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散文游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旌德行
吟啸徐行
举人


注册时间: 2008-05-03
帖子: 1336
来自: 中国安徽
吟啸徐行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8-11-22 05:38:20    发表主题: 旌德行 引用并回复

旌德行

沾“皖南八校联谊会”的光,我得以有旌德之行。
车过三溪,两面的山逐渐高峻起来,秀丽起来,一条清澈的涧水,也在车窗外潺潺而流。随着奇山秀水率先闯入我心中做客的,是明代嘉靖年间旌德县令张凤冲。当年这位骨鲠的县令,在巡抚都察使将养军马的军务,强行转嫁给旌德后,众士诺诺,独他一人谔谔。他草拟了《奏旌德免养马书》,托人上奏朝廷;自己则身穿囚服,前往巡抚都察使,据理力争。正当巡抚都察使吴廷举欲将其投入大牢问罪,朝廷“钦免养马”诏书下,他才算逃过此劫。事后,他将“钦免养马”四个大字刻在三溪南湾的石壁上,警戒自己和旌德后世官员,为官必须体察民情,敢于为民请命。可惜这四个大字,在1957年开山筑路时被炸毁,我不能目睹,并通过此石刻转达我迟到四百多年的敬意。
送走张凤冲这位历史尊客,不久,车到旌德,我们下榻在梓山宾馆。为期一天的“皖八联谊会”,将在梓山宾馆举行。办完报道手续,安顿好住宿,离晚餐还有一个多小时,正好得空到旌德街上走一走。这已是我的爱好和习惯,每到一城,不管多累,都要到城中大街小巷去转悠转悠,感受一座城的文化底蕴,领略一座城的人情世态,触摸一座城的时代脉搏。
走出梓山宾馆,西面一座雄峻的大山,遮住了渐低的日头,使坐落在山麓下的旌德山城,有些阴晦。山不知其名,我也没有向他人问讯,但凭我的经验,我想该叫梓山了。记得清代学者钱泳《履园丛话》里有这样的记载,“梓木棉树比比皆是,雕工巧匠随处有之”。当年王桢发明木活字印刷,也正得梓木之利。 一条山涧,自北向南,梯级而下,把旌德县城分为两半。溪涧之上有三座桥:南边是一座古石拱桥,北面是一座现代拱桥,两桥之间夹着一座古老石板桥。石板桥上有木雕亭廊,虽风雨沧桑,雕龙绘凤多有剥蚀,仍清晰可辩,廊桥中还有人供奉香火。一问,得知此桥已有数百年历史,不由让人多了几分惊讶。三桥相望,垂映生辉,把为水阻隔的旌德古城有机联系在一起,使旌德县民代代往来,世世相亲。
踏进旌德县城广场,一白锈钢铸成的现代雕塑,赫然眼前。我不知此塑的名称,也不知出自谁的设计,或者来源于什么典故。端详其造型,颇似一只展翅之凤,于是我又想到了张凤冲,想到了“有凤来仪”之句,觉得此塑似与此有关。我到过芜湖,觉得鸠鹚广场的雕塑过于现代;我到过合肥,觉得和平广场的雕塑过于厚重;我也到过宁国,觉得宁国市塑过于浓艳。相比之下,旌德的雕塑,却多了几分灵气。不才认为一座雕塑,应该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的完美结合。一味追求古,追求新,追求奇,追求名,都是偏颇的。我们许多城市的雕塑,正是在这种多元追求中,顾此失彼,当雕塑落成后,常常不经人意,悔之晚矣。
早就听说旌德有一座文庙,此次前来,当然要一谒了。薄暮时分,我们三人踏进文庙。文庙为四合院型建筑,四门紧锁,没有游人。正逡巡间,遇一老者,我们主动与他搭讪,方知他是文庙管理员。谈到参观,豁达的老人让我们三人买一张票,引我们参观,并担任解说。靠西一间为文物展馆,里面陈列着出土的历朝文物。大多为明清时期的陶盆、陶钵、陶瓶、陶罐,并不珍贵。年代遥远的,是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铲、石锛,因为各地展馆都能见到,也不稀奇。倒是北面展柜里摆放的刀、矛、枪,分外引人注目。老人说,这是1927年5 月旌德暴动时用过的武器。虽锈迹斑斑,却使人想到那武装斗争的年月,仿佛那刀矛上还闪着当年的血光,耳畔也隐隐回荡着枪声和呐喊。
北面是大成殿,初建于宋朝,毁灭后重建于清顺治年间,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大殿正中供奉着孔子和他儿子、孙子塑像,祖孙三代,并肩而立,享受后世参拜。在我所到过的孔庙中还是首次,也让我感到有点不伦不类。四周供奉着孔子七十二贤中的十八位,我转了一圈,倒是发现了颜回、曾参、子路几位我较熟识的。我用虔诚的目光,递上我的心仪。抬头,只见孔子塑像上方绘着几幅画。一幅是独占鳌头,一幅是金鸡独立,还有一幅是八仙过海。寓意是文人独占鳌头,成就功名,方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听罢老人的解说,我心存芥蒂。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文人即使能独占鳌头,也难显神通。孔子本人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不仅未见神通,反倒处处受窘。归来后,闭门著书,这便是后人所说的立言。我觉得对于文人而言,精神独立是至关重要的。孔子正是凭着他的思想,卓荦后世,影响千秋万代。从这个意义上讲,那幅画正他精神的彰显。
