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q0066 秀才
注册时间: 2008-06-01 帖子: 126 来自: 中国重庆 wq0066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8-06-11 22:04:58 发表主题: 青春舞曲[5] |
|
|
佤族舞
学校突然接到紧急痛知;区政府要举行一次庆祝活动,邀请校宣队为他们准备一台精彩的节目.事不宜迟,任务来了,校宣队的同学们可是忙得脚不沾地,废寝忘食,在老师的有序安排下,排练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其中就有一支佤族舞蹈.
排练归排练,同学们大都随心所欲,穿的是自己的服装.可是轮到正式演出的时候,老师们却为这演出服装犯了难;大家都不愿意穿着佤族服装,说是没自己的服装好.实际上,那是推口话,舞台上表演一定得穿演出服,
这样舞台效果才能在颇具民族风格服饰的衬托下显现出来.同学们这样说,是认为演出服装太露了,因为是紧身服,比较短,露肚脐,要是现如今,这样的穿着打扮根本就没啥,可在当时,人们的脑筋都还是较守旧.一时半会转不过弯来.
马上要登台,同学们又倔着不穿,老师们可是虎着个脸,也管不着那么多了,不穿也得穿,跟大家来了个软磨硬缠,好话说尽.没法,可怜的偶们看着老师嘴皮子都磨破,无奈之下,只有接招了.虽然穿上感觉不自在,然而,一旦进入角色,也就把什么都丢在了九霄云外......
佤族歌舞形态,乐器种类,以及房屋建筑式样等诸多方面都受到傣族影响.《木鼓舞》便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
每逢年节庆典,佤族男女老少都会穿戴一新,在“木鼓”的敲击下跳起《木鼓舞》来.人们围绕着“木鼓房”,携手成圈翩跹起舞.他们以曲膝,弓腰表示对“木鼓”的敬仰.人们不分男女老少按逆时针方向围圈缓慢转动,动作以甩手走步和跺脚为主.动作规律而平稳.咚咚的木鼓声和不时的高吭歌声,欢呼声,伴着充满激情的舞蹈,强烈地表现了佤族人民纯朴的乡土情感和执着追求“求生存,图发展”的民族精神。
今天,人们在舞蹈中又加入了佤族女子的“甩发”动作,使《木鼓舞》在形式和舞蹈语汇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而成为佤族的代表性舞蹈。
甩发舞是佤族妇女自娱性舞蹈.与其它舞蹈不同,剽牛祭祀,老人死后,盖新房,婚嫁喜庆都不跳此舞.而在其他时节,任何场合都可跳此舞。
甩发舞原甩发比较单一,大多为前后甩,近年来已丰富为多种多样的甩法,有前后甩,左右甩,转甩,跪甩等。它潇洒健美,较好地表现了佤族妇女豪放,爽朗的性格.这些舞蹈有与周围傣族,彝族等民族交流借鉴的因素.
多年来,经佤族人民的融合吸收,已具有了佤族舞蹈的特征,也己成了佤族人民喜爱的,自娱性的,群众性的民间舞蹈。  _________________ 天边云一朵 苍海粟一粒 云儿朵朵随风飘 粟儿粒粒满山崖 |
|