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网友论坛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乐趣文学 >> 2006中国十大诗歌事件
和平岛
举人


注册时间: 2006-05-25
帖子: 1277
来自: Victoria, Canada
和平岛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7-01-05 11:23:43    发表主题: 乐趣文学 >> 2006中国十大诗歌事件 引用并回复

一、 1979-2005中国十大杰出诗人评选

由乐趣园主办、《诗选刊》、上海利是文化传播机构合办的“ 1979 — 2005 中国十大杰出诗人评选”活动,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最终评选出“以诗歌为主体要求”的“中国十大杰出诗人、中国十大先锋诗人、中国十大优秀诗人、乐趣园首届中国十大网络诗人”。同时评选出“中国十大诗歌民刊、中国十大诗歌论坛”。这次评选为诗歌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正式评选期七个月)、影响力最广泛的文化事件,参与推荐的诗人多达 27 万余人次,评选主题页面浏览量突破500万人次,国内 50 余家主流一线新闻媒体公开报道,覆盖互联网中文官方网站, YAHOO 搜索信息 19 万余条,《财经时报》惊呼:诗人也海选了!在中国加入 WTO5 年过渡期行将结束之时,以“评选 + 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由此拉开资本叙事语境下新新文化时代的帷幕。

二、《诗选刊》“严正声明”
《诗选刊》作为“ 1979 — 2005 中国十大杰出诗人评选”活动的合办者之一,在推荐期行将结束之际,由于外部不可抗拒的力量及《诗选刊》把评选作为评奖的理解,在入围诗人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迫使主办方及另一合作机构在后期成立影子评委会,完成最终各项评选工作;在正式公布评选结果时,《诗选刊》抛出“严正声明”,对评选持完全自我否定态度,同时公布了与主办方的私密信函,作为本此评选活动的策划人牧野发出“致《诗选刊》并郁葱主编的一封公开信”将评选事实公之与众。由此,揭开了掩藏多年的诗坛内部体制、民间矛盾的面纱,点燃了恶搞诗歌的导火索。

三、诗人、《画家村》导演老巢、演员肖琼性暗示事件
诗人、《画家村》导演老巢事件是 2006 诗歌的一个插曲,女演员肖琼博客撰文《不得不这样吗?》以导演性暗示引发娱乐圈潜规则争论,老巢的诗人身份成为诗坛恶搞的话题,这一事件,凸显了后现代社会状况下诗人身份的迷离、飘忽与破碎。最终,北京东城区法院一审判决老巢胜诉。

四、恶搞女诗人赵丽华
恶搞女诗人赵丽华正式时间为 2006 年 9 月 13 日,终结日为 11 月 27 日——中国现代文学馆“颠覆!全球化语境下现代汉语诗歌建构专题研讨会”召开之日。女诗人赵丽华写于 2002 年转型初期的几首没有正式发表的实验诗歌在网络上被挖掘出来,以此代表现代诗歌范式进行恶意戏仿、嘲弄,并且命名为“梨花体”,赵丽华也被称作“梨花教母”,几乎所有中文官方网站都参与到“恶搞赵丽华事件”之中,电视、报纸等各类媒体广泛报道,推波助澜,最终引发《人民日报》发表记者综述等系列文论。

五、“恶搞女诗人诗学大讨论”
恶搞赵丽华事件发生之初,诗人、诗歌陷入极为尴尬之境,由诗人牧野策划,乐趣园发起的“恶搞女诗人赵丽华事件诗学大讨论”,顺势而动,因势利导,将对诗歌、诗人的恶搞、漫骂引导到诗学讨论上,诱导深入,随即,诗人、评论家、社会学者纷纷卷如讨论,由诗歌向文坛,由文坛延伸到社会学、现象学学术领域,打开了全球化资本叙事语境下对汉语文化的关照与应变的自我调控域阀。

六、韩寒灭诗

畅销书写手韩寒在网民恶搞赵丽华鼎盛时,撰文称“现代诗歌没有存在的必要”,惹怒众多诗人,韩寒、足球评论家李成鹏、董路及韩寒数万粉丝抱团与诗人沈浩波、伊沙、春树、尹丽川、东篱、牧野等诗人对垒,文功武卫,在新浪等网站展开搏杀,众多新闻媒体推波助澜,韩寒最终 “吹着口号走人”。韩寒所说的“诗歌没有存在的必要”发人深思,在资本叙事语境下,资本叙事的写作成为“存在”理直气壮的价值趋向。

