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理保健操
我把自己城內的居處稱做"緑葉居"。居室裏的巴西木和大葉緑蘿都表明了我對緑葉的偏愛。早在1979年,我就寫過一個短篇,叫《我愛每一片緑葉》。愛葉之心,至今不變。
我一般在晚上10點開始寫作,在優美的古典音樂之中,一直寫到次日凌晨四點左右結束。中午起來吃一頓早、午合餐,下午讀書、看報、會客,晚餐的菜餚比較豐盛,在溫馨的燭光裏,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我之所以能夠精力充沛地在文學中辛勤耕耘,其重要原因就是加強了心理保健。關於自己的心理保健,我有六套"心理保健操"。
列表化解操:心亂時,在一張紙上先寫一行大字"我為什麽心亂"。然後列出三欄,分別寫出"最煩心的事"、"次之的事"、"小事",列好後,從"小事"開始逐項化解,凡大體可以化解的,都用紅筆劃去;剩下的,自然要認真對付,一時雖化解不了,但由於心緒經過一番梳理,也就坦然多了。
自尋小樂趣操:遇無聊提不起神來做正事時,就先找些有趣的小事來做,例如用濕棉花球給所養的盆栽植物洗滌葉面之類。在瑣屑的小樂趣中,無聊感便漸漸消失,於是恢復了做正事的興致。
回憶美景操:心裏淤着濁氣時,就到沙發或床上取最舒適的姿勢,在輕柔的樂麯聲中,閉目冥想,讓名山大川的美妙鏡頭重新在腦海中浮現,一幕幕的美景,猶如熨心的拂塵,能將淤積沌塞的濁氣滌盡。
無損害宣泄操:心中窩着一團惡氣,搞不好會爆發時,可將平時準備好的廢紙使勁撕扯,或選擇適當地點將已破損的舊瓷盤之類砸碎,同時,口中念念有詞,或哼唱"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自嘲操:因洋洋得意而心理狀態發生偏斜時,須作一點自嘲,做法多種,有一種叫"對鏡自嘲"--"你有什麽了不起?升天了麽?咦,瞅你樂的!你前頭的睏難還多着呢……"人在自嘲中,失去的衹是虛榮,獲得的卻是清醒。
走嚮混沌操:藉從維熙大作《走嚮混沌》的名字,表達非良性的心理狀態轉化為良性的意思。在過分清醒得小肚雞腸時,便用此操加以調整。有一法為拿起一本唐詩宋詞,隨手翻開,目過口誦,搖頭擺腦,以抹去縈繞於心頭的那些過於細膩的算計。
正因為有這樣的心理保健,加之日常的散步鍛煉,我雖年過花甲,依舊筆耕不輟,在城內的"緑葉居"和郊野的"溫榆齋"中,雙手敲擊鍵盤嗒嗒有聲,怡然自得。
玻璃翠
那次參加一個筆會,費用是一傢物料公司贊助的,公司總經理是一位熱愛文學的中年婦女,參加活動的作傢此前大多不懂何謂物料,她就拿出兩衹高筒玻璃杯來,舉例告訴大傢,一傢大賓館落成,投入使用前除了傢具等大型用品外,必然還要配備些小東小西,"比如我手裏的玻璃杯,一個賓館需要的數量非常可觀,而且要經常更新換代,我們公司就是專門嚮他們成批供應這類日用物品、消耗材料的……"介紹完她的公司,她就宣佈將贈送我們每人一匣那樣的玻璃杯,每匣八衹,是鋼化玻璃製品,不怕跌落磕撞的。說完就演示,將左右手各握的玻璃杯用力相撞,誰知一撞就全破裂了,哄堂大笑中她十分尷尬,忙又拿出幾衹玻璃杯,連撞帶摔,這次確實體現出了鋼化玻璃的非凡品質,無一破損,她對大傢說:"再怎麽鋼化,玻璃總還是玻璃,你們使用的時候,還是別跟我似的故意去摔碰顯擺吧!"
