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翔 童生
注册时间: 2010-05-12 帖子: 8
西翔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10-11-15 20:52:37 发表主题: 多义性,杰出诗人的成功标志 |
|
|
题记:对左岸的诗
《九月结束时请再叫醒我》的再次探测
高级诗歌讲习班追求难度写作,正在向学员们施加压力,务必在一个星期后,交出一首有着复义性的诗歌答卷。而复义性正是难度写作的具体体现,诗人学员们面面相觑,然后分头忙去了。
我们知道,复义里面包含着歧义和多义,包含着含混和朦胧。包含着非单一指向和多重指向。她是由诗歌自身的主体性而决定,诚如一扇门,当一首诗歌完成以后,她自动把门紧闭。哪怕你在中间还有千百次的改动,她最终有尘埃落定的那天,然后以她的主体性招呼大家对她品赏鉴定,所以说,诗歌主体的复义性就是诗歌自身的散射性。
那么一个有趣的课题是,科学与文学的分野,科学论文要求严谨,沒有歧义,而诗作则正好相反,有复义往往是优点,可以让人反复品味,有更多的收获和感悟。可以说,很多优秀的诗人都深喑此道,或者说是努力施实。因此我们可以胆大断言,说:沒有歧义,诗歌就会一览无余。
复义的本身还不存在对立矛盾或互相冲突,而是互相填补互相丰硕形成一个整体,也既所说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能自立,都能在我们面前形成高大,都能让我们仰视!复义往往增添诗歌自身的厚度,意蕴和内涵,使诗经得起多次咀嚼,使诗沉甸甸的,迸发出強烈的朴实厚重之美。
那么,针对左岸的这首《九月结束时请再叫醒我》,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诠释呢?
我觉得:一,是创作背景的复杂性造成了对这首诗歌鉴赏的多义性。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也说过:"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也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远的东西。"这"深远的东西"?拿我来讲,就是我看到了: 我曾经热爱的车床/
那为一首歌献出的贞操/
是否就是一代人最初的口型/。
震撼我心灵,由此我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朱熔基总理为做強做大所施实的:关停并转,一代工人阶级下岗待业,所造成的心灵创伤(请看我的<<对左岸三首诗的纵向探讨>>)。
然而,又有论者以生命的维护和重生这个角度解读此诗(注驿1)。就此可以看出此诗的复杂性和多义性!
二,创作主体的含蓄表达和欣赏主体的差异造成了诗歌鉴赏的多义性。
由于诗中所描写的年代已经比较久远,故准确的把握诗人的意图就比较困难,最起码的,年轻的读者根本就是一头雾水。故欣赏主体的差异就造成了诗歌鉴赏的多义性。
三,诗歌本身意象的复杂性造成了诗歌鉴赏的多义性。
意象是意中之象,是意与象的组合。诸如该诗的标题:《九月结束时请再叫醒我》以及阄割,假寡妇,玻璃棺材等等。其中标题最让人不得其解,让人浮想联翩。让人觉得意义深沉。让人觉得这个标题有统攝人的灵魂的作用,--好像还有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不一而足。
明显的还感到和看到诗人在字里行间,在诗句上的奋力挣扎和艰难跋涉的过程和痕迹。
我觉得,这首诗在左岸的全部作品中,应当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觉得,这首沉郁苍凉的诗在近年来的诗歌界,也比较罕见。
嗨,哥们,你的诗歌让我颤栗,你的诗歌让我唏嘘不止。
文章终于写完了,一周也很快过去了,而那边的高级诗歌讲习班也传来消息,交上答卷的学员只占千分之一。大部分人落荒而逃。(难度写作之二)
注释1:深圳欲望的浅读左岸的<<九月结束时请再叫醒我>>---生命的维护和重生
《九月结束时请再叫醒我》
左岸
忘记写遗嘱,我的没入无人知道
我因第一次听见我低眉的声音
这心酸的快感
终于能一人独享。止不住朝自己敬礼
多少年了,一再被变异的生活
阉割,我甚至想不起来我曾经热爱的车床
那为一首歌献出的贞操
是否就是一代人最初的口型
不要责怪自残者
有多少人正在练习枪口对准自己的感觉
走在大街上
一抬手就会碰见一个假寡妇
但不会影响我要探究
什么离我的心脏最近。所以我决心逃进
一副玻璃棺材里。以安静地平躺着
从那么多
参观者的表情上,找到羞愧
九月结束时请再叫醒我
我需要耐心等待下一个冒名顶替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