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 秀才
注册时间: 2009-02-08 帖子: 135
黄淮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9-04-27 02:17:20 发表主题: 我谈“中华诗园”之四 |
|
|
我谈“中华诗园”之四
胡忠元( 教授、著名画家 ):《且铸诗魂驻千秋》读后,使我心潮激荡,感慨万千,夜不能寐!与此同时,我的亲友、战友、诗友、画友、书友、影友以及文艺界的众多知友读过“且铸”之后,无不和我一样感慨无限! 异口同声地发出“‘中华诗园’的诗国丰碑应快马加鞭,早日矗立在神州大地”的呼唤。 这是一项宏伟、庞大、辉煌的系统工程,一旦建成,它将像“秦兵马俑”、“万里长城”一样,成为今日中华最伟大的人文景观,为全世界所瞩目。我作为书画家愿向“中华诗园”奉献一批书画精品,为诗国丰碑添砖加瓦。
古人云:“众志成城”。“中华诗园”的建成需要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它需要国内外有志于斯的仁人志士、名流贤达、爱国侨胞同心协力方能完成。一切热爱祖国的炎黄子孙,要牢牢把握住有利的历史机遇,通过诗国丰碑的构建,掀起“中华文艺复兴”、“东方文艺复兴”热潮。果能如此,则民族幸矣,中华幸矣!
张学曾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非常高兴“中华诗园”的构想面世。自古以来,诗人成千上万,诗篇不计其数。如果能为他们建一座不封顶的诗塔,功德大焉!而且对宣扬中华文化、诗文化的作用,无法估量。衷心祝愿这件千秋大业能在您的手里完成。有志者,事竟成。
蔡清富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 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宏伟工程,它将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独特的贡献。我表示完全支持。我提出三点建议,似可作为“中华诗园”建设的先期工作。第一,有组织、有计划地编选一套“中华诗园”丛书。它包括历代诗选、断代诗选、作家专集或合集等。第二,通过音像手段,广为宣传。第三,在有关纪念地建立诗词碑林。我相信,经过日积月累的工作,诱人的“中华诗园”构想,定会水到渠成地得以实现。〖JP2〗
姚少华( 著名画家 ): 对“中华诗园”的构想,中华诗书画博物院的倡议表示极高热情,由衷地赞同,并愿以自己全副“精气神”投入,让笔下的每条象征民族阳刚之气的虎,成为“中华诗园”的守护神。如果,“中华诗园”这一千秋工程,能够在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刻落成开门,那才是最激动人心的理想时刻。那时,“中华诗园”大门一开,两个世纪的人类之间的心灵便沟通了。北京圆明园旧址是一块历史的伤疤,是中华民族国耻的记录。如果真的能够把“中华诗园”修在那里,就是在疤痕上栽朵国花,就可以变国耻为国光,为国荣。其深远意义与现实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中华诗园”的建设,将是中华诗国的精髓——诗文化再度辉煌的象征与开始。
不但自己愿意参与,而且还要团结更多的书朋画友共同投身到这项千秋伟业中,做一个无愧于跨世纪的人。
吴开晋 (著名诗评家 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 ):读《人民日报》海外版《且铸诗魂驻千秋》感慨万千,令人振奋。新时期以来,各种园林、各种仿古宫殿和大大小小的商业城不断出现在神州大地。但是,关于文学艺术方面的建筑群,除现代文学馆外,尚无他见。诗人黄淮提出一个建立“中华诗园”的构想,实在是一件可行的大好事。我国是一个诗的大国,诗歌创作,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也有好几千年了。五四新诗,出现了众多的大诗人和名作,不但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也是对世界文化宝库的巨大贡献。新时期伊始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到来,各种诗歌流派色彩纷呈,形成百花争艳的局面。这种局面,是五四以后所仅有的,而且有过之无不及。从诗人队伍看:既有五四以后成名的老诗人,又有从四十年代和建国后成长起来的一批骨干诗人,都可成为“中华诗园”的居民和人们的研究对象。如果在“中华诗园”内分别为之建馆,将对促进今后的诗歌创作和研究大有裨益,这将是诗界的幸事!
但是,在商品大潮冲击下,俗文学蓬勃崛起( 俗文学中良莠不齐)。雅文学相对地受到了冲击,诗歌自不例外。如果“中华诗园”的构想能够实现,在社会各阶层 ( 特别是文化领导部门 ) 的支持下能建立起来,这不但对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大有裨益,而且可以造福于子孙后代,有志者,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中华诗园”有一天得以建成,它不但可以珍藏历代的优秀诗歌作品, 促进人们对诗歌遗产的深入研究,而且可以使当代诗人、诗评家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并可以和外国的诗人评论家切磋诗艺,促进国际间的文 化交流。
“中华诗园”的构想是大胆的,也是美好的,作为一名诗人和诗歌研究者,我盼望它早日矗立在中华大地上, 让诗神在华夏永驻。
编后:“火树银花不夜天,诗人兴会更无前”。我们的“诗人笔会”虽然没有璀灿的火树、烂漫的银花,但却闪烁着灵感的火花、睿智的光芒。10多位著名的诗人、专家、学者、艺术家 ( 还有更多的 ) 就“中华诗园” 的构想畅抒胸臆,激扬文字,慷慨陈词,颇有“壮怀激烈”之感。这说明,“中华诗园”的构想,是众望所归,也是势所必然。我们试图通过这一笔会,触发国人灵感,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共塑民族魂魄。
到本期〈社会广角 〉,“诗人笔会”告一段落,但这又意味着对“中华诗园”研讨、建议和策划、实施,在新的更实际的领域里开始了。我们希望国内外华夏子孙,戳力同心,共襄义举,早日筑成中华民族“诗的长城”!(原载 95 年 5 月 19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_________________ 以诗开慧,以爱塑魂;以侓立体,以意传神;律随情移,体缘律立;以律为纲,振兴新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