我頭一次見識鋼化玻璃杯是改革開放初期。一位熟人從日本訪問歸來,帶回了一隻,他不但自己經常故意鬆手將其跌落地下,而且還特別樂意將其塞到別人手中,鼓勵將其摔碰。記得他命令我將那杯子"完成自由落體運動"時,我真的很心慌,那畢竟是衹玻璃杯而不是錳鋼杯啊,猶豫了好幾分鐘,纔哆哆嗦嗦地撒了手,杯子落地發出咣當脆響,我閉上眼睛再睜開,還在地上旋轉的杯子竟毫發無損!後來熟人們見了他那杯子,有的就會不請自摔地當新奇玩意兒取樂。誰知有一回一位熟人衹是輕輕地把那杯子從桌上往地下一撥,杯子一落地便在我們面前碎成了一片玻璃碴兒,大傢頓時驚呆了。杯子的主人深呼吸了一下,纔解嘲地說:"鋼鐵戰士也還是會衰老、會去世的啊!"
如果把人比作玻璃杯,那麽,鋼化玻璃杯就好比是具有優勢的個體。或者學歷高,留過洋;或者地位顯,言如鼎;或者名氣大,人氣旺;或者財富多,生意大;或者竟兼而有之,儼然時代驕子。這樣的人士當然比一般人經得起震蕩,不會輕易破裂。這些人在鋼化自己的過程裏,備嘗艱辛,彌足自豪,但是鋼化所獲得的品質,應該用來造福社會、關愛他人、提升自己,而不應該産生高人一等的心理,覺得反正自己具有優勢,因此就滿不在乎起來,故意地摔碰顯擺,恃學歷而移花接木,端官架子說官話玩忽職守,守吃老本甚至停耕輟織卻自噓虛名,誇張露富狂妄推行以蛇吞象的計劃……這樣的"鋼化玻璃杯",就算主觀上還不是想背德違紀犯規觸法,客觀上卻難免招至種種尷尬抨擊追究懲罰,甚至身敗名裂,最終化為一堆不成器的碎玻璃碴。
其實,就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來說,性格裏都可能有類似鋼化玻璃的成分。我們常說的一個詞是脆弱。仔細想來,脆比弱可怕。弱,往往從外在形態上,就讓別人和自己多一分戒惕,因此,弱點一旦挑明,也就比較容易註意剋服,為人處事能夠低調,危害性也就因而變小。脆,好比玻璃,外在形態上是硬而透明的,人心理上多半有這種"脆點",不少"脆點"還加以自我"鋼化",比如覺得自己是"強人","心到必然功成","永不言敗",或者覺得自己"反正問心無愧","他人其奈我何"。因此該縮手時不縮手,該放棄時不放棄,該妥協時不妥協,該心軟時不心軟,該求其次時偏硬撐着去拔尖,為人高調苛刻,也就好比總是故意地把鋼化玻璃杯往地上扔,以為無論如何自己的"鋼鐵决心"是可以經受強烈震蕩的。結果呢,咣當一聲,竟然破裂粉碎了,後悔莫及。其實,早該意識到,自以為是鋼鐵硬的東西原來是玻璃脆,而且,即使硬如鋼鐵,也有老化的時候,要居"硬"常思"脆",自覺地剋服"脆點",實事求是地對待社會、他人和自己。
我把自己城內的居處稱做"緑葉居"。居室裏的巴西木和大葉緑蘿都表明了我對緑葉的偏愛。早在1979年,我就寫過一個短篇,叫《我愛每一片緑葉》。愛葉之心,至今不變。
我一般在晚上10點開始寫作,在優美的古典音樂之中,一直寫到次日凌晨四點左右結束。中午起來吃一頓早、午合餐,下午讀書、看報、會客,晚餐的菜餚比較豐盛,在溫馨的燭光裏,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我之所以能夠精力充沛地在文學中辛勤耕耘,其重要原因就是加強了心理保健。關於自己的心理保健,我有六套"心理保健操"。
