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啸徐行 举人
註册時間: 2008-05-03 帖子: 1336 來自: 中国安徽 吟啸徐行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8-12-28 19:11:49 發錶主題: 访梅尧臣故里 |
|
|
访梅尧臣故里
一
记忆中,有两首诗,在揭露阶级对立和贫富悬殊方面,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一首是张俞的《蚕妇》,诗曰:
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另一首是梅尧臣的《陶者》,其诗曰: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细吟这两首诗,我总觉得张俞的《蚕妇》,着笔甚为轻灵,它通过妇人的眼泪,让人看到了蚕妇的淡然忧伤,也仿佛听到了女性化的低沉的叹息。而梅尧臣的《陶者》,则很爷们,充满阳刚之怒和雄性的控诉。如果说老杜的诗句,闪烁着冷峻的锋芒和沉郁的悲悯,那么梅尧臣的诗句则燃烧着不可遏制的火焰和炽烈的同情。于是我记住了梅尧臣,至少在同情贫苦者命运这一点上,可与杜甫媲美的名字。
后来,我涉猎宋代文学,浏览到这样的文本:梅尧臣(1002-1060年),字圣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考进士不第,由恩荫历任主薄、县令,官至都官员外郎。宣城古称宛陵,后人称他为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文集》六十卷传世。他的诗文,名重一时,在北宋诗文改革之初,起到重大作用。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都受到他的熏陶,对他很是崇敬;爱国诗人陆游更是十分钦佩,赞美他是李杜之后的一位大家。他的诗较能反映现实,同情人民,风格平淡。揣摩这段文字,我隐隐掂出梅尧臣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分量,推想着他在众多诗家中的地位。也许出于老乡的情分,“宣城人”这三个字,又加重了梅尧臣在我心中的砝码。而“宛陵先生”的亲切称呼,又拉近了我们之间的时空距离。于是在一种偏袒和私好里,我反复诵读梅尧臣的《汝坟贫女》、《鲁山山行》,当然也包括前面那首《陶者》。《鲁山山行》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意境清新高远,更让我神羡不已。
梅尧臣曾参与编修过《唐书》,工于诗,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刘克庄说他是宋诗的开山祖师。王曙赞叹他的诗文“二百年无此作矣!”我禁不住这些文字的火烧火撩,径直赶到新华书店,在书架上一本本翻阅,找不到《宛陵先生诗文集》。我托熟人弄到一张借书证,到当时县图书馆搜集藏书目录,也空手而归。无奈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伊始,虽百废具兴,文艺事业有所繁荣,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这些堪称世界级的大诗人,书也寥寥,梅尧臣怕是还没有列入“开发”之列吧。
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天助我兴。在《六一诗话》中又读到欧阳修对梅氏写景抒情诗的评价:“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特别是梅氏《东溪》诗“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构思新颖,意境淡远,情趣真切。每回过东溪桥时,我都放眼搜寻,想觅到诗中描绘的情景,都茫然而不可得。
在欧阳修的作品园地里,又读到《梅圣俞诗集序》,其中“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既是对梅氏诗歌成就的推断和归纳,也是对梅氏生平的透视与素描。我手抚书卷,一位命途多蹇的诗人形象卓荦眼前,久拂不去。
书店里买不到梅尧臣诗文集,图书馆里查不到宛陵先生的典籍,正途受阻;那么我就走偏路,去向师长、熟人打听宛陵先生的趣闻逸事,寻访先生在宣的旧踪何如?熟料长者都语焉不详,同辈则支吾其词。我燃起的寻访之火,因找不到燃料,也无人添柴,而缓缓熄灭。
