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子 榜眼
注册时间: 2007-05-23 帖子: 4771 来自: 中国贵州 山城子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15-08-15 16:53:52 发表主题: 卷31 诗集阅评 (23--28) |
|
|
卷31 诗集阅评 (23--28)
作者:山城子(李德贵)
目录:
23、《静海浪花》牟海静 著
24、《青铜雨》心蝶 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25、序 《中成同题——诗舞作品集》
26、《醉笑红尘》杨继光 著
27、浓浓的乡土情——读诗人曰生的诗集(待出版)
28、长诗《火龙》和平岛 著 (刊于《北美枫》第五期)
23、《静海浪花》牟海静 著
看鸟儿飞上天空——读牟海静诗集《静海浪花》
文/ 山城子
网络时代了,如我一样的诗爱者,天天驰骋论坛,贴诗阅稿,回帖交流。于是乎志趣相投便成了网友,话不投机自然就是陌路。与牟海静老师是最近博客关注而成为朋友的,尽管还不大熟悉。但浏览她网上的作品,觉得是可以相互交流学习,而不会“半句多”的网友。
“半句多”的情形,网络上也不时碰到。我喜欢自由体新诗,见到上品就载下来学习,几年来已经积下500余篇学习随笔或笔记。所学习的新诗正如当下诗歌主流一样,大多是不押韵的,也有押韵的——押不押韵无论,只要上乘我就爱不释手。谁知我贴在网络上的这些帖子,被几个主张“无韵非诗”(不押韵就不是诗)的人,视如洪水猛兽,罪状多多而大兴讨伐,甚而进行辱骂和指名的人身攻击。当然,这些不文明的网人及帖子,很快就被版主给查封或删除了。几个处得密切的朋友劝我说别理他们-自由体新诗是中国近百年来诗歌创作的主流,是历史,几个唯心主义者是无法将其抹煞或篡改的。一想也是,与他们论战近两个月,耽误不少事。算了算了,今天爽性把牟海静老师放在我邮箱里的准备出版的诗集《静海浪花》转到电脑里,静下心来学习。
黔中的天气很凉快,环境惬意;牟老师的诗很适合阅读,心情愉悦。说适合阅读,是她诗语言既精炼含蓄,又通俗晓畅,并不时地进行积极修辞,从而使语言具备了诗歌所应有的艺术性。我强调这些,因为这些很符合诗的本质特征。
诗的本质特征,是指诗语言的精炼含蓄与艺术。也就说它能够从众多的文学体裁与语言艺术中以其自身的特征区分出来。因为这精炼含蓄与艺术,是融合在一起的,是作为整体性的标志而呈现的。因此不能用小说当中偶尔出现的简洁笔墨,或生动形象的一些描写,抑或某处的意味深长,就说小说的语言也是精炼含蓄与艺术的。小说的简洁、幽默、或含蓄,是很零星的,单一的,绝不像诗的语言是同时呈现为精炼含蓄又很艺术的。至于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其语言可能也不时零星的单一的出现精炼,或含蓄,或比较艺术,但也不是三者融合而至,实在无法与诗语言混为一谈。
通常的语言艺术有相声、快板书、戏曲或评弹的唱词等。相声是大家都很熟的语言艺术,它的特点是做包袱与抖包袱,语言都是大众化的口语,偶尔也有单一的精炼,或为抖包袱故意的含蓄、幽默、诙谐,但整体来看与诗语言的精炼含蓄与艺术,是大相径庭的。至于快板书、唱词的语言,强调的是通俗、流畅与押韵。这样,诗又以本身的特征与其他的语言艺术种类分离开来。
顺便提及,有人认为有韵(主要指押韵)是诗的第一特征。明显的不能成立。不能成立的理由是:第一,这样在文学体裁当中,就不能与有韵的赋、骈文等韵文区分开来;第二,更不能在语言艺术中同特讲究韵的快板书、唱词区分开来。
鉴于语言的精炼含蓄与艺术是诗的本质特征,因此诗的内涵是可以作如下表述的:诗,就是以精炼含蓄与艺术的语言,来抒情言志寓理的文学体裁和语言艺术。
通观牟海静老师的诗作品,主要是抒情言志的篇什。本集分为四辑。第一辑:山沟中的一株草;第二辑:桃花落满沙滩;第三辑:一个人的夜晚;第四辑:目光之爱。以下,是我分辑摘录学习的纪录,愿与作者本人交流,也愿与有兴趣的网络朋友交流。
一、看鸟儿飞上天空。
诗人写一株树,或一棵草、一束花,抑或一只鸟,都深沉地渗透着自己的感情,其实就是在写自己,就是抒自己的情,言自己的志。请看第一辑里的这首《鸟儿就该飞上天空》
树梢上掠过一只纯白的飞鸟
身后洒下欢乐的歌儿
曾经的它被折断双翅
投入牢笼
疼痛和忧伤浸满了它的心
无望的凝望着外面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也下着雨
冰凉的雨丝打在它身上
它娇小的身躯承受着
这不该承受的疼痛、忧伤和雨丝
风儿来舔尝它的伤口
云儿来给它解闷
太阳来温暖它的心
星星来逗它高兴
它渐渐地恢复了
尽管它的翅膀还有伤痕
它能起飞了
飞出了已经生锈的铁笼
树林上空飞着一只纯白的鸟儿
树叶上晶莹的露珠听到了它欢乐的歌儿
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与艺术,从整体上看是融合在一起的。
现在我们从整体看这首诗无疑是很精炼的。它概括了诗人生活中痛苦的遭际,又写出了振奋精神而致力于诗歌创作的志向。而如果用散文写出来这样的内容,怕没个一两千字是不成的。当然,如果写成小说,那就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了,也许可以敷衍个中篇的。说语言精炼,当然是相对于其它文学形式而言。而事实上,这样的精炼是与含蓄融合在一起的。
这首诗的含蓄,在于使用了象征的手法-以鸟的形象,象征性地写自己,以铁笼象征痛苦遭际中的忧伤痛苦的精神氛围。我们可以体会,如果诗人不采取这样的手法处理行文,就一定要写出遭际的具体内容,因而会增加一些语言,那样也就消减了精炼的程度。
至于艺术,就是在精炼含蓄的文本行走过程中,那些不时出现的积极修辞。本首诗依次使用的积极修辞是:动词“洒下”的拟物式活用、以“歌儿”比喻鸟鸣、“折断双翅”暗喻痛苦遭际、“牢笼”象征痛苦的精神氛围、动补式双音合成词“浸满”的拟物式活用、“外面的世界”的顶针、“下着雨”暗喻忧伤、形容词“娇小”的拟人式活用、“承受”的反复及而后的成分排比、“舔尝”与“解闷”的拟人式活用、形容词“温暖”活用为动词的同时也是拟人式活用、动词“逗”的拟人式活用、“能起飞了”象征从忧伤痛苦中解脱出来了、“生锈的铁笼”象征痛苦忧愁的精神氛围、“树林上空飞着一只纯白的鸟儿”的反复、动补式双音合成词“听到”作拟人式活用、“歌儿”比喻鸣啭。20行的诗凡20处积极修辞-这辞是修在既精炼又含蓄的文本中的。
这就是当今自由体新诗中的好诗,很有普遍性,很符合诗的本质特征,符合诗的定义。所以强调这个,是因为网上有几个人不承认不押韵的自由体新诗的咄咄怪事。
二、看一座躬身的桥
做为一个普教战线上的人民教师诗人,牟海静老师不可能不把她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带到作品中来。第二辑《桃花落满沙滩》中,我看到了一座躬身的《桥》,是很值得我学习的。毕竟我也有过长期的教育生涯,是很容易共鸣的。
你谦恭地俯身
凝视,河水缓缓流过
你身居高处,却眼睛向下
把影子和品质融入
河水,柔软纯洁的身子
这首诗依然采用象征手法,以桥“俯身”的身影,象征教师自觉地为人师表的纯洁高尚的品质修养。仅5行,不必说有多精炼了,借助象征而含蓄,整首拟人保证其艺术性。动补式双音合成词“融入”的拟物式活用,成功地含蓄了教师自觉地以为人师表的精神境界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的老师是可敬的。
三、很少入诗的自警意识
为人师表不容易。唯其不容易,而必增强自警意识,时时给自己敲警钟-别犯错误。在第三辑中,我特别青睐这首八行小诗《错误》:
总有些时候裸露出来
就像风湿病
摸透脆弱关节的脾性
穿过我的疏忽
渗入骨髓
不经意间
咬我一口
隐隐作痛
当下自由体新诗的魅力,在于广泛地拓宽了词类活用的范围,遂使诗文本在精炼含蓄的同时,其语言的艺术性有了突飞猛进的突破与提高,是古体诗没法比拟的了!
