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 秀才
注册时间: 2006-05-26 帖子: 255 来自: 西欧 雪泥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6-05-26 18:56:51 发表主题: 李跃平 《平羌三峡》 |
|
|
平羌三峡
文/李跃平
很早就想去平羌三峡走一趟,去解读历史,去感受李白的大气与霸气,以期发掘一些具有启示意义的东西。
今天终于动身,陪我一同前往的,还有刚刚放假的女儿,我们一起走进了被岁月遮蔽的历史。平羌三峡,位于乐山城北11公里处悦来乡、牟子镇境内的岷江河段上,唐以前称熊耳峡,明以后才称平羌三峡。它原本只是一条平白无奇的江,因为李白曾经的过往,而变得充满诗意和色彩。
今天的平羌江南口东岸有小镇,名曰板桥溪,就是杜甫笔下的清溪驿,这里曾是当年成都赴嘉州及经水陆出川的交通要道,难怪杜甫有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描写的这条水路。清溪驿由此成为历代文人迎来送往之处,这段历史也不断被乐山的读书人追忆和缅怀。
我回头来,平羌三峡仍在历史的深处沉默着。这是一条传承了千年唐诗的江水,他与一首《峨眉山月歌》相伴共生,只要我们稍稍留心一下,就会看见平羌江两岸至今还星散着一些有意味的趣问逸事。其实这里不仅李白来过,流落四川的杜甫也来过,而且在这里写下了《宿清溪驿怀张员外十兄》一诗。重新梳理和评说平羌三峡,我们可以看到,清溪驿,有着过多的玄机、转折、欢乐和悲痛,它已经超越特定时空的表层意义。无论大诗人、小诗人,在这里一旦成诗,必定千古流传,我想,这正是对读书人具有特殊引力的原因。
我们来时正值清秋,两岸却绿荫如烟,烟波荡漾。泊舟江上,也顿时觉得文化的底气越来越足。绮丽的自然风光及深厚的地域文化,让人心悸,也让人迷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胸怀宽广的盛唐,看到读书人对文化的选择。我苦苦地追寻着李太白影入平羌的豪迈。
然而世事沧桑,人类历史的起伏更替,让时光不会倒流,如今的平羌三峡已经无法再现李白的峨眉山月,所有的辉煌和诗意,正在成为记忆。
摇船的村妇大约二十七八,一身亮丽,整个服饰的色彩深中有淡,淡里有俏,俏中有艳,仿佛全身上下都有诗意在飞舞,显得婀娜多姿而妩媚动人。
村妇一边摇橹,一边叙说着平羌三峡。这让我想起平羌大佛、李白钓鱼台、郑板桥栽竹处,每一处自然或人文的景观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文化含量很高。听着村妇的讲述,我依稀看见李白狂放的身影,徜徉在岸边,久久不忍离去;望着眼前的景致,我甚至也想在这诗意的地方沉沉地睡去,永远不再醒来。
翻阅《李白年谱》,我们知道,李白通诗书、喜纵横术。公元725年,年仅二十四岁的李白独上峨眉山,并写下那首寄托着诗人不尽情思的《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正是这首名诗的缘故,很多人都认为《峨眉山月歌》是李白登上峨眉山后写成的,其实是不对的。公元726年,二十五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了,而清溪驿正是李白当年登船之处。上船后的李白,不停地频频回首,心潮起伏,写下了那首传世之作。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意境明朗,音韵流畅,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耀然纸上。自先秦以来,僵死的教条、规范,禁锢着一代又一代文化人的思想,崇拜权威,扼杀个性,然而到了唐朝,李世民很大度,他从不干预文艺创作,管你歌功颂德,还是亡国之音,他都兼收并蓄,所以,唐太宗的开明政治造就了李白的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造就了唐诗的不朽。而李白的诗歌创作也恰好显示了盛唐之所以盛的所在。
李白有幸,正是那个张扬的时代,才容得下李白张扬的个性,然而我认为,如果说是唐朝容得下李白,倒不如说是平羌三峡容得下李白。正是蜀地的胸怀,才造就李白的大家气派,让后人难以企及。
然而很不幸。清溪驿,作为蜀地了望外界的窗口被历史忽略了。外出求学的李白,先寓居安陆,后西入长安,赴太原、游齐鲁、奉诏入京,终因与当政者不合而遭流放。我不知道遭流放的李白是否还怀念峨眉的山月,我想李白是不会忘记的。唐时的峨眉山月,尽管只有半轮,却被流动的平羌江扯成一长溜的碎片,常年漂浮在蜿蜒的河道上。
我常常有一个幻觉,如果我们只把清溪驿看作是古代繁华的水陆码头,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里是起点,是一切读书人自由创新和独立人格的起点。如果我们只把平羌三峡看作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我们就无法看清,对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的追寻,才使盛唐有了更强烈的人性光辉,有了更多的人文内涵。今天,我来凭吊,也决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欣赏植物的王国,鸟类的天堂,鱼类的乐园,而是不愿看到清山吐月的盛唐气象在我的心中荒芜长草。 _________________ 《梅园文学》总编
欢迎各种体裁的投稿
雪泥博客:
http://xueniwriting.blog.sohu.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