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天下>> 商界精英>> 斯蒂夫·沃兹尼亚克 Steve Wozniak   美国 United States   现代美国  
我是沃兹:一段硅谷和苹果的悲情罗曼史
  1975年,年轻的工程师斯蒂夫-沃兹尼亚克想到:如果把计算机电路和普通的打字机键盘、视频屏幕联接在一起会是个什么东西?这就是第一台真正的个人电脑人人都会用,也都买得起的机器,更重要的是由此引发的计算机的革新至今仍然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沃兹和他朋友斯蒂夫-乔布斯一起创办了后来辉煌的苹果电脑公司。30年之后的今天这位淘气却一贯低调的天才首次讲述了他的故事。沃兹回顾的,不仅仅是其非凡的发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轶闻趣事。从第一台个人电脑的发明到信息巨人苹果公司的崛起,沃兹以神秘的声音调侃的方式,向读者毫无保留地讲诉了他的一生。
第1节: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喧嚣(1)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喧嚣:"苹果是我生命中的毒药"
  方兴东/文
  PC革命浪潮在硅谷掀起,已经30年了,这30年,无数的人为这场革命奉献了青春和智慧,也有无数的人因为这场革命而名利双收。30年前,有三个名字是这场革命最重要的始作俑者。前两个我们非常熟悉:一个就是当今时代首富和偶像,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一个是另一个偶像、苹果CEO斯蒂芬·乔布斯。而另一个,是早已经被主流大众所遗忘的斯蒂芬·沃兹。他们的名字出现在很多别人的书籍中,包括一部名为《硅谷海盗》的电影中。但是,他们还没有自己亲自讲述过这场革命。
  如今,沃兹以一本《我是沃兹》(iWoz)出手,为我们讲述了30多年前第一手的历程。对于高科技爱好者、奇客、技术人员以及任何一位对于发明创造有着非凡热情的人们,本书是难能可贵的参考。本书写得深入浅出,因为沃兹希望当今的青少年也能够喜欢这本书。
  2001年,美国"洛杉矶时报"评选出了"本世纪经济领域50名最有影响力人物",乔布斯与沃兹并列第5名,他们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创办苹果电脑,苹果I和苹果II的出现带动了全球个人电脑普及应用浪潮,并迫使IBM PC于1981年面世"。
  实际上,到了今天,对于那些喜欢打开电脑探究细节的人来说,30年前的苹果Ⅱ仍然是一件艺术品。1977年,也许世界上只有少数人具备硬件、软件、电子设备和电路板布线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只有少数人了解苹果Ⅱ计算机的制造技术、艺术特点,并欣赏它的设计优点,或者说也许只有一个人具备上述知识。沃兹是个当之无愧的奇才,是科技艺术家。
  《我是沃兹》一书也是典型的沃兹风格,和苹果Ⅱ电脑一样,遵从自己的艺术和内心的真实。当然,"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书写历史和自传,不仅仅是为了明晰和澄清史实,更多的是为了启迪和思考。其实深入观察这三位传奇的PC革命旗手,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放眼现在和未来,都是极其富有意味的事情。
  30年前,三位20多岁,同样是电脑"奇客"(Geek)的小伙子,一样充满理想,个性叛逆而孤僻;一样满怀激情,反文化和反主流。盖茨与艾伦在1975年共同创办了微软,成就了PC软件霸主;而乔布斯与沃兹于1976年创办了苹果,掀起了电脑硬件的冲击波。
  30年前,他们仿佛就是不期而遇的同学和情同手足的伙伴,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仅仅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造就如此深远的一场革命,而且这场革命将他们带到自己都无法想象的新世界和新境界。
  但是,30年之后,每个人的境遇却已经截然不同,彼此疏远,形同陌路。三个人的命运也分道扬镳,很不一样:盖茨已经当了十多年的世界首富,至今是世界关注的中心;乔布斯以iPod掀起了苹果的第二次高潮,堪称高科技史上的奇迹,虽然身患癌症,但是依然奋战在第一线。
  而沃兹,已经有20年走出聚光灯,淡出人们的视野。沃兹却在不断反思:"现在计算机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我时常问自己:我是计算机的主人吗?现在我想自己更象是它的奴隶。我们不得不跟着它跑,这不是我们当初追求的目标。"他在自己个人博客中,给自己的最新定位是:"硅谷图腾(icon)和慈善家,爱好儿童和狗"。
  沃兹曾经的战友,乔布斯拒绝为此书写序,沃兹为乔布斯开脱说:他可能是太忙了。这个理由可以接受,但无法信服。他们的距离,其实就是价值观的根本差异。可以说,盖茨是达尔文商业主义的最佳典范,通过建立全新的软件业规则,在垄断和封闭中获取了最大的利润;而乔布斯是硅谷高科技商业主义的代表,以不断的创新和变革,抗拒被新力量边缘化的危险,而不断遭遇错误,又不断奇迹般复苏。而沃兹,他是一个技术理想主义,一个人文主义者。从人性的角度看,他是高人一筹了(盖茨也要步他后尘,今后以慈善为主)。从商业来说,盖茨是消极的,他选择了一条注定远离主流,被主流遗忘的道路。
