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碎紅樓――江湖夜雨評《紅樓夢》
序
又逢夏日炎炎,芭蕉冉冉之時,江湖夜雨偶得小暇,且翻唐詩來解悶,以消此永晝。讀到李太白 "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之句,不覺逸興橫飛、熱血沸騰,也想邯鄲學步。但黃鶴樓一時是捶不着的,就算飛到武漢,我也捶不碎,就算我能捶碎,我也賠不起。就算我賠得起?那也不成,那我不成了恐怖分子了?何況太白也衹是說說而已,老黃鶴樓也不是他弄毀的。不過藉此興頭,江湖夜雨卻突發一奇想,意欲捶碎《紅樓》。
聽得此言,恐怕不少人會有《天竜八部》中少林衆僧聽鳩摩智誇口兼通七十二絶藝時的感想:"此人大言炎炎,一至於此,莫非是瘋了?"
然而,江湖夜雨說這話時,雖有三分酒意,但絶不是鬍言瘋語,而是有感而發,有備而來。所謂"捶碎紅樓",並非將《紅樓夢》一書全盤否定,而是捶碎那個已是虛浮變形、如在哈哈鏡中的紅樓之影,還原《紅樓夢》的真實價值。
如今的《紅樓夢》,高高立在文學"神壇"之上,衆紅學家們七嘴八舌,將《紅樓夢》說得既神聖,又神秘,字字讖語,步步機關,簡直就是《七俠五義》中襄陽王的銅網陣,大夥兒進去就全找不着北了,一不留神,就被打着"紅學家"牌子的大叔大爺們領到茄子地裏去了。正所謂"反認他鄉是故鄉",對於原本真實正常的《紅樓夢》,對於《紅樓夢》最精彩的部分,卻讀歪了。其實,讀《紅樓》用不着那麽多人來"接站"、"導遊"。別聽那些紅學家們說什麽"考證正是遊山的嚮導",其實某些"紅學家"專門領你到"購物場所",那兒賣的全部是他們自己的"貨",有的甚至和《紅樓夢》都不沾邊兒。
而且,《紅樓夢》雖然是數百年難得一見的精妙之作,但也僅僅是一部非常不錯的小說而已,有那麽神聖嗎?有那麽神秘嗎?《紅樓夢》也不可能通篇上下毫無錯謬之處,全是"勝筆",一點敗筆也沒有。在思想性上,依江湖夜雨看,《紅樓夢》更遠不像人們誇贊得那樣偉大,《紅樓夢》中的思想,從內到外透着病態,她的積極意義遠不如《水滸》、《三國》、《西遊記》這三大名著。?
俗話說,戀愛中的人都是傻瓜,又道是"情人眼裏出西施",就是因為一旦為之着迷之後,判斷力往往就喪失了。好多紅迷甚至紅學家都沉迷於《紅樓夢》中,對《紅樓夢》和曹雪芹達到無比崇拜的地步。聽說某紅學家自己的生日不過,夫人、孩子的生日也不記得,卻每年都要在傢裏給曹雪芹"過生日",所以在這位老先生的筆下,曹雪芹自然是集"大思想傢、大詩人、大詞麯傢、大文豪、大美學家、大社會學家、大心理學家、大民俗學家、大典章制度學家、大園林建築學家、大服裝陳設專傢、大音樂傢、大醫藥學家……"(哎喲,這一口氣說不過來)於一身,近乎超凡入聖的人物。
餘英時先生曾說,《紅樓夢》是一個碰不得的題目。李田意先生也說,"斬不斷,理還亂,是紅學"。詩人邵燕祥寫過一篇文章,說《怕談紅樓》。想來即使有些沒和《紅樓夢》"談戀愛的"飽學鴻儒們,也多半愛惜羽毛,不失身份, "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人傢可不來趟"紅學"這潭渾水。而江湖夜雨,可謂"本在污泥裏,何懼染塵埃",說俗點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故出狂言,想將《紅樓夢》拉下神壇。在本書中,主要想說這樣幾個問題:
一、還原曹雪芹的真實形象:
曹雪芹的形象現在遠遠被誇大,似乎已是文壇聖祖,衆人衹有跪在他老人傢面前誇奬的份兒。當今之世,幾無完全神聖之輩,孔夫子都一度被踩到腳底下,李白杜甫也可以隨便調侃,唯獨曹雪芹先生卻是"威儀棣棣,不可選也",一付凜然不可犯的樣子。其實曹爺爺這樣呆在神壇神龕上也挺不舒服的,還不如讓他下來歇會兒。孔子都說:"寢不屍,居不容",整天一臉神聖難不難受啊?
