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IDU 秀才
注册时间: 2011-10-09 帖子: 139
PAIDU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11-11-29 10:50:28 发表主题: 记者进超市调查 95%食品都含添加剂 (转帖) |
|
|
近期,各地不断爆出因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双汇瘦肉精事件尚未尘埃落定,染色馒头、牛肉膏等事件却又接踵而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繁挑动着消费者敏感脆弱的神经。作为各个事件的主角,食品添加剂自然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
4月21日,国务院专门就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严打包括非法添加行为在内的危及食品安全的多种违法行为,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而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也将于年内出台。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哪些含有食品添加剂的商品呢?含有食品添加剂与不含食品添加剂的商品有何差异?如何辨别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本报记者经过各方调查,全方位透视食品添加剂。
95%以上食品都含添加剂
据了解,目前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已达近2000种,分23个类别。在这些类别里,有的是为了改良口感,有的是为了让食品更加漂亮,有的则是为了节省成本。
4月22日上午,鲁中报记者走访了淄博中心城区多家大型超市发现,货架上几乎找不到不含添加剂的食品。在张店区华光路一家超市,不管是饮料、薯片,还是方便面、饼干,包装上的配料表中总不乏“食品添加剂”字样,大部分食品都含有至少2种添加剂,有些甚至多达十几种。
偌大的超市逛完,记者注意到,除了新鲜的水果、蔬菜,还有生肉类食品没有标注添加剂外,95%以上的袋装食品都含有添加剂,甚至保质期只有几天的面包和牛奶也含有食品添加剂。在这些食品配料表上,都标明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名称也非常专业,比如“呈味核苷酸二钠”、“二氧化硅”等,但是添加剂的剂量却没有任何标注。当记者询问超市工作人员时,他们也表示不清楚。
食品添加剂令人眼花缭乱
食品添加剂后标注的形形色色的化学名称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很多消费者并不明白其含义。一包“上好佳田园薯片”食品添加剂包括二氧化硅、柠檬酸、辣椒油树脂、三氯蔗糖。大部分市民认为这些都是薯片中所添加的食品添加剂,而记者又随机拿了一包“可比克原滋味薯片”,标注的食品添加剂包括“变性淀粉、乳化剂、抗氧化剂”,尽管都是薯片,但食品添加剂的化学名称竟没有一个相同的。
鲁中报记者随后核对了另外几种品牌的薯片发现,不同品牌食品添加剂竟都不同。除了薯片,巧克力、饼干等产品不同品牌所含的食品添加剂也不相同。
鲁中报记者调查中发现,同种品牌不同系列的食品,所含的食品添加剂也不相同。以青食钙奶饼干为例,青食特制钙奶饼干中所含的食品添加剂分别是碳酸氢铵、碳酸氢钠、碳酸钙、焦亚硫酸钠、酶。而青食儿童铁锌钙奶饼干所含食品添加剂则分别是碳酸氢铵、碳酸钙、碳酸氢钠、焦亚硫酸钠、酶、牛磺酸、烟酸、葡萄糖酸锌、乙二胺四乙酸铁钠。青食老年硒锌钙奶饼干食品添加剂为八种,分别是碳酸氢铵、碳酸钙、碳酸氢钠、大豆卵磷脂、焦亚硫酸钠、酶、葡萄糖酸锌、亚硒酸钠。
不含添加剂 商品价更高
鲁中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商品的价格竟然同食品添加剂有着某种联系。不含食品添加剂的商品比含食品添加剂的商品价格更高,甚至价差一半。
例如,一瓶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酱油为8.8元,而同等容量的另一种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酱油价格却达到了16.8元。
