男人則很少如此。一方面,他們對人與人之間小小的緊張缺乏敏感度。另一方面,相對於愛爭論的女人,大多數男人喜歡回避問題。遇到麻煩時,男人往往不聞不問。
在一般情況下,男人和女人的最大差異體現在事業與家庭的擺位上。男人以事業為生命,女人以家庭為生命。在具體表現形式上,也往往大相徑庭。
男人直接表現為事業狂,他們為了事業可以捨棄一切。因為衹有事業才能激發起他們全部的體能和技能。在奮鬥中他們勇敢、堅韌、頑強、執著,在奮鬥中他們充滿了男性的魅力。
那麽女人呢?從事業的角度來說,女人並不遜色於男人。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女人往往並不直接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事業中,而是躲在所愛的男人背後,通過對男人的全力支持與輔佐,來表現自己對事業的熱愛與鐘情。
總之,男人是社會的動物,而女人是愛情和家庭的動物。古往今來,男人是這個世界上“挑大梁”的概念在男人的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男人希望自己是“骨架”,是“結構”。兩性繁衍至此,比起女人來,男人應該更堅實,穩重,嚴謹,富於邏輯,說的還是“結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