七、930诗歌朗诵会及诗人裸诵
由诗人、废话派诗歌倡导者杨黎发起的“ 930 诗歌朗诵会”,在北京中关村第三极书局以苏非舒裸体默诵划上句号,成为 2006 年度一大事件,诗人形象成为社会诅咒的焦点,促让恶搞赵丽华发生位移。朗诵会旗帜鲜明亮出废话派写作的底牌,宣告以汉语诗学为主体的现代诗歌理论的确立,终结了西方殖民语境“影响的焦虑”。

八、叶匡政“文学死了”大讨论
诗人叶匡政抛出“文学死了”、“文学的十四种死状”、“文艺复兴宣言”等一系列文论,在第七届全国作家协会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引发文学界、新闻媒体广泛的关注,宣告了典型文学时代的死亡和一个新新文化时代的来临,意义深远。诗人赵丽华、林童、周瑟瑟等率先加入新浪网组织的专题讨论。

九、颠覆:全球化语境下诗歌建构专题研讨会”
由牧野、老巢、沧桑、夏子华共同发起,《诗歌月刊下半月刊》、乐趣园、《伯乐》共同主办的“颠覆!全球化语境下现代汉语诗歌建构专题研讨会” 11 月 27 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会议主题:“将现代汉语诗歌全面推向新的开端。”这次会议以诗人集体发言和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巧妙地终结了“恶搞赵丽华事件”,会议隆重推出诗人叶匡政“文学死了,一个互动文本时代的来临”及老巢的书面发言,将诗人反击的力量指向文学界,引发会议激烈的争论。这次会议,以诗人共在的身份符号圆满完成 2006 时间文本的书写仪式,以此迎接新新文化时代的来临。

十、诗人要求人民日报记者道歉
在恶搞诗歌、恶搞诗人事件中,《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李舫的记者综述文章,对诗歌现状片面理解,多处引文错误,编造诗人、翻译家汪剑钊的采访谈话,导致汪剑钊在诗生活网站发表个人声明。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涯》杂志主编李少君指出《人民日报》记者用构陷手法诋毁现代诗歌写作,发表《强烈要求人民日报记者道歉!》的文章,引发广泛的争论,牧野发表“《人民日报》也八卦了”、赵丽华发表“我为什么不要人民日报道歉”等文,天涯诗会众多诗人纷纷加入到争取诗人写作自由的维权行动中。
_________________
写诗是为了写更好的诗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博客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和平岛
举人


注册时间: 2006-05-25
帖子: 1277
来自: Victoria, Canada
和平岛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7-01-05 11:43:44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转帖]现代诗和诗人怎么还存在
韩寒的BLOG

前两天这里在争吵诗不诗的问题,没看,觉得奇怪。因为我的观点一直是现代诗歌和诗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的,现代诗这种体裁也是没有意义的。这年头纸挺贵,好好的散文,写在一行里不好吗?古诗的好在于他有格式,格式不是限制,就像车一定要开在指定路线的赛道里一样,才会有观众看,你撒开花了到处乱开,这不就是交通现状吗,观众自己瞎开也能开成那样,还要特地去看你瞎开?这就是为什么发展到现在诗歌越来越沦落。因为它已经不是诗,但诗人还以为自己在写诗。
写散文就写散文,散文家这个名称自然没有诗人那么好骗文学女青年。好好的标点符号摆在那,你非不用,先把自己大脑搞抽筋了,然后把句子给腰斩了,再揉碎,跟彩票开奖一样随机一排,还真以为自己是艺术家了。千万别拿徐志摩的轻轻的和海子的春暖花开跟我说事,写了几十年句子出几句顺口的也是应该的。但是,总体来说,我觉得现代诗的最多价值只能作为歌词的一个小分支存在。既然没有格式了,那有写歌词的人就行了,还要诗人做什么。
从上学开始我看见图书馆里的现代诗集就是这观点,永远不会变了,如果数学习题册像现代诗集那样排就好了,打草稿的地方全有了。在我所有的小说里,每本都不忘要讽刺现代诗一下,然后自己写一首,还真有没看明白的读者以为我喜欢现代诗。所以今天就说的直白一点,最后,我要赋现代诗一首

