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灏 童生
注册时间: 2009-04-07 帖子: 1
刘灏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9-04-07 00:37:40 发表主题: 2009年《网络朦胧诗选》征稿启示 |
|
|
2009年《网络朦胧诗选》征稿启示
《网络朦胧诗选》2009年卷即日起面向全国诗友征稿。征稿细则:一、所征稿作品分为诗歌和理论两大部分(诗歌约占全书4/5,理论占1/5)。来稿诗歌作品必需具有朦胧诗歌特征。通过意象传达诗人的思想情绪,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以揭示生活内在的东西……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哲理性和准确,并不是说写得让人读不懂就是“朦胧”诗。理论部分要求针对朦胧诗歌进行深入研讨,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学术性及艺术性。
来稿诗歌要求每首为20行以内的短诗(一般不接受长诗,个别优秀作品可适当放宽);篇幅不限,为减少编审时间,请精选其力作投稿;理论部分无文字限制。三、投稿仅限于现代汉语诗歌,古体诗、词与歌词勿投;四、投稿时间:即日起至2010年1月1日止;五、本书属民间自办刊物,不向入选者收取任何费用,亦无稿酬,入选者自愿订书1册,剩余样书全部赠送国内著名诗人、诗评家、诗刊编辑。六、凡来稿作品请在稿件后注明真实姓名、详细通讯地址、电子信箱、QQ等联系方式,附个人简介和创作简历更佳。
电子稿请寄:diyu987@163.com 请在主题栏注明:××的诗投稿2009年《网络朦胧诗选》
论坛投稿:http://cq.netsh.com/bbs/884940/请直接到论坛发帖。七、欢迎诗友推荐2009年网络的优秀朦胧诗歌及朦胧诗歌研究理论诗文,推荐投稿时请注明原作者和来源。
附朦胧诗相关资料:
朦胧诗, 产生于70年代末、 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朦胧诗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某种诗歌创作流派,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它强调的是就一种朦胧含蓄的审美境界而言所表现出的以象征、隐喻、通感和暗示的创作手法。不是白描遗景物、直抒襟臆,而是用不明确或朦胧的方式去表达,含而不露,有点模糊不清、扑朔迷离,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揣摩和猜想,因个不同心境和感受而产生不同的解读,让读者从中获得更多的阅读美感享受。这种注重诗歌内在空间拓展的创作手法,构成诗歌内蕴的张力和辐射性,让诗歌艺术更具潜在力,引人联想、深思和回味。“凡作诗者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及登临非复奇观,惟片石数树而已。远近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方见作手。”(谢榛《四溟诗话》)其中“妙在含糊”已道出朦胧诗的基本特征。
朦胧诗的第一特征就是不直白。 不直白,在诗人而言,是一种创作习惯或思维习惯;对阅读者而言,增加了解读介入的机会。那么不直白在艺术上是如何处置的呢?这就牵涉到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境”。所谓“意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对人.对事的表述;而是通过相应的物象来隐喻本意的素材”。意象和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意境所指的是代替本意的具体的物象,而意象则是包括意境在内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物象。意象是现代诗歌创作的不可或缺的素材和手法。
波特莱尔称此为:“契合”,——即主客观的对应,化抽象为意象。
由于在朦胧诗中,意象(喻体)取代了主体(本意),所以在解读者来看,就有了多个不确定的层面或者说朦胧的境界。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形像大于真实。——即艺术形象所包含的意义要大于艺术形象本身。朦胧诗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多种意蕴和层面的同时存在。这在诗歌创作中也称作“能指和所指”的作用。“能指”,即艺术形象所包含的各种意义;“所指”,即艺术形象本身。朦胧诗讲究意象(意境)的巧妙设计,讲究主客观的“契合”,就是为了达到“义生文外,秘想旁通”的效果。朦胧诗不光要多层面,还要立体的构建。多层面是同一意象的所指,隐含多个能指;而立体,则是不同意象的能指,表达单纯的所指。
朦胧诗的另一大特征是“模糊性”。模糊性在于意象的选择。
西方象征派的诗歌,最早是受印象画派的影响。影响派绘画不满足传统画派对光的认识和应用,而是强调抓住光在物体上稍纵即的特性。保尔*塞尚,乔治*修拉,和凡高的绘画实践给了象征派诗歌以启发,——既然传统的用光可以分解组合,表现为分裂和模糊性,那么,在诗歌中,为什么不可以运用稍纵即逝的意象来表达主观的意思? 从创作的特征来说,模糊性有内省的特性。和传统的表述不同,这种诗歌的表述,强调刻画个人的感受和内心世界,强调用物质感的形象,通过暗示,对比,烘托和联想来传送主题。
由内省又引出了朦胧诗的另一个特征:诗句的跳跃性。 以写实和描摹事物细微见长的艺术,通常恪守事物外在的逻辑,虽然直白,但无法进入事物的内心世界。现代艺术对传统艺术的挑战,就是从“外”而“内”的;诗歌也不例外,甚至是走在最前面的。现代诗歌中,情绪的跳跃被当作必要的有意识为之的手段。跳跃的情绪,可以增加诗歌的张力,丰富诗歌的可读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