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浪子 童生
注册时间: 2007-01-19 帖子: 18 来自: 中国 高原浪子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7-08-27 17:29:23 发表主题: 谁能识得夜郎都 |
|
|
谁能识得夜郎都
为见识一座神秘的古城,我走进一个村庄。这个位于贵州省福泉市凤山镇的村庄称呼有点儿特别,俗名叫“杨老”。无论怎么看,“杨老”和其它村庄没什么两样,就是一个村庄。群山环抱的一个小山坡,从山下的路旁至山顶,一幢幢青瓦木屋民居稀稀落落,飘散着袅袅炊烟。顺村街蜿蜒而上,山道尽头残存一壁古老的城墙。史料记载,这里名叫“竹王城”。竹王,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夜郎王是也!如此说来,“竹王城”可以追溯至汉代!
“杨老”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是北上南下的关口,就像祖国北疆的山海关,扼其要冲关里关外便一分为二。可在黔南境内,如此地理位置的村寨比比皆是,为什么唯独这里号称竹王城?
汉武帝授予金印的夜郎王建都“杨老”?这不能不让人心生疑惑,因为如此推测有点儿不可思议。想想吧,一个弹丸之地,精明的汉武帝岂会放在眼里?可是,假如并非如此,那么“竹王城”又典出何处?
妄自尊大的夜郎王,因“汉孰与我大”而留下“夜郎自大”千古笑谈的贬义词,然后,他和他的那个夜郎古国,竟又像一团迷蒙的水雾,在历史的长河中蒸发无痕。《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一女子浣于遁水之滨,忽有巨竹三节漂临,闻之,内有儿啼声,破竹得一男婴,归而养之。此男长大有才武,自立为夜郎王,以竹为姓。公元111年,汉武帝第二次派唐蒙平南夷,开牂牁,以吴霸为太守。夜郎王迎降,获赐金印,然其降而不顺,后被诛。“夷僚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立后。牂牁太守吴霸奏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死配食其父。今夜郎县有竹王三郎神是也。”
夜郎县,消失的年代已经没有记载。流传的说法是:汉代夜郎县在今福泉的凤山镇,县城即竹王城,后被新建的平越县取代。竹王城究竟是被诛的夜郎王所建,还是被其封侯的后代所建?因无史料记载,亦无相应的文物可考,专家学者的意见难以统一。不过,竹王城与夜郎有关,这一点无疑是肯定的,或者,这里传承某种神奇的夜郎文化?
“杨老”的村街小道,相当一部分是一尺见方的青石板铺就,看上去年代很久远,但是否铺砌于汉代却无从考证。竹王城的西门,据说有一条军事价值极高的暗道直达山下的杨老河,易守难攻的古城若被围困切断水源,守军即从暗道进入杨老河岸取水,同时还可以通过暗道出奇兵实施前后夹击,现在,我已经看不到暗道的半点遗迹。竹王城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已面目全非,但这里残墙断壁的东城门还在,长约3000米的古城墙墙基还在,五进门布局的王宫遗址还在,竹王当年休闲赏花的后花园中,明建文皇帝避朝乱隐身“藏修”于长顺白云山后,曾云游来此,联想自己的身世,赞美神州山河之瑰丽,亲笔在一形如莲花的石峰上书下的“天削芙蓉”四个大字仍清晰可见。站在东门旁的一座名为“饿马摇铃羊打鼓”的小山峰上,举目四眺,但见整座竹王城遗址,其建筑规划有序完整,布局精巧,气势恢宏,奥妙无穷。城内街道交叉纵横,互联互通,既有宽8米左右的主街,又有多条宽4米左右的巷道。古城脚下的杨老河,水流平缓,碧波荡漾,整条河向东流,犹如一条骄龙紧紧护卫着竹王城,从而使这座汉代“夜郎国都”更具灵性,更为巍峨,造就“见城易,攻城难”的战略态势。杨老河两岸,可谓是群山拱卫,良田千倾;杨老大坝,灯田大坝、竹王园大坝土地肥沃,水源丰富,三万多亩宽面积,显示出了当年竹王选择此地建皇都的远见卓识。为了保卫竹王城的安全,抵御外来人侵,竹王在修建皇都时,又在竹王园至鸡场(今凤山镇)一带修筑了烽火台五座,由此可见竹王当年的良苦用心。走进竹王城,望着那一处处断垣残壁和已被开垦成耕地的古建筑遗址,犹如在读一部充满传奇色彩和血泪的典籍。走进竹王城,尽管已不见一座古建筑,但从那四处可见的巨大而方整的建筑石料和砖瓦残片,仍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竹王国都的气派和庄严。对于竹王城的历史和“夜郎侯”竹王的来历,从当地百姓一代又一代的口碑传承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竹王的尊敬和对竹王城的怀念。据竹王城内义务文物管理员彭建华介绍:竹王城地上地下文物甚多,在城东面的茶子山,沙角寨、新寨坡等处,已发现的石棺墓就有三百余座。众多石棺古墓的存在,证明了当年竹王城的辉煌。在村民彭建华家,我看到了一个古代青铜制成的臂圈,整个臂圈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花纹精美。通过参观了东门外茶子山上的石棺墓群和观赏彭建华收藏的青铜器饰物,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竹王城的理性认识。当年的竹王城真是一座政治之都,军事之都,同时也是一座商业之都。从现在流传那首“杨老鸡场,石板盖房,老奶烤酒,老者熬糖”的民谣,可以想象出这一带的繁盛景象。
竹王城,有一块碑刻《陈黄氏历史叙》,对文化部分略有记载:古城的观音寺,乃历朝留云禅院旧址,由此可见,佛教很早就渗透了看似排外的夜郎文化。
外来文化的影响,夜郎文化的消失,竹王城流传后世的东西,便充满了佛教的文化内涵。明朝的建文皇帝避难竹王城留云禅院,主要原因是为佛,据传,他看见石峰壁立朝天形如莲花,甚喜,即题字“天削芙蓉”刻于石壁。仰幕而来的文人墨客,更是被极富感染力的佛教所迷,他们隐于留云禅院吟诗泼墨,留下不少墨宝。可惜的是,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很多石刻文字已经模糊难辨。
清康熙年间,竹王城传播佛教达到鼎盛时期,在留云禅院的基础上,增修了关帝庙、城隍庙、二郎庙、观音庙、万寿宫、文昌宫、武胜宫、水府庙。作为军事要塞,城内还设置兵营,分“上堂兵营”和“下堂兵营”。当年之盛况,被誉为“千人拱手,万盏明灯”。清咸丰八年至同治七年,竹王城古城建筑相继毁于战火。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西面城门至杨老河的暗道被填平。
2000多年过去了,竹王与竹王城,留给后人太多的思索,太多的遗憾。我不是史学家,无法对竹王的命运和竹王城的兴衰作出有理有据的推论,我不敢说竹王就是当年的夜郎王,更不敢妄言竹王城就是二千多年前夜郎国的国都,却也要问,竹王城啊,你还要沉寂多久? _________________ 嘴巴太笨,笔头太快,说出的语言不多,写出的文字不少,但都是自我欣赏的多,让人记住的少。不求留芳百世,也不求遗臭万年,只求平平淡淡地过好一生。 |
|
返页首 |
|
|
|
|
kokho 进士出身
注册时间: 2006-11-30 帖子: 2642 来自: Singapore kokho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7-08-28 11:17:08 发表主题: |
|
|
资讯丰富 文笔流畅 :)
.. _________________ 乒乓、摄影、诗歌 |
|
返页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