小诗一首

飞机上落枕


或者诗
一首还是两首
今天晚上的脖子

别疼

飞机上睡落枕了
还是
飞机被我睡落枕了
他说
以后写
散文
再散
再散
也别忘记了
要用标点符



_________________
写诗是为了写更好的诗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博客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和平岛
举人


注册时间: 2006-05-25
帖子: 1277
来自: Victoria, Canada
和平岛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7-01-05 11:49:15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叶匡政:揭露中国当代文学的十四种死状

文学死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思想,可以让我们重估文学在今天的价值。关于文学有太多的伪问题,而“文学死了”是一个值得我们面对的真问题。对作家而言,如果文学死了,你将如何写作?对大众来说,如果文学死了,是否意味着一种观念的解放?

中国当代文学确实死了,任何对当代文学体制有所了解的人会得出这个结论:

1、文学理论死了!
文学理论人士都在叫喊“文学理论危机”。知名文学理论教授们纷纷转行,很多人转向了文化、图像、媒介、思想史的研究。人们惊叹文学研究人员流失,文学理论教学也举步维艰。其实早在2004年,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孟繁华研究员就说文学理论死了,他认为传统的文学理论无法在新时代生存。

2、文学批评死了!
文学批评的“造假”与“甜蜜”,文学圈内人所共知。文学批评臣服于商业利益,批评变成了炒作,商业早已改变了文学批评的本质。读者对文学批评毫不买帐,要么说的听不懂,要么说的都是假话。作家对文学批评更懒得理睬,认为隔靴搔痒,自说自话。批评家自己也牢骚满腹,抱怨批评劳动不受尊重。批评家谢有顺认为今天的文学批评“表扬信”铺天盖地,“和稀泥”者比比皆是。他总结过,“文学批评更像是文学族类里的贱民”。

3、文学史死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一直是政治意识的附庸,是不争的事实。近二十年来,文学史家们又开始对文学界不断涌出的“运动”“圈子”“口号”有了热情,这种“准政治法则”使文学史家们漠视文本,作家、诗人们也热衷生产观念,文学史沦为“文学观念运动史”,文本沦为图解观念的奴隶。此外,产生于大众中的一切新的文本样式,皆被斥为庸俗文学,被排斥在主流文学之外,永不可能进入文学史。文学史,成了一部分人、一部分意识的文学史。

4、文学研究机构死了!
文学研究机构的考评大搞形式主义,从来都把发表文学论文的数量、是否核心刊物等作为指标,从无论文质量一说。研究人员花钱发表论文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所有的文学研究必须完全服从基金意志的要求,能研究什么、不能研究什么,早有明确规定。这种划地为牢的文学研究机制,使近几十年的中国文学研究只能靠借鉴与抄袭西方文论度日。可以说,中国文学研究机构从未诞生过一篇超越文学流水线标准的论文。

5、文学学术刊物死了!
所有的文学学术刊物只要花钱就可发表论文,你可以平庸到极至,但不能有任何鲜明的观点。如不符合它们荒谬绝伦的审稿要求,即使一字千金,你也无法发表。特别是一些国家级核心刊物,除了编委与少数名家外,发表论文一律收费,每篇最低2万元。而且大学也出台相应规定,发表可受到奖励,多则6万元,发一篇可赚4万元,少的也有7、8千元。我们必须清楚,他们花的是教育的钱与纳税人的钱!国家核心刊物的编辑们富得流油。

6、文学教授与研究者死了!
文学教授、研究者们都在“跑硕士点”“跑博士点”“报项目”“找基金”,根本无心教学与研究。关键时刻,拼凑抄袭内容苍白、空洞的著作,使粗制滥造的文学研究著作风行天下,少数学者号称自己“著述过千万”,其中有价值的东西能有多少?基本上全是翻样的“文学学术泡沫”。还有一些文学教授组织弟子每人几章编写书籍、教材,毫无羞耻感地算在自己的名下。

