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天下>>神州风情>> 园林建筑>> 李涛 Li Tao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 姜晓东 Jiang Xiaodo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龙卧紫禁城
  五百多年来,紫禁城是皇帝的家,也是华夏的政治心脏。15世纪初,一位自负的皇帝的一声令下破土动工,耗时14年才终告完成……而那个时期的欧洲,圣女贞德还仅仅是一个梳着小辫的小姑娘,威风凛凛的罗马帝国的都城还是君士坦丁堡……而在中国,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凝结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社会皇权思想的紫禁城拔地而起,这一切,都为一个人建造——皇帝。紫禁城,这个天才受命于天,治理九州百姓的施政所在地,它见证了天朝上国的皇朝命运,以其宏伟、庄严、凝重,向世人展现了封建皇朝辉煌显赫、气数渐衰、国力倾颓、名存实亡的传奇过程。
第1节:前言
  前言
  宫殿是权力的象征,也是文明轮回的见证。宫殿里时时尔虞我诈,刀光剑影;宫殿里处处雍容华贵,金碧辉煌。
  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皇帝们发号施令、行使权力和争夺权力的地方。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善良的人们只知道对皇帝顶礼膜拜,把紫禁城看得无比神圣。殊不知,紫禁城里面充满了污垢、阴谋和血腥。所谓君臣大义、道德人伦等等,只不过是防范百姓的藩篱、禁锢异端的锁链罢了。
  事实上,很多时候,夺权都是在无声无息中进行,被夺权者往往来不及"奋力斗争",就已经被推翻下台。取得一时的胜利并不困难,难的是守住自己的地位。在紫禁城里,杀出一条血路,风光上台的多,四面楚歌、黯然退出的更是不少。
  明朝的永乐皇帝花了14年的时间建这座伟大的宫殿,在暮年才如愿以偿入主其间。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本是一个藩王,胸怀大志,胆识过人,他打着"靖难"的旗号夺取帝位,他的侄子建文帝从此不知所终。朱棣自知自立为皇不合礼法,不得人心,心灵上的谴责使得他在南京的都城惶惶不可终日。因而,他决定回到那能使他感到踏实的原来的藩地--北京,因而有了这座伟大的宫殿--紫禁城。
  中国古代一直奉行着皇权至上的原则。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无所谓法律,皇帝的意志就是国家的至高原则,皇帝的话就是绝对的真理,皇帝是凌驾于法律和其他社会力量之上的,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而,这是个皇权专制的年代,也是比任何时候都渴望贤君的时代。因而,偏信宦官的明英宗,迎来了紫禁城里第一次大婚的喜庆,却难逃被俘土木堡的羞辱。
  从第一条西方武装商船到中国炫耀力量,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其间经过了两个世纪。在这两个世纪里,中国的贵人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吃喝玩乐,偌大的府库本可以装备出一支气贯九州的军队,但当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的士兵却要拿着长矛大刀,搬着对不准目标的大炮,和洋人的坚船利炮搏杀。洋人的蒸汽船吓倒了一堆念叨"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清廷官员,有官员在写给皇帝的奏章里,慌慌张张地形容这些西洋船"疑其轮系用牛拉"。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洋人的大船大炮,是从中国人在几个世纪前发明的火药和指南针中找到的灵感。
  不管是太平盛世,还是纷扰乱世,紫禁城都不缺故事,将那些故事串起来,人们便可看到一个天朝上国的皇朝命运,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那缔造紫禁城的朱棣不会想到,取代朱家皇朝的会是满族人,那开拓大清江山的努尔哈赤、皇太极以至后面的顺治、康熙,也不会想到帝王的时代终有结束的一天,更不会想到紫禁城会敞开怀抱接待着平常百姓,任人谈论它的点滴。
  现在,落日的余晖洒满落寞的紫禁城,帝王走了,一个时代结束了,承载了5个世纪的繁重使命,陪伴了二十多位君王的紫禁城,只能独自在长河落日下畅想。那些荒唐、感动的故事,那些怨气冲天的亡魂、功过不一的皇灵,相互依偎着,穿梭在历史纵横中。紫禁城安静地坐落在那里,见证一段历史的结束,见证一段历史的开始。
第2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1)
  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