第一行借助标题而叙。形容词“裸露”在活用为动词的同时,还兼了拟物式的活用。否则,作为抽象的“错误”,是不能进入视觉的呀!“象风湿病”比喻很贴切而新颖(没人这样喻过)。动补式双音合成词“摸透”作了拟人式活用。“穿过”“渗入”先后作拟物式活用; “咬”,比拟式活用。
如果没有以上这些积极修辞的使用,这样抽象的诗题,是很难写出具体形象的。诚然,如果诗人没有对诗的内涵的深入理解与文本娴熟的实践经验,则是不会写出这样好的作品的。
四、走出遭际的阴影之后
读到第四辑,我读出了愉悦与安详的味道。作品随着心情舒展开来。最喜欢下面这首:
山楂红了
火一样的果子
挂满枝头
每一颗都鼓胀着酸涩和甜蜜
与绿叶相依
那些曾经的风雨已远去
携手汲取山泉的日子也成历史
如今,共沐秋风,满怀踏实
远道而来的游客,驻足
感受着这场生命的盛事
山楂红了
宛若现在,我们
一起坐在时光里
安祥又静谧
山楂是我最喜欢水果之一,喜欢它的开胃与绵软的酸。看到标题,就想到2008年秋在辽西游某寺院,寺前的山坡上就是一座没有围栏的山楂园,正是一片火红的时刻,很有说不出的一种境界在呀!想不到到了牟海静的笔下,竟是生命的颂歌了。
精炼的句子在通俗晓畅中行进,而以“火一样的果子”含蓄着生命的旺盛,同时跟进的则是语言的艺术技巧。第一节三行,用了比喻及两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第二节“与绿叶相依”是将比喻与拟人揉在一起,接下来风雨、山泉、秋风,也都是或坎坷或悠闲的日子的比喻;第三节“感受着这场生命的盛事”,是揭示诗旨的诗眼所在;第四节最欣赏动词“坐在”的通围式活用,遂使时光,也可以有了场地或处所的阅读效果。
所谓通围式,借鉴通感的命名而命名。说时光可以坐,就是将第四维的时间,与三围的空间等同相看了。如果下个定义,就是指把与表示空间位置词语相搭配的,改与时间词语相搭配,反之亦然。这样的词语活用,称为通围式活用。
自由体新诗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汉语修辞手段的大发展。各式各样新颖新奇新鲜的语言现象,大多是积极修辞密集或创新了的节段。
不因韵害意,也是古诗的传统之一。这点上,自由体新诗不仅继承,而且有了长足的发展。诗贵真情,绝不因对表达真情有影响而去盲目用韵(押韵)。牟海静的诗,情真意切,读来感人,很耐寻味。
以上,一辑一诗的进行了认真学习,很有启发,受益匪浅。
谢谢牟海静老师
2011-8-19于黔中
24、《青铜雨》心蝶 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沐浴《青铜雨》中的美句
文/ 山城子
接到心蝶寄来的散文诗集《青铜雨》,已经半年了。这之间没少翻阅,每翻阅一回,都有收获。是学习语言创新的收获,认识散文诗有了新的发展的收获,以及字里行间渗透的人格魅力的收获。 起先,我是预备写一篇学习这个集子所获的方方面面,但由于本人不擅长散文诗,因而缺乏概括能力,就迟迟没有动笔。但对其灵动别致的语言创新,自觉得体会颇深,于是就有了如下的“美句学习”记录。这样记录下来,是想与心蝶以及对散文诗有兴趣的诗友,一起研讨,以求得共识。
1、动词的喻拟式活用。
【美句】
一朵花垂落,切割了春。它的眼神气息还留在春。
(摘自组章《春华秋实》之一第1行。见第3页)
【学习】
动词“切割”,原意是用锋利的工具,分离固态的物品。诗人心蝶所用的第一句语境里,其作用是把垂落的花喻成了刀锋,同时把春拟成了可以切割的有形物品。像这样的“一个动词,能够在前后的语境中,同时产生比喻和拟物或拟人的阅读效果的积极修辞,就是动词的喻拟式活用。”诚然,这行文字的美,还有下一句拟人格的运用。
【列举】
(1)这时,需要端坐提气,慢慢吐出扣押心底的月光和海水。
(摘自组章《春华秋实》之八第6行。见第5页)
动词“扣押”原意是滞留人质或货物。这里的语境中,阅读效果无形中就把“月光”和“海水”比喻成人或比拟成某些重要或宝贵的物品了。
(2)我想喊,却凝固在欲言又止中。
(摘自组章《春华秋实》之十一第7行。见第6页)
动词“凝固”,前后把“喊”和“欲言又止”都喻作油脂了似的,同时又是拟物格的运用。
(3)生命难以把握,能衔住的快乐,只有瞬间。
(摘自组章《春华秋实》之十七第6行。见第9页)
动词“衔住”在新语境中的阅读效果是,生命已经被喻成了小鸟(而用“衔住”借代之),同时“快乐”也被拟成了可以“衔住”的东西了。这样的积极修辞,没法不说是奇妙的。
(4)也许干思考一下,院中能否载动末日的奇迹?
(摘自组章《春华秋实》之二十五第6行。见第11页)
动词“载动”在陌生的语境中,产生了把“院中”喻成车船,把“奇迹”拟成物品的阅读效果了。真是奇妙。
(5)还是把后门打开吧,放生所有沧海桑田的记忆。
(摘自组章《春华秋实》之二十五第7行。见第12页)
动词“放生”在具体创新的语境中,把放下心事的途径比喻为“后门”,而把“记忆”比拟为雀鸟了。何其机智的语言创新啊!
