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聞追蹤:內地學生掀起去香港上大學的熱潮
一、2006年9月香港各大學新學期開學了
2006年9月1日,香港各大學相繼開課,內地學生陸續赴港入學。內地新生於8月底、9月初已陸續抵達香港各高校,即將開始他們新的大學校園生活。與此同時,2006年香港高校內地招生錄取熱潮也終於塵埃落定。他們也許是要養精蓄銳、稍事休整,等待來年更大、更熱的又一場"刀光劍影"。
據《京華時報》2006年8月28日報道(張靈文)。8月28日,北京西站出入境聯檢大廳迎來今年首個赴港學生高峰。近百名港校新錄取的京籍學生由此檢票出境,搭乘T97次北京西-九竜列車赴香港高校報到。
今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何旋也出現在這些啓程的新生當中。
當天中午11點半,距離T97次列車開車時間還有1個多小時,西站出入境聯檢大廳外早已擠滿了學生和傢長。由於香港高校不提供床上用品,新生報到需自帶被褥,幾乎每個學生都拖着大行李箱,興衝衝地排隊等候檢票。今年本市文理狀元都已確定就讀香港科技大學。當天,文科狀元何旋在媽媽的陪伴下踏上了南下的列車。臨開車前,活潑的何旋就拉着媽媽在車廂前拍照留念。她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去香港,覺得既興奮又不捨。興奮的是自己即將開始新的大學生活,在陌生的環境裏接受挑戰;不捨是因為要離開已生活了十幾年的北京,告別老師和同學。
"對我來說,大學是一個全新的起點,成績和榮譽都屬於過去,現在我要拋棄一切輕裝上陣。"何旋說。她選擇去香港求學,是因為自己喜歡在外闖蕩的感覺。到香港後,肯定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但我就是一個喜歡在挑戰中尋找樂趣的人!"她對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充滿了自信和期待。
記者瞭解到,今年參加內地統招的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兩所高校在北京分別錄取了32人、28人。此外,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6所在京自主招生的港校都錄取了不少高分考生。保守估計今年赴港讀書的北京新生約有300人。
據中新社香港2006年9月1日電,經過數星期的迎新活動,香港中文大學於2006年9月1日舉行了新學年度的新生入學典禮。香港中大校長劉遵義教授在歡迎辭中介紹了學校今後的發展,包括成立兩所新書院,為"三改四"(即本科學製由三年改為四年)後學生人數增加做好準備。他也提到今年香港中大的新生成績非常理想,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他勉勵學生珍惜學習機會。
香港中大表示,他們一嚮致力於締造多元文化的校園環境,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互相學習,拓寬國際視野。今年該校共錄取了300名非本地本科生。他們除了來自內地20個省市外,也有來自印度尼西亞、意大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毛裏求斯、英國及美國等地。
9月1日,香港理工大學也為其新學年的4500多名新生舉行了開學典禮。新學年第一天,香港理大學生事務處為新生們設計了極具意義的座臺月歷,鼓勵他們好好計劃大學生活。在贈送給新生的月歷內,那色彩繽紛並充滿校園氣息的插圖,均由該校學生繪畫,並寫上鼓勵的言語,顯得別具心思。
中央電視臺《直通香港》記者走訪內地新生入學
在2006年新生入學時期,中央電視臺《直通香港》記者9月4日特意走訪了香港部分高校,采訪了衆多內地學生。
記者(下為"記"):來自青島的內地學生李晶,到香港後的第一站就直奔香港大學的學生宿舍。她說,之前她已通過網上瞭解到新生入學的程序,到宿舍報到是最省時省力的途徑。
老師:你叫什麽名字?