第2节: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喧嚣(2)
  盖茨和乔布斯,都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富翁,但是沃兹除了最初苹果上市发家之后,就一直做着慈善、帮助儿童、赞助音乐会等花钱的事情。他的名气和财富再也无法与前两者相比。"我的一生中有两大愿望,一是当一名工程师,一是当一名五年级的教师。"现在,沃兹已实现他所有的愿望。
  要知道,在硅谷,一个人要赢得好名声远比赢得大把的钱财要困难得多。因为财富是声名鹊起的基本条件。而要赢得财富,就必须勾心斗角,逐利而去。因此无论是苹果的乔布斯、微软的盖茨、Oracle的埃里森还是英特尔的格鲁夫,都只能在当地获得毁誉参半的名声。但是,如果在硅谷还有唯一一位大家公认的"好人",那么这个人肯定非沃兹莫属。
  比如另一位重要的软件先驱加里·基尔多尔(微软赖以起家的DOS操作系统就是最早由他发明的),始终认为沃兹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是他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而那个乔布斯只不过是个摆地摊的小商贩而已。"我之所以敬佩沃兹,"另外软件奇才,Lotus创始人米奇·卡普尔说,"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愉快地从事着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快乐地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对于其他人会怎么想,或者他在人们心目中是个什么形象,他根本不在意。有人说,'像你这样的一位天才怎么会把生命浪费在教师这样的工作上呢?'这样的话却给了他更大的力量。"
  可以说,这三位传奇人物,都已经成为了偶像,但是代表了三种不太相同的价值观,他们的崇拜者也代表了三大互不融合的群体。盖茨是唯利益驱动的典型商业主义的化身,而乔布斯是硅谷创新文化的最佳体现,而沃兹依然遵循着很多30年前纯粹的黑客文化和一个艺术家的本色,可以说30年来,变化是这个世界,是盖茨和乔布斯,不变的是沃兹。沃兹还是30年前的沃兹。本书集成了这些优点和缺点。在沃兹眼中,黑客文化的内涵恰恰就是苹果赖以生存的源动力和精神支柱,就像他在书中所回忆,"在苹果的每一项发明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那种'家酿计算机俱乐部'中独有的黑客精神,在苹果的最具标志性和里程碑式的三大产品--Apple II、Mac和iPod--中,这种革命性的类似于嬉皮士们发疯般的颠覆行为一次次地决定和改变着苹果的命运。"
  因此,虽然乔布斯和苹果都已经改变很大,但是沃兹认为黑客文化依然潜伏在苹果和乔布斯的深处,只不过更隐密而已。所以,沃兹依然认同自己创办的公司(沃兹自己说:苹果是我生命中的毒药),这一点从他的书名可以看出,他用"iWoz"来命名,与苹果的产品线命名一致。更有意思的是,沃兹为了宣传这本书,他还平生第一次光临微软,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本书还原了30年前那场革命的细节,细致到栩栩如生的境地。书写苹果和硅谷的书籍实在是太多了,关于苹果和两位创始人的趣闻轶事也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沃兹说,很多都是错误的,他有责任把真实的事实告诉大家。那场历史,不仅仅是历史,对于当今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革命的认识,对于未来新技术革命的认识,都是非常珍贵的。
  而对于我们读者而言,比细节和事实更重要的是,人生不仅仅只有一种价值取向,成功不仅仅只有一个标准。走入沃兹的世界,你就可以感受到,人生最本原的东西,其实并不在世界上最喧嚣的地方,也不在最辉煌的一刻。
  沃兹直率地承认,自己并不适于当今的计算机商业。他认为计算机业的创造性已经被人为的商业目的破坏了,利益驱动决定了发展的节奏。疯狂的升级使更多的人无法真正享用计算机。他盼望着摩尔定律能尽快寿终正寝。使每一台PC都能象课桌一样用上20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人手一台。
  "你还想设计计算机吗?"
  "想,当然想。但我永远不会真的去做。"
  当年,他在伯克利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表示:"人性必胜!技术天才一定能够拯救人类。"如今,这依然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任务,或者依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总有人在不懈努力着。
首页>> 旅游天下>> 商界精英>> 斯蒂夫·沃兹尼亚克 Steve Wozniak   美国 United States   现代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