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彦 童生
注册时间: 2006-05-31 帖子: 2
薛彦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6-05-31 01:21:39 发表主题: [原创]永恒的爱 |
|
|
永恒的爱
薛 彦
诗人说,人生是梦境。不错,当我度过了童年、中年,步入老年时;再翻开那存放了多年的旧相册时,一幅《童心》照片(摄于1987年夏。见图)进入眼帘,画面上是我5岁的女儿为奶奶扇扇子。看着,看着,我想起了母亲,心情澎湃。那斑驳记忆,那丝丝缕缕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历历重现眼前。
我的母亲不是名人,也不是伟人,她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她和中国亿万普通妇女恪守为妇,为母之道。她老人家已故10年了。母亲的学生打来电话,对我的母亲深表怀念,激起我更加想念我的母亲,情不自禁,我再操几载未曾动过 的纸和笔,写这篇《永恒的爱》。叙述母亲在世时,来自与生活中,我所亲身经历的件件事,串起活生生的母亲,追溯那为人师者,为人母者的风范;描绘乡村里那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原味的人类生活风俗情调,乡土韵味;通过环境、人物、典型的情节,把母亲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把中华民族的千千万万个母亲的美好心灵作进一步的渲染,给人间以温馨的感受。让母亲的风范在长河中得以廷促。
(一)
滔滔江水,无止息地向大海流去。然而,人们是否都会想到它的源头呢?我生在长江边,喝长江水长大的汉子,却很少想到它的源头。近有一事,使我油然产生了一种追根溯源的感情,我的心象回漩的江水,久久不能平静……
张勇博士祖籍安徽芜湖。清明节前夕,特意从广东打来电话,向50年代初教过他书的启蒙老师蒋克俊(我的母亲,一九五七年从芜湖市鲁港小学调至安徽省无为县大同小学),已故10年深表怀念。尽管张博士在社会上享有盛誉,但他还是说我一直感谢蒋老师把我引上了通向知识宝库的道路。这是一种什么感情?这不就是饮水思泉的情感和尊师重教的美德吗?他沿着他成长的进步以至成就斐然的足迹向上探寻,一直追溯到启蒙、哺育滋养他的源头!
学生对老师的怀念,是那么的真切,我的母亲是一位品德崇高的教师……
如今,社会上讴歌赞美母爱的音乐歌曲mp3的作品,我们经常唱,经常听的有:《妈妈的吻》、《鲁冰花》、《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亲爱的妈妈》、《人生的导师》、《懂你》、《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母亲》等;古今往来,华夏子孙们赞美母亲的古诗文有: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诚挚深切、令人慷慨动容,传诵千古、下千秋之泪。现代文学中描写母爱的诗歌有:冰心作的《纸船》:“……;妈妈是永恒的!孕育出的生命,喊出的第一声——妈妈,是最纯真、最感人的原始蕴蓄,无论世界上流韵着多少种语音,只有这一声呼喊是绝对的相同;没有什么乐音、没有什么诗歌,能比这一声更动人。……”然面,阎维文唱的那首《母亲》歌,唱出:“……,妈妈给我生命给我一个家,不管走多远、不管多富有、无论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二)