李晶(下為"李"):李晶。
老師:這是健康表,這是註册表,你填了以後,有沒有帶相片,帶了就在相片後面寫上你的學生證號碼。
記:為迎接新生,校方還給予了相應的提示和安排。
港大文員助理黃京燕:因為他們剛來,就是一個要銀行開戶頭,還有一個就是辦手機號,所以這些都要給他們有一個地址證明。所以我們要讓他們先填一個地址證明,填完了以後,他們就可以拿這個地址證明去辦一切手續。
一、2006年9月香港各大學新學期開學了
2006年9月1日,香港各大學相繼開課,內地學生陸續赴港入學。內地新生於8月底、9月初已陸續抵達香港各高校,即將開始他們新的大學校園生活。與此同時,2006年香港高校內地招生錄取熱潮也終於塵埃落定。他們也許是要養精蓄銳、稍事休整,等待來年更大、更熱的又一場"刀光劍影"。
據《京華時報》2006年8月28日報道(張靈文)。8月28日,北京西站出入境聯檢大廳迎來今年首個赴港學生高峰。近百名港校新錄取的京籍學生由此檢票出境,搭乘T97次北京西-九竜列車赴香港高校報到。
今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何旋也出現在這些啓程的新生當中。
當天中午11點半,距離T97次列車開車時間還有1個多小時,西站出入境聯檢大廳外早已擠滿了學生和傢長。由於香港高校不提供床上用品,新生報到需自帶被褥,幾乎每個學生都拖着大行李箱,興衝衝地排隊等候檢票。今年本市文理狀元都已確定就讀香港科技大學。當天,文科狀元何旋在媽媽的陪伴下踏上了南下的列車。臨開車前,活潑的何旋就拉着媽媽在車廂前拍照留念。她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去香港,覺得既興奮又不捨。興奮的是自己即將開始新的大學生活,在陌生的環境裏接受挑戰;不捨是因為要離開已生活了十幾年的北京,告別老師和同學。
"對我來說,大學是一個全新的起點,成績和榮譽都屬於過去,現在我要拋棄一切輕裝上陣。"何旋說。她選擇去香港求學,是因為自己喜歡在外闖蕩的感覺。到香港後,肯定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但我就是一個喜歡在挑戰中尋找樂趣的人!"她對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充滿了自信和期待。
記者瞭解到,今年參加內地統招的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兩所高校在北京分別錄取了32人、28人。此外,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6所在京自主招生的港校都錄取了不少高分考生。保守估計今年赴港讀書的北京新生約有300人。
據中新社香港2006年9月1日電,經過數星期的迎新活動,香港中文大學於2006年9月1日舉行了新學年度的新生入學典禮。香港中大校長劉遵義教授在歡迎辭中介紹了學校今後的發展,包括成立兩所新書院,為"三改四"(即本科學製由三年改為四年)後學生人數增加做好準備。他也提到今年香港中大的新生成績非常理想,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他勉勵學生珍惜學習機會。
香港中大表示,他們一嚮致力於締造多元文化的校園環境,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互相學習,拓寬國際視野。今年該校共錄取了300名非本地本科生。他們除了來自內地20個省市外,也有來自印度尼西亞、意大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毛裏求斯、英國及美國等地。
9月1日,香港理工大學也為其新學年的4500多名新生舉行了開學典禮。新學年第一天,香港理大學生事務處為新生們設計了極具意義的座臺月歷,鼓勵他們好好計劃大學生活。在贈送給新生的月歷內,那色彩繽紛並充滿校園氣息的插圖,均由該校學生繪畫,並寫上鼓勵的言語,顯得別具心思。
中央電視臺《直通香港》記者走訪內地新生入學
在2006年新生入學時期,中央電視臺《直通香港》記者9月4日特意走訪了香港部分高校,采訪了衆多內地學生。
記者(下為"記"):來自青島的內地學生李晶,到香港後的第一站就直奔香港大學的學生宿舍。她說,之前她已通過網上瞭解到新生入學的程序,到宿舍報到是最省時省力的途徑。
老師:你叫什麽名字?
李晶(下為"李"):李晶。
老師:這是健康表,這是註册表,你填了以後,有沒有帶相片,帶了就在相片後面寫上你的學生證號碼。
記:為迎接新生,校方還給予了相應的提示和安排。
港大文員助理黃京燕:因為他們剛來,就是一個要銀行開戶頭,還有一個就是辦手機號,所以這些都要給他們有一個地址證明。所以我們要讓他們先填一個地址證明,填完了以後,他們就可以拿這個地址證明去辦一切手續。
李:早聽說香港高校非常鍛煉人的獨立性,初來乍到就讓我有了切身感受。
記者:這個跟你想像的一樣嗎?