5连包的含有食品添加剂的方便面价格为10.5元,而不含食品添加剂的同样包装的方便面价格却高达28.8元,两者竟然相差18.3元。
其他比如果酱、爆米花等商品都存在类似的现象。
部分进口饮品添加剂改了名
在一家超市进口食品区,鲁中报记者难觅标注含添加剂的食品,但记者发现了几个熟悉的化学名称。
在一瓶冠利色拉调味酱(酸乳酪)配料表上,有一种化学用品“明胶”,但这瓶调味酱上却没有标注食品添加剂。此前,记者在一包棉花糖的配料表上曾见到过“明胶”,明胶被注为食品添加剂。而这瓶调味酱上,明胶被归为增稠剂。
除了这瓶调味酱,许多进口食品都没有明确写明食品添加剂,在一瓶韩国产的“海太可可果肉饮料”配料表上,柠檬酸位列其中,但此饮料却没有标明含食品添加剂。而国产的含柠檬酸的食品都会标注食品添加剂。还有些含添加剂的进口食品标注的食品添加剂化学名都归到了调味剂。
每天要吃多少添加剂
调查中,鲁中报记者发现食品添加剂可谓“无处不在”:大多数饮料里面含有甜味剂、色素、防腐剂甚至香精;面包中含有乳化剂单甘酯;酱油中含有着色剂焦糖色素;甚至是豆浆、豆腐等等看起来很天然的食品里面,在制作中也要用到凝固剂;而那些肉脯、果冻、蜜饯、薯片等休闲食品,保质期比较长的速冻食品,更是含有添加剂成分。
一位正在超市挑选食品的王女士向鲁中报记者感慨:“现在除了婴幼儿食品柜台,几乎很难找到一种完全不含添加剂的食品,弄得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要算一天下来到底吃了多少食品添加剂,估计都算不清。”
营养专家介绍,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化工原料的非法添加物,不应该将其与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
4月22日,鲁中报记者走访淄博市场发现,多数食品添加剂大都出自调味品店,且“普及”越来越广,出现在各大小饭店、面馆、包子铺、食堂等餐饮场所。而经销商对食品添加剂用法及用量的漠不关心,也造成购买者的滥用。
各种“精粉”成了“调味品”
各种精粉、提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占去了调味品市场的“半壁江山”。鲁中报记者昨天走访了鲁中蔬菜批发市场的调味品市场及一些零散的调味品商行发现,各种大小品牌的食品添加剂鱼龙混杂,在“手续齐全”的背后,各种监管“漏洞”同样并存。
当日9:00许,在鲁中蔬菜批发市场的调味品市场,只见调味品店铺林立,鲁中报记者随便走进一家,就能看见货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猪肉精粉、牛肉膏、羊肉精膏、猪肉香粉、火锅红油等各种精粉、提香剂、上色剂。
鲁中报记者注意到,“精粉”品种虽五花八门,但仔细观看瓶体的说明,上面都会标注“食品添加剂”的字样。同时,根据品牌的不同,各种“精粉”价格主要集中在15元至35元之间,而液体提香剂的价格比精粉类添加剂贵了一倍。
“用量用法”不清楚
鲁中报记者随机走访了四五家调味品批发铺,当询问食品添加剂的用法时,多数批发商显得“漠不关心”,执意让记者自己看瓶体的说明和用法。当记者问到吃多了是否影响健康时,一名批发商答复,“俺这都是正规厂家,经常吃不会对人体有害处,只要每次按照说明使用就可以了。”
鲁中报记者调查发现,上述添加剂说明上使用比例大都为0.1%至0.2%。记者有意询问具体的用量,近一半的批发商都回答得很笼统,“觉得不香就多放点,买便宜的味淡,要多放一点。”
采访中,其中一名批发商向鲁中报记者道出食品添加剂用量“道道”,“购买价格便宜的‘香粉’,浓度不够,用的时候要多放些,最好买液体提香剂,直接见效还耐高温,做菜的时候不会‘跑味’。”
多数流向饭店、食堂
食品添加剂都卖给了谁呢?由于用途广泛,提香、提味、上色等“功效”明显,记者调查发现,各大小饭店都成为购买对象。
一名调味品批发商向鲁中报记者道出,为何自己在家做菜,总是不如饭店的色香味俱全,除了厨艺的差距外,用料全与不全显得尤为重要。这名批发商毫不掩饰地说,“料不全,厨艺再好,也很难做出好味道。”当然,这里所说的“料”,多数是能提高肉香的肉香粉,腌制肉类的香精等各种食用添加剂。
鲁中报记者以饭店老板的身份暗访时得知,多数的香粉都销往各大小饭店,炒菜、做汤需求量不算大,用量大的主要是包子铺、面馆和食堂。特别是用上述香粉做饺子馅、包子馅效果最佳,面馆主要用来熬汤料,如牛肉板面、牛肉拉面等等。学校和单位的食堂,由于多为个人承包,为了在竞争中“胜出”,承包人往往会将食品添加剂买回去用做“提味”,为掩人耳目,将瓶外侧贴的说明全部撕去,让监管者无法察觉。