小时候,我随母生活到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以南约8华里的一个“大同岗”村,在一所名叫“大同小学”的校内居住,我在妈妈身边长大。每天晚上,妈妈总是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发,一边讲故事,一边哄我入睡。妈妈的故事真多,包公断案、岳飞抗金、济公周贫……总是讲不完。我在这些千古传颂的动人的故事里甜甜的进入梦乡。郁热的夏夜,妈妈常在我们居住的学校大门口的树影婆娑的石阶上铺一方小凉席,任我依偎着她,她不停地摇着大浦扇替我扇凉赶蚊子。夏的天穹,蓝莹莹的,仿佛一幅浩大无垠的屏幕,那繁密的星斗,恰似揿住这幅屏幕的一颗颗银色的图丁,我数着天上闪闪亮亮的星星,编织着蓝色的梦。妈妈困了,扇子掉地了,赶紧捡起来,揉揉眼睛,又不停地替我扇着,扇着……
在我五岁那年,父亲离开了人世。父亲的去世,使家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空虚而冷清。往日的欢笑已不复再来,留下的只是一片凄苦的阴影。同时也记载了一个动荡时期的悲痛和辛酸。
记得是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我和小妹妹依偎在床上等待妈妈归来。黑乎乎的夜空咆哮着滚雷,道道闪电象火蛇一般射向屋内,妹妹吓哭了,我也哭了。半夜里妈妈在闪电中搀扶着一个人推门而进,上气不接下气地喊:“孩子,快点灯。”我划着了火柴,点亮了油灯,在软弱的灯光下看到妈妈浑身湿淋淋的,父亲头搭在妈妈的肩上,鼻血一个劲的流,染红了妈妈的衣衫。此刻的我,哪里知道父亲因出身于“地主”家庭被打成所谓的“右派”,一直到他去世。
那时候,我家生活非常艰苦,隔壁的大婶常送来几个烤山芋给我和小妹妹冲饥。妈妈白天上学校教学,放学回来就去驮那本应是男人驮的大粪桶,去种那“自留地”上的菜园子,去挣那价值不到别人家男人抽半包香烟钱的菜金……妈妈瘦了,颧骨凸起了,眼眶凹陷了。夜里,我趁妈妈睡熟了,悄悄爬到她身边,掀开衣服,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身体。我流泪了,她那肩肿得鼓鼓的,而且烧得发烫。我怎么也睡不着,心里翻腾着说不出的滋味。妈妈为了养活我们兄妹。撑着身子去洗衣、做饭、用酸痛的肩膀去担水……
居住家的附近以东,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河塘,名叫“苏塘”。河塘内的水清凉碧澈,河床在阳光的照射和水波的撩动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河塘岸边有一大片长形宽阔不一的良田,每当那春秋农忙季节,层层叠叠的庄稼参差披佛;婀娜多姿,远视象翠浪排空,近看如绿云匝地。它随着汩汩东去的河塘水流绵延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夏天的傍晚,每当晚霞布满西天的时候,我就喜欢和一群“疯癫”的孩子童伙伴们,到这距家门口不远的河塘里学游泳,打水战。这时候,妈妈那滋爱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河塘岸上。夕阳西照,衬托那河塘边绿荫树下如翠屏,暗碧凝重,妈妈坐在那静静地等着我,望着我笑眯眯的。她身旁的那弯弯的树荫影儿,直曳水中,微风吹过,引起微微涟漪。起初,我还不知道妈妈为什么我每次游泳时,她都静静地坐在河塘岸上看着我,后来我才明白,她是为了我幼小失去父爱的童心安全以防不测,陪我前来的。
一次,善良的妈妈竟也狠狠地对我发了一次火。那是夏日的一天,我啃完西瓜,乐呵呵的把西瓜皮从窗口扔往大路上。一块、两块……我一边扔,一边高兴地数着,咯咯咯地带着一串笑声……
“住手!”妈妈瞪了我一眼,“人家滑倒了怎么办?快去捡起来。”