列表化解操:心亂時,在一張紙上先寫一行大字"我為什麽心亂"。然後列出三欄,分別寫出"最煩心的事"、"次之的事"、"小事",列好後,從"小事"開始逐項化解,凡大體可以化解的,都用紅筆劃去;剩下的,自然要認真對付,一時雖化解不了,但由於心緒經過一番梳理,也就坦然多了。
自尋小樂趣操:遇無聊提不起神來做正事時,就先找些有趣的小事來做,例如用濕棉花球給所養的盆栽植物洗滌葉面之類。在瑣屑的小樂趣中,無聊感便漸漸消失,於是恢復了做正事的興致。
回憶美景操:心裏淤着濁氣時,就到沙發或床上取最舒適的姿勢,在輕柔的樂麯聲中,閉目冥想,讓名山大川的美妙鏡頭重新在腦海中浮現,一幕幕的美景,猶如熨心的拂塵,能將淤積沌塞的濁氣滌盡。
無損害宣泄操:心中窩着一團惡氣,搞不好會爆發時,可將平時準備好的廢紙使勁撕扯,或選擇適當地點將已破損的舊瓷盤之類砸碎,同時,口中念念有詞,或哼唱"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自嘲操:因洋洋得意而心理狀態發生偏斜時,須作一點自嘲,做法多種,有一種叫"對鏡自嘲"--"你有什麽了不起?升天了麽?咦,瞅你樂的!你前頭的睏難還多着呢……"人在自嘲中,失去的衹是虛榮,獲得的卻是清醒。
走嚮混沌操:藉從維熙大作《走嚮混沌》的名字,表達非良性的心理狀態轉化為良性的意思。在過分清醒得小肚雞腸時,便用此操加以調整。有一法為拿起一本唐詩宋詞,隨手翻開,目過口誦,搖頭擺腦,以抹去縈繞於心頭的那些過於細膩的算計。
正因為有這樣的心理保健,加之日常的散步鍛煉,我雖年過花甲,依舊筆耕不輟,在城內的"緑葉居"和郊野的"溫榆齋"中,雙手敲擊鍵盤嗒嗒有聲,怡然自得。
玻璃翠
那次參加一個筆會,費用是一傢物料公司贊助的,公司總經理是一位熱愛文學的中年婦女,參加活動的作傢此前大多不懂何謂物料,她就拿出兩衹高筒玻璃杯來,舉例告訴大傢,一傢大賓館落成,投入使用前除了傢具等大型用品外,必然還要配備些小東小西,"比如我手裏的玻璃杯,一個賓館需要的數量非常可觀,而且要經常更新換代,我們公司就是專門嚮他們成批供應這類日用物品、消耗材料的……"介紹完她的公司,她就宣佈將贈送我們每人一匣那樣的玻璃杯,每匣八衹,是鋼化玻璃製品,不怕跌落磕撞的。說完就演示,將左右手各握的玻璃杯用力相撞,誰知一撞就全破裂了,哄堂大笑中她十分尷尬,忙又拿出幾衹玻璃杯,連撞帶摔,這次確實體現出了鋼化玻璃的非凡品質,無一破損,她對大傢說:"再怎麽鋼化,玻璃總還是玻璃,你們使用的時候,還是別跟我似的故意去摔碰顯擺吧!"
我頭一次見識鋼化玻璃杯是改革開放初期。一位熟人從日本訪問歸來,帶回了一隻,他不但自己經常故意鬆手將其跌落地下,而且還特別樂意將其塞到別人手中,鼓勵將其摔碰。記得他命令我將那杯子"完成自由落體運動"時,我真的很心慌,那畢竟是衹玻璃杯而不是錳鋼杯啊,猶豫了好幾分鐘,纔哆哆嗦嗦地撒了手,杯子落地發出咣當脆響,我閉上眼睛再睜開,還在地上旋轉的杯子竟毫發無損!後來熟人們見了他那杯子,有的就會不請自摔地當新奇玩意兒取樂。誰知有一回一位熟人衹是輕輕地把那杯子從桌上往地下一撥,杯子一落地便在我們面前碎成了一片玻璃碴兒,大傢頓時驚呆了。杯子的主人深呼吸了一下,纔解嘲地說:"鋼鐵戰士也還是會衰老、會去世的啊!"
