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网友论坛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鹦语唱片(狐狸策划,螃蟹监制)1[2][3]  前页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1:19:26    发表主题: 鹦语唱片(狐狸策划,螃蟹监制) 引用并回复

网友大拙先生李某某,系某社科院研究员。平时朋友们爱称他作鹦鹉、螃蟹、狐狸。故此帖两年来一直用这个标题。此妖物马甲甚多,常用的有鹦舌、老蓑衣、梦蝶翁等。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1:21:48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发表于 2007-12-27 17: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鹦语唱片(狐狸策划,螃蟹监制)

【001】

任何时代的诗的语言,多是那个时代的大白话。相对而言,每个时代的诗的语言,要比同时代的散文、议论文要好读懂的多。所以,不是白话(含土语、俚语、谚语、流行时尚语等)可不可以入诗的问题,而是白话的艺术性、艺术化问题。打个比方:一件衣服破了个洞,主人舍不得弃之,要三个裁缝来补。甲裁缝剪一块方布缝上了事;乙裁缝依照破处的实际情况,做了个别致的图案;丙裁缝想办法恢复原貌而几乎无痕。后两者,叫艺术化。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1:23:42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02】

单就咏物而言,万物皆有其“多重属性”或“生命气象”,咏者当根据自己的生命体验来参悟其中“独特的”、“属于自己本身的”所谓“生命个性”,因为有个性的生命才是生动而真切的生命。这意味着,落笔宁可要片面的深刻,也不要面面俱到;或者,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十八般武艺全会,不如精通一门“小李飞刀”(其它可旁通或曰“曲径通禅”)。再说偏激一些: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这样或许能够由万物之“形”而达其“魂”,使吟哦产生“魂来、气来,神来”之势。此其一也。其二、万物的生命之光,其实是作者的心灵之光来燃亮的。故落笔乃在“物性”与“人性”之际,即:人与物乃在“若即若离、不一不异”之间。此所谓:“是庄周梦蝴蝶,还是蝴蝶梦庄周”呢?偏激地说:这叫做“王顾左右而言他”。似乎不是在说物(理、事),却又是在说物;你说是物吧,它却是在言人(情、感);而你说是在言人吧,它偏偏又是在说物。这里即有人与物的齐一,又兼含人与物的张力。且所谓“含蓄”之类、“想象空间的跨度”之类也由这“齐一”与“张力”所启动、拉开与闭合。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1:26:12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03】

诗鉴者,在一般意义上一见平仄有出、粘对有出的作品,不加分辨地将其归入“古风”。这在大处是对的,无可厚非。但是,象“七(五)言拗律”这样的作品,却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足以与其它“古风”相区别的特征,这就是:一、中间两联讲究对仗;(其它古风没有这个要求)二、一韵到底,不转韵。(其它古风没有这个要求)这两点恰恰也是“正格七(五)律”的规定性,也就是说,它依然是有“律”可循的,所以,我们依然可以视之为“律体”;又因为它故意“失粘失对”、“出平仄”,所以,它又是“拗”的,故可称之“拗律”。也有人将这“七(五)言拗律”简称为“七(五)律”。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1:28:20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04】

哈哈哈,好!有个性。终于能够看到非非坚定的语气。诗怀,当是谦怀加独立个性。少一不可为诗。前者可保证诗者兼取众家营养,但不是为了博得所谓谦谦君子之浮名;后者可保证坚守“个我”之独到的、完全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情趣理趣之开合,而不是为了所谓“面子”。后面几首也看了。这大约是我看到的非非词作中最流畅的作品之一。似乎象征着语言通道与立意取象的大进。抓住这种感觉,贯穿到底。待熟练后再寻求突破。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1:30:12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05】

新诗也要讲究语言上的“断处逢生”、“笔断气连”,不可写的太满,保留着似有似无的想象空间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1:32:16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06】

最好不要忽视了第一感觉。我一向认为,诗者的首度直觉最为重要,那就叫一点灵犀。少了这点灵犀,改后的句子很可能失去真切的生命感。“大修”,不如放弃,或者另起炉灶。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1:34:05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07】

婉约、豪放之论早就成为陈词滥调。比如,谁能证明屈平悲歌中的豪放、飘逸、厚重与癫狂就不婉约?一个诗人的丰富人生以及他对这人生理解与表达的丰富,就用这一把剪刀,肯定会被裁减的十分苍白。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1:36:25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08】