我正吃着玩着很痛快,没理妈妈的话,朝她扮了个鬼脸,得意、神气、继续扔着、数着……“你……你……!!!”妈妈脸涨得通红、气得发抖。扬起巴掌忍不住落在了我的脸上。我“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挨妈妈的打。事后妈妈搂着我,一边替我抹去眼泪,一边温和地对我把道理讲。“妈妈打你不好,可你不该把西瓜皮往大路口上扔,人家滑倒了多不好。一个人要处处替他人着想,要从小培养起一种公德……”打这以后,我渐渐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母亲的一辈子生活,是乡村教师生活的浮世绘。在那40年前的极左路线影响下,记载了她在那个时期的悲痛和辛酸……。母亲是一位善良的妈妈,慈祥、安逸、细心地哺育着我们兄妹。平日里,母亲对我们兄妹加强社会公德教育,一边默默地为我们快快成长祈祷,盼望着我们能早日长大。她对待教学工作和子女的教育、培养从没放肆过。既是那个时期的一个“缩影”,又表述了乡村教师母亲育人心灵的一曲前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母亲的言行表演,蕴藏着历史与现实中,是那个时期人类心声的真实记录,乡村生活的宏观写照,它具有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
(三)
我伫立江岸,静静地听着涛声,顺着一泻千里奔腾不息的江流上溯;从书本上,从地理老师的讲课里,我想象到了、知道了长江,它的源头在青海巴颜喀拉山的南麓。同样,我的长大成人源头在母亲,就象中国的香港和澳门在被英国、葡萄牙人侵占了多年后能够回归祖国,其原因动力就在于祖国的繁荣昌盛一样。想起母亲,她老人家为我们兄妹长大成人付出的是太多了,得到的回报却是太少了。她和亿万普通妇女一样,恪守着为妇,为母之道。母亲不仅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智慧和力量,而且给了我精神上的依托。小时候每当我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我总愿坐在母亲的膝前,向母亲倾诉。这时,她老人家总是慈祥地望着我,让我油然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回忆起母亲的一个笔记本里写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下联是:“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这是1979年母亲退休时,她的一位学生赠给她的贺联。不难看出,这副贺联既是赠给我母亲的,也是赠给教坛上千千万万个经风雨、历艰辛,为中华民族培育“三千桃李”、造就“十万栋梁”的园丁们的。
在乡村学校,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是工作中的难点。妈妈为了使乡村适龄儿童个个入学,当时班上有一个女同学,刚上学几个星期,她的妈妈生了个小弟弟后就不让她上学了,说要在家带弟弟。尽管我的妈妈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还是不管用,说穿了是乡村的女孩子不读书没关系,反正长大了要嫁人。乡村里重男轻女阻碍女孩子上学的很多,可这个女同学却很想上学。妈妈只好一次次地上门做工作把讲道理,几乎磨破了嘴皮。后来同意她把小弟弟睡的摇篮搬进教室,才勉强来了校。上课时,她一边摇一边听课,做作业时,妈妈就帮她摇。这个女学生很感激,她说:“老师,您真好。没有您的真诚帮助,我是肯定上不了学的。”当时,类似的家长何止这一个,可也许是妈妈的举动感动了“上帝”,妈妈所带的那个班入学率,巩固率一直是百分之百。
是啊!“人非生而之知,孰能无师。”从师,是我们民族兴旺的道路;尊师,是我们民族共有的美德。我随着起伏的思潮,想起当了大半辈子教师的母亲,在我走上工作岗位时,送给我惟一的贺礼,是一床“棉絮”,这床“棉絮”已跟随我28年了,它温暖着我度过艰辛的岁月,这温暖凝结着母亲的心血和向往,蕴含着母亲的希望和欢乐。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一篇《师说》,论述了老师的作用和从师的重要。今怀念母亲,我仿其意,作之题《爱心永恒》,以儆自已,以志备忘。
母爱是那样的博大和无私,母亲和祖国母亲结合在一起,母亲的养育之恩,世上任何人怎么报答都报答不尽……。世人说“孝顺”,那只是相对而言,给你的是一个鼓励罢了。我赞美我的母亲,我疼爱我的母亲,我敬佩我的母亲,不仅仅是母亲给我的太多太多,而是因为母亲本是伟大、崇高和圣洁的象征。我为我有这样的好母亲骄傲、自豪,愿天下所有人敬老之心常存。