(6)黑夜的陷阱猎杀意念。
(摘自组章《生命的密码》之三第5行。见第22页)
动词“猎杀”在这个语境中,是双重的比拟,既拟人(动作实施者)又拟物(被实施者-意念),而动作实施者“陷阱”,却是“黑夜”的喻体。
2、奇而独特的积极修辞。
【美句】
春,是一滴泪。落下心空,含住心痛。
(摘自组章《春华秋实》之四第1行。见第4页)
【学习】
奇在春,被比喻成了一滴泪。本体与喻体的相似之处在于春有春雨,春雨贵如油;泪,其实也不轻贱。独特在于接下来的句子又把心比喻成天空,同时拟人——实际是回到诗的主体形象上来了。
这样的奇而独特的阅读效果,在于诗人娴熟的创新语言的技巧,也就是熟稔地揉各种积极修辞手段,鲜活于一炉。
【列举】
(1)有个日子,我丢失了所有的太阳。
(摘自组章《春华秋实》之六第1行。见第5页)
动词“丢失”,用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或所属的精神产品的不小心而遗落。这里诗人用到了不可能丢失的“太阳”上。于是就暗示了读者,太阳在这里应当是喻体。太阳的照耀不仅使万物生长,人类也是须臾不可离开的。那么,什么是诗的主体形象“我”须臾不可离开的呢?是爱情,事业,抑或亲情与精神支柱呢?或者更多全都包括了,所以才有夸张为“所有的”。诗贵含蓄,含蓄是诗性(区别于小说散文)的第一要术。这个句子的奇而独特,在于不留痕迹的夸张比喻,就造就了大含蓄,给读者留了很大的思索玩味的空间。
(2)青蓝的日子,只有梨花可与表达白头到老。
(摘自组章《春华秋实》之七第3行。见第5页)
晴朗的天气,天色的青蓝的。诗人规避常用的“晴朗”,而选择了“青蓝”替代,是使用了借代格。梨花的魅力在于纯净的白,又可以是青春的象征,而“白头到老”中的“白”指的是须发。两白一暗一明相遇,是为了相喻。多么美好,从梨花带露的青春年华,一直纯净地相守到“白头”,多么精炼省俭的含蓄呀!精炼,是诗性(区别于散文小说)与含蓄并列第一的要素。别处很难相遇这样的美句,却在心蝶的《青铜雨》中沐浴到了。这就叫奇而独特。
(3)谁与谁以鱼的名义游进水中,沿春的视线一泻千里。
(摘自组章《春华秋实》之十第6行。见第6页)
两个疑问代词“谁”的复沓与联合的机智,在于先含蓄下来。之后让你意想不到居然“以鱼的名义”——其实是喻词的鲜活升华(不说“像”“若”“ 如”)。“沿春的视线”又是拟人。揉两格而不留痕迹。而“一泻千里”则是成语的比喻性活用,比喻两人情感,春水一样地爆发了。这样喻拟联翩地行文,别有一番独特的奇妙。
(4)把绿还给青涩,不再回头。/ 把青梅还给竹马,不再顾盼。
(摘自组章《春华秋实》之二十一第5-6行。见第10页)
这是字数不相等的排偶句。而“还给”“不再”的复沓,相映成趣。“青梅竹马”是传统的拆字式活用。上下句之间,又有“回头顾盼”短语的拆字活用处理。本来就是说,回到童年去吧,天真而活泼,什么都不想,多么清纯美好呀。但这样直说,就不是奇而独特的诗意的美句了。
(5)这个下午,棉花越长越高。高成白云,飘成云海。
(摘自组章《春华秋实》之二十四第2行。见第11页)
顺势读下来,仿佛步入了棉花田,当然大丰收。之后是比喻,先喻云,再喻海。意向走向开阔,暗喻心情极其舒展。回过头来再读,仿佛一开始的“棉花”才是比喻,比喻仰首眺望白云的。而后边诗人偏又复沓了喻词“成”,就为全行的诗句罩上了一层迷离,阅读效果不仅美丽,而且也很诗意地含蓄了。
3、灵活机智地创新词类活用。
【美句】只有浪的声音,在寂静中绽放。
(摘自组章《春华秋实》之二第1-2行。见第3页)
【学习】
开始说的是“声音”,但接着不是听见,而是看到了“绽放”。无疑这是通感格的运用。但机智灵活在于,诗人还暗自使用了比喻格——就是把浪的声音喻成了花开。这个创新在于把动词“绽放”的比喻式活用,糅进了通感。
【列举】
(1)我反复尝试把你植入生命,却误过了所有花期。
(摘自组章《春华秋实》之五第4行。见第4页)
动词“植入”的阅读效果是拟物格的简约运用。“花期”是青春时代的美丽比喻。一句两格的运用,流畅自如,这样的娴熟技巧,就在于机智灵活。
(2)这是春天,不必把心事瘦进骨干。
(摘自组章《春华秋实》之十八第6行。见第9页)
想到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这“瘦”是比喻用法。心蝶说的不是“人”,而是人的“心事”。可以理解为因“心事”而“瘦”的意思。但字面上的阅读效果则是抽象名词“心事”,因为“瘦”字的拟人式活用,而又回到了人的面貌上来了。与此同时“瘦”的形容词性,因与趣向动词“进”的结合,而用如动词了。这是“瘦”字的兼类活用。自然也是灵活机智的收获。
(3)好在草木无处不在,可以安抚我的忧郁。
(摘自组章《春华秋实》之三十三第1-2行。见第15页)
这样的语境,美丽在动词“安抚”的使用,遂使阅读效果(令人感觉到)“草木”和形容词“忧郁”统统都人格化了。这可称之为双重拟人活用。同时形容词“忧郁”也活用为名词了。
(4)我们将脸上的笑容,嫁接在花朵青藤。挖掘生命的灿烂。
(摘自组章《春华秋实》之三十七第4-5行。见第17页)
“笑容”可以“嫁接”,也就被拟成植物了。生命可以“挖掘”,自然也就被拟成泥土或矿山了。形容词“灿烂”,既然是可“挖掘”之物,当然也被拟物了。这是不同词类(名词与形容词)同时连续被拟物的美句。同时“灿烂”还兼活用为名词了。
(5)谁在宿命中谈起三生缘,把山盟海誓分离成雨,琥珀成项链?
成语“山盟海誓”被活用为一个简单的名词了。动词“分离”是拟物式活用。“琥珀”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了。这样的连续活用,才使诗意的呈现,才有说不出的美丽啊!
