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拜 同进士出身
 
 
 注册时间: 2006-10-31
 帖子: 1588
 
 迪拜北美枫文集
 | 
			
				|  发表于: 2007-03-18 19:01:36    发表主题: 转贴: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1] 《非常性感的颂歌》 |   |  
				| 
 |  
				| 发表于: 星期六 三月 17, 2007 7:56 pm    发表主题: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1] 《非常性感的颂歌》 
 --------------------------------------------------------------------------------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1] 《非常性感的颂歌》
 文/ 山城子
 
 这篇文应当有个副题。有个副题就叫——“爱看和平岛先生的《五月,麦花》”。
 《五月,麦花》双语刊登在诗刊《北美枫》2006年第2期18页上。今夜黔中下着阵雨,这样的晚上,读诗比看电视要有情调。如果能读出点儿又喜又伤的情感来,就更好,会觉得这个夜晚没有白白地流淌过去。
 
 《五月,麦花》这首诗,记不得这是第几次读了。每次读后都想记下点什么,仿佛又没想太清楚,没太清楚应当用什么词语表达我的喜欢?今夜读后立刻就有了,原因是昨天发现用于读诗心情的一个新词,叫“性感”,而且在它的前面还可以加上程度副词“非常”。于是我直接上了笔记本。
 
 还是先把这首非常性感的颂歌原文录下来吧:
 
 《五月,麦花》
 和平岛[加拿大卑斯省]
 
 是美丽新嫁娘的眉睫
 把眉心的那点金子陪嫁给你
 把骨髓抽出来
 把小手腕脱下
 全部陪嫁给你
 
 五月,现在我是你的麦花
 柔软的真身
 
 风轻轻摇晃着光
 一节节开花
 你能听到小手腕脱落的声音那么清脆
 你能听到骨髓抽芽的声音那么甜蜜
 
 你能看到我腹下的那颗小红胎痣
 一点点滚圆的露水
 一粒粒暴涨的金子
 
 摘给你,五月,小蜜蜂一样飞起来的
 麦花,我是你美丽的新嫁娘
 
 不必说,五月是中国中原大地麦子扬花的季节。那一片又一片,一浪又一浪的麦花向世人表明什么呢?表明汗水,表明劳作,表明奉献。无论如何,诗意的指向也是对一代又一代农民的歌颂。所以我说这是颂歌。
 
 歌颂劳动人民的新诗,老一代诗人那里不少见,但都是传统手法写出来的,给人的感觉粗糙而直白,几近口号,缺乏美感。和平岛先生的这一首却别取蹊径,意象新颖而美丽,语言细腻而真切,韵味深情而飘逸。或者应当说开了现代新颂歌的先河。
 
 我这里说的颂歌,非比传统意义上的颂歌。就是说,颂当颂者的诗歌,才是真正的颂歌;颂错了指向的诗歌,是伪劣假冒诗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因此,我们要歌颂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颂歌而这样美,以致我要用“非常性感”来描摹我阅读的喜悦心情,这是因为诗人将他对劳动人民深挚的爱与同情,诗化为新颖而美丽的意象来说话,让象征劳动人民的奉献精神的麦花“我”来说话,并拟为“新嫁娘”这样的一相情愿的身份对五月说话。“五月”被拟为第二人称“你”,越发显得劳动人民对社会对历史对他人的真挚博大情怀。
 
 想一想,“麦花” 的“小手腕脱落的声音” 和“骨髓抽芽的声音”以及它的“真身”,它的“腹下的那颗小红胎痣”、“一粒粒暴涨的金子”,全都奉献出来了。可是它自己呢?究竟从五月那里得到了什么?当下是有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了,但千分之一顶天了。更多的农民呢?而上溯到他们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呢?美丽之后是悠长的历史伤感呀!而伤感之后你、我、他、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读吧!再读读,阅读越觉得诗歌艺术是《蒙娜丽莎》与《维纳斯》的高品格艺术也赶不上的呀!用个“非常性感”,事实上是语言不够用,暂时代之罢了。
 
 2007-3-17夜于文化村小区家里
 |  | 
	
		| 返页首 |  | 
	
		|  |  | 
	
		|  | 
	
		| 杨光 秀才
 
 
 注册时间: 2006-06-01
 帖子: 683
 
 杨光北美枫文集
 |  | 
	
		| 返页首 |  | 
	
		|  |  | 
	
		|  | 
	
		| 上城 进士出身
 
  
 注册时间: 2007-03-15
 帖子: 2024
 来自: 江夏黄鹤楼
 上城北美枫文集
 | 
			
				|  发表于: 2007-06-06 08:47:41    发表主题: |   |  
				| 
 |  
				| 山城子先生真是有一颗比"性感"还性感的诗心. _________________
 每个诗人都很重要
 |  | 
	
		| 返页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