市场品牌鱼龙混杂
多数调味品批发商都称自己的产品三证俱全,完全可以放心“添加”。然而,记者暗访时发现,由于食品添加剂成为近几年新兴的“暴利”行业,各种小厂、小作坊跟着“试水”生产,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小厂家生产的杂牌食品添加剂。
鲁中报记者调查时发现,同叫“肉香王”这个名字的食品添加剂,仅小厂生产的就不下五六个品牌,产地主要是四川、山东等地,功效都是用于各种菜肴“提香”。
“厂子不同,香味也不一样。”这是批发商卖货时,常常提到的一句话,这让记者找出市场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准入制度,而让这些杂牌食品添加剂共存的原因。加上这些小厂品牌疏于市场监管,使得大厂的利润空间越做越薄。
22日中午,鲁中报记者以顾客身份来到贾庄附近的一个调味品批发铺。店内老板得知鲁中报记者要买添加剂,极力推荐新上市的一个品牌。“这个牌子产自聊城,由于刚打市场,价格可以便宜。”女老板随后拿出个盒子,里面是各种“精粉”的小瓶装。该女老板还承诺,“如果觉得效果不错,以后亲自送货上门”。
如此周到的服务,在如今“微利”的食品添加剂市场是如何做到的?一名长期从事食品添加剂销售的于经理称,他的货源均来自天津、青岛等大品牌厂家,小厂的不会考虑做,他始终都觉得,“食品添加剂是敏感行业,用量的多少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小厂能赠送还能送货,从成本角度来看,肯定有鲜为人知的幕后。”
鲁中报记者注意到,从上述调味品批发铺里老板推荐的那种调味品的商标来看,是用TM来标注,瓶体说明的左下角还有QS生产许可认证。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单从商标来看,“TM”仅仅指的是商标授权使用,而只有有“R”的标识才代表商标已经注册。“在商标还没有注册成功之前,就有‘QS’认证的生产许可,让人觉得不可信,那产品还能让人放心么?”这名业内人士对此提出质疑。
商标上的TM有其特殊含义,TM表示的是该商标已经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请,并且国家商标局也已经下发了《受理通知书》,进入了异议期,这样就可以防止其他人提出重复申请,也表示现有商标持有人有优先使用权。用圆圈R,是“注册商标”的标记,意思是该商标已在国家商标局进行注册申请并已经商标局审查通过,成为注册商标。
4月22日,鲁中报记者通过对饭店和一些小摊点的调查了解到,往食品里放食品添加剂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潜规则,是很正常的现象。一位在饭店从事多年厨师工作的市民道出了这种“潜规则”背后的秘密。
加上嫩肉粉 炸肉变香酥
一说到炸肉,很多市民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在饭店里吃的炸肉外酥里嫩,但自己在家里做出来的却是又干又硬,远远比不上在饭店做的好吃?“我试过好几次,也向饭店的大厨请教过,但就是做不好。”张店市民徐女士不禁怀疑起了自己的厨艺。
难道真的是技不如人?“其实不是这样的,里面有很多猫腻是厨师不能跟你说的!”听听这位以前在酒店当厨师的李女士的说法吧,看看猫腻到底是什么。“炸肉酥不酥,关键在于嫩肉粉好不好,而不是肉质怎么样。”李女士告诉记者,以前类似于嫩肉粉的食品添加剂在卖调味品的小店里就能买到,“一般我们饭店都是买桶装的,因为便宜,还有那种袋装的和精装的,价格贵点。”记者了解到,这种嫩肉粉呈白色粉末状,就跟面粉差不多,一般一斤多装的嫩肉粉价格在10元—15元左右。
那么究竟添加多少嫩肉粉才能让肉炸出来之后达到香酥的效果?“这个情况不一定,因为我们也不知道究竟需要添加多少,所以放多少就看心情了,有时候放得多,有时候放得少。”李女士的话让鲁中报记者好不吃惊,嫩肉粉的添加量竟然取决于厨师的心情。
另外,她还讲了嫩肉粉的另一个功效。“一些不新鲜的肉,只要是用了嫩肉粉,就可以让肉质产生根本的变化,口感上就尝不出坏了的味道。”
其实这种现象,几乎大大小小的饭店都存在。“除了嫩肉粉,我们以前用色素的频率也比较多,主要是做烤鸭、糖醋里脊和鲜榨果汁时上色用。”除此之外,李女士还告诉记者,大街小巷卖的果汁也存在添加食用色素的现象。“食用色素的颜色多种多样,要想喝芒果汁,就加黄色的;要想喝西瓜汁,就加红色的。”食用色素的形态有固体和液体两种,但同样,李女士并不了解添加量的标准。
