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评论鉴赏 Reviews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43]《来自辽西走廊的清芬——读穆桂荣的诗集〈永远的节拍〉》
山城子
榜眼


注册时间: 2007-05-23
帖子: 4771
来自: 中国贵州
山城子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7-07-14 01:00:50    发表主题: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43]《来自辽西走廊的清芬——读穆桂荣的诗集〈永远的节拍〉》 引用并回复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43]《来自辽西走廊的清芬——读穆桂荣的诗集〈永远的节拍〉》
文/ 山城子

宝贵的在里边
32开的小信封
是朋友把故乡寄来了
芳香在书页里

《永远的节拍》穆桂荣著
早就盼望了的
终于捧在手上
像突然降临的幸福

——摘自山城子/李德贵诗歌体日记2007-6-17《故乡被寄来了》

前天从毛栗坡回到家,家人忘记告诉我又来了邮件。因为外孙子中考正在进行时,注意力都在那儿了。昨天下午看电视,我才发现沙发旁的大信封,里边还有个小信封。大信封是销售“国际艺术家协会理事”的,单价600元人民币。我没有这个需求,赶紧看小信封,瞭一眼地址,就喜出望外了。故乡的青年女诗人穆桂荣出诗集的信息,去年我就知道了,因为她要附录我的一篇小文——学习她一首诗的随笔。她特意留言联系时,自然就不好保密了。所以我一直盼望着。

打开芳香的书页,就读起来。被冷落的电视不知嘟嘟些啥,我没了听觉,因为视线被吸进这本装帧好美的《永远的节拍》(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里了。一个下午,又一个晚上,我拿起又放下(琐事要做),放下又拿起(做完事接着读)。读时仿佛回到了故乡,回到了辽西的春天。到处发芽,春草呀,香蒿呀,想妈菜呀;处处开花,婆婆丁呀,打碗碗花呀,季季草呀。清清芬芬,满嗅觉的快慰!

今天上午,我抑制不住要把昨天快慰的理由梳理一回。一部著作,一本诗集,一卷心情,到底是咋清芬出来的呢?我想这么理理,首先对自己有好处,因为我的分行排列缺乏这样的气息。熏染一些,吸纳一些,化合一些,我何尝不想发芽不想开花呢?自然对我的读者可能也有好处,如果其中有人也渴盼清芬起来。

卖“理事”的都知道诗既是文学体材,又是语言艺术。不然,我才发了一点名气不起来的诗歌作品,咋就“艺术家”,且要“理事”了呢?是的,诗歌是高雅的语言艺术,它的气息,无疑是从语言里散发出来的。穆桂荣的诗语言的清芬气息,是从不同的语言侧面弥漫开来的。这些语言侧面,以我不大好的嗅觉,大致感觉到的是:轻灵活泼的口语技巧,渗透心情的语言韵调,诗性化了的乡语味道。现分述于下:

轻灵活泼的口语技巧。

如果语言有年龄的话,可以轻灵活泼,必是年轻的语言。
年轻的语言出自年轻的诗人之口。读着穆桂荣的诗,就像面对流下山来的一溪春水跳跃的水珠儿,又像草地上摇曳阳光的一朵朵初开的蒲公英,或是雨后窜动于枝间的一只只柳叶儿鸟。轻灵又活泼,青春又朴实,流畅又干净。这样的阅读效果,是与诗人驾驭口语的娴熟技巧分不开的。

雨水天
小木屋 长出蘑菇
我们坐在童话里 相爱
春风和煦 推开温暖的门
你和我像两只小蜗牛 不动声色
拖着湿绵绵的尾巴
向着各自的一方 慢慢悠悠地爬行
——(《回味》)

这首仅7行的小诗,口语行文,轻灵在前三行的简洁叙述,而活泼在后4行的简约描写。技巧在于叙述与描写两种表达方式恰到好处的搭配。试想,如果前三行就展开描写,雨怎样下着,小木屋什么样式,是什么部位长出了蘑菇等等,必陷入拖沓,就轻灵不起来了。而如文本中这三行,不过19个字,就轻快的告诉了我们一个美丽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是怎样的美满呢?于是就需要描写了。描写也十分简约,简约在于对材料的得体剪裁,不过是推开门进去了,“像两只小蜗牛”,最传神的是“拖着湿绵绵的尾巴”。有趣极了!

