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我們國傢所面臨的形勢就像英國作傢狄更斯在其《雙城記》的序言中所說的那樣:
這是一個情勢大好的時代,也是形勢大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智慧的世代,也是個愚昧的世代;
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但也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一個充滿了希望的春天,但也是令人絶望的鼕天;
在我們面前似乎萬事俱備,但又似乎一無所有。
我們是否已經真正瞭解了或者說透徹瞭解了我們的祖國?我們是否真正瞭解正在獻身的現代化偉大事業?是否真正瞭解發展帶來的種種問題?
中國改革的初始條件,不是深刻的經濟危機的結果,而是社會壓力的結果。我們從經濟體製改革入手,一路嚮前,過了一關又一關,我們以驚人的速度得到了物質,而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物質文明帶來的偉大成果的時候,我們的憂傷也接踵而至。
我們曇花一現的品牌,一言難盡的誠信危機,屢屢碰壁的知識産權,荒蕪了信仰的文化,百病纏身的教育,欲蓋彌彰的環境保護,憂心忡忡的能源之荒……
我們的思想很疲憊,我們的路不是太好走,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夾攻使我們危機四伏。
也許我們應該停下來,認真地審時度勢。
品牌是一個企業的核心和靈魂,品牌在企業在,品牌強則企業強。可惜的是,我們相當一部分已經成功實現並購的中國企業在並購之後並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強勢品牌,或者沒有保護好自己在並購之前建立起來的品牌,因而落得了個被品牌發展已相當成熟的,着意走品牌戰略路綫的外商吞併的結果。我們雖得到了一時的資金、技術、管理理念等的支持,也還是沒能像並購之初計劃的那樣發展起來,反而因原有的精神內核被淘空而成了外商駐中國的沒有靈魂的墊腳石。
在市場經濟體製下,假冒偽劣産品也本着現代市場的精神,對低收入階層形成了“雙刃劍”性質的分工與交換。現在,在全國各地都有許多的造假村、造假鎮,這些造假者覺得,反正是去騙不知名姓的外地人,誰會騙誰就是英雄,誰發財誰就光榮,各種假冒偽劣産品和坑蒙拐騙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人們的視綫中,生産偽劣奶片的人,也許給自己孩子喝的就是別人生産的偽劣奶粉;劣質粉絲的造假工人,也有買到低價毒酒的時候;炒製偽劣頂級毛峰的商人有一天也會吃到拋了光塗上工業油的陳大米……如此衆多彼此縱容的案件,便在整個社會造成了互相交易彼此免責的潛在機製。大規模的造假運動,從而獲得安身立命的社會學基礎。
美國司法部為什麽和微軟打官司?顯然那並不是為了扼製類似微軟這樣的企業的發展,而是要給其他的中小公司創造出更多的成為“新微軟”的機會與環境。國人盜版,微軟還可以在外國的市場上賺錢,而中國的軟件公司卻衹有看着自己的成果被竊取而無能為力。這樣一來,將不會有微軟的替代品産生,假如沒有盜版,而人們又買不起微軟産品,那電腦豈非衹能是一個廢物了。
看看我們現在已經失去了原汁原味的中華文化:現在漢語已經明顯成為了一種弱勢語言、一種第二階級的語言,我們在一塊巨大而時髦的“與國際接軌”的招牌下,對許多與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密切相關的嚴重問題,失去了應有的警惕並淪於麻木。我們的學歷直接與英語水平挂鈎,我們早就迷失在26個英文字母裏,我們找不到會讀四書五經的人。不妨設想:如果哪一天中國本土文學、歷史、哲學,特別是古代文學、古代歷史、傳統哲學的研究,真正有賴於外文資料的話,那真是對中國文化、中國人的絶妙諷刺。
看看我們如今的高等教育:安裝各種先進的監控設備以提防學生摟腰、牽手等“非分之舉”的校園,頒布各項措施禁止學生在校外租房的校規,剽竊學生學術成果的老師,將學生視為廉價勞動力的教授、甚至強製女生停課陪舞的校領導……在一些高校眼裏,學生可以是實現其利益的任何工具,而唯獨不是有完整自尊,有獨立人格的人。教育是建立在理解、平等、關懷的基礎上的,衹有承認學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尊嚴的人,才能實現“育”,而沒有人,又何談育人?
目前我們國傢所面臨的形勢就像英國作傢狄更斯在其《雙城記》的序言中所說的那樣:
這是一個情勢大好的時代,也是形勢大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智慧的世代,也是個愚昧的世代;
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但也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一個充滿了希望的春天,但也是令人絶望的鼕天;
在我們面前似乎萬事俱備,但又似乎一無所有。
我們是否已經真正瞭解了或者說透徹瞭解了我們的祖國?我們是否真正瞭解正在獻身的現代化偉大事業?是否真正瞭解發展帶來的種種問題?