二、還原《紅樓夢》的真實價值:
《紅樓夢》從開始毀謗之多招,到後來走上神壇,實在大起大落,命運多蹇。踐之於污泥濁水固然可恨,而奉於九天之上亦屬不當。現在的衆多人們,把《紅樓夢》誇了又誇,諛詞如潮,曹雪芹又不是星宿老仙,假如他老人傢真能聽到這些奉承話兒,恐怕也會赧顔謝絶。
序
又逢夏日炎炎,芭蕉冉冉之時,江湖夜雨偶得小暇,且翻唐詩來解悶,以消此永晝。讀到李太白 "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之句,不覺逸興橫飛、熱血沸騰,也想邯鄲學步。但黃鶴樓一時是捶不着的,就算飛到武漢,我也捶不碎,就算我能捶碎,我也賠不起。就算我賠得起?那也不成,那我不成了恐怖分子了?何況太白也衹是說說而已,老黃鶴樓也不是他弄毀的。不過藉此興頭,江湖夜雨卻突發一奇想,意欲捶碎《紅樓》。
聽得此言,恐怕不少人會有《天竜八部》中少林衆僧聽鳩摩智誇口兼通七十二絶藝時的感想:"此人大言炎炎,一至於此,莫非是瘋了?"
然而,江湖夜雨說這話時,雖有三分酒意,但絶不是鬍言瘋語,而是有感而發,有備而來。所謂"捶碎紅樓",並非將《紅樓夢》一書全盤否定,而是捶碎那個已是虛浮變形、如在哈哈鏡中的紅樓之影,還原《紅樓夢》的真實價值。
如今的《紅樓夢》,高高立在文學"神壇"之上,衆紅學家們七嘴八舌,將《紅樓夢》說得既神聖,又神秘,字字讖語,步步機關,簡直就是《七俠五義》中襄陽王的銅網陣,大夥兒進去就全找不着北了,一不留神,就被打着"紅學家"牌子的大叔大爺們領到茄子地裏去了。正所謂"反認他鄉是故鄉",對於原本真實正常的《紅樓夢》,對於《紅樓夢》最精彩的部分,卻讀歪了。其實,讀《紅樓》用不着那麽多人來"接站"、"導遊"。別聽那些紅學家們說什麽"考證正是遊山的嚮導",其實某些"紅學家"專門領你到"購物場所",那兒賣的全部是他們自己的"貨",有的甚至和《紅樓夢》都不沾邊兒。
而且,《紅樓夢》雖然是數百年難得一見的精妙之作,但也僅僅是一部非常不錯的小說而已,有那麽神聖嗎?有那麽神秘嗎?《紅樓夢》也不可能通篇上下毫無錯謬之處,全是"勝筆",一點敗筆也沒有。在思想性上,依江湖夜雨看,《紅樓夢》更遠不像人們誇贊得那樣偉大,《紅樓夢》中的思想,從內到外透着病態,她的積極意義遠不如《水滸》、《三國》、《西遊記》這三大名著。?