以上所选用的19个美句都是《青铜雨》第一辑《青铜雨落》中的。175页的诗集,我只截取了3-22页共20个页面上比较典型的美句来学习。印象中的诗人心蝶散文诗作品中的语言创新,可见一斑了。有愿意研读者,可以找到她的原著,挤时间翻阅一回,肯定会受到良多启发,而受益匪浅。我就是。
2013-11-25于黔。
25、序《中成同题——诗舞作品集》
文/山城子
诗舞,这个合成于中成诗界论坛的偏正式双音合成词,原本是“诗歌假面舞会”的缩写。“诗歌假面舞会”则是网络诗人把临屏唱和,与诗赛活动结合起来的创造;也是近年来网络诗歌蓬勃发展的必然产物。至于缘何称为“假面舞会”,不过是一种贴切的比喻罢了。
大凡举办诗舞,举办者都要提供某个范围的系列马甲供参加者另行注册临屏。这样,穿上不同马甲的诗友即便是老熟人,相互也难以认出。其造成的神秘感,情形太像西方的“假面舞会”了。又不止此,特别是那种捉对连绵唱和的感觉,绝对有舞场的韵味,静默而又兴奋地在心中旋转。
这样说,我是有亲身体会的,毕竟先后参加过三次以上大型的诗舞活动。在中成诗界与紫荆花(穆桂荣)、蓝玫瑰(觅雪嫦晴)、在天府论坛与武媚娘、依兰,在桃花园与莱丝(蜀道人生),我们旋转得如拉丁舞一样疯狂,每天都是二、三十首的交替唱和。那是一种激情膨胀而生长灵感的氛围,一首10-20行的短制,不会超过一刻钟,就贴了出去。仿佛拉着舞伴的手,在舞场里美丽地转了一圈似的。
诗舞活动一般只有一个总题,当属于同题。事实上中成诗界从建站之初,就频频开展同题临屏活动,而引进诗舞是现任总版蜀道人生来到中成之后一年多来的积极倡导。本集所选的作品就是以近期最大的一次“重阳同题”诗舞活动,所选出的精品为主体,兼顾其它数次的同题和诗舞活动的精品之集成,故名之以《中成同题——诗舞作品集》。精品需要深入地欣赏,因此同时收入了部分对诗舞作品的赏评文论,遂使这部作品有了审美意义的升华。
精品,不论在哪里,都是相比较而言的。况且审美观念的差异性很大,甲眼中的精品,在乙看来可能不精,甚至是次品;反之亦然。而参加本集作品推选的版主人数达七、八名之多,他们眼中的标准也难以相同,故拿到读者的手中,也不可能篇篇叫好的。但是,应当说首首都是推选者认真审视严格衡量过的。特别是主体部分的“重阳”诗舞作品,推选人指冷笙箫寒与巴芒,都认真地写了推荐语的。
本卷所集82位诗人中,至少有两三年来在本论坛经常发帖的二十余位朋友的作品,我是经常阅读学习的。因此,印象比较深。
一直很欣赏北疆诗人孔祥忠的北疆意境浓厚的诗作。“金灿灿的色彩/让你感觉到树林也这般雍容华贵/甜蜜被山林无限渲染”(本集《白桦林》),对北疆热爱的情感先从色彩与感觉中透出。“琪琪,这景色美得不近人情/我们该怎样赞美和拥有它/我想和你一起,在这里住上一百年”(同上)最后明确又含蓄地推出诗旨:决心把深厚的爱国情怀传给隔代人。
贵州省作协会员郭振伟(寒山红衣)的诗作,总是巧妙而拓展地使用辞格,或创新的词类活用,遂使他的诗作常常呈现出童话般的活脱美。“我的眼睛,被一种心情濡湿/定格成某个角度/与枝上的花朵达成共识”(本集《对一只甲壳虫的凝视》)。这里动词“濡湿”的比拟式活用,使“心情”液化般地可以从“眼睛”看到了;而对动宾式短语“达成共识”的拟人式活用,立刻使对一只甲壳虫的凝视,进入了童话般的场景了。
卢兆玉(观云忘我)的诗,总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思考,每每机智地表达一种积极向上而美丽的精神情愫,和为一个诗的大国重振雄风,再塑形象去身体力行的诗思。“我更愿意/我的眼/静望观火远视观云/终极审美而忘我”(本集《我愿意——论审美》)关照当下诗坛的现状,又要高瞻远瞩。不仅一颗唯美的诗心跃然纸上,为诗的行动,包括个人掏腰包建站出书,都在印证着他的可贵的“忘我”精神。
自2004年在网上结识葫芦岛著名女诗人穆桂荣,就一直向她学习。我爱她作品具有语言的明晰灵动之美,意象的明艳简洁之美,意境的明朗含蓄之美。我一直是视她为我的网上诗歌老师的。“夜,靠近灯光/一个人坐进孤独。开始/默述一些经年的细节”(本集《夜将临》)。从这三行诗,就可以看出她的诗语言所以明晰灵动,在于不用晦涩而明白无误,又不时地蹦出词类活用来。请看,动词“坐进”的拟物式活用,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孤独”,就有了空间的直观感觉。灯光、人、细节三个意象何其简洁,而造成的意境也耐人寻味。
四川女诗人朱佐芳(心雨)的作品,我是有机会便学习。举凡世事,乡野城池,古往今来,只要到她的笔下,文字便古色古香地绰约美味起来。“素手香扇,碧镯红伞/曲美流线,恰到好处的一分增减/流泻情韵风华。遐思彩缎间定是春光无限”(本集《今年流行旗袍》)只这三行,就把旧上海酷爱旗袍的名媛的款款而行的形象,美丽地推到读者面前了。而语言的美丽不仅读出宋词的风韵,“恰到好处的一分增减”这样的句子,绝对的女性诗人所专有。
叶玉华(哑榴)年轻有为,才思敏捷,打开电脑敲上键盘,灵感便驾驭着他的火样青春与激烈情怀,源源不绝地把满腔热血流淌或喷涌出来。“爱了就爱了,毫无怨言/一滴水说掉下来就掉下来,风中断线的珍珠/一滴,一滴”(本集《一滴水•爱你爱不完》)。语速急促,一如他火一样的诗的个性。行文流畅,江河一样奔腾跳跃。毕竟摘录的诗句太片断,需读他的全诗,才可以领略他火辣辣的人格魅力。
中成论坛总版蜀道人生的诗我几乎都读过。这位与我同龄的时尚老太太,逼近古稀之时,竟然迷上了诗舞,从而爱上了诗。难能可贵的是仅两年的时间,就急起直追地跻身网络诗人的队伍里了。她的诗有一种爽然大气的风格,读来可以激起读者的向上力量。“荻花丛中脸上手上的划痕/月下欢歌嬉戏的银铃/九天摇响”(本集《九月散章---尘埃未落定,流星划破家乡的骨》)这是回忆少女时代嬉戏于芦苇荡里的情景,也竟然“九天摇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必是受了诗仙李白飘逸豪放的洗礼吧?
王仕应(指冷笙箫寒)的诗,我读得不多,但每读到一回,都是个学习的良机。他的诗语言总有出其不意的新鲜句子,让人爱不释手;他的诗的意境想象巧妙而丰富,常给人以美的享受。“一盏盏的寒,饮下琵琶曲,饮下琥珀光/再饮,只剩下最后的傲骨了。冬风不催/你就抱着斜逸的夕阳取暖,那么多红/都浸到骨子里去,不问出身”(本集《踏雪寻梅》)。“一盏盏”的拟物式活用,使“寒”可以入杯子了,而动词“饮”的复沓与连续拟物式活用,以及动宾式双音合成词“傲骨”的比喻式活用,从而形成的句子都新鲜得出其不意。而后面两句的想象,更是诗意得巧妙美丽。
同样读得不多,但每读都是学诗的上品,还有庄晓明、巫小茶、尹宏灯、菩提叶、陈宗华、赵静端、燕庄生铁、巴芒、青鸟依依、雪馨、阿麦、鸣之诸诗友的作品。而本站建站以来经常与我交流而技艺娴熟的诗人王芥、陈泯、柴进、小雪、翠儿村姑、觅雪嫦晴、小小草、青云直上、朱永富、树边上的人、向家青、彭三县、果果,都曾使我受益匪浅。篇幅的关系,恕不一一赘述。入选的更多的诗人朋友,是新近来到中成诗界的,还没有更多交流,但今后的日子还长,我们都会成为诗界挚友的。
本集还收入了篇幅不小的文论部分。其中收入观云忘我、小雪的文章,都是关于同题或诗舞有关的理性探讨或简评。与诗为伍的文章,则是对“诗舞”这个网络新事物的系列总结和阐释。蜀道人生的文章是诗舞活动的很热心的总结。白乌鸦、哑榴、山城子的文论都是对诗舞作品的评价或赏析。但应当指出的是,这样的以同题与诗舞为文论指向的文论,应当是这本集子所特有的,而且很有阅读价值的。
2012-1-2于沪