她告诉鲁中报记者,一般都是购买桶装的食用色素,有柠檬黄、亮蓝、孔雀绿等各种色素的浓缩果汁,一桶的价格在十几元。“用新鲜果汁和牛奶等做鲜榨果汁的话,成本太高了。像小摊上两元一杯的话,肯定不如直接加色素省钱。”如果想让味道再变甜一点,那么加点甜味剂就大功告成了。
用添加剂成行业潜规则
鲁中报记者了解得知,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允许在食品中添加使用,但却是有一定标准的,如果为了让食品达到某种效果而大量添加的话,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往往过量食用食品添加剂,急性症状较为少见,一般都是慢性症状,因此很少有市民会去注意,这也成了商家肆意添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鲁中报记者查询得知,甜味剂食用过量可引起心、肝、肾、肺等脏器充血,肾曲管肿胀,并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人工合成食用色素(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和靛蓝等),多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故统称为煤焦色素或苯胺色素。对人体有害,其毒性作用为致泻性和致癌性。
既然食品添加剂过量食用对人体伤害很大,为什么商家在添加标准上还是模棱两可?除了市民自身不关注的原因外,利益的驱使成为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一桶鲜榨果汁色素也就是10块钱,一次就用一勺,一桶做个五六十杯不成问题。一杯按照两块钱来算的话,一桶这种色素就能做出来120元钱左右的果汁,很划算。”李女士这样分析。
同样,用嫩肉粉的话,将不新鲜的肉“还原”成鲜肉重新摆上市民的餐桌,就能降低不少成本。“再说了,餐饮业就是要拉回头客,你不用这些东西,别的饭店用,当然会比你做得好吃,这样你就会丢失一部分客源,这损失是很难弥补的。”
如此,在利益的驱使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乃至过量使用,已经成了餐饮行业的一个潜规则。
生产厂家谈“剂”色变
如今,因为过量或者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家重视,《食品安全严打通知》更加坚定了国家打击这种现象的决心。那么,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厂家又是怎样一种状态,他们生产的食品添加剂究竟有哪些销售渠道?
昨天,鲁中报记者联系到了淄博几家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厂家,接电话的工作人员都显得十分谨慎。“你是干什么的?你了解这些做什么用?”很多人都询问鲁中报记者同样的问题。更有甚者,当鲁中报记者打通淄博恒泰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电话后,对方称,他们公司确实生产添加剂。可当鲁中报记者亮明身份后,对方随即改口称,记者打错电话了。
而淄博汉普食品配料销售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鲁中报记者,他们公司所生产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销往面包房和蛋糕房。“一般都是这种食品单位来购买,个人来买的情况几乎没有,因为自己家里做东西,基本上没有用添加剂的。”
在采访中鲁中报记者了解到,这些生产厂家所生产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两种销售对象,一种是饭店、酒店,一般是长期供货;而另一种就是各种小商贩,这部分人批发回去主要是卖给一些小摊主。“这些商贩从正规厂家购买还算是好的,如果从一些私自勾兑生产添加剂的‘黑厂’买,危害就更大了。”一厂家的工作人员对鲁中报记者坦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