(四)
母亲年轻时心灵手巧,能用木制的纺棉车纺得一手好棉纱,我孩提时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全靠母亲带着我和妹妹撑持着过日子。她白天教学,晚上备课批改学生作业,完毕就在纺棉车前放上一只破碗,碗里添上棉籽油,放在车头照明。我常在“呜呜”的纺纱声中入睡。当我醒来时,母亲还在纺着,我催她睡觉,她只是笑笑,还是不肯停下手中的纺棉纱活儿,仿佛不知劳累。记得我上中学时在距家约8华里地的开城镇读书,两周才回家一趟。那年冬天特别冷,冻得我实在够呛。母亲用她纺的棉纱换来的粗土布为我做的衣服、纳的鞋垫,布是那样的细软,针脚是那样的密实,衣服穿在身上,鞋垫放在鞋筒里顿时全身热乎乎的。
八十年代末,她老人家眼睛已是昏花的老光,那颤抖的双手做起布鞋来还是那么灵巧。我孩提时家贫,自然买不起鞋。一家子人,一年四季穿的鞋都是母亲一针一针做出来的。夏日里,母亲趁大晴天的中午,熬一锅麦面糊糊,把平日里收集的破布清洗干净,在门板上先裱糊一层废旧的报纸,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将破布裱糊在那废旧的报纸上,放在阳光下晒干,便成了布壳。布壳做好后,然后就开始做鞋。做鞋用的鞋底儿,也是她一层一层铺好破碎的布和布壳儿,再用自家儿撩的细麻线儿一针一针地纳出来的。我孩提时常坐在母亲的身边,在昏暗的油灯下,看着母亲手中的针穿进引出,听着那“哧——哧——”的引线声,巴不得母亲快些将鞋做好。因为我脚上的那双,早已露出了脚趾头了。在乡村寂静而又寒冷的冬天夜里,“哧哧”的拉线纳鞋底声是极好的催眠曲,我常常想象着,妈妈做出的新鞋的样子,在“哧哧”的拉线纳鞋底声中进入甜甜的梦乡。每况一觉醒来是清晨,我睁开朦胧的睡眼,那放在枕头边的新布鞋,令我欢呼雀跃、激动不已。母亲看着兴奋的我,揉揉熬红的眼睛,甜甜的笑着,像是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又去忙那新的一天须忙的事儿去了。
我第一次与母亲做的布鞋抵触时,大约是十几岁了。那时的同伴们大都穿上了又结实又好看的黄球鞋,我却仍穿着那些土不拉叽的黑灯线绒布面的布鞋。为此,我没少和母亲顶过嘴,为了想早些把那土不拉叽的布鞋穿破,我也曾做过用脚踢树干、爬高山或谎言说过鞋丢了的傻事儿。再后来,等我终于有了黄球鞋时,同伴们又早已换上了漂亮的运动鞋——时髦总是与我擦肩而过。
我重新喜欢穿布鞋,是我参加工作后。有一次,我在运动上跑步,不幸扭伤了脚,穿皮鞋实在是不方便,才又想起母亲做的布鞋,好不容易在家里找出了一双,穿上脚来又吸汗、又柔软、十分地舒服,心里竟有了久违的感觉。母亲知道后,重新又找出那些多年不用了的工具,又认认真真地为我重新地做起了布鞋来。我说,妈妈,您老人家就别在受那份罪了,现在街市上卖的布鞋又不贵,买来穿就行了。妈妈说:“我知道,妈做的布鞋合你的脚。”我听了母亲的话无话可说。每当我把母亲做的布鞋托在手里时,总觉得它总是有沉甸甸的母爱。是啊,当妈的永远了解儿子。我穿上母亲做的布鞋,无论漂泊到那里,总有一份牵挂萦绕于心,行得正,走不歪,脚下不管有多少崎岖的路,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也会大步跨过。
(五)
母亲的一生是俭朴的一生。她尊老爱幼,是十里八方有名的贤妻良母。她对待老人百般的敬孝,好衣服总是让给老人穿、好菜饭总是让给老人吃,从未惹过老人生气。对子女关心疼爱,但要求非常严格,为了供养子女上学,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经常纺纱换布做衣服,在家里喂上几只母鸡,下几个蛋来改善家里的生活;有时为了把子女的几角钱书本费节约下来,常求亲告友,借了东家借西家的书籍,跑断了腿。