26、《醉笑红尘》杨继光 著
从《五朵金花》说起——序杨继光散文诗集《醉笑红尘》
● 山城子
阿鹏,是经典电影《五朵金花》中的男主角,也是诗人杨继光的网名之一。我在中诗网散文诗苑邂逅“阿鹏”这个名字时,第一印象就是电影中那位英俊的白族小伙子。杨继光也是白族人。经过较长时间的网上文字交往,回想电影中的阿鹏对金花爱情的执着与忠诚,恰好可以比之散文诗界的阿鹏对散文诗的热烈追求与勤奋探索的深情。我们都知道《五朵金花》的故事情节诙谐而美丽,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这也可以比之杨继光的散文诗作品,也为浏览散文诗的众多朋友所喜闻乐见。作为读者之一的我,就是篇篇必读,读则有益。益在可以愉悦情怀,享受语言审美的过程;也可以唱和志趣相激,收获风雅情怀并增进友谊。
最惬意与杨继光朋友在“中国诗歌”和“诗中国”两个论坛的相互读帖与交流了。他的帖子一贴出,就有许多诗友跟帖欣赏,我也在其中。最难忘是他创作《诗说红楼<金陵十二钗>》散文诗组章那阵子,我天天都盯着论坛,一旦有了新帖,我立刻细细阅读。然后,将我读帖的所思所感与收获,写成自由体新诗的模样跟帖,再另帖发出来。与其互动的不止我,还有清云缥缈、小月宛初、红雨等诗友跟写同题。真的很有些十二钗们在大观园起诗社月夜联诗的感觉。
一句“林妹妹”,一锄葬花吟,心传心音,为爱。(《第一钗林黛玉》首行)正是这个美丽的起笔,打动了我,才相追不舍的。我的读后帖《诗说》起笔则是:“一句”“一锄”的排词/ 牵牛鼻子一样牵住了红楼的要点。
在第五行的末尾我读到“可师说红尘浪漫”的美句,也很感慨,就继续写道“最让我动心处在第二节末/ 就是“可师说红尘浪漫//(主谓式“师说”活用为动词/ 使这个句子多么灵动精炼/ 当然,还有做了名词的“浪漫”/ ——可谓艺旨融合的典范)
“求雨,雨打芭蕉心,心碎。”——这是《第六钗妙玉》里的句子。我的读后帖《诗说》里写道:“更喜一行九字却两两顶针/ 精粹的小短句式感觉太好”
“古佛青灯,木鱼“咚咚”响,芳心波波脆。”——还是《第六钗妙玉》里的句子。我在《诗说》里继续写道:“最形象是敲木鱼那儿的特写/ 尘心未了的小尼姑传神了”
“金闺小姐,一枝桃花,该是别样花开,别样花红,别样花飞。”——这是《第八钗 贾惜春》里的句子。读后我在《诗说》里写道“喜欢“别样花~”的复沓/ 比喻含蓄着闺秀人生的大变化”
“自恃才情万千,自恃风情款款,自恃金枝玉叶,如何?”——还是《第八钗 贾惜春》里的句子。读后我在《诗说》里写道“又沓“自恃”的排比而问/ 一定会把“青灯古佛”问哑”
……这样的情趣交流,我们进行了三、四周,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我的感触是:网络上的交流互动简直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式了,而文字一旦落纸成书,也就没有这样的活气和欣慰了。
说杨继光的散文诗作品为诗友们所喜闻乐见,在于他正在形成自己简洁流转、新颖别致、活泼灵动的语言风格。
他文笔的简洁流转,在于较多地运用了叠词、复沓、排比、顶针、回环等传统的修辞格。例如:
“一蕾一蕾地鼓胀着千千万万的思绪,萌开万万千千的畅想。// 而季节的色彩呢,在枝头一苞一苞地发芽了。”(见《一曲琴箫伴鹤远》组章之:琴曲•2)——前有“一蕾一蕾”的复沓,后有“一苞一苞”的同格呼应;中间则是“千千万万”的双叠,以及“万万千千”同格的回环。于是其音韵无法不和谐流转起来,恰如击节而行。
“因为灼爱,因为真怀,随心一节,一径风柔,一径雨润,一剪鸟鸣,一剪花香。(见《一曲琴箫伴鹤远》组章之:箫曲•6)——“因为”“一径”“一剪”的变换复沓,使这四字一句的行文,显得格外有韵致,读来铿锵而和谐。
“姻,起于天地人三花三才三聚;/ 缘,起于才情心双绝双合双配。(见《一曲琴箫伴鹤远》组章之:鹤舞•1)——这是个复沓排偶的两个分句,而每个分句又分别以“三”“双”连续复沓。不仅简洁流转,而且还展示了文字的对称之美。
“一世家园,成几何,败几何,又如何?/ 算来算去,得了几分,失了几分,看破的,遁入空门,你痴迷又如何?枉送了性命,谁怜惜?”(见《诗说红楼<金陵十二钗>组章 第九钗 王熙凤》)——“几何”与“几分”是就近复沓,“如何”是涉远复沓。无论远近,都显示了又简洁又流转的语言风格。
“三千青丝,三千愁,终将是:你的寻寻觅觅,昨夜雨疏风骤,常记溪亭日暮;惜:香冷金猊,闺情,闺思;叹:薄雾浓云愁永昼;悲:病起萧萧两鬓华;恨:归鸿声断残云碧,伦落于风定落花深,诉不尽红藕香残玉簟秋,心枯处,寒日萧萧上琐窗。”(见《在宋朝的天空下》组章之:《你有一剪梅,我有风中笑》-《在宋朝的天空下:约会李清照》)——这一小节对李清照的怜惜入心的文字,以“三千”复沓始,而进入“惜、叹、悲、恨”的排比,中间不时以复沓和叠词配合。于是流转和谐的氛围中散发出诗人深深的怜惜情怀。
“青莲,在明媚之尖,一朵、两朵、三朵……应时盛开。/ 花开一顷,一顷花香。/ 蜂拥,蝶涌,歌者如云。 ”(见 《沧海凡尘》组章之:《一朵花开,一卷心音三生笑》-2)——这是一小节诗,句子何其简洁!长仅五,短只二。“朵”的复沓嵌在成分排比中;“花开”“花香”的排词复沓,携着“一顷”的顶针;且有“蜂拥,蝶涌”的谐音复沓。这样的艺术安排,顿使这样的简洁,彰显了别样的流转美丽和魅力。
杨继光文笔的新颖别致,在于他能够娴熟而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例如:
“风情,你有百般媚;月貌,你有千般娇。”(见《第十二钗 秦可卿》)——这个复沓排词排偶句的美丽别致,还在于其排词“百般”“千般”的夸张,以及“月貌”的比喻。
“ 与真情对望,你的明眸,你的莞尔一笑,笑醒那些枯藤、那些老树,那些昏鸦,还有那些寂寞了一个季节的小桥…….”(见《月月花开一品香》组章之《绀香,三色堇》)——写的是植物,而用第二人称,就是拟人了。而“笑醒”“寂寞”也是人格化的关键词。这样地描写三色堇、古藤、老树、昏鸦,以及小桥,如何不觉得新颖别致呢?别致到“小桥流水人家”去了。
“在三点一线构成的几何平面上,每一个日子恰似故乡的五谷一样生香,醉了我每一首诗行。”(见《沧海凡尘》组章之:《一剪落霞,漂泊之心微语》)——把日子比喻为五谷生香,这样的新颖别致,带给读者的是如身临其境的美丽享受。
“这时候,最抢眼的莫过于苍耳子,沾满衣襟,沾满裙摆,在逆来顺受的揉搓中,一样被风抽干了思想。”(见《秋归何处》组章之:秋阳老)——这里的新颖别致在于“逆来顺受”和“思想”的拟人效果。
“ 燕儿都知道秋去春回,可是一双儿女呀,归来的身影在何方?”(见《背水的老人》)—— 用“燕儿都知道秋去春回”来反衬儿女的不归,不说语言,其用意也别致起来。
杨继光文笔的活泼灵动,在于他的行文广泛而确当地运用新鲜的词类活用。例如:
“一点光、一点水分染指的生命,雄起。”(见《月月花开一品香》组章《首阳,仙客来》)——这里的“染指”是动宾式双音合成词的拟人式活用。是古汉语词类活用中所未见的新鲜的用法,确有灵动之美。
“ 你,醉美,熏染出一谷深情,熏染出一谷神奇。”(见《月月花开一品香》组章 之《桃良,山茶》)——形容词“醉”用在这里可以叫做谐音式活用。(印象深刻的是贵州的广告——“醉美多彩贵州”)这样的活用就将本体“最” 很具体化了——意思是令人陶醉的美丽。而复沓的动词“熏染”则做了拟物与通感式的兼类活用,阅读效果在于“深情”与“神奇”也都变无形为有形而可视了一般。真是活泼而灵动呢!