7、文学硕士生与博士生死了!
文学的硕士生与博士生们,都沦为教授们的义务打工仔,为教授跑腿、干活、编书、赚钱,而自己既无利也无名,敢怒不敢言。大量时间被耗在了学业外,编书、写论文东拼西凑在所难免,因有导师兜底撑腰,抄出笑话也无关痛痒。学风浮躁,日甚一日。

8、文学教材死了!
各种文学教材汗牛充栋,因为那个大家心知肚明的机制,虽然所编内容不同,但都透出一股腐朽之气。只要出版社愿出,谁都可以拉一帮人马编写。当今凡有点名气的大学,差不多都有自编的各类文学教材。与过去统一编写、千部一腔状况相反,现在又都成了个人化或小圈子化的编写。不同教材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甚至相去甚远。教材的粗制滥造,使换校考研的学生有时无所适从,甚至要从头学过。

9、文学报刊死了!
文学报纸、刊物都在垂死线上挣扎,反正没人看了,也不存在了市场竞争与信誉问题,发“关系稿”“收费稿”、交换发稿,成为行业惯例。每年文学报、刊浪费国家大量纸张,为了满足一小群人自慰般的意淫。

10、出版社文学编辑死了!
很多出版社文学编辑,转向了做教材、童书、生活、娱乐书。大量的文学编辑靠卖书号度日,从文学爱好者手中抠出他们的血汗钱。因为出版社定下了他们不能不完成的利润指标,文学编辑们成了文学坚定的背叛者。或者将一些劣质文学,通过大肆炒作,混淆文学视听。真真能帮助大家了解生活真相的文学书,他们不能做、也不敢做。

11、作家协会死了!
作家协会成了豢养文学官僚、奴才与假作家的集散地。他们就是一群没有灵魂的太监,每日无所事事,为了一点残存的文学既得利益,明争暗斗,勾心斗角,今天互骂,明日对打。

12、作家死了!
作家的创作欲,今天,只随着市场行情波动。他们把文学看作应市的蔬菜,都想赶个早市,都想取得文学小贩与买菜婆的欢心。为此,他们倒是用尽了心机。

13、文学读者死了!
严肃的文学读者正在绝迹,偷窥、猎奇成了他们搜寻文学书籍的主要动力。他们正在成为盛放文学这具庞然大尸最好、最结实的棺材。

14、文学奖死了!
最荒唐的是今天的文学奖,经常假借既往的文学大师的名义,奖励一些非文学作品。它们的存在,甚至会损害到我们对过去文学的记忆。

文学死了!我说的文学,不过是那件皇帝的新装。我相信,参与到今天文学机制中的每个人,都曾经心怀对文学的梦想。然而,因为这个梦想,却与文学成为相互谋杀的一对凶手。我们为何还要继续假借文学的名义,苟延残喘在这样的机制下?我们为何要把我们的文本,称之为文学?

我的好朋友梁小斌、芒克、杨键、康赫等,他们都是默默奉献文本的人,他们亲历的遭遇,就是中国当代文学死了的明证。

文学这具尸体,现在已被运进了停尸房,我们目前还不能把它开膛破肚,查明死因。原因很简单,还有一个人没出来签字。

无论它是怎么死的,像一位网友说的,我们还是为它一起默哀吧……
_________________
写诗是为了写更好的诗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博客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和平岛
举人


注册时间: 2006-05-25
帖子: 1277
来自: Victoria, Canada
和平岛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7-01-05 12:32:51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叶匡政:中国文艺复兴宣言

——写在新人文运动到来的今天

写在前面:刘军宁先生在《南方周末》和新浪博客,同时发表了《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这篇文章正在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文章中,他从社会学与政治学角度,言简意赅地分析了中国文艺复兴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将这一场文艺复兴命名为“新人文运动”。既然是“新人文运动”,就必然关系到对旧的人文观的清算与扬弃。从这个意义上,我把他的思想看作是对“文学死亡论争”的深入。

刘军宁先生是著名的宪政专家,也是我的安徽同乡。他基于一个知识分子的敏感,发现了传统文学艺术领域正在悄悄地酝酿着一场变革。当局者迷,那些真正生活在今天的文艺集团中的人,则未必有这种感觉,也不愿有这种感觉。他们当然希望这一天来得越晚越好。所谓的文化精英,把在互联网中发生的一系列文化事件,统统称之为“恶搞”,我能够理解,因为他们的奴才思维是永远无法想明白的。

