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啸徐行 举人
注册时间: 2008-05-03 帖子: 1336 来自: 中国安徽 吟啸徐行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8-06-15 23:02:15 发表主题: 陈毅 你应该为张灵甫脱帽 |
|
|
陈毅 你应该为张灵甫脱帽
题记:恕我异想天开,产生此荒诞念头,并写下此荒诞文题。
看过电影《孟良崮》的人,也许都还清晰地记得这样一个镜头:敌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自毙后,尸首停放在一棵大树下,陈毅将军诙谐地说,打了这么多年仗,冤家还未对头,于是前去;当一个士兵将一枚从张灵甫身上缴获的勋章,递给陈毅时,陈毅又风趣地说,这个就让张师长带着吧,说完,将勋章扔进张灵甫的灵柩。看到此,你也许会为陈毅将军所感动,感到他富有人性,富有怜悯心,也为共产党人宽广豁达的胸襟而折服。进而认为编导别具匠心,拍出此不俗之镜头。而我却感到遗憾,虽不能说是败笔,但至少不能被认为是成功之笔,或完全成功之笔。
我向来对陈毅将军怀有好意。从读他在赣南打游击写下《梅岭三章》起,认为他既有将军风度,又有诗人风范,在我党军队高级将领中,堪称凤毛。以后看电影《战上海》,读沙叶新先生戏剧《陈毅市长》,更增加了我对他的崇敬。单这一次,我对陈毅将军,或者说对电影里陈毅将军,心存芥蒂。我无法知道当时真实的历史细节,倘不如此,我岂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倘真如此,我不能不为我一向心仪的陈毅将军,略略遗憾。
这使我想到古书中许多记载,对手战死沙场后,常常被厚棺安葬,并说上几句十分人性的话,很感人肺腑,如张飞厚葬严颜。后来读到枣宜之战,张自忠将军拚死阻敌,战死疆场。日军得知后,肃立脱帽,并朝天鸣枪,表示致哀。从这两则材料看,封建社会的鲁莽将军能做到,法西斯侵略者日军能做到,奈何我们以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的人民军队的将军未能做到?或者说做是做到了,但没有做到位,至少做得逊一筹。
若陈毅将军是赳赳武夫,我们自不必苛求于他,可他偏偏是文化素养深厚的儒雅将军,他更应该具有悯人的胸怀。在战死的张灵甫遗体旁,纵然不脱帽默哀,表示敬意,也应该一脸肃穆,作沉重状,何至于还能笑得出来,诙谐得出来?岂不让人小看了我们的将军诗人,感到他太铁石心肠,也太小肚鸡肠了?或许有人会说,我们共产党人怎么能向敌人低头,为敌人落泪。那么,日军为张自忠将军致哀,又堪作何论?要说敌人,张自忠更是日军刻骨仇恨的敌人。古言曰,两军作战,各为其主,凡忠者、勇者,都被人敬仰几分。张灵甫之于国民党,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忠者、勇者。对这样一位双方都能公认的忠者、勇者,我们何必吝啬那一肃穆,一脱帽,一致哀呢?那种在战死尸骸旁,在对手尸横遍野的惨状前,依然能笑,能无动于衷者,倘若不是心理失态,一定是有什么在脑子里作怪。为此,我总疑心仍是文革中一切政治挂帅的余孽未消,才让导演们鼓捣出这样一个镜头。
何况当年孟良崮之战,是内战;张灵甫也并非穷凶极恶之大敌,他无非是走错了路,投错了主。他毕竟也是炎黄子孙,而且是有血性的炎黄子孙。1938年在江西万家岭战斗中,被包围的日军106师团作困兽之斗,国军久攻不下,七十四军五十一师被阻于张古山高地,难以前进半寸。在此关键时刻,是瘦削精悍的张灵甫,率三百敢死队,偷袭张古山阵地,突入日军防线,在一条腿受伤的情况下,顶住日军飞机大炮的疯狂反扑,赢得了战机,使大日本帝国整师团被歼,取得了万家岭大捷。当时张灵甫是三0五团上校团长。单凭这一仗,张灵甫是能称得上抗日英雄的;单凭这一仗,他的死换来陈毅将军一脱帽一致哀,也不为过,我以为。
后来,我又读到一则历史资料,说孟良崮战后,华东野战军六纵政治部主任谢胜坤向皮定均请示,敌一少将旅长和八个上校要求最后看一眼他们的师长。获得同意后,九名将校走到担架旁,张灵甫穿着崭新的美式军装,已被整容过,他们围成半月形,跪下哭泣。之后张灵甫被放进解放军花四百元大价从老乡手里买来的棺木中,谢胜坤主任主持了安葬仪式。这么富有人性的场面,不知怎么没有搬进影视。
读到此,我仍有几点疑惑:一、不知谢胜坤主任是否作了讲话,讲了些什么,是否像今天的悼词,是否追悼了他在万家岭战役的赫赫战功;二、不知在这仪式中,有没有为张灵甫致哀的安排;三、不知在这一过程中,陈毅将军是否到过场,或自始至终在场,或有过什么异常的言语和举动。
好在上述史料中,没有提到陈毅将军。若史料中有记载,且真如电影中那样,那么陈毅将军在我心中就有些掉价了。倘若是影本或影导杜撰出来的,旨在美化陈毅将军,我以为恰恰相反,至少是对陈毅将军的异化和曲解。
至此,这桩公案实在有点缠杂不清了。但以我臆测,向来儒雅豁达的陈毅将军,若真去探视战死的张灵甫,一定会脱帽致哀的。惟其如此,他才是我们心目中仰慕已久的陈毅将军。为不损害我们将军诗人的形象,若我作编导,我会作此斧正,我想诸位该不会有异议吧。
二00六年二月八日夜于我闻轩 _________________ 彰显自我爱好,弘扬民族文化,追求诗意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