俗話說,戀愛中的人都是傻瓜,又道是"情人眼裏出西施",就是因為一旦為之着迷之後,判斷力往往就喪失了。好多紅迷甚至紅學家都沉迷於《紅樓夢》中,對《紅樓夢》和曹雪芹達到無比崇拜的地步。聽說某紅學家自己的生日不過,夫人、孩子的生日也不記得,卻每年都要在傢裏給曹雪芹"過生日",所以在這位老先生的筆下,曹雪芹自然是集"大思想傢、大詩人、大詞麯傢、大文豪、大美學家、大社會學家、大心理學家、大民俗學家、大典章制度學家、大園林建築學家、大服裝陳設專傢、大音樂傢、大醫藥學家……"(哎喲,這一口氣說不過來)於一身,近乎超凡入聖的人物。
餘英時先生曾說,《紅樓夢》是一個碰不得的題目。李田意先生也說,"斬不斷,理還亂,是紅學"。詩人邵燕祥寫過一篇文章,說《怕談紅樓》。想來即使有些沒和《紅樓夢》"談戀愛的"飽學鴻儒們,也多半愛惜羽毛,不失身份, "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人傢可不來趟"紅學"這潭渾水。而江湖夜雨,可謂"本在污泥裏,何懼染塵埃",說俗點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故出狂言,想將《紅樓夢》拉下神壇。在本書中,主要想說這樣幾個問題:
一、還原曹雪芹的真實形象:
曹雪芹的形象現在遠遠被誇大,似乎已是文壇聖祖,衆人衹有跪在他老人傢面前誇奬的份兒。當今之世,幾無完全神聖之輩,孔夫子都一度被踩到腳底下,李白杜甫也可以隨便調侃,唯獨曹雪芹先生卻是"威儀棣棣,不可選也",一付凜然不可犯的樣子。其實曹爺爺這樣呆在神壇神龕上也挺不舒服的,還不如讓他下來歇會兒。孔子都說:"寢不屍,居不容",整天一臉神聖難不難受啊?
二、還原《紅樓夢》的真實價值:
《紅樓夢》從開始毀謗之多招,到後來走上神壇,實在大起大落,命運多蹇。踐之於污泥濁水固然可恨,而奉於九天之上亦屬不當。現在的衆多人們,把《紅樓夢》誇了又誇,諛詞如潮,曹雪芹又不是星宿老仙,假如他老人傢真能聽到這些奉承話兒,恐怕也會赧顔謝絶。
三、對於後半部情節的探討:
《紅樓夢》後半部內容的探佚,也是紅學家們爭論不休的一個焦點,但江湖夜雨覺得,紅學家們考證出來的曹雪芹原作思路,就思想性、藝術性而言,未必勝得過現在通行的程高本續書。其中道理,後面將詳說。
四、重評《紅樓夢》書中的幾個人物:
前面說過,好多人哪裏是在評《紅樓夢》,簡直就是和"紅樓夢中人"在談戀愛,熱戀中的人哪能冷靜地分析人物?當然統統妙極啦!美極啦!全部OK頂呱呱!情人眼裏,皆是"西施"。於是,《紅樓夢》中人物,老一點的榮譽稱號有"封建社會叛逆者"(黛玉、晴雯一幹人),時髦一點的有"理財專傢"、"管理學家"(鳳姐、探春一幹人),對衆女兒們的癡愛,未免都過於拔高了。有道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沒有點毛病?聖人先哲也不例外,大觀園的女兒們更是如此。但正是因為評者在"熱戀"中,所以對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都選擇性失明。因此,很有必要跳出圈外,才能夠看得清多面立體的每個人。
五、重評《紅樓夢》中的詩詞:
江湖夜雨當年對《紅樓夢》中的詩詞崇拜得五體投地,然而,現在通讀了《全唐詩》之後,纔覺得"詩必盛唐"這句話說的十分有理。當年迷戀《紅樓夢》中的詩詞卻正應了書中林妹妹的那句話:"因不知詩,所以見了淺近的就愛"。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紅樓夢》中的詩詞是不錯,但絶不是說篇篇都好,像過去誇得那樣好。所以嘛,江湖夜雨重新評一下,好的自然還是好,不好的我們也不必文過飾非。