我愿意将这一革命性的观念进一步展开,与几位朋友商量之后,我将文章定名为《中国文艺复兴宣言》。


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它的主要任务是改造我们的思维。
2006年由互联网博客引发的一系列文化旋风,正是它到来的明证。各种文学艺术事件,正在以过去完全不同的方式进入公众视野。每一个事件,都向公众贡献了一个全新的文本。每一个事件都是无法重复与模仿的,这正是它们的艺术性所在。事件素材、与事件互动链接的各类报道、评论、观点一起构成了一种新形态的文学文本。每一个读者都无法完全看到文本的全貌,每一个读者的阅读感受都不尽相同,这就是我们时代最新的文学艺术形态。它们使中国迎来了一场真正的新人文运动。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说明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和使命:

一、文艺复兴是在新经济的社会观与文化观中诞生的:

什么是新经济的社会观?

新经济时代,“消费”成为人们行为的中心,也成为支撑整个社会体系运转的逻辑力量。
“消费”使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在世俗经验中得以生根,也使“市场”这一基层民主制度在社会形态中得到成长。在消费社会中,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公共选择与决断,生活的每一点改进,都是“民主”的公共选择的结果,这是更为重要的与影响深远的民主经验领域。
真正的解放是由民众自己完成的。政府需要做的,至多是不用任何“公共”或“正义”的名义去扰乱这一自我解放的进程。

什么是新经济的文化观?

新经济带来的最深刻的文化改变是:时尚生活的审美特征、工业生产的泛文化趋势、后现代美学观的普及。工业设计作为一种新艺术形式,正与广告、大众传媒一起把商品生产改造成文化生产。商品在被使用的同时,也被视作一种文化符号。商品世界自身,正在构成一个巨大的文化表意系统。
正是这种成长中的文化系系统,在取消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精英文化表述传统。罗兰·巴特说“作者死了”,便是这场精英文化与新文化较量的结果。死去的不过是,原来由精英所独占的“作者”的岗位,现在,每个人都成了作者。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与争取公众支持的权力,每个人也由此拥有了公民社会的主权者身份。原来的精英文化集团,不得不在消费中阅读和理解由大众提供的文本和语言。精英们不再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而成为一个参与消费与交换的普通劳动者。
我们的主流文化极大地忽略了新经济转折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与革命性,更低估了消费行为的道德价值。

新经济是如何改造传统文艺的?


新经济首先取消的是传统文艺的话语垄断地位。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纯审美的隐喻性文本,将在公众生活中慢慢死亡。行为艺术的兴起,直观地揭示了审美文本的演变真相,一切行为被移离原位,并被当作阅读文本时,就成为艺术。生活与艺术的界线,在新经济时代变得模糊。
在消费行为主导的文化逻辑中,文艺作品仅与个人的实用目的有关,不再承担对人类真理或公共审美的发现和宣告。消费文化让每个人都成了公共生活的发言人,多元的语言观和个性主义正在取代传统文艺的宏大叙事和普遍主义。

新经济时代的文艺观是怎样的?

在传统文艺观中,不被读者视为“语言”的大众的身体、行为、生活、技艺、器物,都开始了“语言学转向”,与体育竞赛、公众明星等一起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新阅读文本。
大众生活世界本身所具有的文学艺术特征,被揭示出来。
人们不再期望从传统的文艺世界中,寻找一个强有力的“意义之源”来支配自己的生活。

二、文艺复兴是在互联网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平台上进行的:

大众传媒的垃圾是最好的东西?

大众传媒这一称谓,一直隐含歧视意味,似乎是用来区别“精英”“特权”的高雅文化而存在的。它总是被精英们指认成那些在“文化”上退而求其次的、大量传播的、不精雕细刻的媒介形式。精英文化以其所谓的“经典性”,处在为大众传媒提供合法性精神的高位上,一旦背离精英标准,即被斥为文化垃圾。
没有人真正理解,正是大众传媒中所谓的文化垃圾,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自由的保证,也成为我们智力的源泉。

大众传媒做的是过去文艺的工作?