如果把人比作玻璃杯,那麽,鋼化玻璃杯就好比是具有優勢的個體。或者學歷高,留過洋;或者地位顯,言如鼎;或者名氣大,人氣旺;或者財富多,生意大;或者竟兼而有之,儼然時代驕子。這樣的人士當然比一般人經得起震蕩,不會輕易破裂。這些人在鋼化自己的過程裏,備嘗艱辛,彌足自豪,但是鋼化所獲得的品質,應該用來造福社會、關愛他人、提升自己,而不應該産生高人一等的心理,覺得反正自己具有優勢,因此就滿不在乎起來,故意地摔碰顯擺,恃學歷而移花接木,端官架子說官話玩忽職守,守吃老本甚至停耕輟織卻自噓虛名,誇張露富狂妄推行以蛇吞象的計劃……這樣的"鋼化玻璃杯",就算主觀上還不是想背德違紀犯規觸法,客觀上卻難免招至種種尷尬抨擊追究懲罰,甚至身敗名裂,最終化為一堆不成器的碎玻璃碴。
其實,就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來說,性格裏都可能有類似鋼化玻璃的成分。我們常說的一個詞是脆弱。仔細想來,脆比弱可怕。弱,往往從外在形態上,就讓別人和自己多一分戒惕,因此,弱點一旦挑明,也就比較容易註意剋服,為人處事能夠低調,危害性也就因而變小。脆,好比玻璃,外在形態上是硬而透明的,人心理上多半有這種"脆點",不少"脆點"還加以自我"鋼化",比如覺得自己是"強人","心到必然功成","永不言敗",或者覺得自己"反正問心無愧","他人其奈我何"。因此該縮手時不縮手,該放棄時不放棄,該妥協時不妥協,該心軟時不心軟,該求其次時偏硬撐着去拔尖,為人高調苛刻,也就好比總是故意地把鋼化玻璃杯往地上扔,以為無論如何自己的"鋼鐵决心"是可以經受強烈震蕩的。結果呢,咣當一聲,竟然破裂粉碎了,後悔莫及。其實,早該意識到,自以為是鋼鐵硬的東西原來是玻璃脆,而且,即使硬如鋼鐵,也有老化的時候,要居"硬"常思"脆",自覺地剋服"脆點",實事求是地對待社會、他人和自己。
有一種草花叫玻璃翠,植株葉片半透明很像淺緑色的玻璃,開出的紅花如緘默之唇。這花很容易栽養,建議有志於發現、剋服自己"脆點"的朋友都養上一盆。不僅是因為玻璃翠這花名諧"玻璃脆"的音,仔細觀察,你可以發現這花的莖葉一方面真如玻璃般凝實晶瑩,一方面又顯露將其一掐必斷的脆弱特性。它的生長,是把自尊、自強、自傲、自愛,與自戒、自慎、自審、自惕結合在一起的,常常面對這樣一盆草花,比常用鋼化玻璃杯喝飲料,更能獲得人生啓迪啊。
皺皮蘋果
從郊區書房回到城裏的傢,總會遭逢一大摞待拆看的郵件,我的習慣是先看熟悉者的,對於那些寄件方不熟悉的,一般是先拆看外表堂皇的,這是否有些個"嫌貧愛富"?但"金玉其外"的誘惑,恐怕是很多人都難以拒絶的,儘管往往會發現"敗絮其中",也衹好嘆息一聲了之。有的來函,信封寒酸,字跡幼稚,右下角的地址是某鎮某村,由作協或編輯部貼條轉來,根據近年來的經驗,這樣的信函,很少是讀我新作品後告知感想的讀者來信,多半是附上他寫的並不成熟的習作,希望我能往報刊推薦的。