六、駁某些"紅學家"之怪論:
紅學之中,歷來是非多多。以至有人說紅學是"吵架學",有人說紅學是"鬼學"。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正是因為某些"紅學家"捕風捉影,自行構造出不少"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的故事來,卻堅稱是曹雪芹的原意,這纔算"能解其中味",其實曹雪芹倘若復生,也必將為之驚詫哂笑。這些紅學家或者真的走火入魔,或是嘩衆取寵,誤導衆生,遺禍非淺。
江湖夜雨深知《紅樓夢》是一部千古以來少有的優秀小說,自己活上八輩子也寫不出來,也知道"紅學"中的水很深,素有"文學黑洞"之稱,據傳有"十七次論爭、九樁公案"之說。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言語中的唐突之處,各位紅學家們千萬別生氣。你們都是大傢大儒,年紀也大了,血壓也高了,吃過的肉比我看過的豬還多,莫與小輩一般見識。說實話,好多的學問都是江湖夜雨看你們的著作學來的,我心中對你們是無比尊敬的。
江湖夜雨原來也曾非常癡迷於《紅樓夢》,小時候傢裏管教甚嚴,四大名著中唯獨禁止看《紅樓夢》(傢長的理由是有"少兒不宜"的情節),雖然當時已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可笑的是,在我傢裏《紅樓夢》卻還是"禁書"。唯一開放給我看的就是那本《紅樓夢詩詞評註》(蔡義江先生著)一書,記得就是這本書,帶我走進一個癡迷顛倒的紅樓世界。雖然當時此書中有好多政治套詞,比如階級分析之類的觀點(1979年的版本),但《紅樓夢》的魅力已讓我如醉如癡,本來就喜歡唐詩宋詞的我,一見到《紅樓夢》的詩詞後,更是一下子被迷住。可謂"嚮來癡,從此醉"。由於不讓看紅樓夢的全本,我衹好從這本《紅樓夢詩詞評註》中猜測揣想書中的一些情節,這感覺酷似"紅學家"們憑藉"脂批"探究八十回後佚稿的情景。呵呵,誰能想到在1988年左右,居然有一傻小子憑藉一本《紅樓夢詩詞評註》來"空勞揣想"《紅樓夢》的情節?
如今回想起來,可笑可嘆亦復有趣。光陰荏苒,江湖夜雨不覺三十已過,浮生匆忙,為利熙攘,《紅樓夢》一書未免束之高閣,任其架上生塵。近幾年,遍讀《全唐詩》、《資治通鑒》諸書,看盡歷史上的風雲變幻;又參悟老、莊等書,明白了天人化生、萬物滋長的要道(^_^似乎是東方不敗語),再來讀《紅樓》時已覺物是人非,無復當年的激情。雖然不至於如同瓊瑤小說中江雁容再見康南時那樣無比失落,但脫離了沉迷其中的癡狂,平心靜氣地看去,倒是能更加深刻更加清晰地讀出不少以前不曾註意到的東西。
《紅樓夢》後半部內容的探佚,也是紅學家們爭論不休的一個焦點,但江湖夜雨覺得,紅學家們考證出來的曹雪芹原作思路,就思想性、藝術性而言,未必勝得過現在通行的程高本續書。其中道理,後面將詳說。
四、重評《紅樓夢》書中的幾個人物:
前面說過,好多人哪裏是在評《紅樓夢》,簡直就是和"紅樓夢中人"在談戀愛,熱戀中的人哪能冷靜地分析人物?當然統統妙極啦!美極啦!全部OK頂呱呱!情人眼裏,皆是"西施"。於是,《紅樓夢》中人物,老一點的榮譽稱號有"封建社會叛逆者"(黛玉、晴雯一幹人),時髦一點的有"理財專傢"、"管理學家"(鳳姐、探春一幹人),對衆女兒們的癡愛,未免都過於拔高了。有道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沒有點毛病?聖人先哲也不例外,大觀園的女兒們更是如此。但正是因為評者在"熱戀"中,所以對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都選擇性失明。因此,很有必要跳出圈外,才能夠看得清多面立體的每個人。