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听母亲讲故事。上了学,识了字,对写作就更加爱不释手了。忆昔日下放在农村那时,晚上没有娱乐活动,我常利用晚上的时间,挑灯夜战。那时母亲痛爱我,时常是再三地催促我休息,我依然故我。曾有人说我是“麻布片上绣花,不是那个料子。” 母亲鼓励我说:一个人如果能勤奋求学,再加上一个良好的机遇,能做出一点为社会有益的事,就是最幸福的人。
我听了母亲的话,尽管“爬格子”十分清苦,但每每“一吐为快”后的那份舒心变成铅字后的那份陶醉心情,别人是难以品偿到的。
俄国作家屠洛涅夫说过:“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因为每个人对自己未来的追求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活在世上才能更好地为人类做贡献而实现自己的目标。但人的各自先天素质不同,加之后天教育、环境、自身努力、社会实践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发展基潜能是不一样的。事实证明,每个人并不是什么都行或者都不行。我根据这些因素,识别自身能力,根据自己的基本条件、自身的能力、智力水平、性格和兴趣、气质和意志正确地估价自我,从而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潜能。每当我看到自己的《作品集》日日升厚,心里就兴奋起来。我牢记母亲的教导:“苦”与“乐”是辨证的关系,不吃苦的人是换不来甜的。
母亲鼓励我树立了“以学为乐的思想,保持了最佳的学习精神状态,做到了耐得寂寞,吃得苦,坐得住,钻得进,学有所成、学而有用、学出聪明和才智来的“苦乐观”。
(六)
母亲一生善良、厚道、助人为乐。无论亲戚朋友,还是乡人邻居,谁家有困难,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八十年代初,我们兄妹都已工作,住在城里,再不用母亲为我们的穿戴操心了。但她还是坚持用纺的棉纱换来的粗土布给我们做被套和内衬衣,说是冬天里穿着暖和。我们兄妹偶尔带两件布衣料给她,她不是作为礼物送给办喜事的亲友,便是让给友好的乡邻。她常说:“过日子不得不省,为人处事不得不费。”为了别人她从来不吝惜,只要她有的,她能够办到的,她都是满口应承。直到现在,乡邻们只要一提起她老人家,人人都赞不绝口。
那一年,我已成家立室。可妈妈却已是头发花白,此刻的我,内心感到格外的心酸,过去那一件件往事又再次涌上我的心头。小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在我的哭闹纠缠下,花了她将近半个月的工资给我买了一个10多元钱的变形金刚玩具,而她自己却不知吃了多少顿树皮和青菜根伴米饭;还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妈妈为了让我午饭能够吃得丰富一点,不管春夏秋冬,每天总是起个大早为我做菜,然后用一只大玻璃瓶装着,让我带到学校……
光阴荏苒,时光一晃。本以为自己找了一份尚算令人满意的工作,妈妈也就无须像以前那般为我操心。随着时日的推移,我也到了该考虑请妈妈上上馆子。妈在我的再三邀请下决定上一次馆子,那天她跟随我们一家三口,看了东家茶楼、奔西家茶馆……不愿为我多花钱等一系列程序非常令人闹心,也不知道走了多少个茶楼。我看了闹市区的“中和楼”茶馆,我也无法像小孩子那样无动于衷了。毕竟我已经长大成人,我在内心里无数次责备自己,我责备自己没有本事找到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内心里的思潮不停地相互冲击……感情难却。餐桌上那盘“鸡蛋盖肉饺子”妈妈没舍得吃。事后,不远数十里路之遥,把它带回了乡下的老家,逢人就说儿子请她上茶楼吃早餐点心……
母亲是一位贤慧的主妇。日复一日,忘我的操劳,勤劳朴素,精打细算。夜深人静,她的窗前还留着灯光,那是她又在为孩子缝补着衣裳。母亲是乡村教师们的众生相,乡村的风俗,群众生活的韵味,在邻里之间塑造了鲜明生动的母亲的形象……。我们兄妹小时候,在乡村生活艰难地成长,大有人在的是生存条件艰苦到生活条件好转后,一个乡村教师生动丰满的母亲的形象,闪耀着真实风味的巨大魅力。母亲的处人处事具有民间的人情味,对人世间的生活认识上有着深远重大意义。
