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家冷梅 童生
注册时间: 2007-10-13 帖子: 48 来自: CHINA 中国评论家冷梅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7-10-19 21:05:55 发表主题: 春天,我们从故乡出发 |
|
|
春天,我们从故乡出发
——读林春华、林农的诗及其它
☆冷梅
一
林春华和林农是香港的知名诗人,均是我的梅陇同乡。我们很少见面,但都知道在忙于生计之余,对缪斯保持着一份虔诚,都在默默坚守着那片精神家园。
林春华是地地道道的文化人,他编报、写作、游览,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故他的诗作涉猎面较广,有一定的大气。林农亦商亦文,喜欢于夜阑人静时沉思,在商潮滚滚中捕捉生活的片羽和思想的浪花,故他的诗作显得较深沉。但认真阅读了他俩的诗作之后,总觉得他们是诗歌的游子,作品中时时流露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眷恋,对故土依依不舍的怀恋。这两位诗人的另一共同之处是,诗歌语言洗练而节制,情感真诚而绵延,均表现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生命有着至诚的爱。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象征生命与生机活力。多少人于春天从故乡出发,去寻求生命的真谛,去探索人生的真理。想当年,林春华和林农从故乡出发时,是披着凄风苦雨的。幸好他们在为生活生存而奋力拼搏时,忘不了对艺术的追求,不约而同地步入诗歌的殿堂,这是生命春天的来临。在重商主义日趋严重的香港,尚有许多人为诗歌而痴狂,尚有许多人为诗歌保留一泓清澈的心湖,是值得赞许的。林春华和林农就是这样的人,几十年来笔耕不辍,佳作迭出,作为他们的一位小同乡,我确是真心钦佩。
二
“冰河既已解冻严寒不得不退却/春回大地报春鸟第一声振翅高歌/春江水暖绿萍启航开始新的远征/春天送你一首诗/美丽的未来始于初春的计划”(林春华《春天送你一首诗》)。阅读这样的诗句,谁的心胸不豁然开朗?林春华的这首诗共有四节,每节的句式基本相同,强调了诗歌的内在节津,读之铿锵有力,充分营造了春天充满生机活力的意境,真正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这首诗以一连串明亮的词语,强化了诗人思想感情的表达,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理想的追求。诸如这样的词语“冰河解冻”、“春回大地”、“振翅高歌”、“紫燕剪翅”、“莺歌燕舞”、“奋发图强”、“春雨绵绵”、“布谷声声”、“万紫千红”、“争妍斗艳”、“百花齐放”等等,都是描述春天的词语。林春华在遣用这些词语的时候,注意了诗句与诗节之间的协调平衡,避免了堆彻词语之嫌。我注意到香港诗人和大陆诗人在用词方面有较大的差别,香港诗人喜欢用传统的创作方法,用词亦相对拘谨些;大陆诗人更愿意开拓创新,用词亦大胆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两地的诗歌交流亦日益增多和深化,为何尚存如此差别?恐怕一时难以说清。或许,香港的生活节奏太快,香港人更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大陆改革开放后,思想的束缚被迅速挣脱,许多人更易接受外来的东西,文化人亦如此,诗歌创作方面在呈现多姿多彩的同时,亦呈现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良莠难分的现象。我的意思,并没有贬低任何一方,只是希望两地的文化交流再加强些,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上,能达成某些共识,共同做出贡献。这是题外话,期待更多的比较文学的研究者去探索研究。
林春华是一位多产诗人、作家,出版了多部作品集。从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香港飞速发展的轨迹,亦可看到一些香港文化人的生活和创作的缩影,尤其是香港诗人,他们并没有完全沉醉于物质文明中,亦没有于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中沉沦,而是在重商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的环境中,固守精神家园,为人性之美而歌,为纯洁的爱而颂。且阅林春华的《航海》:
柚子树开花时节乍暧还寒
突然满天乌云密布,
狂风呼啸,雷声隆隆,
大雨滂沱,波涛汹涌,
扁舟在浪尖里巅簸
翻江倒海,
水手们合力驾驭,
渡过黑暗的海洋。
驶向幸福的彼岸,
风和日丽泊于宁静的港湾
《航海》歌颂的就是人性的伟大。在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中,一叶扁舟相对于波涛汹涌的大海而言,确实甚渺小。这个时候,人的求生本能和奋力拼搏的毅力最易被推到极致,发挥最大的效能。最重要的是“水手们合力驾驭”,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坚韧的精神缆索,才可能战胜困难,摆脱危险境地。这种精神,是香港历经百年沧桑而创造辉煌的强大动力。林春华在表现这一主题时,采用的是新闻剪影的方式,现场感极强,能紧张地吸引眼球。人性的伟大及美丽,在愈恶劣危险的背景下,愈能充分呈现出来。林春华有许多诗作是表现这种主题的,就不再举例详谈了。
三
相对于林春华的诗,林农的诗显得平静深沉。林农的诗语是平静的,没有华丽的词语,诗意总会自然呈现;他的诗思是深沉的,往往隐含人生的哲理,让人们在不经意的阅读中,慢慢品味诗的意境和得到某些启示。他在《故乡的灯塔》中吟道:
您站于南海边陲
漠视风浪的嘲讽
古稀的身躯举着残灯
为夜航者尽送热情
您就像我生身的母亲
一生平庸善良的农妇
只认道路的方向
不问终点的风景
故乡啊,亲爱的母亲
灯塔在我的心中长明
天涯的儿子循着指引
在风浪的长程扬帆前进