  朱棣是残暴的,他在篡位夺权后,对建文帝旧臣大开杀戒,一次就将方孝孺的十族873人折磨致死;朱棣又是仁厚的,他对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对前来归顺的鞑靼人施以锦衣玉食。残暴也好,仁厚也罢,都不过是为了能在那权力之巅多留些时日。他建立起来的拥有9999间房屋的紫禁城,也不过是一个上演权力相争的血雨腥风之地。
  伟大宫殿诞生能阻止杀戮继续吗
  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 1403年1月23日,中国农历癸未年的正月初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延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度过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这一年,在公子小姐们的日记中,不再有建文的年号了。建文帝4年的统治,在一场史称"靖难之变"的战争后,成为了往事。
  谁也没有想到,当初那个在濠州破庙里为温饱发愁的小和尚,竟成为大明朝的开山皇帝,坐享一班文臣武将前呼后拥。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从登基的那天起,朱元璋就不得不为朱家的后代子孙,筹谋考虑。朱元璋虽然读书不多,但多年的征战已经让他意识到,皇权可以让人疯狂,可以让人泯灭良知,可以让人抛却性命……他有责任建立起一个足以确保皇权留在朱家的基业。
  起初,朱元璋并没有辜负同伴们的期望,将那些和自己征战多年的兄弟们一一封官加爵,君臣间其乐融融,似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古谚不再灵验。然而,好景不长,短短几年的时间,杀戮之气便充斥了整个皇宫,宰相胡惟庸一案成了诛杀功臣名将的导火索,大臣们早起离家上朝,便不知傍晚能否安然回来,每次出门都免不了和家人悲悲戚戚地诀别。太傅宋濂落得个客死荒野的悲凉下场;大将傅友德和儿子一起被押解刑场,腰斩身亡;才华横溢的刘基被毒死;大夫李善才的免死金牌也失去效力,一家七十多口血溅屠刀……几年的时间里,便有三万多人身首异处,只要是朱元璋怀疑的,都难逃一死。在开朝功臣中,只有一个叫汤和的人,因出了名的头脑简单,侥幸活了下来。
  这些大臣都太优秀了,不除掉他们,自己的儿孙便无法坐稳皇位。朱元璋也知道强臣谋君权的道理,但凡会对朱家皇权造成威胁的,他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将其铲除殆尽。望着空荡荡的朝野,朱元璋不会有治国无才的感慨,反而踏实了许多。
  那些活下来的大臣也并不好过,明代大臣的俸禄少得可怜,堪称历代最薄,一品官员有可领米八十七石,最低的官吏一月只有五石米。朱元璋早年受尽贪官污吏欺压,决心以削减大臣俸禄的方式"反腐倡廉",然而讽刺的是,朱家的皇子皇孙却个个是花钱高手。
  朱元璋的24个儿子和1个侄孙,都顺顺利利地建藩为王。有兵有权,这些藩王,无论功绩如何,每月都可以享受五万石米的俸禄,足足是低级官员月俸的一万倍。而除了五万石米,藩王还能得到二万五千贯的生活费,至于绢、布、盐、茶、马、草等日常用品,也都有数目不菲的配给。因"反腐倡廉"节省下的钱财,最终落入朱家的口袋里。
  朱元璋当时的太子朱标温文尔雅,宽厚仁慈,甚至还因不满朱元璋对功臣的残暴政策和朱元璋发生过矛盾。明朝本有机会迎来一个仁厚君主,却不料朱标未等登临皇位就撒手人寰。白发人送黑发人,确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很快,朱元璋在朱标的儿子朱允身上,看到了朱标的影子。朱允聪慧好学,心地善良,在朱标病重时,日夜在旁伺候。朱元璋大感欣慰,终于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立朱允为皇太孙。
  皇权一下子就落到了朱允面前,这让朱允感到几分不安,权势的另一面就是鲜血和毁灭。朱元璋带着朱允向藩王行礼,朱允可以清楚地察觉到叔叔们目光中的杀伐之气,他只能暗自祈祷朱元璋的余威能庇护自己更长时间。
  朱元璋称帝时,尚没有将元朝的残余势力完全平定。在北方,蒙古残兵仍苦苦支撑,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杀回南京重建大元政权。朱元璋在边疆地区设置了不少防卫机构,还将坐守边疆的重任交给了各个儿子。一来可以锻炼儿子的本事,他不想自己的孩子是一无所长的酒囊饭袋;二来驻守边疆乃国防大事,必须要绝对可靠的人才可担当。明朝初立,朝政不稳,若是哪个守边大将和蒙古人里应外合,反扑明朝,朱元璋苦苦打下的大明江山,便又要落入他人手中。而说到"可靠",当属自己的骨肉至亲,朱家的子孙断不会不用心守卫朱家的江山。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了,朱允没有悬念地即位,成为建文帝。
  朱允一当上皇帝,就迫不及待地巩固自己的地位,他预感到,他的叔叔们早已觊觎皇位多时,定不会轻易放过自己。他的爷爷朱元璋只考虑到他姓之人对皇权的威胁,而没想到皇位争夺更常发生在皇室内部。现在,朱允不得不着手处理爷爷忽视的问题,否则,不但江山不保,就连性命也难以顾全。
首页>> 旅游天下>>神州风情>> 园林建筑>> 李涛 Li Tao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 姜晓东 Jiang Xiaodo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