回到城裏,大體瀏覽一下積存的郵件後,我多半會下樓,到附近緑地遛遛。那天到票友聚集的廊亭,聽他們輪番演唱,幾位經常炫技的票友,已成為我們那一帶的明星,我一見他們那堂皇的架勢,就總要坐到廊欄上洗耳恭聽,無論是裘派黑頭,還是程派青衣,聽着那些唱段,真覺得滿耳落花,滿心沁芳。不僅那些名票臉熟,就連總去旁聽的,也有若幹熟臉。有位年紀估計跟我相仿的,個頭矮小,其貌不揚,他欣賞時,總輕閉雙眼,一隻手還隨那聲腔在膝上輕扣,他那滿臉的皺紋也微微抖動,令我覺得非常滑稽。
那天傍晚遛彎回傢,飯後想吃水果,去陽臺取。我傢的水果一般都放在陽臺的一個大紙匣裏,彎腰一看,所儲水果不多了,又忽然發現,在角落裏,有衹不大的蘋果,顯然是很久以前買來,一直忘了吃的,趕忙取出來,放在手心裏一看,它那表皮已經乾燥得起皺了。
想起多年前讀過的一首詩,忘了是國人寫的還是翻譯過來的,裏頭有幾句是以蘋果的名義請求:"削我皮,或者用牙啃/之前,能否仔細欣賞一下/我表皮的美麗。"蘋果,以及其他水果,確實有權利這樣地要求人類。實際上我是一貫比較註意水果外表的,而且經常"以貌取果",也懂得把比如說蘋果的外皮當做專門的審美對象。我曾很小心地將一隻大蘋果那華麗的外衣削成連續不斷的蠃絲轉,然後將它巧妙地擱放到桌子上,令它望去仍是一隻完整的大蘋果。
那天我仔細端詳那衹皺皮蘋果,忽然非常感動。它在被遺忘的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不讓自己沾染黴菌,堅决地不腐爛,因此雖然它的表皮因脫水而發皺,卻身無黑斑,並且讓那紅暈依然具有誘惑力,還散發出一種略帶酒味的甜香。它是怎樣度過那些寂寞的日子,如何潔身自好、保存實力,甚至還利用那被冷落的時間,盡量把自己的糖分保持住的?
我把皺皮削掉,那蘋果露出的果肉居然鮮若處子,先嘗一口,異常香甜!吃完它,還回味了許久。
第二天,我又下樓遛彎,又去聽那些票友演唱。那位我覺得頗為滑稽的聽衆,又在那裏閉眼擊節。我忽然覺得,他很像是一隻皺皮蘋果。待那邊一麯唱完,我就跟他說,您何不來上一段?他臉倏地紅了,更像皺皮蘋果了。接着也有其他人註意到了他,跟着勸,或者竟是跟着起哄,後來連操琴的也問,他究竟想露哪段?他呢,站起來,走到人群當中,說了聲"讓徐州",清清嗓子,跟拉琴的對了對弦,然後在琴師配合下,居然唱起了言派腔,宛轉優雅,吐字如珠,我覺得那一刻他就仿佛削掉皺皮的蘋果,因為在落寞中久久地自愛,保存住了一腔鮮活,一旦得以施展,則散發出沁脾的香甜。一麯終了,掌聲裏,我悟出更多。
我承認,因為對積存的郵件裏那些"皺皮"的一貫輕視,有的啓封後潦草一瞥,就馬上當作廢物丟棄。現在,我提醒自己,也許,那會是一隻"皺皮蘋果",雖然其貌不揚,甚至委瑣鄙陋,但表皮裏面,卻會有鮮活的甜汁,我必須慎重對待,不得輕率處置。儘管到目前為止,還沒發現好比能唱言派"讓徐州"的高手能人,但殷殷期待之心,確是有了。
又想到,悠悠人生,誰能永居中心?誰能永有搶眼而馬上被選取、光豔顯示的機會?我自己,也頗像滑落到果匣角落的一隻蘋果,我能否努力避免感染黴菌,在潔身自好中,任憑表皮起皺,而內裏仍默默地保持、積蓄着能貢獻於他人、社會的精華呢?