李:差不多。
記:你想像應該是什麽樣子?
李:想像應該在網上是全英文的,然後一開始去一個像事務處的地方,他會給你一些資料,然後閱讀,一邊閱讀資料,一邊按資料給你步驟來網上註册。
記:這個大學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麽啊?
李:我覺得和內地大學最大的不同就是,這邊校園非常小,但是樓都非常高,設備都非常好。
記:在內地學生眼中,新的環境處處都充滿着新奇。不過,除了環境之外,這裏獨特的校園文化也令內地學生欣喜不已。捨堂文化是港大一種獨有的文化現象。剛來的新生都要在一周內進行一個完全封閉式的訓練,而訓練的組織者完全是學生。其目的就是要學生更快地熟悉新的環境,並培養團结協作的精神。
記:你是哪裏的?
女生一:我是成都的。
記:你呢?
女生二:我是浙江的。
女生三:我是新疆的。
記:啊,新疆的!喜歡這個活動嗎?
女生三:喜歡,很喜歡。
記:喜歡什麽地方?
女生三:很有激情,很熱烈,很有集體觀念。
女生一:很能激發人的創作力,培養我們的團體精神。
記:儘管熱熱鬧鬧的捨堂活動讓新來的內地學生感到興奮,但是他們也表示,對新的環境同樣感到了一些不適應。
港大學生陳如宏:可能最大的不適應就是廣東話吧。因為我從內地過來,不是很會講廣東話,然後這邊的人就告訴我,院係的老師可能都會跟你說普通話或者英語。但是在生活方面,比如在食堂啊,或者小賣鋪這些地方,可能他就說廣東話的比較多一點。
記:今年前往香港上大學的內地學生呈現較高增長。僅港大就在內地招收了近300人,比去年提高了近5%。有些內地學生甚至放棄了北大和清華,選擇到香港高校就讀。
港大學生鬍坤:我想港大最吸引我的就是它的國際化吧。比起內地的大學,港大給你那種交換的機會,或者是進一步去申請國外的大學的機會會更多,或者是機會更大一點。
港大學生瀋丹妮:因為當時我也被保送去北大了,但是後來我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我覺得港大除了在學術方面的吸引力之外,香港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以及港大一些除了學習以外的大學生活也很吸引我。
二、2006年內地學生掀起去香港上大學的熱潮
報考熱潮
2006年中國高校招生,最大的熱點莫過於香港高校內地招生進行得如火如荼。有人稱之為"'狼'行天下,'孔雀'南飛"。對內地高校來說,香港高校是"狼",讓人恐慌。但是對內地考生來說,"狼"是受歡迎的,衆多"孔雀"因"狼"而捨棄北大清華的"高枝"紛紛南飛。
今年是香港8所主要高校(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教育學院)在內地招生最多的一年,也是內地學生報考香港高校最多的一年。
"一石激起千層浪"。香港高校在內地招生,成為內地社會的熱點話題和本年度重大的教育事件。從6月份內地高考開始一直到7月中旬香港高校陸續發榜,多日來內地各大媒體不惜大篇幅報道這一新聞,討論相關現象。
一段時間以來,香港高校在內地的招生推介會每到一地,便會在那裏形成"衝擊波"。據各地媒體介紹,招生計劃說明會幾乎場場都是氣氛熱烈、座無虛席;有些地方,前來咨詢的考生傢長熙熙攘攘,竟造成會場外馬路塞車。
早在3月份,香港浸會大學在四川成都、陝西西安連開兩場教育展覽、升學講座。在接下來的1個月裏,他們又兵分數路去北京、南京、杭州、上海、濟南、天津、福建等地,連開了七八場"招賢會"(或曰內地招生咨詢會)。
其實香港高校早在1998年就開始在內地招生,但一直不為人關註。而今年聲勢浩大,招生規模也遠遠超過往年,衆多內地考生也趨之若鶩,導致北大、清華等內地名校高分生大大減少,從而引發了一場"狼來了,清華北大將淪為'二流大學'"的恐慌。客觀地說,這幾匹來自南方的"狼"對內地高校確實存在很大"威脅"。
記者:這個跟你想像的一樣嗎?
