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溪明月 榜眼
  
  注册时间: 2006-09-30 帖子: 4760
  半溪明月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7-09-02 00:05:38    发表主题: [明月乱弹]:赵雅君的一个人的战事 | 
				     | 
			 
			
				
  | 
			 
			
				赵雅君的一个人的战事 
 
 
 
 ⊙一个人的战事(五首)
 
 
吉林 赵雅君
 
 
两军对垒不斩来使
 
另一种情形也被日内瓦公约规定
 
而我遇到了红蓝铅笔的结合部
 
灵与肉暧昧,如此模糊
 
一个人的战事危急,吐字不清
 
 
春风在西出阳关的路上
 
意外地摔了跟头,她散落的书信
 
某段话属于机密
 
被石头截获,锁进了苔藓
 
破译,会是动摇军心的鸟鸣
 
 
在红蓝铅笔的结合部对垒
 
爱和恨究竟哪个离天涯远
 
哪个离伤口近
 
很想抽刀断水,但来使已现出妩媚
 
在蓝天的额头印上了口红
 
 
⊙晨钟暮鼓
 
 
其实,听到晨钟就写下了题目
 
写大了,天黑时在高山拾贝
 
写小了,在浅水里困惑,游泳
 
 
暮鼓和工作没联系
 
和游蛇,和性,和水塘有关
 
午休的时候天黑过一次,但不是生活花絮
 
 
若构思,谋篇布局都恰到好处
 
我会正点到达南柯,听淳于尊说
 
能摆下一张床的地方也肯定能摆下江山
 
 
⊙一只怪鸟
 
 
只照过一次镜子她就失去人形
 
她恨与镜子类似的事物,比如平静的
 
湖面。宁静的天空。还有会说话的
 
眼睛。体内刚长出羽毛就到处寻找鸡群
 
但她非鹤,不过是一只研修巫术的怪鸟
 
用伪雌性养育孩子,应付房事
 
把白天钉进黑夜,在骨头上,
 
嚯嚯,把文字磨成匕首,藏在怀里
 
经常拿出来蛊惑风,敲诈云,胁迫一粒沙
 
去袭击花朵幸福的眼睛
 
 
⊙痣
 
 
这证据太执著,还在证实她是美人
 
停留在她脸上的目光越来越少
 
能停留三秒的也不是蜜蜂
 
她还有力气,打开孤独的窗户
 
没人知道
 
她多么希望飞进来一只苍蝇
 
 
曾经恰到好处的梅萼落在沟壑边缘
 
以往的深吻和赞叹,早落地成尘
 
证据发生突变,病榻上
 
她看着窗外,花儿又开了
 
不恋轻夏和凉秋 春花依然年轻
 
 
⊙那一阵风
 
 
那一阵风经过十七楼
 
眼睛大睁,看见了什么
 
惊得一头扎下来
 
以自杀的动作,投入
 
草坪的怀抱
 
 
那一阵风无筋无骨
 
转过身,就什么都忘了
 
经过丁香树丛
 
还为预谋私奔的恋人
 
拂了拂额上的头发
 
 
那一阵风转过街区
 
拣起几页字迹模糊的纸
 
左右、上下翻看,没看明白
 
当作合同,轻轻
 
放在了A座三单元的门口
 
 
 
[明月乱弹]:这一组有点长,题目首先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一个人的战争》是一个人内心的战争,诗人有什么在挣扎,在和什么做斗争?这都是我打开此帖阅读的原因。可见题目的诗性对一首诗歌的点击率还是起一定作用的。题外话,我要学习解剖这组诗了。(写到这里,单位来电话,设备坏了两台,要进厂了,回来接着写,估计要晚上回来了,中午还要去学校看孩子)
 
  《一个人的战事》其实是一个人内心的战争。“两军对垒不斩来使/另一种情形也被日内瓦公约规定”起始这两句就给我们交代了背景:战争已经结束,两国正在交接,会优待俘虏和伤残,说明这场战争还蛮激烈的。作者的这场战争在“红蓝铅笔的结合部”,“灵与肉暧昧,如此模糊”,可见是男女之间的战争并且和感情有关。第二节,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作者意外截获了秘密,“会是动摇军心的鸟鸣”吗?第三节把作者爱恨交加,离却难舍的矛盾心情以红蓝铅笔笔芯结合部位的形态完美地表现出来。这首诗的成功就是巧妙借用了我们日常使用的一个小小红蓝铅笔作为意象,描述起来随意自如,把控拿捏到位,形象,让人心领神会,不能不叹诗人观察联想的妙。
 
 
  《晨钟暮鼓》是像诗人起笔说的那样不好写,写大和写小,目标和方向都牛头不对马嘴。那么诗人又从何写起呢?诗人接下来,就只写了暮鼓,好象没写晨钟,好在暮鼓总对应着晨钟,也就不追究了。暮鼓,诗人没有写很大也没有很小。诗人觉得:白天的生活和工作有关,晚上就只和“游蛇,和性,和水塘”这两性生活有关了,当然,“午休”的“天黑”是诗人的花絮,与我们无关。其实诗人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白,生活就是日常的,平凡的。工作,吃饭,睡觉,那些高于生活的都是不着调的。诗虽说不能写小也不能写大,但结尾一段,气势你不能不说恢弘,“能摆下一张床的地方也肯定能摆下江山”,淳于尊说的?淳于尊是谁?
 