“一朵风流,只与夏天的雨儿交欢,只与夏天的风儿缠绵。”(见《月月花开一品香》组章 之《鸣蜩,石榴》)——数量词“一朵”做了比喻兼通感式的活用,遂使“风流”也如花了一般而可以看见了。同时形容词“风流”也活用为名词了。形容词“缠绵”也活用为动词了。
“一杆笔、一池墨,游戏平仄押韵,我恋我痴我迷东坡一卷书香,纾达我心怀。”(见《在宋朝的天空下》之与苏东坡醉酒-4)——“游戏”在这里应当是比喻式活用,意思是说苏轼吟诗赋词就像做游戏一样心情愉悦。
“对空,多少思乡在流淌,多少想望在流淌。”(见《沧海凡尘》组章之<一轮明月,半寸思乡一寸愁肠>)——复沓的动词“流淌”做了拟物兼通感式的活用,于是思乡的浓情厚意和想望,仿佛就在眼前了。这就是语言的活泼与灵动啊!
“ 一日千里的祖国呀,帧帧美景,张张记忆,只有用风的语言与风的速度镌刻和拷贝留痕。”(见《沧海凡尘》组章之: 《一缕心音,笙箫一曲祖国好》)——叠格的量词“帧帧”、“张张”,与联合式的动词性短语“镌刻和拷贝”, 先后做了拟物式活用。这样的阅读效果,使“美景”和“记忆”,先落到了二维的直观,之后又立体起来。这就是既活泼又灵动。
“ 如今,酒半酣,歌半曲,爱之旅程半阙,梦冷。”(见《同题散文诗汇总》应诗友之约起舞《心软》)——偏正式双音合成词“半阙”在这里做了比喻式的活用。其阅读效果将“旅程”的文化底色给勾勒出来了。
“梅,以火热的方式告诉我:春要来了。”(见《与一朵花对视》)——这个拟人句子里的形容词性偏正式结构的短语“火热的方式”,做了移就式的活用。其阅读效果在于活泼中见出别致的美丽来。
诚然,杨继光的散文诗作品,为诗友们所喜闻乐见,还不止于语言上的简洁流转、新颖别致、活泼灵动,因而可以饱享语言的审美过程和为诗技巧的借鉴之益,更有其在内容上的缘由。
通观全集的篇什,其所选的或文化的或历史的或自然的题材与素材。这些本来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比如“金陵十二金钗”,凡读过《红楼梦》的人,都津津乐道呢。再比如历史上的爱国名将岳飞,那是人人都爱的英雄人物;而苏东坡与李清照,简直就是宋词豪放与婉约的两座高峰,文化的中国人家喻户晓了。至于风花雪月、笙管笛箫、琴棋书画、金石鱼鸟等,也都是文化人所喜闻乐见的——问题是已经普及义务教育的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又何尝不是劳动的文化群体呢?自然都喜闻乐见。
正是凭借这些劳动的文化群体喜闻乐见的题材与素材,白族诗人杨继光娴熟地把握语言,由衷地热烈地深刻地抒发了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怀与志向。
应当说,这本散文诗集《醉笑红尘》,完全是正能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品,非常地值得朋友们阅读和收藏。
2015-3-11于筑-观山湖区碧海红湖
27、浓浓的乡土情——读诗人曰生的诗集(待出版)
文/ 山城子
什么是乡土情呢?乡,就是乡村——广大农民生活的地方;土,就是土地——广大农民耕种的田土。所以,乡土情就是热爱、怀恋、讴歌三农(农村、农民、农业)的情怀。
而具体到某个诗人,他的乡土必然是他祖辈繁衍生息的地方;乡土情,也必然是他对家乡父老乡亲的热爱,以及对农家的生产生活的怀恋和赞颂。
年事古稀的诗人曰生,他的乡土坐落在山西省万荣县。他的乡土情,往往通过对父亲、母亲劳动和生活的追忆而抒发出来。例如《父亲 ,是一位诗人 》,其实是以父亲的名义,在赞颂他家乡的所有的劳动人民。说“ 日月是诗题 / 汗水是诗句 / 弯腰的姿势是意境 ”这不由人联想到所有的中国农民世世代代都是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天在田地里汗流浃背地“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说“父亲的每一首诗 / 都金灿灿 沉甸甸的 ”这让读者想到每年秋天农民收获的“金灿灿 沉甸甸”的粮食;进而想到正是广大农民的汗水,养活了世界上所有的人,不论是总统还是金融大亨,也不论是名人还是乞丐,没有一个是不吃饭就能继续呼吸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群。诗中这位父亲的形象,无疑就是最伟大的父亲——也是伟大的山西省万荣县的父老乡亲的缩影。哦,这浓浓的乡土情!
同样,对母亲的怀念与歌赞,也是对所有农家劳动妇女的赞颂。例如:诗人在《月下曲》中写道:“娘的纺车/ 是一只夜莺/ 总习惯在晚上/ 吟咏月光/ 娘月下纺线的剪影/ 美得/ 跟唐诗一样”。这很能让读者想到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正是这种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给予成就和延续的。在《庄稼人》一诗中,诗人直接赞美农村劳动人民的淳朴和善良。“耿直,如挺拔的高粱 / 纯真,像素洁的棉花 / 谦和,若熟透的谷穗 / 坦诚,似开怀的豆荚 ”这里透出诗人对家乡人民由衷的热爱与赞颂。哦,这浓浓的乡土情!
凡乡土情,都难以忘怀乡土的养育之恩。曰生的乡土情,也是。在《老家的土炕》,诗人写道“我就是爬在你身上的 / 那条小懒虫 / 饱餐童话 / 零食民谣 ”。酷爱文学的作者,自小就受到乡间朴素文化的熏陶,自然是无法忘怀的。更难以忘怀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例如《一声狗叫》里写道“娘的奶水稀释了我的恐惧/ 娘的小曲轻轻地抚我入梦//娘啊 我多想再听到那一声狗叫/ 让你把我搂得紧些 更紧些”。又如“远远望去 / 庄稼地里的父亲 / 像一条赭色的小虫/ 每一次蠕动/ 都把儿女的心 / 拱得生痛 ”(摘自《父亲是一位诗人》)。读了这样的诗句,诗人的真情怀恋,已经很是让人感动了。哦,这浓浓的乡土情!