东边,是周而复展馆,这是我万没想到的。这位中国当代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人,祖籍旌德,与我同乡,我得引以为自豪。展馆里珍藏着周而复先生生前各类藏书、证件、手稿、照片、书法作品和部分著述。他为写《南京大屠杀》,在日本参观期间,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只身入日本靖国神社。归国后,舆论哗然,他也因此备受抨击,真相大白,尘埃落定,人们才恍然。他高标的精神境界,更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周而复也叶落归根,把他生前拥有捐献给旌德,为旌德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周而复先生半身塑像时,我不仅点上一炷心香。
走出文庙,重新踏上旌德大街,我不由想到了王桢。是他让我心系旌德多年,而今终于如愿以偿。王桢,字伯善,山东东平人,公元1295年来旌德任县令,且一任六年。他到任后,不居高堂衙门,只在城西黄龙岗上筑草舍而居,名曰“山庄”,又在茅舍前后开垦荒田,称为“谐乐”。他教民种茶,种姜,种瓜菜,种芋豆;他教民发展生猪养殖,发展农桑;他从江浙引进“耘荡”,并加以推广,提高了当地生产力;他积极钻研科技,著述《农书》,图文并茂,用以指导农业生产;他率先捐俸,兴办学宫、坛庙、桥梁、道路、水利等公益事业,使旌德县民大为受益;他改进印刷术,发明“转轮排字盘”,极大提高了印刷效益。他在旌德六年,德政多多,有口借碑。
今天,我们许多父母官,也有一颗爱民利民之心,但终因才疏学浅,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一些官员因不懂农业,不知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经济,常常好心办了坏事。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官员,为了升迁,干得轰轰烈烈,只留绩,不留德。几年过去,便被民淡忘了。哪里像王桢,让他的德政植根于县计民生,让旌德县民几百年后,还萦挂于心。别的县令离任时,大车小车载满财物,得意而归。王桢调任江西永丰时,十余辆车,装的都是桑苗、棉籽,他要将这些带往他新的任地推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今天仍是我们大力倡导的为官原则,在七百年前,王桢已躬耕实践,且取得了显著业绩。为官讲政绩,这无可厚非,但我总觉得过于功利。虽然德政之说,是封建社会留下来的概念,但远比讲政绩有意义得多。但愿我们的父母官们,能屏弃功利,多着眼德政,少夸耀政绩,这才是民生最大的福祉。
晚餐桌上,我特地多吃了几片生姜,在微微的甜辣中,细细品尝王桢留给我们的惠泽,也算是不负此次短暂的旌德之行。
“皖八联谊会”最后一项议程,是赴江村参观。由于参观心切,草草午餐后,我们放弃午休,驱车直扑江村而去。


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夜于我闻轩
_________________
彰显自我爱好,弘扬民族文化,追求诗意生活.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William Zhou周道模
探花


注册时间: 2007-06-10
帖子: 3950
来自: 中国四川广汉
William Zhou周道模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8-11-23 19:50:17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历史性、知识性、叙议结合的散文,好!
_________________
诗歌是灵魂的歌唱.
周道模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博客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散文游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