古典诗词,较之古典散文、议论文等而言,是当时那个时代最好懂的语言。原因有很多,但至少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白话”,而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相应时代的“白话”进行合于艺术规律之处理加工的结果。所以,古往今来,不存在“白话”是否可以入诗的问题,而只存在“白话”的“艺术性”问题。我们真正需要探讨的是:“白话”在何种意义上成为“美文学”、成为“美文字”、成为“艺术美”。或者,是什么要素使“白话”之“白”变的意味深长?还是那句老话:白开水耐品,早晨起来喝一杯,一天都不渴。正如高明的品茶者,最后回归到品水;而美食家的最后一道菜,总是偏淡的。但,唯在这一境界上,你才会突然发现并回味“香茗”与“美食”的底蕴与意义。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1:38:47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09】

尽管格律是古典诗、词、曲的不可或缺的成熟而精致的形式,但雅客也不必为格律而捆住了创作的手脚,自由创作、大胆实践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不仅仅因为古人在创作中也是不断寻求破格途径的,而更因为现代人的语言环境和诗学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1:40:29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10】

之所以要对格律指指划划,主要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一、不少初学者以及想把格律问题搞清楚的雅客有这个需要。
二、对于已经十分成熟的体式,我们至少应当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些什么要求等等,否则,我们也就不会知道作品在哪些地方是“破格”而出的,更不知道我们在哪些地方是“创新”的。因为“创新”毕竟是与“旧格”相对而言的。比如:你如果坚持用现代“普通话韵”创作(我极力提倡之,我也写过一些),那么,它同古人的“平水韵”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这就要求我们对旧体韵格有所了解。
三、如果你标明了诗词曲的“牌名”,这也就意味着你事先已经承认了这个“牌名”的格律,而欣赏者也只有在进入这个“牌名”的格律后,才能准确地玩味其中的妙趣。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3:56:03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11】

不用讳言,女性的曲线美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杰作,是自然界之黄金分割律的精华。佛教智慧并不排除对女性美的欣赏,在有的著名寺庙中甚至还藏有春宫图。这方面也有不少著述。佛(觉者)之所以是佛,在美学这个方面的意义上,乃在于他以无任何功利、肉欲的超越眼光来对待人与物的本来面目——人的本来面目原就是很美的。在此,大乘经典《般若心经》中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这里的“空”在审美领域就是以“纯粹”、“超越”的眼光来对待人与物(色、法、相)。这里其实潜涵着一个审美理念:美感的超功利性。如果你站在肉欲的功利立场上看,你就不配进入艺术、进入美感。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3:57:54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12】

诗与联的“奇笔”、“妙笔”乃是从“反常识”、“反定式”开始的。在常识与所谓雅言看来,这“挠痒”与“放屁”是不在文雅之列的,它甚至是丑的。但奇怪的很,哪个不挠痒、不放屁?既然如此,何以不能入诗、入联?就看你入的是否“恰”、“宜”,以及你所要表达的思想是否“正”、“当”。以我看,梦蝶先生乃天下第一大雅者,他笔下“人物”常常是一些“化腐朽为神奇”的人物。世人皆不以为然、而以为丑的东西,在他笔下却雅极了。是什么使这“腐朽”成为“神奇”呢?根本不是华丽的词章,而是他的思想。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3:59:25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13】

集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一席之地。看起来,它是用别人的句子,没有创造性。然而,它的创造难度更大:首先,作者必须完全吃透原句的精神实质,并且更要考虑到原句在移动了地方以后,会不会发生意象义理的改变。其二,用他人的材料构意、构景、构图、构成音乐感,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意的过程,而这种创意往往更难,更具有启发性。其三,平仄格韵都要对上,十分不易,这可以为我们掌握格律提供一种启发。打个比方:一个建筑师所用的水泥、沙石、砖、钢筋等都是别人生产的材料,然而,他正是用别人的材料创造了自己的建筑作品。并且,不同时代的建筑师所遇到的材料是不同的,而正因为他运用的“他人的材料”的不同,所以,每时代的建筑风格则大相径庭。这就是创造。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4:01:24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14】

为什么我们在毫不知晓某作者生活背景以及他的独特故事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理解他的“诗”、甚至随他一同感叹?原因就在于,在这些美的具体事物中涵着“美本身”、“美本体”。而审美过程恰好是超越美的事物(作者的独特故事等)而指向并进入“美本身、美本体”的。有了“美本身”,我就不会局限于作者的故事,而是超越地理解这些故事。——这也是诗的最高意境。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面有东坡自己关于仕途、亲情等的独特故事,但,古往今来,人们未必要知道,甚至根本没有必要知道这里面的故事,人们更不可能与东坡一样具有相类似的生活,但人们依然有板有眼地唱着这支歌!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4:03:17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15】