林农的这首诗不但表达了思乡之情,而且歌颂了母爱,更重要的是通过灯塔与母亲作类比,强化了灯塔的重要性和存在的意义。人生是漫长而短暂的,母亲是永远伫立于航程的灯塔,指示着前进的方向。故乡的灯塔是故乡的印记之一,时时引领游子频频回首。灯塔的作用存在一天,就必须焕发热情。灯塔的精神,代表了一种风骨或道义,是值得赞美的。诗人怀着感恩的情思,才会“在风浪的长程扬帆前进”。林农的高明之处,就是在短短的诗行中,尽可能为读者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无尽的思索。他的诗以抒情见长,又往往隐含哲理,使抒情与哲理和谐糅合,相得益彰,读之韵味相生,品之意涵深沉,如此佳作有《码头》、《斜掠》、《骑单车》、《珠的独白》、《致》、《小沙》等。
或许,囿于繁忙的商务,林农的诗作不多见诸报刊,我所能读到的,其品质皆属上乘。尤其值得推介的,他的怀乡之诗都写得很凄美,甚能引起同乡的共鸣。他在瞻仰彭湃塑像之后,沉思良久,深为故乡既出如此伟人而感动,奋然写下如此诗句:
也许您只想着天下的农家
因为您有一颗爱农民的心
曾高擎农运的第一把火炬
先把百顷家田献给农民……
如今耕者有田富者为商
人间换人间乾坤转乾坤
春风吹进古城海陆丰
可伴您的心遍访那片青松
这首《瞻仰彭湃塑像》的诗,前两节写得较凄美,是叙述故乡人对彭湃的怀念以及追述彭湃青年时期的革命情怀的,暂不抄录。后两节突出了诗的深刻主题,没有彭湃等老一辈革命家胸怀天下的博爱思想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就没有“如今耕者有田富者为商/人间换人间乾坤转乾坤”的结果。彭湃是故乡的骄傲,其“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和实践经验,必定鼓舞故乡人继续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必定光耀青史,为后人永远牢记和怀念。林农这首诗除了表达怀念之情,还有可能教人要客观的评价历史、遵重历史,教人要牢记先烈遗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四
今天,我评介林春华和林农的诗,并非完全出于同乡人的考虑。研究他俩的诗,也并非他俩的诗是非常优秀的。研究的意义,在于指出香港诗歌和大陆诗歌的差别。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与世界的经济融合和文化交流应是全面的。尤其是祖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香港与内地的合作不断加强,交往日益频繁,为何香港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更加虔诚。我以为,一是香港在世界的位置是金融中心,凸现的是经济优势,在崇商浓重的氛围中,商业信息瞬息万变,冲淡了外来文化的介入,迫使香港诗人不得不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寻求出路;二是香港受地域限制,人多地少,生活工作节奏太快,精神承受较大压力,加之无厘头文化盛行、武侠小说再度兴起以及都市消闲小说、影视剧的泛滥,致使香港的严肃(或高雅)艺术的生存发展空间受到迫仄和莠缩,更使某些严肃艺术家(尤其是诗人)坚守传统的东西,与之抗衡。香港诗坛的这些现象是利是弊,就有待时间的检验了。
林春华和林农的诗歌基本代表了当前香港诗人的创作倾向,即在当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坚持相对传统的创作方式。但林春华和林农的诗歌风格也有差异,前者强调语言的演绎,后者强调意境的营造。香港大多数诗人的风格,基本上可以归入这两大类,这是事实。香港诗人协会会长蓝海文先生主编的《01/04四年诗选》,可以说是较全面展示了当今香港诗人的创作状况,正如蓝海文先生在序言中说的:“通过这些诗选,可以看见香港诗坛的主流诗风,及其精神面貌。”具体怎样?蓝海文先生没有详述,读者自可细细品味,慢慢领会。以上我对香港诗坛的看法,为独家之言,敬请各位批评指正。(另注:本拙文中引用的诗句均选自《01/04四年诗选》)07.05.26 _________________ 冷风啸万里,梅韵傲百花!
冷梅的语言冻库:
http://blog.sina.com.cn/lenm
http://lenm.exvv.com/ |
|
返页首 |
|
|
|
|
山城子 榜眼
注册时间: 2007-05-23 帖子: 4771 来自: 中国贵州 山城子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7-11-14 23:29:59 发表主题: |
|
|
林春华和林农的诗歌基本代表了当前香港诗人的创作倾向,即在当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坚持相对传统的创作方式。但林春华和林农的诗歌风格也有差异,前者强调语言的演绎,后者强调意境的营造。香港大多数诗人的风格,基本上可以归入这两大类,这是事实。香港诗人协会会长蓝海文先生主编的《01/04四年诗选》,可以说是较全面展示了当今香港诗人的创作状况,正如蓝海文先生在序言中说的:“通过这些诗选,可以看见香港诗坛的主流诗风,及其精神面貌。”具体怎样?蓝海文先生没有详述,读者自可细细品味,慢慢领会
阅读了!诗明白易懂,是传统一脉!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
|
返页首 |
|
|
|
|
迪拜 同进士出身
注册时间: 2006-10-31 帖子: 1588
迪拜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7-11-15 00:56:47 发表主题: |
|
|
香港的诗歌真的没落了
落后于大陆与台湾
似乎处于大陆50--60年代的模式
应该,与世界最先进的“诗歌理念”接轨了
“民族性”不是不好
但是,“民族性”不是“拒绝前进的借口”。 |
|
返页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