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测 童生
注册时间: 2009-07-03 帖子: 41 来自: 中国大陆 莫测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9-07-23 18:55:27 发表主题: 《大地震。修脚刀。日全食》 |
|
|
《大地震。修脚刀。日全食》
——戏谈现代诗的在场感,新闻事件与现代性
据说,地震震出许多现代网络诗人和网络诗;邓玉娇飞舞修脚刀的事件也引出许多武侠诗;近日所谓的500年一遇的日食前后,莫测也在博客圈看到不少与日食相关的文学文本。本文借前些年流行的戏说历史剧的口吻,说说时效性强的新闻事件,自然现象、自然灾害,诗人的在场感与诗的现代性关系。
诗不能与人没有关系。要不然邓女侠的抗爆事件就不可能引发广大近体诗人与现代诗人的主题以弘扬正义与幽默调侃混合的大量作品出来。莫测引用一篇网络作品:《女中英豪斗三妖》
一举成名邓玉娇,她是女中一英豪。
要知弱女英雄事,独自一人斗三妖。
诗使用的词是对人外在和内心活动的情感化、意象化描述,是人性的呈现。诗不仅反映诗人自身的现实,在深深的痛楚中反思:我要么不是任何人,要么是一个民族。使诗成为既封闭又开放的复合文本存在。
莫测认为现代诗的在场感不是要忽略发生过的现代事件,忽略作者的在场感,各种各样的文学文本面对正在发生(发生过)的事件,使用的叙事手段与角度是不一样的,是多维的。那么诗擅长什么呢?波德莱尔论“现代性”的文字让我念念不忘:我们也许可称之为“现代性”的东西——鉴于现在尚没有更好的词汇来称呼它。对他来说,他的工作在于从时尚中抽离出历史内部的诗意,从短暂中提炼出永恒。“现代性”就是短暂、易变、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而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
我们从大量地震诗的文本中发现唯一悲悯的题材最感染阅读者。为什么?悲悯之心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而自然灾害不是人祸,歌颂纳税人供养的参与救灾的国家工作人员的作品就会让人感觉作者另有企图。如著名的《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文/王兆山
天灾难避死何诉,
主席唤,总理呼,
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
十三亿人共一哭,
纵做鬼,也幸福。
银鹰战车救雏犊,
左军叔,右警姑,
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
只盼坟前有屏幕,
看奥运,同欢呼。
诗是一种需要高智慧,更具个性和原创力的写作。波德莱尔的审美现代性思想包括了审美的自律意识、和审美的创新意识。他打破了西方长期以来的真善美相统一的论断,认为诗是自在自为的。他说:“我一贯认为文学和艺术追求一种与道德无涉的目的,构思和风格的美于我足矣。”
“要以旁观者的思考做参与者的工作,要以一个异乡人的身份去重新审视你生活的地方”,波德莱尔采取一个旁观者和局外人的视野——置身现代生活中,又要抽身其外。诗要剔除文化和历史附加的语义,让语言回到自身;要告别日常惯用的语言思维习惯。
诗与时代必然发生联系,反映了时代的三个世界的信息;海德格尔认为:诗是真正让我们安居的东西。个体人只能反应个体身上的真实,自我不在场的诗不能给人带来心灵震撼。诗人通过诗歌文本表现自己的“在场感”,不一定要是亲自经历者,是原始记录者。只要诗呈现的生活状态具有质感就具有力量,诗还原着精神与物质和知识的世界,使读者通过文本阅读成为在场者。
诗人无法用诗歌再现出新闻、电视、摄影技术能够达到的生活场。诗的眼睛当然能够审视生活。诗的眼睛也可以灵敏、犀利,呈现存在本身的谬误和紧张。但是,还是通过语言经验来投影,“还原”生活的多元面目。诗中的记录不一定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记录和描绘来揭示现实生活中无法释怀东西。
诗的在场不是普通的记录,也不是纯粹的旁观和不敢写生,事件现象的真实往往需要时间来澄净,好的诗都带有现场感和及物性,通过语言魔术穿透到生活内部。如果写作局限与在场的琐碎细节,没有从面相、表面的事件进入表层下的质,诗易停留在个性的物象和事件的描述中,过分执着于物象和事件本身,而遮蔽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思考。
好诗对生活场的观察是观念和信仰离开,让事物呈现内在的,被作者的个性化打量后的东西。好诗呈现瞬间经验的准确,在在场的叙事基础上对更为广远的事物加以关注。乔·帕斯卡《似是而非:意象的本质》:现象世界正是从空的土壤中浮现出来的。只有当有和无、空结合在一起时,意象才是真正的充满生命力的意象。如果没有空,意象则仅仅是一些破碎的、与别的片段机械地发生联系的片段。
―――――――――――――――――――――――――
附上本人近作《日食》,朋友们看到作品与日食现象相关的直接与间接的语言符号极少,大概就:“出游百年、贝利珠、月亮、几分钟、红色、被食”。
有诗友看完《日食》认为是典型的情诗,并且通过对作品语句的解构,认为作品是对一场情事的思考与表现出的积怨。而我自圆其说,说作品是用明显的象征派手法,题材表现出主体思考颜色独裁,暗喻与反讽了现代性的政治风景,我认为“女人”可以象征的东西很多,可以是千变万化的政治语言,政治家、被伪造的历史,真爱也可以象征单纯和上当受骗的根源……
可能不少朋友对我前期和混迹某语音聊天室的某假文学博士的一段孽缘耿耿于怀吧,想当然地把和情爱相关的语言符号当主要线索来解构作品了。在聊天室匆匆忙忙临屏评论作品都容易犯初级错误的,这是正常的,莫测不怪,不怪……
自己的作品,自己不想说太多了。等评论高手来解构吧。
“即使谎言的符号退潮,红色的枯败记忆也找不到葬身之地”这句话毕竟是断后的总结性的,一首作品能够带出多元的解构路径,作者也可以自鸣得意的。
《日食》文/莫测
那是静默流淌的热血
在挥动刺眼的记忆
遮蔽婴儿的无邪
那是出游百年的长叹
月亮丢了贝利珠
指环王藏进沸腾的旗帜
真爱一闪即逝,热烈的
体香淡淡地飘在空中
爱神把眼睛藏在翅膀后
几分钟足矣
我的内脏注满砒霜
失踪的故事不留痕迹
和假惺惺的女人沉默对饮
睽睽的群鸟
惊恐我将被食吗
我早已没入不可侵犯的黑色
即使谎言的符号退潮
红色的枯败记忆
也找不到葬身之地
2009-7-21草稿 原创 _________________ 追求人类通行的,在实践的普世文明。http://blog.sina.com.cn/lianhuajiaoy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