历史(无论是社会史,还是文学史、科学史,或是其它专类史)乃是一条长河,善水者无论从哪个地方下水,都叫“截断众流”。而这截断众流者无非有二种方向:一是逆水而上,追根溯源;二是随流而下,顺水推舟。逆者,乃历史向我走来;顺者,由我再开历史。无论逆、顺,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胆识:截断众流。历史从来就是“我”以及“我所理解”的历史。“无我”的历史只是死人的战场与废铜烂铁的堆集场。由此而观文学作品,文学中的历史,不同于史学中的历史,比如“关公战秦琼”,这个史学上的荒谬却是艺术上的真实。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4:05:19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16】

对于非非的东东,我一向比较喜欢甚至有点偏爱。因为读她的不论诗还是词,总感觉里头有一种自出机杼的坚持和探索。在立意上总有不完全与别人相同的思考,在用语上也总是少用古人用滥了的现成话。她的东西既有女孩感情的丰富细腻,还有一般女孩中少见的哲理性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我觉与我自己的诗词偏好有相通。问题有时也与我有类似,就是有时用于表达的词汇少点丰富和精致,甚至偶尔出现生造。但我想,对于她,第一还是坚持住独创的风骨,这是创作能够有长进有前程最可宝贵的东西。其次是略求下精致。不能舍本求末,但在把握根基的基础上适当注意下扬长补短,会更好。
————————————————————
走马兄所言极是。这丫头诗路子较宽阔(诗路子开阔,这一点很重要!)且不拘泥于所谓古香古色,常常想弄点大鲜小鲜之类,稍加时日,当有大进,网上女性诗者中不多见的“理性之穿透力的那种旋律”,在她的文中却表现的较突出。只是有点马虎,少于推敲,甚至在立意取象尚未顺溜的情况下,也敢动笔。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4:06:57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17】

诗中之景物,其实本来就是人之性体、心体、情体之渗透乃致裁剪之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性灵与景物已经浑然一体,或者说,景物乃是性灵化了景物,而性灵乃是缘物象而有所牵挂与寓托的性灵。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4:10:18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18】

回复:【15】女冠子 观海 

波光层叠。击礁浪花如雪。水云间。天际征帆渺,堤边鸥燕喧。踏沙谁共远?长别恨无言。情寄千里外,望君还。

情景俱佳!但——“波”与“涛”有区别,前着小浪、微浪,后者乃大浪、甚至狂澜。大浪击石才会有浪花如雪之景,波则没有这个效果。故为了“首拍”与“次拍”的和谐,是否可以考虑这样:涛声层叠,乱礁浪花如雪。且前二拍为近景,随后远去而又回环于鸥声。鸥燕之燕,似乎用“雁”更合适些,暗涵鸿雁传书之意,“堤边”改为“半堤”,是否韵味更好?“望君还”结的不好,因为前面有“谁共远”、“长别”等,已经点出了“望君还”的意思。所以,这结处应当往虚阔处写,使味儿略长些。可否:情寄千里外,那云间。呵呵,毛泽东的“秦皇岛外打鱼船,知向谁边?”  说到这里,再回头考虑与上片字重之处:“水云间。天际征帆渺,堤边鸥燕喧。”此句,可否这样:水连天,飘渺征帆远,半堤鸥雁燕喧。  
经过上述讨论,就成了这个样子:

涛声层叠,乱礁浪花如雪。水连天,飘渺征帆远,半堤鸥雁喧。踏沙谁共远?长别恨无言。情寄千里外,那云边。

哈哈,我胡诌。虫小姐一笑。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07-12-29 08:34 编辑】

啊,转眼两年过去了!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李盈枝
状元


注册时间: 2009-11-28
帖子: 5987
来自: 中国山东
李盈枝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9-12-26 04:12:20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019】

高调低收、高调高收者,在音乐旋律中并不少见。所以,高收、低收并非关键,关键只是高低搭配是否和谐。比如,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乃高调起,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显然也是高调收,很美。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乃高调起,但到“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却是低调收,同样美!前者的心态是带有霸气的领袖心态,后者的心态乃文豪之心态。是强收还是低收,只在诗人之当时之心态、情态。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2][3]  前页1页/共3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网友论坛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