中國改革的初始條件,不是深刻的經濟危機的結果,而是社會壓力的結果。我們從經濟體製改革入手,一路嚮前,過了一關又一關,我們以驚人的速度得到了物質,而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物質文明帶來的偉大成果的時候,我們的憂傷也接踵而至。
我們曇花一現的品牌,一言難盡的誠信危機,屢屢碰壁的知識産權,荒蕪了信仰的文化,百病纏身的教育,欲蓋彌彰的環境保護,憂心忡忡的能源之荒……
我們的思想很疲憊,我們的路不是太好走,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夾攻使我們危機四伏。
也許我們應該停下來,認真地審時度勢。
品牌是一個企業的核心和靈魂,品牌在企業在,品牌強則企業強。可惜的是,我們相當一部分已經成功實現並購的中國企業在並購之後並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強勢品牌,或者沒有保護好自己在並購之前建立起來的品牌,因而落得了個被品牌發展已相當成熟的,着意走品牌戰略路綫的外商吞併的結果。我們雖得到了一時的資金、技術、管理理念等的支持,也還是沒能像並購之初計劃的那樣發展起來,反而因原有的精神內核被淘空而成了外商駐中國的沒有靈魂的墊腳石。
在市場經濟體製下,假冒偽劣産品也本着現代市場的精神,對低收入階層形成了“雙刃劍”性質的分工與交換。現在,在全國各地都有許多的造假村、造假鎮,這些造假者覺得,反正是去騙不知名姓的外地人,誰會騙誰就是英雄,誰發財誰就光榮,各種假冒偽劣産品和坑蒙拐騙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人們的視綫中,生産偽劣奶片的人,也許給自己孩子喝的就是別人生産的偽劣奶粉;劣質粉絲的造假工人,也有買到低價毒酒的時候;炒製偽劣頂級毛峰的商人有一天也會吃到拋了光塗上工業油的陳大米……如此衆多彼此縱容的案件,便在整個社會造成了互相交易彼此免責的潛在機製。大規模的造假運動,從而獲得安身立命的社會學基礎。
美國司法部為什麽和微軟打官司?顯然那並不是為了扼製類似微軟這樣的企業的發展,而是要給其他的中小公司創造出更多的成為“新微軟”的機會與環境。國人盜版,微軟還可以在外國的市場上賺錢,而中國的軟件公司卻衹有看着自己的成果被竊取而無能為力。這樣一來,將不會有微軟的替代品産生,假如沒有盜版,而人們又買不起微軟産品,那電腦豈非衹能是一個廢物了。
看看我們現在已經失去了原汁原味的中華文化:現在漢語已經明顯成為了一種弱勢語言、一種第二階級的語言,我們在一塊巨大而時髦的“與國際接軌”的招牌下,對許多與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密切相關的嚴重問題,失去了應有的警惕並淪於麻木。我們的學歷直接與英語水平挂鈎,我們早就迷失在26個英文字母裏,我們找不到會讀四書五經的人。不妨設想:如果哪一天中國本土文學、歷史、哲學,特別是古代文學、古代歷史、傳統哲學的研究,真正有賴於外文資料的話,那真是對中國文化、中國人的絶妙諷刺。
看看我們如今的高等教育:安裝各種先進的監控設備以提防學生摟腰、牽手等“非分之舉”的校園,頒布各項措施禁止學生在校外租房的校規,剽竊學生學術成果的老師,將學生視為廉價勞動力的教授、甚至強製女生停課陪舞的校領導……在一些高校眼裏,學生可以是實現其利益的任何工具,而唯獨不是有完整自尊,有獨立人格的人。教育是建立在理解、平等、關懷的基礎上的,衹有承認學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尊嚴的人,才能實現“育”,而沒有人,又何談育人?