诚然,任何一个诗人,都会因为关心现实,儿拓展创作的领域。除了乡土情深,曰生也把目光投向广袤的现实世界。比如他写的小诗《西北风》:
“疯狂的狼群/ 用树的骨头磨牙/ 想一口 嚼碎天下// 而近在咫尺的春天/ 正筹谋 绣十万里花”
就这么小得仅两个自然节,五行诗。但却反映了的大主题。那么,第一小节里隐约着什么呢?诗人为何以“狼群”为喻呢?“想一口 嚼碎天下”,这不是唯恐天下不乱吗?看来诗人是通过写西北风来揭露世界上还存在着的邪恶势力。他们心怀叵测,通过侵略、策反、恐怖、暴力等等行为,让世界不得安宁。而正以和平崛起的中国,及其广大发展中国家,无疑就是“近在咫尺的春天”了。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落笔,以“绣十万里花”为喻,抒发诗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展望与信念。
诗人这样通过喻拟手段,极大程度地使语言艺术化了。而这样艺术化了的语言,很恰当地呈现了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邪不压正。想到那位老人家的预言“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这正是当下世界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格局的缩写。
诗人曰生的微型诗,也写得越来越好。比如前些时写的《登峨眉》,就很有代表性。
“天 抱着一座山/ 山 抱着一海云/ 云 抱着一个人 ”
这样的微型诗很让我共鸣——立刻想到1981年夏,我登顶青城山的感觉。全诗暗含了天地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应当和谐地融为一体。从写作技巧上看,是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遂使诗文本显得特别亲切活泼。美在积极修辞呈现了浓郁的诗性。其中复沓排比,使诗意层层递进;顶针的使用,使音韵更其和谐美丽。
与诗人曰生网上交流差不多一年了。他的诗写得通俗易懂,且有真情实感。这比起那些晦涩的呓语式的矫情制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呢。我这是很实事求是地说啊!
2015-2-11于黔中夏云镇
山城子简介:
本名,李德贵。男,中共党员。辽西北镇人,长期工作生活在贵州省平坝县。著有《文学史歌》七十五章。其美学、诗美学、修辞学、素质教育专著等系列著述均保存于网络。网上诗文集已编到第28卷,百余万字。系中学退休教师,于海内外纸质发表诗、文、评1000余篇(首)。
曰生,真名王志星,70岁,山西万荣县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业余写作,先后在《汾水》《山西文学》《黄河》《城市文学》《河东文学》《五台山》《天下诗人》《月亮诗刊》《蓝草诗歌》及多种报纸发表诗歌600余首。现为山西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小诗学会会员,担任三家网络论坛版主。
通联:山西万荣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心,王晓红转。邮编:044200
电话:13935966251
附:
什么是好诗,诗的本质是什么?请看曰生的《西北风》
作者:山城子
一般说能反映诗的本质的亦即诗性(本质属性)的就是好诗。诗性越强,诗质越优。
诗的本质是诗旨(主题思想)与诗艺的统一,也就是隐约的意境与语言的艺术性的统一。隐约的意境里藏着诗旨,语言的艺术性则有多方面的呈现,比如含蓄、精炼、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幽默、隽永、灵气、张力、音乐性等等。对诗作品的学习研讨,就是透过语言的艺术性呈现,去发现隐藏在文字后边的诗旨,来体会诗人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来含蓄精炼…地表达情思,从而透露他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认识的。这个过程,是个学习过程,也是个审美过程。
曰生的这首小诗《西北风》就是比较好的诗。请阅:
西北风
文/曰生
疯狂的狼群
用树的骨头磨牙
想一口 嚼碎天下
而近在咫尺的春天
正筹谋 绣十万里花
在我国,西北风大多发生在冬天,凛冽而凶猛。这里用狼群为喻,比较贴切,而且生动。诗人又以“磨牙”设喻,并用“想”拟人,“一口 嚼碎天下”,其猛烈之态毕现。
读到这里,这第一小节里隐约着什么呢?诗人为何以“狼群”为喻呢?“想一口 嚼碎天下”,这不是唯恐天下不乱吗?看来诗人是通过写西北风来揭露世界上还存在着的邪恶势力。他们心怀叵测,通过侵略、策反、恐怖、暴力等等行为,让世界不得安宁。
正以和平崛起的中国,及其广大发展中国家,无疑就是“近在咫尺的春天”了。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落笔,以“绣十万里花”为喻,抒发诗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展望与信念。
诗人这样通过喻拟手段,极大程度地使语言艺术化了。而这样艺术化了的语言,很恰当地呈现了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邪不压正。想到那位老人家的预言“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这正是当下世界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格局的缩写。
这样的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邪不压正的诗旨,与全诗通过喻拟而艺术化了的语言的统一,就是诗的本质反映,也就是所呈现的诗性。
通过上述学习,我觉得这首诗虽小,却表现了一个大主题,诗性很强,因而绝对的好诗。
2015-2-4
于贵安新区夏云镇文化村
学习曰生微诗《登峨眉》
文/ 山城子
【精品原玉】
登峨眉
文/曰生
天 抱着一座山
山 抱着一海云
云 抱着一个人
【欣赏学习】
1、让我共鸣——立刻想到1981年夏,我登顶青城山的感觉。
2、暗含了天地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应当和谐地融为一体。
3、全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遂使诗文本显得特别亲切活泼。
4、美在积极修辞呈现了浓郁的诗性。其中复沓排比,使诗意层层递进;顶针的使用,使音韵更其和谐美丽。
2014-12-28于夏云
28、长诗《火龙》和平岛 著 (刊于《北美枫》第五期)
赤心奔腾的文化意识长流
——鉴赏和平岛君长诗《火龙》
文/ 山城子
现居加拿大的和平岛君的长诗《火龙》(第一部和第二部)(见《北美枫》总第5期)是海外游子的思乡怀国之大作。这样的豪迈浪漫长吟,可谓鲜有;这样的情浓意重赤心,可谓仅见。诗人所以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这样重大的新闻事件作为创作素材,我想就是为了选择一个足够大的背景,来承载他的深切浓重的爱国之情。这样说,无需在字里行间求证,只要打开北美文学网,点击由和平岛君全力策划主持下,精心建构起来的《中国语言文学文化系统》(第一个中国文学文化的百科全书网站),就可窥见那颗闪耀着智慧之光的中国心了。
这颗中国心,表现在长诗中,则是竭力打开他的才艺之库,铸造高超的艺术感染力,以期更深地共鸣于更厚更多的炎黄情和赤子心。
这些日子我反复阅读,深深体会到,这个由多部构成的长篇巨制,在其表现手法的运用、文本语言的表达、艺术风格的形成上所达到的汉语新诗的艺术高度,应当是前所未见的。
一、从大新闻背景下奔流而出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意识流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手法,源于奥地利著名作家卡夫卡。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欧美的追随者一度形成了独立的一个文学流派——意识流派。后来又被西方诗人借鉴到诗歌作品中来。意识流手法的特点在于不受时空秩序的约束,而各种积存于头脑中的表象,纷至沓来,从而形成意识的流动状态和过程。这情形有点像一股洪水裹挟着竹树浪花什物漩涡奔腾而下,也如电视连续剧的片头和片尾伴着歌声的镜头叠印。可以说是一种流动的美。