五、重評《紅樓夢》中的詩詞:
江湖夜雨當年對《紅樓夢》中的詩詞崇拜得五體投地,然而,現在通讀了《全唐詩》之後,纔覺得"詩必盛唐"這句話說的十分有理。當年迷戀《紅樓夢》中的詩詞卻正應了書中林妹妹的那句話:"因不知詩,所以見了淺近的就愛"。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紅樓夢》中的詩詞是不錯,但絶不是說篇篇都好,像過去誇得那樣好。所以嘛,江湖夜雨重新評一下,好的自然還是好,不好的我們也不必文過飾非。
六、駁某些"紅學家"之怪論:
紅學之中,歷來是非多多。以至有人說紅學是"吵架學",有人說紅學是"鬼學"。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正是因為某些"紅學家"捕風捉影,自行構造出不少"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的故事來,卻堅稱是曹雪芹的原意,這纔算"能解其中味",其實曹雪芹倘若復生,也必將為之驚詫哂笑。這些紅學家或者真的走火入魔,或是嘩衆取寵,誤導衆生,遺禍非淺。
江湖夜雨深知《紅樓夢》是一部千古以來少有的優秀小說,自己活上八輩子也寫不出來,也知道"紅學"中的水很深,素有"文學黑洞"之稱,據傳有"十七次論爭、九樁公案"之說。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言語中的唐突之處,各位紅學家們千萬別生氣。你們都是大傢大儒,年紀也大了,血壓也高了,吃過的肉比我看過的豬還多,莫與小輩一般見識。說實話,好多的學問都是江湖夜雨看你們的著作學來的,我心中對你們是無比尊敬的。
江湖夜雨原來也曾非常癡迷於《紅樓夢》,小時候傢裏管教甚嚴,四大名著中唯獨禁止看《紅樓夢》(傢長的理由是有"少兒不宜"的情節),雖然當時已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可笑的是,在我傢裏《紅樓夢》卻還是"禁書"。唯一開放給我看的就是那本《紅樓夢詩詞評註》(蔡義江先生著)一書,記得就是這本書,帶我走進一個癡迷顛倒的紅樓世界。雖然當時此書中有好多政治套詞,比如階級分析之類的觀點(1979年的版本),但《紅樓夢》的魅力已讓我如醉如癡,本來就喜歡唐詩宋詞的我,一見到《紅樓夢》的詩詞後,更是一下子被迷住。可謂"嚮來癡,從此醉"。由於不讓看紅樓夢的全本,我衹好從這本《紅樓夢詩詞評註》中猜測揣想書中的一些情節,這感覺酷似"紅學家"們憑藉"脂批"探究八十回後佚稿的情景。呵呵,誰能想到在1988年左右,居然有一傻小子憑藉一本《紅樓夢詩詞評註》來"空勞揣想"《紅樓夢》的情節?
如今回想起來,可笑可嘆亦復有趣。光陰荏苒,江湖夜雨不覺三十已過,浮生匆忙,為利熙攘,《紅樓夢》一書未免束之高閣,任其架上生塵。近幾年,遍讀《全唐詩》、《資治通鑒》諸書,看盡歷史上的風雲變幻;又參悟老、莊等書,明白了天人化生、萬物滋長的要道(^_^似乎是東方不敗語),再來讀《紅樓》時已覺物是人非,無復當年的激情。雖然不至於如同瓊瑤小說中江雁容再見康南時那樣無比失落,但脫離了沉迷其中的癡狂,平心靜氣地看去,倒是能更加深刻更加清晰地讀出不少以前不曾註意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