自然遺産不需要人創造,任何對自然遺産的人為的創造,無論出於什麽目的,都是對自然的損害。保護自然實際上就是保護自然不受人的因素的幹擾。另一方面,自然遺産是唯一的,今天被改造了,不成形了,就再也恢復不了它的本來面貌。幹旱、沙塵暴、泥石流……當人們意識到頻繁的自然災害正是過度開發的苦果時,已經太晚了。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植樹種林……我們毀掉的是自然用成千上萬年纔孕育出的生態,即使現在每個人都停止破壞自然,投身到保護自然的事業中來,我們的努力也衹能彌補我們過失的一小部分。種一片樹林容易,造一個森林難,植一片草易,造一個草原難。天曉得什麽時候才能夠再次目睹“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
如果中國的經濟繼續按照現有的速度發展,那麽世界上將沒有足夠的能源再提供給中國。雖然有一部分人已經明白了,發展和占有是要付出代價的,但是為了能夠滿足人類對生活的享受、自私的欲望和貪婪,人類依然在繼續對大自然的掠奪,以及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製造毀滅性的破壞。一位中國知名的經濟學家說:“中國能源消耗量是鄰國印度的三倍,但是經濟增長衹高於印度10%。”
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夾攻,造成了可堪憂慮的後果:文學事業出現了人才危機,這種危機有兩個突出表現,一個是人才流失,一個是精神失落。中國知識分子,歷來富於刻苦耐勞的精神。但在市場經濟下,“為稻粱謀”已成為大多數人面對的嚴峻現實。他們不得不嚮“正業”之外出賣廉價勞動力,既浪費了時間,更挫傷了精神。這種受挫的精神又反過來影響精神創造,造成惡性循環。
理想空間的喪失,必然導致兩大迷霧:或者對現代化的負面因素缺乏心理準備,陷入深刻的失望感和信念危機;或者一味沉迷於世俗生活的感性快樂,成為現代行屍走肉的精神乞丐。現在的中國人處於新舊道德的歷史嬗變期,陷入了無法回避的道德睏境:道德評價失範,價值取嚮紊亂,各式各樣的非道德主義泛濫、社會道德控製機製弱化,道德教育扭麯變形……
失業是社會的毒瘤,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失業使人心理失衡,當失業率上升,失業者群體逐漸擴大的時候,失業對社會穩定構成的危險也成幾何級數膨脹。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傢,為什麽失業問題反而越來越嚴峻?我們一直以“世界耕地的7%養活了世界人口的21%”而自豪,卻很少提到它的另一面:以世界上40%的農民僅養活了世界上7%的非農民。
在改革進入“深水區”以後,所有被小心翼翼繞開的問題,已積纍成今日無法避開的社會矛盾。生活在轉軌經濟下的我們將面臨什麽樣的前景呢?好走的路已經走完,下一步改革會遇到更多的挑戰。
農民問題始終是中國改革和建設的首要問題。如何重新喚起中國農民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所表現出來的那股衝天熱情和幹勁,重新激起農民埋藏在內心深處的世代積纍下來的巨大潛能,再造21世紀中國的新文明史?
斷裂與差距已把城市和農村分為兩個迥然不同的生活世界,那一張張遊走在都市的無奈的臉,失去了土地而無地可種的沮喪的臉,盼不到收成的愁苦的臉,是否能讓你動惻隱之心呢?
歷史留給我們及後代的迴旋餘地是狹小的,調整時間是短暫的,基礎條件是苛刻的,發展機會是最後的。
我們會正視這些危機嗎?
如果中國的經濟繼續按照現有的速度發展,那麽世界上將沒有足夠的能源再提供給中國。雖然有一部分人已經明白了,發展和占有是要付出代價的,但是為了能夠滿足人類對生活的享受、自私的欲望和貪婪,人類依然在繼續對大自然的掠奪,以及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製造毀滅性的破壞。一位中國知名的經濟學家說:“中國能源消耗量是鄰國印度的三倍,但是經濟增長衹高於印度10%。”
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夾攻,造成了可堪憂慮的後果:文學事業出現了人才危機,這種危機有兩個突出表現,一個是人才流失,一個是精神失落。中國知識分子,歷來富於刻苦耐勞的精神。但在市場經濟下,“為稻粱謀”已成為大多數人面對的嚴峻現實。他們不得不嚮“正業”之外出賣廉價勞動力,既浪費了時間,更挫傷了精神。這種受挫的精神又反過來影響精神創造,造成惡性循環。
理想空間的喪失,必然導致兩大迷霧:或者對現代化的負面因素缺乏心理準備,陷入深刻的失望感和信念危機;或者一味沉迷於世俗生活的感性快樂,成為現代行屍走肉的精神乞丐。現在的中國人處於新舊道德的歷史嬗變期,陷入了無法回避的道德睏境:道德評價失範,價值取嚮紊亂,各式各樣的非道德主義泛濫、社會道德控製機製弱化,道德教育扭麯變形……
失業是社會的毒瘤,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失業使人心理失衡,當失業率上升,失業者群體逐漸擴大的時候,失業對社會穩定構成的危險也成幾何級數膨脹。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傢,為什麽失業問題反而越來越嚴峻?我們一直以“世界耕地的7%養活了世界人口的21%”而自豪,卻很少提到它的另一面:以世界上40%的農民僅養活了世界上7%的非農民。
在改革進入“深水區”以後,所有被小心翼翼繞開的問題,已積纍成今日無法避開的社會矛盾。生活在轉軌經濟下的我們將面臨什麽樣的前景呢?好走的路已經走完,下一步改革會遇到更多的挑戰。
農民問題始終是中國改革和建設的首要問題。如何重新喚起中國農民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所表現出來的那股衝天熱情和幹勁,重新激起農民埋藏在內心深處的世代積纍下來的巨大潛能,再造21世紀中國的新文明史?
斷裂與差距已把城市和農村分為兩個迥然不同的生活世界,那一張張遊走在都市的無奈的臉,失去了土地而無地可種的沮喪的臉,盼不到收成的愁苦的臉,是否能讓你動惻隱之心呢?
歷史留給我們及後代的迴旋餘地是狹小的,調整時間是短暫的,基礎條件是苛刻的,發展機會是最後的。
我們會正視這些危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