写奥运圣火传递这样的新闻事件,离不开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与过程,但诗人一点也不囿于这样的具体描写,而是一任内心情感的浪涌奔流而出。其裹挟而来层出不尽的意象群,只围绕着一个激荡的情怀,不定从哪里顺手拈来珠穿玉缀,形成流畅的文本行进。
我们不妨随手录进一段来体会:
[例1]“花了七天的时间/ 上帝/ 才创造一个世界/ 而我/ 只需一天,一天呀/ 就已经把圣火/ 传遍了北方/ 的七个站点/ / 你看,你看看/ 我是不是也长着/ 三头六臂/ 原来做神可以是这般的/ 八面威风/ / 我是不是也/ 脚踏风火轮/ 从东方来的,你说说/ 我是不是比传说中的那位神/ 还要神气十倍,不,是一百倍/ / 一千倍,我心中/ 那团金色的圣灵之火/ 正袅袅地升腾,升腾,金光闪闪的火龙呀” [摘自(七)]
——这里的背景是圣火传递的第四天,地点是希腊的北方。作者却离开那传递的过程,任凭自己的意识自由地流动——从西方到东方,从《圣经》里的故事到《封神榜》里的人物,从“我”到“你”,从古希腊的“诸神”到中国的图腾“龙”。这一段的意识畅流,无疑是赤子赤心的解题之笔。“龙”是中国的符号,而正在进行的是在全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于是乎以圣火之“火”来修饰中国的图腾符号“龙”,就组成了一个偏正式双音合成词“火龙”,就成了长诗的大题目。
我们再拈一段流动,来加深体会:
[例2]“历史只是一扇小小的窗口/ 1857年,我看到200万两、400万两白银/ 从天上掉下来/ 1859年,我看到800万两呀/ 又一个800万两白银/ 从天上掉下来 // 原来天国有一个巨大的银库/ 原来西方,是一个永远都填不满的/ 欲望的深渊 //…………// 人说雪后的大英博物馆/ 披上了银装/ 我说火海/ 让一座经营了150多年的皇家园林/ 化为一截截/ 隔断东方和西方的残垣 // 需要下一场多么深厚的大雪/ 才能够掩埋/ 百年的屈辱,百年的掠夺啊//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 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就让我用我的血肉之躯/ 护住这火种/ 我要做那个舞动火龙的人/ 就像舞动自己的躯体/ 在烈焰中/ 慢慢地升腾” [摘自(二十八)]
——背景是奥运圣火在英国境内传递。诗人的意识却从百年前的鸦片战争一直流动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而意识裹挟着系列年份与数字组成的意象群,就从历史里流淌出来。恨之浪,爱之涛,汹涌翻腾,一跃而至毛泽东对《红楼梦》的那个著名的引用语,而回到自身炽烈的爱国情感上来。
其实,不论哪章哪节,不论奥运火炬传递到哪里,基本上都是诗人意识的系列意象冲破时空而来,裹着深情衔着厚意缤纷跳跃而至。其流动的审美效果,美不胜收。我曾读过国内外一些名家的作品,从表现手法上说也有人主观上欲流动起来,却终究没有和平岛君这一巨著的激荡而流畅,轻灵又深负重量。我们学吧——先学这一颗透明的海外赤子之心。
二、流畅而抒情而文化的标准普通话的语言表达
和平岛君身在国外,读了不少的外国诗,但他的行文语言,一点也不像中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些诗人的“欧化”行走;同时也不像中国当代大多数网络诗人赶时髦的“口语”或“诗性叙述”,更不半文半白,而是直接运用通俗的标准的普通话,而边走边唱。
说“流畅而抒情”,我们可以这样地来赏析:比如你就大声地朗诵,其任何章节绝无拗口之词,而且有着内在的节拍。还是录入一段体会吧:
[例3]“我多想跨上一匹骏马/ 亮出一把直插霄汉的利剑/ 冲出巴黎的闹剧/ 正如冲出英法联军的团团炮火/ / 一百年了/ 我仍然是一个东亚的病夫吗/ 我宁愿做那个腿被截肢的姑娘/ 哦,那个年轻又美丽的姑娘/ 我宁愿做你怀里的那团火/ 燃烧着,你用双手紧紧抱着我燃烧着/ / 多么勇敢的姑娘呀/ 低下头让出自己的脊背保护火炬/ 多么奋不顾身的姑娘呀/ 暴徒拉扯她的胳膊还打她/ 但她无所畏惧/ 她用自己残弱的身躯捍卫着/ 奥林匹克精神” [摘自(二十九)]
我一边录入,一边在心里大声地朗诵。多么流畅,一如大江之奔流;多么抒情,若为瀑布之水直泻而下,以至于只能体会,而不便评说。此时,我们回过头去朗诵[例1][例2]也一样,因为全篇也都是这样的普通话的边走边唱。
说“抒情而文化”,是什么意思呢?先说个比照——陌生人相遇,三言五语间,究竟是胸无点墨,还是满腹经纶,就能从声气中听出来。何况这里是一行行被称之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体裁呢?其实,诗人不小心就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噼里啪啦地带出来了。还是用例子说话吧:
[例4]“你说飞流直下/ 三千尺/ 我就说/ 可下五洋/ 捉鳖/ 你说疑是银河/ 落九天/ 我就说可上九天/ 揽月” [摘自(八)]
[例5]“春风呀/ 春风姐姐,我好喜欢你/ 念的这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感觉,我好喜欢敲呀/ 清清脆脆地敲打着键盘,我喜欢/ 大珠小珠落玉盘/ 溅起来的/ 得得达达的声音,让我心跳起来” [摘自(十六)]
——中国是个诗国,唐诗是中国诗文化的顶峰。诗人在抒情的过程中,一如走进果实累累的果园,仰首之际,颗颗鲜果碰头而来。李白、岑参 、白居易的诗句,珠子般地镶嵌文本的排列,又错落以毛泽东的名句。 当然不仅此,还有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神话传说;也不仅是中国文化,还有西方文化。我做了第一部的前三页(约两部的六分之一)的统计,东西方文化的镶嵌,竟有25处之多。这样密集的文化意象,结构于诗,渗透于抒情,我还是第一次见识。这令我从中体会到和平岛君这样丰厚的文化积淀,与其交流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使命的担当,是极相称的。诚然,正是诗人这样的博览厚积,才使他的语言表达具备了“抒情而文化”的特色。
三、现实与浪漫相融合的流转而豪放的艺术风格
大凡优秀诗人,都不拘泥于一种表现手法,也不拘泥于一种风格。和平岛君的《火龙》,紧扣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这样重大的新闻事件而展开,当然首先就是很现实主义的作品,但诗人为适应不可遏制的抒情的需要,情不自禁地就融入了浪漫主义的笔势,遂使其爱国主义情怀的意识流动,出现了水涌珠飞湍急跌宕异彩纷呈的氛围,从而形成了流转而豪放的艺术风格。
还是结合具体来鉴赏吧:
[例6]“是谁敲锣又打鼓/ 有谁见过/ 巨龙的腾飞,在蓝天之上/ 一圈一圈的腾飞,在白云之上/ 我要给他取一个/ 吉祥的名/ 查理,你为什么哭,好男儿呀/ /有泪不轻弹,一个移居加拿大多年的/ 先生,你为什么说着说着/ 就哭开了呢,一根小小的电线呀/ 怎么寄托得下,遥远到/ 天涯海角的/ 浪迹” [摘自(十七)]
——这是海外华人庆祝中国人首次行走太空的集会现场,一个叫查理的老华侨激动地哭了。应当说这是现实到了现场的现实主义手法的流淌,但也就浪漫成“巨龙的腾飞”在白云之上在蓝天之上。接着就跌宕流转而回到“哭开了”的现场,再豪放地表达那种浪迹天涯海角的浓浓的化解不开的故国情怀。
[例7]“11时40分,胡锦涛在刘淇的陪同下/ 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仪式台/ / 我等待呀,我按捺内心的激动地等待/ 我鼓掌呀,我要鼓掌在您点燃火炬的瞬息之后/ / 11时44分,胡锦涛庄严宣布/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启动!/ / 十万万白鸽腾空而起/ 十万万只彩球纸上蓝天/ 十万万个人,同时冲入我的内心” [摘自(二十)]
——现实,就现实到屏息的分分秒秒,浪漫,就浪漫到按捺内心的激动;流转,就反复流转于现场与心情之间,豪放,就豪放出排比着的“十万万……”
其实,也无须继续举例了,因为诗人现实的笔触,一直追随着火炬在各个国家城市的接力,而与此同时必融合以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或夸张的浪漫笔法,并在文本行进的过程中大浪一样起伏流转,之后冲向大气豪放的顶峰,以抒发难以抑制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应当说《火龙》是一部德艺双馨的著作。比之国内获鲁迅文学奖的诗集,不仅毫不逊色,而且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其深远,因而给读者带来了更大的审美享受。
2009-6-29于黔中文化村
分享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