(七)
1985年冬,我有幸参加了一个省级通讯表彰会 。住在宾馆,那月光迷离的夜晚,沏壶龙井,躺在床上开着台灯,手中捧本书,打开床头柜收音机聆听那悠扬飘逸的歌……我喜欢这种感觉。于是,这成了我的梦。我又看了《读者》上的一篇文章,告诉人们想要做什么就要尽快去做,于是我决定去买一台好一点的收录机。
会上我拿到了100元奖金的那一刻,我很激动,马上,我就可以将我渴望了许久的收录机拥之入怀了。马不停蹄的我来到了家电商场,我“踩点”了许久,不多不少,95元人民币,我的奖金买了它还剩下5元。我等了这奖金许久了,我大了,不想再向母亲要钱了;更何况,如果母亲知道我要花95元钱买一台收录机的话一定会心疼的。但我知道,如果我说了她也会给我钱的,但我心中却有些不忍,不忍年迈的母亲再为我付出辛苦;95元,她需要滴下多少汗水种菜园子才能够挣出来,这个收录机我一定要自己来买。我兴致勃勃的来到了柜台,正准备付钱的那一刻,一个中年人手拿一件“羊皮袄”路过我身边。忽然,我的耳边想起了妈妈的一句话:“儿啊,你看我这件棉袄还是十几年前的,那年我去县城里看病,医生说是感冒,平日里要多注意保暖,没奈何就做了件。”妈坐在小方桌前给我装肉烧腊菜,一边感慨着说:“这菜是给你带回家吃……”
是啊,一碗肉烧腊菜,在如今人们的眼里,也许根本就什么都不算的。可是,那个年代里的一碗肉烧腊菜在我妈妈的眼里,却是多么的香甜,多么的温醇,却又多么的无奈!生活的压力,让母亲几乎已经喘不过气来,为了我和妹妹的将来她已经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曾经培养我学会了木工手艺活儿,妹妹上学读书,尽管我们都省吃俭用,可是每个月的费用还是要让她颇为头疼,可抱定“再穷不能穷孩子”信念的母亲,宁愿在家吃咸菜喝粥。
七十年代,母亲远去县城里为了给我找一份工作,为节约那几角钱的车票,常常是步行40多里地,要走五、六个小时的路,路上喝的是凉水,吃的是家里带的干粮……。多年来,为了我们兄妹,母亲的白发渐渐爬满了头,与母亲相比,同龄的城里人的手是细腻的,可是母亲的手,是一道道裂痕,有如百年老树的皮在干旱之年一样,母亲脚底那厚厚的结痂,是艰难困苦生活所磨砺出来的,生活的所迫,使得她无法喘息,千金重担她扛在肩,她做到了。我想,是因为她心中有对儿女的爱,她的身躯里才凝聚了可以开天辟地的无穷力量……
为人子,我又做了什么?母亲用一张张钞票花在我身上,可我又给了她什么?或许,我如今能够有了这一份工作就是对她最大的欣慰吧。但与母亲的付出,这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奖金是我自己劳动“挣”来的,然而,又是谁给了我这个机会呢?我耳边想起了一首歌,“没有地那有家,没有家那有你,没有你那有我,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是啊,没有伟大的母亲,我又会是什么?是那个流浪街头的乞丐?还是那个已经娶妻生子终将为生活而奔波劳苦的农村庄稼把式?或许,我什么都不是,早已经夭折。然而,那都是我的假设,此刻,我想起了我敬爱的母亲。是您将我抚养大,是您给了我这个机会。这笔钱,应该孝敬母亲。
“服务员,对不起,我不想买收录机了,麻烦你把钱还给我好吗?谢谢。”我客气的对服务员说着。我要用这笔钱给母亲买一件“羊皮袄”,让母亲冬天里穿着暖和!从此,这件“羊皮袄”母亲整整穿了十多年,破的地方还用狗皮补过。
母亲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却无能以报。妈妈,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呼唤,曾唤起多少赤子之心?假如我是汪洋中的一个孤帆,您就是送我到安全港的海风。当然您也有风急浪涌时,可当我既续行船时,又发现甲板上干净了许多……面对这汹涌澎湃的大海,我们母子的心情一定是激动万千。是啊!这海包容着母子情!