李:差不多。
記:你想像應該是什麽樣子?
李:想像應該在網上是全英文的,然後一開始去一個像事務處的地方,他會給你一些資料,然後閱讀,一邊閱讀資料,一邊按資料給你步驟來網上註册。
記:這個大學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麽啊?
李:我覺得和內地大學最大的不同就是,這邊校園非常小,但是樓都非常高,設備都非常好。
記:在內地學生眼中,新的環境處處都充滿着新奇。不過,除了環境之外,這裏獨特的校園文化也令內地學生欣喜不已。捨堂文化是港大一種獨有的文化現象。剛來的新生都要在一周內進行一個完全封閉式的訓練,而訓練的組織者完全是學生。其目的就是要學生更快地熟悉新的環境,並培養團结協作的精神。
記:你是哪裏的?
女生一:我是成都的。
記:你呢?
女生二:我是浙江的。
女生三:我是新疆的。
記:啊,新疆的!喜歡這個活動嗎?
女生三:喜歡,很喜歡。
記:喜歡什麽地方?
女生三:很有激情,很熱烈,很有集體觀念。
女生一:很能激發人的創作力,培養我們的團體精神。
記:儘管熱熱鬧鬧的捨堂活動讓新來的內地學生感到興奮,但是他們也表示,對新的環境同樣感到了一些不適應。
港大學生陳如宏:可能最大的不適應就是廣東話吧。因為我從內地過來,不是很會講廣東話,然後這邊的人就告訴我,院係的老師可能都會跟你說普通話或者英語。但是在生活方面,比如在食堂啊,或者小賣鋪這些地方,可能他就說廣東話的比較多一點。
記:今年前往香港上大學的內地學生呈現較高增長。僅港大就在內地招收了近300人,比去年提高了近5%。有些內地學生甚至放棄了北大和清華,選擇到香港高校就讀。
港大學生鬍坤:我想港大最吸引我的就是它的國際化吧。比起內地的大學,港大給你那種交換的機會,或者是進一步去申請國外的大學的機會會更多,或者是機會更大一點。
港大學生瀋丹妮:因為當時我也被保送去北大了,但是後來我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我覺得港大除了在學術方面的吸引力之外,香港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以及港大一些除了學習以外的大學生活也很吸引我。
二、2006年內地學生掀起去香港上大學的熱潮
報考熱潮
2006年中國高校招生,最大的熱點莫過於香港高校內地招生進行得如火如荼。有人稱之為"'狼'行天下,'孔雀'南飛"。對內地高校來說,香港高校是"狼",讓人恐慌。但是對內地考生來說,"狼"是受歡迎的,衆多"孔雀"因"狼"而捨棄北大清華的"高枝"紛紛南飛。
今年是香港8所主要高校(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教育學院)在內地招生最多的一年,也是內地學生報考香港高校最多的一年。
"一石激起千層浪"。香港高校在內地招生,成為內地社會的熱點話題和本年度重大的教育事件。從6月份內地高考開始一直到7月中旬香港高校陸續發榜,多日來內地各大媒體不惜大篇幅報道這一新聞,討論相關現象。
一段時間以來,香港高校在內地的招生推介會每到一地,便會在那裏形成"衝擊波"。據各地媒體介紹,招生計劃說明會幾乎場場都是氣氛熱烈、座無虛席;有些地方,前來咨詢的考生傢長熙熙攘攘,竟造成會場外馬路塞車。
早在3月份,香港浸會大學在四川成都、陝西西安連開兩場教育展覽、升學講座。在接下來的1個月裏,他們又兵分數路去北京、南京、杭州、上海、濟南、天津、福建等地,連開了七八場"招賢會"(或曰內地招生咨詢會)。
其實香港高校早在1998年就開始在內地招生,但一直不為人關註。而今年聲勢浩大,招生規模也遠遠超過往年,衆多內地考生也趨之若鶩,導致北大、清華等內地名校高分生大大減少,從而引發了一場"狼來了,清華北大將淪為'二流大學'"的恐慌。客觀地說,這幾匹來自南方的"狼"對內地高校確實存在很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