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仗不是打架,打不過頂多去醫院躺幾天,再厲害一點頂多也就是一命嗚呼,打仗要是打不過的話,後果的嚴重性讓你想都不敢想。所以在打仗之前一定要三思、四思、五思而後打。要從哪些方面思呢?主要有五方面:道、天、地、將、法。這都是些個什麽東西,且看下面的譯文。
2.打仗衹在乎勝負,不在乎你用什麽方法,用偷的和騙的都可以,因為在這裏不評“五講四美”模範。不管用什麽方法最終要達到的效果就是出其不意製勝。
孫子兵法計篇第一計篇原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製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麯製、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衆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製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傢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2.打仗衹在乎勝負,不在乎你用什麽方法,用偷的和騙的都可以,因為在這裏不評“五講四美”模範。不管用什麽方法最終要達到的效果就是出其不意製勝。
孫子兵法計篇第一計篇原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製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麯製、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衆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製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傢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譯文】
孫子教導我們說:打仗是天大的事情,不像泡妞,鐵戒指不行就給她白金戒指;不像武鬆打虎,這次打不死還有下次;也不像發明燈泡,這次失敗了至少知道了這種材料不能用,衹要有錢還可以接着來。打仗是要死人的,亡國的,它關乎到千萬人的身傢性命,關係到國傢的存亡。在這裏失敗不是成功的媽媽,可能你的一次失敗就造就千萬孤魂野鬼,其中還會包括你自己也飄在裏面飛來飛去。所以說打仗之前一定要前思後想,站着想,坐着想,邊唱《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邊想。覺得你還沒有把握取勝,就趕緊歇着準備,覺得你有把握取勝纔派部隊出去打。如果你想都沒想,或者是看着遠方假裝在想而實際上沒想,或者是你也想了,但是沒有想明白就派部隊出去的話,那你就死定了,不但死而且還要背上千古駡名:說你是豬腦袋!很恐怖吧,所以還是好好想一下先,想什麽呢?
不是想傢也不是想她,在這個時候想這些都屬於鬍思亂想。應該從敵我雙方的五個方面來進行分析,通過七種情況來進行對比,最終獲得結果。這,就是著名的“五七十二”定律,這個名詞屬於我的首創。這五個方面分別是:政治、天時、地利、將領、法製。事實上上面說的這五個方面是我從別的地方抄來的,我覺得第一個方面還是用“人和”解釋比較正常一點。就衹是對這五方面的解釋都有好多種,從這裏就能看得出來古人說話都似是而非,好讓別人抓不到把柄。
所謂人和,就是你的人民群衆聽不聽你的號召。他們能不能做到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能不能為你上刀山下油鍋而眉都不皺一下。這個主要就看你平常團不團结群衆,對群衆好不好,大傢擁不擁護你了。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是逢年過節送幾袋面粉,遭災的時候講兩句口號就能搞定的,正所謂“人民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到農民傢去,說你想吃餃子,他能立即開心地邊唱歌邊包餃子,而且餃子餡裏面還肉多菜少,那說明你這項工作做得很不錯;而如果你的人民寧願上山去當土匪也不願意當你的臣民的話,你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做人問題了。