过去的传统文学艺术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把生活中的某个片断,从它原来的实用世界中分离出来,提供给阅读者一个关于现实的隐喻性文本,一个与实用世界相比更为自由的文本。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众传媒,这些年在做的也是把真实生活或事实真相,从原来的地方取走,放在阅读者伸手可及的纸张或屏幕上。传统文艺的捍卫者指责大众传媒败坏了文化的品味,它们的实质分歧其实不是艺术标准的高低,而是语言与文本形态的彻底变化。
大众生活在互联网等媒介的推动下,取得了公开陈述自身的权利,大众生活本身正在成为“语言”和“文本”。这种展示,比传统的文学艺术有着更为逼真的效果。那些有着重大社会意义或强烈现实感的现场直播、深度报道之所以让人震动,是因为它最大限度地传达了公众郁积于心的真实情绪,它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强有力的新文学文本。
客观地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众传媒,这些年来把事实真相转化为公众阅读文本所做的工作,要远远超过传统文艺所做的。这是任何人无法否认的。

互联网是更彻底的大众传媒?

互联网的普及,使中国迎来了一个真正的“大众传媒”时代,这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前提。中国的文艺复兴,也只有在互联网这个更为自由的平台上才可能进行。
从人际沟通的政治意义上讲,互联网空间改变了很多群体的地位。它不仅使所谓的精英更深地卷入了大众生活,也让更多的大众参与到改变精英话语的运动中。
互联网空间不仅在构建一种崭新的社群关系,它也将重写关于“个人”的定义。它使生活在一个母语群落中的人,共同去发现与享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公共生活的价值与智慧。
互联网不仅使时间与空间、人与机器、自我与他者、心灵与身体、虚拟与真实的边界变得模糊,也使理性主义允诺的一切遭到怀疑。理性主义产生的是一个被管理的社会,而互联网正在培育一个更加合理的、互动多元的公共空间。

互联网为文艺复兴能做什么?


互联网正在构筑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学艺术观。与传统的文学艺术观相比较,它甚至可以被称为一种“反文学艺术观”。它正在创造虚拟社区、虚拟现实、虚拟身份、虚拟空间、仿真、拟像、互动文本、网络游戏等一系列新阅读文本。
有人将这种发生在互联网空间中的新文本形态称之为“超文本”,它改变了传统文本线性、逻辑、有界的概念,也彻底颠覆了过去文学艺术的单向叙事与确定阅读。
链接使文本与文本直接关联,每一个文本都是若干文本的交叉,在那里又有一个新文本可供阅读。超文本的链接处于更新之中,以保持它观念的前沿,它不断进行着书面上不可能进行的讨论和互动。这些都是纸质媒体无法做到的。
超文本模块的、链接的、结构的思路,正在使互文性、分裂、去中心化这些后现代美学观落到实处。它使写作者、阅读者、与外部文本共处于一个三维文本空间,也使写作、阅读、出版发生在同一时空中。由互联网空间塑造的这种读人、读事、读文、读图、读物交互发生的超文本阅读观,将把中国文艺复兴带到一个新境界。

三、文艺复兴塑造的是儒学社群主义的新人文观:

只有一种个人观吗?

中国文艺复兴,复兴的是有新人文观的文艺,新人文观首先要确立的就是个人观。说到个人,说到个体权利,就要说到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核心是主张个体权利优先,认为个体自由高于共同善和美德。当西方把对民主的理解,演变为抽象、共同、客观的价值标准,并要所有国家来遵守时,它就演变为一种谬误和偏见。没有充足的哲学理由能证明个人就是利益的载体,也没有有能证明个人一定要独立并优先于社会。现代自由主义者天真地认为,不同文化渊源的人群可以拥有共同的思想情感,不同种群的人需要遵从同样的合理性标准。
一切学说都是历史和地域的产物,自由主义也不例外。自由主义的怀疑和否定精神,正在深深地侵蚀着西方公共生活的根基,使西方文化精神弥漫着一种病态的倦怠,他们正在从东方文化中寻找充满活力的新观念。
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种个人观,关于民主的文化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哪一种个人观,最适合当下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就是中国文艺复兴所要塑造的个人观。

为什么要到儒学传统中寻根?