譬如朝露
到了花甲之年,曹操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千古名句不免經常襲上心頭。其實比曹操更早的詩人秦嘉已有"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的感慨,而曹操的兒子曹植又有"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的沉吟,這說明以露喻命成為了人們的一種通感。佛教《金剛經》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以前一直覺得夢幻比朝露多彩,泡影比朝露浪漫,電光比朝露壯麗,四種並列的短促命相裏,似乎惟有朝露最卑微凡庸。
我是個夜晚寫作、上午睡覺的憊懶人物,雖然也寫過《仙人承露盤》之類的作品,也跟着古人感嘆過"譬如朝露",其實,究竟朝露是怎麽凝結出來的,以往並不曾專門觀察過。近兩年在京東遠郊一個村子闢了一個書房,周圍全是田野。那天下午,我到村外畫水彩寫生,結識了農民小陶,聊天當中,聽他說及"接露",很覺新奇。他種的那一大片地,引進的是香港的一種名稱古怪的蔬菜,這種菜在生長期裏朝露越旺質量越好,所以他經常天不亮就到地裏去等待凝露。據他說,朝露的多寡旺澀取决於黎明時地面與低空的溫差是否恰到好處,地面溫度太低了不行,低空中的水氣太少也不行。他也不光是消極地等待,有時會燃些熱煙熏地,或往菜田旁的溝渠裏灌水,他說當晨光像竈膛般亮起來,看到菜葉上凝出了渾圓的露珠,心裏頭的高興勁兒,跟看到老婆順利生下胖娃娃一模一樣。小陶說得我心癢,於是有一天我就讓他天亮前來喚醒我,帶我一起到田野裏去"接露"。
皺皮蘋果
從郊區書房回到城裏的傢,總會遭逢一大摞待拆看的郵件,我的習慣是先看熟悉者的,對於那些寄件方不熟悉的,一般是先拆看外表堂皇的,這是否有些個"嫌貧愛富"?但"金玉其外"的誘惑,恐怕是很多人都難以拒絶的,儘管往往會發現"敗絮其中",也衹好嘆息一聲了之。有的來函,信封寒酸,字跡幼稚,右下角的地址是某鎮某村,由作協或編輯部貼條轉來,根據近年來的經驗,這樣的信函,很少是讀我新作品後告知感想的讀者來信,多半是附上他寫的並不成熟的習作,希望我能往報刊推薦的。
回到城裏,大體瀏覽一下積存的郵件後,我多半會下樓,到附近緑地遛遛。那天到票友聚集的廊亭,聽他們輪番演唱,幾位經常炫技的票友,已成為我們那一帶的明星,我一見他們那堂皇的架勢,就總要坐到廊欄上洗耳恭聽,無論是裘派黑頭,還是程派青衣,聽着那些唱段,真覺得滿耳落花,滿心沁芳。不僅那些名票臉熟,就連總去旁聽的,也有若幹熟臉。有位年紀估計跟我相仿的,個頭矮小,其貌不揚,他欣賞時,總輕閉雙眼,一隻手還隨那聲腔在膝上輕扣,他那滿臉的皺紋也微微抖動,令我覺得非常滑稽。
那天傍晚遛彎回傢,飯後想吃水果,去陽臺取。我傢的水果一般都放在陽臺的一個大紙匣裏,彎腰一看,所儲水果不多了,又忽然發現,在角落裏,有衹不大的蘋果,顯然是很久以前買來,一直忘了吃的,趕忙取出來,放在手心裏一看,它那表皮已經乾燥得起皺了。
想起多年前讀過的一首詩,忘了是國人寫的還是翻譯過來的,裏頭有幾句是以蘋果的名義請求:"削我皮,或者用牙啃/之前,能否仔細欣賞一下/我表皮的美麗。"蘋果,以及其他水果,確實有權利這樣地要求人類。實際上我是一貫比較註意水果外表的,而且經常"以貌取果",也懂得把比如說蘋果的外皮當做專門的審美對象。我曾很小心地將一隻大蘋果那華麗的外衣削成連續不斷的蠃絲轉,然後將它巧妙地擱放到桌子上,令它望去仍是一隻完整的大蘋果。
那天我仔細端詳那衹皺皮蘋果,忽然非常感動。它在被遺忘的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不讓自己沾染黴菌,堅决地不腐爛,因此雖然它的表皮因脫水而發皺,卻身無黑斑,並且讓那紅暈依然具有誘惑力,還散發出一種略帶酒味的甜香。它是怎樣度過那些寂寞的日子,如何潔身自好、保存實力,甚至還利用那被冷落的時間,盡量把自己的糖分保持住的?