二
八十年代中期,我担任一所民办初中的教导主任,教学、管理、自学,事无具细,忙不胜忙。九十年代初,儿子呱呱坠地,二元结构的家庭生活遂被打破,琐事倍增。由于组织的信任,我被任命为一所公办初中的校长,对内对外,于上于下,大事小事,更是忙得连轴转。探访梅氏故里的夙愿,不仅被搁置了,而且被抛在了脑后,甚至找不只踪片影。
大概是经济发展所需吧,一个地方人文资源的开发逐渐被重视起来,修史修志工作,紧锣密鼓展开。几年后,《宣城古今》、《历代名人与宣州》、《宣城经济改革与发展》相继问世,我也一一搬回书架。教学之余,闲暇之时,泡上一杯绿茗,点上一支香烟,展卷品读,梅尧臣的逸闻掌故,尽在眼眸。
“圣俞读书石,哪个敢抬!”一声断喝吓走乡绅,简单幼稚的故事,让人忍俊不禁。新婚宴尔,梅尧臣依依不舍别妻赴桐城主簿,路上山高林密,小径崎岖。匆匆穿行中,突然一只猛虎迅驰而过,梅尧臣吓出一身冷汗。多年后回想此景和官场险恶,深为感慨,写下“艰勤壮时业”之诗句,让人颇有共鸣。梅尧臣在担任考官时,评阅举子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读到“赏疑从与,罚疑从宽”之句,爱不释手,兴冲冲向欧阳修主考推荐,建议列为第一。欧阳修读到文中“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 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认为是无典杜撰,欲舍之。梅尧臣再三坚持,欧阳修抗不过他的执拗,遂将苏轼列为第二。一代文豪眉山才子,脱颖而出,梅尧臣功不可没。一桩桩,一件件,点亮我的心烛。我的目光和心灵,如同一个久渴的游者,踏着文字的小径,开始了寻访之旅,仿佛故地重游,一切都得心应手,感同身受。
宛陵东下碧溪长,正绕梅公旧草堂。
日落敬亭相映带,云开叠嶂浸沧浪。
苔矶日足供垂钓,春水还看着野航。
谁识照心清百尺,古来惟有谪仙章。
吟着文征明《题梅宛陵草堂》诗句,出宣城南门二里,田畴平整,丘陵起伏,梅溪萦绕,柏山葱郁。这里有一座村庄,名曰九同碑,正是北宋大诗人梅尧臣的故里。村之东端,松青竹茂,草堂数楹。一阵清风,吹开窗棂,窗内传来一声哦吟:“风雪双羊路,梅花溪上村”。正欲扣击门扉,一阵电话铃响打断我的玄思。放下话机,七忙八忙,真是柏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
梅氏老屋,倚柏山而面北。排闼而望,白水绕城,敬亭横廓,隐隐峰峦,绕绕紫气,朝晚映眸。而今草堂不复存在,只剩下荒草凄凄的庭院。荒草瓦砾之中,还蹲着一只石吼,仿佛是遣留下来的,作为寻访的见证。“吼”,古书上说是一种吃人的野兽,形貌似狗,当与豺狼同属,或为近亲了。吼在门庭,是守门,还是迎客,是代表尊贵,还是以儆森严,或者别有典故和深意,都不得而知。总之吼是有心,还是无意,没有随主人而去,湮没于历史尘埃,却蛰伏草间,向世人昭示什么哲理,我只能手扶石吼,深表憾意了。
目光从石吼身上移开,循故居而右,步行数十步,但见一对山塘,碧水盈盈,清洌可鉴。而柏山之松竹,影投于水,水动影摇,美不胜收。山塘往上,一丘隆起,方圆半亩,两小峰座落其上。左峰长眠着梅氏嫡母束氏,右峰安葬着梅氏生母张氏,坟前两碑均为四方形,刻着梅尧臣手书,字迹古朴,运笔清秀。这就是梅尧臣所言的“双归山”。只是双碑遭毁,仅留断根,聊可寻识。今往探之,双峰夷平,不知所址,惟一丘萧萧而已。
沿双归山向西,略行数十步,一坟入目,其景凄凄,这便是未届花甲贫穷而殁的梅尧臣之坟——都官墓了。梅氏诗穷而工,成就如日中天,不幸病逝。用现在话来说,宋代天空中一颗诗歌巨星陨落了。无怪乎欧阳修撰文哀叹。梅尧臣生未能侍奉母亲,死也要魂魄厮守,以尽守侯之义,古之孝道,可感天撼地矣。相传尧臣卒葬后,其友寺僧德澄守灵,种柏树于山,始名柏山。这使人想到历史上友情佳话,伯牙摔琴,向秀赋笛,相比之下,寺僧德澄有过之无不及,只不过无人用诗文附会,供后人传播,使妇孺皆知罢了。
宋朝宣城县丞膝珂有《谒墓诗》云:“宛陵城南柏山寺,行到西山见旧祠。人物欲观嘉佑老,铭文空有醉翁辞”。二百年后,爱国大诗人文天祥到宣城作郡守,公务之余,怀着一颗景仰的心,访梅氏故居,谒都官之墓,并写下:“苍苍宛水阳,郁郁都官坟。乔松拱道周,绿茔茁芳荪”。虽一代诗星陨落了二百多年,但诗魂能长栖苍苍宛水之阳,郁郁翠柏之荫,茁茁芳荪之中,听宛水潺潺,闻林鸟啾啾,野荪馥郁,亦不失为一件幸事。自文氏造访,又八百年逝去矣,梅公依旧大雅不堕,名耀乾坤。只是古墓园,踪迹何处,渺无所寻,不能不是一个遗憾。
