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pingdao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6-05-25 帖子: 8106
hepingdao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8-12-18 08:10:24 发表主题: 毛泽东出兵朝鲜:周恩来怀疑看错 斯大林流泪 环球网 |
|
|
10月8日,周恩来同林彪飞抵莫斯科。次日,在布尔加宁的陪同下赶往黑海附近斯大林的疗养所。午后,双方开始谈判。
有关谈判的记录和正式文件目前尚未发现,人们只能根据当事人的回忆来判断。有关材料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师哲的回忆。他认为,周恩来是带着“中国不能出兵援朝”的意见去的,只是在接到毛泽东准备出兵的电报后,才同斯大林商谈苏联提供军事援助问题。二是康一民的回忆。与师哲的看法完全相反,他认为,周恩来此行的目的就是告诉斯大林中国出兵的决定,并商谈苏联军事援助和苏联出动空军配合作战问题。三是毛泽东、周恩来的回忆。他俩认为,周恩来带去的是出兵与不出兵两种意见。
据师哲回忆,在斯大林介绍完朝鲜前线的情况后,周恩来说,中国考虑和研究了国内的实际情况,认为以不出兵为宜。因为中国经历长期战争,连年遭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没有解决。如果现在卷入战争,不仅人民的困苦生活无法改善,而且国家的经济恢复工作也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担负战争消耗的重担,实在困难。况且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接济,也是困难重重。战争不是儿戏,一旦陷入进去,多年脱不了身,如何收场?何况,如果这场战争僵持不下,还可能牵涉到各兄弟国家。因此,还是不出兵较好。①
斯大林说,美军已经越过三八线,进攻朝鲜北部地区。金日成如果没有后援,最多能维持一个星期。在此情况下,与其进行无望的抵抗,不如早点主动撤退,以保持现有的力量,或许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无论是北朝鲜人自己撤退,还是被敌人消灭,都意味着让敌人将占领整个朝鲜,美军和李承晚陈兵鸭绿江、图们江。到那时,中国的东北恐怕就不会有安宁的日子了,东北的经济恢复工作也就谈不上了。美国人从空中、陆地、海上随时都可以入侵中国。斯大林甚至要求将北朝鲜的主要力量、武器、物资和部分工作人员、干部撤到中国东北境内,而将老弱病残者、伤员大部分撤到苏联。他解释说,把北朝鲜的有生力量撤到中国东北,便于日后重新进入朝鲜。因为从中国东北进入朝鲜要比苏联容易得多。他还认为,关于撤退计划最好马上就电告金日成,不要拖延。
斯大林这样做自然有他的想法。让北朝鲜的主要力量撤到中国,即使将来回不去,那也只是留在中国境内,跟苏联无关。相反,收留老弱病残者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所以,林彪明确地表示不同意。他说,不必撤走朝鲜的有生力量,应该让他们留在朝鲜境内。那里山多、林密,他们可以深入山沟森林,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甚至可以转战朝鲜南北各地,以待时机。
对于林彪的这个建议,斯大林当然不会赞成。他说,敌人是不会允许游击队存在下去的,他们会很快把它消灭掉。既然中国不打算出兵,我们就应考虑如何安置朝鲜同志和他们的武装力量。斯大林声称,苏联也曾想过如何帮助朝鲜同志,可惜我们的军队已全部撤出朝鲜了,如果我们再回到朝鲜就有困难了,因为这等于苏联同美国直接交战。所以,我们的设想是,中国出动一定数量的兵力,苏联供应武器装备。在作战时,苏联再出动一定数量的空军作掩护。但是,斯大林声明,苏联的空军掩护,只限于在后方和前沿活动,不能进入敌后,以免被敌人击落、俘获,这会对苏联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关于这次会谈,20年后,毛泽东、周恩来在同金日成谈话时有一段回忆。
毛泽东说:“在那个时候,因为中国动动摇摇,斯大林也就泄了气了,说:算了吧!后头不是总理去了吗?是带着不出兵的意见去的吧?”