人只有存在于历史传统中,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个体要获得自我理解的能力、找寻有意义的生活,也只有依靠传统。个人主义的泛滥,正在使现代社会成为无方向感人群的集合。所以麦金泰尔说:“我生而携带着过去。如果以个人主义方式,把我与传统割裂,就是消解我今天的存在。”
文艺复兴的目标正是在公众文化层面,重建公共价值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联,恢复民族的文化自信。儒学影响过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它也是中国文化传统奉献给世界文化的最好的礼物。
文化多元化与全球化,正在构造一个有着巨大公共空间的世界,对公共生活智慧的思考使今天的社群主义民主思想日趋成熟,这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儒学价值观,正是一块可以培育这种新型民主社会的原生地,其中有大量可以转化为社群民主形式的思想。
中国文艺复兴不必向现代西方的制度与文化中找寻文化适应的方式。只有向自己的文化传统寻根,就可能解决进入现代以中国社会的各种紧张关系与矛盾。

为何要复兴儒学个人观?


儒学的个人观,不是对自我权的推崇,而是对个人的关系的认知。
对个人关系的理解,并不就意味着放弃个人的需要。传统文化虽然宣扬“无私”,但其前提是承认“私”的,即个人的存在。《大学》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体现的无疑也是一种个人权利,而国家被想象成是一个扩大的家庭。在修身过程中,个人实现了与家庭、社会的共通性与相互依赖性,也完成了个人在共同体的关系与角色。所以胡适的老师杜威说:“民主起于家中,而国家又是一个左邻右舍构成的共同体。”儒家的“仁”和“义”,解决的正是个人在共同体中所处的合适位置的问题。
在中国传统思维中,个人与权威的关系是非对抗性的,就像个人与家庭关系是非对抗性一样。这种思维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其背后是维系了几千年的民族统一观。所以,中国对个人的理解,永远演绎不出西方的那种个人主义。
儒学已经成为今天民主思索的一个重要资源,其中最先需要复兴的就是儒学的个人观。

儒学社群主义究竟是什么?

儒学社群主义,是诞生在后现代多元文化论背景下的一种新哲学。它是以儒学的民主思想为源头,通过对西方社群主义的本土化思考和理解,构建的一种适合当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哲学思想。儒学社群主义认为一个民主的共同体,就是一个沟通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中的个人是由独特的社会关系和公认的角色构成的。个人通过这些角色和关系,才能实现个人的最大满足。
它以社群的共同实践和交往,来说明个人权利的产生和基础,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它以社群的历史传统,说明自我人格的生成,否定先验的自我人格。它期望以社群组织来填补个人和政府之间的鸿沟,既反对极端的个人自由,也反对政府官僚主义的集权。它强调家庭、社群沟通、环境、传统的积极价值、社群的共同利益。
儒家社群主义认为,人格意义和德性来源于社群的历史传统和共同活动,普遍主义的道德观是不成立的。它对个体讲共同价值,对整体社会则保持特殊性。共同价值,也是指特定社群成员达成共识的特殊理解。不同社群的价值观可能有相同部分,但绝不可能先天一致。儒家社群主义强调“道不同不相与谋”,主张多元的道德观和文化观。
这种儒家社群主义,就是中国文艺复兴所要传播与塑造的社会思想。

基于以上思考,我说“文学死了”。也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我认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开始了,一场新人文运动的序幕正在为我们拉开!

摘录可见:http://blog.sina.com.cn/u/489ab6b0010006xu
_________________
写诗是为了写更好的诗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博客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William Zhou周道模
探花


注册时间: 2007-06-10
帖子: 3950
来自: 中国四川广汉
William Zhou周道模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7-07-05 02:56:09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感谢岛主挂出叶匡正的宏论!过去还未读到此文,有耳目一新之感。
_________________
诗歌是灵魂的歌唱.
周道模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博客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jemmy
秀才


注册时间: 2007-06-06
帖子: 414
来自: china
jemmy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7-09-24 00:43:22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想想还有谁死了
如果一天追着这些党棍
_________________
http://blog.sina.com.cn/sowhy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网友论坛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