春天刚刚发芽 我看见一条河
在山的缝隙间直立起来
一个人同它奔跑 水声 喊声 脚步声
都被风带走 卵石披着绿色的外衣
寻找盛开的蛙鸣

这是《倾听,一条河流进春天》的首节。5行诗把叙述与描写揉在一起。仔细归纳,2-4行的后半部分是描写,余者是叙述。轻灵在“发芽”,活泼在“奔跑”之后。“盛开的蛙鸣”最具灵气,这是诗人成功合用了“移就”与“通感”格所产生出来的效果。“盛开”一般用来修饰花,这里移用于“蛙鸣”,是移就格;也是处理听觉为视觉,亦合通感的定义。

叙述的表达方式如同电影里简述的傍白,如“故事发生在1943年。”描写则关照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触觉,就像电影里的画面与声音,能让人身临其境的。诚然,诗人灵感来时,顾不及选择和设计语言的表达方式,只是凭借语言表达的悟性流淌出来的。问题是我们分析它的理性,明白其作用,应当有利于那种悟性的提高。

渗透心情的语言韵调。

若是语言有气质的话,可以渗透心情,必是女性的语言。
女性的语言总体上温惋细腻见长。穆桂荣的诗歌语言也不乏这方面的特点,且在此基础上,造成渗透心情的语言韵调,让读者在慢板中体味那种萦绕于心的诗韵与诗蕴的灵动。请看:

十八岁的那朵黄花
别在琴柱上
用一生的爱做琴弦
调好深深浅浅的忧伤
高兴了 就弹两下
不高兴了 也弹两下

这是《暮年》一诗的后半部分。年轻时设想年迈时的生活情景,“用一生的爱做琴弦/调好深深浅浅的忧伤”。这里的“深深浅浅”已经埋下了韵味,问题是高兴不高兴都会“弹两下”。这样灵动出来语句,多么地让人共鸣呀!笔者花甲有五了,常常有事没事地追思先前的过往,就都含在这“弹两下”之中了。

夜晚 恬睡在两山的夹缝
我成了幸福的小溪
绕着山脚 甜蜜的流淌
(《我的大山》)

事实上诗人距离暮年还远,但时不时已经开始“弹两下”了。“我成了幸福的小溪”,美好的回忆——谁没有过父母关爱下幸福的童年呢?即或如我家徒四壁的童年,想起来也一样有幸福感。不必说诗人“甜蜜的流淌”于笔端了。

能够渗透心情的语言韵调,阅读的效果可以拉近读者,让读者产生一种亲切感,并从亲切中共鸣起来,以达艺术互动的美丽享受。穆桂荣的诗,大多都有主观心情的灵动和意味深长的渗透,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倾向,更是她诗质上的一个特点。

诗性化了的乡语味道。

而说语言有胎迹的话,染色乡语味道,必是个性的语言。
穆桂荣是辽西兴城人,与我两县之隔,语言上更是老乡了。不是老乡如何能听出乡语味道?读着她的诗,就像列车北上穿越了山海关,满车厢都是家乡味,亲切之感使我每回辽西都是热泪盈眶。心里说,到家了,到家了!真的到家了。请听:

解开房子 塞满的暖气
向外流溢 我跺跺脚
蹭了蹭鞋底
不带进半点尘土
(《回家》)

这里的“跺跺脚”、“蹭了蹭鞋底”、“半点尘土”,这都是原汁原味的辽西话。而其中的“脚”、“底”、“点”都是“儿”化音。我阅读的时候,读出的就是“儿”化音。不必说有多亲兴了。

细沙里埋进了自己的脚丫
你说
……英儿真像顶着花长的小黄瓜
还带着鲜嫩的刺呢
我不经意的噗哧一笑
(《走过黄花》)

这里的“脚丫”、“顶着花长的小黄瓜”、“噗哧一笑”也都是没开封的故乡语。其中的“丫”、“花”、“瓜”、“哧”也都要读成“儿”化音。
关于“儿”化音,诗人所以没都表示出来,当是照顾到阅读习惯。若是一行诗里有二、三个“儿”化音都写出来,视觉上就有些不舒服,而且非“儿”化音地区的人读起来往往分开读,而不会拼读。例如第3行的“英儿”,要拼读作“yingr”,不是分开的“ying er”。诗人处理的得当,就可以说是诗性化了吧?

将以上三点综合起来看,不难看出诗人穆桂荣所形成的朴实、轻灵、活泼、灵动和乡语品味的语言风格。朴实有利于诗歌的接近大众,轻灵适合现代阅读习惯,活泼令人愉快,灵动引人深思,乡语品味亲切之感油然而生。正是这样的语言风格,从字里行间升起来的是一种格外清芬的气息。

啊!来自辽西走廊的清芬!来自辽西走廊的勤奋!来自辽西走廊的情分!谢谢!盼望有更多情分、勤奋和清芬,源源不绝飘出辽西走廊来!

——2007-6-18晚上于毛栗坡小屋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博客
xianghua
童生


注册时间: 2007-07-14
帖子: 11

xianghua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7-07-14 01:53:00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Smile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山城子
榜眼


注册时间: 2007-05-23
帖子: 4771
来自: 中国贵州
山城子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7-07-15 06:03:50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xianghua 写到:
Smile


——问好朋友!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博客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评论鉴赏 Reviews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