周恩来:“两种意见,要他选择。我们出兵就要他的空军支持我们。”
毛泽东:“我们只要他们空军帮忙,但他们不干。”
周恩来:“开始的时候,莫洛托夫赞成了,以后斯大林又给他打电话说,不能用空军支援,空军只能到鸭绿江边。”
看来,斯大林虽然同意提供空中支援,但前提是,飞机不能过鸭绿江,这一点从师哲、周恩来的回忆中得到了证实。
问题在于,中国军队入朝作战必须跨过鸭绿江,战场在朝鲜境内。苏联空军不过鸭绿江,就等于没有提供空中掩护,这是中国领导人迟迟下不了决心的真正原因。
根据事先的商定,周恩来带去的是两种意见。既然苏方不同意提供空中援助,那么中国就只好不出兵。
10月10日和11日,周恩来与斯大林又举行了会谈。斯大林仍然坚持认为,苏联空军还没有准备好,两个月至两个半月不能出动飞机支援志愿军。结果,有关空中掩护的答复始终不能使周恩来感到满意。但斯大林承诺,苏联完全可以满足向中国提供飞机、大炮、坦克等装备的要求。11日,斯大林和周恩来联名致电中共中央,报告了这一情况。
经过讨论,双方最后决定,放弃北朝鲜,让金日成及其政权和军队暂时退到中国东北。据此,双方分别通知了北京和平壤。
毛泽东决定:没有苏联空中掩护照样出兵,斯大林为此流下了眼泪
但是,在周恩来赴苏的当天,即10月8日,毛泽东还是下令组建了志愿军。他在给彭德怀、高岗等人的电报中称: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出发,协同人民军向侵略者作战”。同时,毛泽东还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同一天,毛泽东电告倪志亮,将出兵朝鲜一事转告金日成。当天,彭德怀去了东北。9日,彭德怀和高岗在沈阳主持召开东北边防部队军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出兵朝鲜的决策。
直到这时,周恩来同斯大林会谈的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10月11日,斯大林还在坚持苏联空军将推迟出动。当周恩来和斯大林的联名电报送到毛泽东手中时,已是10月12日下午了。接到电报后,毛泽东紧急电令彭德怀、高岗,指示10月9日命令暂不执行,第十三兵团各部仍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并要求高岗、彭德怀立即来京商谈。同时,毛泽东又给饶漱石、陈毅发去了内容大致相同的电报,要求宋时轮的九兵团原地整训,而且在“干部及民主人士中亦不要进行新的解释”。
10月13日中午,彭德怀、高岗奉命来到北京。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出兵朝鲜一事再次进行讨论。毛泽东说服彭德怀和其他人,苏联空军虽然暂时不能进入朝鲜,但他们已经答应对中国领土实行空中保护,并向中国提供大量军事装备。在毛泽东的坚持下,会议最后决定,在没有苏联空军掩护的情况下,在美军向朝鲜北部地区大举进攻的情况下,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都必须立即出兵援助朝鲜。
几乎就在同时,即莫斯科时间13日下午,斯大林也作出一项正式决定。他通知什特科夫,让他转告金日成,中国人已经决定不出兵,金日成最好把他的剩余部队从朝鲜撤到中国和苏联境内。第二天,什特科夫报告莫斯科说,他已经向金日成转达了斯大林的建议,金日成和朴宪永“感到惊讶”,并痛苦地表示:“他们将照此执行。”
师哲回忆说,在黑海同斯大林会谈结束回到莫斯科后,他到康一民的住处想看一看国内有什么新指示。他发现康一民正在抄一封电报,电文的第一句话是:你们走后,我们继续开会,政治局同志多数人主张出兵。
当师哲得知电报内容后吃了一惊,他急忙将此事告诉了周恩来。可是,“周总理不相信,认为我看错了。”
师哲又返回康一民的房间,将电报首页拿给了周恩来。看过电报后,周恩来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因为几个钟头之前,他所谈的话与这个电文中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他刚刚讲过中国不能出兵援朝,并以极有说服力的话向斯大林证明了这点,而且也作出决定,立即采取不出兵的准备和安排。但现在,国内又来电说大家主张出兵抗美援朝。
对此,毛泽东回忆说,我们当时虽然摆了五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总是这么弯弯曲曲的。“最后才决定,国内去了电话,不管苏联出不出空军,我们去。我看也还是要感谢苏联,它总帮助了我们军火和弹药嘛,算半价。还有汽车队呀。”
看来,师哲看到的电报应该是13日毛泽东给周恩来的有关出兵朝鲜的最后决定,也就是当天政治局会议讨论的结果。
康一民之所以说周恩来此行的目的是告诉斯大林关于中国出兵的决定,可能只是记住了这封电报的内容。
此后,周恩来开始同苏方重新会谈,其中涉及苏联提供军事装备和空中掩护问题。这就是康一民所说的周恩来同斯大林商谈志愿军改换苏军武器装备和苏联出动空军配合作战问题。
13日政治局会议结束后,毛泽东把出兵朝鲜的决定告诉了罗申。他说:我们的同志以前下不了决心,是因为他们对国际局势问题、苏联的军事援助问题,还有空中掩护问题并不清楚。“现在,所有这些问题都已经清楚了。”随后,他将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告诉了罗申,声称“中国人有义务派出部队”,先派出9个师组成第一梯队,尽管装备差一些,但可以打李承晚的伪军。然后,再准备第二梯队。接着,毛泽东又提出了苏联空军掩护的问题,而且“希望它尽快到达,无论如何也不应迟于两个月”,周恩来“必须与菲利波夫同志重新讨论这些问题”。随即,罗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斯大林。