(八)
忆起那年春,我回家看望母亲,踏上了回乡的路。乘车倚窗而坐,思绪如飞。仿佛看到步履蹒跚的母亲正踮着脚站在村口,翘首以待盼着儿孙的归来……
刚走到家门口,母亲就趿着鞋从屋里跑出来,她拉着我的胳膊,满脸的欢乐,“你回来了!”说着又朝我身后看了看。拉起了天真活泼可爱的孙女儿的手,脸上霎时透出更加欢乐的笑容。祖孙俩见面格外高兴,孙女儿取出奶奶最喜爱吃的酥梨薄片填到她老人家嘴里,捉起了咪藏……我目视着母亲那满脸笑容,一双苍老的眼睛,蓬蓬的头发,几个月不见她,她老人家又衰老了许多。
“孩子要好好地培养读书,你不要老记挂我。”母亲拉我在木橙上坐下,急切地问这问那,想儿子,念叨孙女,眼里噙出泪花。看她那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妈,这段时间我太忙了,一直没回来,让您老人家操心了。”母亲忙安慰我:“忙就好,好好工作,要踏踏实实地干事,你不要老是想着回家来。”母亲虽然嘴上这样说,可内心的企盼我是最清楚的!从一进家门她那探寻的目光中,就知道她在热切地找寻着儿子和孙女儿的身影。
母子相会,促膝谈心,从家庭生活变化说到祖国的改革开放,从对乡村的眷恋谈到香港、澳门即将回归……晚上,母亲听我讲孙女儿的日常生活故事中,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嘴角挂着满足的微笑。邻居的婶婶们告诉我,我母亲已好几天没睡好觉,她一直在想念着儿孙们,今天我们回来了,她才踏实地睡着了。这番话令我彻夜难眠,母亲最大的企盼就是家人团聚,那怕仅仅是吃顿饭,可这小小的愿望我们竟无法满足她老人家。
第二天午饭后,母亲就不断地催我赶快回去,我执意要陪陪她老人家,她说什么也不肯。母亲递给了我一部分钱说是给孙女儿读书用的。泪水一下模糊了我的视线,这不仅仅是金钱,分明是她老人的一颗滚烫的心啊!我想说不要,又怕伤了她老人家的心。我用颤抖的双手接过这些钱,一步一回头离开了她……母亲久久地站在村口,望着我们走出了村子好远好远,当我再次回首时,竟然发现她老人家一动未动,仍然是刚才的姿势,宛如一尊慈母的雕像。我泪水狂泻而出,愧疚、感动、辛酸、千百种滋味一齐涌上心头。我不忍再回头,默默地挽着孩子朝前走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自古以来每一个人都离不开母爱,或许当我们成为父母以后会理解得更加真切!人间的生活写实,每一件往事都是深情的回忆,每个人为人父母后,那份对母亲追忆的情感愈加深厚!爱的情素居然是那样绵长!
(九)
母亲没有尽享天年,在距香港回归还有34天时,突然患病卧床,星散又聚的子孙围在她的周围。她揉捻着我的衣角,摆动苍白、粗糙多皱的手,意思是说:“妈妈只生了你的身,培养哺育你成长的是祖国,是父老乡亲。”我们不约而同地转过脸去抛泪,我心里默默地说“妈妈,我们这些穿粗土布衣长大的儿孙,受过你教育的孩子们,会走好你指给的路!”
母亲的手是一双枯燥、苍白,苍白而又枯燥勤劳的手。她每天到学校教学,放学回家要急急忙忙去做家务活,挖土、种菜、砍柴……双手忙得不停。于是她的手上泥土多,不时的还添上一道道伤痕,十分难看。但我依然爱她那双手,因为她那双手一直养我、育我长大成人,每天晚上我都要拉着母亲的手,检查是否又有了新的伤痕……我不愿看到她那本身就粗糙难看的手再添上任何伤疤!冬天里,母亲的手总要开一条条很深的“冰口”,再加上那一个个老茧、一道道皱纹与伤疤,更难看了!童年时的我常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数着她手上的疤痕与“冰口”;也曾经听人家说“冰口”用猪油抹上就会好,于是我悄悄地把家里的一团猪油,趁她不备,给她抹涂在手上, |
|
返页首 |
|
|
|
|
薛彦 童生
注册时间: 2006-05-31 帖子: 2
薛彦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6-05-31 01:42:01 发表主题: |
|
|
我怎么才能把照片传上.不过你的邮箱里已有了. |
|
返页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