扒开杂藤,见一石碑,抚落苔藓,碑文赫然:“宋名臣梅公祠“。这便是会庆堂之所在了。梅尧臣《双羊山会庆堂》披露了建堂的理由:“余以附城地势之胜,神灵所栖,故建阁曰‘宝章’,以严帝书;为堂会庆,以安吾先君先叔画像”。这座梅公祠,初名当为宝章阁,会庆堂则是供奉先灵之处。一则为祭奠表达后辈敬仰之意;二则为训诫后世子孙,弘扬先人余烈。可惜梅公祠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毁于日寇飞机轰炸,堂阁不存,惟余一碑。
稍事休息,投目溪上,有亭翼然,景梅亭也。县志载曰:“城南柏山寺,都官梅尧臣墓祠左,明知府范吉因仰慕梅氏诗名和美德,临梅溪筑亭,且取名景梅亭,亭内游人题咏颇多”。其中梅清诗云:“南郭双羊路,寒梅复古亭。亭空谁更倚,山外一峰青”。
由梅氏故居到景梅亭,虽咫尺之遥,但水环而隔之,人迹板桥,可至亭中。亭居高阜,北引梅溪,下拥水塘,直有朱熹“天光云影共徘徊”之佳意。倘若人坐亭上,执竿垂纶,亭荫在首,清风入怀,于粼粼波光里,扑喇一声钓出一尾活鱼,其惬意怕是难以言喻的。
景梅亭仰之不存,山塘水浑浊,且经常干涸,因为没有梅溪活水来,执竿垂钓只能是古人的雅兴了。倘若你沿城南晏公桥,循梅溪而上,过双羊山,就到了梅溪桥,也名柏山桥。桥长两米,宽约尺许,桥段端垒石,藤蔓苍虬,生机勃勃,古意浓浓。这是诗人当年出村入城的唯一要津。越石桥而东,一青石小道,隐约于阡陌之中,是诗人反复吟咏的“双羊古道”。而今,也只能在诗文中延伸,在后人的想象里蜿蜒了。
四
驱车九同,早已人非物非,面对幢幢新楼,熙熙人流,耳闻声声车笛,嗟叹之余,我不禁陷入沉思:一座城市的开放、改革、发展、兴盛,因素很多,诸如地形、资源、政策、交通,不一而足。而我总觉得人文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一座城市发展之本,兴盛之源。宣城作为一座千年古城,历史底蕴之悠长,人文资源之丰厚,虽不可与洛阳、西安、开封、金陵、北京这些大都市比肩,但与一般的古城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得天独厚。然踏遍古宛陵,山城不见山色,江城不见江影。虽诗山昭亭横北,开元、龙首、广教寺四塔犹存,尚有龙泉、白云、朝天、云山四洞招揽游客,但古城之内,楼、亭、祠、井、台、殿、宫、观、桥、庙、碑、坊、巷、院、阁、庐,凡沾古形古迹古神古气,存留又能有几?昔日峰峦突兀的陵阳三峰,早已夷平筑楼;昔日令人神往的响山、柏山、双羊山,只留下一点山意罢了。而今路越拓越宽,楼越盖越高,小区越建越大,人植樟木,人栽草坪,人挖池沼,人造古亭,虽随处可见,但内心喜忧,仍难名状。
一座千年文化古城,那些不幸沦为废墟的古迹,湮没于岁月的辉煌,倘若连其仅存的遗迹,也在经济轰轰烈烈的挺进中,被我们无理豪夺,挪作他用。我想这不是创造文明,而是在铸造愚昧;这不是社会正常的进步,恰恰是人类精神的退却。摩天大楼不是我们的功勋和骄傲,而是我们贪图安逸之痼疾复发,私欲膨胀的必然结果,是我们留给后世的罪孽。发展也许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也是一个倍加狡黠的敌人。我们鼠目寸光不能识破,但后人会看到我们投降的姿态和嘴脸,与战场上叛徒同样可恶。
面对古城文化废墟,我们当然不必省吃俭用,掏尽口袋,一一复建,再挂上一些基地的招牌,行教育之名,干哄骗之实。倘能圈而围之,立而碑之,能供后人凭吊之,遐想之,感慨之,借鉴之,则可矣,幸矣!
2004年6月24日于霞蔚居 _________________ 彰显自我爱好,弘扬民族文化,追求诗意生活. |
|
返頁首 |
|
|
|
|
William Zhou周道模 探花
註册時間: 2007-06-10 帖子: 3950 來自: 中国四川广汉 William Zhou周道模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8-12-29 16:46:11 發錶主題: |
|
|
好文!看来吟君的半文半白的语言是适合写此类散文的。
我代苏东坡(老乡)感谢老梅和你了。 _________________ 诗歌是灵魂的歌唱.
周道模 |
|
返頁首 |
|
|
|
|
荷梦 进士出身
註册時間: 2006-12-19 帖子: 2826 來自: 湖北,黄梅 荷梦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9-01-01 23:14:55 發錶主題: |
|
|
现今,还保存着历史底蕴的城市的确所剩无几了!
问好!09年快乐! |
|
返頁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