我把皺皮削掉,那蘋果露出的果肉居然鮮若處子,先嘗一口,異常香甜!吃完它,還回味了許久。
第二天,我又下樓遛彎,又去聽那些票友演唱。那位我覺得頗為滑稽的聽衆,又在那裏閉眼擊節。我忽然覺得,他很像是一隻皺皮蘋果。待那邊一麯唱完,我就跟他說,您何不來上一段?他臉倏地紅了,更像皺皮蘋果了。接着也有其他人註意到了他,跟着勸,或者竟是跟着起哄,後來連操琴的也問,他究竟想露哪段?他呢,站起來,走到人群當中,說了聲"讓徐州",清清嗓子,跟拉琴的對了對弦,然後在琴師配合下,居然唱起了言派腔,宛轉優雅,吐字如珠,我覺得那一刻他就仿佛削掉皺皮的蘋果,因為在落寞中久久地自愛,保存住了一腔鮮活,一旦得以施展,則散發出沁脾的香甜。一麯終了,掌聲裏,我悟出更多。
我承認,因為對積存的郵件裏那些"皺皮"的一貫輕視,有的啓封後潦草一瞥,就馬上當作廢物丟棄。現在,我提醒自己,也許,那會是一隻"皺皮蘋果",雖然其貌不揚,甚至委瑣鄙陋,但表皮裏面,卻會有鮮活的甜汁,我必須慎重對待,不得輕率處置。儘管到目前為止,還沒發現好比能唱言派"讓徐州"的高手能人,但殷殷期待之心,確是有了。
又想到,悠悠人生,誰能永居中心?誰能永有搶眼而馬上被選取、光豔顯示的機會?我自己,也頗像滑落到果匣角落的一隻蘋果,我能否努力避免感染黴菌,在潔身自好中,任憑表皮起皺,而內裏仍默默地保持、積蓄着能貢獻於他人、社會的精華呢?
譬如朝露
到了花甲之年,曹操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千古名句不免經常襲上心頭。其實比曹操更早的詩人秦嘉已有"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的感慨,而曹操的兒子曹植又有"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的沉吟,這說明以露喻命成為了人們的一種通感。佛教《金剛經》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以前一直覺得夢幻比朝露多彩,泡影比朝露浪漫,電光比朝露壯麗,四種並列的短促命相裏,似乎惟有朝露最卑微凡庸。
我是個夜晚寫作、上午睡覺的憊懶人物,雖然也寫過《仙人承露盤》之類的作品,也跟着古人感嘆過"譬如朝露",其實,究竟朝露是怎麽凝結出來的,以往並不曾專門觀察過。近兩年在京東遠郊一個村子闢了一個書房,周圍全是田野。那天下午,我到村外畫水彩寫生,結識了農民小陶,聊天當中,聽他說及"接露",很覺新奇。他種的那一大片地,引進的是香港的一種名稱古怪的蔬菜,這種菜在生長期裏朝露越旺質量越好,所以他經常天不亮就到地裏去等待凝露。據他說,朝露的多寡旺澀取决於黎明時地面與低空的溫差是否恰到好處,地面溫度太低了不行,低空中的水氣太少也不行。他也不光是消極地等待,有時會燃些熱煙熏地,或往菜田旁的溝渠裏灌水,他說當晨光像竈膛般亮起來,看到菜葉上凝出了渾圓的露珠,心裏頭的高興勁兒,跟看到老婆順利生下胖娃娃一模一樣。小陶說得我心癢,於是有一天我就讓他天亮前來喚醒我,帶我一起到田野裏去"接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