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诸子杂家>> 鶡冠子 He Guanzi   中國 China   战国楚  
鶡冠子
  宋     陸佃    解
  昭 文   張海鵬  梓
  
  古代聾人思想傢鶡冠子
  戰國時期,楚國有位很有學問的人,因為他平常總愛戴着一頂用鶡的羽毛裝飾着的帽子,大傢就給他取了一個別號叫鶡冠子。
  鶡冠子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有奴隸社會嚮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這種大變革在學術上産生了各種思想流派,他們紛紛著書立說,闡述自己的主張,形成百傢爭鳴的繁榮局面。鶡冠子也想把自己研究的成果寫成一部書。不幸正當他年壯有為的時候,突然得病,雙耳失聰,甚至連打雷的聲音都聽不見。古書上記載他:“兩耳塞豆,不聞雷霪。”他的妻子看他耳朵聾了,真傷心得不得了,可是鶡冠子卻很樂觀,他對妻子說:“耳朵聾了算什麽,壞事也能變好事。古時有個叫許由的人,每當他聽見一些髒話時,便要到河裏把自己的耳朵洗一番。我現在耳朵聾了,可以省掉象許由那樣洗耳朵的麻煩,這不是件好事嗎?”鶡冠子用這個歷史典故來勸慰自己的妻子,照常勤奮學習,努力研究問題,著書立說。大傢覺得他不僅學問淵博,而且品德高尚,於是不斷有人登門求教。他一邊教授學生,一邊仍潛心寫作。他教過的學生中不少都成為很有學問的人,龐瑗就是其中的一個。龐瑗學習期滿後,到趙國當了大官,並嚮趙王介紹了鶡冠子的才能和學問,趙王聽了非常高興,準備聘請鶡冠子到趙國來加以重用。鶡冠子得知這個消息後,因不願做官,便趁趙國的使臣還沒來到的時候,把傢搬到了深山老林裏。
  鶡冠子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變化,人要不斷地學習,國傢要靠大傢來治理。“舉賢任能”,“廢私立功”是他的主要思想,他提出廢除封建,設立郡縣,建立法製等主張。這些新穎的提法在當時是很進步的。後來,鶡冠子把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哲學思想寫成了書,按照當時的習慣,書名用作者的名字叫[鶡冠子]。由於他的書思想進步,文筆雄健,瑰麗多采,很快便傳遍全國,深得後人喜愛。南朝的文藝理論傢劉勰,唐朝的文學家韓愈,宋朝的文學家陸佃,明朝的文學家楊慎,李贄等,都給予[鶡冠子]很高的評價。
捲上 博選第一
  王鈇非一世之器者,厚德隆俊也。道凡四稽: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四曰命。權人有五至:一曰伯己,二曰什己,三曰若己,四曰廝役,五曰徒隸。所謂天者,物理情者也,所謂地者,常弗去者也,所謂人者,惡死樂生者也,所謂命者,靡不在君者也。君也者,端神明者也,神明者,以人為本者也,人者,以賢聖為本者也,賢聖者,以博選為本者也,博選者,以五至為本者也。故北面而事之,則伯己者至,先趨而後息,先問而後默,則什己者至,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憑幾據杖,指麾而使,則役者至,樂嗟苦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故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亡主與徒處。故德萬人者謂之雋,德千人者謂之豪,德百人者謂之英。德音者,所謂聲也,未聞音出而響過其聲者也。貴者有知,富者有財,貧者有身。信符不合,事舉不成。不死不生,不斷不成。計功而償,權德而言,王鈇在此,孰能使營。
着希第二
  道有稽,德有據。人主不聞要,故端與運堯,而無以見也。道與德館,而無以命也,義不當格,而無以更也。若是置之,雖安非定也。端倚有位,名號弗去。故希人者無悖其情,希世者無繆其賓。文禮之野,與禽獸同則,言語之暴,與蠻夷同謂。夫君子者,易親而難狎,畏禍而難卻,嗜利而不為非,時動而不苟作。體雖安之,而弗敢處,然後禮生;心雖欲之,而弗敢信,然後義生。夫義節欲而治,禮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弗徑情而行也。夫亂世者,以粗智為造意,以中險為道,以利為情,若不相與同惡,則不能相親,相與同惡,則有相憎。說者言仁,則以為誣,發於義,則以為誇,平心而直告之,則有弗信。故賢者之於亂世也,絶豫而無由通,異類而無以告,苦乎哉。賢人之潛亂世也,上有隨君,下無直辭,君有驕行,民多諱言。故人乖其誠,能士隱其實情,心雖不說,弗敢不譽。事業雖弗善,不敢不力,趨捨雖不合,不敢弗從。故觀賢人之於亂世也,其慎勿以為定情也。
首頁>> >> 诸子杂家>> 鶡冠子 He Guanzi   中國 China   战国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