所謂天時,就是天氣時令的意思:是白天還是晚上,晴天還是大霧,有沒有比較流行的西伯利亞的寒流,敵人那邊是寒冷的鼕天還是炎熱的夏天。這些似乎看上去都衹和出門旅行有關,實際上打仗過程中如果不註意這些是要吃大虧的。穿着夜行衣蒙着面去偷軍事地圖,被抓起來的時候纔發現原來這是大白天,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會覺得很凄涼呢?派了偵察隊伍翻山越嶺地去拍攝敵軍陣地,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纔發現今日大霧不適合拍照,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會覺得很失望呢?派了十萬大軍去攻打敵人,去了之後,士兵們都還沒有打仗就已經倒在了床上,原來北方鼕天的天氣這麽冷,而你們來的時候都穿着短袖,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會覺得很無助呢?所以說在打仗之前天時是必須要考慮的一個方面。
所謂地利,就是你要去的地方離你有多遠,是帶一箱礦泉水呢,還是帶一個打井隊跟着呢;一箱方便麵夠不夠吃,還是需要帶着農業專傢,背着種子去耕地種田解决口糧問題;路上的情況怎麽樣,是森林還是大海,需要帶登山工具還是扛着大船;要不要爬大雪山,如果要爬的話,就需要多帶點辣椒和二鍋頭;會不會遇到野獸和妖怪,有的話就叫上孫悟空一起走;你和敵人有可能會在什麽地方開打,那個地方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還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能不能用坦剋,適不適合從背後拍黑磚。
所謂將領,就是帶部隊去打仗的領導怎麽樣,能不能被評為“士兵們信得過將領”。因為不可能每次你都帶着部隊御驾親徵,國傢還有很多事要你處理,後宮還有那麽多美女要你照顧。看將領怎麽樣不能光看外表,呂布就很帥啊,但是他做人有缺陷,最後還是挂了。要看他是不是聰明伶俐,能不能大公無私,會不會小肚雞腸公報私仇,而且還要勇敢,不但能夠號召別人打衝鋒,自己也要能打衝鋒。如果你派了不合適的將領去,最嚴重的後果是他一到地方立刻帶着你的兵馬一起投靠敵軍;稍微好一點的後果就是全軍覆沒,派出去的人一個都沒回來;再好一點的後果是其餘的人全都挂了,就他一個人傷痕纍纍地跑了回來,在你面前自刎謝罪。這個時候哭也沒用了。
所謂法製,就是部隊的編製是否合理,各級別的人員有沒有責任到人,有沒有各司其責,後勤保障的財務制度有沒有確立起來。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製這個東西也是很重要的。沒有合理的編製,需要群毆敵人的時候你一聲令下可能衹衝上去了一兩個人,需要單挑的時候又衝上去連比武場都裝不下的一大群人。沒有確立軍費開支和後勤供給制度的話,有可能部隊到了戰場上,纔發現糧草兵器什麽的都被司務長捐獻給了一路的貧睏人民,拿什麽打仗啊!所以說沒有嚴明的法製,後果不堪設想。
這五方面已經在上面解釋得很清楚了,一定要讓你的將帥出門之前朗誦一遍先,衹朗誦不夠,還需要他根據現實情況現場解釋一遍。等他真正地理解了並且能夠靈活運用了,部隊就能取勝,否則就趕緊拉他回來,晚了就來不及了。綜上所述,出發之前需要比較敵我雙方情況的有以下幾個方面:哪一方的老大更深得人心?哪一方的將領更能幹?哪一方占盡天時地利?哪一方法令嚴明並且能夠貫徹執行?哪一方的軍隊人多勢衆?哪一方的士兵更能打?哪一方的部隊紀律嚴明?這些方面比較完了,就能知道最後勝利屬於哪一方了。
將領能聽從我的决策的話,就必然可以取勝,就讓他當着將領;將領不聽我的話,派出去也是打敗仗的主兒,就解雇他,沒收他的將軍服和馬車,讓他跑回去種地。
根據以上的這些對比,得出來我方的確占了上風並製定了戰略决策,就可以派兵去打仗了,打仗的過程中先前製定的那些戰略决策又能被貫徹執行,這樣就比較理想了。接下來就需要隨機應變,根據戰爭發展的情況和敵人的狀況製定相應的措施,從而在氣勢上壓倒敵人,讓我方主動永遠。
戰爭是關乎生死的事情,在這裏不評道德風尚奬,也不評五講四美模範。怎麽能打勝仗就怎麽來,欺騙、造謠、炒作、三八、調戲等手段都可以用到這裏來。如果我們很能打,就假裝老弱病殘;我們要去打,就假裝我們衹是來旅遊;我們要打這裏卻往那邊的那邊運送武器彈藥,我們要打那邊的那邊卻要在這裏安營紮寨。總之,就是讓敵人搞不清楚狀況,越暈越好。敵軍如果貪錢的話,我們就在地上扔硬幣引誘他們。敵人那邊着火了或者鬧鬼了,我們就要趁機攻擊他,千萬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敵人小弟多的話,我們就要小心防備;他們衝上來了,我們就想辦法避開。