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啸徐行 举人
注册时间: 2008-05-03 帖子: 1336 来自: 中国安徽 吟啸徐行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8-06-18 23:18:44 发表主题: 谁让天使变成魔鬼 |
|
|
谁让天使变成魔鬼
写下这个题目,正值五月初。此后,我一直静不下身,也静不下心。现在送走了高考学生,坐下来爬格子,此之谓,心中块垒,不吐不快也。
——题记
《南方周末》曾刊载一文,《平时是天使 周末是魔鬼》,说的是某乡村女教师徐萍,为筹集弟弟们的学费和偿还家庭债务,周一至周五在乡村教书,周六周日到城里卖身。此文披露后,引起轩然大波。谩骂这有之,谴责者有之,同情者有之。现尘埃尚未完全落定,我姑妄言之,虽有些滞后,但也还算人走茶未凉吧。
诚然,魔鬼是让人憎恶的,倘若是自甘堕落的魔鬼,助纣为虐的魔鬼,但徐萍不是。纵然退一万步,徐萍真的已像魔鬼,也应该是让人无限怜悯,甚至伤心落泪的魔鬼。这使我想到《白毛女》中被旧社会逼成鬼的喜儿。记得我年少时,看此歌剧,对黄世仁深恶痛绝,恨不能一石头砸死他。是的,自甘堕落的魔鬼,我们可以嗤之以鼻,把人逼成魔鬼的魔鬼,最终逃脱不了惩罚。而由于无助无奈,含泪含血去做魔鬼的人,我则有些为难了。谴责社会,无关痛痒;抨击制度,不近情理;牢骚满腹,只会被看作另类。徐萍啊,你凄凉的目光,你疲惫的身影,真的把我逼到墙角,使我不能不回头反思,我已从事了二十多年的乡村教育,也爱了二十多年的教师职业。
我不能不说,清醒的人们啊,看看我们的教育吧。
我们总喜欢以教育大国自居,夸耀我们有多少大学,有多少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这第一,那也第一。就是对教育的投入不第一,非但不第一,反而倒数。不言老百姓负担第一,不言老百姓对教育不满意第一,不言老师在各行各业辛苦第一,清贫第一。专挑金粉往脸上涂,快把自己打扮成菩萨了,让人看到的也是和善背后的冷漠。一个高中生拖累全家,一个大学生拖垮全家,两个大学生让你家徒有四壁。这不争的事实,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高投入的教育,让一些人在变卖了所有土地里的收入,在举家打工,在砸了锅卖了铁,仍然不能满足教育那血盆大口时,你不能不放弃。而低回报的教育,使我们一些学子,往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好不容易有了工作,而低薪又无法偿还读书欠下的债务,怎不令人深深失望?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少数精英,挣扎在高投入低回报的怪圈里,一旦有了机会,便大捞特捞,这无形中又助长了他们的贪欲。如此教育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毁人,而不是在成人。
在国家低投入、百姓高投入的现行教育体制中,学校犹如被投进风箱的老鼠。一方面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想方设法去收费,甚至乱收费,另一方面又在一片喊“查”声中畏首畏尾。此等状况,使教育愈来愈滑入不满意之途,成为让人非议最多的行业之一。
高额的教育收费,已使许多家庭陷入困境。特别是乡村家庭,他们为了筹措孩子上高中读大学的学费,举家外出打工,一年半载回趟家,致使孩子失去温馨的家庭和正常的监护。孩子正在发育的身心开始营养不良,开始焦躁变异,乃至蜕变。由于缺乏家庭的密切配合,教师单向教育的功效正一步步弱化,很多时候变得苍白无力。而这又加剧了教师的尴尬,导致一些人对教师的不信任和误解,甚至认为教师没有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须知教师的教书育人必须建立在家庭这个牢固的阵地上,而非校园这个人为的教育场所。失去家庭的依托,仅依赖学校的教育,教育是脆弱的,也是靠不住的。
而所谓愈来愈人性化的社会,正把教育推向窘境,或逼进胡同。教育又怎能在急中生智中,开拓出一个新天地?一个几乎完全与传统教育断裂的新教育,一个几乎完全与西方教育媾和的新教育,能改造我们的教育现状吗?完全摈弃批评,完全放弃惩罚,纯粹靠表扬和感化的教育,当真能开发人的灵性?教师不是上帝,教育不是万能。
当今这个功利至上、金钱至上的社会,又使教师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只要你睁眼瞧瞧四周,当年和你一同上学的同学,只要不是教师,谁都比你过得滋润。他们有房有车,生活称心,家庭如意,长假旅游,有劳有逸。而教师虽有长假,甚至有更让人眼羡的寒假、暑假,但大多囊中羞涩,干靠在家,孤陋寡闻。再说假期中,又有这培训,那考试,使你欲走不能,想来个徒步游,也只能怅然作罢。
别的行业大多能凭行业优势,发家致富,而教师却身无长物。诸如有偿家教,编写推销资料,早列入教师“八不准”,被一一棒杀。至于某些媒体津津乐道的教师收礼,那是极个别的现象。自古以来不能大权在握,或卡住别人的脖子,想收受贿赂,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痴等媳妇。那么教师去做第二职业,去卖苦力,去帮人打短工,去街头摆地摊,去大街小巷提篮小卖,都会使教师颜面丧尽,尊严不存。四途不通,若还想发财,怕只有打劫一途了。可教师是斯文人,没有那副凶像,那分蛮力,再说教师毕竟知法,岂能糊涂胆大到此地步?
倘若一切顺畅,那有限的工资能按时兑现;倘若教师菩萨供得高,吃五谷不生灾星,清贫日子倒也能过。可天有不测风云,若遭遇不幸,其他路又不通,作为还拥有性别和青春优势的徐萍,恐怕也只能让心灵破碎、灵魂苦痛、人格分裂,去干那让我们许多人不齿的勾当了。至此,我想倘若徐萍是我等爷们,恐怕只能去卖血、卖肾、卖器官了。
教师是一个能安于清贫的群体,对金钱的欲望不高。倘若与周围人相比,在物质生活上没有多大反差,倘若周围人不因为他们物质生活贫乏,而心存鄙夷,他们是能安心从教的,而现实恰恰相反。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官德沦丧,医德沦丧,整个社会风气蜕变,师德随之滑坡,乃至走向迷失,也在情理之中。而一些教育行政部门,想靠一场师德规范建设活动,倡导教师孤军坚守,也是难挽回颓势的。过去家长把孩子送到学堂,学生面对孔子像向老师行跪拜礼。而今天为了轰轰烈烈的师德建设活动,教师在国旗下面对学生集体宣誓,倘若孔子站在背后,看到这一幕壮观的景象,不知作何感想?
写罢此文,据《南方周末》那篇报道,已有一年半载,但泱泱国土上,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还没有画上圆满句号。即使画上句号了,仅靠微薄的工资应付日益飙升的物价,居高不下的房价,教师的处境又岂一个尴尬了得?
收笔时,我再次想到《南方周末》那篇报道。首先我要感谢那位作者,把我们教师称为“天使”,但我还要补白,教师不是天使,若硬说是天使的话,也是苦难的天使,是普罗米修斯式的天使。而后半句中的“魔鬼”,我是万不能苟同的。若不问青红皂白将徐萍打入另类,我想她应该是蒲松龄笔下狐仙之列,是善良可爱的“魔鬼”。
二00六年六月九日于天光阁 _________________ 彰显自我爱好,弘扬民族文化,追求诗意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