当晚22时,毛泽东又起草了一封给周恩来的电报,通报了政治局会议讨论的结果以及需要同斯大林进一步商谈的问题:1.与高岗、彭德怀二同志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在第一时期可以专门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线以北大块山区打开朝鲜的根据地,可以振奋朝鲜人民重组人民军。两个月后,苏联空军就可以到达。六个月后可以收到苏联给我们的炮火及坦克装备,训练完毕即可攻击美军。在第一时期,只要能歼灭几个伪军的师团,“朝鲜局势即可起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变化”。2.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3.菲利波夫和你联名电上说,苏可以完全满足我们的飞机、大炮、坦克等项装备,不知它是用租借办法,还是要用钱买,只要能用租借的办法,保持二十万万美元预算用于经济、文化等项建设及一般军政费用,则我军可以放心进入朝鲜进行长期战争,并能保持国内大多数人的团结。4.只要苏联能于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除出动志愿空军帮助我们在朝鲜作战外,又能出动掩护空军到京、津、沈、沪、宁、青等地,则我们也不怕整个的空袭,只是在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如遇美军空袭则要忍受一些损失。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还告诉周恩来,他对第三、第四两点没有把握,因此,“请你留在莫斯科几天,和苏联同志重新商定上述问题”。
14日凌晨,斯大林看到了罗申的电报,他立即通过什特科夫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金日成,要金日成暂缓执行他13日发出的“关于在北朝鲜进行疏散和将朝鲜军队向北撤退的电报”,因为他刚收到毛泽东的来电,得知“中共中央再度讨论了形势,决定不管中国军队多么缺乏武器装备,还是要给朝鲜同志军事援助”。②
当天,毛泽东又给周恩来发去两封电报。在第一封电报里,毛泽东通报了朝鲜情况及志愿军参战的初步打算。他指出,我军将以一个军进至平壤东北地区,其余三个军及三个炮兵师位于德川以北,就可能使“美伪有所顾虑而停止继续前进,保持平壤元山线以北地区至少是山岳地区不被敌占。”在第二封电报里,毛泽东通报了志愿军出动的时间及部署。他告诉周恩来,我军定于10月19日开动,于10月28日“在德川、宁远线以南地区开始构筑工事”。毛泽东还说,等6个月后,“在我军装备训练完毕,空中和地上均对敌军具有压倒的优势条件之后,再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他相信,“我们这样做是有把握的和有利益的”。
周恩来在接到毛泽东13日的电报后,于当晚约见了莫洛托夫,请他将电文转告斯大林,并征求斯大林的意见。14日,周恩来致电斯大林:“苏联志愿空军在出动16个团的喷气式飞机之后,可否继续出动轰炸机至朝鲜配合中国军队作战?”另外,苏联志愿空军“进入朝鲜战争,当其与朝鲜人民军配合作战时,在双方指挥关系上如何解决?”②周恩来还附上了中国政府开出的第一批各种炮及其所属器材的订货单。
斯大林得知中共中央决定出兵朝鲜的最后决定后异常兴奋,于14日再次致电金日成:“经过摇摆和作出若干临时性的决定之后,中国同志终于下定出兵援助朝鲜的最后决心。有利于朝鲜的最终决定终于下定了,我为此感到高兴。因此,您知道的关于中苏领导同志会谈情况介绍应予撤销。与中国军队出动有关的具体问题,您需要同中国同志一起来决定。而中国所需要的技术装备将由苏联提供。祝您成功。”③
然而,苏方许诺的空中掩护,是打了折扣的。由于担心苏联飞行员被美军俘获,暴露出苏联参战的真相,引起美苏直接冲突,苏方不打算配合志愿军在朝鲜地面作战。苏方答应的空中掩护,只是负责掩护志愿军的后方,即使等两个月或两个半月之后,苏联空军也不能飞到朝鲜境内。也就是说,苏联的空军不能越过鸭绿江。
斯大林的这个决定显然对中国出兵极为不利。得知这一消息后,毛泽东并没有动摇决心。15日,毛泽东以周恩来的名义起草了一封给倪志亮的电报,让他转告金日成:“即派一位熟悉道路的同志于10月16日到安东接引彭德怀同志和金日成同志会面。”当天,朴宪永奉命来到沈阳,请求中国尽快出兵。10月16日,彭德怀在安东召开志愿军师以上干部大会,宣布了中共中央的决定。
10月17日,毛泽东再度电告彭德怀和高岗,要他们于18日返回北京,至于出兵时间,“待周18日回京向中央报告后确定为宜”。
10月18日,即在周恩来返回北京的当天,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会议,在听取周恩来和彭德怀的汇报后,最终确定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间。当晚21时,毛泽东电令邓华等13兵团领导同志:“四个军及三个炮师决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 _________________ 为网友服务: 端茶倒水勤打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