敵軍將領如果容易發火是個急性子,我們就要盡情地挑逗他,不斷地騷擾他,讓他心煩意亂神經衰弱。敵軍將領看不起我們,我們就更加示弱,讓他連看都不想看我們一眼。敵人就地安營紮寨歇着的話,我們就趕一群動物運動會上的冠軍綿羊過去,讓他們盡情去追,追到精疲力竭。敵人如果很團结,我們就離間他們,用造謠的方法或者扔一個仙女到敵軍營房裏面讓他們去搶。打他們沒有準備的部分,行軍去他們做夢都想不到的地方。這些陰招兒都是軍事傢們獲勝的方法,所以開記者招待會的時候一般不敘述獲勝的過程。所有這些都已經被孫子我編成了書賣了錢,大傢都能看到,所以你又不能就按照我上面寫的東西來幹,最主要的就是要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出其不意是最高宗旨。
在作戰之前經過開會討論預計能夠取勝的,那是因為有利條件多;作戰之前大傢都沒有把握取勝,都哭着喊着不要帶隊伍出去打仗,那是因為有利條件太少。有利條件多再能隨機應變就能取得勝利,有利條件少就不能取勝,更何況一個有利條件都不具備的話,即便帶着孫悟空也沒用。根據這些來觀察,就可以預見誰能取勝笑到最後。
孫子教導我們說:打仗是天大的事情,不像泡妞,鐵戒指不行就給她白金戒指;不像武鬆打虎,這次打不死還有下次;也不像發明燈泡,這次失敗了至少知道了這種材料不能用,衹要有錢還可以接着來。打仗是要死人的,亡國的,它關乎到千萬人的身傢性命,關係到國傢的存亡。在這裏失敗不是成功的媽媽,可能你的一次失敗就造就千萬孤魂野鬼,其中還會包括你自己也飄在裏面飛來飛去。所以說打仗之前一定要前思後想,站着想,坐着想,邊唱《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邊想。覺得你還沒有把握取勝,就趕緊歇着準備,覺得你有把握取勝纔派部隊出去打。如果你想都沒想,或者是看着遠方假裝在想而實際上沒想,或者是你也想了,但是沒有想明白就派部隊出去的話,那你就死定了,不但死而且還要背上千古駡名:說你是豬腦袋!很恐怖吧,所以還是好好想一下先,想什麽呢?
不是想傢也不是想她,在這個時候想這些都屬於鬍思亂想。應該從敵我雙方的五個方面來進行分析,通過七種情況來進行對比,最終獲得結果。這,就是著名的“五七十二”定律,這個名詞屬於我的首創。這五個方面分別是:政治、天時、地利、將領、法製。事實上上面說的這五個方面是我從別的地方抄來的,我覺得第一個方面還是用“人和”解釋比較正常一點。就衹是對這五方面的解釋都有好多種,從這裏就能看得出來古人說話都似是而非,好讓別人抓不到把柄。
所謂人和,就是你的人民群衆聽不聽你的號召。他們能不能做到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能不能為你上刀山下油鍋而眉都不皺一下。這個主要就看你平常團不團结群衆,對群衆好不好,大傢擁不擁護你了。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是逢年過節送幾袋面粉,遭災的時候講兩句口號就能搞定的,正所謂“人民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到農民傢去,說你想吃餃子,他能立即開心地邊唱歌邊包餃子,而且餃子餡裏面還肉多菜少,那說明你這項工作做得很不錯;而如果你的人民寧願上山去當土匪也不願意當你的臣民的話,你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做人問題了。
所謂天時,就是天氣時令的意思:是白天還是晚上,晴天還是大霧,有沒有比較流行的西伯利亞的寒流,敵人那邊是寒冷的鼕天還是炎熱的夏天。這些似乎看上去都衹和出門旅行有關,實際上打仗過程中如果不註意這些是要吃大虧的。穿着夜行衣蒙着面去偷軍事地圖,被抓起來的時候纔發現原來這是大白天,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會覺得很凄涼呢?派了偵察隊伍翻山越嶺地去拍攝敵軍陣地,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纔發現今日大霧不適合拍照,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會覺得很失望呢?派了十萬大軍去攻打敵人,去了之後,士兵們都還沒有打仗就已經倒在了床上,原來北方鼕天的天氣這麽冷,而你們來的時候都穿着短袖,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會覺得很無助呢?所以說在打仗之前天時是必須要考慮的一個方面。