 
  《一只怪鸟》可以肯定是写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感觉就像写我一样。这就是文字的共鸣吧。她有点点才华,但又不突出,对家对老公都照顾不周,为写点文字,昼夜不分。其实,我读到这首的时候,真惊奇诗人的细腻体察,感动诗人能这么明了写文字女人的内心,感谢诗人说出了我想要表达的一些感受。
 
 
  《痣》:一个薄暮西山,昨日黄花的女人,美人痣也无法改变命运的衰落。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有深宫哀怨的词韵,不似家常妇女的生活。
 
 
  《那一阵风》看见了什么,又忘记了什么,A座三单元的一纸合同,被泪水模糊。以风为线,串联起了一个故事的叙述。可这个故事却令人嘘唏,悲叹。
 
 
  其实,我写这些评语只是我学习别人诗歌的一种方式,解析别人的诗歌全是我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可能和作者本人的意思不太相符甚至相悖也说不定。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能批评指正。 | 
			 
		  | 
	
	
		| 返页首 | 
		
		
		 | 
	
	
		  | 
		  | 
	
	
		  | 
	
	
		赵福治 探花
  
  注册时间: 2006-05-30 帖子: 3456 来自: 中国北京 赵福治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7-09-02 03:19:33    发表主题:  | 
				     | 
			 
			
				
  | 
			 
			
				两军对垒不斩来使 
 
另一种情形也被日内瓦公约规定 
 
而我遇到了红蓝铅笔的结合部 
 
灵与肉暧昧,如此模糊 
 
一个人的战事危急,吐字不清.................有味道的一组. | 
			 
		  | 
	
	
		| 返页首 | 
		
		
		 | 
	
	
		  | 
		  | 
	
	
		  | 
	
	
		赵雅君 童生
 
  注册时间: 2007-08-07 帖子: 99
  赵雅君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7-09-02 03:34:34    发表主题:  | 
				     | 
			 
			
				
  | 
			 
			
				  首先,非常感谢半溪明月斑斑对我的习作的解读。我想,能够用心地去解读一个人的诗作,也说明其诗作肯定是给解读着带来了一些情感共鸣。诗作能够人带来情感共鸣,也应该是作者所追求的,从这一点上来讲,半溪明月斑斑评我习作写下的这些文字,我视为莫大鼓舞和激励!
 
  半溪明月斑斑的解读非常精辟,甚至一笔点破的,超越了我写作的初衷。第一首,我的立意是:“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每个人都在和自己战斗,有时不依不饶,有时妥协,这样的战斗要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红蓝铅笔一只两种颜色,代表着对立着的“两个自己”,而破译的“密码”是外在的对“一个人的战争”的影响因素——我们每个人不可能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游移、徘徊、改变初衷。当然也包括对生活、对感情的态度。这些,半溪明月斑斑从另一个角度都解读得细致入微。
 
  后几首都解读得非常到位。最到位的当属《一只怪鸟》,呵呵,半溪明月斑斑对号入座,我想,半溪明月斑斑谦虚地说,但肯定不属于我写的来自生活的原形。网络上有不少的“一只怪鸟”,我希望她们放低自己,打开纠结,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承担该承担的责任,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淳于尊”,隋末唐初人士,做过“南柯一梦”。借用了这个典故。
 
  再次感谢半溪明月斑斑的点评,我收走了:) | 
			 
		  | 
	
	
		| 返页首 | 
		
		
		 | 
	
	
		  | 
		  | 
	
	
		  | 
	
	
		半溪明月 榜眼
  
  注册时间: 2006-09-30 帖子: 4760
  半溪明月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7-09-02 05:47:26    发表主题:  | 
				     | 
			 
			
				
  | 
			 
			
				
 
	  | 赵雅君 写到: | 
	 
	
	    首先,非常感谢半溪明月斑斑对我的习作的解读。我想,能够用心地去解读一个人的诗作,也说明其诗作肯定是给解读着带来了一些情感共鸣。诗作能够人带来情感共鸣,也应该是作者所追求的,从这一点上来讲,半溪明月斑斑评我习作写下的这些文字,我视为莫大鼓舞和激励!
 
  半溪明月斑斑的解读非常精辟,甚至一笔点破的,超越了我写作的初衷。第一首,我的立意是:“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每个人都在和自己战斗,有时不依不饶,有时妥协,这样的战斗要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红蓝铅笔一只两种颜色,代表着对立着的“两个自己”,而破译的“密码”是外在的对“一个人的战争”的影响因素——我们每个人不可能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游移、徘徊、改变初衷。当然也包括对生活、对感情的态度。这些,半溪明月斑斑从另一个角度都解读得细致入微。
 
  后几首都解读得非常到位。最到位的当属《一只怪鸟》,呵呵,半溪明月斑斑对号入座,我想,半溪明月斑斑谦虚地说,但肯定不属于我写的来自生活的原形。网络上有不少的“一只怪鸟”,我希望她们放低自己,打开纠结,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承担该承担的责任,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淳于尊”,隋末唐初人士,做过“南柯一梦”。借用了这个典故。
 
  再次感谢半溪明月斑斑的点评,我收走了:) | 
	 
 
 
 
感谢赵雅君给我指出第一首解读上的片面理解,你这样一解释,也免得别人被我领上岔路了。呵呵,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能有交流是最好的。如果单是我写我的,我也永远没有提高。南柯一梦原来是淳于尊做的,记下了。
 
另外说明一点,我不是斑斑~   | 
			 
		  | 
	
	
		| 返页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