所謂地利,就是你要去的地方離你有多遠,是帶一箱礦泉水呢,還是帶一個打井隊跟着呢;一箱方便麵夠不夠吃,還是需要帶着農業專傢,背着種子去耕地種田解决口糧問題;路上的情況怎麽樣,是森林還是大海,需要帶登山工具還是扛着大船;要不要爬大雪山,如果要爬的話,就需要多帶點辣椒和二鍋頭;會不會遇到野獸和妖怪,有的話就叫上孫悟空一起走;你和敵人有可能會在什麽地方開打,那個地方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還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能不能用坦剋,適不適合從背後拍黑磚。
所謂將領,就是帶部隊去打仗的領導怎麽樣,能不能被評為“士兵們信得過將領”。因為不可能每次你都帶着部隊御驾親徵,國傢還有很多事要你處理,後宮還有那麽多美女要你照顧。看將領怎麽樣不能光看外表,呂布就很帥啊,但是他做人有缺陷,最後還是挂了。要看他是不是聰明伶俐,能不能大公無私,會不會小肚雞腸公報私仇,而且還要勇敢,不但能夠號召別人打衝鋒,自己也要能打衝鋒。如果你派了不合適的將領去,最嚴重的後果是他一到地方立刻帶着你的兵馬一起投靠敵軍;稍微好一點的後果就是全軍覆沒,派出去的人一個都沒回來;再好一點的後果是其餘的人全都挂了,就他一個人傷痕纍纍地跑了回來,在你面前自刎謝罪。這個時候哭也沒用了。
所謂法製,就是部隊的編製是否合理,各級別的人員有沒有責任到人,有沒有各司其責,後勤保障的財務制度有沒有確立起來。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製這個東西也是很重要的。沒有合理的編製,需要群毆敵人的時候你一聲令下可能衹衝上去了一兩個人,需要單挑的時候又衝上去連比武場都裝不下的一大群人。沒有確立軍費開支和後勤供給制度的話,有可能部隊到了戰場上,纔發現糧草兵器什麽的都被司務長捐獻給了一路的貧睏人民,拿什麽打仗啊!所以說沒有嚴明的法製,後果不堪設想。
這五方面已經在上面解釋得很清楚了,一定要讓你的將帥出門之前朗誦一遍先,衹朗誦不夠,還需要他根據現實情況現場解釋一遍。等他真正地理解了並且能夠靈活運用了,部隊就能取勝,否則就趕緊拉他回來,晚了就來不及了。綜上所述,出發之前需要比較敵我雙方情況的有以下幾個方面:哪一方的老大更深得人心?哪一方的將領更能幹?哪一方占盡天時地利?哪一方法令嚴明並且能夠貫徹執行?哪一方的軍隊人多勢衆?哪一方的士兵更能打?哪一方的部隊紀律嚴明?這些方面比較完了,就能知道最後勝利屬於哪一方了。
將領能聽從我的决策的話,就必然可以取勝,就讓他當着將領;將領不聽我的話,派出去也是打敗仗的主兒,就解雇他,沒收他的將軍服和馬車,讓他跑回去種地。
根據以上的這些對比,得出來我方的確占了上風並製定了戰略决策,就可以派兵去打仗了,打仗的過程中先前製定的那些戰略决策又能被貫徹執行,這樣就比較理想了。接下來就需要隨機應變,根據戰爭發展的情況和敵人的狀況製定相應的措施,從而在氣勢上壓倒敵人,讓我方主動永遠。
戰爭是關乎生死的事情,在這裏不評道德風尚奬,也不評五講四美模範。怎麽能打勝仗就怎麽來,欺騙、造謠、炒作、三八、調戲等手段都可以用到這裏來。如果我們很能打,就假裝老弱病殘;我們要去打,就假裝我們衹是來旅遊;我們要打這裏卻往那邊的那邊運送武器彈藥,我們要打那邊的那邊卻要在這裏安營紮寨。總之,就是讓敵人搞不清楚狀況,越暈越好。敵軍如果貪錢的話,我們就在地上扔硬幣引誘他們。敵人那邊着火了或者鬧鬼了,我們就要趁機攻擊他,千萬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敵人小弟多的話,我們就要小心防備;他們衝上來了,我們就想辦法避開。敵軍將領如果容易發火是個急性子,我們就要盡情地挑逗他,不斷地騷擾他,讓他心煩意亂神經衰弱。敵軍將領看不起我們,我們就更加示弱,讓他連看都不想看我們一眼。敵人就地安營紮寨歇着的話,我們就趕一群動物運動會上的冠軍綿羊過去,讓他們盡情去追,追到精疲力竭。敵人如果很團结,我們就離間他們,用造謠的方法或者扔一個仙女到敵軍營房裏面讓他們去搶。打他們沒有準備的部分,行軍去他們做夢都想不到的地方。這些陰招兒都是軍事傢們獲勝的方法,所以開記者招待會的時候一般不敘述獲勝的過程。所有這些都已經被孫子我編成了書賣了錢,大傢都能看到,所以你又不能就按照我上面寫的東西來幹,最主要的就是要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出其不意是最高宗旨。
在作戰之前經過開會討論預計能夠取勝的,那是因為有利條件多;作戰之前大傢都沒有把握取勝,都哭着喊着不要帶隊伍出去打仗,那是因為有利條件太少。有利條件多再能隨機應變就能取得勝利,有利條件少就不能取勝,更何況一個有利條件都不具備的話,即便帶着孫悟空也沒用。根據這些來觀察,就可以預見誰能取勝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